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矿山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摘要:煤矿是社会经济发展赖以生存的资源,露天煤矿作为重要的矿山资源之一,做好露天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可以实现煤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当然,要做好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事情。
需要煤矿企业从多方努力,明确煤矿生产工作中存在有哪些缺陷和不足,然后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矿山环境保护;问题;治理措施1矿山环境典型修复模式1.1 土地再利用模式将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整治同步推进,在人工复绿的同时,挖掘矿区土地再利用潜力,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园地、林地等,带动矿区周边村庄因地制宜发展农林渔果业,实现土地资源的增值和价值外溢。
该模式适合在一些生态破坏较轻微,环境污染较小的区域进行复垦,改造之后可进行农业、林业、渔业、牧业等综合利用。
一方面需要统筹考虑田、水、路、林、村、矿等各类要素,在修复损毁土地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进行盘活整合,但可能会受到一些土地利用政策的限制;另一方面,地质灾害隐患、采矿产生的各类污染使得部分土地在短期内不适合再次开发利用。
1.2 常规复绿模式常规复绿是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主要模式,适用于场地面积较小且边坡相对稳定的矿山,治理成本较低,能够较快较好的实现生态恢复。
受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制约,绝大多数矿区因自然恢复能力差,主要通过清除坡面危岩、喷播泥浆、栽种植被等人工复绿手段完成修复治理。
极少数地质灾害隐患较小、适合植被生长、处于深山区及重要交通干线、景区市域范围、治理难度较大的矿区采用自然恢复的手段。
矿山的类型、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气候和植被条件等都是影响常规复绿修复思路和技术手段的主要因素,该方式的主要缺点在于修复后产出的效益有限,对周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带动性较小。
1.3 1+N综合产业模式1+N综合产业模式是依托矿山本身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在进行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同时,注重打造自然生态景观,植入历史和人文元素,形成矿山公园、生态公园等,使废弃矿山成为发展现代旅游、促进产业转型的载体。
浅论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建议摘要: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开发规模有增无减,这势必给矿产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环境问题资源开发对策建议一、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影响我国因采矿引起的矿山环境问题类型较为复杂,依据问题性质将矿山环境问题划分为:“三废”问题、地面变形问题、矿山排(突)水、供水、生态环保三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表现出如下特征:1.“三废”污染矿山生产伴有大量废弃物外排,这些废弃物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形式,统称矿山“三废”。
1.1固体废弃物污染。
我国是个矿业大国,目前矿山固体废弃物占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85%,特别是采煤业居世界首位,国有重点煤矿堆积山累计1500余座,仅碎石一项约有30亿吨,且其中有300余座自燃,排放大量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粉尘等有害毒气和热辐射,污染大气产生酸雨,损害作物生长,污染地下水源,危害矿区及人身健康。
1.2废液污染。
矿山生产中的许多生产工艺过程都需要用水,需要排放大量工业废水,其中以采矿、选矿用水量较多,危害最为严重。
全国每年采矿产生的废水、废液排放量约为3.6亿吨,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10%,但处理率仅有4.23%,虽然排放量不大,但其处理率低,污染危害严重,不容忽视。
除此之外,露天矿、尾矿、碎石等废弃物受雨水淋滤后排出的废水,以及矿区其他工业及生活排放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1.3气体污染。
我国每年约有50~60亿m3煤层瓦斯逸散于大气,井下抽排放高浓度瓦斯6亿m3,其中3亿m3放空不能利用(瓦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是CO2的20~60倍,因其作用强烈,具有致灾快的特点);煤炭全行业3万余台工业锅炉、窖炉,年燃煤4450万吨,年排二氧化硫57万吨;矿区粉尘排放,污染矿区生产生活环境,严重损害矿区矿工及居民的身体健康。
2.对地形的影响地下开采常引起地层的变形、裂缝甚至塌陷,此外还有固体废物堆弃,这就对环境造成以下影响:2.1危及地面建筑物的安全。
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和政策措施建议煤矿土地复垦主要问题包括使用难度大、生态破坏严重、复垦成本高等。
主要解决措施包括政策引导、技术手段提升和环境保护加强等。
一、问题分析1. 使用难度大:煤矿复垦后的土地通常存在着酸碱度高、矿渣残留、土壤缺乏肥力等问题,导致后续农业、林业等使用困难。
2. 生态破坏严重:煤矿开采期间,往往需要大量破坏原生态系统,造成土地生态环境恶化。
3. 复垦成本高:煤矿的复垦需要进行复绿、复水、复建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成本巨大。
二、政策建议1. 推行绿色复垦政策:为解决煤矿土地复垦难度大和成本高问题,政府应该推行绿色复垦政策,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复垦工作。
2. 支持技术发展: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将科技手段应用到煤矿土地复垦中,推进复垦技术研发、推广,提高复垦的效率和效果。
3. 加强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煤矿企业的土地使用监管,监督企业严格遵守煤矿布局规划,切实保护土地生态环境。
三、技术建议1. 根据土地性质选择合适复垦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煤矿土地,应该选择合适的复垦方法。
如对酸性土地应采用中性化复垦方法;对矿区大面积退化土地应采用生物堆肥等技术,将煤矿土地复垦为高肥力土壤。
2. 利用资源进行复垦:煤矿的复垦可以利用煤渣、废渣等优势资源进行有机肥料及水源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肥力和水源利用效率。
3. 多元化复垦方式:除了农业、林业等复垦方式,煤炭企业还可以考虑使用绿色能源发电进行多元化复垦,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环保建议1. 加强全过程监管:政府应强化对煤矿的环境监管和全过程管理,避免对土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2. 推动环境承诺制:政府可以通过推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和环保承诺制,引导企业加强环境保护。
3. 建立绿色证书制度:政府可以建立绿色证书体系,给予煤炭企业优先发展支持,以鼓励企业加强生态保护。
中国及部分省市矿产资源行业相关政策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
矿产资源一般指矿物资源、矿物资源,又名矿产资源,是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中国矿产资源行业相关政策
显示,近些年来,为了促进矿产资源行业的发展,中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以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共伴生矿、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大宗固废为重点,支持大掺量、规模化、高值化利用,鼓励应用于替代原生非金属矿、砂石等资源。
中国矿产资源行业相关政策
部分省市矿产资源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矿产资源行业的发展,比如重庆市发布的重庆市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分区管理。
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及自然保护地管理要求,强化全国规划对能源资源基地和国家规划矿区管控,着力构建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勘查开发定位清晰、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部分省市矿产资源行业相关政策。
矿山环境年度治理方案
1. 环境影响评价,首先需要对矿山开采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土壤、水源、大气等方面的影响,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
2. 污染物排放控制,针对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确保排放达标,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3. 生态修复与保护,对于因矿山开采而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制定相应的修复计划,包括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等措施,以及采取保护措施,保护当地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4. 安全生产与环境教育,加强对矿山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的管理,确保矿工和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
5. 监测与评估,建立矿山环境监测体系,对矿山周边的土壤、水质、大气等环境因子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理方案。
总之,矿山环境年度治理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开采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预防及治理延吉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尹永焕内容简介:分别对采矿项目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从保护、预防、治理三个方面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介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工作中的建议,着重介绍了有关土地复垦和景观重建方面的一些新思路。
关键字:矿山、生态保护、复垦、景观重建“十五”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天然林保护、草原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一些生态破坏严重的采矿地区得到有效的恢复和改善。
但总体上看,我国普遍存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掠夺式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未根本转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现象在矿业活动中依然严重。
只抓生产建设,不注意生态保护,边建设边破坏,加大了国家生态的任务和压力,难以从根本上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实现生态环境状况的好转。
只有坚持“保护优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方针,并不断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监管,才能逐步取得成效。
采矿活动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采矿活动所产生的空间影响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相同的,较大的地面土方工程量,大面积的地表剥离、挖填方,大范围内地表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等等,对矿区的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也因对生态环境面大量广的改变而对矿区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矿山对土地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矿山废水污染土地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矿坑排水,洗矿过程中加入有机和无机药剂而形成的尾矿水、露天矿、排矿堆、尾矿及矸石堆受雨水淋滤,渗透溶解矿物中可溶成分的废水,矿区其他工业和医疗、生活废水等,这些受污染的废水,大部分未经处理,排放后又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周围农田,并进一步污染了农作物。
从全国来看,我国的选矿废水,年排放总量大约为36亿吨,其中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的凤毛麟角,不少是含有许多有害金属离子和物质的污水,固体悬浮物的浓度也要远远超出国家固体(液体)废物的排放标准。
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矿山开采过程中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包括土壤质量下降、地表裸露、水污染等问题,给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
为此,本文将针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加强环境管理与监测要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首先应该加强对矿山环境的管理与监测。
政府部门应当设立专门的矿山环境监测机构,定期对矿山开采区域的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
应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对违规开采和环境污染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矿山开采过程中不违反环保法规。
二、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很多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对地表和植被造成了破坏,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应该采取积极措施进行矿山生态修复。
其中包括适当的植树造林,恢复植被覆盖,修复地形地貌,减少水土流失;对矿区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增加绿地覆盖,改善空气质量等措施。
鼓励企业在矿山开采结束后进行矿山生态修复,并建立长期监测机制,确保修复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三、推动绿色开采为了减少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该推动绿色开采,采用节能、环保、高效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矿山开采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改进矿石选矿工艺,减少尾矿排放,提高矿石综合利用率,减少矿石资源消耗。
鼓励矿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绿色开采水平,推动整个矿山产业向绿色发展方向转变。
四、加强社会监督和参与矿山开采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加强社会监督和参与非常重要。
政府应当积极倾听当地居民和环保组织的意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矿山环境保护工作。
建立矿山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对矿山环境监测结果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政策法规支持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
煤炭行业的资源环境约束与保护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长期以来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煤炭行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本文将分析煤炭行业的资源环境约束,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煤炭行业的资源约束煤炭资源的分布不均和开采难度增加是煤炭行业面临的主要资源约束。
首先,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均,北方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而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这种分布不均导致了煤炭资源的运输压力加大,运输成本提高,同时也使得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承受更大的压力。
其次,随着煤炭开采的深入,煤炭资源的开采难度不断增加,矿井深度加大,开采成本也随之提高。
这不仅影响了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也对地下水资源和地表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煤炭行业的环境约束煤炭燃烧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是煤炭行业面临的主要环境约束。
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呼吸系统健康。
同时,煤炭燃烧也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环境问题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也制约了煤炭行业的发展。
煤炭行业的资源环境保护措施为了解决煤炭行业的资源环境约束,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煤炭行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煤炭的开采和消费总量。
其次,政府推动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煤炭行业的科技创新支持,推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发展。
煤炭行业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重,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减少煤炭行业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需要寻找新的能源替代品,逐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实现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转型。
以上是内容,接下来可以继续分析煤炭行业的具体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煤炭行业的问题分析煤炭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安全事故。
矿山生态修复政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山开采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矿山生态修复政策,旨在恢复矿山开采区域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政策背景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矿山生态修复可以减轻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
二、政策内容1. 矿山生态修复基金政府将设立矿山生态修复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基金主要用于矿山生态修复的科研、技术支持、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等方面。
2. 矿山生态修复计划政府将制定矿山生态修复计划,对矿山开采区域进行分类管理和修复。
计划包括生态环境评估、生态修复目标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制定等内容。
3. 矿山生态修复标准政府将制定矿山生态修复标准,规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实施。
标准包括矿山生态修复的技术要求、环境保护要求、监测和评估要求等。
4. 矿山生态修复监测政府将建立矿山生态修复监测体系,对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监测包括生态系统恢复监测、土壤质量监测、水质监测等。
5.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支持政府将加强对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支持,对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
技术支持包括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
6. 矿山生态修复奖励政府将设立矿山生态修复奖励机制,对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奖励内容包括生态修复技术成果、生态修复项目实施、生态修复管理等方面。
三、政策效果矿山生态修复政策的实施,对于恢复矿山开采区域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改善矿山开采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减轻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可以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通过矿山生态修复,可以恢复生态系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生态产品的产出,推动生态经济的发展。
采煤区治理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采煤区作为矿山开采活动的产物,通常存在环境治理问题,如土地退化、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针对采煤区的治理措施,实现环境修复和可持续发展。
二、治理措施1. 土地恢复与利用- 对于已经退化的土地,需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和植被修复,以恢复土壤质量和生态功能。
- 在治理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土地的多功能利用,例如农业、林业和生态旅游等。
2. 水体和废水处理- 采煤区常常面临水体污染的问题,治理方案应包括水体环境监测和适当的处理措施,以保护当地水源的安全。
- 废水处理是治理的关键环节,应建立高效的废水处理系统,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环保标准。
3. 生态保护和恢复- 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重建和维护采煤区的生态系统。
- 优化生态网络规划,提高区域生态功能,促进物种多样性和生态恢复。
4. 气体排放控制- 采煤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必须加强气体排放的监测和控制。
- 强制矿山采取有效的气体治理技术和设备,减少排放量,确保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三、实施和监测1. 制定详细的治理计划,明确各项治理措施和投资预算。
2. 强化监测体系,定期检测和评估治理效果,确保治理方案的实施效果和环境改善效果。
3. 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协作,形成有效的治理合力。
四、评估和调整1. 定期评估治理成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2. 加强研究和技术创新,提升治理技术和方法,以满足实际需求。
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有效的采煤区治理方案可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2. 治理过程中注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和生态文明建设。
六、风险管理与应急响应1. 尽可能避免治理工程带来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
2. 制定应急预案,妥善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事故。
七、协调机制和资金保障1. 建立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机制,推动治理方案的实施。
2. 加大财政投入和国际合作,确保治理方案的资金保障和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矿产资源开发中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2.06•【字号】内政办发〔2021〕7号•【施行日期】2021.0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矿产资源开发中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的意见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最严格草原生态保护制度,有效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破坏草原生态问题,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严格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征占用草原行为,举一反三,堵塞漏洞,切实从制度机制上加强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草原保护管理工作,持续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
二、主要任务(一)严格控制草原上新建矿产资源开发项目。
落实最严格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草原生态红线内严禁乱采滥挖、新上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其他草原除经依法依规批准的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项目外,不得新上矿产资源开发项目。
新上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在开展前期工作时,应征求林业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意见,严格执行国家林草局《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规范》《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规定》等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制度,把先预审、再立项、后建设的源头把控原则落到实处。
矿产资源在勘查时确需临时占用草原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确定的权限分级审批。
在临时占用的草原上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占用期届满后,使用草原的单位应恢复草原植被并及时退还。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资源被人们视为社会繁荣、政治权力和国家财富的基础。
然而,由于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活动正在对包括环境资源在内的所有自然资源施加越来越重的压力。
随着我国矿业的迅速发展,一些不合理的矿山开发和矿产资源利用,对矿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并诱发了多种地质灾害,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不仅威胁到人民生命安全,而且严重地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觉醒,矿山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我国多数老矿山生产建设不重视环保,环境欠帐较多.近年来,对迅猛发展的小型矿山的疏于管理,加之无环境保护设施,加剧破坏了矿区的生态环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大量的采矿活动及开采后的复垦还田程度低,使很多矿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地方矿石私挖滥采,造成水土严重流失,特别典型的是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床,漫山遍野地露天挖矿,使山体植被与含有植物养分的腐植土层及红色粘土层被大量剥光,土地已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有些冶炼企业产生的尾砂,在不经过任何处理情况下大量排放,植被表土破坏面积巨大,以致矿区要恢复到原来的生态环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尽管我国土地复垦近几年做了一些工作,但复垦面积与因开采而破坏的面积相比,相差甚远.(二)地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引起地表下沉、塌陷、岩体开裂、山体滑坡等地质环境问题。
凡煤矿采用壁式采矿法,金属、非金属矿采用崩落采矿法均会引起大面积的采空区地面塌陷,使房屋开裂,道路下沉,铁路、水利等工程设施遭到破坏,庄稼无法耕种,电力、通讯线路故障时有发生;在建材矿山和金属矿山等露天采矿场,采场剥离地表造成边坡不稳,地压失去平衡,导致危岩崩落,山体滑坡;由于地下水开采和矿山疏干排水的影响,采空区地表发生岩溶塌陷,形成许多塌坑,甚至是塌陷群,严重的会形成长百余米、宽数十米的不连续的塌陷带;由矿山开采权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已日趋严重,极大地危及到附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建议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建议,我认为可以从多个角度来
进行思考和提出建议。
首先,我们可以从政策层面出发,建议制定
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同时鼓励和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应用。
其次,从监管和执法方面,建议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对污染源的排放监测和数据公开,同时
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确保环境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再者,从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方面,建议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
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鼓励广大市民积
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同时加强环保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环
保意识。
此外,从国际合作和交流方面,建议加强国际环保合作,借鉴
国外先进的环保管理经验和技术,推动全球环保治理,共同应对全
球性环境问题。
最后,从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角度,建议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我认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可以从政策、监管、社会参与、国际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建议,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由于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已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来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就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进行详细讨论。
一、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系统的环境监测和评估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在矿山周边建立环境监测站点,对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对矿山开采、废弃物处理、污水排放等环节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二、推行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矿山开采导致土地荒芜、植被破坏等问题,需要通过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来改善环境。
在矿山周边建立生态修复基地,对受损的土地进行植被恢复和土壤修复,使原本受损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保护现有的植被,限制开发范围,确保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矿山开采导致了大量的矿石、废弃物等资源的浪费,需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对矿山开采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发展绿色矿山技术,提高矿石的回收率和利用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
四、强化环境应急管理和处理矿山开采可能引发的环境事故需要有针对性的应急管理和处理措施。
建立完善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环境事故的应急处置程序和责任分工;加强环境事故的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环境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和处置,减少环境损害。
五、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在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中,需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格处罚,提高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执行力度,确保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建议来共同推动。
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
[摘要]本文立足于新疆煤炭资源开发现状,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了在煤炭开发过程中如何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为探索建设绿色矿区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煤炭;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106-01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预测储量达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预测储量的40%。
长期以来,国家将新疆定位为适度开发的自给区和能源供应的战略后备区,煤炭生产和供应以自给自足为主,没有参与全国市场供需平衡,极大地制约了新疆煤炭工业的发展。
2011年1月初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中央把新疆从煤炭储备基地正式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建设的第14个大型煤炭基地,新疆煤炭产业进入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转折期。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湿气不易进入,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空气干燥。
针对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如何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做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成为管理部门遇到的难题。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提出的资源开发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战略,遵循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结合新疆实际,针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从规划布局、技术创新、投融
资机制、标准化体系、监管体系等方面,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规划布局
根据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广、地区不平衡、各地生态环境差别大的特点,煤炭开采的规划布局应本着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既要考虑现在,又要顾及未来;既要实现跨越,又要体现可持续的原则进行规划布局。
分布在荒漠区(如准东煤田的五彩湾矿区、大井矿区、西黑山矿区、将军庙矿区等;哈密煤田的沙尔湖矿区、三道岭矿区、淖毛湖矿区等)和低山丘陵草原带的矿区可作为重点规划开采区。
而分布在森林带、高山及亚高山草甸地带、终年积雪带、冰川冻土带的煤矿规划为禁采区(如准噶尔区的后峡矿区、库拜区的温宿博孜墩矿区等)。
分布在山地草原带的煤矿(如伊犁的尼勒克矿区等)规划为限采区,即有条件地进行开采(包括宜井工开采不宜露天开采;严格限制用地;采用保护性开采技术防止地表沉陷;尽可能采用仓式储煤、带式输送,减少场内道路建设;提高准入门槛,取缔小煤矿等)。
二、技术创新
在煤炭开采方面的技术创新,主要是将传统的开采固体煤炭的方式转变为开采优质洁净的气体状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即煤层气开采和煤炭地下气化。
煤层气开采是我国近期煤炭开采科技创新的重点,煤炭地下气化目前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是煤炭工业技术创新的中远期目标之一。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将处于地下的煤炭进行有控制的燃烧,通过
对煤的热作用及化学作用产生可燃气体,将煤气直接输送到地面,从而省略了传统煤炭开采的掘进、采煤、运输、地面气化等多重环节。
但现阶段地下气化技术还不成熟,气源稳定性差,煤气产量、煤气热值、煤气组分难以实现长期连续稳定的供给。
结合新疆实际,新疆部分矿区最有可能的就是实现煤层气开采。
煤层气开采可分为井下抽取和地面开采两大途径。
新疆高瓦斯矿区采用的多为井下抽取。
井下抽取就是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把矿井中的瓦斯气抽出,并收集起来输送到工业企业或居民区直接利用。
在高瓦斯矿区,煤矿抽取瓦斯气综合利用不仅保证采煤生产的安全,也变废为宝,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煤层气地面开采是在地面建井,使地下的煤层气涌出来。
从地面上直接开采的煤层气与天然气成分非常接近,其纯度大大高于煤矿井下抽出的煤层气,可直接用于汽车燃料和化工原料。
此外,井工开采应采用最为先进的防止地表塌陷的开采技术,露天开采应尽量实现剥离物内排的开采技术,从而减少占地面积。
对煤炭生产的副产品规划相应的综合利用项目,减少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三、投融资机制
采取差别化的征收生态恢复费用,鼓励投资者在生态环境非敏感区投资开矿及煤矿产品深加工。
此外,为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要制定多种环保资金来源的政策性措施,做好矿区生态环境保护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
向煤矿
业主收取生态环境补偿费,将其列入煤矿开采的成本,此举既可以遏制矿产资源的无序开发,又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四、标准化体系
我们应该在已有法律条款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矿区环境特点,建立符合新疆实情的矿区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化体系。
这一体系应覆盖矿区发展的全过程,在环境保护和环境重建以及如何推进环境补偿机制,都应给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应尽快研究、制定煤炭开采对环境进行补偿的新办法,加速恢复和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如土地占用限制标准、生态恢复标准、有差别化的生态恢复费用征收标准等。
五、监管体系
针对新疆目前行政主管部门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及重环评、重罚款、轻管理的现状,应成立一个集环保、国土、水利、草原等部门权力于一体的监管体系,专门去管煤炭开发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对由于监管不力,造成煤炭开采过程中生态环保得不到有效保护及恢复的,要坚决追究监管部门及人员的责任。
(一)加强舆论宣传,依法进行环境管理
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忧患意识,在全社会中形成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的舆论氛围。
(二)环境治理必须以预防为主
矿产资源的开发应全面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生
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
煤矿企业的决策层应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把生态环境保护当做一项政治任务,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把预防为主、持续改进、全员参与作为环保工作的长远方针。
(三)建立健全矿区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监管机制,严格矿区开采准入制度
有关部门应根据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综合利用、保护环境”的原则,组织编制或修编矿区总体规划及总体规划环评。
在编制或修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煤炭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和经济发展需要,合理确定矿区建设规模,生产能力和开发顺序,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环境影响文件未经批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四)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对煤矿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行等各个阶段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积极推进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经济政策,扭转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工作滞后的局面,促进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新疆做为大型煤炭基地,在多年的煤炭开发过程中,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种种问题。
因此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生态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新疆煤炭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