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71 KB
- 文档页数:4
必修一重点掌握知识1.秦至清君主专制的演进:(1)秦朝中央官制名称?答:三公九卿制。
(2)唐三省职责、特点及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决策分散相劝,加强皇权,提高效率,答: - 执行–吏户礼兵刑工减少失误。
门下省 - 审议(3)宋朝削弱相权的措施?答:中书门下为最高权力机关,分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别限制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4)明太祖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答:废丞相,权分六部、(5)军机大臣职责(4个字),军机处谁设置的,有何影响?答:跪受笔录;雍正;提高了办事效率,使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2.选官制度:(1)汉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标准?答:察举制。
举孝廉。
(2)魏晋南北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标准?答:九品中正制。
世家大族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3)科举制形成的时间、标志、选拔标准、影响?答:隋唐时期。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利,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3.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1)梭伦改革时间、影响?答:6BC初,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时间、影响?答:6BC末,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改革时间、影响?答: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4.雅典主要的民主机构有哪几个?答: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最高行政机关)、陪审法庭(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5.雅典民主的局限性是?(3点)答: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少部分的男性公民。
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确是遥不可及。
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实质);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质量调研历史样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1题。
2.试题满分30分。
考试时间40分钟。
3.考试形式为开卷,除历史教科书外,不得夹带其他资料。
4.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某校历史学科成立若干项目化学习小组,开展相关探究活动。
一、文物中的大宋历史(8分)文物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史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有小组围绕“文物中的大宋历史”为主题,展开项目化学习。
活动过程中收集到了以下宋朝时期的材料。
主题一社会变化主题二民族关系材料八辽代褐釉皮囊式瓷鸡冠壶材料七 辽代白釉绿彩鸡冠壶 材料五契丹货币 材料六 西夏文契约 材料一 材料四 材料二 材料三1.主题一中能够反映宋朝时期科技成就(指南针)的是()(2分)A.材料一B.材料二C.材料三D.材料四2.推测材料五和材料六文物最有可能出土的地区,将他们标注在下列地图中。
材料五:_________ 材料六:_________(填写图中字母)3.有同学分析材料七和材料八后发现:早期的鸡冠壶提梁上有一孔,便于系带悬挂于马鞍上携带;后期的鸡冠壶,穿孔式逐渐转变为提梁式,方便农耕时使用。
这一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2分)A.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B.生活方式根本变化C.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D.制瓷工艺高度发达4.宋朝对外称自己为“大宋”,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宋朝“大”在哪些方面?(2分)。
二、诗歌中的时代特征(11分)诗歌可以反映社会风貌、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过去的时代。
有小组搜集了毛泽东的诗歌,开展“诗何以载史”的项目化学习。
5.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不可学的“霸王”(项羽)生活在()(2分)A.中华文明起源时期B.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时期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6.若用于研究秋收起义,材料二属于________(文献史料/口述史料);材料三除了能用于研究毛泽东重庆谈判后的心态外,还能用于研究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的信念。
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3. 唐朝时期,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唐中宗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算盘5. 明朝时期,下列哪位航海家七次下西洋,展示了我国的海上实力?A. 郑和B. 麦哲伦C. 哥伦布D. 达·伽马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马关条约》8. 辛亥革命后,下列哪位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袁世凯D. 孙中山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1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地点是?A. 北京B. 上海C. 南京D. 广州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邓小平D. 江泽民A. 1954年宪法B. 1975年宪法C. 1978年宪法D. 1982年宪法A. 世贸组织B. 联合国C. 亚太经合组织D. 上海合作组织A.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B. 丝绸之路经济带C. 中巴经济走廊D.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6.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______制度。
17. 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______。
18. 元朝时期,我国设立的最高行政区域是______。
19. 明朝时期,我国实行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______。
20.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我国战败,被迫签订______条约。
21.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______革命的开始。
22. 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师地点是______。
23. 1940年,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______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破袭战。
2023学年第二学期初二年级学业质量调研历史试卷(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30分)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次调研为开卷。
仅允许使用《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至四册和世界历史一、二册。
教科书中不得夹带任何材料。
一、“时空之旅”(10分)1.假如上海迪士尼的“飞跃地平线”进行项目优化,要展现更多古代区域文明的历史景观,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3分)古代区域文明示意图2.在游览“飞跃地平线”的中国区域时,外国友人还看到了下列历史景观,请你按照其始建时间排序。
(4分)A.都江堰B.辽大明塔C.紫禁城D.赵州桥E.秦始皇陵F.云冈石窟3. 作为小导游,请你从历史的角度简述“飞跃地平线”项目的设计理念。
(3分)二、图像中的历史(8分)历史图像蕴含了许多信息,无声地向后人述说着过去的事情。
图一:华工在英国军官带领下去前线挖战壕图二:战争中研制并亮相的坦克4.上述两幅图片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战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判断这场战争是 ,简述判断理由(至少写出两点)。
(3分)5.历史史事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前因后果。
从下列图片中选择两幅图片,参照示例,阐述其因果关系(示例组合除外)。
(3分)A.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棚户区——“胡佛村”B.新政期间,美国政府投资建设的田纳西水利工程C.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D.1939年9月,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E.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华沙条约》F.加速融化的南极冰山G.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H.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示例:图片D 、H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024年上海市历史初二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个朝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A、元朝B、清朝C、明朝D、元朝答案:A解析: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
2、以下哪位皇帝在位期间,我国疆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大范围?A、汉武帝B、唐太宗C、宋真宗D、元世祖答案:D解析: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我国疆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大范围,北至北冰洋,南至南海,东至太平洋,西至欧洲。
3、下列关于秦朝建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秦朝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C. 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D. 秦始皇在位期间,实行了法家思想答案:D解析:选项A、B、C都是关于秦朝建立的正确说法。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确实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而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
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
秦朝实行的是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主张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
4、下列关于汉朝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B. 汉武帝时期,推行均输平准政策,加强中央集权C. 汉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D.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选项B、C、D都是关于汉朝经济发展的正确说法。
汉武帝时期推行均输平准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而选项A中提到的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实际上是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而不是经济政策本身。
因此,选项A 是不正确的。
5、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 希罗多德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赫拉克利特答案:A 解析:希罗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史学家,他所著的《历史》一书详细记录了波斯战争,被誉为“历史之父”。
上海八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上海在哪个省份?A. 江苏省B. 浙江省C. 安徽省D. 江西省2. 上海的简称是什么?A. 沪B. 浦C. 沪宁D. 虹口3.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它的地理位置在哪里?A. 长江口南岸B. 长江口北岸C. 黄浦江西岸D. 长江三角洲中心4. 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5.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它的经济发展始于哪个时期?A. 近代B. 现代C. 古代D. 当代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上海地处长江口南岸,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
()2.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港。
()3. 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
()4.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5. 上海的简称是“浦”。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上海地处______口南岸,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
2.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______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港。
3. 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______朝代。
4.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______。
5. 上海的简称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上海的历史沿革。
2. 请简述上海的地理位置。
3. 请简述上海的经济地位。
4. 请简述上海的港口地位。
5. 请简述上海的简称及由来。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分析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2. 请分析上海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请分析上海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4. 请分析上海在港口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5. 请分析上海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的条件和优势。
2. 请分析上海在近代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设计一条上海历史文化旅游路线,包括主要景点和简介。
((1))【2008年闭卷】年闭卷】古代区域文明的发源与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共12分)分) 某校网站上登载了关于“古代区域文明”的知识竞赛题。
的知识竞赛题。
1.根据提示内容,完成表格填写。
根据提示内容,完成表格填写。
文明名称文明名称最早产生时间最早产生时间 文明象征或突出贡献文明象征或突出贡献公元前3100年左右年左右 金字塔金字塔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 公元前2000年左右年左右2.下列图片中的文物分别属于三个不同古代文明的成果。
对照《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图,图一代表的古代文明位于地图中的 ;图二代表的古代文明位于地图中的 ;图三代表的古代文明位于地图中的 。
(用字母表示)。
(用字母表示) 3、认识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于-------( ) A .史学家的研究论文和专著史学家的研究论文和专著 B.考古发掘所得的实物材料考古发掘所得的实物材料C.影视艺术反映的视频材料 C.实地探访所得的口述材料实地探访所得的口述材料((2))【2008年开卷】年开卷】某些著名画作,既能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既能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又能反映这一时期的历史事又能反映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更能揭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共8分)分)某班学生在探究西方绘画作品中蕴含的历史信息时,找到了下列两幅油画。
1.图一为拉斐尔的名作图一为拉斐尔的名作《西斯廷圣母》《西斯廷圣母》,画中的圣母表现出人类母亲的温柔与慈爱,这反映了 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对绘画艺术产生的深刻影响;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对绘画艺术产生的深刻影响;图二油图二油画反映了哥伦布请求西班牙女王资助自己航行的场景,图中的哥伦布手托地球仪,表示他相信 学说,坚信向西航行也必定能到达印度。
2.请再举出一幅反映世界历史的绘画作品,并说出其所能反映的历史事件(风貌)。
作品:《 》,可反映 的历史事件(风貌)。
((3))【2009年开卷】年开卷】历史,就是生活。
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八年级历史(本试卷满分3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30分,考试时间40分钟,开课本。
2.请将所有答卷做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做在试卷上或指定区域外一律不得分。
3.只允许携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册-第四册)、《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世界历史》(第一册),教科书中不得夹带任何材料。
4.测试范围:《中国历史》第一册-第四册、《世界历史》第一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区域文明(11分)相互隔绝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散落各地却光彩夺目的文明中心,历思同学在复习世界古代史时,依据课本进行了如下整理:1.首先,他绘制了一幅《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局部),并找到了部分区域文明成果。
请你帮助他将下列文明成果标示在地图相应位置。
(3分)A.古埃及金字塔B.古罗马成文法《十二铜表法》C.古印度婆罗门经典《吠陀》D.古希腊公民大会E.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F.汉代讲经图G.阿拉伯民间故事集①F②C③④⑤D⑥⑦G2.接着,历思同学想对E所示文明成果进行解读,请你帮助他参照示例完成任务。
(2分)示例:C所示《吠陀》记载了种姓制度的由来,反映了古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之后,他绘制了一张区域文明主要特征表,有部分内容缺失,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3分)4.历思同学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源性,文明成果具有多元性,各区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各具特色。
但是,阅读《天方夜谭》时,他发现其中一些故事来自印度、埃及、两河流域等,反映了区域文明间的互动和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请你列举一则史实,说明古代区域文明之间具有交流互动。
((1))【2008年开卷】以艺术形式反映历史,离不开各类史料的查考。
某班同学计划排演一出反映贞观之治的历史情景剧。
1.同学们设计了三幕情节,它们分别体现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政策措施?(1)房玄龄足智多谋,杜如晦处事果断,唐太宗认为这两人是难得的人才,委以重用。
(2)唐太宗想在洛阳修建宫殿。
魏征上书:君王不能为了个人享乐而役使天下百姓。
唐太宗接受,停止了工程。
(3)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2.同学们找到了下列道具。
从历史常识卡,期中不可能出现在贞观年间的是和。
(用字母表示)A.西域琵琶B.锦衣卫木印C.编钟D.会子E. 《兰亭序》摹本3.为编写剧本,同学们找到了如下材料作为参考。
(期中6为刻于贞观十年的昭陵六骏石雕像之一,昭陵为唐太宗之墓。
)史学家主张将所有史料分为原始史料和转手史料两种。
所谓原始史料,是指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遗迹遗物;所谓转手史料,就是史学家凭借直接或者间接的原始史料,论述他们没有亲见的事件。
上述六项材料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和。
(用序号表示)4.同学们在整理材料中发现,不同学者对唐太宗的评价不完全相同。
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2))【2009年闭卷】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的桥梁,传递着财富和文化,镌刻下历史与永恒。
(共18 分)某学生参观了敦煌莫高窟后,对丝绸之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做了如下笔记,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史书记载最早开辟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人名)。
这条丝绸之路从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出发,最远到达________ (用地图中的字母表示)。
2.在敦煌,还能看到如左图的石窟造像。
它明显受到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_________教的影响,这一宗教起源于________(用地图中的字母表示),在两汉之际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3.中国古代的造纸术、_________、火药和_________等四大发明也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和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5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注意:(1)属于解释性的回答,大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
(2)属于开放性的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Ⅰ.闭卷部分(共40分)一(共11分)1.司南(或指南车、指南针)(1分)活字印刷(或印刷术)(1分)造纸术(1分)2.毕昇(1分)北宋(或宋)(1分)蔡伦(1分)东汉(或汉)(1分)3.作出判断即得2分能从四大发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它的传播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或从发明的唯一性等任一角度加以阐述,言之成理即得2分二(共10分)1.B、C(全部答对得1分)英(1分)2.A、C(全部答对得1分)联邦制度确立(或国家独立、民族独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等)(1分)3.(1)蒸汽(1分)内燃(1分)(2)B、C(全部答对得1分)A、D(全部答对得1分)4.环境污染;能源过度消耗(回答具体内容也可得分,但大小概念不得并列,顺序可颠倒,每条1分)三(共9分)1.A(2分)2.C(2分)3.B(2分)4.创作者对抗战的情感、态度与认识;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及时代特征;作品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响(顺序可以颠倒,每条1分)四(共10分)1.毛泽东(2分)2.B(2分)3.认为此事重大而加以关注;认为中美有可能从敌对变成朋友(任答一条即得2分)4.从冷战格局下中、美、苏之间的关系变化加以说明,言之成理即得4分Ⅱ.开卷部分(共60分)一(共10分)1.A(2分)2.印度(或佛教、南亚)、罗马(或基督教、欧洲)(顺序可颠倒,但不可同义反复,每条2分)3.作出判断即得2分能从以下一个方面阐述理由得2分,能综合下述两个方面阐述理由得4分,本大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0分如回答“同意”,理由可从丝绸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等视角加以说明如回答“不同意”,理由可从除丝绸之外,其它物品(如瓷器等)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以及丝绸所不能涵盖的文化交流、其它区域文明对中国的影响等视角加以说明二(共10分)1.B(2分)2.D(2分)3.D(2分)4.否(2分)林肯是反对奴隶制的,但在不同形势下,其最高原则是维护联邦制度,捍卫国家统一(言之成理即得2分)三(共14分)1.B(2分)2.D(2分)3.C(2分)4.D(2分)5.C(2分)6.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分);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与检验(1分)举例:可从“中体西用”与洋务运动、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事例中任选一例说明(2分)四(共26分)1.A(2分)2.B(2分)3.不一致(1分)前者坦然、从容,后者被迫、恐惧(2分)4.D(2分)5.反对(或不安、抗拒等)(2分)6.本小题评分可从如下四个层次考虑:层次1:只作判断,不作说明,不得分。
((1))【2008年闭卷】名人隽语,镌刻下历史的足迹,激荡这后人的心灵。
(共10分)某校历史专用教室设计选择一些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名言来布置墙面,目前找到了如下四幅画像:马克思、林肯、拿破仑和俾斯麦。
1、下列名言分别对应的人物是(只需填上字母标号):(1)“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2)“无法摧毁并可以流芳百世的……是我的民法典。
" .............. ()(3)“当前各种重大问题的解决,不是靠讲演和众多的决议,而是靠铁和血覽 ()(4)“我们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 .............. () 2、除上述四人外,请再写出一位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他的名言。
人物:名言(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08年开卷】将历史文献中的内容表示在地图上,有时更能直观地揭示历史信息。
历史题材的漫画承载着创作者对历史的认识。
(共12分)某校找到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幅图片材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德国和口本的扩张野心》地图屮可以看出,两国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欲共同侵略的国家是印度(英)、和 (国家)。
.下列漫画题为“难兄难弟S漫画中的“巨石"彖征什么?“难”?4.画家创作这幅漫画的目的不包括................................... ()A.展示世界正义力量的巨大威力B.鼓舞民众夺取二战的最后胜利C.宣告轴心国集团最终灭亡的命运C.揭露反动势力称霸世界的野心((3)) [2009年闭卷】世博会是全球的盛典,人们在此展示智慧与梦想,缅怀历史与荣光。
(共12分)某校要组织“世博知识我知道''的主题竞赛,请你参与。
第二册考纲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一.原始农耕A⒈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⒉标志:以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取代采集与渔猎。
⒊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⒋意义: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影响⒌典型史实: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二.中华文明的起源A⒈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主要以神话传说的形式。
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⒉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年—40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文献中的夏文化A⒈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⒉夏朝处于阶级社会的起点。
⑴从“公天下”到“家天下”⑵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二.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文化A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在时间上和地域上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
二重证据法C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提出。
用“地下之新材料”证明“纸上之材料”,即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也引申为不同来源史料间的相互印证。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一、内外服制A1、商朝的历史是信史,依据是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具体指河南安阳殷墟)的多重印证2、商朝对地方的管理模式是松散的方国联盟形式。
二、青铜时代A⒈青铜器⑴商朝的司母戊鼎为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
⑵商朝的青铜器以礼器为主,专用于王室与贵族的礼典、祭祀等活动,被赋予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⒉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人在甲骨上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
真实记载了商朝社会各领域的历史状况,是探索商史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一.周朝建立:BC1046年,周武王牧野之战灭商,建周,定都镐,史称“西周”。
A二.封邦建国制A⒈目的: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
⒉内容⑴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
松江区2023学年第二学期初中历史监测试卷(满分30分,完卷时间40分钟)2024.05 考生注意:1.本考试为开卷考试,允许携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四册和《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世界历史》第一、二册,教科书中不得夹带材料。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做在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选择题使用2B铅笔。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学校和考号。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不能超出答题区域作答。
双项选择题需要选择两个选项。
历史的点线面: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由点推及于线,通过横向拓展和纵向挖掘发展于面, 点线面结合,让历史立体起来。
(一)科学家徐光启(9分)徐家汇因徐光启而得名,学习小组参观徐光启纪念馆,并开展探究活动。
1.《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书中经常有《齐民要术》一书内容的引用,说明徐光启(单项选择题,2分)A. 善对张仲景的医学医术B. 关注祖冲之的数学技术C. 传承贾思勰的农学技术D. 注意郭守敬的水利技术2.《农政全书》记载:“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
”玉米、甘薯原产地在(单项选择题,2分)A. 欧洲B. 美洲C. 非洲D. 大洋洲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你为徐光启撰写一份小传。
(3分)有同学比较了徐光启《农政全书》与宋应星《天工开物》两部著作的序言内容:《农政全书》:“农业为衣食之源,富国之本”。
《天工开物》:“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4.结合所学,概括这两部明代科技巨著的共同点。
(2分)第1页共3页(二)世界历史的发展(9分)一个个历史表象都不是静止不动,一个个事件构成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5.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界标,将这些历史节点串联起来,形成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请你完成下列时间轴。
2024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一、观文物,通古今材料A 满族旗袍 材料B 战国铜壶 C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材料D 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材料 E 陶院落 材料F 泉州出土的海船1、按照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序(4分)2、根据特征填写文物的编号。
(2分)①源于少数民族,民国改良风靡全国的是( )②载重量大且配备了指南针,在当时领先地位的是( )。
3、古代的一些文物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对此你有什么认识(3分)二、读材料,析原因同学们研究辛亥革命时发现各界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的态度有所不同。
材料一:清政府的话大意是革命军勾结在一起,要尽早扑灭,防止革命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材料二:各国使馆人员的话你们革命军英明勇武,感激其保护武汉华侨,严守中立态度。
材料三:孙中山接受采访虽然武昌起义,我们革命军准备不是很充分,但是由于全国各省都在纷纷响应,以及我们革命军非常的英勇,所以说我支持,然后他们会胜利。
4、根据材料一,清政府对武昌起义的采取的措施。
(2分)5、根据材料二,总结各国对武昌起义的态度。
(2分)6、根据材料三,孙中山对起义态势乐观态度的原因( )双选(2分)A 、起义准备充分B 、阻挠势力不多F CC、各省纷纷响应D、军队作战勇猛7、各方对于武昌起义的爆发存在不同的态度,结合材料,分析原因。
(4分)三、看图表,辨趋势同学研究“15世纪以来世界与亚洲的联系”,绘制以下时间轴。
新航路开辟——————亚洲各国开始遭遇西方殖民扩张掠夺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走上侵略扩张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万隆会议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8、新航路开辟以来,葡萄牙搜取在中国()的居住权。
(2分)A、澳门B、香港C、台湾D、上海9、同学发现15世纪以来世界与亚洲的联系十分紧密。
根据事例,解读万隆会议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
浦东新区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年级练习卷历史(满分30分,完卷时间40分钟)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按要求完整填写考生信息。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多元视角下的宋代社会(8分)辽宋夏金时期,中华文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某校史学社的同学们以“我眼中的宋朝”为主题展开探究学习。
1.以上是同学甲整理的两宋时期各政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其反映的时代特征与下列地图所示时代相似的是()(2分)2.军事上的接连失利使宋朝在历史留下了一个懦弱的背影。
同学甲连连感叹“弱宋啊!”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宋朝“懦弱”的原因。
(2分)3.同学乙反驳道:“宋朝也是中华文明的巅峰时代。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请结合以下单元目录,谈谈你眼中的宋朝。
(4分)二、多重史料中的战争记忆(9分)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结束。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材料一:《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创办的机关报,曾刊发大量抗战宣传版画。
以下为部分代表作品:4.根据版画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
(3分)图1体现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支撑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图2折射出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和重大贡献()图3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开展民主政权建设()材料二:侵华日军中尉尾岛芳美在其手写的作战日记中,记载了在百团大战的某场战斗中八路军与侵华日军交战的情况:“(1940年8月21日凌晨0时)传来了消息:敌军向石太线(即正太铁路)发动了大规模袭击……井陉附近铁道被敌人爆破,石门到榆次间的铁道运输被中断。
”“(凌晨0时30分)阳泉前方的铁路被敌人爆破,列车不能正常前行,只能在原地等待。
2024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 考试时间40分钟,共4页,共9题,试卷满分30分,考试形式开卷。
2. 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位置。
3.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4.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一一对应,答题时应当要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解读“绥靖政策”(共8分)绥靖政策是指在1930年代,部分欧洲国家为了防止战争爆发,对德国和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采取的一种妥协、让步的外交政策。
小组同学围绕“动机与后果”的专题,收集了一系列漫画,对该政策进行探究。
①英国人对围着他的纳粹怪兽们说道:“再给你一个棒棒糖你就回家好不好!”②1940年一开战,法国被打趴在地,只剩下英国与德国和意大利单打,美国却保持中立的旁观1. 漫画①与下面哪一则史料可以相互印证?2. 结合漫画②,简述下面这副漫画的含义。
3.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从“动机与后果”角度谈谈你对绥靖政策施行的认识。
【答案】1. 史料:图A2. 含义: 讽刺英法绥靖政策。
3. 认识:依据所学可知,绥靖政策的动机是为了避免战争,维护和平。
然而,其后果却是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使其更加肆无忌惮地扩张,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绥靖政策的失败教训在于对侵略者的妥协和让步只会换来更大的侵略和战争。
【解析】【1题详解】史料:依据漫画①“英国人对围着他的纳粹怪兽们说道:‘再给你一个棒棒糖你就回家好不好!’”及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英法采取“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际侵略野心迅速膨胀,从图A 可以看出,1936的的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德国肆无忌惮地扩张领土,故漫画①与图A 可以相互佐证。
【2题详解】含义: 依据所学可知,漫画②中,法国被打趴在地,英国独自面对德国和意大利的进攻,而美国保持中立,未参与战争。
2015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
注意:(1)属于解释性的回答,大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
(2)属于开放性的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Ⅰ.闭卷部分(共40分)
一(共11分)
1.司南(或指南车、指南针)(1分)活字印刷(或印刷术)(1分)
造纸术(1分)
2.毕昇(1分)北宋(或宋)(1分)蔡伦(1分)东汉(或汉)(1分)
3.作出判断即得2分
能从四大发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它的传播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或从发明的唯一性等任一角度加以阐述,言之成理即得2分
二(共10分)
1.B、C(全部答对得1分)英(1分)
2.A、C(全部答对得1分)
联邦制度确立(或国家独立、民族独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等)(1分)
3.(1)蒸汽(1分)内燃(1分)
(2)B、C(全部答对得1分) A、D(全部答对得1分)
4.环境污染;能源过度消耗(回答具体内容也可得分,但大小概念不得并列,顺序可颠倒,每条1分)
三(共9分)
1.A(2分) 2.C(2分) 3. B(2分)
4.创作者对抗战的情感、态度与认识;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及时代特征;作品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响(顺序可以颠倒,每条1分)
四(共10分)
1.毛泽东(2分) 2.B(2分)
3.认为此事重大而加以关注;认为中美有可能从敌对变成朋友(任答一条即得2分)
4.从冷战格局下中、美、苏之间的关系变化加以说明,言之成理即得4分
Ⅱ.开卷部分(共60分)
一(共10分)
1.A(2分)
2.印度(或佛教、南亚)、罗马(或基督教、欧洲)(顺序可颠倒,但不可同义反复,每条2分)
3.作出判断即得2分
能从以下一个方面阐述理由得2分,能综合下述两个方面阐述理由得4分,本大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0分
如回答“同意”,理由可从丝绸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等视角加以说明
如回答“不同意”,理由可从除丝绸之外,其它物品(如瓷器等)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以及丝绸所不能涵盖的文化交流、其它区域文明对中国的影响等视角加以说明
二(共10分)
1.B(2分) 2.D(2分) 3.D(2分)
4.否(2分)林肯是反对奴隶制的,但在不同形势下,其最高原则是维护联邦制度,扞卫国家统一(言之成理即得2分)
三(共14分)
1.B(2分) 2.D(2分) 3.C(2分)
4.D(2分) 5.C(2分)
6.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分);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与检验(1分)
举例:可从“中体西用”与洋务运动、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事例中任选一例说明(2分)
四(共26分)
1.A(2分) 2.B(2分)
3.不一致(1分)前者坦然、从容,后者被迫、恐惧(2分)
4.D(2分) 5.反对(或不安、抗拒等)(2分)
6.本小题评分可从如下四个层次考虑:
层次1:只作判断,不作说明,不得分。
层次2:表示“同意”。
能以材料一论述“动机”;以材料二中图一论述“效果”,逻辑基本合理,史论结合,得8分。
层次3:表示“不同意”。
能以材料一论述“动机”;以材料二中的图二、材料三论述“效果”,逻辑基本合理,史论结合,得11分。
层次4:在层次3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材料二中图一可说明的观点,逻辑基本合理,史论结合,得13分。
除层次1外,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简单抄录教科书,可加2分。
本小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