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 Chemo CRPC治疗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5.93 MB
- 文档页数:89
C反应蛋白的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C反应蛋白( CRP) 是人体急性时相蛋白( APP) 中最主要、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
在临床上常作为一种检测感染过程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工具, 如病毒与细菌的鉴别诊断、疾病治疗监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等。
近年来,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 CRP 检测手段的不断改善, 特别是运用高敏感方法测出的超敏C反应蛋白( hs CRP) 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 CVD)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 也可作为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硬化的预测指标] , CRP已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
现对 CRP 的生物化学特征、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如下。
1 CRP 的生物化学特征1.CRP的发现 CRP是1930年由Tillett和Francis发现的肺炎患者血清中一种与肺炎球菌(现称肺炎链球菌)非特异性的菌体多糖成分C多糖(CPS)发生沉淀反应的物质。
CRP的来源与分布 CRP主要由肝细胞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下合成, 炎性反应局部巨噬细胞也可少量产生。
正常合成率 1~ 10 mg/ d, 急性炎性反应时每天合成大于1 g。
CRP不能通过胎盘, 在体内分布甚广, 除血液外, 胸腔积液、腹水、心包液、关节液中均可测出。
2 常用检测方法目前, CPR 的检测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扩散法, 乳胶凝集试验, 放射免疫法测定( RIA) 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等。
2. 1 ELISA 法该检测采用双抗夹心法, 将检测缓冲液和血液样本在检测瓶中进行混合, 荧光标记缓冲液中的抗CRP抗体和血液中的CRP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当混合样品被放到检测板的样本上并且通过毛细血管作用扩散到硝化纤维基质的测试带上, 该复合物被测试带上的抗CRP抗体所捕获, 荧光抗体的信号强度反映了被捕获的CRP数量, 经过免疫荧光分析仪的检测, 能够反映出血中CRP的浓度。
C-反应蛋白临床应用的现状和展望C-反应蛋白临床应用的现状和展望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沈霞C-反应蛋白(C-neactiveprotein,简称CRP)早于1930年由Tilet和Fnancis首先发现,作为肺炎双球菌性肺炎的标志物,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此蛋白质能与肺炎球菌英膜C多糖物质(C-polysaccharide substande,简称CPS)形成复合物,为此命名为C-反应素。
1941年Abernethy及Avery确定它是蛋白质,即称之为C-反应蛋白质。
此后CRP被用于观察多种疾病的状况,在炎症或组织损伤的情况下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并能视为急性反应时相蛋白之一,包括在急性炎症时呈现出其它蛋白质和糖蛋白的增加。
CRP由肝细胞合成,分子量为100,000-144,000,由5个相同的亚单位以非共价键聚集而成环状对称五聚体,在血清,脑脊液,关节滑膜炎,羊水,胸腹水和水疱液内均可被检测。
CRP不能穿过胎盘,在正常人血清中CRP含量低微,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在疾病发作后几小时CRP含量就有成倍增长趋势,甚至高达2000倍,并较其它时相蛋白增长快而显著,此升高的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CRP具有主要调理素作用,能与广谱细菌和组织膜结合,增加吞噬细胞的活性和运动,促进对各种细胞菌和异物的吞噬,起着修复组织和消除炎症的作用。
在急性炎症期CRP还伴有免疫系统功能,能与T淋巴细胞特异性地结合,改变或限制这些细胞的某些功能,CRP还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及活性反应。
一、CRP与其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CRP与其它炎症因子如:多行核白细胞,α-糖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具有密切相关性,在炎症反应中,吞噬细胞能吞噬细胞并导致白细胞介素I释放,白细胞介素I促使肝脏不断产生CRP,因而CRP含量可成倍上升,而且炎症反应改变了CRP生物合成和分解代谢率,它对分布在体内的微生物及/或改变了的炎症组织上的配体有识别能力,并能与配体结合后固定在补体C1q片断上,形成一个IqG抗原和CRP复合物的激活补体经典途径,使C3转化酶将C3裂解为C3a, C3b,然后C3b与CRP配体形成C3b特异受体可激活吞噬细胞,增强其吞噬的活性和运动,促进对各种细菌和异物的吞噬,起着修复组织和消除炎症的作用,故CRP与WBC存在呈正相关,在炎症反应中起着积极作用,使人体具有非特异性的抵抗力。
超敏C-反应蛋白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一、C反应蛋白定义由肝细胞合成(1 - 19 mg/天)存在于人的血清、脑脊液、胸腹水等多种体液中是炎性淋巴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产生的急性相蛋白,是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
相对分子质量为115,000~140,000。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被公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的升高可以提示许多炎症事件的发生,因此,很久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检测。
近年来有研究者发现,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形成、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C反应蛋白这个极其灵敏的炎症指标在各种类型心血管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现对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诊断、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CRP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最早发现其和肺炎球菌的C多糖相结合而得名,由5个相同的亚单位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环状五球体,206氨基酸在体外可激活补体,诱导内皮细胞产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上调ICAM-1、VCAM-1和E选择素,介导巨噬细胞摄入天然低密度脂蛋白,使单核细胞产生组织因子增加CRP是环状五球体蛋白,属于Oligomeric钙结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120000,由5个相同的单体以非共价键构成,是炎性淋巴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上皮细胞合成的。
CRP是由Tillet和Francis于1930年在一些急性病患者的血清中发现,因为它能和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
它是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在钙离子存在下可以结合膜上的磷脂酸胆碱,也可结合染色质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刺激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活化,起调理作用。
CRP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也可以检测到,主要是结合于部分降解的低密度脂蛋白;此外,CRP也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组织因子的生成。
【一文囊括】前列腺癌的化疗进展编译:月下荷花来源:肿瘤资讯前列腺癌有多种治疗方法,那么化疗适合哪些前列腺癌?又有哪些数据可用于指导联合治疗、用药顺序和个体化治疗选择?美国Quinn教授在ANNALS OF ONCOLOGY杂志上发文全面回顾了化学治疗前列腺癌的地位。
引言前列腺癌在男性癌症相关死亡中列居首位,多数早期疾病采用随访、放疗和手术治疗,部分早期疾病可快速进展,另有部分疾病诊断时即已转移(表1)。
根据PSA、分期和Gleason评分,可鉴别高危局限期疾病,对其治疗可预防转移性疾病的发生和改善生存。
转移性前列腺癌可分为去势敏感(mCSPC)和去势拮抗(mCRPC),大部分mCSPC最终发展为mCRPC(表1)。
表1 前列腺癌的治疗首个mCRPC化疗方案为米托蒽醌雌氮芥,但临床获益很小,不能延长OS;雌氮芥1981年获批治疗mCRPC,与其它化疗联合应用增加毒性,虽能改善PSA,但不能改善OS;米托蒽醌有明显的姑息作用,1986年获批作为标准治疗。
2004年多西他赛代替米托蒽醌成为标准治疗,TAX327和SWOG 9916研究显示能延长mCRPC的OS,但50%的患者无治疗反应或最终发展为耐药。
卡巴他赛是二代紫杉类药物,能克服多西他赛耐药,改善OS,2010年获批治疗曾接受过含多西他赛方案治疗的mCRPC。
阿比特龙、恩杂鲁胺、疫苗sipuleucel-T和镭223均能改善生存、延长疾病进展时间,获批治疗mCRPC。
近期研究显示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对mCRPC也有治疗活性,治疗反应与DNA损伤修复基因突变相关,如BRCA1、BRCA2和ATM。
很多新药作用机制有交叉,如何优化治疗顺序和组合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现在用于前列腺癌的化疗1.转移性去势拮抗前列腺癌(mCRPC)1)多西他赛一线治疗mCRPC由来已久,NCCN指南1类推荐治疗有症状的mCRPC;2)卡巴他赛因TROPIC研究获批治疗多西他赛治疗进展mCRPC。
C反应球蛋白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C反应球蛋白(CRP)作为一种重要的急性炎症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上常被用于多种疾病的评估与病情监测。
目前,CRP的临床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比色法和侧向流免疫层析法等。
近年来,随着分析理论和材料学研究的发展,生物传感技术、微流控技术等新的分析方法与技术不断涌现。
本文综述了CRP的分析方法的开发与应用情况,重点评述了近五年的最新进展,展望了新型CRP检测方法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开发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更能满足临床需求的CRP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C反应球蛋白;诊断;免疫测定;生物传感器;微流控技术;即时检测;评述1 引言C反应球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由5个相同亚基以非共价形式结合而成的五聚体,是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期蛋白之一[1]。
人体CRP水平在机体受到感染或损伤时急剧上升,因此CRP可作为炎症指标,辅助诊断炎症相关性疾病[2]。
CRP分析方法改进研究也一直是检验医学和生物分析化学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
目前,CRP检测以免疫分析为主,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有浊度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侧向流免疫層析法等[3]。
随着分析理论和材料学研究的发展,多种学科交叉融合,逐渐涌现出一些新颖的CRP检测技术,如生物传感技术、微流控技术和质谱法等。
这些新检测技术的出现,满足了临床CRP检测对高灵敏度、宽检测范围、即时检测与多重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新需求,为未来进一步改进CRP分析法提供了新思路。
2 CRP临床监测意义手术后患者易感染并发症,影响血内CRP浓度下调恢复[2]。
因此,常需连续监测患者CRP水平,用于判断患者手术后是否感染并发症[15~18]。
研究发现,CRP能上调血管损伤因子和多种炎症因子水平,参与早期冠心病与粥动脉样硬化形成机制[19]。
近年的研究也证明,CRP浓度上调可用于预测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20~23]。
- 180 -end-expiratory pressure alone minimizes atelectasis formation in nonabdominal surger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nesthesiology,2018,128(6):1117-1124.[39] KIM N,LEE S H,CHOI K W,et al.Effects of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on pulmonary oxygenation and biventricular function during one-lung ventilation:a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J].J Clin Med,2019,8(5):740.[40] KATZ J A,LAVERNE R G,FAIRLEY H B,et al.Pulmonaryoxygen exchange during endobronchial anesthesia:effect of tidal volume and PEEP[J].Anesthesiology,1982,56(3):164-171.[41] SENT ÜRK N M,DILEK A,CAMCI E,et al.Effects of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on ventilatory and oxygenation parameters during pressure-controlled one-lung ventilation[J].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2005,19(1):71-75.[42] KANG W S,KIM S H,CHUNG J parison of pulmonarygas exchange according to intraoperative ventilation modes for mitral valve repair surgery via thoracotomy with one-lung ventil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2014,28(4):908-913.(收稿日期:2023-03-03) (本文编辑:田婧)*基金项目:安溪县科技计划项目(2022S002)①福建省安溪县医院 福建 安溪 362400通信作者:许永鹏铁死亡诱导剂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陈伟鸿① 苏小苹① 苏宇超① 黄栋钦① 许永鹏① 【摘要】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传统治疗方案对CRC 晚期患者的疗效不佳,因此,发现新的治疗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CRC 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C-反应蛋白(CRP)应用进展综述1 C反应蛋白概述1930年Tillet和Francis在急性大叶性肺炎患者血清中发现一种物质,能在钙离子存在时与肺炎球菌C-多糖起沉淀反应,随后证实这种能与C-多糖反应的物质是一种蛋白质,因而将这种蛋白质命名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CRP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注:急性时相反应包括感染、炎症及创伤时某些血清蛋白浓度的变化,这些蛋白除CRP外,还包括血清淀粉样蛋白A、纤维蛋白原、触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铜蓝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
其中CRP在健康人血清中浓度<5 mg/L,而在细菌感染或组织损伤时,浓度可升高上千倍,循环中的CRP半衰期为19小时,故被认为其最有价值),由五个相同的亚基依靠非共价键形成的环状五聚体,这一特征性结构使其归类于五聚素(一组具有免疫防御特性的钙结合蛋白)家族。
CRP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它结合C-多糖,在Ca2+存在时可结合细胞膜上磷酸胆碱,可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调节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系统功能,促进巨噬细胞组织因子的生成,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也可检测到CRP。
人CRP主要生物学功能:通过与配体(凋亡与坏死的细胞,或入侵的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磷酰胆碱)结合,激活补体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将载有配体的病理物质或病原体清除。
(1)识别外来物质,激活补体系统;(2)增强条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吞噬作用;(3)与血小板激活因子(RAF)结合,降低炎症反应;(4)与染色体结合,消除坏死组织里的细胞DNA。
2 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CRP的临床参考值:≤10 mg/L。
在炎症开始数小时就升高,48小时即可达峰值,随着病变消退、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降至正常水平。
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因此,CRP的检测在临床应用相当广泛,包括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后感染的监测;抗生素疗效的观察;病程检测及预后判断等。
hs-CRP持续升高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欧阳红玲;田尧宇;郝春雪【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27)029【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ustained increase of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and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36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from January 2014 to March 2016 were enrolled for the study and divided into sustained increase group and non-sustained increas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hs-CRP at admission, 48 and 72 hours after onset.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progressive group and non-progressive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occurred. Baseline data, clinical indicators,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at admission, fever and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group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screen out the factors related to hs-CRP sustained growth and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Results In all patients,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occurred in 50 cases (36.8%) and hs-CRP sustained growth occurred in 47 cases (34.6%). The incidence of hs-CRP sustained growth in the progressive group was 54.0% (27/5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23.3% (20/86) in the non-progressive group (P < 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istory of diabetes,triglyceride (TG) and blood WBC count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hs-CRP sustained growth (P < 0.05). Fasting plasma glucose, NHISS score, fever and sustained growth of hs-CRP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P < 0.05). Conclusions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related to sustained increase of hs-CRP. The serum level of hs-CRP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持续升高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时、发病48和72 h后的hs-CRP水平分为持续升高组和非持续升高组,并根据是否发生进展性脑梗死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比较各组的基线资料、临床指标、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发热、颈动脉狭窄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出现hs-CRP持续升高及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全部患者中,36.8%(50/136)出现进展性脑梗死,34.6%(47/136)出现hs-CRP持续升高.进展组患者hs-CRP持续升高的发生率为54.0%(27/50),高于非进展组的23.3%(20/8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史、三酰甘油、血白细胞计数是患者出现hs-CRP持续升高的影响因素(P<0.05).空腹血糖、入院时的NHISS评分、发热、hs-CRP持续升高是患者出现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与hs-CRP持续升高有关,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升高.【总页数】5页(P118-122)【作者】欧阳红玲;田尧宇;郝春雪【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贵州兴义 562400;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贵州兴义 562400;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贵州兴义 56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血清SAA、IL-6及Hs-CRP水平变化在进展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J], 刘学昌2.进展性脑梗死血浆Hcy及hs-CRP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J], 韩晓云;吴翠翠3.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NS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J], 王刚4.凉血散瘀方联合西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NIHSS、mRS评分和hs-CRP的影响 [J], 袁艳5.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SAA、IL-18水平变化研究 [J], 张丹丹;徐海龙;杨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RPC专家共识一.CRPC的定义和治疗手段(一)CRPC的定义随着人们对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和雄激素受体理解的不断加深,新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不断出现,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也逐渐取代雄激素不敏感前列腺癌(androgen-in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 AIPC)和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hormone-resist prostate cancer, HRPC),成为目前最为广泛认可的概念。
CRPC的定义是:经过初次持续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后疾病依然进展的前列腺癌。
应同时具备以下2个条件:(1)血清睾酮的去势水平(<50ng/dl或<1.7nmol/L)。
(2)生化进展:间隔一周,连续三次PSA上升,较最低值升高50% 以上,且>2ng/ml;或影像学进展:骨扫描发现2个或2个以上的新病灶或符合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RECIST)的软组织病灶增大。
目前认为,仅有症状上的进展并不足以诊断为CRPC。
根据国内多中心研究显示,仅有1/3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为局限性病变,明显高于欧美国家[1],而大部分前列腺癌患者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虽然内分泌治疗可以使大多数病情得到控制和改善,但在经过中位时间18-24个月的缓解期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发展为CRPC[2]。
进展为CRPC的前列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15-30个月,随着近年来新的治疗理念与治疗方法的介入,这一时间有所延长[3-5]。
除了PSA以外,CRPC患者的预后还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患者体力状态、是否存在内脏转移、是否存在骨痛、骨扫描呈现出的疾病程度、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等。
骨转移存在于90%的CRPC患者,可以导致多种临床症状,包括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骨髓衰竭。
副瘤综合症亦相当常见,包括贫血、体重下降、易疲劳、血液高凝状态、易感染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CRPC治疗方”治疗CRPC的作用机制李爱玉;张志明;宋忠阳;朱鹏;徐倩;李高勤【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22(12)21【摘要】目的基于处方统计和网络药理学探究“CRPC治疗方”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作用机制。
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以及CBM数据库中收录的已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CRPC的个人医案,进行处方药味统计,依据频次取前十味药物,组方为“CRPC治疗方”;后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CRPC治疗方”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处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OMIM数据库收集疾病CRPC靶点;构建交集靶点Venny图,并利用Cytoscape 3.8.2构建“CRPC治疗方”治疗CRPC的“活性成分-基因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平台构建PPI网络,并利用Cytoscape 3.8.2的CytoNCA插件筛选关键靶点;采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富集分析以及KEGG通路分析。
结果前十味药物为黄芪、熟地黄、茯苓、姜黄、白术、补骨脂、党参、炙甘草、白花蛇舌草、莪术,网络药理学筛选出“CRPC治疗方”活性成分157种及药物靶点136个,疾病靶点1396个,交集靶点99个,其中STAT3、c-jun、TP53、HIF1A、ESR1等为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主要涉及应答氧化应激、膜区、泛素-如蛋白质连接酶结合等,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与PI3K-Akt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前列腺癌等148条通路有关。
结论通过该研究可以发现“CRPC治疗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CRPC,这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CRPC的治疗方法奠定相关基础。
【总页数】5页(P107-111)【作者】李爱玉;张志明;宋忠阳;朱鹏;徐倩;李高勤【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甘肃省中医院肿瘤科;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3【相关文献】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益心泰方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益肾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络风宁2号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4.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补肾健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5.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究宁心通郁滋肾方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作用机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观察
陈小华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08(48)25
【摘要】2001年5月~2007年1月,我们采用三氧化二砷(ATO)联合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15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陈小华
【作者单位】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山东淄博255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三氧化二砷联合六味地黄丸及维生素C治疗复发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J], 付慧稳;徐秀芹;权学莲
2.亚砷酸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J], 黄妙儿;刘鹏;观美华;黄云平;庞东燕;夏天;谭海葵
3.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及维生素C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J], 王智; 赵晓红; 陆时运; 周仲昊; 宣旻
4.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及维生素C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J],
王智; 赵晓红; 陆时运; 周仲昊; 宣旻
5.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治疗难治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研究 [J], 孙守金;高春记;谢凤玲;黄春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