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章第一节 信 息 及 其 特 征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7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西安市第六中学技术教研组执教教师:任晓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任晓妮一、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第一章第一节,具有着开启整章乃至个必修课程的意义。
本节教材叙述性内容较多,基本上是现实中有关信息案例的说明与介绍,没有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学要求,而纯粹靠讲授进行教学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容易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打折扣。
教学设计中应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活动形式的丰富与多样性,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学情分析本节是本书的开篇,是初中过度到高中的开始,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重视不够,基本素养较差,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很大,所以改变学生对信息课的认识,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信息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
所以,教学中通过设置小游戏,抢答等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案例分析,并能主动思考,挖掘自己身边的案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课标解读【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实例;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过对课堂案例的主动思考,感悟,探究,形成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在生活中的价值,及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四、重点、难点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五、学法指导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
1、在引出“课题”这一环节:我引用“感觉剥夺实验”案例,易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教师引导点评,水到渠成的理解了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2、对“信息”的特征这一环节:从学生学习和现实生活当中取材,使学生在参与游戏,抢答等体验活动中自然地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信息,从而去领悟信息的内涵,体会信息的普遍性、重要性和基本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优秀3篇《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所讲内容为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对信息这一概念已具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信息的基本特征还未能很好的理解,本课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小组讨论活动等形式来理解以及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避免纯理论的讲述,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讲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
三、教学目标1.理解信息的概念。
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3.明确信息的多种表达形式和信息的多种载体。
四、教学重点1.信息的含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难点1.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布置任务1.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份简介自己的材料。
可以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学习经历,成长过程等等方面,在规定的2分钟之内,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演示。
因为新学校,新同学之间多数彼此不熟悉,学生之间正好通过此次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
学生可以采取以下这些形式整理这份材料:①纯书面文字材料;②书面文字辅以简单图片材料;③口头文字说明等。
2.教师课前准备简介自己的材料。
事先用word制作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档,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一组幻灯片,或者用flash制作一段动画,或者录制一段视频。
(二)学生进行小组活动1.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位小组成员在其小组内进行自我简介,2.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自我简介,3.教师对每个小组代表的自我简介进行适当的评价,4.教师在全班播放简介自己的幻灯片、word文档或者动画材料或者已经编辑录制好的视频材料。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是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地位十分重要。
本节课主要是知识和概念的介绍,理论性较强,无动手技能方面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情境创设和学习形式的丰富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趋于严密, 在初中已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但水平参差不齐, 尤其对新课程的要求和学习方法比较陌生, 因此, 在本课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理解信息的重要性及特征, 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列举出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并能结合具体实例,感受信息的丰富性,体会信息的重要性,从而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信息的概念。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信息定义的理解。
2、信息实例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媒体播放,感性直观;师生游戏,互动活跃;协作交流,切入重点;启发引导,突破难点;探究思考,提高兴趣。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环境与准备【教学环境】教室【教学准备】1、制作PPT 课件。
2、搜集素材,制作学生学习效果自评卡。
八、教学过程九、教后反思通过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凝神欣赏, 不知不觉导入课程。
运用启发引导、互动游戏、实时情景等手段, 使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达到了充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兴趣的重要目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学生合作探究,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讲的课题是《信息及其特征》。
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来自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一章第一节。
信息的概念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必要进行深刻地认识。
这堂课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可以说这堂课上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看法和学习态度。
高一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获取方式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但是思考还不够全面。
所以对于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本堂课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他们从生活中丰富的信息现象中,发现和归纳出信息的特征。
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方面,能举例说明信息的含义和特征;过程与方法方面,能够根据需要表达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理解信息对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信息的概念、意义及信息的特征。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去转变学生的意识,从传统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课到现今的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为学习目的,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索、加工和表达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去学习软件的操作。
教法以情境导学、讲授法为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加学生的自主体验。
计算机领域的巨人乔布斯说过,苹果公司非常注重用户体验。
而在课堂上,学生的自主体验最为重要。
根据建构主义原理,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考,主动去建构,从而内化知识。
学法以问答法,讨论法,游戏法为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怎么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清师生的教学思路,我使用了四步走教学。
忆练学导四步走教学导入部分,我通过在黑板上画一个“0”来向学生提问,这是什么?以此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来导入本堂课的学习。
在讲解信息的概念的时候,我通过天气预报这个案例,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信息是什么,信息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教学对学生讨论的汇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到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的意义。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实践指导(必修)【答案】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第二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一)单项选择题(三)判断题第二章信息获取第一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一)单项选择题第二节因特网信息的查找(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判断题第三节文件的下载(二)多项选择题第四节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综合实践(一)单项选择题(三)填空题声音文件:我和你.mp3 ,北京欢迎你.wav图形、图像文件:小天鹅.jpg ,月亮.gif ,茶花.bmp文本文件:物理.txt ,123.txt网页文件:home.htm ,index.asp可执行文件:Word.exe ,Excel.exe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第一节信息加工概述(二)多项选择题第二节信息的编程加工“是”则显示“不及格”,转至第 4 行“否”则显示“及格”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一)单项选择题综合实践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第一节文本信息加工(一)单项选择题A: 8 B: 7 C: 12 D: 9 第二节表格信息加工(三)填空题1.表的行数:10 表的列数: 42.单元格C4包含的是:数字单元格D3包含的是:货币3.写出D4的公式:=B4*C4 两个可能是单元格D10中内容的 B 和 E4.必须被编辑的单元格为:B4 ,上面的单元格编辑之后,D4 和D10 单元格的值会自动变化。
综合实践(一)单项选择题(三)判断题(四)填空题1.撤消2.选择对象--操作对象3.Delete4.Average5.主关键字为:班级次关键字为:性别第三关键字为:递减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第一节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一)单项选择题第二节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第三节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综合实践(一)单项选择题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交流第一节信息集成第二节信息发布第三节信息交流(一)单项选择题综合实践(一)单项选择题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第一节信息资源管理概述第二节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一)单项选择题第三节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综合实践(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知道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2、技能目标:通过参与活动,树立合作意识,提高自己的信息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信息,体验信息对学习、生活的重要作用。
(二)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信息技术基础》整体上是按照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信息资源的管理来编写的。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作为铺垫性内容,后者是重点内容。
对信息的一般特征,教科书中已经提到了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等特征,并由载体依附性引申出了其他特征,在价值性中还提到了信息的可增值性。
本节内容概括性强,实践性较弱,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而同时作为高中信息技术第一课,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更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而且,本节课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这对我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为此,我把自己的探索定位到让学生爱上这个课堂,爱上这门课程。
本着这个原则,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爱上老师,进而爱上课堂,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进而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是信息的含义。
我是这样处理教学重难点的:第一环节:融情我以汶川大地震为主题,以歌曲“生死不离”为背景音乐,教师完成声情并茂的《妈妈别哭》诗朗诵,将师生情融入人间真情的境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最大限度的消除与学生的陌生感,跟学生零距离接触,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让学生结合这个情景,进入“丰富多彩的信息”的讨论,让学生挖掘接收到的信息。
接着再将学生视角引入到生活中,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信息,让学生感受信息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学案班级:姓名:一、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介绍1、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和模块结构:信息技术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其中必修模块为:《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为:(1)算法与程序设计;(2)多媒体技术应用;(3)网络技术应用;(4)数据管理技术;(5)人工智能初步;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课程结构分部分,分别是:(1)信息与信息技术;(2)信息的获取;(3)信息的加工与表达;(4)信息资源管理;(5)信息安全。
2、如何学习信息技术课小组讨论:谈一下你以前是如何上信息课的,你希望我们以后的信息课该如何上,你理想中的信息技术课应该是怎么上的?二、信息的认识1.生存实验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答案分别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手机、GPS卫星定位系统……。
分组结论:2.感觉剥夺实验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3.学生根据自己一天活动所接触到的信息,按照下表,用5分钟的时间填写。
表1 我一天所接触的信息三、信息的特征1.学生连线: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信息的共享性!!!在同一所学校同样的班级同样的信息的可伪性特征!!!教师同学们的成绩却不同任何信息不可能独立存在,必须依信息的价值性!!!附于一定的载体。
《厦门晚报》2000-07-26报道高考过时信信息价值的相对性!!!刘翔在2007年世绵赛上的信息的载体依附性!!!成功我们在许多媒体上都可以知诸葛亮”空城计”信息价值的实效性!!!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例子,边演示边讲解分析自己搜集的例子描述的是信息的什么特征,以表2的形式显示。
表2 信息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