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爱国主义新解
- 格式:pdf
- 大小:125.16 KB
- 文档页数:1
《五上少年中国说》是一篇励志散文,以五个年级的少年们为实现中国梦的努力为主线,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少年的精神风貌。
课文通过描述孩子们在不同年级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传递了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精神。
在一所学校的五个年级中,孩子们纷纷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怀揣着梦想,努力学习,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奠定基础。
他们如同初升的太阳,充满希望与活力,用一双双小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二年级的孩子们立志成为有道德、有才华的人,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他们深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时刻铭记报国之心,勤奋学习,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
三年级的少年们勇敢担当,敢于创新,为民族复兴而努力。
他们明白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
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他们勇于挑战,敢于突破,为实现国家强盛而努力。
四年级的同学追求全面发展,积极向上,争做新时代的优秀少年。
他们明白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少年的必备素质,只有不断拓展自己的才能,才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不断提高自己,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五年级的孩子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他们深知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而他们正是新时代的中坚力量。
在迈向梦想的道路上,他们勇敢前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五个年级的少年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故事,传递了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精神。
鼓励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勇敢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成长。
同时,课文还强调了道德、才华、创新、团结协作等重要品质,希望孩子们成为有担当、有才华、有爱心的新一代少年。
在家庭,他们孝顺父母,关心弟妹;在学校,他们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社会,他们热爱公益,助人为乐。
这些优秀品质,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梁启超散文《少年中国说》原文解读(2)梁启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地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
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
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箠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此岳武穆《满江红》词句也,作者自六岁时即口受记忆,至今喜诵之不衰。
自今以往,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
作者附识。
译文:日本人称呼我们中国,一称作老大帝国,再称还是老大帝国。
这个称呼,大概是承袭照译了欧洲西方人的话。
真是实在可叹啊!我们中国果真是老大帝国吗?梁任公说:不!这是什么话!这算什么话!在我心中有一个少年中国存在。
要想说国家的老与少,请让我先来说一说人的老与少。
老年人常常喜欢回忆过去,少年人则常常喜欢考虑将来。
由于回忆过去,所以产生留恋之心;由于考虑将来,所以产生希望之心。
《少年中国说》爱国主义新解[摘要]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是表达爱国主义的经典名篇。
其内涵包括深沉的爱国主义忧患、进步的爱国主义主张、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清醒的爱国主义理性。
在当今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中,它启示我们:爱国主义是有多种内涵和形式的。
[关键词]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爱国主义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以一系列与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为标志,中国进入了一个空前衰败与耻辱的时代。
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纷纷探索各种救国途径,推动中国开始了艰难的现代化进程。
其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欲求从国家治理制度上变法图强,发起了一系列政治维新的改良运动。
《少年中国说》一文,就是梁启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发表于1900年的一篇时事性政论。
这篇政论行文气势磅礴,充满豪情壮志,如同一篇爱国主义的宣言书般激励人心,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青年毛泽东与众同学朗朗背诵《少年中国说》的镜头,就是那个时代情境的生动写照。
此剧的热播,也在当代青年中宏扬放大了《少年中国说》一文的感召力。
笔者2008年4月7日在百度博客搜索中输入“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就找到相关文章约2910篇,很多博文表达了对梁启超此文所洋溢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钦佩和感怀,但由于历史年代的久远和知识背景的缺陷,一些青年网民对其内涵产生了误读,甚至引用梁启超的语录激励个人志向,表达的却是对其他爱国主义言行的敌视和攻击,助长了社会的不和谐音。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阐释此文,启示读者理解爱国主义的多种内涵和形式。
一、深沉的爱国主义忧患《少年中国说》的主要篇幅是对中国这个“老大帝国”进行解剖。
梁启超藉多种鲜明的意象,对比辨析了“老大帝国”的衰颓腐朽与“少年中国”的朦胧憧憬,更直接描述了国家衰败民族危亡的当前处境:“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
十八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
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梁启超意识到,中国为西欧日本等世界列强讥为“老大帝国”欺负宰割,皆因“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
《少年中国说》课文解析《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一篇散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这篇文章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 1900 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
梁启超以激昂饱满的笔触,描绘了他心中充满希望的少年中国,寄托了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文章开篇,梁启超就提出了“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
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这样的疑问,通过反驳“老大帝国”的说法,引发读者对中国现状和未来的思考。
他以犀利的言辞指出,那些认为中国是“老大帝国”的观点是错误的,是对中国的误解和贬低。
接着,梁启超阐述了“老年”与“少年”的不同特点。
他说:“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通过对比,清晰地展现出老年的保守和少年的进取,强调了少年所具有的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特质。
在论述少年与国家的关系时,梁启超激情澎湃地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一系列排比句,气势磅礴,层层递进,充分表达了少年对于国家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少年的智慧、财富、强大、独立、自由、进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只有少年具备了这些优秀的品质,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在世界上立足。
文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用红日、河流、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宝剑等充满生机和力量的形象,来比喻少年中国的朝气蓬勃和无限潜力,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
同时,梁启超也指出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种种问题,如“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中国说》的精神力量《〈少年中国说〉的精神力量》“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每每读到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心中总是涌起无限的豪情与感慨。
这篇文章犹如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我们指引方向;又似一声惊雷,在寂静中唤醒沉睡的灵魂。
它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穿越时空,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少年中国说》诞生于国家危亡、民族危难之际。
当时的中国,正遭受着列强的侵略和欺凌,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梁启超先生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写下了这篇振聋发聩的文章。
他大声疾呼,呼吁广大少年肩负起拯救国家、振兴民族的重任,表达了对少年的殷切期望和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心。
这篇文章的精神力量首先体现在对少年的重视和期望上。
梁启超先生认为,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少年强大,国家才能强大。
他用生动的比喻,将少年比作初升的红日、奔腾的江河、展翅的雄鹰,展现了少年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形象。
他坚信,少年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创造力,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就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这种对少年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激发了无数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重托,从而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少年中国说》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梁启超先生在文中痛斥了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对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深表痛心。
他大声呼喊:“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这种将国家的命运与少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国情怀,深深感染了每一位读者。
它让我们明白,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作为少年,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山河,珍惜祖国的文化,传承祖国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
只有每个人都心怀爱国之情,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的国家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核心价值观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他对于中国未来的展望和期许。
在这本书中,梁启超提出了许多关于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和观点。
本文将围绕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探讨其中的核心价值观。
在梁启超看来,少年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应该包括爱国主义、进步与创新、民主与平等、自由与独立、尊重和谦虚等。
这些核心价值观是塑造一个有梦想、有责任感、有担当、有创造力的少年中国的基石。
爱国主义是少年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梁启超强调,少年们应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认为,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基石,只有有爱国心的少年才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进步与创新也是少年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梁启超认为,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时期。
少年们应该勇于追求进步,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第三,民主与平等是少年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梁启超主张,少年们应该有民主意识,关心社会公平正义,参与社会事务,发表自己的声音。
他认为,只有保障每个人的平等权利和机会,才能够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
第四,自由与独立也是少年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梁启超认为,少年们应该有自由意识,追求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他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只有个体的自由才能够激发创造力和活力。
尊重和谦虚也是少年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梁启超强调,少年们应该尊重他人,包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他认为,尊重和谦虚是一个人成长的基本素养,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提出了许多关于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和观点。
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进步与创新、民主与平等、自由与独立、尊重和谦虚等。
这些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一个有梦想、有责任感、有担当、有创造力的少年中国的基石。
少年们应该树立这些价值观,努力成为有理想、有责任心、有创造力的中国少年。
《少年中国说》读后感《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创作的散文,它以饱满的激情和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中国少年的赞美和期望。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梁启超先生的思想和情感所打动。
他以独特的比喻手法,将中国少年比作春天的花朵,寓意着他们的活力和朝气。
他通过描绘少年与国家、民族的关系,表达了中国少年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在这篇散文中,梁启超先生强调了中国少年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他指出,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少年强盛,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因此,他呼吁中国少年要努力学习知识,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少年中国说》也让我思考了青春的意义和价值。
青春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社会的发展。
此外,《少年中国说》还教给我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
梁启超先生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和思考人生问题,总结出了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
他强调了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和使命,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国家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他还提出了“少年强则国家强”的著名论断,这个论断不仅是对国家发展的总结,也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只有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少年中国说》是一篇充满激情和感染力的经典散文。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不仅了解了梁启超先生的思想和观点,也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成为具有担当和责任感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少年中国说》是许地山的一部少儿读物,也是一部传人国粹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书,是我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必读之一。
那么,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少年中国说》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一、主要内容《少年中国说》以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它从儒、道、佛三大思想入手,重点解读了诸如“仁爱”、“中庸”、“天理”、“道德经”、“四大名著”等经典名篇,通过书中一系列富有启示性的故事,引领读者探究人生真谛,探寻中国文化积淀。
《少年中国说》共分为八章,每一章又细分为数个小节,每一个小节都以生动活泼的语言,通过童话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哲学。
第1章“仁爱主义”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讲述了儒家仁爱主义的精神内涵,并用许多有趣的故事来阐述仁义道德的重要性。
第2章“中庸之道”这一章主要从中庸的概念和意义入手,引出了万物相生相克的道理,介绍了节制、中庸的重要性和美德,并通过一些真实存在的人物和事件,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中庸之人。
第3章“佛教思想”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佛教的由来、基本教义以及佛教思想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并运用“勇敢、坚毅、智慧”等词语,告诉我们通过自身修行、努力进取,追求内心的清净与平静。
第4章“天理之道”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天理的概念、本质和道德观,重点阐述了虚心学习、虚心向善这一道理。
第5章“三字经”通过三字经,让我们深入了解儿童时期的孔孟之道。
聚焦三字经中涉及到的“人民万岁”、“缘分”等伦理性内容,告诉我们何谓正义、孝道等伦理价值。
第6章“武侠文化”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中国武侠文化的兴盛和遗产,以及武侠小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让我们认识到中国武侠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更好地传承爱国主义文化。
第7章“四大名著”这一章从《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四本中国古典名著为切入点,探究其所传达的“道德经”思想。
少年中国说全文解释《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正在戊戌变法后,作者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
当时帝国主义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
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
此文影响颇大,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政论文,作者站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上,在文中将封建古老的中国与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了鲜明的对比,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要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所之暗潮”的代表作。
《少年中国说》开篇以驳斥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对“我中国”的侮辱性的称呼“老大帝国”入笔,引出梁启超远大而美好的政治理想——“少年中国”。
作家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心胸,抚今追昔,在历数唐虞郅治、秦汉雄杰、汉唐隆盛、康乾武功的基础上,笔锋顿挫,一转而至感慨万千:畴昔已随岁月流转为陈迹,“而今颓然老矣”!风雨飘摇、山河破碎、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国为待死之国,民为待死之民。
字里行间充满着痛心疾首的深沉焦虑与忧愁。
随后,作家从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指出造成国势衰微的根源——“中国老朽”,亦即制度的因袭、官员的守旧。
进而,作家指出创造少年中国的力量在于“中国少年”——富有创新精神和爱国志向的一代民族新人。
与此同时,形象化的表现手法揭示了中国老朽与中国少年对于民族和时代的迥乎不同的责任心。
在鲜明、冷峻的对照中,作家提出了“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政治主张。
在此基础上,梁启超以激昂饱满的诗人般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中国少年奋发有为而少年中国豪迈崛起的振奋民志、激动人心的画面:美哉我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从思想上来说,《少年中国说》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少年中国说》爱国主义新解
◆冯恩大
【摘要】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是表达爱国主义的经典名篇。
其内涵包括深沉的爱国主义忧患、进步的爱国主义主张、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清醒的爱国主义理性。
在当今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中,它启示我们:爱国主义是有多种内涵和形式的。
【关键词】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爱国主义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以一系列与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为标志,中国进入了一个空前衰败与耻辱的时代。
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纷纷探索各种救国途径,推动中国开始了艰难的现代化进程。
其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欲求从国家治理制度上变法图强,发起了一系列政治维新的改良运动。
‘少年中国说>一文,就是梁启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发表于1900年的一篇时事性政论。
这篇政论行文气势磅礴,充满豪情壮志,如同一篇爱国主义的宣言书般激励人心,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青年毛泽东与众同学朗朗背诵《少年中国说》的镜头,就是那个时代情境的生动写照。
此剧的热播,也在当代青年中宏扬放大了《少年中国说》一文的感召力。
笔者2008年4月7日在百度博客搜索中输入“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就找到相关文章约2910篇,很多博文表达了对梁启超此文所洋溢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钦佩和感怀,但由于历史年代的久远和知识背景的缺陷,一些青年网民对其内涵产生了误读。
甚至引用梁启超的语录激励个人志向,表达的却是对其他爱国主义言行的敌视和攻击。
助长了社会的不和谐音。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阐释此文,启示读者理解爱国主义的多种内涵和形式。
一、深沉的爱国主义忧患
‘少年中国说》的主要篇幅是对中国这个。
老大帝国”进行解剖。
梁启超藉多种鲜明的意象,对比辨析了。
老大帝国”的衰颓腐朽与。
少年中国”的朦胧憧憬,更直接描述了国家衰败民族危亡的当前处境:“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
十八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
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梁启超意识到,中国为西欧日本等世界列强讥为。
老大帝国”欺负宰割,皆因“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
由此,他对中国当时官僚制度的丑态做了尖锐的批判:。
非哦几十年八股,非写几十年白折,非当几十年差,非捱几十年俸,非递几十年手本。
非唱几十年喏,非磕几十年头,非请几十年安,则,必不能得一官,进一职。
”他认为.这些老而昏庸的官员只会八股白折、磕头唱诺、苟且偷生。
只求保全自己的官职地位,全然不思如何抵御外侮。
靠这样的官僚掌权,中国如何不落后挨打7在梁启超笔下.当时的国家已经成为等死的国家,国民已经成为等死的国民,握国权者皆老朽腐败之流。
这种痛彻的国情认知令其忧国忧民,深沉的爱国主义忧患跃然纸上,构成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强大动力。
二、进步的爱国主义主张
面对国外列强环伺、国内统治腐败的民族危机,梁启超积极探索民族救亡的具体路径,在国家观方面形成了与朝廷统治者根本不同的政治主张。
他在文中表述了自己的国家理想形态,给出了现代意义的国家定义:。
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
”这里包含了现代意义的国家组成要素:领土、人民、自治、法律、主权、民主。
他还在文中分析了中国迄今未成为现代国家的根本原因:。
夫古昔之中国者,虽有国之名,而未成国之形也。
或为家族之国.或为酋长之国,或为诸候封建之国,或为一王专制之国,虽种类不一。
要之其于国家之体质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
~且我中国畴昔,岂尝有国家哉。
不过有朝廷耳。
并且指出了专制朝廷与现代国家的本质区别:。
朝也者。
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
他用这个观点说服读者:。
朝庭”的中国虽然历经更替老大衰朽。
但“国家”的中国尚未现于世界。
还处在萌芽状态。
此处表明了他在爱国主义精神主导下的进步理念——否定现行的政治制度,希望改变王朝政体.让中国成为真正现代意义的国家。
三、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解昆桦在‘论梁启超的知识分子情怀及其转型——以《少年中国说>为例的讨论>一文中指出,因为梁启超太急于呼唤。
少年中国”。
以至于忽略了自己提出的国家与朝廷的概念,使文章出现了前后矛盾。
梁启超在文中对唐虞时代至康乾年间出现盛世的文治武功热情歌颂并一一陈列。
感叹。
何一非我国民少年时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陈迹哉”,用了。
国”的概念,且认为这些是国民之少年时代;而后文又认为中国迄今没有国家之形,有朝而无国。
这种行文的前后矛盾是思维逻辑错误,但恰恰表现了作者强烈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他在文末还运用了大量气势恢宏激情洋溢的排比句表达这种情感,如“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把爱国主义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清醒的爱国主义理性
在辨明了老大帝国与少年中国、朝廷与国家等关键概念以后,梁启超感叹一个玛志尼便能救意大利。
而中国尽管有四百兆国民,却因握国权者尽为老朽误尽中国,号召中国少年负起责任,再造少年中国。
他在文中向读者发出了热烈的召唤:。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干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使命感使他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清醒:国家的繁荣富强不能指望造成中国落后局面的“老朽”,而要寄望于。
少年’——不是普通的少年,而是具有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现代国民品质特征的少年。
粱启超这种清醒的爱国主义理性,使其洞见了少年国民素质与未来国家状态的密切关系,以致他毕生致力于塑造。
新民”,进行青少年的思想启蒙。
唤醒了无数热血青年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伟大事业。
总之,由于上述爱国主义内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远超一般文学名篇的感人魅力.具有了超越时代激励民心的巨大作用。
而百年之后的中国,面对的国内外环境已与梁启超当年迥异。
中国正在作为经济大国为世界所瞩目。
由此引发的国际摩擦和外交事件日渐增多;同时,伴随改革开放而来的社会价值观日益呈现多元化。
公民表达爱国态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臼益呈现多元化。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中,怎样的言行属于爱国主义7怎样的言行不属于爱国主义?‘少年中国说)一文启示我们:或表达深沉忧患,或坚持进步主张,或抒发炽热情感,或显示清醒理性……爱国主义是有多种内涵和形式的。
轻言别人。
不爱国”的敌视和攻击,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只有全民之间相互包容、求同存异,才能同心协力地实现“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大国崛起。
参考文献:
[1]张耀辉.中华爱国文萃-少年中国说.安徽文艺出版社,1990,7.
(作者单位: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09/20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