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上面积量算(精)
- 格式:ppt
- 大小:649.50 KB
- 文档页数:4
地形图中有关长度和面积的量算地理计算越来越注重和实际应用结合。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计算有: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库容、土石方等估算。
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计算方法。
1、长度的量算长度的量算分两种:一种是直线长度的量算,一种是曲线长度的量算。
1. 直线长度的量算用两脚规(或毫米刻度尺)最方便,先用两脚规或刻度尺量取图上两点间距离,然后结合本图的比例尺上,便可求出长度。
此法较简便。
2. 曲线长度的量算在地图中出现的河流、海岸线、道路等多为曲线,考虑到考试中的实际需要,不需要太精确,可用下述两方法进行粗略估算。
①等长法:将曲线截成若干等长小线段(线段分得越小,精度越高),从一端开始进行连续测量(两脚规较方便),直到终点,最后如有距终点不足一个小线段长度,可估算该线段出长度。
然后用小线段的段数乘以小线段的长度再加上最后一个估算的线段长度,即为曲线图上长度。
最后结合图中比例尺就可求出曲线实际长度。
②不等长法:若曲线有较明显的数段不等长的线段构成,可用刻度尺直接量出各线段长度,然后相加,即为曲线的图上长度。
最后结合图中比例尺就可求出曲线实际长度。
2、面积量算在实际中经常会遇到地形图上面积的量算问题,如求算某河流流域面积、部分河段汇水面积、地形图中局部面积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等等。
比较简洁实用的是方格法。
方法:如图1所示,将所计算区域按一定的边长划分成多个小正方形,如边长一般取小于图示中比例尺单位长度的值(如0.5mm×0.5mm)较为合适且方便计算。
读出完整的方格数,然后再用目估方法将不完整的方格凑成完整的方格数。
最后累加出图形轮廓线内的总方格数。
用总方格数去乘每一方格代表的实地面积,即得欲测图形的总面积。
另外,方格画的越小,精度越高。
3、体积量算在应用地形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体积的量算问题,如水库库容、山丘、土方计算等。
方法是在地形图上求出各层(两条等高线)之间的体积,然后累加,即为所求的总体积。
附件 1第三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术比赛地籍测绘赛区技术操作查核评分标准依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于做好第三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术比赛选拔工作的通知》、《第三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术比赛工作方案》和《地籍测绘赛区比赛技术大纲》的相关要求,为一致比赛评分标准,明确比赛要求,正确评论参赛选手的技术操作水平,拟订地籍测绘比赛技术操作查核评分标准。
一、比赛成绩构造和评分(一)比赛成绩构造比赛项目分“操作和成就完好性、正确性”两大项,总成绩满分为 100 分。
计分项目、子项目及权重见附件 1,各项记分子项目均采纳百分制评测,测评表见附件 2- 附件 9。
(二)评分方法1、子项目加权得分子项目加权得分按(1)式计算:S i A i P i1Si ------A i ------ 子项目测评得分;P i ------- 相应子项目的权。
2、比赛项目加权得分比赛项目加权得分按( 2)式计算:nS iP jS j=i 1( 2) 式中: Sj -------比赛项目加权得分;S i------ 子项目加权得分;P j------ 相应比赛项目的权;n------ 比赛项目中子项目的项数。
3、比赛总得分比赛得总分按( 3)式计算:nS jS=j 1( 3)式中:Sj-----比赛项目加权得分;S------ 比赛项目总分;n------ 比赛项目的项数。
(三)评分规则1、各子项目测评评分依据主、副评判员测评分的均匀分为选手得分。
2、各子项目评分原则:按子项进行评分,各子项最多100 分,最低零分。
二、操作查核(一)地籍因素丈量外业数据收集每人比赛时间为90 分钟。
裁判表示开始后,选手翻开仪器箱开始比赛,选手观察完成而且数据传输到指定计算机后表示裁判,评判员据此进行计时。
抵达比赛规准时辰时,选手应该立刻停止操作。
外业数据收集基础分为90 分,奖赏分 10 分,在规准时间内,选手每提早 1 分钟加 1 分,10 分封顶,满分 100 分。
测量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1. 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如何测定地面点的点位,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物、地貌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以及确定地球形状和大小的一门科学。
2. 测定──就是把地表的存在状态,通过一定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并以数据或图纸的形式把它们表现出来,以满足工程规划设计的需要。
3. 测设──就是把图纸上的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通过一定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将它们在实地上标定出来,以作为施工的依据。
4. 铅垂线──重力的作用线称为铅垂线。
5.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
6. 高差──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7. 水准面──水自然静止时的表面称为水准面,它是一个重力等位面,其特性是处处与铅垂线垂直。
8. 大地水准面──其中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内部延伸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9. 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绝对高程。
10. 相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至任意假定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11. 置数──置数是指照准某一方向的目标后,使水平度盘的读数等于给定或需要的值。
12. 高差法──直接利用高差计算B点高程的,称为高差法。
13.视准轴──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14.视差──使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动,若看到十字丝与标尺的影像有相对移动时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15. 水准点──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程的控制点称为水准点。
16. 附合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沿各待定高程点进行水准测量,最后测至另一高级水准点所构成的施测路线,称为附合水准路线。
17. 闭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水准点出发,沿待定高程点进行水准测量,最后仍回到原水准点所组成的环形路线,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18.支水准路线──从一已知水准点BMⅢ1出发,沿待定高程点1、2进行水准测量,其路线既不附合也不闭合,称为支水准路线。
19. 水平角──由一点到两个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所成的角,称为水平角。
一、选择题1. 大地水准面是通过(C )的水准面。
A 赤道B 地球椭球面C 平均海水面D 中央子午线2.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A )A 等高距B等高线平距 C 计曲线 D 水平距离3. 根据图纸上设计内容将特征点在实地进行标定的工作称为(D )A 直线定向B 联系测量C 测图D 测设4. 在一个已知点和一个未知点上分别设站,向另一个已知点进行观测的交会方法是(C )A 后方交会B 前方交会C 侧方交会D 无法确定5. 以下测量中不需要进行对中操作是(B )。
A 水平角测量B 水准测量C垂直角测量 D 三角高程测量6. 角度测量读数时的估读误差属于(C )。
A 中误差B 系统误差C 偶然误差D 相对误差7.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D )A.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B. 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C. 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D. 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8.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要求尽量使前后视距相等,是为了(D )A. 消除或减弱水准管轴不垂直于仪器旋转轴误差影响B. 消除或减弱仪器升沉误差的影响C. 消除或减弱标尺分划误差的影响D. 消除或减弱仪器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的误差影响9.经纬仪对中和整平操作的关系是(A )。
A. 互相影响,应反复进行B. 先对中,后整平,不能反复进行C. 相互独立进行,没有影响D. 先整平,后对中,不能反复进行10.用经纬仪测水平角和竖直角,一般采用正倒镜方法,下面哪个仪器误差不能用正倒镜法消除( D )A. 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B. 竖盘指标差C. 横轴不水平D. 竖轴不竖直11. 点的地理坐标中,平面位置是用(B )表达的。
A 直角坐标B 经纬度C 距离和方位角D 高程19. 危险圆出现在(A )中。
A 后方交会B 前方交会C 侧方交会D 任何一种交会定点12. 经纬仪在必要辅助工具支持下不能直接用来测量(A )A 方位角B 水平角C 垂直角D 视距13. 测量地物、地貌特征点并进行绘图的工作通常称为(D )A 控制测量B 水准测量C 导线测量D 碎部测量14. 已知某直线的方位角为290°,则其象限角为(D )A 290°B 110°C 北西20°D 北西70°15. 一组测量值的中误差越小,表明测量精度越(A )A高 B 低 C 精度与中误差没有关系 D 无法确定16. 水准测量中应使前后视距(B )A 越大越好B 尽可能相等C 越小越好D 随意设置17. 由两点坐标计算直线方位角和距离的计算称为(B )A 坐标正算B 坐标反算C 导线计算D 水准计算18. 导线测量外业工作不包括的一项是(C )。
建筑测量作业4(答案供参考)说明:本次作业对应于教材第7章和第8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地物符号包括 比例符号 、 半比例符号 、 非比例符号 和注记符号。
2.山丘和盆地等高线的区别是 山丘等高线内圈高程大于外圈高程,盆地等高线内圈高程小于外圈高程 ;山脊等高线的特征是 等高线的拐点凸向低处 ;山谷等高线的特征是 等高线的拐点凸向高处 ;鞍部等高线的特征是 由两组相对的山脊和山谷等高线组成 。
3.为了充分显示地貌的特征和便于地形图的阅读和应用,在地形图上可以采用 首曲线 、计曲线 、间曲线 三种等高线。
4.地形图上确定两点之间水平距离和方位角的直接量取法是指 用直尺和量角器直接在图上量取即图解法 ,坐标反算法是指 在图上量取两点的坐标后反算距离和方位角即解析法 。
5.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 =100 m ,高差h AB =2 m ,则坡度i AB = +2% 、i BA = -2% 。
6.施工测量中的基本测设是指 水平角测设 、距离测设 和 高程(包括坡度)测设 。
7.测设高程的方法有 视线高程测设法 、 上下高程传递法 。
8.设地形图上长度1cm ,代表实地水平距离200m ,则此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1/20000 。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什么是地物?什么是地貌?什么是地形?什么是地形图?答:地面上的房屋、道路、河流、桥梁等自然物体或人工建(构)筑物称为地物;地表的山丘、谷地、平原等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物和地貌总称为地形。
地形图就是将一定范围内的地物、地貌沿铅垂线投影到水平面上,再按规定的符号和比例尺,经综合取舍,缩绘成的图纸。
2.什么是比例尺和比例尺精度?比例尺精度有何作用?答:比例尺是图上任意两点间的长度和相应的实地水平长度之比,常以1∶M 表示,M 为比例尺的分母。
图上0.1mm 所代表的实地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精度的作用是:①根据需要由比例尺精度合理选择测图比例尺;②测图比例尺选定后,由比例尺精度确定测图时的取舍。
“用地形图估算场地平整的土石方量”将施工场地的自然地表按要求整理成一定高程的水平地面或一定坡度的倾斜面,这种工作称为平整场地。
在平整场地时,为使填、挖土石方量基本平衡,常要利用地形图确定填、挖边界和进行填、挖土石方量的估算。
场地平整土石方估算最常用的方法是方格网法。
一、将场地平整为水平地面图示比例尺为1:1000的地形图,拟将原地面平整成某一高程的水平面,使填、挖土石方量基本平衡。
方法如下:①绘制方格网。
在地形图上拟平整场地内绘制方格网,方格大小根据地形12344∑⨯+∑⨯+∑⨯+∑⨯=角边拐中设H H H H H n 起伏程度、地形图比例尺以及要求的精度而定。
一般方格的边长为10 m 或20 m (对于一般单体工程,甚至可以为5m ~1m )。
图中方格为20 m ×20m 。
各方格顶点号注于方格网点的左下角,如图中的A 1,A 2,…,E 3,E 4等。
横坐标用阿拉伯数码自左到右递增,纵坐标用大写字母顺序自下(上)而上(下)递增。
② 求各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用内插法求出各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并注于方格点的右上角,如图所示。
③ 计算设计高程:分别求出各方格四个顶点的平均值,即各方格的平均高程;然后,将各方格的平均高程求和并除以方格数n ,即得到设计高程H 设。
各方格点参加计算的次数分别为:角点(图边往外)高程一次;边点(图边上)高程两次;拐点(图边往内)高程三次;中间点高程四次。
因而设计高程 H 设的计算公式为: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得的设计高程H 设=49.9 m ,并注于方格顶点右下角。
④ 确定方格顶点的填、挖高度:各方格顶点地面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为该点的填、挖高度,即:h H H =-设地h 为“+”表示挖深,为“-”表示填高。
并将h 值标注于相应方格顶点左上角。
⑤ 确定填挖边界线:根据设计高程H 设=49.9m ,在地形图上用内插法绘出49.9 m 等高线。
已知山体区域地形图,求体积和表面积测得山坡的坡度和长度,宽度,然后用三角函数计算出山坡长度的水平距离,再乘以山坡的宽度,即得山坡的面积。
例:设山坡的长度为b,坡角为a,山坡的宽度为b',则面积=b。
山地一般可以按锥体来对待,表面积S=4*π*(R^2)体积V=4/3*
π*(R^3)不过正常是看林权证,山地面积根据需要可以计算出坡度面
积和垂直投影面积。
(如果是长方形)面积=长x宽(如果是正方形)面积=边长x边长(如果是圆)面积=3.14x半径²。
1、山地面积按垂直水平面计算,因为地形图就是大地的水平投
影出来的.如果面积较大,一般直接专在地形图上属勾绘范围计算面积,也可以用卫星定位仪(GPS)测出。
2、若是小面积,可量地面长宽之后再将坡度系数减去(坡度越陡,长宽越大),利用勾股定律或三角函数计算。
山地表面形态奇特多样,有的彼此平行,绵延数千公里;有的相互重叠,犬牙交错,山里套山,山外有山,连绵不断。
山由山顶、山坡和山麓三个部分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
它们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
山脉是山地的一部分,指呈线装延伸的山地,是山地中主要山体的集合,多呈条带状分布,向两个方向延伸。
几个相邻的山脉还能组成山系。
包括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因像脉状而称之为山脉。
构
成山脉主体的山岭称为主脉,从主脉延伸出去的山岭称为支脉。
“用地形图估算场地平整的土石方量”将施工场地的自然地表按要求整理成一定高程的水平地面或一定坡度的倾斜面,这种工作称为平整场地。
在平整场地时,为使填、挖土石方量基本平衡,常要利用地形图确定填、挖边界和进行填、挖土石方量的估算。
场地平整土石方估算最常用的方法是方格网法。
一、将场地平整为水平地面图示比例尺为1:1000的地形图,拟将原地面平整成某一高程的水平面,使填、挖土石方量基本平衡。
方法如下:①绘制方格网。
在地形图上拟平整场地内绘制方格网,方格大小根据地形12344∑⨯+∑⨯+∑⨯+∑⨯=角边拐中设H H H H H n 起伏程度、地形图比例尺以及要求的精度而定。
一般方格的边长为10 m 或20 m (对于一般单体工程,甚至可以为5m ~1m )。
图中方格为20 m ×20m 。
各方格顶点号注于方格网点的左下角,如图中的A 1,A 2,…,E 3,E 4等。
横坐标用阿拉伯数码自左到右递增,纵坐标用大写字母顺序自下(上)而上(下)递增。
② 求各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用内插法求出各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并注于方格点的右上角,如图所示。
③ 计算设计高程:分别求出各方格四个顶点的平均值,即各方格的平均高程;然后,将各方格的平均高程求和并除以方格数n ,即得到设计高程H 设。
各方格点参加计算的次数分别为:角点(图边往外)高程一次;边点(图边上)高程两次;拐点(图边往内)高程三次;中间点高程四次。
因而设计高程 H 设的计算公式为: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得的设计高程H 设=49.9 m ,并注于方格顶点右下角。
④ 确定方格顶点的填、挖高度:各方格顶点地面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为该点的填、挖高度,即:h H H =-设地h 为“+”表示挖深,为“-”表示填高。
并将h 值标注于相应方格顶点左上角。
⑤ 确定填挖边界线:根据设计高程H 设=49.9m ,在地形图上用内插法绘出49.9 m 等高线。
《工程测量》试题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程测量》试题课程代码:02387一、单项选择题1.消除视差的方法是仔细地反复进行目镜和物镜A.校正 B.清洁 C.调焦 D.检验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A.6356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400千米3.钢尺量距的误差中,可大可小、可正可负的是A.定线误差 B.倾斜误差 C.垂曲误差 D.对点误差4.测绘地形图选择碎部点时,独立树应实测A.树干边缘位置 B.树冠的大小 C.树的中心位置 D.树干的直径5.在同一地形图上A.地面坡度越大,等高线平距越小B.地面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C.地面坡度与等高距成反比,与等高线平距成正比D.地面坡度与等高距成反比,与等高线平距成反比6.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可按建筑物、构筑物的特点,布设成十字轴线或A.导线网 B.水准网 C.矩形控制网 D.三角形网7.建筑施工测量时,下面几项工作中首先进行的是A.基础施工测量 B.变形观测C.建筑物的定位 D.建筑物细部轴线测设8.比例尺精度是地形图上多少距离所表示的地面实际长度?A.0.05mm B.0.1mm C.0.2mm D.0.5mm9.DS3水准仪的圆水准器的分划值为A.8"/2mm B.20"/2mm C.8'/2mm D.30'/2mm10.同一点的磁子午线方向偏离真子午线方向的夹角称为A.象限角 B.磁偏角 C.子午线收敛角 D.方位角11.地形图矩形分幅编号一般采用图廓哪个角的坐标公里数编号?A.西南角 B.东南角 C.西北角 D.东北角12.有A、B、C三点,直线AB的方位角为120°12'30",B角(左角)为40°12'30",则BC的方位角为A.0°25'00" B.80°00'00"C.240°00'00" D.340°25'00"二、填空题13.地理坐标是用表示地面位置的球面坐标。
《工程测量学》实验一、地形图应用-面积量算对工程测量学教材上图5-4所示的地面,根据其自然坡降,按填、挖方量基本平衡的原则,平整为从北到南坡度为8%的倾斜场地。
试写出计算步骤,在图的方格左上方上标出挖、填高度,并计算总的挖、填方量。
解答:可采用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用南方软件cass 5.0版本以上计算,这个软件是以Autocad2002 为基础的,有强大的功能。
方法2:是按书上的方法计算。
方法1 的计算步骤如下:首先利用cass软件要对原地形图进行纠正和数字化,之后生成数据文件以备开挖放量计算使用。
注:纠正时可设为比例尺1:100,40×40的地形图图幅。
地形图南方cass5.0 操作步骤如下:用复合线画出所要计算土方的区域,一定要闭合,但是尽量不要拟合。
因为拟合过的曲线在进行土方计算时会用折线迭代,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度。
用鼠标点取“工程应用”菜单下的“方格网法土方计算”。
屏幕上将弹出选择高程坐标文件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所需坐标文件。
提示:选择土方计算边界线用鼠标点取所画的闭合复合线。
输入方格宽度:(米)<20> 这是每个方格的边长,默认值为20 米。
由原理可知,方格的宽度越小,计算精度越高。
但如果给的值太小,超过了野外采集的点的密度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提示:最小高程= XXXX ,最大高程= XXXX , 设计面是:(1)平面(2)斜面<1> 选2。
屏幕提示:点取高程相等的基准线上两点,第一点:在斜面坡底处点鼠标左键。
第二点:在斜面的坡底另一端,找到一个与第一点高程相等的点,如果实在无法定点,可以估计一个近似的点。
注意:这两点的连线将构成此斜面的所有横断面线。
因此,这两点的高程应一致,否则会影响计算精度。
屏幕提示:输入基准线设计高程:(米)输入上步所定两点连线的设计高程。
屏幕提示:斜面的坡度为百分之: 输入设计斜面的坡度。
相当于纵断面的坡度。
屏幕提示:指定高程高的方向: 这一步将决定斜坡的走向,如果当指定此点后,从基准线到指定点的方向,是上升坡。
CASS地形图绘制和土方量计算操作步骤(精)3.等高线----建立DTM (点击坐标数据文件名右边的------点击确定即可)4.等高线----绘制等高线(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等高距-----点击确定即可)5.等高线----等高线注记----沿直线高程注记(注:在注记之前先画一条多段线,且多段线画的时候必须从高程低的地方向高程高的地方画)6.等高线----等高线修剪(注:1.先进行批量修剪:等高线---等高线修剪---批量修剪等高线2.再进行两线间和指定区域内等高修剪:等高线----等高线修剪---修剪两线间等高线/修剪指定区域内等高线)7.绘图处理----任意图幅(注:1选择“不取整,四角坐标与注记可能不符,然后点击,最后点击确定即可.2.在生成图幅之前可以事先对图幅所注记的内容进行设置:文件----CASS参数配置----图框设置----修改好之后点确定即可)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完成一幅完整的地形图了。
DTM法土方计算工程应用----DTM法土方计算----计算两期间土方(注:1.进行计算之前先生成开挖之前和开挖之后两期的三角网文件2.三角网文件的生成步骤:①等高线---建立DTM;②等高线-----三角网存取----写入文件,然后选择所有三角网即可3. 工程应用----DTM法土方计算----计算两期间土方--------------选择两期的三角网文件即可计算出两期间的土方)方格网法土方计算工程应用-----方格网法土方计算(注:1.先用多段线把需要计算的区域边界圈起来2.进行计算之前先得生成开挖之后的三角网文件,生成步骤同DTM法土方计算的三角网生成文件步骤相同3.工程应用-----方格网法土方计算,然后选择计算区域边界线,点击“高程点坐标数据文件”右边的, 选择开挖之前的数据文件,然后再点击选择“三角网文件”右边的,幷选择开挖之后的三角网文件,最后修改方格宽度,点击确定皆可计算出土方量)断面法土方计算1.绘图处理----展高程点----选择堆矿石之前(或堆矿石之后)的数据文件-----点击“打开”------回车即可出现如下界面2.然后用多段线(或在命令行里输入pl)画出所要计算的范围,然后再在中间画一条多段线(或在命令行里输入pl)3.工程应用----生成里程文件-----由纵断面线生成----新建-------然后选择中间那条线,会出现如右所示界面----设置好断面间距、横断面左边和右边长度之后,点击“确定”,会出现如右边所示界面然后修剪计算范围线外多余的白线,同时延伸没有到达计算区域边界的白线(注:修剪和延伸的操作步骤:先点击或者,选择边界线,然后回车选择需要延伸和修剪的白线即可)修剪和延伸完成之后,就成如右图所示界面。
地形图在林地堪界与面积测量(1)地形图:是一种以大比例尺及地形的定量表达为特征的地图,主要是指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具体来讲,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
(2)地物:地表面的固定性物体(包括自然形成和人工建造的)。
(3)地貌: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能称为地形。
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
(4)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高度。
(5)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也叫做等高线间距(隔)(6)等高线: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度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
(7)平距:两点投影到水平面上后点位的的距离是平距5.问答题(1)地形图的图名通常是怎样取的?地形图往往选择图内重要居民地的名称作为图名,该图幅如果没有居民地,则选择区域的自然名称,重要山峰名称等作为图名。
(2)地物符号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1.依比例尺符号,又叫轮廓符号。
如大居民地、森林、湖泊等实地面积较大的地物,其外部轮廓是按比例尺缩绘的,轮廓内的注记是按配置需要填绘的。
这类符号的轮廓线与实地一致,特别是轮廓的转折点位置精度最高。
2.半依比例尺符号,又叫线状符号。
如道路、垣栅、土堤、通信线等窄长的线状地物,其长度是按地图比例尺缩绘的,而宽度一般是放大的,其转弯点、交叉点位置是在实地精确测定的,位置准确。
3.不依比例尺符号,又叫点状符号。
如突出树、亭、塔。
油库等一些有方位意义的独立物体,因其实地面积较小,不能按比例尺缩绘,只能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其定位点是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4.说明和配置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