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 格式:doc
- 大小:23.01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上册生物《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教案按教材定制 / 内容可编辑 / 提高备课效率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能力目标:能够说出猫和马等一些生物所处分类等级的位置情感目标: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了解双名命名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教学工具多媒体电子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上的一些内容师:上堂课我们练习了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
那么,我们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生: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师: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生:种。
师:上节课讲的动物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其中又可以分为哪些小类?生: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可以分为体温恒定和体温不恒定;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师:很好,这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第二节从种到界二、讲授新课1、分类的依据师:幻灯片放映一则汤姆寻亲记漫画要求:1)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我汤姆猫相似多的保留下来,相似少的排除。
2)我每次最多只能排除三种生物。
生:根据教师幻灯片的播放进行一一排除,找到狗和猫的相似度是很近的。
师:要求学生回答排除的依据是什么?生:依据是他们的相似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2、分类的等级师:汤姆最终通过分类找到了狗和猫的相似度很近的,那你能给汤姆找到那些亲戚类别以准确的命名吗?生:学生根据老师的幻灯片播放分别予以准确的命名师:你通过这些命名,能否知道分类学上最大的分类单位是什么?最小的单位是什么?从大到小依次是什么?生: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界,最小的是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师:1)进行一些扩展(如界、门的扩展)2)接下来通过一个寄信的题目引导学生回答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生: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猫种师:为了进一步说明动物的分类等级,以马来进行再次讲解。
关于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谈谈我的设计构想.一、教材分析通过前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各类群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动物以及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类群的特征,这就为学习生物的分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既是对前面所学的生物圈中的各类生物的回顾、总结,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从中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同时也对后面将要学习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本质、意义打好了基础.教材中并未全面而系统地介绍生物分类的方法,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并介绍了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本节的重点之一是通过梳理所学的生物知识,学习生物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调查,走进大自然实地考察.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在尝试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二、教学目标1.知识: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2.能力:在尝试分类活动中,对动物和植物的主要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树立分类的意识.三、教学思路由于本节课涉及的植物和动物的类群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在设计本节课时,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体验基本的分类方法上,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来学习分类的方法,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组内互助,共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按任何一个器官都可以对植物进行分类,进行科学分类主要是根据生殖器官进行分类.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是否产生种子将植物分为有种子和无种子.根据有无花分为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四、板书设计: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一.生物分类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二.植物的分类三.动物的分类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六、教学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然后通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正确性和练习的准确程度来反馈信息进行评价与调节,针对反馈不理想的信息,教师再做启发性指导.总之,我的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精神.为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的解决,都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分析、发现,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了启发、诱导、点拔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分析和说明,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从种到界
【教材分析】
【预习热身】
1.为了科学的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________,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_______,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的_________。
2.生物的分类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个,_____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___________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3.马这个物种,在分类上隶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在分类上隶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公园或校园内常看到各种动物、植物的标牌,上面写着动物、植物的__________、属于哪个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6.双名法由瑞典著名植物学家___________提出的,每个物种的____________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种加词的后面还应有_______________,有时可以省略。
【教学流程】。
第一章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2、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3、在尝试分类活动中,对动物和植物的主要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根本方法。4、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分类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5、掌握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6、明确“种〞是最根本单位,同时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7、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8、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通过展示与评价,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9、通过对本节学习,继续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点及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及教师的介绍,培养学生保护生灵、保护地球的情感。10、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并能举例说明。1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等能力。12、关注我国珍稀动植物,增进保护生物的情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梳理所学的生物知识,学习生物分类方法。2、引导学生在尝试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根本方法。3、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4、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5、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6、组织学生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的阐述。7、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2、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8、增进保护生物的情感,培养多种能力。课时安排:参照学期方案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目标:1、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2、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3、在尝试分类活动中,对动物和植物的主要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根本方法。4、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分类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梳理所学的生物知识,学习生物分类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尝试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根本方法。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具:动植物分类图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要想了解菜粉蝶的生长发育和行为,你将从以下几本书中选择哪一种?指导学生认真思考 ,发表观点。对存在的问题,由教师点拨指导,从而得出结论。二、新课解析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根本的方法。利用媒体展示几种常见的植物,出示思考提纲:植物有几大类群?如何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表述交流,得出结论。2、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的动物,出示思考提纲:动物可分为几大类?如何对这些动物进行分类?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表述交流,得出结论。动物的分类:动物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无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三、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完成练习四、应用与实践: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生物分类的方法。课外将自己书包里面的东西或衣柜的衣服进行大致的分类,或者帮助妈妈整理厨房,给调味品分分类。学会生物分类的方法。作业(一)选择题1. 请你做一个小小的分类学家:按照同一分类等级,种子植物可以分为:( )A.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B .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C.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D.被子植物和单子叶植物2. 生物小组的同学对调查的校园植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油松、雪松、苏铁、水杉归为一类,而将垂柳、白杨、樟树、玉兰归为另一类,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A.按照植物的经济价值B.按照植物的欣赏价值C.按照植物的生活环境D.按照植物的形态结构板书: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1、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2、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3、在尝试分类活动中,对动物和植物的主要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学反思:我在课前让学生上或通过其他途径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实际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拉近了学生和社会的距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阅读,小组讨论、表达,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的能力。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的原因。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尝试依据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
2.说出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和依据,以及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意义。
(二)能力方面尝试使用一分为二,逐步刘比排列的方法对生物进行分类表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尝试依据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说㈩生物分类的依据。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首先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直观感受分类的意义,认识到分类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玉米、向日葵、油松等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逐渐建构起分类的方法模型,并能够用表解的方式呈现分类的过程,理解植物分类的依据;接着,让学生将初步建构起的分类方法迁移应用到动物分类上,学习用表解的方式对教材中提供的动物素材进行分类,进而建构重要概念——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丰富的生物世界》短片;玉米叶和向日葵叶图片,小麦或水稻图片;鲸鲨、鲨色和须鲸图片;多媒体课什。
2.学生准备收集玉米和向日葵果实,油松的松果标本;白纸,磁铁或透明胶。
五、教学过程(播放《十富的业物世界》短片)[提问]生物圈中的生物种类比网站上的商品种类多得多,是不是也有必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分类有什么意义?(板书:分类的意义)[提问]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可以分为几大类?[过渡]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刘生物进行分类吗,怎样进行呢?止我们以—些常见的生物为例,做一个小小的生物分类学家吧!(板书:如何进行分类)[回答]有必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对其进行研究、保护和利用。
[回答]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
意义,进一步训练学生类比思维能力。
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提问]请大家拿出你们课前准备的玉米和向日葵“种子”,要提醒的是,你们拿出来的,实际上是果实而不是种子。
看看它们的形态结构有什么异同,(展示玉米叶和向口葵叶片图片)[提问]除了种子中子叶的区别.玉米和向日葵还有什么区别吗?观察玉米和向日葵的果实,[回答)玉米和向口葵种子外都有果皮,但玉米种子的子叶只有一片,而向日葵种子的子叶有两片。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在依次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之后,进而认识和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是顺理成章的事。
因此,第六单元就安排了“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遗产,是生物圈和谐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因此,认识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体现公民基本素质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共分三章。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学生还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发展,如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辩证地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关系;增强爱护生物、关爱生命的情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积极关注和参与家乡和本地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课时分配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6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3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2
第二节从种到界 1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PPT1)
教学目标
1.植物:没有种子的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有种子的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动物: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植物和动物进行分类,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图片观察、资料分析,讨论后得出生物进行分类的一般方法。
难点: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螃蟹的生长发育和行为,你会选择以上哪本书?(PPT2) 教材导学 自主学习
1.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96~99内容,回答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PPT3)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学生活动二:学生探究问题。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探究点一 认真阅读教材P97的观察和思考,小组讨论:(PPT4~11)
(1)上述图片中的植物分别属于A 、B 、C 、D 、E 、F 中的哪类植物?
(2)A 、B 、C 、D 、E 、F 各类植物都属于同一分类等级吗?
(3)有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哪些类群?
(4)你能否把上述植物的所属类群按一定顺序排列?
(5)通过上面的资料分析,你认为植物的分类考虑了植物的哪些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植物是怎样分类的?(PPT12) 探究点二 认真阅读教材P98的观察和思考,小组讨论:(PPT3~16)
(6)这10种动物若分为两组,它们分别是什么动物?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动物是怎样分类的?(PPT17) 教师点拨
(1)玉米属于A 类植物,向日葵属于B 类植物,油松属于C 类植物,肾蕨属于D 类植物,葫芦藓属于E 类植物,水绵属于F 类植物。
(2)不属于同一分类等级。
A 类植物和B 类植物分别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它们的分类等级应该低于C 、D 、E 、F 四类植物。
(3)有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4)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5)考虑了植物的根、茎、叶、叶脉、子叶、果实、种子等。
(6)若分为两组,它们分别是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其他生物是怎样分类的?(PPT18)
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
板书:(PPT19)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生物分类的概念植物分类的依据动物分类的依据
达标检测巩固提升
1.巩固训练一。
(见课件PPT20、21)
2.巩固训练二: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3.巩固训练三:完成学生用书中有关题目。
第二节从种到界(PPT1)
教学目标
1.掌握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明确“种”是最基本单位,同时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3.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4.至少知道一种植物或动物在生物分类学上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难点: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的阐述。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什么要分层才能更清楚地显示出某同学的信息?(PPT2)
教材导学自主学习
1.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101~104内容,回答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PPT3)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合作探究点拨升华
学生活动二:学生探究问题。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探究点一认真阅读教材P101~104后,小组讨论:(PPT4~20)
(1)以桃为例,我们分析植物的分类方法。
(2)在界、门、纲、目、科、属、种的七个等级中,你认为哪个等级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哪个最少?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1)种——桃
属——梅属
科——蔷薇科
目——蔷薇目
纲——双子叶植物纲
门——种子植物门的被子植物亚门
(2)种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界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
因为分类方法是按照生物体的差异特征来分的,分类等级越高,它所含的生物体间的差异越大,即共同特征越少,反之亦然。
所以,种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界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
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3)植物和动物是怎么样分类的?(PPT21~26)
(4)将生物按照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进行科学分类,究竟有什么意义?(PPT27)
教师点拨:
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对生物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进化的途径和过程,对生物进行分类科学的命名,是为避免生物名称的混乱,也是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对于动植物引种驯化和杂交育种工作,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植物学家林奈和双名法。
(PPT28)
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
板书:(PPT29)
从种到界⎩⎪⎨⎪⎧分类方法分类单位狼的分类等级
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巩固训练一。
(见课件PPT30、31)
2.巩固训练二: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3.巩固训练三:完成学生用书中有关题目。
第一章 复习课
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学习和运用分类的基本方法,第二节是以狼为例通过比较不同分类等级中动物的共同特征,将狼列为六种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是对分类方法的应用,因而这两节有着明显的递进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准确理解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分类技能不要做过高的要求,也不要补充过多的分类知识。
应让学生在尝试分类的活动过程中,对生物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分类的等级和基本单位,同时,也为本单元后面两章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章的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对生物进行科学的分类,是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