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咏梅》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1
诗歌专题训练-----奉寄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寄韦太守陟①(唐)王维②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③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④,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注】①韦太守陟曾任吴郡.襄阳等地太守。
②王维在边关写此诗。
③高馆:驿馆。
④岁方晏:一年将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该诗一二句“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中的“自”和“空”用得妙,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看似环境点染,实为诗人内心情绪的写照。
B.三四句描写高远阔大的边城秋气肃杀的景象,视听结合,一静一动,调动了多种感官。
C.五六句中诗人视觉由下而上,描写出了塘水凛冽、岸草衰败、驿馆外梧桐稀疏枯干的景象。
D.诗歌前六句通过对一系列边城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阔远、雄浑豪壮的氛围。
E.本诗的情感表达非常含蓄,主要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来传达。
2.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
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寄高常侍①杜甫汶上相逢年颇多②,飞腾无那故人何。
总戎楚蜀③应全未,方驾曹刘④不啻过。
今日朝廷须汲黯⑤,中原将帅忆廉颇。
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
[注]①本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三月,高适回朝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时年61岁。
②开元二十七年(739年),高适秋后至汶上,与杜甫结交。
③总戎楚蜀:指在楚蜀之地担任节度使。
高适任节度使期间,辖下多处为吐蕃所陷。
④曹刘:指曹植、刘桢。
二人都以诗文见长。
⑤汲黯:汉代名臣,以直谏闻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与友人相交已久,二人之间的情谊并未因友人的飞黄腾达发生变化。
B.尾联借天涯春色、锦水之波来表达自己于迟暮之年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C.这首诗与《永遇乐·京口北周亭怀古》都化用廉颇的典故,以表达作者报国无门之悲。
D.这首诗由从前事写到了眼前事,夹叙夹议之中尽显诗人对待友人的真挚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梅花引王观年年江上见寒梅。
暗香来,为谁开。
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
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
怨极恨极嗅香蕊。
念此情,家万里。
暮霞散绮。
楚天碧、片片轻飞。
为我多情,特地点征衣。
花易飘零人易老,正心碎,那堪塞管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暗香来,为谁开”轻轻一问,道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冷。
B.上阕借古人“折梅赠远”习俗表达了对身处远地的故人的思念。
C.“怨极恨极”与“那堪塞管吹”之语,揭示了人生易逝的主题。
D.整首词就像是跟所见的寒梅深情地对话,更觉无人倾诉的孤寂。
2.试比较“暮霞散绮。
楚天碧、片片轻飞”与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境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前出塞九首(其七)杜甫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注】曾:同“层”。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主人公骑马前行,天上下着雪,天气十分恶劣,与下文的“指落”遥相呼应。
B.出征的队伍进入高山,“高山”这一特定环境也为“径危”和“筑城”提供了合理性。
C.“指落曾冰间”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摹诗中主人公因手抱寒石而冰冷刺骨的感受。
D.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浅显易懂,多用白描,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4.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岑参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今甘肃凉州。
②晋昌:今甘肃瓜州,在武威西北一千余里。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联以景起笔,颔联情景交融,颈联由景到人,尾联以事作结,脉络清晰又富于变化。
B.本诗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本诗感情更丰富。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早梅》答案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梅齐己①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②,先发望春台③。
早梅柳宗元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④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诗人早年曾热衷功名,然屡试不中。
②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
③望春台:观赏春景的高台,也喻指京城。
④坐:即将。
1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齐诗和柳诗都对早梅的形与神进行了细致地刻画,表现了其不畏严寒、素雅芳洁的特点。
B. 齐诗的早梅一枝独开,既与万木受冻即将摧折不同,又先开于其它梅花,暗含双重对比。
C. 齐诗借深雪、风、禽鸟等意象来突出早梅形象,这与柳诗的楚天、朔风、繁霜等作用相同。
D. 齐诗和柳诗结构不同,齐诗颈联紧承颔联,对梅做进一步描写,柳诗颈联转为议论抒情。
12. 这两首诗虽都与早梅相关,但诗中表达的情感却有异同,请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11.D12. 相同点:①对早梅的喜爱和赞美。
两首诗歌塑造的梅花形象都傲霜斗雪,芳香四溢,素雅高洁,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②表现诗人对坚贞不屈、孤傲高洁品格的坚守。
诗人借物喻人,借梅花的形象特点表达自己对高贵品格的坚守。
不同点:①齐诗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守和对未来的自信。
明年梅开望春台表现诗人对将来功成名就的自信乐观精神。
②柳诗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诗人想要折梅相赠万里外的亲友而不能,只能愁看早梅凋零,黯然神伤而无以慰藉。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议论”错误,“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意思是想折一枝寄赠万里之外,无奈千里迢迢,山水阻隔。
此处是记叙和抒情,没有议论的手法。
故选D。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相同点:①齐诗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和柳诗的“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都写出了早梅的傲霜斗雪,芳香四溢,素雅高洁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题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②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词人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这首词就是这一年词人归家不久闲居镜湖时所作。
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②橹:另作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上片三四句,紧承“渔钓”,动静结合,状写了镜湖新燕翩飞、沙鸥憩晚的美丽春色。
C.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以动衬静,极写山水的宁静。
D.下片第三句,以清露喻杯中酒,以花喻盘中菜,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2.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举重若轻,耐人寻味。
请结合“只将渔钓送年华”一句,分析其“举重若轻”之妙。
题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自述陆游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
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
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
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
题组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燕子》阅读题及答案《燕子》阅读题及答案(通用5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燕子》阅读题及答案篇1我们家养了一只小黄燕,黄色的羽毛,黑而小的眼睛,尖尖的嘴。
起初我对它并不在意,总觉得它有它的世界,我有我的天地。
只是当爷爷奶奶给它喂食的时候,偶尔看它两眼,因为我有好多事要做,才懒得管它呢!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爷爷奶奶总是叫我去给小黄燕喂食。
开始我很是不耐烦,但经过一个多星期对小黄燕的喂养,我觉得在它身上好像多了些什么似的。
不知不觉地,我开始注意它,观察它了。
黄燕除了吃小米外,特别爱吃菜叶,而且动作很敏捷,吃饱后,总是很悠闲地用乖巧的小嘴梳理自己的羽毛。
原来它也是那么爱整洁。
我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下自己的身上,觉得有些惭愧,怪不得家里人总是叫我注意清洁卫生。
我似乎明白了许多,开始爱我的小黄燕了。
清晨,每当我醒来时,便听到它那时而短促、时而悠扬的鸣叫声,十分美妙动听。
那叫声把我的思绪带到深山、带进树林、带上蓝天,带进白云,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使我觉得心旷神怡,思绪万千,使我产生了拥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是啊,要是我们能够随时注意观察和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会得到很多知识和明白很多道理的,也会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然()内疚()灵巧()希望()(2)读读文章最后一段,用“要是……会……也会……”说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仔细阅读文中画“”的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说说“我”明白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填空。
2022年兰州市九年级诊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必须将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个人信息填(涂)写在答题卡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直接填(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一、基础-运用(24分)学校开展“我们的节日一一春节”主题活动,共同守护民族记忆,康续文化根脉。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说文解“春”】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春''字。
这个字形体不定,但基本由“帅” “日” “屯”三个部件组成。
《说文解字》中说:“屯,难也。
象帅木之初生。
屯然而难。
” “日”,是阳光,带来了春天的生长。
“春”由“屯”,“日” “帅”组成,形象地体现出春季万物苏生,的过程——大地冰封严寒,草芽悄然地积聚生机,艰难破土;在阳光的普照下,最终焕发出强旺的生命力,春草m&ny9n (),遍布原野。
在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之间体现出一种微妙、神奇的韵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国人从春天中体会到的,是一种bfiqUbfinWo ()、雄浑旺盛的生机。
这份阳光下的生机磅礴,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遏口,这就是春天的精神气象!(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词语。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悄然磅礴• •(3)参考下面知识链接,结合语境,为原文口处选择正确的字。
止:停止;拦阻,使停止。
制: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
(4)下列说法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人与自然之间体现出一种微妙、神奇的韵律”中“微妙”“神奇”词性相同。
A.“草芽悄然地积聚生机,艰难破土”中“积聚生机” “艰难破土”短语类型不同。
要求:(1)根据所选任务要求习作;(2)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考生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改编试卷的材料。
2022年兰州市九年级诊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必须将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个人信息填(涂)写在答题卡上。
林逋《山园小梅》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二、阅读欣赏(共50分)(一)(4分)山园小梅(宋)林逋①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②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③共金樽。
注:①诗人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其“梅妻鹤子”。
②合:应该。
③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拍板,此处指歌唱。
8.诗中描绘的“梅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9.本诗艺术表现“绝伦”“曲尽其妙”,试任选角度加以赏析。
(2分)答案:8.不畏严寒、明媚鲜丽(或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和峻洁清高、孤芳自赏(或幽独超逸、自甘淡泊)的形象。
评分: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9.示例一以梅自况。
诗人咏梅,实际上是他幽独清高、自甘淡泊人格的自我写照。
在诗人眼中,梅含波带情,质仪相偕。
首联即写梅明媚鲜丽,尾联又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精神追求。
示例二描写正侧面结合。
如颔联用“疏影”“暗香”正面描绘梅花的轻盈、芬芳;颈联用“霜禽”“粉蝶”侧面烘托梅花的孤洁、鲜丽。
正侧面描写结合,使梅花的形象更加迷人。
示例三虚实相生,对比衬托。
如颈联前句实写“霜禽”爱梅之甚,“欲下先偷眼”;后句想象(虚写)“粉蝶”“如知合断魂”,把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极点。
一实一虚,构成对比,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示例四视觉、嗅觉融合。
颔联上句从视觉角度细致描绘出疏枝清影、水月空明的图画,下句从嗅觉角度刻画出梅香氤氲、沁人心脾的幽境,二者巧妙结合,融成“绝伦”的写梅千古名句。
示例五直抒胸臆,托物言志。
如前三联,诗人写眼中之梅,胸中之梅,隐曲地表达对梅的喜爱;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把诗人的情操趣味和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怀水乳交融。
示例六善用修辞。
对偶。
颔联中“疏影”与“暗香”、“横斜”与“浮动”、“水清浅”与“月黄昏”,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谐美。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早梅》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早梅柳宗元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柳宗元21岁入仕,一生26年的仕宦生涯竟有16年遭贬谪流放。
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
11.请简要分析并概括诗中刻画的早梅形象。
12.孙昌武先生评价此诗是“表现上的简淡清爽与内在感情上的深沉炽烈的统一”。
试选一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11.早梅具有“香、白”的特点,一个“发”字,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高树,楚天,映衬了她的雅洁不凡;朔风,繁霜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不屈的品格。
以早梅自比,表现了诗人虽遭贬但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2.构思:全诗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咏物,后四句抒怀。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 起笔不凡,笔势突兀。
早梅与别的花卉不同,在万物沉寂的寒冬绽开了花蕾,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
作者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远方的亲友,于是借物抒怀,“欲为万里赠”四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借梅花的销落而表达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
写法:①借物抒怀,诗中借对梅花在严霜寒风中早早开放的风姿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②衬托,诗歌第二联,用“朔吹”“繁露”来写早梅生长的恶劣环境,反衬出早梅不畏严寒,坚守“香、白”的品质。
③运用视觉、嗅觉写景。
语言;①炼字准确,一个“发”字,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
②语言平实质直,不事藻饰,意脉若隐若现,艺术美和人格美的融和合一,形式的质朴,感情的其淳,流露出来的诗人的高洁、孤傲的情志。
【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形象。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的意思是,腊梅在高树之上早早地绽放,映照着碧蓝的南国天空;其中“发高树”表现早梅在高树之上绽放的情景,体现了它的孤高傲岸的品质,“发”字又生动地体现出它生命力旺盛;这句诗描写了早梅映照在湛蓝的天空下,描绘了一幅明净旷远的画面,体现出早梅的高雅脱俗,暗寓诗人不苟合流俗,行高于时人的傲岸品格。
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诗句解析
奉寄小山先辈
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②。
词林谁出先生右③?独占鳌头。
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
声传南国,名播中州。
【注释】①小山:张可久的字。
②八表:八方之外。
指极远的地方。
③右:上。
【鉴赏】这是一首寄赠的小令。
寄赠的对象是先辈张可久,故文词不同于一般小令“俗谣俚曲”的特点。
其中用典颇多,不着痕迹,充分显示出典雅、庄重的风格。
这首小令从三个方面评价了张可久的艺术成就。
首先歌颂张可久的才气。
开头化用杜甫“老气横九州”(《送韦评事赴同谷判官》)和黄庭坚“老来忠义气横秋”(《次韵德孺五丈惠贶秋字之句》)的诗句,用“气横秋”形容张可久才气横溢天地。
他才思敏捷,无处不到,真可谓“精鹜八极,心游万仞”。
接着用一设问句对张可久的才气作了高度评价:“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
”词家中谁能超出先生之上呢?只有先生乃是曲中状元。
其次赞颂张可久作品的艺术效果。
这里化用杜甫称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的诗句,再加上“才展山川秀”五字,充分表
达了作者对前辈的推崇仰慕之情。
最后称誉张可久的知名度。
张可久极负盛名,其名声已传遍全国。
这首寄赠小令,热情地歌颂了张可久的才华、作品和名望,表达了对前辈的崇敬仰慕之情。
【高中古诗词阅读】古诗阅读:《迎燕》阅读答案【古诗
阅读
】迎燕(宋)葛天民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燕入,不出旧帘啰。
翅烫粘微雨,泥香拎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随过华。
8.用自己的话说道说道翅烫粘微雨,泥香拎【古诗
写作】
迎
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燕入,不出旧帘啰。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华。
8.
用自己的话说说“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一句的意思。
(2
分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9.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就是(
)(2
分后)
a.
这就是一首五言律诗,整体表现的就是春燕与人之间一种亲近人与自然的关系。
b.
首联写燕子秋去春来,筑巢于屋檐之下的生活习性。
c.
颔联中“不出旧帘啰”整体表现了诗人归隐生活的清苦窘迫,令人略美感悲凉。
d.
这首诗没华丽的辞藻,语言自然质朴,笔调词藻浅白。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
写作答案
网整理
8.
天上飘着细细的春雨,燕子的小翅膀被淋得湿漉漉的,嘴上衔着的用来筑巢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
(2
分后,每句1
分)
9.c
(2
分后)。
《【双调】清江引咏梅》阅读答案《【双调】清江引咏梅》阅读答案
【双调】清江引咏梅
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
编宜雪月交,不惹
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8请赏析“南枝夜来先破蕊”句中“先”字的妙用。
(5分)
9请结合具体句子赏析该元曲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6分)
参考答案:整理
8.①“先”字说明梅花并未都怒放,仅仅是南枝因朝阳而破蕊先开。
(2分)②在严寒笼罩之时,一枝梅花
独绽,写出了梅花斗霜傲雪的风采。
(3分)
9.①拟人。
“泄漏春消息”中“泄漏”一词将梅花拟人化,写出了梅花报春隐秘而不盛开怒放的形态,也
流露出诗人殷切盼春的情意。
(2分)②衬托。
“偏宜雪
月交”一句,写梅偏偏适宜与冰雪、夜月交往,用“雪月”的一尘不染、洁白无瑕衬托梅的神韵。
(2分)③托
物言志。
表达了作者崇尚高洁,不慕名利的高尚人格写照。
(2分)。
雏燕阅读答案篇一:雏燕阅读答案您的位置:>>雏燕阅读答案_文言文雏燕翻译_古诗大全文言文《雏燕》选自,其原文如下:【原文】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
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
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
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
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弟遽释之。
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
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注释】1啾啾:象声词,在此形容燕子叫。
2趣:古同促,催促;急促。
也有赶快、从速的意思3遽:就,竟4日:每天5雏:幼禽,小鸟6劳:辛劳,辛苦7甚:非常8尔:你(们)9安:怎么10得:可以11竟日:整天12盖:原来是13未几:不久后 14是:这 15乃:是,才 16熙熙:和睦欢乐的样子 17而:表承接关系 18释:释放【翻译】我弟弟爱鸟,他日日夜夜都梦想得到一只小燕子。
今年,有燕子从南方来,整天衔泥,有燕子在我家的屋檐下筑巢,它们工作得非常辛苦。
不久,听到啾啾的声音,原来小燕子已经破壳而出了。
一天,有一只小燕子掉在屋外,弟弟把它捡起来,非常高兴,装进笼子喂养它。
母亲听说了,说:这是益鸟,吃害虫,而且会飞到南方去过冬,你怎么能养的久呢?母亲催促弟弟马上把小燕子放掉。
弟弟恋恋不舍,但是看到它的神态非常悲伤,于是就把它放出了笼子。
小燕子飞回了巢,和它的家人们和睦欢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篇二:雏燕阅读答案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雏燕落地的思考 1.看到文章题目你会有什么问题想知道?(2个)2.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想象力营造氛围,诶拓宽想象而努力。
这句话的含义是、_百度作业帮雏燕落地的思考1.看到文章题目你会有什么问题想知道?(2个)2.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想象力营造氛围,诶拓宽想象而努力。
这句话的含义是、雏燕落地的思考1.看到文章题目你会有什么问题想知道?(2个)2.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想象力营造氛围,诶拓宽想象而努力。
龙岩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路梅花冯山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
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
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
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车行途中听闻山下有梅花开放,随即揭开车帷,下车观赏,可见诗人雅兴之浓。
B. 颔联写诗人亲手折下林梢开放的梅花,一股春意向他袭来,使他享受到春天的芳情美意。
C. 颈联运用联想想象,写诗人希望能在归途中不时见到梅花,并寄意东风能依次把梅花吹放。
D. 这首七言律诗,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一样,以梅喻人,托物言志,可谓异曲同工。
15. 诗人为什么说对山路梅花“莫作寻常花蕊看”?请简要分析。
【答案】14.D 15. ①山路梅花带回了春到人间的消息。
②山路梅花带来了江南隔年的音信。
③山路梅花开在路旁,陪伴行人于路途之中,给人带来温暖与慰藉。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以梅喻人,托物言志”错误,本诗就是写山路梅花,没有以梅喻人,托物言志。
故选D。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第三、四两句“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写作者在下车之后,步行到梅树中间,亲手折下林梢开放的梅枝。
东风才放最高枝,所以在折梅花的当儿,不觉春意逼人而来。
又因为作者是闻知山下有数株梅花,才开帷下车的,在闻得此讯之时,就已经感到春到人间了。
据此可知,山路梅花带回了春到人间的消息。
结尾两句“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大意是:莫把梅花当做寻常花草看待,它一年一次地把江南春的讯息带来。
这是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赞语。
诗人认为,梅花,不仅带回了春到人间的消息,也带来了江南隔年的消息。
第五、六两句“何妨失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这两句写折梅之后,更觉春意逗人,因而产生了这样的感想:倘若能在归途中不时见到梅花,实为旅途中的快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5~16 题。
【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
大食惟寅
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
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
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
声传南国,名播中州。
[ [ 注] ]小山,元代著名散曲家、剧作家张可久的字。
大食惟寅,阿拉伯人,生平不详。
心驰八表快神游,李白《大鹏赋序》中有“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之语。
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李白《草书歌行》诗有“时时只见龙蛇走”之句,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句。
15.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套曲题为《奉寄小山先辈》,作者以后学的身份寄赠曲坛的宿老张可久。
B.“独占鳌头”,借指居首位或第一名,肯定张可久在曲坛上的领袖地位。
C.从这首曲子的赞颂来看,作者多次把张可久与唐代“诗仙”李白相比拟。
D.全曲气势横溢,一片至诚,文词典雅庄重,行笔流畅,是颇具才气之作。
16.阿拉伯古称大食,作者可能是位阿拉伯人,其汉文化的修养是颇为深厚的,在本曲中他是如何表达对张可久的由衷赞扬之情的呢?请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曾点表达希望能够在舞雩台上唱祭歌、献祭品,祭天求雨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刘备知人善任的用人风范,讴歌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格。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之山水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
15. A(“套曲”错,应为“小令”。
)(3分)
16.①开头两句用典,是对张可久才气、文思的称赞,赞其是一位才华横溢、文思敏捷的大手笔。
②“谁出先生右?”以反问句表述在词林中无人可匹比之意,起到特别强调的作用。
③“诗成”三句用典,同时也是排比,赞美张可久的曲作的艺术效果。
④最后运用对仗,以张可久的名望之高,影响之大作结。
⑤全篇对张可久其人其才其曲其名作了高度概括,表达了对他的仰慕之意。
(一点2分,答三点即可)(6分)
17.(本题共1小题,6分)
(1)风乎舞雩,咏而归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