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单元导学案
- 格式:pdf
- 大小:385.88 KB
- 文档页数:22
语文社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1 成长(2)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说:“不要。
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
”如果你是他,此时你会怎样做呢?(3)从小男孩的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4)齐读第六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很多疑问,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5)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男孩面对自己爱吃的香肠,却又不舍得买呢?阅读、体会第7-13自然段(1)“我”看到了什么情景,使“我”恍然大悟?(2)此时,你心中又有怎样的想法呢?你明白了什么呢?(3)你想对小约翰或他的妈妈说些什么呢?(4)齐读第14自然段,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4、体会小男孩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5、语言训练:听了他的话,我琢磨: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也许————,还也许————。
6、朗读体会7-13自然段。
7、你觉得是这样吗?你有没有相类似的经历,结合生活实际和大家谈一谈你的看法。
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练学——测研1. 把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2、你觉得约翰哪儿可爱?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约翰可爱的语句,读一读。
3、如果约翰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夸他呢?勾画、抄写句子。
夸夸约翰。
通过对约翰的夸奖,体会到我们该学习约翰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
11.《蟋蟀的住宅》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播放蟋蟀的叫声,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2.师: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夏天我们经常听到蝉在树上高歌。
昆虫界中,除了蝉拥有优美的歌声外,蟋蟀这种昆虫也常常给我们带来美妙的琴声和动听的歌曲。
3.师:蟋蟀唱歌非常出名,但它还有一样东西非常出名,是什么呢?4.出示课题:蟋蟀的住宅5.读题,质疑。
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宅、隐、毫”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选”等14个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4.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勾画批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交流合作,学会抓特点表达。
3.朗读体会,感受作者语句间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培养热爱大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活热情。
三、字词运用1.词语解释。
隐蔽: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
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例句:爸爸的适应能力特别强,每到一个新地方都能随遇而安。
慎重:谨慎认真。
例句:妈妈做事非常慎重,从不出错。
搜索:仔细查找。
骤雨:下得又大又急的雨。
隧道:在山中或地下凿成的通路。
耙扫:打扫。
2.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住宅(zhái zái)抛出(pāo páo)倾斜(qīn qīnɡ)3.看拼音,写词语。
dònɡ xué kè tīnɡ xuǎn zé zhù zhǐ(洞穴)(客厅)(选择)(住址)4.仿写。
弯弯曲曲平平淡淡、安安静静、整整齐齐、明明白白四、示范朗读(全文配音朗读)五、初读感知1.问题引领(1)读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课文一共有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学习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1《蟋蟀的住宅》(导学案)一、课文简介《蟋蟀的住宅》是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小故事,由光照生所写。
主要讲述了一只蟋蟀设计并建造自己的家园的故事,蟋蟀设计的房子不仅精美而且非常实用,深受 other 动物们的欣赏和羡慕。
二、学习目标1. 了解蟋蟀的住宅通过学习《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到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以及它们为什么适合蟋蟀居住。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本篇课文语言简洁生动,通过阅读能够让学生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蟋蟀设计的房子不仅好看而且实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来深入了解它的特点,提高能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学习内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的阅读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借助课本上的生词注释、图表和知识点讲解逐段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讲解文章中的难点词汇通过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相关的词汇。
例如:嵌套、峭壁、刨花等。
3.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修辞分析并对比文章中的多种比喻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更好地深入了解文章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4. 实践“大比拼”游戏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对比学习文章中蟋蟀设计的住宅和学校、家庭等常见的建筑类型。
通过实践“大比拼”游戏,搜集各类建筑模型,从可持续生态建筑的居住特点出发,设计自己的房子,并依据自己的设计,选取最符合要求的模型。
四、课堂活动安排时间活动安排教学形式5分钟热身练功,集中注意力唱歌、跳舞、徒手体操15分钟阅读课文《蟋蟀的住宅》学生自主阅读、老师示范10分钟课文生词解释课堂词汇讲解、示范15分钟课文比喻分析讲解、学生操练15分钟实践“大比拼”游戏小组竞赛10分钟总结与讲解学生汇报、老师点评5分钟课堂点评、社交关怀咨询答疑五、教师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实际操作方面表现良好,学生非常喜欢实践这个“大比拼”游戏,他们设计的住宅模型能够贴合题目需求,既符合可持续性,又很有美感。
《蟋蟀的住宅》优秀教研导学案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蟋蟀的生活和住宅。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和住宅构造。
•能力目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蟋蟀生活的理解。
•情感目标:培养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中对蟋蟀的描述。
•难点:能够自己总结蟋蟀的住宅结构和生活习性。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案、教材、课件。
•学生:听课笔记。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
让学生回想家中是否养过小动物,让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养过什么小动物。
2. 学习
讲解蟋蟀的生活特点和住宅结构,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
3. 练习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描述一下蟋蟀的生活和居所。
4. 拓展
展示蟋蟀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蟋蟀的外观和生活状态。
5. 总结
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总结。
6. 作业安排
布置作业:回家用自己的话语写一篇关于蟋蟀的文章,包括蟋蟀的生活和住宅情况。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和关爱,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学生表现出了较好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但在激发学生提问和主动思考方面还需加强。
后续教学要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希望这份导学案对你有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1.《蟋蟀的住宅》精品导学案一、教材内容概述《蟋蟀的住宅》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女孩小杨在外婆家发现蟋蟀和蜗牛并与其相处的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描述蟋蟀和蜗牛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并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学习目标1.了解蟋蟀和蜗牛的生活习性;2.培养对自然生物的关爱和尊重;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导学内容1. 蟋蟀和蜗牛的生活习性•蟋蟀:生活在草丛中,喜欢在潮湿的环境里活动,尤其喜欢躲在石头下或者墙角里。
•蜗牛:身体外部有一个坚硬的壳,可以蜷缩到壳内躲避危险。
2. 关爱和尊重自然生命•孩子们应该尊重小生物的生存环境,不损害它们;•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生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四、导学活动1.观察实验请同学们找出家附近的草丛或者庭院,在潮湿的环境中寻找蟋蟀和蜗牛,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制作蟋蟀住宅使用废旧的纸箱或者玻璃罐,结合蟋蟀的生活习性,设计并制作一个蟋蟀的住宅。
可以在里面放上泥土、小树枝等,让蟋蟀在里面生活。
3.创作小故事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创作一个关于蟋蟀和蜗牛的小故事,展示自己对自然生物的理解和想象力。
五、思考问题1.你觉得蟋蟀和蜗牛在课文中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同?2.如果你发现家里有蟋蟀或者蜗牛,你会如何对待它们?3.保护环境和保护自然生物为什么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六、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其他的小型昆虫或者蠕虫,探索它们的生活习性;2.参与学校或社区的植树活动,从小开始保护周围的环境;3.了解动物保护组织的工作,积极参与保护动物的相关活动。
通过本次精品导学案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更加热爱自然生物,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愿我们的行动,让大自然更美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1.《蟋蟀的住宅》教学导学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蟋蟀的住宅》中蟋蟀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
–能够听懂、读懂《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包括蟋蟀的住宅构造和蟋蟀生活习性。
2.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蟋蟀的住宅》课文中的意象和隐喻。
2.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进行诗歌的朗诵。
四、教学准备1.课文《蟋蟀的住宅》教材及诗歌朗诵相关材料。
2.课件、音响设备。
3.学生朗诵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学1.利用多媒体展示蟋蟀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蟋蟀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提出问题:蟋蟀是怎样的动物?有哪些特点?3.引导学生朗读生字词,预习课文。
第二步: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蟋蟀的住宅》。
2.分组讨论课文中蟋蟀的住宅构造和蟋蟀的生活习性。
3.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引导学生理解。
第三步:诗歌朗诵1.教师示范诗歌朗诵,讲解朗诵技巧。
2.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
3.评价学生朗诵的语音语调和表现力。
第四步:拓展延伸1.播放有关蟋蟀的视频素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
2.让学生设计蟋蟀的住宅模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蟋蟀的住宅构造和生活习性,还提高了诗歌朗诵的能力,培养了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文《蟋蟀的住宅》的默写。
2.准备下节课诗歌的朗诵材料。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导学案设计,希朅能够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让学生在欣赏课文的同时,更好地培养语言表达和朗诵能力。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教案[五篇]第一篇: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教案第11单元:大与小教材分析本单元共有三篇主体课文,《扫一室与扫天下》《井底之蛙》《三颗钮扣的房子》这组课文体裁各异,以古喻今,从不同角度阐述大与小的相对性,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
语文天地围绕主体从积累、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创设了一个更大的语文学习空间,是主体课文的内容更加开阔。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1、认识34个生字,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2、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会脚踏实地的做事情,不盲目自大,学会容纳别人、善待他人。
3、在阅读实践中有选择的运用略读与精读。
4、在习作与口语交际中联系使用所学成语典故。
重点难点1、体会“大”与“小”这两种相对的现象,感受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2、运用自己所积累纪录的词汇。
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教学过程1《“扫一室”与“扫天下”》第一课时一、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
他的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二、找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一下生字掌握情况。
蕃薛喧蜘蛛三、小组讨论学习,找出课文的层次。
…第一自然段,整体概述东汉时代的青年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惰。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描述薛勤针对陈蕃的“扫天下”和“扫一室”的观点,阐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
第三自然段,写了陈蕃的感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1.《蟋蟀的住宅》优秀教学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和住宅结构。
2.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进行简单的创作。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蟋蟀的生活习性和住宅结构。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前背诵课文,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课前复习课文内容,带好语文课本和笔记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先猜测图片中是什么动物,然后引入课文《蟋蟀的住宅》的内容。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跟随老师指导,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词和难点。
3.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蟋蟀的生活习性和住宅结构,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第三步: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观察教室或校园中的蟋蟀和蚂蚁等昆虫的生活状况,比较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住宅结构,然后进行小组展示。
第四步:课文创作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可以写一则小故事或是绘画表达,展示学生的才华和想象力。
第五步:课堂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2.作业评价:布置适当的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课后反馈:向学生收集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感受,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自己观察并记录身边昆虫的生活习性和住宅结构,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讨论。
2.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和保护实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环节表现活跃,但在课文创作中存在创意不足的情况。
下次可以多布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1.《蟋蟀的住宅》优质课导学案一、教材内容梳理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蟋蟀的生活环境和特点,理解蟋蟀的住宅构造和利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构造和利用。
•理解蟋蟀的生活特点和习性。
3. 教学难点•运用课文内容理解蟋蟀的住宅构造原理。
4.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教材、黑板、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内容,带好必要的学习工具。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蟋蟀是怎样生活的?它们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2. 学习活动•第一遍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第二遍朗读,注重指出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不同角度。
•讨论蟋蟀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
•分组讨论,总结蟋蟀的住宅结构和利用。
•作业检查和讨论,梳理重点内容。
3. 拓展延伸•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创作蟋蟀的住宅构造图。
•室外活动:前往校园或公园,观察自然中蟋蟀的生活环境。
三、教学反思与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对蟋蟀的生活习性和住宅构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效果明显。
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对自然环境的珍惜。
以上便是本节课的优质课导学案,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蟋蟀这一生态环境中的重要角色。
《蟋蟀的住宅》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
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知识链接:《蟋蟀的住宅》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日记,法布尔的代表作是《昆虫记》。
激趣: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
不信,我们到蟋蚌的住宅里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自主学习:全班反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读词。
初读课文3遍后:1、用画出下列词语(在课文中):“住宅、隐蔽、放弃、选择、地址、洞穴、挖掘、搜索、倾斜、扒开、抛弃、毫不可惜、随遇而安”,抄写到下面的横线上,一个抄写两遍。
(同桌之间互读)2、会正确读准“宅、蔽、弃、慎、择、穴、搜、钳”7个二类字。
3、正确辨认多音字:扒()扒()4、随遇而安的意思5、初读课文后,我有一些疑问:6、作者观察真认真啊!从()可以看出来。
二、合作探究:1、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画出相关句子,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工具柔弱又简单,一点一点往下挖。
啊树啊上有两只蝉,,阿嘻嘻哈哈在笑它。
洞穴随处可以找啊,何必辛苦整天挖。
啊蝉啊蝉啊不要笑,自己造住宅才最舒服。
四、当堂检测:填关联词①它的出名()由于它的唱歌,()由于它的住宅。
②、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感到疲劳,它()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了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③()在冬天,()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2、选做题。
(写在日记本上)a、《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
b.用以下几个小动物编个故事蚂蚁蜜蜂蟋蟀蝉蝗虫螳螂反思表1、你的生词读对了几个?()2、你一定知道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可以讲出来吗?3、你有进步吗?和谁讨论可以让你学到知识?课堂小结6、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我还有哪些疑问?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讲了蟋蟀住宅的选址,从中感受到了蟋蟀的不肯随遇而安,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剩下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1.《蟋蟀的住宅》导学案
一、课文导入
1.请大家听一听这首悠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下小蟋蟀家的样子。
2.蟋蟀是什么样的昆虫?你们见过蟋蟀吗?它们住在什么地方?
二、课文解读
1. 课文内容
本课是描写了蟋蟀在夏天来到人间,建筑住宅的故事。
2. 课文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蟋蟀被欢迎的情景。
•第二部分:蟋蟀展示自己建筑住宅的过程。
•第三部分:小朋友们学着蟋蟀修建住宅,表现出的情感。
3. 重点词语理解
•据土为材
•盘旋琼楼
•跌蕨爬草
•穹窿美宇
三、词语解释
1.据土为材:以土为主要材料。
2.盘旋琼楼:指形状像琼楼一样盘旋的住宅。
3.跌蕨爬草:形容蟋蟀在建房时跳跃爬行。
4.穹窿美宇:形容房子像拱形穹顶一样美丽。
四、讨论与交流
1.你们觉得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2.小朋友们为什么要学着蟋蟀修建住宅?
3.你们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蟋蟀建房、人学蟋蟀”的现象?
五、思考题
1.如果你是蟋蟀,你会如何设计自己的住宅?
2.你认为蟋蟀的建筑技能对你们有什么启发?
六、活动安排
1.观察家中或学校周围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模仿蟋蟀建房的动作,体验一下蟋蟀的建筑过程。
3.绘制自己理想中的小蟋蟀住宅的设计图。
七、课后反馈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以上为“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1.《蟋蟀的住宅》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在学习课文时能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1.《蟋蟀的住宅》集体备课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蟋蟀的住宅》这篇散文,掌握关键字词,能够复述其中的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和表达。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小昆虫的生活,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复述《蟋蟀的住宅》这篇散文的内容。
•熟练掌握关键字词,能够正确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的含义。
•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文章《蟋蟀的住宅》的课件。
2.材料:准备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者实物,以便引导学生理解更深入。
3.教具:板书、录音设备、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一个与蟋蟀相关的小故事或者插图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篇章1.第一遍朗读文章,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内容。
2.第二遍朗读,指导学生注意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分段讲解文章,帮助学生掌握每个部分的内容,解决生词难点。
三、学习能力1.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文章内容,展开讨论。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文章含义。
四、结语•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重点。
•提出延伸问题或者思考,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写成50字的摘要。
2.写一篇感想,表达对小蟋蟀的敬意和爱护之情。
以上为本节课的备课导学案,希望老师们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实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1 蟋蟀的住宅》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3 个生字,认识7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学习重点二、预习指导(一)我会自学生字词。
(二)我会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三、预习检测1、把学习目标第一条出示的生词听写在听写本上。
(由各组小组长负责听写)2、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柔弱--- 明显--- 光滑---潮湿--- 热闹--- 狭窄---四、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提升)1、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2、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书写上。
3、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你理解哪个词义就请在小组内讲哪个词。
4、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在文中勾画出来)五、拓展延伸摘抄课文中把事物当人来写的句子。
例: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平台上弹琴。
----------------------------------------------------------------------------------------------------------------------------------------------------------------------------------《11蟋蟀的住宅》导学案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预习指导1、收集蟋蟀的资料。
2、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用“—”画下有关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