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第14课
- 格式:pptx
- 大小:99.87 KB
- 文档页数:1
八年级上册语文词语解释汇总第一课《消息二则》1.溃退【kuì tuì】:指失败,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
2.泄气【xiè qì】:引申为泄劲、放弃。
3.督战【dū zhàn】:在前线监督作战4.要塞【yào sài】:筑有永久工事、准备长期坚守的国防要地。
5.业已【yè yǐ】:已经6.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摧折枯朽的草木。
形容轻而易举。
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7.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意思是锋利无比,无法阻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
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颁发【bān fā】:公布;发布。
2.遗嘱【yí zhǔ】:一个人说明他死后如何处理其动产和不动产的书面文件。
3.建树【jiàn shù】: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
4.仲裁【zhòng cái】:公认的第三者在争端两方间进行裁定公断。
5.巨额【jùé】:巨大的数额。
第三课《“飞天”凌空》1.凌空【líng kōng】:意为高升到天上或耸立空中。
2.翘首【qiáo shǒu】:指仰起头来眺望远处;形容盼望之切。
3.酷似【kù sì】:极其相似。
4.潇洒【xiāo sǎ】:(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5.轻盈【qīng yíng】:姿态、动作轻巧优美。
6.悄然【qiǎo rán】:形容安静而无声。
浑然,依然。
7.由衷【yóu zhōng】:衷心的;出自内心的。
强调自发,不是假装的。
8.新秀【xīn xiù】:新近涌现的杰出人才。
9.屏息敛声【 bǐng xī liǎn shēng】:抑制语声和呼吸。
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14 白杨礼赞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开垦(kěn)主宰倦怠(dài)丫枝倔(jué)强鄙视婆娑(pósuō)虬(qiú)枝伟岸傲然宛然秀颀(qí)妙手偶得:语出陆游《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坦荡如砥(dǐ):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
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
滋,生长。
恹(yān)恹欲睡:形容精神不振想要睡觉的样子。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不折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折,屈服;挠,弯曲。
二、文学常识本文选自《矛盾全集》,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本文采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质朴坚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四、知识点1、运用象征手法象征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实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的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象征的作用是:将抽象事物具体化,生动形象,让人易于感知,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余韵悠长;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2、结构上,主线分明,散拢结合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
第1、4、6、8段分别对白杨树的“不平凡”进行歌颂,句式结构相似,意义步步深入。
“不平凡”三个字反复出现,强烈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结合,白杨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们面前。
3、语言凝练优美,富于变化(1)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形象贴切的词语来描写。
如用“坦荡如砥”写高原的平;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大;用“黄绿错综”写高原的色。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4-6单元字词注音解释第十三课《背影》1.迂【yū】:①曲折。
②言行或见解陈旧不合时宜。
2.拭【shì】:揩擦3.搀【chün】:①在旁边扶助。
②混合。
4.交卸【jiāo xiè】:①卸去职务交付与后任。
②谓卸下货物,并交付对方。
5.狼藉【láng jí】:①乱七八糟;散乱、零散。
②也作狼籍。
6.簌簌【sù】:①风吹物体等的声音。
②形容流泪的样子。
7.赋闲【fù xián】:指没有职业在家闲着;失业在家。
8.游逛【yóu guàng】:为了消遣而闲走。
9.踌躇【chóu chú】:①犹豫不决。
②思量,考虑。
③得意的样子。
10.马褂【mǎ guà】: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的短褂。
11.蹒跚【pán shān】:腿脚不灵便,走起路来摇摇摆摆12.颓唐【tuí táng】:萎靡不振的样子13.琐屑【suǒ xiè】:细小、琐碎的事情。
14.触目伤怀【chù mù shāng huái】: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第十四课《白杨礼赞》1.开垦【kāi kěn】:把荒地垦植成农田。
2.主宰【zhǔ zǎi】:①主管;支配。
②起支配、控制作用的力量。
3.倦怠【juàn dài】:疲乏,懈怠4.丫枝【yā zhī】:①树木枝叉。
②枝桠。
5.倔强【jué jiàng】:刚强,不屈服。
6.婆娑【pó suō】:①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②枝叶纷披的样子。
7.虬枝【qiú zhī】:亦作“虯枝”。
盘屈的树枝。
8.伟岸【wěi àn】:①(身材)高大挺拔。
②高明卓异。
9.傲然【ào rán】:①高傲地。
②有时用褒义,形容坚强不屈的样子。
人教版语文八上词语解释第1课《新闻两则》1.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2.不料[bù liào]: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
3.阻遏[zǔ è]:阻止。
4.消耗[xiāo hào]:(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而渐渐减少。
第2课《芦花荡》1.提防[dī fang]:小心防备。
2.月明风清[yuè míng fēng qīng]:月光明朗,清风微动。
形容美好的月夜。
3.柴米油盐[chái mǐ yóu yán]:泛指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
4.寒噤[hán jìn]:因寒冷或受惊而身体颤抖。
这里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
5.阴惨[yīn cǎn]:阴森凄惨。
6.蹿[cuān]:向上或向前跳。
7.仄歪[zè wāi]:倾斜,歪斜。
8.飒飒[sà sà]:形容风、雨声。
9.转弯抹角[zhuǎn wān mò jiǎo]: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
10.张皇失措[zhāng huáng shī cuò]: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11.日久天长[rì jiǔ tiān cháng]:时间长,日子久。
第3课《蜡烛》1.偷袭[tōu xí]:趁敌人不防备时突然袭击。
2.间歇[jiàn xiē]:动作、变化等每隔一定时间停止一会儿。
3.孤零零[gū líng líng]: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或没有陪衬。
4.衰老[shuāi lǎo]:年老精力衰弱。
5.苍白[cāng bái]:白而略微发青;灰白。
6.精疲力竭[jīng pí lì jié]: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7.名副其实[míng fù qí shí]: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象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清单——第四单元第14课背影1.重点字词迂.(yū)拭.(shì)搀.(chān)交卸.(jiāo xiè)狼藉.(láng jí)簌.簌(sù sù)赋.闲(fù)游逛.(guàng)踌躇....(chóu chú)马褂.(guà)蹒跚..(pán shān) 颓.唐(tuí táng)琐屑(suǒ xiè)触.目伤怀(chù)差.使(chai)箸.(zhù)2.文学常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
3.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一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本文是一篇回忆之作,1917年冬,朱自清的祖母去世,其父朱鸿钧被解职,生活困顿。
得知祖母去世,朱自清从北京赶赴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朱自清回北京念书,父子二人在浦口火车站惜别,课文中所写的就是当时的情景。
4.思想内容本文以“背影”为线索,追忆了作者与父亲在车站惜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父亲形象,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真挚深沉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
5.重点探究: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个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背影”是本文的闪光点,也是聚光点。
作者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截取最鲜明、最动人的一点——“背影”来构建文章,将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聚焦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深深的爱也都倾注在这一点上。
“背影”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
作者不正面写父亲的面容,而是集中笔墨描绘父亲的“背影”,这样不仅别开生面,给人一种新颖感,而且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饱满。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生字拼音,造句①生字组词造句悲悲惨悲伤大家十分同情他的悲惨遭遇。
惨凄惨悲惨寒号鸟发出凄惨的叫声。
兽野兽猛兽狮子和老虎都是凶猛的野兽。
佩敬佩佩服张老师深受人们的敬佩。
坚坚持坚定爸爸每天早晨坚持跑步。
违违抗违背我们不能违背做人的原则。
抗违抗反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环环绕铁环我们学校周围群山环绕。
锁门锁车锁他拨动门锁,把门打开了。
既既然一如既往既然病了,何不上医院?狠狠心凶狠他用凶狠的目光盯着李伟。
著著名著作张叔叔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
愤愤怒气愤他愤怒得像一头狮子。
获收获获奖秋天是庄稼收获的季节。
②生字组词悲bēi(悲伤、悲痛、悲惨)惨cǎn(悲惨、惨淡、惨重)兽shòu(野兽、兽医、禽兽)佩pèi(佩剑、佩服、佩饰)坚jiān(坚定、坚持、坚固)违wéi(违反、违章、违背)抗kàng(抗旱、抗战、抗洪)环huán(环境、环视、环顾)锁suǒ(锁链、锁头、锁门)既jì(既然、既往不咎、一如既往)狠hěn(狠毒、狠劲、狠命)著zhù(著名、卓著、著作)愤fèn(愤懑、愤恨、愤概)获huò(获得、获悉、捕获)斯sī(斯文、斯人、慢条斯理)盗dào(盗取、强盗、盗卖)败bài(失败、败火、气急败坏)惩chéng(惩罚、严惩、惩治)恕shù(饶恕、宽恕、罪无可恕)遭zāo(遭受、遭难、遭遇)恶è(凶恶、险恶、恶毒)。
《背影》知识点梳理文题解读“背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文章以“背影”为题,既表明了作者对父亲背影的印象之深,又为抒写父爱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切入点。
题目简洁概括,直观醒目。
主旨点睛本文以“背影”为线索,追忆了作者与父亲在车站惜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父亲形象,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真挚深沉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
本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以记事为主,以背影为线索。
※1.选文中,“我”一共流了四次眼泪,这四次流泪的情感内涵有所差异,联系文中划线的句子简要分析“我”流泪的原因。
①家中光景惨淡因哀伤流泪;②父亲在如此困境下还这样关爱我,我因感动而流泪;③因父子分别,想到父亲对自己的爱,想到今后父亲的艰辛而难过流泪。
④与父亲几年不见,有感于怀,因思念而流泪。
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写父亲心里轻松与写父亲艰难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不矛盾。
因为父亲觉得再艰难却尽到了一个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很轻松。
体现出一种深沉的父爱。
3.文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突出了一个“布”字,而“我”带的是父亲为“我”所订做的“紫毛大衣”,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突出三个“布”字,反映出家庭生活的艰难、渗淡,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父亲却为“我”定做昂贵的紫毛大衣,反衬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与慈爱,表现出深沉的父爱。
※4. 文中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两句中的“聪明”的意思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这里的“聪明”是反语,是褒词贬用,可以理解为糊涂,不懂事。
是对父亲临行前的细心关照中所蕴含的爱子之心不理解的追悔、内疚。
5. 文中说“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其实朱自清的父亲“大去”是在二十年之后了。
那他父亲为什么要说“大去之期不远矣”?①父子间的纠葛(闹矛盾)已多年,朱自清十分执拗,不肯向父亲主动表达亲密、消除隔阂。
教育资料
14、*白杨礼赞
开垦(kāi kěn) 主宰(zhǔzǎi) 倦怠(juàn dài) 丫枝(yāzhī) 倔强(juéjiàng) 婆娑(pósuō)
虬枝(qiúzhī) 伟岸(wěi àn) 傲然(ào rán) 宛然(wǎn rán) 秀颀(xiùqí) 鄙视(bǐshì)
妙手偶得(miào shǒu ǒu dé) 坦荡如砥(tǎn dàng rúdǐ) 潜滋暗长(qián zīàn zhǎng)
恹恹欲睡(yān yān yùshuì) 旁逸斜出(pang yìxiéchū) 不折不挠(bùzhéb ùnáo)
*纵横决荡(zòng héng juédàng) 楠木(nán mù)
开垦:把荒地垦植成农田主宰:起支配、控制作用的力量,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
倦怠:疲乏,懈怠倔强:性格刚强不屈,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为外力所改变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虬枝:盘曲的树枝伟岸:魁梧高大,卓异傲然:指高傲地;高傲不屈的样子宛然:委曲顺从的样子秀颀:美而高
鄙视:表示轻蔑、看不起的意思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比喻人非常直率,不加犹豫
潜滋暗长:在暗中不知不觉地生长恹恹欲睡:形容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的样子
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不折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
《《背背影影》》学学习习要要点点一、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差使(chāi) 交卸(xiè) 狼藉(jí) 簌簌(sù)赋闲(fù) 踌躇(chóuchú) 迂腐(yū) 栅栏(zhà)拭干(shì) 颓唐(tuí) 不能自已(y ǐ) 举箸提笔(zhù) 琐屑(su ǒxiè) 情郁于中(yù) 亏空(kuī)蹒跚(pán shān)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帖 (tiè)字帖 单 (dān)单身 差 (chāi)差事(tiě)请帖 (shàn)姓氏 (chà)差生(tiē)妥帖 (chán)单于 (chā)差别奔 (bēn)奔跑 相 (xiāng)互相 丧 (sàng)丧失(bèn)投奔 (xiàng)相公 (sāng)丧事铺 (pū)铺垫 散 (sàn)散发 发 (fà)毛发(pù)床铺 (s ǎn)散文 (fā)发展混 (hùn)混合 禁 (jīn)不禁 行 (xíng)旅行(hún)混蛋 (jìn)禁止 (háng)排行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四、词语积累差使:工作。
旧社会在机关里做事叫“差使”。
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待情况。
这里指失业。
祸不单行:灾难接二连三的到来。
满院狼藉:整个院子杂乱不堪,十分凌乱。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变卖典质:(把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
典,当。
质,抵押。
亏空:所欠的财物。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赋闲:失业在家。
勾留:短时间的停留。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踌躇:犹豫不决。
脚夫:旧社会对搬运工人的称呼。
小费:客人额外送给服务人员的钱。
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月台:站台。
拭干:擦干。
光景:家庭的生活状况。
第14课《背影》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江苏省扬州人。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
1931年留学英国,次年回国。
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拒绝领取“美援”救济粮,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
毛泽东同志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等。
二、写作背景《背影》是记事散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往事。
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
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
作者当时20岁,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三、字词1.读音辨析簌.(sù)游逛.(ɡuànɡ)妥贴.(tiē)踌躇..(chóu chú)琐屑.(xiè)箸.(zhù)晶莹.(yínɡ)差使(chāi)蹒跚(pán shān)奔丧(bēn sānɡ)2.词语释义差使:旧社会在机关里做事叫“当差”,文中指职务。
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精神不振作。
文中指衰颓败落。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四、结构层次第一部分: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
开篇点题。
第二部分(从“那年冬天”到“我的眼泪又来了”):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
【第一层(从“那年冬天”到“我们便同行”):交代这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