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
名句填空
•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015湖北卷)
• 2.--------------,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015上海卷)
• 3.《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 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 是:“----------,------------,----------。” (2014大纲卷)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可不译.译时也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音节助词 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顷之,烟炎张天。
动词 译为“到,往 ”“ 到……去”: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练习,指出下面“之”的意义和用法
1.石之铿然有声者
1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音节助词,不译
本课中出现的其它常用虚词: 2.之: A.锲而舍之:代词,代朽木。 B.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青,取之于蓝 :代词,代青 D.蚓无爪牙之利 :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E.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结构助词,的 F.輮使之然也 :代词,木
之
代词
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师说》以贻之(他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 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寒冷。
作文
• 常见名言警句: • 具有强说服力的事例:
• ……
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粒米成罗,聚沙成塔。老子说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 正说明了“积小成大”的哲理吗?荀况 《劝学》篇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 样证明积累的意义。世间万事万物,无 不在见证着大事是由小事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