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第一支烟》教学设计只是分享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6
吸烟有害健康主题班会教案8篇吸烟有害健康主题班会教案1一、班会目的:1、认识吸烟及吸二手烟对健康的危害。
2、拒绝吸第一支烟,不成为新烟民二、活动准备: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有关吸烟有害的资料。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____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40周年,这一天被确定为了第一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要烟草还是要健康。
在这一天要求世界各国的商店不售烟,所有人此日也不吸烟。
此决议受到广大会员国的支持。
____年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我国也将该日作为我国的无烟日。
二)为何禁止青少年吸烟:(由学生交流发言,可以读自己查找到的资料)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在世界各地每8秒钟就有一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每年有近500万人因吸烟致死。
这一数字在未来20年中将有可能增加一倍。
吸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因素之一。
我国事一个烟草大国,目前吸烟人数约为3.2亿。
在控制未成年人吸烟这个问题上,政府做了大量的事情,并于去年11月10日签署了XXX《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这一公约将于本年2月28日正式生效。
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我国,未成年人吸烟率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入手下手吸烟的年岁在下降,每天有8万摆布青少年成为长期烟民。
这种状况不但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严重影响我国整体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所以未成年人吸烟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XXX心理学副教授XXX认为,导致未成年人吸烟主要有6种心理因素:1、追求派头和成人感的心理。
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迅猛增长的时期,几乎从少年时代入手下手,很多学生就感觉自己是个「大人」了。
这种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使他们把吸烟看成成熟的标志,迫在眉睫地叼起了烟,以此方式证明自己已长大成人。
固然家庭和学校禁止他们吸烟,但逆反心理的驱动却使在校生吸烟比率不降反升。
2、对科学宣扬的怀疑心理。
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一点几乎人人都晓得,但是有些青少年却认为:那末多人吸烟,不是都活得挺好的吗?也没见谁吸烟吸死了。
《拒绝吸第一支烟》教案一:教学目标:认知:认识吸烟的危害性。
情感:通过对烟的认识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吸烟的现象就在身边,感受青少年吸烟的危害。
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远离吸烟和劝告别人告别吸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吸烟和被动吸烟的危害。
教学难点:拒绝第一支香烟,并说服家人不要再吸烟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教法: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讲授法. 5:谈话法等.四:学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张图片(禁止吸烟)教师提问,同学们平时有没有见过这个标志啊?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的回答,禁止吸烟,因为吸烟有害健康等等教师总结,对的,吸烟有害健康,那今天就让我们从源头做起拒绝吸第一支烟。
(设计意图:揭示课题——拒绝吸第一支烟)(二)、讲授新课:吸烟的危害教师设疑,那吸烟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和图片,具体感受一下吸烟的危害。
学生观看视频与图片。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精神上的冲击)教师设问,根据这个视频、图片再结合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来总结一下吸烟的危害。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吸烟的危害:健康,生命,财产,环境,他人教师设置情境:经过刚刚讨论同学们都知道吸烟的危害很大,那假如你在公共场合(例如:候车室)你有何看法?你会怎么办?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拒绝吸烟告别吸烟(演一演、练一练)教师设置活动,给学生出示两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进行交流探讨总结。
“拒绝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新一代”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的:1、认识吸烟及吸二手烟对健康的危害。
2、拒绝吸第一支烟,不成为新烟民。
3、让学生深刻体会吸烟对自己及对他人的危害。
二、活动内容:(一)吸烟的心理剖析1.时髦心理认为吸烟是一种时髦,不吸烟就会落伍,只有加入吸烟队伍,才能赶上“时代潮流”。
2.好奇心理青少年好奇心强,许多事都想试一试,体验一下。
见别人吞云吐雾,悠游自在样,自己也想体验一下“饭后吸支烟,赛过活神仙”的味道。
3.模仿心理青少年模仿心理强,见影视剧中正面人物在思考问题、拟定作战计划、制定侦破方案时都在抽烟,自己在模仿抽烟时,心理上使自以为自己也是“英雄人物”。
4.社交心理“烟酒不分家”、“烟酒铺路”的现象影响着青少年,使他们认为“现在吸烟,是将来社会作准备”。
5.环境心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与吸烟者接触、交往,自己不吸,岂不“寒酸”?老是抽“伸手牌”香烟,岂不小气?只有自己也吸烟,才能体现出彼此“有数”、“有交情”,才能获得对方信任,才会有“共同语言”。
于是,你来我往,学会了吸烟。
6.反抗心理青少年自我意识强,又处于反抗时期,对家长、老师的训斥不敢当面顶撞,心理抵触无处发泄,情绪委曲无处发泄,便用吸烟来作为一种抗拒手段。
7.将烟作为“工具”有青少年认为两手空空没事,就吸支烟解无聊,手指夹支烟,感到时髦,有男子汉的气派、风度。
上厕所吸烟,是为解“臭气”。
考试前吸烟,是借助吸烟来“开夜车”、“兴奋提神”、“活跃思维”。
8.侥幸心理虽然知道吸烟可致瘾,可许多青少年认为“爸爸、爷爷吸了几十年烟也没得癌,我岂会得!”(二)吸烟的危害1.吸烟对精神上的危害。
吸烟的孩子不一定都犯罪,但是犯罪的孩子几乎都吸烟。
由于未成年人无经济来源,为了达到吸烟的目的,他们会想方设法去搞钱,容易诱发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有些未成年人犯罪,恰恰是从吸第一支烟开始的。
未成年人吸烟还容易诱发不良交友,一些学生三五成群地在一起吸烟,并以此为乐,来对抗家庭、学校、社会的正面教育。
第一课拒吸第一支烟[六年级健康教育教案]授课人:洛宁县东宋镇中心学校王超三课题:第一课拒吸第一支烟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吸烟对人体有那些危害。
2、引导学生拒绝外界诱惑~不吸烟~并能主动劝说身边吸烟者自觉戒烟。
教学重难点:怎样做到自觉不吸烟~并宣传吸烟对人体危害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幻灯公共场所禁烟,我国政府加强了对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今年“五一”又颁布了在室内公共场所的禁烟令~烟的毒害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发现~被认可~吸烟危害健康已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身体的各部分~都比较娇嫩~尤其不能吸烟。
2、板书课题:第一课拒吸第一支烟二、新授:1、小小一支烟~危害万万千,播放幻灯片,了解:尼古丁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暗灰色。
它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通过口、鼻、支气管黏膜~很容易被人体吸收。
粘在皮肤表面的尼古丁~可“渗”入人体内。
香烟中的尼古丁对人的致死量是50-70毫克~相当于20-25支香烟尼古丁的含量。
如果将一支雪茄或三支香烟的尼古丁一次注入人的静脉内,3-5分钟人即可死亡。
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率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两倍,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两倍。
吸香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
吸烟与老年腰背痛~吸烟可导致腰背痛~是因为吸烟时~大量有害物质会伤害骨髓及腰椎间盘。
吸烟催人老~日本科学家指出~吸烟会扰乱人体的皮肤更新机制~从而导致皮肤出现皱纹。
吸烟会加重胃炎、溃疡病的病情~不利于胃炎、溃疡病的康复。
吸烟可能会损害血管壁~吸烟会导致人体内白蛋白大量流失~血管壁可能受到了损伤。
2、吸烟给你的亲人、朋友带来了哪些危害,,播放幻灯片吸烟者的肺,1,引起尼古丁慢性中毒2,引起肺癌等多种疾病,播放视频《吸烟与肺癌》,3,浪费金钱~牙黄口臭3、我们的禁烟行动,播放幻灯,A、设计禁烟标语,幻灯片展示几幅禁烟宣传画,B、宣传5月31日“世界无烟日”C、商店不出售香烟D、不做香烟广告E、“二手烟”害猛于虎~为了身边爱你的人。
2020
高二主题班会教案“拒绝第一支烟,呵护美好生命”主题班会
_0377文档
EDUCATION WORD
高二主题班会教案“拒绝第一支烟,呵护美好生命”主题班会_0377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戒烟歌。
“拒绝第一支烟,呵护美好生命”主题班会教案“拒绝第一支烟,呵护美好生命”主题班会教案拒绝第一支烟,呵护美好生命主题班会设计背景:吸烟有害健康,根据最新资料显示,中国每年有七十五万人死于吸烟导致的疾病。
目前我国有3.5亿烟民,其中青少年烟民达5000万。
有关专家表示,我国目前存在吸烟低龄化的倾向。
调查显示,当下我国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为19.7岁。
现今中国已有很多地方发起了全民戒烟运动,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进行宣传,提高青少年的控烟意识,拒绝或谢绝吸烟。
以往我国世界无烟日的教育主题有:要烟草还是要健康、请您选择、妇女与吸烟、青少年不要吸烟、在公共场合和公共交通工具上不要吸烟、公共场所不吸烟、卫生部门和卫生工作者反对吸烟、大众传播媒介宣传反对吸烟等。
201X年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二十一个世界无烟日。
本次无烟日的主题是无烟青少年,口号是禁止烟草广告和促销,确保无烟青春好年华。
教育目的:通过一堂生动有趣的主题班会让大家了解吸烟的危害,通过同学们自己收集、整理的文字、图片资料的介绍,小品的表演,互动游戏的开展,让大家认识到烟草对个人以及他人健康无处不在的危害,提高对烟草的控制意识。
希望上过这堂课后,同学们都能树立高度防范烟草意识。
在生活中不仅做到自己坚决拒绝第一支烟,更要不时地提醒身边的朋友、家人少吸烟、最好不吸烟,珍惜生活,珍爱生命。
实施过程:一、触目惊心篇--播放:禁烟公益广告主持人:所有吸烟上隐的人,都是由于吸了那不应该吸的第一支烟!从而无法抗拒地去吸第二支、第三支直到有了烟瘾。
我们作为学生要坚决不去触碰那罪恶的第一支烟了。
大多数人都是出于好奇心而去触碰第一支烟,那么我们就一起揭开烟的神秘面纱,让它在我们面前无所遁形,彻底看请它的丑恶面目。
(以下是主持人有关烟草知识的普及)--播放:纪实资料和图片(加以解说)1)烟草中含有上千种有害成分和多种致癌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有害物质是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
《拒绝第一支烟》教学设计地方课程七年级下册第3课〖教学目标〗1.通过对有关烟草知识的探讨和实验,认识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能够抵制诱惑,拒绝抽第一口烟。
1.认知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收集资料、演示实验、角色扮演等使学生更加懂得了吸烟的危害。
(2)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新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科学思想、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毅力,懂得了吸烟对人身心健康的危害,树立自觉抵制香烟诱惑、把握健康主动权的意识。
(2)启发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给自己的亲朋讲解吸烟的危害,劝诫吸烟者戒烟或减少吸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发展。
3.行动与表现:(1)通过探究烟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收集吸烟危害材料,让学生习得辨别真伪,坚持真理的过程。
(2)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提出问题,探究体验、交流汇报、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吸烟的严重危害,从而做到以知识促行为:拒绝吸烟,并且主动劝阻他人戒烟或减少吸烟。
(3):利用漫画、手抄报、征文等形式,结合5月31日世界无烟日主动展控烟宣传。
〖设计思路〗从生活入手(亲朋的吸烟行为),创设问题情境,注重让学生体验过程。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在讨论中做出假设,在思维碰撞中制定计划,在辛勤中实施计划,在社会调查中学会人际交往,收集详实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从而树立自觉拒绝吸烟、捍卫健康的意识,做无烟新一代。
〖设计理念〗1.体现生命教育课程自身特色:黑龙江省地方课程七年级下册第3课主题是《拒绝抽第一口烟》。
作为生命教育学科来引导学生认识烟草给身体带来的严重危害,并以健康的方式来抵制这种危害,拒绝抽第一口烟,做无烟新一代。
如何直观感知烟草危害,拒绝烟草诱惑,对递烟者说“不”?我觉得要发挥实验科学的特色,用科学实验的手段和理性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探索这个主题。
《拒绝第一支烟》教学设计
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郑俊玲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有关烟草知识的探讨和实验,认识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通过“拒绝第一支烟”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如何拥有健康。
3.理解健康的标准及其拥有健康的条件。
〖教材分析〗
1课时。
〖设计思路〗
1.体现生物课程自身特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章主题是《健康地生活》。
作为生物学科来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健康?如何拥有健康?我觉得要发挥实验科学的特色,用科学实验的手段和理性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探索这个主题。
2.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初中段的学生对于角色的扮演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特定的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拥有健康的条件,达到养成教育的效果。
〖教学准备〗
1.有关烟草的资料。
2.演示实验的材料:烟、手绢、浸泡烟丝的水、小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健康的概念,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2.难点: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实施方案〗
导言: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人类富有了超群的智慧。
人类无疑已成为当今地球的霸主。
如今,人类在关注其他生命保护地球环境的同时,也更关注自身生命的质量。
健康将是人类关心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远离疾病,拥有健康,获得长寿,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危及我们的生命,影响我们的健康呢?
[问题情境]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哪些影响着我们健康的事?
[新课导入]首先,让大家审视一下我们周围的人存在哪些危及健康的行为。
吸烟、酗酒、吸毒已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那么这些危害与我们在座同学们有关系吗?我们是否需要关注它呢?
(一)小调查:
1.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小纸条。
2.提问:在你认识的学生中是否有吸烟的?
3.填写:请在纸条上回答“是”或“否”(注意:请不要写吸烟者姓名)。
4.统计:小组长迅速统计出本组的数据,报请老师记录在黑板上。
5.分析:计算出回答“是”的比例。
6.结论:青少年吸烟这种行为实际上离同学们并不遥远。
(二)有关烟草的知识介绍:
1.发给每个同学一份资料:
关于烟草知识
①烟草中含有上千种有害成分和多种致癌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有害物质是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
②烟草中的尼古丁有很强的成瘾性,是吸烟者难以戒烟的主要原因,焦油是强致癌物质。
③据统计,绝大多数吸烟者是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的。
④香烟中尼古丁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通过口鼻支气管黏膜很容易被机体吸收。
黏在皮肤表面的尼古丁亦可被吸收渗入体内。
一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小白鼠,20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
人的致死量是50~70毫克,相当于20~25支香烟的尼古丁的含量。
如果将一支雪茄烟或三支香烟的尼古丁注入人的静脉内3~5分钟即可死亡。
烟草不但对高等动物有害,对低等动物也有害,因此也是农业杀虫剂的主要成分。
所以说:“毒蛇不咬烟鬼,因为它们闻到吸烟所挥发出来的苦臭味,就避而高飞远走。
同样道理被动吸烟者对烟臭味也有不适的感觉。
吸烟引起急性中毒死亡者,我国已早有发生,吸烟多了醉倒在地,口吐黄水而死亡。
为此崇祯皇帝曾下令禁烟。
在国外也有报导:前苏联有一名青年第一次吸烟,吸一支大雪茄后死去。
英国一个长期吸烟的40岁的健康男子,因从事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夜吸了14支雪茄和40支香烟,早晨感到难受,经医生抢救无效死去。
法国在一个俱乐部举行一次吸
烟比赛,优胜者在他吸了60支纸烟,未来得及领奖即死去,其他参加比赛者也因生命垂危,到医院抢救。
( 三)演示实验:
演示1。
(1)目的:认识香烟中的有害成分――焦油。
(2)方法步骤:
①教师演示:
a.教师点燃一支烟,然后吸一口,将烟雾含在嘴里不要吸入肺中。
b.用一块潮湿的手绢紧紧地蒙住嘴,吐出烟雾使其透过手绢。
c.反复吸吐3~4次。
d.展示手绢。
②学生观察:看――手绢上有黄色的斑点。
闻――手绢上有一股刺鼻的气味。
③分析说明:
焦油色黄――黏在肺中,不能清除,黏在牙齿、手指甲中,使其又黑又黄。
焦油气味――吸烟者身上有一种难闻的气味。
演示2。
(1)目的:认识香烟中的有害成分――尼古丁。
(2)方法步骤:
①教师演示:在浸泡有烟丝水中,放一条小鱼。
5分钟后,小鱼会死亡。
②分析说明:尼古丁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
(四)提出问题――拒绝第一支烟:
同学们面临着一个重大选择,是否愿意自己成为未来的烟民,如果选择“不”就要做出“我不吸烟”的决定,那么如何“拒绝第一支烟”呢?
[材料]每日吸卷烟一盒(20支)以上的人很多,其中尼古丁含量大大超过人的致死量,但急性中毒死亡者却很少,原因是烟草中的部分尼古丁被烟雾中的毒物甲醛中和了,而且大多数不是连续吸烟,这些尼古丁是间断缓慢进入人体的。
此外纸烟点燃后50%的尼古丁随烟雾扩散到空气中,5%随烟头被扔掉,25%被燃烧破坏,只有20%被机体吸收。
而尼古丁在体内很快被解毒随尿排出。
据统计,大多数人是在青春期开始吸烟,在这个时候,生病或是死亡的可能性显得是件相当遥远的事情。
青少年偶尔点支烟,是因为他们的朋友都这么做。
吸烟变成了夸耀成熟的象征,也成了在社交环境中掩饰羞涩及举止笨拙的支撑物。
从偶尔吸烟,并且不会把烟雾吞下去,发展到大量吸烟。
事实上,吸烟是一种必须在健康上及金钱上付出昂贵代价的习惯。
(五)角色扮演:
1.活动要求:根据情节的基本方案表演,扮演者也可临场发挥。
2.活动内容:拒绝第一次吸烟。
情节①:A同学经常私下吸烟,今天放学路上遇到好朋友B,于是A说:“喂,我让你看一件好东西!”于是,B同学跟着A来到角落,A同学从口袋中摸出一根烟点燃,狠狠地吸了一口,呈飘飘欲仙状,并邀请B同学也尝尝:“男子汉来一口。
”B微笑着说“不,谢谢。
”
情节②:小明表哥电话邀请小明,星期天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地点在天井湖公园,小明高兴地答应了。
在公园中,小明的表哥及同事抽起了烟,其中一位女孩还竭力劝小明也来一支,小明拒绝了,并改变话题说:“大姐姐,我为你们唱支歌吧!”。
于是,小明唱了起来。
(六)讨论:
问题: 1.如何拥有健康?
2.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分析:从“拒绝第一次吸烟”的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是我们健康的保证,同时,维护健康还必须具备有坚定的信念和主见,并且聪明智慧。
(七)总结:
(1)引出主题:第一节《健康及其条件》(板书)
(2)内容:
一、健康的概念:
1.健康实质应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只有身体心理呈完好状态。
并能积极适应社会才会真正拥有健康。
2.良好的心理本质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身体健康是心理完好状态的物质基础。
二、健康的条件:
1.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2.创建健康的环境:如遵守交通法规、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等。
[材料]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10个标准。
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
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③善于休息,睡眠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⑤能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⑥体重适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教学反思〗
健康是人类一个古老的话题,更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在生物课程中,利用学科特点来使学生获得有关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定积极、健康的
生活态度,为此,我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做了尝试性的探究,从教学中,从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看,我是成功的,学生也乐于接受。
但是,我感觉在“拒绝第一支烟”角色扮演中,作为初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经验来自由设计情节,这样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教学点评〗
1.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合理,符合《生物课程标准》所设的课程目标。
2.本节课在教学策略中,组织了大量事实材料和演示实验,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
3.资源组合合理,有层次,有创新。
用倒叙的手法推出本节教材课题:“第1节健康及其条件”顺理成章,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健康的概念和拥有健康的条件,突破了难点,又避免了说教。
(点评人安徽省铜陵市教研室何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