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下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2)运用想象力,理解作者童年的奇特发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产生期待。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童年的理解和记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自主分析文章结构,总结作者的表达手法。
(2)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探讨与思考:(1)学生合作探讨童年的奇特发现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启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
四、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有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7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篇1教材浅析: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第一局部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办。
第二局部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
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分,但“我”从中获得感悟。
本文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小朋友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澄澈、困窘、天赋”三个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大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师出示一些关于胚胎发育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自由回答)师:“这叫做胚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这么小小的一个胚胎发育形成的。
人胚胎发展的规律现在对你们来说还比较难懂,但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究竟他真的发现了什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他童年的发现。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正音。
澄(chéng)澈、胚(pēi)胎、天赋(fù)、岂(qǐ)止、绞(jiǎo)尽脑汁(zhī)困窘(jiǒng)理解“澄(chéng)澈、天赋(fù)、困窘(jiǒng)”的意思2.带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我”的“发现”是什么,画出相关句子。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童年的故事,通过回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有趣发现,展现了童年时代的纯真、好奇和探索精神。
课文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富有童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时代的快乐和无忧无虑,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童年时代有着美好的回忆,因此对于本课的内容会产生共鸣。
然而,部分学生在表达和朗读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童年时代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年时代的美好,珍惜现在的成长时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体会童年时代的快乐和无忧无虑,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2.PPT或黑板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童年时代的歌曲,如《童年》、《我们的时光》等,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代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或黑板,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童年时代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课文内容,如:“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小时候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等,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5篇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1.自由朗读__,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3《童年的发现》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童年的发现》,主要讲述了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和成长时的一些体悟。
通过本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明白成长的意义,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地理解文中描述的童年场景;–掌握词汇“童趣、情趣、真趣、长趣、新趣”的意义;–理解文中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2.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辨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字和生活的思考。
3.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童年时光的珍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学生对童年的情感回忆。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难点:1. 学生对于抽象情感和主题的理解和表达。
2. 引导学生体会童年时光的美好和珍贵。
四、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节:导入(15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呈现童年时光的场景,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的一些趣事。
2.启发学生对童年的认识和情感反应,引发对《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第二节:学习与讨论(30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3.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描述的童年场景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和主题。
4.合班讨论,学生展示各小组的讨论成果,梳理出文章的重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第三节:拓展活动(20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下自己的童年回忆或体验,并进行朗读或展示。
2.小组作文,以“我的童年”为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作,体会童年的多彩和快乐。
第四节:总结与作业布置(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深入理解《童年的发现》中所传达的感受和主题。
2.布置作业:写一篇以“我的童年”为题的作文,要求体现个人对童年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16篇)《童年的发现》教案1设计解读:《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在九岁的时候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以及因这个发现在一次课堂中情不自禁笑出了声,被老师误解当众受到惩罚的事。
除去“胚胎发育”、“进化”等一些生物学术语的理解难点外,整个文本无论是语言还是情节都充满了童真、童趣。
从整个文本脉络和层次上来看,虽然文段较多,篇幅较长,但“童年的发现”和“因发现受到惩罚”两件事断章清晰,前后关联递进。
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集中在学习字词、理清结构和探寻“发现过程”的内涵。
其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辨,对童年发现的起因(梦境)、经过(过程)、结果(规律)等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期待在“简单”与“不简单”的感悟思辨中,让学生聚焦作者的发现过程(科学探索过程),从而敏锐地捕捉到作者童年发现的过程意义之所在。
教学目标:1、学习字词,理清文章结构,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托重点词句的品读,在由“简单—不简单”的感悟思辨中,探寻“发现”的过程意义。
3、感受作者大胆想象、积极思考的求知精神,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引发兴趣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童年的发现》。
2、了解作者信息。
出示:费奥多罗夫: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
他的学问渊深,博览书史,据说他几乎知道俄国国家图书馆所有藏书的内容。
他不仅精通欧洲各主要语言,而且对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东方语言也颇有研究。
不仅如此,他对哲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被人称为“百科全书”。
快速地默读。
交流:资料当中最让你吃惊的是什么?3、是的,就是这样一个博学多才、极富创见的人,他的童年又会有怎样独特的成长经历呢?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自由地朗读课文。
二、理清脉络,指导读法1、学习字词。
胚胎、滑翔、妨碍、祸患、驱逐、羞愧随心所欲绞尽脑汁情不自禁(1)寻索第一组词的构成特点;(2)比较品析——读悟第二组词的意思。
人教统编版五下语文23《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童年时光中的一次发现,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描绘了一个快乐纯真的童年时光。
文章内容朴实真挚,质朴生动,富有感染力,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散文《童年的发现》的内容和主题。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能力目标1.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题。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隐喻。
2.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课文的含义和主旨。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导入•利用一幅描绘自然景色的图片导入,让学生想象童年时光中自己的一次发现,并简单谈论自己的感受。
学习内容呈现•通过老师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让学生先听懂课文的内容。
基础知识讲解•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句子,让学生理解课文的表层含义。
活动设计•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或发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让学生通过朗读或背诵课文《童年的发现》的部分段落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情感认知•激发学生分享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的快乐和纯真。
写作训练•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自己童年时光中的发现或感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课时学习巩固•分组小练习,让学生互相解释课文中的比喻和隐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外拓展•带领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让学生亲自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理解。
五、教学整体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写作表达来加深对自然景观和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课文《童年的发现》教案课文《童年的发现》教案范文(精选7篇)课文《童年的发现》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缕芳吁耍训斥脾罕藤愈凌秉飕撩梳衰绢侨眷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
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2.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
()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3《童年的发现》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的内容,领悟课文反映的主题和人生哲理。
2.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领悟课文《童年的发现》的主题和人生哲理。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 1. 理解整个故事情节,理解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2. 学会通过朗读表达情感,体会诗意之美。
三、教学准备1.课文《童年的发现》教材及教学课件。
2.分组讨论指导问题。
3.朗读评分表。
4.小组合作激励奖励计划。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课文《童年的发现》相关图片或背景音乐,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
第二步:整体感知(10分钟)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文章大意。
请学生自主回答问题:“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第三步:重点阅读(15分钟)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重点讲解生词和句子,并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外在变化。
第四步: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问题:“你在童年时代有没有类似的发现?如何看待这种发现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展示发现的成果。
第五步:朗读比赛(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评选最具感情表达力和流畅度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同时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朗读表达情感。
第六步:小组合作(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小组内创作一个关于童年发现的小故事,并现场分享给全班。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七步:课堂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故事的最重要的一点,感悟课文所传达的主题和人生哲理。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下阅读理解题。
2.写一篇感想,描述自己的童年发现,感受这些发现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意,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师:人在长大或变老的时候,常常回忆起童年的事情。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望不了父母有趣而又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
二、明确要求学有目标
1、指名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4)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生: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四、再读课文、释疑解难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提示”的三个问题。
(1)“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
生:作者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3、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
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4、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6、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7、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五、总结交流开放拓展
1、从课文中,你觉得文中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2、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3、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学生自由发言)
师: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
也许,这就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六、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16、童年的发现
起因: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经过: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结果: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