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负数的引入(2)——有理数及其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2
有理数知识点梳理一、有理数的意义1、正数和负数知识点1 负数的引入正数和负数是根据实际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比如一些有相反意义的量:收入200元和______100元、零上6C和______4C等等,它们不但意义相反,而且表示一定的数量,怎样表示它们呢?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把另一种和它意义相反的的量规定为负的,这样就产生了正数和负数。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_________的量时,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但习惯把“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_____,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_______。
某校举行“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竞赛,如将加20分记为+20分,则扣10分记为分.知识点2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1)像3、1.5、12、584等______0的数,叫做正数,在小学学过的数,除0以外都是正数,正数比0大。
(2)像-3、-1.5、12、-584等在正数前面加_______号的数,叫做负数。
负数比0______。
(3)______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_______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注意:(1)为了强调,正数前面有时也可以加上“+”(读作正)号,例如:3、1.5、12也可以写作+3、+1.5、+12。
(2)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
例如:-a一定是负数吗?答案是______。
因为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的数,若a表示的是______,则-a是负数;若a 表示的是___,则-a仍是0;当a表示负数时,-a是_________。
知识点3 有理数的有关概念(1)有理数:________和___________统称为有理数。
注:①有时为了研究的需要,整数也可以看作是分母为________,这时的分数包括整数。
但是通常分数不包括分母是1的分数。
②因为分数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可以互化,上述小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我们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看作________。
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与负数1.正数和负数的概念①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②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
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
(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
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3.0表示的意义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如:(3) 0表示一个确切的量。
如:0℃以及有些题目中的基准,比如以海平面为基准,则0米就表示海平面。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1.2 有理数有理数1.有理数的概念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
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
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3,整数也能化成分数,也是有理数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有理数的分类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数轴⒈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课堂教学设计1、复习、导入在小学,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先后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及其运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还会遇到另外一些数的表示问题.例如:(1)北京冬季某一天的最高气温为零上3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3摄氏度.如何用数区分“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氏度”?(2)某公司今年7月份盈利50万元,8月份亏损10万元.该公司在记账时如何用数分别表示“盈利50万元”和“亏损10万元”?(3)某年,我国棉花产量比上年增长7.8%,玉米产量比上年减少0.7%统计这两种农作物产量的变化情况时,如何用数分别表示“增长7.8%”和“减少0.7%”?上面的问题都涉及意义相反的两个量,为了能用数表示像这样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需要引入负数.本章我们将认识负数的意义,把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并在有理数范围内学习数的表示和大小比较等。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例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起,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2、精讲新课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人们对于数的认识就是伴随着记数、测量、运算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拓展的.我们在小学学过哪些数?你能按照某一标准将它们分类?自然数:0、1、2、3……分数(小数):1/2、0.36、5%……最早人类记打猎捕获的食物,用11111111……来表示.随着族群的变大,食物越来越多,用11111111……来表示就麻烦很多,如果你是原始人,你要怎么办呢?因为表达和计算有需求,产生进位数10;100;1000 ……根据数的产生需要,你能说说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吗?列举生活中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区,我们身边的一切离不开数学2、精讲新课北京冬季某一天的最高气温为零上3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3摄氏度.如何用数区分“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氏度”要怎么表示呢?现在要记录全国所有地市某一天的温度,这么大的工作量,如何做到一目了然呢?如果是全年,全国每天的24小时温度记录呢?归纳我们把以前学过的数大于零叫做正数。
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和发展;(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3)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过程与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探索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正数、负数及0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2)通过正、负数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正、负数的概念,理解正数、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理解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多媒体课件、温度计上课开始时,教师通过实际生活的例子,列举一些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引发同学们的思考:这些“以前学过的数”还够用吗?教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身高1.69米,体重74.5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名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名,占全班总人数的54%……问题1:教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思考、交流.教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吗?请同学们看教材(观察本章引言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的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学生交流后,共同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符号“-”的新数.教师:前面带有符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入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一、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正数和负数的引入.教师出示温度计.安排三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研究手中的温度计上的刻度的确切含义,一名同学手持温度计,一名同学说出其中三个刻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速记.教师根据活动情况,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参与活动,逐步引入负数.探究2: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前进、收入、上升、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们相反的量,如零下温度、后退、支出、下降、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用算术里学过的数表示,负的量用学过的数前面加上符号“-”(读作负)来表示(0除外).活动: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一位同学列举任意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其他同学用正负数表示.讨论: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自己列举正数、负数的例子.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归纳总结:强调:(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2)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的气温是0 ℃,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 m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请同学们解释图1-1-1,图1-1-2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解】图1-1-1中,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A地高于海平面4 600米,B地低于海平面100米.图1-1-2中,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存入2 300元,支出1 800元.例2某出租车驾驶员从公司出发,在南北方向的某路上连续送5批客人,行驶路程记录如下(规定向南为正,向北为负,单位:km):(1)接送完第5批客人后,该驾驶员在公司什么方向,距离公司多少千米?(2)若该出租车每千米耗油0.2 L,则在这过程中共耗油多少升?(3)若该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行驶路程不超过3 km收费10元,超过3 km的部分按每千米1.8元加费,在这过程中该驾驶员共收到车费多少元?【解】(1)5+2+(-4)+(-3)+10=10(km).答:接送完第5批客人后,该驾驶员在公司南边10 km处.(2)(5+2+4+3+10)×0.2=24×0.2=4.8(L).答:在这过程中共耗油4.8 L.(3)[10+(5-3)×1.8]+10+[10+(4-3)×1.8]+10+[10+(10-3)×1.8]=68(元).答:在这过程中该驾驶员共收到车费68元.1.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2.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大于0的数,在正数前加上符号“-”就是负数.但不能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3.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材P5习题1.1第1,2,5,8题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2.15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基本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的能力及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运用计算器的能力及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的能力及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计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问题: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长2.32 cm,高为7.06cm,求这个圆柱的体积.我们知道,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因此,计算这个圆柱的体积就要作一个较复杂的运算:π×2.322×【教学说明】通过一个具体的实际应用的例子引入本节课,让学生自主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二、示例讲解,掌握新知例1 (1)用计算器求345+21.3.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只要按算式的书写顺序按键,输入算式,再按等号键,显示器上就显示出计算结果.解:用计算器求345+21.3的过程为:键入,显示器显示运算式子345+21.3,再按=,在第二行显示运算结果366.3,∴345+21.3=366.3.(2)用计算器求105.3-243.【教学说明】这个计算很简单,可以让学生先叙述按键的顺序,再按照顺序计算试一试.例2 (1)用计算器求31.2÷(-0.4).解:用计算器求31.2÷(-0.4)的按键顺序是:.显示结果为―78,∴31.2÷(-0.4)=-78.注意:①31.2÷(-0.4)不能按成31.2 ÷-0.4=,那样计算器会按31.2-0.4进行计算的.②输入0.4时可以省去小数点前的0,按成.4.(2)用计算器求 8.2×(-4.3) ÷2.5.【教学说明】让学生先观察式子的特点,叙述按键的顺序,再按照顺序进行计算,尤其要注意加括号.例3 (1)用计算器求62.2+4×7.8.这是减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对于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混合运算,只要按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计算器会按要求算出结果.因此,本题的按键顺序是:∴ 62.2+4×7.8=93.4.(2)用计算器求(-29.4)×2÷4.2÷(-7).【教学说明】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的方法总结对于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混合运算.只要按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计算器会按要求算出结果.例4 (1)用计算器求2.73.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正整数次幂,一般要用乘幂运算键 y x.解:用计算器求 2.73的按键顺序是,∴ 2.73=19.683.注意:一般地,求一个正数的n次方都可以按上面的步骤进行.求一个负数的n次方,可以先求这个负数的相反数的n次方,如果n是奇数,那么再在所得结果的前面加上负号.(2)用计算器求6.35.用计算器求出本节开头的圆柱的体积(结果精确到mm,π取3.14).【教学说明】用计算器进行乘方运算,对于学生是一个新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思考按键的顺序,然后尝试计算,最后再根据计算的过程总结方法.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1)23×15+4;(2)50÷2-20×3;(3)25×3×2+(-127);(4)0.84÷4+0.79×2;(5)-24×2+15÷0.75;(6) 1.83.2.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1)2.6×3-(-3)4;(2) 4.52×3-(-24)÷8;(3) 4+22×7-(-3)×6.【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提高使用计算器的熟练性.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对于乘方运算的掌握和对于计算符号的确定.【答案】1.(1)349 (2)-35 (3)23 (4)1.79 (5)-28 (6)5.8232.(1)-73.2 (2)63.75 (3)50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怎样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对于加、减、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只要按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计算器会按要求算出结果.2.怎样使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正整数次幂?使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正整数次幂,可以使用乘方的专用键来进行计算.3.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一定要注意按键的顺序.【教学说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回顾与总结,对容易出现的问题予以强调,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计算器的教学关键在于教会学生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掌握计算器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并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达到既快又正确.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多让学生实践操作,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课题:1.1负数的引入(2)——有理数及其分类
课标要求及中考要求: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1.能说出有理数的概念。
2.了解有理数的分类和各类有理数的从89属与包含关系。
学习重点: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分类(难点)
课堂学习流程:
一.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1.将下列数字分类:1,-1, 0,0.1,-0.2, 1.1 ,
52, -3/7, 32, - 23/37, 3.38, -27 -687, 100189-, 789
1, 正整数{ …}正分数{ …} 负整数{ …}负分数{ …} 整数 { …}分数 { …} 非正数{ …}非负数{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整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统称分数.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统称有理数
3.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4.非正整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负整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正有理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负有理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例题精选,学法指导
-4 , + 5 , -2.6 , 81- , 0 ,2.8 , 9
2-, 913 , .3.0 ,2005 , ,3.14 0.01001000100001……
有理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
分数集合 { …}
非负整数集合{ …}
正有理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
非负有理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
负分数集合 { …}
三.知识迁移,拓展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理数是指整数、分数、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这五类数
B .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C .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最小的正整数,没有最小的负整数;
B .一个整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C .如果a 是有理数,2a 就是偶数;
D .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整数
四.反馈练习 分层达标
1.自然数是( )
A .正数,但不是整数
B .整数,但不是负数
C .正数,又是整数
D .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2.负整数集合是指( )
A .有理数集合中去掉分数和零的集合
B .整数集合中去掉正整数和零的集合
C .整数集合中去掉正整数的集合
D .有理数集合中去掉正数和零的集合
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这个数就是负数
B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 .有理数是由负数和0组成
D .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4.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13.5,2,0,0.128,-2.236,3.14,+27,-
45,-15%,-112,227,2613
,-9,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非负整数集合{ …}.
五.中考链接,明确方向 1.7
3是( )A.无理数 B.有理数 C.整数 D.负数 2. -3.782( ). (A)是负数,不是分数 (B)不是分数,是有理数
(C)是负数,也是分数
(D)是分数,不是有理数 六.作业分层,各有所获
必做:课改1页4—10.12 选做:课改2页15.17
七.反思小结,完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