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服中药千万要谨慎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怀孕期间不能吃的中药以及保胎食疗1、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这些药物破血通经,会影响胎儿发育,不能服用。
比如虻虫、水蛭、莪术,三棱等。
2、开窍走窜类药物比如皂荚、蛇蜕、穿山甲、蜈蚣、蟾酥、麝香等。
3、涌吐类药物。
比如藜芦、瓜蒂等。
4、逐水类药物。
比如牵牛子、商陆、芫花、大戟、甘遂等。
5、攻下类药物,比如芦荟、番泻叶、巴豆等。
怀孕期间的慎用中药凡是利滑、辛热、活血祛瘀、破气破血、沉降类的药物都要慎用。
比如磁石、常山、南星、半夏、薏米、瞿麦、茅根、丹皮、牛膝、肉桂、花椒、干姜、附子、王不留行、五灵脂、蒲黄、红花、桃仁、枳实、芒硝、大黄等。
一、莲子糯米粥材料:糯米100克,莲子50克做法:莲子去心用温水浸泡30分钟,然后和糯米一起放入锅中,煮成粥即可。
功效:安胎养神、补中益气。
二、安胎鲫鱼汤材料:阳春砂仁15克,生姜6克,鲫鱼1条做法:鲫鱼宰杀干净,生姜去皮切丝,阳春砂仁研末装入鱼肚里,然后将鲫鱼、生姜放入炖盅,加1碗水,炖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对女性孕期呕吐、胎动有良效一、供给充足的热量女性在怀孕期间由于胎儿、胎盘以及自身体重增加和基础代谢增高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有充足的热量的摄入。
孕初期很多孕妇有孕吐的困扰,可能会食欲不振,这时更应该注意食物的供给。
可以随时吃一点高热量小零食,如饼干、酸奶、坚果等。
二、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孕早期应更加注意蛋白质的摄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有鸡蛋、猪瘦肉、鸡肉、兔肉、牛肉、鱼类、豆制品、小米、豆类等。
在动物蛋白中,牛奶、蛋类的蛋白质是所有蛋白质食物中品质最好的,其原因是最容易消化,氨基酸齐全。
孕妇应孕初期可以多吃以上食物保胎。
三、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女性怀孕时期需要的营养是全面的。
因此,在饮食调节上孕妈应注意各种维生素营养的吸收,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来补充各种维生素。
尤其是叶酸、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的摄入。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胡萝卜、西红柿、鸡蛋、牛肝和猪肝、牛奶、奶酪。
孕妇需要慎用的几类中成药
孕妇由于身体的特殊状态,需要慎用一些中成药。
以下是几类孕妇需要慎用的中成
药。
1. 清热药物:孕妇慎用清热药物,因为这类药物常常具有对胎儿产生影响的副作用。
常用的清热药物有板蓝根颗粒、麻黄素等。
孕妇如果需要使用清热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
下使用,并严格控制用量和使用时间。
2. 助消化药:孕妇在妊娠期常常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需要使用助消化药来缓解
症状。
一些助消化药物含有铝盐、镁盐等成分,长期使用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
所以孕妇
在使用助消化药物时应尽量选择无铝盐、镁盐成分的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 止咳药:孕妇在妊娠期出现咳嗽时,需要使用一些止咳药物,如川贝枇杷膏、银
翘片等。
但一些止咳药物含有可待因等成分,这类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尚不清楚。
为了保
证安全,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咳药物,并严格控制用量和使用时间。
孕妇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该慎重,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对于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也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以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孕妇不能使用的十种中药孕妇在生活当中不管是饮食还是生活保健,问题都应该重视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段,只要关注到自己的营养健康,又要考虑到胎儿的一个营养吸收问题,所以说在生活过程当中任何事情都应该慎重的对待,那么你知道孕妇在怀孕的时期不应该使用哪些药物吗?下面就去了解一下。
因为孕妇的身体情况比较特殊,所以说即便是生病的时候也不能够盲目的服用各种药物,因为那样子如果不注意的话,就很容易给胎儿带来更加不利的威胁,所以希望孕妇们可以更加重视这些问题。
★孕妇不能使用的十种中药★1.清热类: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祛湿等功效的中成药,如六神丸,在怀孕早期服用可能引发胎儿畸形;孕后期服用易致儿童智力低下等后果。
而含有牛黄等成分的中成药,因其攻下、泻下之力较强,易致孕妇流产,如牛黄解毒丸、片子癀、犀黄丸、败毒膏、消炎解毒丸等。
2.祛风湿除痹症类: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为主要功效的中成药,如虎骨木瓜丸,其中活血之牛膝有损胎儿。
类似的中成药,还有大活络丸、天麻丸、华佗再造丸、伤湿祛痛膏等。
而抗栓再造丸则因大黄攻下、水蛭破血故孕妇禁用。
3.消导类:即有消食、导滞、化积作用的一类中成药,如槟榔四消丸、清胃和中丸、九制大黄丸、香砂养胃丸、大山楂丸等,都具有活血、行气、攻下之效,故易致流产。
4.泻下类: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或攻逐水饮、润肠通便作用的中成药,如十枣丸、舟车丸、麻仁丸,润肠丸等,因攻下力甚强,有损胎气。
5.理气类:具有疏畅气机,降气行气作用的中成药,如木香顺气丸、十香止痛丸、气滞胃痛冲剂等,因其多为下气破气药,行气解郁力强而被列为孕妇的禁忌药。
6.理血类:即有活血祛瘀、理气通络、止血止痛作用的中成药,如七厘散、小金丹、虎杖片、脑血栓片、云南白药、三七片等,因其祛瘀活血力过强,易致流产。
7.开窍类:具有开窍醒脑作用的中成药。
如冠心苏合丸、苏冰滴丸、安宫牛黄丸等,因为内含麝香、辛香走窜,易损伤胎儿之气,孕妇用之恐致堕胎。
孕妇吃中药有哪些禁忌
孕妇是非常非常特殊的人群,身怀六甲无论哪个方面都需要特别注意,衣食住行不可马虎,不然孕妇受到不良影响便会直接影响到腹中的胎儿发育,谁都想要生个健康又聪明的宝宝,因此怀孕期间更加要万分小心,而且孕期妈妈们的体质也会变得比较脆弱,稍微一点不慎就会对孕妇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用药方面。
很多孕妇怀孕期间会进补,进补的过程中少不了添加中药,而鉴于孕妇的特殊体质,服用中药的禁忌,孕妇及家属们要格外注意。
中药虽然能帮助进补及治病,但凡药三分毒,中药也都是有副作用的,用药时稍有不慎,轻则动胎,重则流产,也有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最终造成胎儿畸形,这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结果,所以,孕妇服用中药要严格遵守用药禁忌,不能吃的绝对不要吃。
孕妇服药禁忌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禁用的药物是绝对不能服用的,多是毒性强或者药性猛烈的,像巴豆、斑蝥、麝香等类,慎用的药物包含大寒、大热、破血、破气类的药物,如红花、大黄、肉桂、干姜等等。
一般来说,这九类中药孕妇是不能吃的:理血类、泻下类、祛湿类、理气类、驱虫类、清热类、消导类、祛风湿除痹类、疮疡类。
这九类药包含的药物就很多,如六神丸、牛黄解毒丸、片仔癀、麻仁丸、大山楂丸、七厘散、华佗再造丸、驱虫片、十香止痛丸、败毒膏、利胆排石片等等等等,一般情况下,要服用药物必须严格按照医生指示服用,不要自己胡乱吃胡乱进补。
总之,孕妇想要宝宝跟自己都健健康康,要注意谨慎用药,遵医嘱是最好的方法。
孕妇使用中药禁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孕妇禁忌使用的中药
我们都知道,孕妇不能随意用药,因为大多数药物都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有的甚至会引起流产。
在很多人看来,中药要比西药安全很多,实际上中药也不能随意使用。
下面来看看那些中药是孕妇要禁忌的。
绝对禁忌使用的药物
巴豆、牵牛子、斑蝥、铅粉、水解、大戟、麝香、土牛膝、商陆、蜈蚣等。
尽可能避免应用的药物
附子、乌头、生大黄、芒硝、甘遂、芫花、三棱、生南星、凌霄花、刘寄奴、马鞭草、皂角刺、生五灵脂、穿山甲、射干、雄黄、硼砂等。
避免单独使用的药物
当归尾、红花、桃仁、蒲黄、苏木、郁金、枳实、槟榔、厚朴、川椒、苦葶苈子、牛黄、木通、滑石等。
从药物性能来看,凡属重镇、滑利、攻破、峻泻、辛香走窜、大素养、大热的药物都在禁忌的范围内。
中药在妊娠和哺乳期的安全性应用中药在妊娠和哺乳期的安全性应用随着中医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中药的治疗方法。
但是,在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如何使用中药?中药在这个时期的安全性如何呢?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在妊娠期的安全性应用在怀孕期间,女性的身体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荷尔蒙水平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妊娠期间服用药物要格外小心。
为了保证胎儿的安全,许多药物都有禁忌,包括中草药。
所以,在怀孕期间,要十分慎重地服用中草药。
一般来说,怀孕初期尽量不要使用中草药,因为这个时候容易流产。
在孕中期和晚期,女性的体质稳定,可以考虑考虑使用中草药。
但是,这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医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特定的中草药,控制剂量。
特别是,孕妇在服用中药过程中一定要经常到医生那里检查身体状况。
从实际经验来看,一些常用的中药在妊娠期间是安全的。
例如,薏仁、红枣、莲子等营养丰富,对身体有益,可以放心食用。
当然,这些食物的作用不同,在使用时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
二、中药在哺乳期的安全性应用在哺乳期,一个新生儿的生命比任何东西都重要,母亲的健康和营养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女性在哺乳期间需要药物治疗时,有必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
但是,药物是否安全也取决于是否会影响母亲的乳汁,对孩子的健康是否产生影响。
对于哺乳期的妇女,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地使用中药。
当妈妈需要治疗疾病时,可以使用中草药,但这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母乳喂养期间使用中药时,医生会根据需要签发一些安全的处方,以确保药物不会对母亲或婴儿产生不良后果。
在哺乳期使用中草药时,妈妈应该注意使用剂量和频率。
孩子的身体比成年人脆弱,身体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都还处于发育中,如果母亲使用过多的中药,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在哺乳期间应该避免使用一些有副作用的药物,包括某些中草药。
西药有一些副作用比较小,可以用来替代中草药,同时能够有效地治疗疾病。
总之,为了确保中药在妊娠和哺乳期的安全性应用,妈妈们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剂量和频率,以确保自己和婴儿的健康。
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唯一的孩子承载着父母的全部希望,因此保障胎儿的健康成了头等大事。
为了避免造成胎儿畸形或影响胎儿健康,孕妇使用药品需要格外注意。
通常人们认为中药比较安全,副作用较小。
但孕妇使用时仍然要小心谨慎。
孕妇绝对要禁用的中药总体来说就是活血化瘀药、凉血解毒药、行气祛风药、苦寒清热药。
例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
而下面这些通凡是具有活血祛瘀、理血通络、止血等功能的中成药,如七厘散、小金丹、虎杖片、脑血栓宁、云南白药、三七片等,容易导致孕妇发生流产。
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等功效的中成药,如六神丸在怀孕早期服用可引发胎儿畸形,孕后期服用则容易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含有牛黄等成分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败毒膏、消炎解毒丸等,容易引起孕妇流产。
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为主要功效的中成药,如虎骨木瓜丸,由于其中的牛膝具有活血作用,川乌药性辛热,容易引起胎儿发育障碍。
类似的中成药,还有大小活络丸、天麻丸、虎骨追风酒、华佗再造丸、伤湿去痛膏等。
抗栓再造丸中的大黄具有攻下作用,水蛭则能破血,因此孕妇应禁用。
有润肠通便等作用的中成药,如十枣丸、舟车丸、麻仁丸、润肠丸等,有损胎气,容易引起孕妇流产。
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作用的中成药,如槟榔四消丸、九制大黄丸、清胃中和丸、香砂养胃丸、大山楂丸等,都具有活血、行气、攻下之效,容易导致孕妇流产。
具有疏畅气机、降气行气之功效的中成药,如木香顺气丸、气滞胃痛冲剂、开胸顺气丸、十香止痛丸等,因下气破气、行气解郁力强而成为孕妇的禁忌药。
具有开窍醒脑功效的中成药,如冠心苏合丸、苏冰滴丸、安宫牛黄丸、行军散等,因含有麝香,孕妇用之易致堕胎祛瘀、行气破滞、辛热、滑泄的药物也要慎用,例如干姜、枳实、红花、厚朴、牛膝、吴茱萸、五味子、酸枣仁、辛夷、大黄、桃仁、薄荷、半夏、附子、芒硝、牡丹皮、麻仁、薏苡仁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不能服用。
孕妇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也可以对症遵医嘱服用中药。
孕妇用中药滋补身体,要避开这几样中药很多妈妈怀孕的时候,都很注重身体的调理,吃些滋补营养的东西,也有妈咪觉得中医温和,选择用中药调理。
在中药调理的同时,妈咪们一定要注意,不是所有的中药都对身体有好处,有些也是会导致流产的哦~比如宫斗剧常出现的麝香……哈哈,但也不要恐慌,注意一下丹七君列出的几点就可以了。
中药滋补是十分温和的!准妈妈温补养生需慎重前人有“产前一团火”之说,意即妇女怀孕了,就怀有一颗生命的火种,这火种是需要一定温度的。
这火不旺,生机乏力,就需要温,就需要补,让其燃起生命的活力。
同时,怀孕之后,体内血液既要供应自己的活动所需,又要供养胎儿,故血液和营养物质需要量多,也需要补。
但从另一方面讲,这火不能太旺盛,太旺盛并不是好事,过犹不及。
现在还有许多人认为,妇女一旦怀孕,非大补特补不可!以为这是中医的观点。
其实中医养生是讲究辨证论治,不虚不补,主要是调整体内阴阳平衡。
体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分;补药有补气、养血、滋阴、助阳之别。
中药辨证论治调出孕妇好身体◇如果有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等表现,则为气虚体质,宜选用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等补气类中药。
◇如果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华、口唇淡白、头晕眼花等,则为血虚体质,宜选用当归、何首乌、白芍、熟地黄等补血类中药。
◇如果有形体消瘦、面红潮热、口干咽燥、心烦眠少等,则为阴虚体质,宜选用麦冬、天冬、石斛、沙参、生地、黄精、女贞子、旱莲草等滋阴类中药。
◇如果平素怕冷喜暖、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腰膝冷痛、小便频数,大便不成形等,则为阳虚体质,宜选用肉苁蓉、补骨脂、杜仲、菟丝子、沙苑子、仙茅等温阳类中药。
需要强调的是,孕妇应在中医指导下,根据其体质和病情,辨明气、血、阴、阳或脏腑之虚,辨证进补。
如不加选择盲目进补,就会反受其害。
准妈妈中药养生要注意“胎前三禁”准妈妈使用中药养生,必须考虑到中药对孕妇本人以及胎儿的影响,以防导致胎儿畸形、流产等。
与用西药一样,妊娠期用中药也宜慎重,可用可不用的药应该不用。
孕妇服中药不慎会不会引起流产
产妇服用中药也必须谨慎,尤其在孕早期,除非有确切指征,不
要随便服用中草药。
孕妇禁用或慎用中药的原因有:第一,有毒,临
床不良反应明显,可引起腹痛、眩晕、惊厥、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第二,药性大辛、大热或有破气破血作用,有已引起流产或早产可能。
第三,中药种类繁多,除了明令禁止和慎用的40余种外,其余中药是
否完全无毒,还有待临床观察和试验研究。
历代中医药学对孕妇服用中药文献记载较少,据有关记载和中医
妇科的临床经验,孕妇禁服的中药有:藜芦、巴豆、蓖麻子、牵牛子、芦荟、番泻叶、甘遂、芫花、大戟、商陆、皂荚、皂角刺、川乌、草乌、附子、天雄、天南星、三棱、莪术、干漆、阿魏、马钱子、狼毒、水蛭、虻虫、斑蝥、蜈蚣、蟾酥、麝香等。
孕妇慎用的中药,虽不属禁忌,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必须药效,如大黄、芒硝、桃仁、红花、枳壳、枳实、牛膝、肉桂、半夏、
冬葵子、乳香、没药、朱砂、雄黄等。
中药也有毒孕妇需慎用
中药也有毒孕妇需慎用
一般情况下,孕妇在孕期禁止服药,以免对胎儿带来不利影响。
但孕妇身体出现异常现象时,需要用药调理身体。
然而,西药毒副作用大,大多孕妇选用中药。
但有些中药还是要慎用。
活血化淤药物桃仁、红花、枳实、蒲黄、益母草、当归、三棱、水蛭、虻虫、穿山甲、乳香、没药等,可使孕妇血液循环加快,具有刺激子宫、反射性引起子宫强烈收缩的作用,导致胎儿宫内缺血缺氧,使胎儿发育不良及产生各种畸形,甚至引起流产、早产和死胎。
香走窜药物丁香、降香、麝香等,可通过神经系统引起子宫收缩,也容易导致胎儿早产或流产。
不少人工流产或引产药物中,麝香均为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大毒大热药物生南星、朱砂、雄黄、大戟、附子、商陆、斑蝥、蜈蚣、砒石等,本身就是具有一定毒性的药物。
中药雄黄已肯定有致畸胎作用,孕妇应绝对禁止内服,朱砂含有可渗性汞盐(即水银),可在孕妇体内蓄积,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耳聋、斜视、智力低下等。
滑利攻下药物滑石、木通、牵牛子、冬葵子、薏苡仁(根)、巴豆、芫花、大戟、甘遂等,多有通气利尿下泻的作用,可通过刺激肠道及
消化系统,兴奋子宫并引起反射性的收缩,使胎儿着床不稳而引起流产、早产。
专家提醒:孕妇在孕期服用哪些中药,应遵医嘱,不可盲目用药,以免给腹中胎儿带来伤害。
另外,对说明书中已注明孕妇禁用或慎用的中成药,应避免服用。
孕妇服中药千万要谨慎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药似乎比西药要安全些。
因此,当孕妇遇到某些疾病或不适时,常会不用西药而选择吃中药。
其实,这种想法并非全面。
在我国的中药宝库中,几千种药材各有短长与利弊,尽管有些中药或许对母体无害,但却有可能损及妊娠中的胎儿,包括引起产前产后的胎儿发育障碍、胎儿畸形或死亡等。
因此,孕妇服用中药也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除非因治病所必需,否则应尽可能不用,尤其是在孕早期(妊娠期前三月),更不能随便服用中药。
此外,即使是治疗疾病也应尽量避免长期服用中药,以防因此而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孕妇需禁用和慎用的中药,概括起来主要为活血化瘀药、凉血解毒药、行气祛风药、苦寒清热药。
因此,除了具有这些功效的单味中药外,以下中成药孕妇也不宜使用
理血类
凡是具有活血祛瘀、理血通络、止血等功能的中成药,如七厘散、小金丹、虎杖片、脑血栓宁、云南白药、三七片等,容易导致孕妇发生流产。
清热类
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等功效的中成药,如六神丸在怀孕早期服用可引发胎儿畸形,孕后期服用则容易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含有牛黄等成分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败毒膏、消炎解毒丸等,容
易引起孕妇流产。
祛风湿痹痛类
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为主要功效的中成药,如虎骨木瓜丸,由于其中的牛膝具有活血作用,川乌药性辛热,因此容易引起胎儿发育障碍。
类似的中成药,还有大小活络丸、天麻丸、虎骨追风酒、华佗再造丸、伤湿去痛膏等。
抗栓再造丸中的大黄具有攻下作用,水蛭则能破血,因此孕妇应禁用。
泻下类
有润肠通便等作用的中成药,如十枣丸、舟车丸、麻仁丸、润肠丸等,有损胎气,容易引起孕妇流产。
消导类
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作用的中成药,如槟榔四消丸、九制大黄丸、清胃中和丸、香砂养胃丸、大山楂丸等,都具有活血、行气、攻下之效,容易导致孕妇流产。
理气类
具有疏畅气机、降气行气之功效的中成药,如木香顺气丸、气滞胃痛冲剂、开胸顺气丸、十香止痛丸等,因下气破气、行气解郁力强而成为孕妇的禁忌药。
开窍类
具有开窍醒脑功效的中成药,如冠心苏合丸、苏冰滴丸、安宫牛黄丸、行军散等,因含有麝香,孕妇用之易致堕胎。
驱虫类
具有驱虫、消积、止痛功能,能够驱除肠道寄生虫的中成药,如囊虫丸、驱虫片、化虫丸等,孕妇也不宜服用。
祛湿类
凡是治疗水肿、泄泻、痰饮、黄疸、淋浊、湿滞的中成药,如利胆排石片、胆石通、结石通等,因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功效,孕妇都不宜服用。
敛疮类
以解毒消肿、生机敛疮为主要功能的中成药,如祛腐生机散、疮疡膏等,都含有活血通经之品,而百灵膏、消核膏、百降丹中含剧毒药较多,这类中成药容易导致孕妇流产,因此孕妇应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