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2
142大众商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做好预算管理,需要先找到预算管理的薄弱环节,再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业务活动也受到预算管理的约束。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更好地发挥职能,必须要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要想完成内部控制目标,也需要用高质量的预算管理来保证。
因此,要想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必须加强预算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预算管理意识薄弱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没有把预算作为内部管理的重点,因为他们缺乏对预算重要性的认识,不重视预算管理,预算执行不到位,使单位预算管理水平比较低。
预算管理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单位领导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
在这种管理意识的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全面把握预算资金。
另一方面,编制预算时,除财务部门外,其他部门都认为预算与自身工作没有关系,大部分业务部门不会参与预算编制工作,这就导致了预算编制的不准确,很多资金使用不合理,偏离了实际工作,这种情况导致最终的实际结果与预算结果相差很远。
到了后期,尤其是每年年底,很多单位突击花钱的情况非常严重,为了加快支出进度,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的要求执行,造成财政资金支出混乱。
(二)预算编制水平不高1.预算编制没有合理的依据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通常由财务部门来负责预算编制工作,财务部门不清楚其他部门的资金需求、使用情况,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全面调研,也没有与其他部门充分沟通。
所以,导致了预算编制完成后,各部门实际需要的资金与预算资金不相符,造成支出混乱。
例如,财务部门编制下年人员经费预算,往往不会与人力资源部门沟通,不了解下年度可能发生的人事变动、工资增减等情况,财务部门通常直接使用本年度工资标准,导致了人员经费预算不准确。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而对其经济活动所需资源进行合理使用的管理活动。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预算编制方式单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式大多采用“历史承继与分解编制”方式,将上年度预算数根据预算科目体系进行定额递增或递减,存在大量重复、浪费情况。
二、预算执行情况不透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常常存在透明度不高的问题,难以让公众及管理者对其执行情况有清晰的了解。
这导致了一部分单位频繁进入“预算审计死亡周期”,缺少有效的改进目标,影响了实施中长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包括资产账户、现金规划管理、税务合规等,存在违规、失信等情况,影响了财务稳定和经济效益。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对于历史承继与分解编制方式的预算体制,应加强对其缺陷的认识,建立科学、合理、适用的新模式,加强对年度支出与绩效目标的关联,优化支出结构和流程,预算编制应向功能型预算转变,提高预算编制实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管理相关规定的制定和实践,强化财务管理和预算执行透明度。
应按照规定开展预算执行计划和预算执行决策,做到预算的分项执行管理、利润管理和财务回报控制。
三、完善财务制度及纪律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和责任,实现预算科目核算的及时、准确。
同时,严格财务纪律建设,对于违规行为,必须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加强财务合规检查,深入挖掘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建立财务系统合理化和自动化处理现行财务原则,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标准和效率。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内在因素复杂,改革难度较大,需要政府及管理部门积极推动改革,强化内部决策制定和预算执行、财务管理、预算执行情况透明等方面的改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简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事业单位是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一种行政机构,负责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包括编制预算、控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绩效评价等环节。
然而,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和内部管理缺陷,预算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加以解决。
一、问题分析1. 缺乏科学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预算科学性不足的问题。
许多预算和支出项目不符合经济规律和合理性原则,预算调整和执行过程中经常随意性较大,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没有规划性和系统性。
2. 内部管理不规范在预算控制环节中,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内部管理规范性不足的问题。
预算执行缺乏严密的控制措施和监督机制,预算调整常常没有经过合规的程序,对预算资金的分配使用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
3. 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绩效评价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对评价结果的利用和优化是提高预算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存在标准不完善、指标不准确的问题。
多数单位还没有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和利用形式单一,缺乏前瞻性和实效性。
二、对策建议应采用更加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预算科学性进行强化。
包括从政策、统计、财务等方面依照国内外经验,确定预算编制的指导原则和规范,确保预算调整和执行是科学、规范的。
规范预算管理制度、建立执法环境和规范内部纪律,重点着眼于预算调整、预算报告编制、收支决算、清晰的管理报告等;构建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工作程序合规、透明。
行政事业单位应着重探索绩效评价工作的全新模式和多样性,结合本单位特点优势制订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应重视评估结果的反馈及汇总,并沉淀和拓展评价结果的用途,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支出绩效的关联,为整个预算管理过程提供参考。
简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一、问题分析1. 预算编制不科学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存在着时间紧迫、数据不准确、决策不科学等问题。
在编制预算时,往往缺乏对经济形势、市场需求、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全面分析,导致预算编制的依据不足,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高。
2. 预算执行不到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往往不够理想,出现较为严重的超支现象。
一方面是由于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资金运作不畅、部门之间协调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另一方面也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人员素质有关。
3. 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较大的灰色地带,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有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导致资源浪费和滥用。
二、对策建议1. 加强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制度规定和流程要求,确保预算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要加强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的督促和检查,确保制度的完善和执行。
2.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调研,深入分析市场需求、政策法规等信息,做好预算编制的逻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要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指标体系,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要加强内部审核和监督,建立激励和惩罚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不达标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预算执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加强预算监督和评价建立健全的预算监督和评价机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对浪费和滥用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指相关部门根据政府预算编制和管理的基本原则,依据单位的工作需要和发展要求,制定各项具体预算,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管理,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在实际操作中,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和改进。
本文将就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往往仅仅是以上年度的支出为基础,进行简单的调整和增减,而忽视了单位实际发展需要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资源分配不均、项目实施滞后等问题。
二、预算执行缺乏监管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监管不力和控制不严的问题。
一些单位在资金使用上存在着滥用、浪费和贪污腐败等情况,严重影响了预算的执行效果。
三、预算执行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由于预算编制时往往只考虑一年的执行情况,对于单位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缺乏相应的调整和灵活应对。
这样就导致了一些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拖延、停滞,甚至无法进行的情况。
四、预算管理缺乏科学评估和监督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缺乏相应的科学评估和监督。
一些单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没有进行及时的评估和监督,导致问题的扩大化和日后的隐患。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加强对预算编制的科学研究和合理规划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单位实际发展需求和未来规划的研究,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要依据不同项目的需求和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预算计划,以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二、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管和控制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和控制,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制度和审批制度,严格规范单位内部的资金流动和使用,杜绝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试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1. 预算编制不合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不合理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缺乏基于市场需求和目标的合理性分析,导致预算内容和数额与实际营运情况脱离。
一些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着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管理层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和运营情况,从而制定了不切实际的预算。
2. 预算执行监督不力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预算执行监督不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行为代理问题,导致部分事业单位在人员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着监督不力的现象。
管理层对于员工的行为和资金的使用难以全面监督,容易产生各种问题。
3. 预算调整困难在实际运作中,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的调整难度较大。
一方面,基于一开始编制的预算,事业单位难以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服务需求的变化,导致企业运作效率和效益受到限制。
一些事业单位在预算调整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共享不畅、流程冗长等问题,导致预算调整的效率低下,难以及时满足内外部需求。
二、对策建议1. 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事业单位应建立起基于市场需求和目标的合理性分析体系,科学制定预算。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管理层应积极与员工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员工实际需求和运营情况,以便更好地制定合理的预算。
2. 建立有效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应建立起有效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监督。
管理层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竞争力,防止出现预算执行不当的情况。
3. 提高预算调整的灵活性事业单位应提高预算调整的灵活性,建立起快速、高效的预算调整机制。
管理层应加强内部信息共享和流程优化,简化预算调整的审批流程,提高预算调整的效率。
以上所提的建议仅是对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的一些探讨和对策建议,实际上针对不同的事业单位,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更为详细的对策措施。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指对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和资金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公共财政资源的合理使用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不规范、预算监督不力等,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和效率。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预算编制不科学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过度保守、资金分配不合理、预算安排不科学等问题。
这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预算时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动。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进行预算编制,根据实际需要和资金情况,确立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合理配置资金,提高预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预算执行不规范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超支、挪用资金、领导干部任性消费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预算执行的效果和结果,导致公共财政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情况的审计,实行预算执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实际调研和科学分析,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情况的审计,确保预算的按时、按量、按质执行。
加强预算的监督和控制,明确监督职责和方式,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核和审计,同时加强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公开和公示。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预算管理能力和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现实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不到位、监督不力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转和效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优化对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现有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一、问题分析1.预算编制不合理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往往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数据不准确、科目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这些不合理的预算编制会导致单位资金分配的不公平和浪费,同时也无法有效地支持单位的日常运作和发展。
2.执行不到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中存在着执行到位程度不足、执行效率低下的问题。
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者对于预算的制定目标不明确、责任人员不落实等原因。
3.监督不力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监督,目前存在着监督不力、监督手段不足等问题。
这导致了一些预算管理中的问题无法有效地被发现和解决。
二、优化对策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预算编制时,严格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科目设置和预算金额的梳理,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还需要加强预算编制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培训,提高编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加强预算执行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到位性和效率,管理者需要明确预算的执行目标和责任人员,并加强对执行过程的监督。
还需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绩效考核机制,激励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预算管理监督为了解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监督不力的问题,需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手段和监督力度。
可以建立独立的预算管理监督机构,加强对单位预算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4.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制度,从资源开支、费用控制、预算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预算的有效执行。
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报告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公开制度,增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透明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存在的问题1. 预算编制系统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系统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
首先是预算编制过程缺乏科学性,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按照往年的预算进行调整,缺乏对实际情况的全面考虑。
其次是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参与性,往往由少数领导人员或者财务人员独立完成,导致缺乏全员的共识和支持。
2. 预算执行不到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执行往往存在不到位的情况。
一方面,部分预算项目得不到充分的执行,浪费了公共资源。
一些项目因为执行不力导致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转。
3. 预算监督不严格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单位对于预算的执行情况缺乏及时、全面的监督,导致预算的监督不够到位,无法及时纠正问题,影响单位整体的运作。
4. 预算使用效率低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使用效率不高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部分单位在使用预算时常常出现浪费现象,例如购买不必要的物资或者过度消费,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降低。
5. 预算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导致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影响了单位的正常运转。
二、对策研究为了解决预算编制系统不完善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预算编制制度。
首先要重视科学性,在编制预算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并准确评估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其次要加强参与性,可以通过组织预算编制研讨会或者听取广泛意见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预算编制当中,既能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又能增强全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在预算执行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各项预算的执行监督,确保各项预算项目得到充分执行。
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时要注重激励激励预算执行人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执行观念,确保各项预算得到及时、全面的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预算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对于政府和事业单位的运转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针对性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 预算编制不科学合理。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存在着过于随意和主观的倾向,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理念和方法,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
预算编制过高或过低都会给单位的发展带来困难,过高的预算会增加单位的经济压力,过低的预算则会影响单位正常的运行与发展。
2. 预算执行难度大。
在实际的预算执行过程中,很多单位由于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情况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导致预算执行变得困难,部门之间资源分配不均衡,经费使用不合理,造成预算执行效率不高,甚至出现浪费现象。
3. 预算监督薄弱。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使用情况,很多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导致预算执行不到位,甚至出现资金浪费等问题。
现有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导致预算管理不受到有效的监督与约束。
4. 预算调整不灵活。
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各种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很多单位预算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但是在预算调整时却受到了不少的障碍,导致单位的运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5. 预算分配不公平。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分配上存在较大的不公平现象,导致一些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制约了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对策1. 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制度,遵循客观事实、科学论证和合理确定预算数额的原则,确保预算编制合理性和科学性。
2. 完善预算执行机制。
要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强化绩效管理,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监督和考核机制,确保预算执行到位,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效果。
3. 健全预算监督体系。
完善预算监督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监督体系,确保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现代国企研究 2016. 7(下)178摘要: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它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不仅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同时还能够提高其综合管理水平,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所以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其最终目的就是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利用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建议一、引言预算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职能的顺利履行,同时也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它是事业单位一切工作的财力基础。
预算管理就是要针对预算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从而保证预算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降低行政事业单位一些违法乱纪现象的出现。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约束,从而优化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意义(一)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高了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力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起到调节和控制作用,从而提高对财政资金的利用率。
预算管理的实施,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细化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合理分配资金的应用,优化财政资金的输出,保证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收支平衡,避免出现一些突发事件。
预算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进而保证事业单位能够有效地为大众服务,为社会谋福利。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事业单位必须提高其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对自身日常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调节。
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改善传统事业单位中财政资金收支不平衡的现象,这是避免在行政事业单位出现违法乱纪事件的基础,从而有效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职能的顺利实现,保证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率的最大化。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预算编制时间短且方法简单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工作的起点,现阶段预算编制时间较短,准备不足。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由于该阶段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所以需要加强对此环节监督和控制,保证此环节的严谨性和权威性,避免在此环节出现不法事件。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重视该项内容,导致预算管理工作全部由财政部门负责,从而造成了财政部门工作量大,时间紧的现象。
由于工作量的增加,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失去了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致使预算编制工作质量较差。
此外,财政部门进行预算编制的方法比较简单。
由于上述状况的出现,致使零基预算编制已经在国内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三年,但仍然没有取得突出的成效,仍然难以落到实处,这是行政事业单位现阶段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在国内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仍然习惯应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即“上年基数+本年调整”方法,工作人员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自身的主观理解来实现预算编制工作,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发展。
(二)预算执行缺乏效力虽然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实施预算管理,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意识浅薄,并没有明确的考核制度,从而致使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没有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不科学、不合理的利用,所以在实际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经常会出现财政预算超出预算计划的现象。
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不重视,致使事业单位很难实现预算管理目标,降低了对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不能为下一期的预算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和浪费。
这主要是由于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地监督和控制,一些预算管理制度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降低了其自身的执行效果,从而不能实现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约束。
(三)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督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已经存在相应的管理机制,但是仍然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这样行政事业单位就不能对自身的预算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所以很难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目前,国内的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从而难以实现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全程监控,这也是现阶段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此外,由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独特性,为了保证其自身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需要设立外部监督部门,从而避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出现腐败事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服务大众的效率。
四、解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一)合理安排预算编制时间并且改革编制方法鉴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时间的不充足,事业单位应当安排充足的预算编制时间。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预算的编制工作。
为了解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时间补充足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采取提前编制的方法,这样就能够提高预算编制的周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编制的质量,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此外,还应当改善预算编制的方法,避免传统预算方法的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中推行零基预算。
如果在预算编制中采取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就能够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质量,进而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
零基预算是现阶段国内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编制方法,它能够实现对财政资金支出的科学、合理控制,从而提高了对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合理配置工作人员,这是实现科学、合理预算编制工作的基础。
(二)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案,但是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度,也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
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保证预算编制方法李 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上接第177页)2.贷款损失原因就该公司而言,该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损失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对该公司还款能力的分析不合理。
该公司的贷款方式为抵押,由于信贷员认为这种方式的保证效度较高,所以在对该公司的实际还款能力等相关信息的调查过程中,掌握信息真实性较低,最终引发贷款损失现象的发生。
第二,工作人员对该业务风险内控不够重视。
在该贷款业务的实际审核过程中,工作人员的风险内控重视程度较低,并未执行双人会签制度,进而影响审核判断结果的有效性。
第三,贷后管理质量较差。
在该信贷业务的贷后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并未及时掌握该公司中的重要变化情况,且贷款的实际用途等方面的检查力度不足,最终导致风险的发生[6]。
(五)提升该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质量的措施就该农村商业银行而言,其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加强信贷业务流程的规范在该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中,由贷款对象信息审核不严格等因素引发的案例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因此,该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对信贷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加以重视。
2.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人员自身原因是为该农村商业银行带来经济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该银行应该结合以往案例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以及职业素养等内容的培训。
通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保证贷款回收的顺利进行。
3.加强贷后管理制度的完善在信贷业务流程中,贷后管理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该农业银行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提升贷后管理制度的完善性。
即使工作人员对贷款对象的还款能力判断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后续的贷后管理过程中,通过不合理现象的及时发现,也能保证贷款的全部收回[7]。
四、结论信贷业务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获利业务之一。
就该项业务的特点而言,内部控制能够有效保障农村商业银行的利益不受损害。
然而目前我国部分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存在一些问题,应该通过完善贷后管理制度等有效措施的应用,提升内部控制质量。
参考文献[1]种芮.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2]孙凯红.河套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3]卓欣.安徽省XY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4]王媛媛.LY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5]董云腾.长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5.[6]张汪洋.S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改进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作者单位:延长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顺利实施,这时可以加强对预算编制方法的监督力度,保证预算编制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约束性。
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执行预算编制方案,保证预算编制能够保证保量地完成,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出现实际预算超出预算计划的现象。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明确财政资金使用的整个过程,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追究责任,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制度的作用,降低腐败案件发生的概率,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经过上级批复之后,必须按照批复执行预算,同时还应当加强对执行过程的监督。
为了加强对预算执行力度的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具有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对事业单位中各个部门的全面监督,从而保证审计、财务等部门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完成自身的工作,降低在此过程中出现违法乱纪事件的概率。
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严格考核,验证财政资金是否按照上级的批复内容进行使用,从而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浪费现象出现的概率。
同时还应当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实现对项目过程的全面考核,如果一些项目采取以拨代支的预算管理手段,一旦从出现问题,项目实施的主管必须承担巨大的责任。
只有坚持这样的监督管理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
五、结语综上所述,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效率。
所以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其运作效率,事业单位应当不断优化预算管理,尤其是预算编制工作。
此外,还应当保证预算编制方案能够顺利执行,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具有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保证财政资金的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1]周晓燕. 基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加强问题的探讨[J]. 特区经济,2012,10:299-301.[2]张丽萍.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全球商业经典,2015,08:61-62.[3]罗红辉.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2010,09:102+104.[4]成宇晖.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0,09:134-135.[5]黄宁.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2013,18:56+58.(作者单位: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2016. 7(下) 现代国企研究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