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与西方大学的不同-英文ppt
- 格式:ppt
- 大小:856.01 KB
- 文档页数:11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中西大学的心灵差异储朝晖中国大学不同于西方大学,在这一点上古今皆同,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这种差异常常被模糊。
中西大学的不同表现有多个方面,但从内质上探讨,这种不同在于价值取向,中国称之大学精神,在西方文化中则称为大学理念。
然而时下不少研究将两者简单等同,互换引用,以为西方的大学理念,到中国来则自然转换为大学精神。
历史与事实都并非如此,这里试图加以辨明。
一、词义的辨析大学理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是现今与大学精神(the spirits of a university)同样高频率出现的一个词,也是同样常常被泛化使用的一个词。
在语义上,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比较接近,其内涵与外延又有所不同,这点尚未被众多人分化出来,因而存有大量的两词混用、误用现象。
1.就其相近来说首先它们都是形而上的概念,都属于意识层面,属于综合性而非具体的概念。
中文常把理念等同于“观念”、“看法”、“思想”,英文除上述义项还包括“构想”、“理想”。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都不属于大学校舍、设施、制度等大学的实在内容,它们都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及不同学校间的共同性、个别差异性。
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大学的理念,研究大学在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问题,涉及大学的性质与目的、职能与使命等相关的概念……它属于观念性、精神性的范畴,与操作性、行为性的实践活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其次,有关这两个词的释义无论中西都显得纷纭。
“理念”源出于古希腊语,意为“形式”、“通型”,与“看”(idein)直接相关,因而与事物的外观和形状相联系。
此后这个词义向抽象方向发展,逐渐有了“观念”、“类型”、“形式”、“本性”的内涵,引入英语后内涵再次延展,有了“精神”、“信仰”、“理想”、“宗旨”、“认识”、“观点”等含义。
在汉语中,理念的内涵还十分不稳定,即便有人将之归纳为:“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的上位性、综合性结构的哲学概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是指引人们从事理论探究和实践运作的航向,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的认识、理想和观念体系。
国外著名大学校训〔中英对照版1、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 e truth.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更与真理为友.2、杜尔大学Drew UniversityFreely have you received; freely give自由地接受;自由地给予3、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Above all nations is humanity人性超越国界或:人性超越种族4、斯坦佛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aZ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5、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这句话可追溯于新约圣经的约翰福音第八章32节"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英文是: "And ye <you> shall know the truth, and the truth shall make y ou free." <King James version>。
6、利哈伊大学Lehigh UniversityMan, the servant and interpreter of nature人类是大自然的理解者和仆人或:理解自然;服务自然7、北达科他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Intelligence, the Basis of Civilization才智是文明的基础8、麻省理工学院MITMind and Hand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这真是工程院校的校训。
反映了MIT的创建者的办学理想- 教育的内容一定要有它的实践意义。
中西方大学的差异在学习的内容上,西方自由灵活,注重实践。
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比国内的要强一些,每一天的大学生活,就像是高中会考前的那段日子,紧张而又紧凑,比我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也并不是像别人说得那样--国外的大学比国内的好读。
其实难度系数都是不小的,只是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的大学比较注重书本上的,而国外是即在注重在书本上,又把实际操作和现实社会的例子相结合。
在这一点上,国外的学生在个人能力,实践技术上,要比国内的学生普遍强一些吧。
加拿大的考试及格线是50分,国内是60分。
50分的及格线,是很低的界限,但不同点是国内的大学只要期末考试过60分就No problem。
在加拿大,平时每星期一次的作业(一门课的一次作业在3-5小时之内完成),每一次的小型测验,期中考试,都会算在期末的总成绩里面,当然期末考试的比例占的要大一些,具体举例如下:Assignment(作业):15% Test(测试)20% Midterm(期中)25% Final(期末)所以平时的每一项工作都要认真地去做,才不会影响到期末的考试,如果达不到50分,可是没有任何的情面和后门可以走的[em07],只能重新修,这样又耽误4个月,又费钱。
(一门课大约5400元人民币,修满40-50门课本科毕业)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加拿大在大学入学方面,没有什么富有难度的考试。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在高中毕业后就能升入大学,几乎没有淘汰率(除非本身不想上大学)但是作为毕业的话,就没那么容易了,打个比方,就像国内的高考的难度系数差不多,每年很多人大学都毕不了业!但是一旦毕业,大学生就业率(在2003年),达到了95%左右,所以远远大于国内的大学生就业率。
四年如一日的国外大学生活,其实是很枯燥的,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复习,预习,作业(混日子的也有,四年下来花了70-80万,什么也没学成的,是存在的,但是为少数人)所以,我有的时候是很羡慕国内的大学生活,交朋友,谈恋爱,宿舍生活,学校课外活动....但是我知道这段时间是人生的黄金段,没有时间可以去耽误,所以继续着加拿大求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