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服饰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2
傣族服饰简单介绍一、傣族服饰的历史状况早在东晋史书《华阳国志·南中志》中就很详细的记录了哀牢山下傣族的服饰和其基本的形制。
元代李京《云南志略》对云南古代傣族的服饰进行了详实的描述:“男女文身,去鬓须鬓眉睫,以赤白土傅面,彩缯束发,衣赤黑衣,蹑绣履……妇女去眉睫,不谙脂粉,联缀珂贝为饰”明代《景泰云南图经》中写今马龙县傣族风俗说“百夷种类不一,而居本甸者,即大百姨也”明代行人钱古训、李思聪到今德宏地区宣慰傣族土司,回南京后做《百夷传》其中对当时德宏地区的傣族服饰做了深详的描述“男子衣服多效胡服,着宽袖长衫,光头黥胫。
妇人髻绾于后,衣窄袖衫,皂筒裙,白裹头,……贵者衣绮丽,多用内地丝绸缝制,饰名贵金银珠宝”。
二、德宏傣族服饰的形制与款式德宏傣族男子上身一般穿无领对襟小袖衫,下穿净色长腿裤,色多用白色、米黄色、蓝布、青色布,喜用红色布做包头,并点缀用彩布扎成的布花。
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短袖或窄袖衫,头巾多用水红色、粉红色、绿色。
德宏傣族男子服饰在耕作劳动时比较轻便,在跳舞是又可以显得健美潇洒。
少女一般用红色绳线结成发辫缠于头顶,再点缀以花朵、金银饰物作为装饰,上身多穿贴身的无领大襟短衫,有长袖和短袖两种。
少女装一般不着筒裙而穿黑色的长裤,腰系一条小的绣花围腰,有一些还披上色彩绚丽的披巾,显得尤为婀娜多姿。
结婚以后妇女会戴上黑布缠成的筒状帽子,帽子边上用绿色的丝绳缠绕装饰。
上衣改为对襟短衫,下装改为筒裙,多为青布制成,膝下到脚面以上用青布绑腿,便于劳动,庄重不失美观。
老年妇女的上衣一般都比较宽大,色彩较为素雅,崇尚黑色。
在芒市、陇川等地傣族妇女在喜庆的节会中会穿着盛装,一般上身为粉色绸缎做的镶边宽袖上衣;两肘罩一对套袖,套袖用大红色的绸缎制作,用黑色的缎面滚边,中段为彩色金线绣花。
下裙为绿黄红等各色彩绸拼接而成,边绣金色图案。
脚上穿红色或者青色缎子制作的绣花鞋,鞋头上翘成船形,后跟低而平,款式有点类似现在的拖鞋。
傣族服饰描写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傣族人民以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而闻名,其中傣族服饰更是体现了他们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傣族服饰注重色彩的鲜艳和细节的精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傣族男子通常穿着一件长袖长裤的上装,下身配以宽松的裤子。
上衣通常采用纯棉、麻布等材质制成,以保证舒适度。
而下身的裤子则多用布料缝制而成,饰有各种图案和刺绣,增加了服饰的美观度。
傣族男子头戴的是一顶圆形的草帽,上面装饰有花纹,增添了一份朴实和自然的感觉。
傣族女子的服饰则更为华丽和繁复。
她们通常穿着一套由上衣、裙子和腰带组成的服装。
上衣采用绸缎、丝绸等质地,饰有各种花纹和刺绣,使整个上身显得优雅而迷人。
裙子则是傣族女子服饰的重点,通常由多层蓬松的裙摆组成,每一层都有不同的颜色和纹样,给人一种灵动和飘逸的感觉。
腰带则是傣族女子服饰的点睛之笔,通常由彩色丝线织成,上面绣有各种图案和花纹,使整个服饰更加华丽和精致。
除了上述的主要服饰,傣族人民还有许多特色的饰品。
傣族男子通常佩戴银质的项链、手镯和戒指等饰品,这些饰品不仅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审美观念,也是他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傣族女子则喜欢佩戴银质的耳环、发饰和脚镯等饰品,这些饰品不仅能增添女性的魅力,还能展示傣族女子的高贵和优雅。
傣族服饰的特点在于其色彩的鲜艳和细节的精致。
傣族人民喜欢使用红色、黄色、蓝色等明亮的颜色,这些颜色代表着喜庆和吉祥。
而服饰上的各种图案和刺绣则是傣族人民对自然界的景物和动物的描绘,例如花朵、鸟类、蝴蝶等。
这些图案和刺绣不仅美观,还体现了傣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敬和热爱。
傣族服饰的描写仅仅是傣族文化的一小部分,但它却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傣族服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吸引了无数的目光,也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一大亮点。
希望傣族服饰能够永远保留下来,为我们的后代传承下去。
傣族的传统服饰,男子多穿对襟或大襟无领短衫,肥筒长裤,也有少数人穿深色筒裙,用白、青、浅蓝、淡黄色的布包头;女子服饰因地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穿白色、绯红色或淡绿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着各种花样的长及脚面的筒裙,束银腰带,妇女发饰均很讲究,梳高发髻,并在发髻上插缀鲜花;也有用大布巾包头的。
德宏和耿马的妇女上穿齐腰短衣,下着色彩艳丽的筒裙,发髻位于脑后,余发散拖一绺在背后。
服饰衣料过去为土布,现多为丝绸、细花布,更显傣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身材。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
“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
“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
时间在每年四月。
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
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
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
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己制作的烟火。
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
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飞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
泼水节是个迎新的节日,欢乐的节日,一般要过三至五天。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
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
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
保留着古代“衣对襟”、“头缠布巾,喜挂背袋、带短刀”的特点,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织“土布”。
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
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
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
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
他们通常把上好的门牙拔去,换上金或银做的假牙。
过去有文身习俗,在胸、背、腹、四肢等处文文字符号或狮虎、麒麟、孔雀等图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傣族女子服饰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
青年妇女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
傣族妇女都喜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做,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据说这根银腰带十分珍贵,是由母亲一代代传下来。
实际上这是一种信物,如果姑娘将银腰带交给哪个小伙子,就意味着她已爱上他了。
这样的服饰把她们装扮得妖美玲珑,婀娜多姿。
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
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
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
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
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
对傣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与思考傣族是中国国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西藏、缅甸等地。
傣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其中服饰文化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这里,我们将对傣族服饰文化进行研究和思考。
一、傣族服饰的概述傣族服饰可以分为男女两种。
男性服饰以段干为主要款式,女性服饰以花褂为主要款式。
段干是傣族男人的主要上衣款式,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服饰之一。
花褂则是傣族女性日常穿着的主要款式,而且在傣族拜神、婚姻等重要场合也常常穿着花褂。
傣族的服饰色彩丰富、图案繁多,反映出傣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地域文化特征。
傣族的传统服饰以浅蓝色或浅绿色为主色调,这两种颜色被傣族人称为“蓝水”、“绿水”等,寓意着人们必须与自然融为一体。
此外,傣族的服饰上常常绣有其他吉祥图案和动物图案,如凤凰、龙、象、鸟等,这些图案常常寓意着吉祥、好运和繁荣。
二、傣族服饰的文化含义傣族服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傣族文化传承的历史长河中,服饰是不可或缺的。
它承载着傣族人民的历史和文化,反映出了他们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与感悟。
首先,傣族服饰反映了傣族人民对传统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傣族服饰的图案和颜色是傣族文化的一个缩影。
当人们穿上傣族服饰时,可以从中悟出不同的文化元素和傣族人民的历史经历。
傣族服饰是傣族人民文化价值的承载者。
其次,傣族服饰是傣族人民生活和世界观的表现。
傣族人民生活在云南山区,对自然和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和认识。
傣族服饰采用了大量的自然图案,在文化和艺术上有着深刻的表现。
而在世界观的内涵方面,服饰也有着深刻的体现。
傣族人民认为人间和天上、人和自然应该保持和谐和平互动的状态,傣族服饰在图案和颜色上都有表现。
最后,傣族服饰概括了傣族文化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也使得傣族文化在世界上得到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傣族服饰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傣族文化的窗口。
傣族服饰不仅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意义。
傣族服饰文化服饰是走动的文化,是民族文化体系中最直观的文化事象,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深刻反映着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的历史演进、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生产和消费水平以及文明程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积淀,有着异常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我们简单看一下傣族的服饰文化。
傣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
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
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傣族服饰主要可以划分为西双版纳类型、德宏类型、元江—新平类型、元江—红河—金平类型等四种类型。
傣族男子服饰: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
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
保留着古代"衣对襟"、"头缠布巾,喜挂背袋、带短刀"的特点,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织"土布"。
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
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
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
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
他们通常把上好的门牙拔去,换上金或银做的假牙。
过去有文身习俗,在胸、背、腹、四肢等处文文字符号或狮虎、麒麟、孔雀等图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傣族女子服饰: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
青年妇女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
傣族的服饰引言傣族是中国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广西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通过衣着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审美观。
本文将介绍傣族的服饰,从传统傣族服饰的起源和特点开始,再到现代傣族服饰的演变和现状,最后会谈及傣族服饰在文化传承和旅游产业方面的意义。
传统傣族服饰傣族的传统服饰源远流长,代代衍变。
傣族男性通常穿着束腰裤,配以长袍和头巾。
而傣族女性则穿着旗袍式的上衣和长裙,头戴帽子或头巾。
这些服饰通常由手工纺织而成,并以鲜艳的颜色和精美的刺绣或织物装饰著称。
传统傣族男性服饰中的束腰裤和长袍都是以棉花为主要材料制成的。
束腰裤是由两条布条缝制而成,裤腿宽松,与现代的宽松长裤类似。
傣族的长袍多为长袖,以方形脖领和开襟为特点,给人一种庄重而又端庄的感觉。
傣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则更为多样。
旗袍式的上衣常用丝绸制成,颜色绚丽多彩。
衣襟和袖口通常有精美的刺绣图案。
长裙则是以手工纺织的棉布为主要面料,下摆常常装饰有刺绣或彩带,这些装饰都富有民族特色。
傣族女性的头饰也非常重要。
傣族妇女通常盘发,将头发梳至头顶,然后戴上银质或金质的首饰,用以装饰发髻。
其中,花环式的头饰最为常见,由各种颜色的花朵和珠子组成。
现代傣族服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傣族的服饰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现代傣族服饰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现代元素,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影响。
现代傣族男性的服饰仍然以束腰裤和长袍为主,但面料和款式有所改变。
常见的面料有亚麻、棉麻混纺等,这些面料更加透气舒适。
同时,颜色也更加多样化,融入了一些现代流行色。
而现代傣族女性的服饰则更为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旗袍式上衣和长裙,现代傣族女性还可以选择西式的连衣裙、裤装等。
这些服饰通常采用面料柔软、颜色亮丽的材质,并加入了更多现代的设计元素。
傣族服饰的意义傣族的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傣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服饰的设计和制作,傣族人民能够传承和表达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傣族傣族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中重要的一类,也是内蒙古地区的一部分。
傣族以其独特的服饰文化而闻名。
傣族服装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表现出了其农耕文化的独特特色。
傣族的服装多以灰色为主,在夏天穿着轻薄的衣服,冬天则穿厚重的服装。
傣族服装一般由吊脖、半身礼服和头巾等组成。
其中,傣族最重要的服装是吊脖,它是傣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在中国传统服饰中最受欢迎的之一。
傣族吊脖由腰带和衣料组成,腰带多为两色的编织,中间有一条彩色编织的竖条,上面绣有文字或图案,整体看上去十分精致,而且色彩鲜艳,十分显眼。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吊脖,它的腰带上面缀满了许多银饰,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傣族吊脖的内部也是非常精致,上部有五层彩色褶边,每一层褶边上绣有不同的文字或图案,而且都是极其精细的绣制而成。
除吊脖以外,傣族还有一种特殊的半身礼服,它由上衣和裤子组成,衣服多以粉红色或绿色为主,上里分外精致,裤子也是彩色的,上面绣有很多精美的文字和图案,也是用极其精细的绣制而成的。
如果穿上这种半身礼服,在街上走一走,就会吸引很多人的注意,这是傣族服饰的魅力之一。
在服饰中,傣族的头巾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傣族服饰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饰物。
一般来说,傣族的头巾多以红色和蓝色为主,编制时采用一些特殊的织法和技术,结构特别,色彩斑斓,极具特色。
傣族服装由于是傣族民间服装,因而从中可以看到傣族自己特有的农耕精神和文化性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傣族的传统精神。
傣族的服装对于我们了解傣族的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
傣族的服饰
穿着风俗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各地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常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以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
傣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
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各色紧身内衣,外罩紧无领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统裙,长及脚面,并用精美的银质腰带束裙;德宏一带的傣族妇女,一部分也穿大统裙短上衣,色彩艳丽,一部分(如潞西、盈江等地)则穿白色或其它浅色的大襟短衫,下傣族服饰
着长裤,束一绣花围腰,婚后改穿对襟短衫和统裙;新平、元江一带的“花腰傣”,上穿开襟短衫,着黑裙,裙上以彩色布条和银泡装饰,缀成各式图案,光彩耀目。
各种傣族妇女服饰均能显出女性的秀美窈窕之姿。
傣族妇女均爱留长发,束于头顶,有的以梳子或鲜花为饰,有的包头巾,有的戴高筒形帽,有的戴一顶尖顶大斗笠,各呈其秀,各显其美,颇为别致。
富于热带、亚热带旖旎风光的傣族服饰,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
傣族男子一般喜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永红布或蓝布包头。
普遍有纹身的习俗,作为身体装饰美的组成部分。
花纹有虎、豹、象、狮、龙、蛇等动物或经文、八卦、线条等图案。
妇女服饰,因地区而异。
德宏一带傣族妇女,婚前多穿浅色大襟短衫,下穿长裤,束一小围腰,婚后穿对襟短衫,花色或黑色统裙。
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白色、绊色或天蓝色等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多为花色长统裙。
各地的傣族妇女均很讲究发饰。
青年妇女多结发于头顶,也有束发垂脑后的。
平日多于发上扎以帕或插梳子,天冷则顶花头巾。
若逢节日喜庆,姑娘们尤爱在发会上插缀鲜花并洒香水,再穿上用绸缎、尼龙、灯芯绒、金丝绒等缝制的精美衣裙,盛装打扮,更感妩媚。
每遇河边井旁沐浴之后,身材纤细。
苗条的傣族少女,将黑亮的发髻盘于脑后,在紧身短衫和花统裙之间扣上银腰带,亭亭玉立,宛如古典仕女的风韵。
男子服饰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
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
保留着古代“衣对襟”、“头缠布巾,喜挂背袋、带短刀”的特点,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织“土布”。
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
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
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
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
他们通常把上好的门牙拔去,换上金或银做的假牙。
过去有纹身习俗,在胸、背、腹、四肢等处文文字符号或狮虎、麒麟、孔雀等图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编辑本段女子服饰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
傣族年轻女子服饰
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筒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
傣族妇女都喜欢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
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
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
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
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
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
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筒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
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女子服饰
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如今的傣族女子,内穿色泽淡雅的无领、无袖紧身胸褂(城镇傣族女子多戴文胸),外穿无领细袖紧身短衣,下穿筒裙,短衣及腰,长裙及地。
长裙打折,多用银带系于腰际,该显则显,当敛则敛,使女性曲线分明,下肢修长,显出亭亭玉立的苗条身姿。
城镇女子已极少缠巾,多挽髻于顶,插花、别簪、卡梳作饰,更显绰绰风姿。
衣裙色泽以孔雀绿、淡绿、肉红粉红、淡黄、嫩黄为众。
衣料多选用薄而柔软的乔其纱、的确良或有锦丝绸缝制。
外出参加集会或赶摆时,足登时髦皮鞋、凉鞋,肘挂拎包、手撑花伞遮挡烈日,处处显出优美动人之风采。
衣裙款式在吸收传统服饰“精华”的基础上,朝着优美、轻柔、亮丽、淡雅的方向发展。
进一步显示出孔雀之乡的孔雀羽毛般绚丽多彩的特点。
特色佩饰佩饰
由于傣族居住的村寨盛产竹子,他们除了用竹子建成的幽静而雅致的干栏式住宅和制作各种生活用具外,还用细篾编成彩绘的竹笠、腰箩,作为佩饰。
民族特色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
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
绵做成的挎包(筒帕)。
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
朴,具有浓厚。
图案有
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
几何图形,形象逼真,
栩栩如生。
每一种图案
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
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
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
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
五谷丰登,生活美好;
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们常将孔雀和大象的图案编制在筒裙、包、被面、垫单、窗帘、手巾等日用品上,每种图纹色彩都被赋于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