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图片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8
乌梅的作用与功能1. 乌梅的背景乌梅,又称为乌梅皮、乌梅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
乌梅是梅科植物乌梅的果实,成熟时呈黑色,外表呈现出一种深紫色。
2. 乌梅的药理作用乌梅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滋阴补肾:乌梅可以补肾,促进体内阴阳平衡,对于肾阴亏虚引起的眩晕、腰膝酸软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润肺止咳:乌梅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咳嗽、痰多、痰黏等症状的患者。
•抗菌消炎:乌梅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于口腔溃疡等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解毒清热:乌梅可以清热解毒,对于中暑引起的发热、口渴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促进消化:乌梅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对于消化不良、胃胀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 乌梅的主治乌梅可以应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肾阴亏虚引起的眩晕、腰膝酸软等症状•咳嗽、痰多、痰黏•口腔溃疡等感染性疾病•中暑引起的发热、口渴•消化不良、胃胀4. 乌梅的用量与剂型乌梅的用量和剂型主要是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确定的。
一般建议服用以下剂型的乌梅:•乌梅干燥果实:每次10克,可煎水冲服或研末入丸、煎膏等形式服用。
•乌梅汤剂:每次15毫升,分2-3次口服。
可根据需要调整剂量和服用次数。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乌梅时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确定,避免过量使用或者反复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5. 乌梅的禁忌与注意事项在使用乌梅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乌梅属于温补性质的药物,容易引起内火上升,不适合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
•肠热便秘患者不宜使用:乌梅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因此在肠热便秘的患者中慎用。
•过量使用可能引起腹泻:乌梅过量使用可能引起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因此需要控制用量。
•个别人群可能存在过敏反应:乌梅属于中草药,个别人群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6. 总结乌梅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肾、润肺止咳、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作用。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 Sieb. et Zucc. 的未成熟果实(青梅)的加工熏制品。
亦名梅实(《本经》)等。
味酸,性温。
入肝、脾、肺、大肠经。
功能:敛肺、生津、涩肠、安蛔驱虫。
主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
内服:煎汤,3~10g(大剂量可用至 30g);或入丸、散。
外用:煅研干撒或调敷。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乌梅含柠檬酸19%、苹果酸15%、琥珀酸、碳水化合物、谷甾醇、蜡样物质及齐墩果酸样物质。
在成熟时期含氢氰酸。
经加工而成的乌梅干含柠檬酸50%、苹果酸20%,亦含有强杀菌性及提高肝脏功能的成分苦味酸及具有热镇痛作用的苦扁桃甙。
乌梅果肉中尚含有较高活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新鲜乌梅果实含果胶。
乌梅种子含苦杏仁甙。
药理作用: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表明:乌梅水煎液(1:1)对炭疽杆菌、白喉和类白喉杆菌、枯草杆菌、葡萄球菌(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肺炎球菌皆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肠内致病菌也有效,而对甲或乙种链球菌无作用。
50%煎液(纸片法)对百日咳杆菌和脑膜炎球菌作用最强,对肺炎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作用中等,对牛型布杆菌和白喉杆菌也有作用,而对流感杆菌和绿色链球菌无作用。
10%煎液(平板法)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乌梅乙醇浸液对一些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以及人型结核杆菌皆有显著抗菌作用。
乌梅粉在平皿上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有较强作用。
水浸液1:80(2倍稀释法)能抑制巴氏杆菌的生长。
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的作用也有不同的报告,可能与药物的产地、制备方法、菌株不同有关。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乌梅)【点击放大】乌梅功效-《中国药典》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
性状本品呈类环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
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
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
气微,味极酸。
炮制乌梅肉:取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
乌梅炭:取净乌梅,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皮肉鼓起。
性味酸、涩,平。
归经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用法用量6~12g。
(乌梅图片)乌梅的功效与作用1、缓解口舌干燥:乌梅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用来泡水、煮汤或直接含化食用,都能起到口齿生津的作用。
2、缓解口舌干燥:乌梅与甘草以4:1的比例煮水,开锅后煮15分钟左右即可(干品煮的时间要稍微长一点),可缓解口干口渴的症状。
(乌梅图)乌梅的食用方法乌梅汤的做法(一)【食材做法】乌梅(7~8颗)、水1000毫升左右、冰糖适量。
将乌梅放入水中煮开15分钟左右,出锅前加入冰糖,化开即可。
【功效作用】乌梅为酸性可以刺激人分泌唾液。
中医认为,乌梅有养胃阴的作用,所以可以起到开胃消食的作用。
【适应症状】乌梅汤适于夏季开胃消食。
【注意事项】在煮制乌梅汤时,乌梅至少要煮15分钟以上。
冰镇乌梅汤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对于肠胃不太好的、月经期女性、老年人最好不要太凉。
乌梅汤的做法(二)【食材配料】乌梅25g、山楂15g、甘草3g、陈皮5g、桂花适量、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1、乌梅、山楂、甘草、陈皮在沥篮中,用清水冲去灰尘,放进清水中泡10分钟。
2、陈皮泡软后取出,用刀刮去里面的橘络,也就是陈皮里面白色的衣,切成丝。
3、把泡好的乌梅、山楂、甘草倒出来,沥干水分。
4、锅中注入适量清水。
5、加入乌梅、山楂、甘草、陈皮,盖上锅盖,泡浸20分钟。
乌梅的作用与功能1. 乌梅的来历乌梅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是指马鞭梅科植物乌鞘梅的果实,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植物。
2. 乌梅的主要成分乌梅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挥发油、鞣质、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
3. 乌梅的主要作用与功能乌梅有以下几个主要的作用与功能:•润肺止咳乌梅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对于慢性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增强免疫力乌梅富含的维生素C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抗炎止痛乌梅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对于关节炎、扭伤、骨折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促进消化乌梅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鞣质,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帮助消化,对于胃肠不适、胃痛等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滋阴养颜乌梅可以滋阴润燥,对于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缺水等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有一定的养颜效果。
•补血养心乌梅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有一定的补血作用,可以帮助缓解贫血症状,并且对于心脑血管系统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 乌梅的主要主治基于乌梅的作用与功能,它在中医药理论中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疗:•咳嗽痰多乌梅可以润肺止咳,对于咳嗽痰多的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感冒发热乌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缓解感冒发热的症状。
•消化不良乌梅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帮助消化,对于胃肠不适、胃痛等具有缓解作用。
•关节炎乌梅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辅助治疗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贫血乌梅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对于贫血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5. 乌梅的禁忌尽管乌梅具有很多的药用价值,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禁忌:•过敏体质过敏体质的人应慎用乌梅,避免发生过敏反应。
•脾胃虚寒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长期大量食用乌梅,以免引起腹泻等不适。
•孕妇禁用孕妇应避免食用乌梅,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以上是乌梅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以及禁忌事项的简要介绍。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乌梅(学名:Prunus mume)是一种植物,属于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或灌木。
乌梅的果实被广泛用于食用和药用。
它在中国和日本被广泛种植,并被人们用来制作成各种食品和药品。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非常丰富,并且在中医和传统药物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乌梅具有较高的酸性,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应当避免或谨慎使用。
乌梅的功效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抗菌消炎:乌梅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生长,对于感染和发炎有一定的疗效。
乌梅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鞣质,可以收敛组织、止血和消炎。
2. 健胃消食:乌梅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可以增加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功能。
乌梅中的有机酸可以刺激胃酸的分泌,增强食欲,并且有助于消化脂肪和蛋白质。
3. 排毒养颜:乌梅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防止自由基的产生和累积,有助于延缓衰老和美容,提高皮肤的光泽度。
4. 健脾开胃:乌梅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助于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乌梅中的有机酸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同时还有助于肠道的蠕动,帮助排便。
5. 止咳化痰:乌梅具有一定的止咳和化痰作用,对于阴虚肺热型的咳嗽有一定的疗效。
乌梅中的鞣酸可以收敛组织,抑制炎症,减少咳嗽的发作次数。
此外,乌梅还可以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酸过多、肌肉酸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在传统草药中,乌梅被认为具有补中益气、润燥通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痔疮、便秘等疾病。
然而,乌梅也存在一些禁忌症,需要谨慎使用:1. 脾胃虚寒者:乌梅具有健胃益气的作用,但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乌梅的酸性会更加刺激胃黏膜,容易导致胃痛、腹泻等症状。
2. 上火症状明显者:乌梅具有一定的酸性,容易导致上火症状,例如口舌生疮、痰多口渴等,因此上火症状明显的人应慎用。
3.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乌梅中的鞣酸容易刺激肠黏膜,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来说,容易引起病情加重,因此不适合食用。
收涩药——乌梅名称:乌梅类别:收涩药拼音:WU MEI拉丁:Fructus Mume别名:梅实、熏梅、桔梅肉药用部位:近成熟果实药材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
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
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
气微,味极酸。
栽培要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植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
怕涝,耐干旱。
用种子、嫁接、压条等方法繁殖。
产地:浙江、福建、云南采收加工:11~12月间采挖。
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
地道沿革:始载于《本经》列为中品。
《别录》云:“梅实,生汉中川谷。
”《本草图经》曰:“今囊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
”《本草衍义》曰:“熏之为乌梅,曝干藏密器中为白梅。
”《本草纲目》云:“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青者盐淹曝干为白梅。
”当前产浙江,福建最为有名。
尤以浙江产的乌梅肉厚色黑,质量最佳。
性味归经:平;酸、涩;归肝、脾、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敛肺,涩肠,安蛔,生津。
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道蛔虫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撒或调敷;或煎汤洗。
禁忌:表邪未解者禁服,内有实邪者慎用。
不宜多食。
来源:梅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科属:蔷薇科李属形态描述:落叶乔木,少有灌木,高达10米;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
叶宽卵形或卵形,长4~10厘米,宽2~5厘米,边缘有细密锯齿,幼时两面有短柔毛,逐渐脱落,或仅在下面沿叶脉有短柔毛柄长约1厘米,近顶端有2腺体。
花1~2朵,直径2~2.5厘米;花梗短或几无梗;萼筒钟状,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味香,倒卵形;雄蕊多数,离生,稍短或稍长于花瓣;心皮1,密生短柔毛。
核果近球形,两边扁,有沟,直径2~3厘米,黄色或带绿色,有短柔毛,味酸;核卵圆形,有蜂窠状孔穴。
中药“收涩药:敛肺涩肠药”——乌梅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主产于四川、浙江、福建。
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
本品气微,味极酸。
以个大,肉厚,色黑,柔润,味极酸者为佳。
生用,去核用,或炒炭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酸、涩,平。
归肝、脾、肺、大肠经。
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6~12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
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
敛肺、生津、安蛔宜生用,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乌梅酸温,收敛肺气,止渴生津,能安泻痢。
三、临床应用1.肺虚久咳本品味酸而涩,其性收敛,入肺经能敛肺气,止咳嗽。
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可与川贝母、罂粟壳、苦杏仁等同用。
2.久泻久痢本品酸涩入大肠经,有良好的涩肠止泻痢作用,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可与罂粟壳、诃子等同用,如固肠丸(《证治准绳》)。
取其涩肠止痢之功,配伍清热燥湿、解毒止痢之黄连,亦可用于湿热泻痢,便脓血者。
3.虚热消渴本品味酸性平,善于生津液,止烦渴。
治虚热消渴,可单用煎服,或与天花粉、麦冬、人参等同用,如玉泉丸(《沈氏尊生书》)。
4.蛔厥呕吐腹痛“蛔得酸则静”,本品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为安蛔之良药。
适用于蛔虫所致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证,常与细辛、川椒、黄连等同用,如乌梅丸(《伤寒论》)。
此外,本品炒炭能固崩止血,可用于崩漏不止、便血。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枸橼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等。
其还含熊果酸、芦丁、豆甾醇等。
2.药理作用乌梅核壳和种仁水煎液可减少浓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数,显示出镇咳作用。
果肉水煎液可对抗新斯的明所致的小鼠小肠运动亢进,并可对抗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降低稀便率。
水煎剂能抑制离体兔肠管的运动;有轻度收缩胆囊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在体外对蛔虫的活动有抑制作用。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害处乌梅的功效乌梅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不仅有着独特的口感和味道,还具有丰富的药用功效。
乌梅的功效包括润肺止咳、清热解毒、降血压、抗氧化等。
然而,乌梅也有一定的禁忌和适用人群,不适合所有人使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乌梅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使用乌梅的注意事项。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1. 润肺止咳:乌梅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呼吸系统疾病。
它能够滋润肺部,缓解干咳、咳痰等症状。
2. 清热解毒:乌梅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流感等。
它可以降低体温、清热解毒,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3. 降血压:乌梅还有降血压的功效。
乌梅中富含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促进心血管健康,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
4. 抗氧化:乌梅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抗氧化物质,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提高免疫力。
5. 增强肠道功能:乌梅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和有机酸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道功能,预防便秘和痔疮的发生。
6. 保护肝脏:乌梅有护肝作用,能够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再生。
它还可以改善肝功能,预防和治疗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7. 消食导滞:乌梅有消食导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胀、腹泻等症状。
它能够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食欲,改善胃肠功能。
乌梅的适用人群:1. 咳嗽、痰多的人群:乌梅的润肺止咳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的人群,特别是慢性咳嗽和湿咳。
2. 感冒、发烧的人群:乌梅的清热解毒功效适用于感冒、发烧等感染性疾病的人群。
3. 高血压患者:乌梅的降血压功效适用于高血压患者,特别是那些需要降压药物辅助治疗的人群。
4.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乌梅的抗氧化功效适用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疾病康复期的人群。
5. 便秘、痔疮的人群:乌梅的增强肠道功能功效适用于便秘和痔疮的人群。
6. 肝脏疾病患者:乌梅的保护肝脏功效适用于肝脏疾病患者,特别是肝炎、肝硬化患者。
7. 消化不良、胃胀的人群:乌梅的消食导滞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胃胀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
乌梅(《本经》)乌梅(《本经》)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树的未成熟果实(青梅)的加工熏制品。
主产于浙江、福建、云南等地。
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需阳光充足,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酸,性平。
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临床用名有乌梅、乌梅炭。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酸,平。
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疾。
《名医别录》:无毒。
止下痢,好唾,口干。
《本草拾遗》:本功外,止渴,令人膈上热。
乌梅去痰,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
《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除劳,治骨蒸,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
《开宝本草》:味酸,平,无毒。
止下痢,好唾,口干。
《本草图经》:除痰。
《本草衍义》:食梅则津液泄,水生木也。
津液泄,故伤齿。
肾属水,外为齿,故也。
王叔和曰:膀胱、肾合为津府。
此语虽鄙,然理存焉。
《药类法象》: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调中,治痢止渴。
以盐豉为白梅,亦入除痰药中用。
《药性赋》:味酸,平,性温,无毒。
可升可降,阴也。
其用有二:收肺气除烦止渴,主泄痢调胃和中。
《汤液本草》:气平,味酸。
酸温,阳也,无毒。
《象》云: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调中,治痢止渴。
以盐为白梅,亦入除痰药。
《心》云:收肺气。
《本草》云:主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
去青黑痣,恶疾,止下痢,好唾口干,去骨间热。
又方治一切恶疮肉出,以乌梅烧为灰,杵末,敷上恶肉,立尽。
仲景治吐蛔下利,乌梅丸。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肺主气。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乌梅之酸以收阳。
《本草纲目》:所主诸病,皆取酸收之义。
惟仲景治蛔厥乌梅丸及虫匿方中用者,取虫得酸即止之义,稍有不同耳。
大丞梁庄肃公痢血,应用乌梅胡黄连灶下土等分为末,茶调服,亦效。
盖血得酸则敛,得寒则止,得苦则涩故也。
其蚀恶疮胬肉,虽是酸收,却有物理之妙。
说出《本经》,其法载于《刘涓子鬼遗方》:用乌梅肉烧存性,研敷恶肉上,一夜立尽。
乌梅图片篇一:常见药材图片与功效龙胆:清热燥湿药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湿热。
柴胡:发散风热解表药功效:疏风退热、舒肝解郁、升举阳气贯众贯众:清热燥湿药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丹参:活血调经药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葛根:发散风热解表药功效:解饥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黄芪:补气药功效: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脱毒生肌篇二:望梅止渴的乌梅的药用望梅止渴的乌梅的药用时间:2010-01-06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非常艰苦。
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
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
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
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
头顶烈日,士卒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
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
突然灵机厂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
他就站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能解渴了!”士卒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
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乌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实(青梅),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安蛔止痛、收敛止血等功效。
下面,介绍几个乌梅药膳:乌梅茶:乌梅1个,茶叶适量。
乌梅去核,加茶叶和水共煎,取汁饮用。
功效生津止渴,固肠止泻。
乌梅性味酸、平,涩肠安蛔,可用于虚热口渴、久泻久痢等,乌梅有显著的抗菌作用,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并有抗蛋白过敏的作用。
乌梅养胃茶:乌梅3克,玉竹10克,北沙参10克,石斛10克。
上述4味水煎汁代茶饮。
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适用于阴虚所致的咽干口渴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乌梅生姜茶:乌梅肉30克,生姜10克,绿茶10克。
生姜切丝,加乌梅肉、绿茶混合,分2~3份,用开水冲泡1份,温浸30分钟,加红糖,趁热顿服。
不拘次数。
可用于慢性痢疾。
乌梅槟榔茶:乌梅20个,槟榔20片。
以上2味开水冲泡,温浸lO~15分钟,随意饮,可用于胆道蛔虫病腹痛者。
乌梅川椒茶:乌梅15克,川椒6克。
以上2味,开水冲泡,温浸10~15分钟,频饮。
亦可用于胆道蛔虫病腹痛者。
乌梅红薯抗痛汤:乌梅30克,红薯500克,共炖食,有一定的防癌功效。
台湾学者发现,乌梅热水萃取物对妇女宫颈癌细胞培养株素JTC—26体外筛选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
乌梅内所含的齐墩果酸能抑制S180瘤株的生长;乌梅干果内所含苦杏仁苷经胃内分解,具有消减癌细胞的作用;乌梅的丙酮萃取液对致癌物质黄曲毒素B1致突变作用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而红薯是公认的抗癌第一食品,二者合用,抗癌作用更强。
乌梅抗敏猪肤汤:乌梅10克,公丁香6克,赤芍10克,生地30克,徐长卿30克,夜交藤30克,纱布包好,与猪皮适量共炖汤,可抗过敏,治疗慢性荨麻疹。
篇三: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5)131-175131.牛膝: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怀牛膝)的根。
功效分类:祛风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苋科。
别名: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
性味:味甘、苦、酸,性平。
归经:入肝经,肾经。
功能:散瘀血,消痈肿。
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用药禁忌: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
132.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薯蓣科。
别名:藷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藷、山藷、王藷、薯药、怀山药、蛇芋、白苕、九黄姜、野白薯、山板薯、扇子薯、佛掌薯。
性味:甘;平。
归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
用药禁忌: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山药与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133.牡蛎:一种软体动物,身体呈卵圆型有两面壳,生活在浅海泥沙,肉味鲜美。
壳烧成灰可入药。
也叫“蚝”。
性味:咸,微寒。
归经:归肝、胆、肾经。
功能:平肝息风药;养阴药。
功能: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
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
用药禁忌:牡蛎恶麻黄、吴茱萸、辛夷。
本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134. 菟丝子:兔丝子是荒地上常见的寄生植物,通常会缠绕在矮小的植物上,由于体内於不含叶绿素,植株呈现淡淡的黄色,只要稍微留意不难发现。
种子入药。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金黄丝子、马冷丝、巴钱天、黄鳝藤、菟儿丝、菟丝实、吐丝子。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
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用药禁忌:孕妇、血崩、阳强、便结、肾脏有火、阴虚火动,六者禁用。
135.厚朴: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科属分类:木兰科别名:厚皮、重皮、赤朴、烈朴、川朴、紫油厚朴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功能主治:湿阻中焦,脘腹胀满;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用药禁忌:本品辛苦温燥湿,易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
136.诃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微毛诃子的果实。
诃子为乔木,高达30m。
枝近无毛,皮孔细长,白色或淡黄色,幼枝黄褐色,被绒毛。
功效分类:收涩药。
科属分类:使君子科。
别名:嫩诃子、诃黎勒、诃黎、诃梨、随风子?。
性味:酸;涩;性平。
归经:归肺经;大肠经;胃经。
功能:敛肺;涩肠;下气;利咽。
主治:久泻;久痢;脱肛;喘咳痰嗽;久咳失音。
用药禁忌:凡外邪未解,内有湿热火邪者忌服;气虚人忌多服;气虚及暴嗽、初泻,不可轻用。
137.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莪术或川郁金的块根。
多年生宿根草本。
株高约1 米;根茎肉质,肥大,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黄色,芳香;根端膨大呈纺锤状。
功效分类:理气药;行气药。
?科属分类:姜科。
?别名:马蒁、五帝足、黄郁、乌头。
?性味:味辛;苦;性寒。
?归经:心经;肝经;胆经。
?功能:活血止能;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疏肝利胆。
?主治:胸腹胁肋诸痛;妇女痛经;经闭;癥瘕结块;热病神昏;癫狂;惊痫;吐血;衄备;血淋;砂淋;黄疸。
用药禁忌:阴虚失血及无气滞血瘀者忌服,孕妇慎服;畏公丁香、母丁香。
138.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实。
系山茱萸成熟后果实去核后的带后果肉晒(烘)干而成。
性味:性平、味甘、酸。
归经:肝、肾经。
功能:养肝肾,敛阴止汗救脱,为滋补肾阴要药,主要用于肝肾阴虚证,适用于肝肾两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等症。
139.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和甘西鼠尾草的根。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株密被黄白色柔毛及腺毛。
根细长圆柱形,外皮朱红色。
茎直立,方形,表面有浅槽。
花期5~8月。
果期8~9月。
功效分类:活血祛瘀药;安神药。
科属分类:唇形科。
别名:活血根、靠山红、红参、精选酒壶根、野苏子根、红丹参。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归心;心包;肝经。
功能: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疼痛;癥瘕积聚;热痹肿痛;跌打损伤;热入营血;烦躁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
用药禁忌:无瘀血者慎服。
妊娠无故勿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服用抗凝结药物的心脏病人,如同时服用丹参,小心引起严重出血。
140.远志:为远志科植物细叶远志和西伯利亚远志的的根。
多年生草本,高25-40cm。
根圆柱形,长而微弯。
茎直立或斜生,多数,由基部丛生,细柱形,质坚硬。
带绿色,上部多分枝。
别名:葽绕、蕀蒬、棘菀、细草、小鸡腿、小鸡眼、小草根。
性味:辛;苦;性微温?归经:心经;肝经;脾经;肾经。
功能:宁心安神;祛痰开窍;解毒消肿主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惊痫;咳嗽痰多;痈疽发背;乳房肿痛。
用药禁忌:心肾有火,阴虚阳亢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