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练习及参考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69 KB
- 文档页数:4
学前儿童美术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A. 发展儿童的观察力B. 培养儿童的想象力C. 增强儿童的数学计算能力D. 激发儿童的创造力答案:C2.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老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A. 指导者和参与者B. 纯粹的观察者C. 严格的监督者D. 被动的听众答案:A3. 在美术活动中,以下哪种材料不适合学前儿童使用?A. 彩色笔B. 剪刀C. 橡皮泥D. 纸张答案:B4.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哪种类型的活动最能激发儿童的兴趣?A. 单一的绘画活动B. 多样化的手工活动C. 重复的临摹活动D. 严格的技巧训练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A. 确保使用无毒的美术材料B. 监督儿童正确使用工具C. 允许儿童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由创作D. 确保活动空间宽敞,避免拥挤答案:C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6. 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应该以成人的审美标准来评价。
(错)7. 鼓励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有益的。
(对)8. 美术活动只是简单的娱乐,对儿童的成长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错)9. 在美术活动中,老师应该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材料和工具。
(对)10. 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不需要保存,因为它们没有价值。
(错)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答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培养儿童的审美观念,还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情感表达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描述在组织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时,老师应该注意的几点事项。
答案:在组织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时,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提供安全、无毒的美术材料和工具。
- 创造一个鼓励探索和自由表达的环境。
- 引导儿童学习基本的美术技巧,而不是强制他们遵循固定的模式。
- 鼓励儿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美术是一种Λ.有用艺术B.表演艺术C.综合艺术D.造型艺术2、能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和工具进行创作,体现了儿童美术教育中的A.审美情感目标B.审美评价目标C.审美认知目标D.审美制造目标3、学习区分并尝试画出主体色和背景色,培育他们对使用颜色的爱好,是3~4岁儿童美术的A.绘画教育目标B.观赏教育目标C.手工教育目标D.制造教育目标4、提出"儿童以嬉戏为生活”的观点,主见“嬉戏性的教育”的是我国闻名幼儿教育家A.陶行知B.陈鹤琴C.张雪门D.王守仁5、下列关于我国最早的幼儿园,表述正确的是A.陶行知创办的鼓楼稚嫩园B.陶行知创办的燕子矶幼儿园C.陈鹤琴创办的鼓楼稚嫩园D.陈鹤琴创办的燕子矶幼儿园6、幼儿园老师经常使用刨花、树叶等物品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好玩的造型,这类材料属于A.点状材料B.线状材料C.面状材料D.块状材料7、4岁一5岁幼儿手工进展大致处于A.无目的的活动期B.基本外形期C.样式化期D.意图期8、美国心理学家罗文斐尔德把儿童绘画进展分为A.四个阶段B.五个阶段C.六个阶段D.七个阶段9、在对话法教学中,师生关系应当是A.公平的B.以老师为中心C.以同学为中心D.以老师为主体10、儿童叙述视觉形式的力量可以通过三种叙述方式加以培育,它们是A.描述、争论、解释B.争论、解释、说明C.描述、解释、评价D.对话、解释、评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Γ5DDABC6"IOCBBA。
《幼儿园美术教育》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一、解释题1.美术美术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美术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进行,如绘画需要运用笔、纸、墨、颜料、布、绢等等;雕塑需要运用泥、木、石、铜、刀等等。
二、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具体的“空间”(平面或立体)。
三、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和色彩。
四、美术形象的感知方式通过“视觉”,即通过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律动,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
2.曼陀罗曼陀罗(mandalas)在梵语中是“魔圈”的意思。
它常用来指所有那些包括圈形主题的符号图形,有时又特别指那种其中结合着直线的圆圈样式。
曼陀罗是儿童和成人共同喜爱的、具有良好视觉形象的、平衡而协调的图形组合。
这类图形的组合,儿童会将它贮存在记忆中,并在以后美术表现活动中不断地加以重复运用。
荣格把曼陀罗看成是人类大脑的结构及人类的意识和无意识的终极根源,是人类一种最高的、和谐的印象。
里德则把曼陀罗看作是几十万年以来残留在人类内心深处的原型遗迹中的一种。
曼陀罗具有圆满、完整无缺、统合的映象,它包含了自足完满和无限的冥想。
3.建筑建筑是人们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场所,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等等。
广义上来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
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4.表现目标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较少地期望儿童产生预期的行为,而一般希望儿童能独特而富于想象地运用和处理美术材料。
在解决问题以及美术创造方面,也不存在单一的正确答案。
因此,艾斯纳认为,当教师要求儿童想象性地运用技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形象的时候,应为儿童设立表现目标。
艾斯纳“发明”了表现目标,以此补充行为目标,而不是取代行为目标。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培养专业画家B. 培养艺术欣赏能力C. 训练精细动作D. 促进全面发展2.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A. 绘画B. 手工制作C. 音乐欣赏D. 泥塑3.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哪种教学方法最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力?A. 模仿教学B. 启发式教学C. 重复练习D. 严格规范4. 学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A. 指挥者B. 观察者C. 评判者D. 参与者5.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以下哪种材料不适合儿童使用?A. 彩色笔B. 剪刀C. 橡皮泥D. 油画棒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以下哪种评价方式最有助于儿童的自我表达?A. 打分B. 排名C. 表扬D. 批评7. 学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以下哪种行为是教师应该鼓励的?A. 严格按照示范画B. 自由发挥想象C. 模仿其他小朋友D. 快速完成作品8.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以下哪种环境布置最能激发儿童的美术兴趣?A. 单一色彩的教室B. 充满艺术品的教室C. 杂乱无章的教室D. 没有美术作品的教室9.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以下哪种活动最能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A. 个人绘画比赛B. 小组合作绘画C. 观看美术展览D. 个人手工制作10. 学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以下哪种行为是教师应该避免的?A. 提供创意启发B. 鼓励儿童尝试C. 对作品进行过度修改D. 给予正面反馈答案:1-5 DBCBA 6-10 BCBB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答: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提高儿童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美术教育还能帮助儿童表达情感,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描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答: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激励者和支持者。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的画线活动。
A.有意识B.表达思想C.没有表现意图2.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C.天赋3.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4.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B.物尽其用C.因意选材5.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A.空间B.色彩C.形状6.1923年幼儿教育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7.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三个阶段。
A.兴趣阶段B.游戏阶段C.再现和表现阶段8.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9.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B.直觉性C.弥漫性10.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儿童涂鸦期的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四种水平。
A.曲折线B.命名线C.平行线一、选择题答案 1.C没有表现意图2.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3.B主动性4.C因意选材5.A空间6.C陈鹤琴7.C再现和表现阶段8.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9.C弥漫性10.B命名线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
12.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之杨若古兰创作1、美术抽象的存在方式依附“空间(平面或立体)”.2、美术的基本表示方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老练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接踵传入我国.就外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次要摹仿采取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外型性游戏和手工建造为主的教学模式.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尺度》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流露出欢乐和高兴.创造是这类教学的核心.”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意味期、定型期、写实期.6、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次要的著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7、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研讨,结果不尽不异,但普通认为涂鸦线条有混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示客观情感有有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尺度,幼儿对色彩的应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潢阶段、再现和表示阶段三个阶段.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请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尺度和请求.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普通可分为观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11、技能技巧的构成须要有必定的练习,这类练习包含分步练习与全体练习.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思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达如许一个流程.13、对话法是指美术观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彼此感化与彼此交流.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留意让幼儿在进修过程中,弄清道理和步调,以帮忙儿童构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建造活动中去.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全体的评价,不但包含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情况的测量和评价,还包含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点和活动后果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16、学前儿童介入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留意根据三种分歧的角度来掌控,它们是将幼儿当前的进修与幼儿本人过去的进修比拟较、将某一幼儿的美术进修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进修与理想中的评价尺度进行比较,这类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掌控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同时拟定今后发展的目标.17、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纯度、明度.18、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七种基赋性相中,最亮的色彩是黄色.19.绘画的方式说话是指线条、外形、明暗、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示的手段.20.幼儿审美取决于本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自动性.21.色彩的应用是指学前儿童应用认识的色彩来表示物体抽象,并通过色彩的对比渐变、反复等变更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本人的情绪、情感.22.遮挡式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方式,以这类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23.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全体与部分的辩证活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解释学轮回”的方法.24.志愿画是指由儿童本人独立确定具体内容、方式和表示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25.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分为以精神性为大旨的美术教育和以实用性为大旨的美术教育,前者被称为重“艺”的美术教育,后者则被称为重“技”的美术教育.2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普通含义,但它又具有分歧于普通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27.写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盲目地去留意四周生活中感爱好的事物,帮忙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28.教师在指点儿童进行美术观赏过程中,应留意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特点出发,启发、引诱其进行美术观赏.29.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构成的,根据必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必定生活景象.30.研讨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讨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涂鸦”期、“意味期”、“概念画”期三个阶段.31.陶行知曾提出老练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的发展起了必定的影响.32.阿恩海姆以格式塔心思学的理论为根据,认为感知力是从全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33.美术也称外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34.传统智能可利用性的定义就是解答智力检验试题的能力.这类观点应用统计方法,与分歧年龄接受测试者的解答加以比较,从__检验分数___推断出他们的能力,认为测量出来的能力就是智能.35.所谓解释是指__探讨_____一件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36.睁开性目标陈述的是儿童___进修行为__变更的过程,它所关注的不是内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响应的目标.37.阿恩海姆从他的“_知觉分化_”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认为有其合理的地方.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初期儿童因为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款式十分简化.二.选择题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B、手工和观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彼此联系.A.素描B.绘画C.色彩2.A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方式,以这类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A.遮挡式B.零乱式C.并列式3.A主意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分歧的表示类型(他将其概括为八大类型).A.里德B.阿恩海姆C.西泽克4.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C,他们经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本人当作是某个抽象本人,沉浸在角色当中.A.外显性B.直觉性C.弥漫性5.幼儿审美决于本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B.A.完形性B.自动性C.情感性6.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老练园时,外型美术教学方法主如果摹仿采取经由日本传来的B以外型性游戏和手工建造为主的教学模式.A.蒙台梭利B.福禄倍尔C.冈仓觉7.1923年幼儿教育家C师长教师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老练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示客观情感有有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尺度,幼儿对色彩的应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A、再现和表示阶段三个阶段.A.装潢阶段C.爱好阶段D.游戏阶段9.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分别从聪明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B、创造性成长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A.脾气成长B.感情成长C.心思成长10.民主教育家B在对黉舍教育进行了一些次要改革的同时,也提出了幼儿教育体系,主意设立胎教院、乳儿院、老练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A.陈鹤琴11.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次要体此刻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C12.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者A在其著作《幼儿画教学艺术》一书中从五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这些恰是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进修成果评价时值得留意的方面.A.潘元石B.潘公凯C.潘元丰13.研讨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讨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鸦”期、“意味”期、A.A.“概念画”期B.成熟期C.抽象期14.C是德国的教育家,德国幼儿园的创始人.他把艺术教育纳入幼儿的教育活动当中,A.卢梭B.罗杰斯C.福禄倍尔15.对于儿童为何爱好绘画,陈鹤琴不同意“天赋说”和“生理机能说”,他提出“C”16.B也认为通过图画教育,可以“美备欢乐”.A.梁启超B.康无为C.蔡元培17.教师在指点儿童进行美术观赏过程中,应留意从他们的B特点出发,启发、引诱其进行美术观赏.A.爱好B.年龄C.能力18.方向不定的弧线、曲线、波状线等自在曲线构成的外形称为非规则的A.这类外形罕见于大天然,如海浪、河流、海滩、花、草、枝、叶等.A.自在外形B.想象外形C.涂鸦外形19.幼儿在表示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A.第一,统为一形.第二,多面变形.第三,单一面.第四,正正面同在.B.第一,单一面.第二,正正面同在.第三统为一形.第四,多面变形.C.第一,统为一形.第二,正正面同在.第三,单一面.第四,多面变形.20.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全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B两个方面.A.教师的教学后果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C.天赋21.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C、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气.A.教师细心具体地指点B.家长给以提示帮忙C.图画抽象基本上是画过的2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准绳有审美性准绳、C准绳和实践性准绳.A.实用性B.目的性C.创造性23.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B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含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安插.A.原创性B.实用性C.活泼性24.3岁摆布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思,这时候的儿童有了A结构的雏形,即美好外形的审美态度,对美好事物的偏爱和识别美好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响应的美感体验.A.审美心思B.创造心思C.建造心思25.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C.A.福禄倍尔B.皮亚杰26.在线条上,水平线意味着放松、平静与停止;B意味着静态张力、筹办就绪、抵抗力、支持;斜线意味着动作、活力和不服衡;弧线、曲线、海浪线给人以流畅、舒缓、优雅之感.A.直折线B.垂直线C.曲直线27.A认为儿童绘画的缘由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A.天赋说B.生理机能说C.刺激反应说28.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C”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来源根基则.A.废物利用B.物尽其用C.因意选材29.A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脾气,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觉得治.”A.鲁迅B.陶行知C.康无为30.分歧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分歧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分歧,是以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品种,才干收到预期的后果.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C.A.油画棒B.蜡笔C.毛笔31.儿童须要把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调和能力和C.A.绘画能力B.作画灵感C.手的控制能力32.A是指分析上述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形,如外型、色彩、构图等方式说话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更、统一等构成道理的利用.A.方式分析B.描述C.解释33.阿恩海姆的研讨次要集中在探索美术是如何与C和视思维联系在一路的.A.听知觉B.触知觉C.视知觉34.主意设立胎教院、乳儿院、老练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的教育家是A.A.蔡元培B.陈鹤琴C.张雪门35.C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中须要引诱儿童进修深浅.冷暖色彩的搭配,并初步进修根据画面的须要,恰当地使用色彩表示本人的情感.A.2-3岁B.3-4岁C.4-5岁36.屠美如认为分歧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分歧的特征,儿童只能画出一个物体的空间,但是不克不及参照一条轴线表示一系列物体的绝对高度,是C的表示.A.双轴阶段B.单轴阶段C.前轴阶段37、美术也称______、______或______.A、形体艺术B、影象艺术C、外型艺术D、视觉艺术E、民间艺术F、空间艺术38、《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______.A.加登纳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C.里德D.阿恩海姆39、儿童美术观赏课的基本方法是______.A、对话B、讲述C、临摹40、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______、命题画、志愿画.A、素描B、设计C、临摹41、命题画可分为______和______.A.物体画B.写生画C.情节画D.临摹画42、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C的画线活动.A、有认识B、表达思想C、没有表示意图43.绘画发展的趋势与文明布景的差别关系不明显,与年龄发展有密切关系,分歧年龄之间,存在明显差别,表示为:前轴阶段、单轴阶段、双轴阶段和___C_________.A.单双联合阶段B.前单联合阶段C.双轴联合阶段D.前后联合阶段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明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后环节此价值取向将美术本人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类价值的最后阶段它为这类价值的完好实现打下了基础.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寻求普通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天然发展包管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及创造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请求艺术渗透全部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终极成为艺术的完满的人.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本?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多样化成绩:随着信息化的敏捷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愈来愈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彩.如各品种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还有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长和弥补除幼儿园家庭之外的社会机构和场合所提供的初期儿童美术教育方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练习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和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画报等都能作为美术教育的特殊媒体起到积极的感化.有益于提高幼儿进修美术的爱好发展个性.并可天然的与艺术环境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轻松高兴的氛围中感受艺术了解艺术并爱上艺术.3、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是以存在重“艺”和重“技”两种倾向为特色的.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明人中次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脾气的精神文明活动而存在基本的进修内容是绘画和书法次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重“技”的美术教育次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含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4、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上风的倾向是什么?儿童画其实不像普通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以后的抽象因此看上去极为简约.这类景象不克不及完好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上风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外形改造为完满简洁的(好的)图形的倾向.恰是在这类倾向的安排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卵形这类倾向似乎毫掉臂及本相只以简洁为准.5、简述陈鹤琴师长教师的“刺激—反应”说.陈鹤琴师长教师认为“小孩子爱好画图其实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因而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师长教师的观点根本上说是准确的.因心思是人脑对内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内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思活动的内容.内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根源.6、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初期儿童因为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款式十分简化.随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竭分化绘画款式也越趋复杂.在初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示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常常是全部人体.随儿童的成长会根据成人的请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但儿童绘画的款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示人体的各个部位.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最概括的陈述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其他条理目标的根据和基础:1.引诱儿童初步进修感知四周环境和美术作品中方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2.引诱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进修自在表达本人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爱好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美.3.引诱儿童初步进修多种工具和材料操纵及应用外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说话表示自我和事物的活动变更培养其审美表示和创造能力.8、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准绳是什么?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准绳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目的|美术本人的特性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规律拟定的是全部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请求和指点道理.次要有:1、审美性准绳.2、创造性准绳.3、实践性准绳.9、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历.2、图画抽象基本上是画过的.3、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气.10、儿童须要把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儿童须要把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方面:1、手的动作、手眼调和能力、手的控制能力.2、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应用.3、对外界信息的把握及对色彩、外形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11、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次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如何的评价方法?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次要针对方面应关注的评价方法: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全体的评价不但包含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情况的测量和评估还包含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点和活动后果的评估.在评价方法上我们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价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别防止用划一的尺度评价分歧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强调幼儿教育评价应以介入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更与成长的历程.12、对学前儿童介入美术进修成果的评价中有哪些身分是值得关注的?对学前儿童介入美术进修成果的评价中值得关注的身分对学前儿童介入美术进修成果的评价特别要关注的是:幼儿美术作品的表示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达出内心心像情感情绪.幼儿美术作品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示;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示出活用绘画材料的特性;幼儿的绘画作品要和画纸的大小相当令人感觉舒适.13、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色彩的基本特点?次要从色彩所特有特殊情感和意味意味、色彩有了一种特殊的意味内涵、色彩对人所发生的心思及情绪上的影响,谈谈本人应用色彩的体会或认识.14.教师引诱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留意哪些?第一、教师本人要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第二、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的工艺品,因此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诱儿童对本人建造的彩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第三、泥塑材料的特点决定了泥塑作品寻求的是其朴素、淳厚的美感,而学前儿童瘦的动作不灵活,手眼调和能力较差,是以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该把重点放在寻求作品的精确与过细上,而应留意儿童泥塑操纵的过程及作品全体的稚拙感.第四,妥当处理儿童的泥塑作品.教师应留意将儿童的泥塑作品保管在通风阴凉处,若需从头使用泥料,则应与儿童商量或不当着儿童的面处理掉,防止挫伤他们的积极性.15.对学前儿童介入美术活动的行动的评价应根据哪几种分歧的角度来掌控?(一)学前儿童与自我(二)学前儿童与团体(三)学前儿童与尺度16.成就感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对本人美术成果的看法如何的尺度,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示可觉得哪几品种型?(一)本人认为很成功,自动请他人看本人的作品,并讲解作品的含义,能慷慨地将作品赠人.(二)对本人的作品感觉满意,但不自动展现,听到他人的称赞感到高兴,但愿保存作品.(三)认为不太成功,接受他人的看法,但愿将作品交给老师.(四)感到沮丧,对他人的反应无动于中或抵触,对作品去向不关心或毁掉作品.17.美术教育的含义体现为哪两方面?美术教育的含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根据两者的倚重分歧,我们可以响应地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是美术本人,即由美术本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发展和延续美术文明,也就是借助必定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横向和纵向传播美术常识和技能,促进文明的发展.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是教育,即从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寻求普通教育学意义的功效,也就是通过美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的道德感、审美情趣、意志、智力和创造性等基本素质和能力,和进行心思疏导和艺术医治等.这一观点为分歧层面的美术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较明晰的导向.18.美术与其他各种艺术的分歧的地方次要表示在哪些方面?有本人的独特性:1.美术应用的物资材料与其他艺术分歧.2.表示手段与其他艺术分歧.19.3岁~4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1、引诱儿童进一步进修多种绘画方法(如水粉画、水墨画等),体验绘画的快乐.2、引诱儿童进修各种线条表示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次要特征.3、引诱儿童进修认识12种色彩并学会分辨同种色的深浅,学惯用较丰富的色彩作画,进修区分并测验考试画出主体色和布景色,培养他们对使用色彩的爱好.4、引入写生画,使儿童将图画抽象与实物抽象沟通起来.5、引诱儿童初步进修在画面上安插物体的上下、摆布关系.20.学前儿童美术观赏教育中实施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留意什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历届试题及参考答案一1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XXX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__________、写实期。
2.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研究过程中,弄清原理和____________,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3.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这种练包括__________与整体练。
4.格式塔心理学家发现,有些完形给人的感受是愉悦的,这就是那些在特定条件下视觉剌激物被组织得最好、最规则(对称、统一、和谐)和具有最大限度的____________的完形。
5.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___________、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写生画可分为写生画和()两种。
A、物体画B、默画C、情节画2.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A、完形性B、自动性C、情感性3.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的画线活动。
A、有意识B、表达思想C、没有表现意图4.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XXX、福禄倍尔C、XXX5.()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方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B、并列式C、多层并列式6.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判是一个整体的评判,这一评判目标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C、天赋7.命题画的三个根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履历、()、幼儿有开端设想作画的气。
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8.美术也称()、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A、形体艺术B、影像艺术C、造型艺术9.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问答题】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什么?2.【问答题】谈一谈幼儿园艺术环境的创设及对幼儿的影响3.【单选题】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分类,美术是一种()。
A.时间艺术B.空间艺术C.综合艺术D.时空艺术4.【填空题】_________原则指的是要根据学前儿童具体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一个学前儿童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5.【判断题】关于美术的起源,表现说认为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代表人物有托尔斯泰等。
6.【问答题】名词解释:发展性原则7.【问答题】为什么说运用图形与图形融合的方式是幼儿绘画一种较高级的表现方式?8.【问答题】名词解释:园丁法9.【填空题】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方法主要包括灌输法、园丁法、综合法和_____。
10.【问答题】如何评价幼儿美术作品11.【单选题】剪贴活动的重点在于()A.剪B.贴C.目测D.折叠12.【问答题】名词解释:过程目标13.【问答题】名词解释:模仿说14.【判断题】由于剪刀具有危险性,所以应该尽量避免让幼儿使用。
15.【单选题】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分类,美术主要是一种()A.动态艺术B.静态艺术C.再现艺术D.表现艺术16.【问答题】名词解释:建筑17.【判断题】学前儿童平面手工活动有粘贴、剪贴、撕贴、染纸四种形式。
18.【填空题】儿童绘画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涂鸦期、______和图式期。
19.【问答题】众多学者都认为艺术与游戏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请谈谈它们与幼儿成长的关系?20.【判断题】学前儿童泥塑的发展与其绘画的发展相比,前者稍超前于后者。
第2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问答题】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低控制原则及实施要点。
2.【单选题】在儿童美术欣赏进入形式阶段时,主要分析()A.作品的内容B.作品的题目C.作品的造型、色彩D.作品的时代背景3.【填空题】自由画是在绘画题材、内容、形式和_________上对幼儿不加任何限制,完全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去作画。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判断题】学前儿童平面手工活动有粘贴、剪贴、撕贴、染纸四种形式。
2.【问答题】名词解释:意象造型3.【问答题】如何评价幼儿美术作品4.【单选题】大班幼儿的绘画发展大致处于()。
A.涂鸦期B.象征期C.图式期D.写实期5.【填空题】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___________、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6.【问答题】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角活动的延伸包括哪几类?7.【判断题】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造教育。
8.【问答题】名词解释:模仿说9.【判断题】指导儿童欣赏美术作品,主要是帮助儿童分清哪些画是好的,哪些画不好。
10.【问答题】名词解释:工艺美术11.【填空题】学前儿童手工活动可分为平面手工活动和______。
12.【单选题】用自己的实践去证明“每一个儿童,无论其先天情况如何,只要他能获得良好的教育环境,就可以成为有才能的人”这样一个推论的教育家是()A.达尔克罗兹B.柯达依C.铃木D.奥尔夫13.【问答题】简述幼儿园自由画的指导原则。
14.【单选题】教师用散文诗引导幼儿绘画,如“美丽的银杏树叶真像一把把小扇子” ,体现了美术教学中的()A.作品临摹法B.情景观察法C.语言描述法D.联想迁移法15.【问答题】名词解释:美术16.【判断题】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涂鸦期、图式期、定型期和写实期。
17.【单选题】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小班儿童在泥工中塑造()A.平面物象B.简单立体物象C.结构复杂物象D.物象主要特征和细节18.【填空题】小班儿童的绘画教育目标之一是引导儿童认识绘画工具材料,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养成正确的_________和作画姿态。
19.【填空题】格式塔心理学家发现,有些完形给人的感受是愉悦的,这就是那些在特定条件下视觉剌激物被组织得最好、最规则(对称、统一、和谐)和具有最大限度的____________的完形。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平面或立体”;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6、里德生平着作等身,最重要的着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7、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11、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16、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后发展的目标;17、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纯度、明度;18、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黄色;19.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明暗、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20.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主动性;21.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22.遮挡式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23.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解释学循环”的方法; 24.意愿画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25.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分为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和以实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前者被称为重“艺”的美术教育,后者则被称为重“技”的美术教育;2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但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27.写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28.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29.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生活现象; 30.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涂鸦”期、“象征期”、“概念画”期三个阶段;31.陶行知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32.阿恩海姆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33.美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34.传统智能可应用性的定义就是解答智力测验试题的能力;这种观点运用统计方法,与不同年龄接受测试者的解答加以比较,从__测验分数___推断出他们的能力,认为测量出来的能力就是智能;35.所谓解释是指__探讨_____一件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36.展开性目标陈述的是儿童___学习行为__变化的过程,它所关注的不是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37.阿恩海姆从他的“_知觉分化_”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认为有其合理之处;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二.选择题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B、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A.素描B.绘画C.色彩2.A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A.遮挡式B.零乱式C.并列式3.A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他将其概括为八大类型; A.里德B.阿恩海姆C.西泽克4.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C,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B.直觉性C.弥漫性5.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B;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6.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造型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是摹仿采纳经由日本传来的B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A.蒙台梭利B.福禄倍尔C.冈仓觉7.1923年幼儿教育家C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A、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A.装饰阶段C.兴趣阶段D.游戏阶段9.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分别从智慧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B、创造性成长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A.性格成长B.感情成长C.心理成长10.民主教育家B在对学校教育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的同时,也提出了幼儿教育体系,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A.陈鹤琴B.蔡元培C.陶行知11.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C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B.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C.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12.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者A在其着作幼儿画教学艺术一书中从五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这些正是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时值得注意的方面;A.潘元石B.潘公凯C.潘元丰13.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鸦”期、“象征”期、A;A.“概念画”期B.成熟期C.形象期14.C是德国的教育家,德国幼儿园的创始人;他把艺术教育纳入幼儿的教育活动之中,A.卢梭B.罗杰斯C.福禄倍尔15.对于儿童为什么喜欢绘画,陈鹤琴不赞成“天赋说”和“生理机能说”,他提出“C”说;A.模仿B.本能C.刺激一反应16.B也认为通过图画教育,可以“美备欢乐”;A.梁启超B.康有为C.蔡元培17.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B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A.兴趣B.年龄C.能力18.方向不定的弧线、曲线、波状线等自由曲线组成的形状称为非规则的A;这类形状常见于大自然,如波浪、河流、海滩、花、草、枝、叶等;A.自由形状B.想象形状C.涂鸦形状19.幼儿在表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A.第一,统为一形;第二,多面变形;第三,单一面;第四,正侧面同在;B.第一,单一面;第二,正侧面同在;第三统为一形;第四,多面变形;C.第一,统为一形;第二,正侧面同在;第三,单一面;第四,多面变形;20.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B两个方面;A.教师的教学效果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C.天赋21.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C、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2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有审美性原则、C原则和实践性原则;A.实用性B.目的性C.创造性23.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B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A.原创性B.实用性C.活泼性24.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这时的儿童有了A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A.审美心理B.创造心理C.制作心理25.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C;A.福禄倍尔B.皮亚杰C.弗兰兹.西泽克26.在线条上,水平线意味着放松、平静与休止;B意味着静态张力、准备就绪、抵抗力、支撑;斜线意味着动作、活力和不平衡;弧线、曲线、波浪线给人以流畅、舒缓、优雅之感;A.直折线B.垂直线C.曲直线27.A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A.天赋说B.生理机能说C.刺激反应说28.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C”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A.废物利用B.物尽其用C.因意选材29.A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A.鲁迅B.陶行知C.康有为30.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C;A.油画棒B.蜡笔C.毛笔31.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C;A.绘画能力B.作画灵感C.手的控制能力32.A是指分析上述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A.形式分析B.描述C.解释33.阿恩海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美术是如何与C和视思维联系在一起的;A.听知觉B.触知觉C.视知觉34.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的教育家是A;A.蔡元培B.陈鹤琴C.张雪门35.C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中需要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A.2-3岁B.3-4岁C.4-5岁36.屠美如认为不同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征,儿童只能画出一个物体的空间,但是不能参照一条轴线表现一系列物体的相对高度,是C的表现;A.双轴阶段B.单轴阶段C.前轴阶段37、美术也称______、______或______;A、形体艺术B、影像艺术C、造型艺术D、视觉艺术E、民间艺术F、空间艺术38、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______;A.加登纳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C.里德D.阿恩海姆39、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______;A、对话B、讲述C、临摹40、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______、命题画、意愿画;A、素描B、设计C、临摹41、命题画可分为______和______;A.物体画B.写生画C.情节画D.临摹画42、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C的画线活动;A、有意识B、表达思想C、没有表现意图43.绘画发展的趋势与文化背景的差异关系不明显,与年龄发展有密切关系,不同年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表现为:前轴阶段、单轴阶段、双轴阶段和___C_________;A.单双联合阶段B.前单联合阶段C.双轴联合阶段D.前后联合阶段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此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及创造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多样化问题: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彩;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还有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画报等都能作为美术教育的特殊媒体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个性;并可自然的与艺术环境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了解艺术并爱上艺术;3、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是以存在重“艺”和重“技”两种倾向为特色的;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4、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好的图形的倾向;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5、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反应”说;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观点根本上说是正确的;因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6、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随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在早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随儿童的成长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但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最概括的陈述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操作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8、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目的美术本身的特性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是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主要有:1、审美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9、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历;2、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3、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10、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方面:1、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2、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3、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11、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方面应关注的评价方法: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估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估;在评价方法上我们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价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强调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12、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有哪些因素是值得关注的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值得关注的因素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特别要关注的是:幼儿美术作品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达出内心心像情感情绪;幼儿美术作品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现出活用绘画材料的特性;幼儿的绘画作品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令人感觉舒适;13、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色彩的基本特点主要从色彩所特有特殊情感和象征意味、色彩有了一种特殊的象征内涵、色彩对人所产生的心理及情绪上的影响,谈谈自己运用色彩的体会或认识;14.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注意哪些第一、教师自己要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第二、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彩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第三、泥塑材料的特点决定了泥塑作品追求的是其质朴、淳厚的美感,而学前儿童瘦的动作不灵活,手眼协调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意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第四,妥善处理儿童的泥塑作品;教师应注意将儿童的泥塑作品保存在通风阴凉处,若需重新使用泥料,则应与儿童商量或不当着儿童的面处理掉,避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15.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动的评价应根据哪几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一学前儿童与自我二学前儿童与团体三学前儿童与标准16.成就感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对自己美术成果的看法如何的标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为哪几种类型一自己认为很成功,主动请别人看自己的作品,并讲解作品的含义,能慷慨地将作品赠人;二对自己的作品感觉满意,但不主动展示,听到别人的称赞感到愉快,希望保留作品;三认为不太成功,接受别人的看法,希望将作品交给老师;四感到沮丧,对别人的反应无动于衷或抵触,对作品去向不关心或毁掉作品;17.美术教育的含义体现为哪两方面美术教育的含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根据两者的倚重不同,我们可以相应地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是美术本身,即由美术本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也就是借助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横向和纵向传播美术知识和技能,促进文化的发展;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是教育,即从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追求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也就是通过美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的道德感、审美情趣、意志、智力和创造性等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进行心理疏导和艺术治疗等;这一观点为不同层面的美术。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试点衔接专业2023年上半年《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试卷(B卷)(课程代码:00857)一、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题2分)1.不属于学前儿童美术的特点的选项是()。
A.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B.学前儿童的美术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
C.学前儿童的美术的发展反应了他们整体智慧的发展。
D 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工具。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有()。
A.培养学前儿童初步的艺术兴趣和爱美观念。
B.发展学前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C.培养学前儿童对美术的兴趣。
D.培养学前儿童完满和谐的人格3.不属于划分目标内容的年龄阶段是()。
A.3~4 B.4~5C.5~6D.6~74.从儿童最初的画面来看,他们所观察到的物体基本上是通过()形式出现的。
A.平面空间B.二维空间C.三维空间D.立体空间5.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和写实期。
A.柏特B.吕凯C.陈鹤琴D.罗文斐尔德6.不属于学前儿童手工发展阶段特征描述的时期是()。
A.无目的的活动期B.基本形状期C.成熟建立期D.样式化期7.教师不可以引导儿童学习剪纸的剪法是()。
A.目测剪B.沿轮廓剪C.边拉边剪D.折叠剪8.艺术批评是对艺术品质量和意义的评价,批评探索的结果要达到三个目的,不属于其中的是()。
A.批评目标B.知识目标C.技能目标D.态度习惯目标9.在《儿童对艺术的知觉》一文中提出了儿童艺术和知觉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他是()。
A.加登纳B.丹尼伍尔夫C.丁祖荫D.比纳10.不属于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实施的原则是()。
A.高度的艺术性与儿童的可接受性原则B.感化欣赏原则C.潜移默化原则D.渐进性和程序性原则二、填空题(本题共10分,每空1分)11.根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_______艺术和_______艺术。
题目: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
选项A:手的控制能力
选项B:绘画能力
选项C:作画灵感
答案:手的控制能力
题目: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选项A:能力
选项B:兴趣
选项C:年龄
答案:年龄
题目:1923年幼儿教育家( )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选项A:陈鹤琴
选项B:张雪门
选项C:陶行知
答案:陈鹤琴
题目: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 )”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选项A:物尽其用
选项B:因意选材
选项C:废物利用
答案:因意选材
题目:色相、明度、纯度被称为( )三要素。
选项A:色彩
选项B:色相
选项C:色调
答案:色彩
题目: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 ),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选项A:外显性
选项B:弥漫性
选项C:直觉性
答案:
弥漫性
题目: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我国20世纪初期幼稚园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 )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选项A:法国
选项B:德国
选项C:日本
答案:日本
题目: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有( )、写生画、命题画、意愿画。
选项A:色彩画
选项B:临摹画
选项C:素描画
答案:临摹画
题目: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美术形象的消失方法依附“空间(平面或立体)”.2.美术的根本表示情势和手腕是线条.形体.构造和色彩.3.20世纪初期,在我国树立成熟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导思惟及杜威的教导思惟接踵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授教养办法而言,当时重要临摹采取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造为主的教授教养模式.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导国度尺度》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忱对视觉艺术教授教养所供给的艺术材料进行试验,对各类不雅念进行商量.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进程中吐露出欢快和高兴.创造是这种教授教养的焦点.”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成长分为四个时代分离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6.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经由过程艺术的教导》.7.国表里很多学者进行了研讨,成果不尽雷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混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定名线四种程度.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不雅事物或表示主不雅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亲密程度为尺度,幼儿对色彩的应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潢阶段.再现和表示阶段三个阶段.9.学前儿童美术教授教养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导的目标和请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授教养活动的具体尺度和请求.10.在幼儿园,美术教导内容一般可分为观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11.技能技能的形成须要有必定的演习,这种演习包含分步演习与整体演习.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阅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达如许一个流程.13.对话法是指美术观赏教导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互相感化与互相交换.14.手工教授教养中,教师应留意让幼儿在进修进程中,弄清道理和步调,以帮忙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徙到其他手工制造活动中去.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但包含对儿童美术成果和儿童美术成长状态的测量和评价,还包含对美术教导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点和活动后果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标存眷了幼儿的可中断成长和教师的可中断成长两个方面.16.学前儿童介入美术活动的行动进程的评价应留意根据三种不合的角度来掌控,它们是将幼儿当前的进修与幼儿本身曩昔的进修比拟较.将某一幼儿的美术进修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进修与幻想中的评价尺度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掌控到幼儿在其所处的成长阶段中的地位,同时制订往后成长的目标.17.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纯度.明度.18.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七种基赋性相中,最亮的色彩是黄色.19.绘画的情势说话是指线条.外形.明暗.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示的手腕.20.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涵划定性和构造与对象之间内涵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自动性.21.色彩的应用是指学前儿童应用熟习的色彩来表示物体形象,并经由过程色彩的比较渐变.反复等变更来丰硕画面,从而表达本身的情感.情感.22.遮挡式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情势,以这种方法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楚明白的前后关系.23.商量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活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解释学轮回”的办法. 24.意愿画是指由儿童本身自力肯定具体内容.情势和表示办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25.中国古代美术教导分为以精力性为宗旨的美术教导和以适用性为宗旨的美术教导,前者被称为重“艺”的美术教导,后者则被称为重“技”的美术教导.26.学前儿童美术教导具有美术教导的一般寄义,但它又具有不合于一般美术教导的一些特点,学前儿童的美术教导也可经由过程美术和教导两方面表现出来.27.写生经由过程对什物的不雅察进行描写,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去留意四周生涯中感兴致的事物,帮忙幼儿晋升不雅察才能和专注才能.28.教师在指点儿童进行美术观赏进程中,应留意从他们的年纪特点特点动身,启示.引诱其进行美术观赏.29.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涯中形成的,根据必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革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必定生涯现象. 30.研讨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讨中发明,幼儿绘画程度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才能的成长分为“涂鸦”期.“象征期”.“概念画”期三个阶段.31.陶行知曾提出成熟园应实行调和的生涯教导,对约束幼儿共性成长的封建传统的教授教养办法,他的思惟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的成长起了必定的影响.32.阿恩海姆以格局塔心理学的理论为根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经由过程一个知觉分化的进程成长而来的.33.美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34.传统智能可应用性的界说就是解答智力磨练试题的才能.这种不雅点应用统计办法,与不合年纪接收测试者的解答加以比较,从__磨练分数___揣摸出他们的才能,认为测量出来的才能就是智能.35.所谓解释是指__商量_____一件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36.睁开性目标陈述的是儿童___进修行动__变更的进程,它所存眷的不是外部事先划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教授教养的现实进展情况提出响应的目标.37.阿恩海姆从他的“_知觉分化_”理论动身,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来由,认为有其合理之处.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早期儿童因为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二.选择题1.学前儿童美术教导的内容涉及B.手工和观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自力但又互相接洽.A.素描B.绘画C.色彩2.A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情势,以这种方法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楚明白的前后关系.A.遮挡式B.零乱式C.并列式3.A主意经由过程艺术教导促进儿童人格的成长,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合的表示类型(他将其归纳综合为八大类型).A.里德B.阿恩海姆C.西泽克4.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C,他们经常将审美进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本身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脚色之中.A.外显性B.直觉性C.漫溢性5.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涵划定性和构造与对象之间内涵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B.A.完形性B.自动性C.情感性6.20世纪初期,在我国树立成熟园时,造型美术教授教养办法主如果临摹采取经由日本传来的B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造为主的教授教养模式.A.蒙台梭利B.福禄倍尔C.冈仓觉7.1923年幼儿教导家C师长教师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成熟园,倡导中国化的幼儿教导.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不雅事物或表示主不雅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亲密程度为尺度,幼儿对色彩的应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A.再现和表示阶段三个阶段.A.装潢阶段C.兴致阶段D.游戏阶段9.罗恩菲尔德在剖析息争释儿童美术成长的各个阶段的小我成长特点时,分离从聪明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心理成长.美感成长.B.创造性成长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A.性格成长B.情感成长C.心理成长10.平易近主教导家B在对黉舍教导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的同时,也提出了幼儿教导体系,主意设立胎教院.乳儿院.成熟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导.A.陈鹤琴11.对教师教授教养行动的评价目标重要表如今对以往的美术教导作出反思和C12.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导工作者A在其著作《幼儿画教授教养艺术》一书中从五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这些恰是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进修成果评价时价得留意的方面.A.潘元石B.潘公凯C.潘元丰13.研讨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讨中发明,幼儿绘画程度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才能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鸦”期.“象征”期.A.A.“概念画”期B.成熟期C.形象期14.C是德国的教导家,德国幼儿园的创始人.他把艺术教导纳入幼儿的教导活动之中,A.卢梭B.罗杰斯C.福禄倍尔15.对于儿童为什么爱好绘画,陈鹤琴不赞同“禀赋说”和“心理机能说”,他提出“C”16.B也认为经由过程丹青教导,可以“美备欢快”.A.梁启超B.康有为C.蔡元培17.教师在指点儿童进行美术观赏进程中,应留意从他们的B特点动身,启示.引诱其进行美术观赏.A.兴致B.年纪C.才能18.偏向不定的弧线.曲线.波状线等自由曲线构成的外形称为非规矩的A.这类外形罕有于大天然,如波浪.河道.海滩.花.草.枝.叶等.A.自由外形B.想象外形C.涂鸦外形19.幼儿在表示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成长的进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A.第一,统为一形.第二,多面变形.第三,单一面.第四,正正面同在.B.第一,单一面.第二,正正面同在.第三统为一形.第四,多面变形.C.第一,统为一形.第二,正正面同在.第三,单一面.第四,多面变形.20.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标存眷了幼儿的可中断成长和B两个方面.A.教师的教授教养后果B.教师的可中断成长C.禀赋21.命题画的三个根本前提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涯阅历.C.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A.教师细心具体地指点B.家长给以提醒帮忙C.丹青形象根本上是画过的22.学前儿童美术教授教养的组织原则有审美性原则.C原则和实践性原则.A.适用性B.目标性C.创造性23.幼儿园情况的设计要兼具B和美不雅性,更要相符儿童的审美趣味,情况美化包含室内与室外情况的安插.A.原创性B.适用性C.生动性24.3岁阁下的儿童开端萌发了审美心理,这时的儿童有了A构造的雏形,即幽美形态的审美立场,对幽美事物的偏心和辨认幽美物体的审美迟钝性及响应的美感体验.A.审美心理B.创造心理C.制造心理25.美术教导史上第一个“发明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C.A.福禄倍尔B.皮亚杰26.在线条上,程度线意味着放松.镇静与休止;B意味着静态张力.预备停当.抵抗力.支持;斜线意味着动作.活气和不服衡;弧线.曲线.波浪线给人以流利.舒缓.优雅之感.A.直折线B.垂直线C.是曲线27.A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心坎的一种冲动.A.禀赋说B.心理机能说C.刺激反响说28.在手工教授教养的构想进程中,“C”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起源基本则.A.废料应用B.物尽其用C.因意选材29.A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美术之目标,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格,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认为治.”A.鲁迅B.陶行知C.康有为30.不合年纪的幼儿,在才能上相差很大,而不合类型的绘画应用的对象也不合,是以要根据幼儿的才能选择适合的绘画种类,才干收到预期的后果.如低年纪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C.A.油画棒B.蜡笔C.毛笔31.儿童须要控制的绘画根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调和才能和C.A.绘画才能B.作画灵感C.手的控制才能32.A是指剖析上述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剖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况,如造型.色彩.构图等情势说话和对称.平衡.节拍.韵律.变更.同一等构成道理的应用.A.情势剖析B.描写C.解释33.阿恩海姆的研讨重要分散在摸索美术是若何与C和视思维接洽在一路的.A.听知觉B.触知觉C.视知觉34.主意设立胎教院.乳儿院.成熟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导的教导家是A.A.蔡元培B.陈鹤琴C.张雪门35.C儿童绘画教授教养活动的目标中须要引诱儿童进修深浅.冷暖色彩的搭配,并初步进修根据画面的须要,恰当地应用色彩表示本身的情感.A.2-3岁B.3-4岁C.4-5岁36.屠美如认为不合时代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合的特点,儿童只能画出一个物体的空间,但是不克不及参照一条轴线表示一系列物体的相对高度,是C的表示.A.双轴阶段B.单轴阶段C.前轴阶段37.美术也称______.______或______.A.形体艺术B.影像艺术C.造型艺术D.视觉艺术E.平易近间艺术F.空间艺术38.《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______.A.加登纳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C.里德D.阿恩海姆39.儿童美术观赏课的根本办法是______.A.对话B.讲述C.临摹40.儿童美术绘画课的根本办法有写生画.______.命题画.意愿画.A.素描B.设计C.临摹41.命题画可分为______和______.A.物体画B.写生画C.情节画D.临摹画42.从幼儿现实的涂画行动和进程上看,涂鸦是C的画线活动.A.有意识B.表达思惟C.没有表示意图43.绘画成长的趋势与文化布景的差别关系不明显,与年纪成长有亲密关系,不合年纪之间,消失明显差别,表示为:前轴阶段.单轴阶段.双轴阶段和___C_________.A.单双结合阶段B.前单结合阶段C.双轴结合阶段D.前后结合阶段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如何懂得学前儿童美术教导的涵义?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导是旨在延续和成长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行的教导的最初环节此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重要的器械.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本.而教导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导则着眼教导以美术作为教导的序言经由过程美术教导寻求一般幼儿教导的价值.具体说就是经由过程学前儿童美术教导适应儿童天然成长包管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造就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才能|意志品德及创造性.学前儿童美术教导容身于真善美的调和同一请求艺术渗入渗出全部教导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貌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导中若何合理应用教授教养资本?学前儿童美术教授教养媒体的多样化问题:跟着信息化的敏捷普及美术教授教养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硕多彩.如各类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还有社会美术教导是幼儿园美术教导内容的延长和填补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合所供给的早期儿童美术教导情势如由国度和社会集团举行的各类美术练习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片子期刊画报等都能作为美术教导的特别媒体起到积极的感化.有利于进步幼儿进修美术的兴致成长共性.并可天然的与艺术情况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轻松高兴的气氛中感触感染艺术懂得艺术并爱上艺术.3、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导有哪两种偏向,其内涵为何?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导是以消失重“艺”和重“技”两种偏向为特点的.重“艺”的美术教导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重要作为一种晋升道德陶冶性格的精力文化活动而消失根本的进修内容是绘画和书法重要的教授教养方法是师徒式的.重“技”的美术教导重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导以适用性为特点包含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身手特点浓烈.4.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偏向是什么?儿童画其实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革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这种现象不克不及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才能的程度较低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偏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革为完美简练的(好的)图形的偏向.恰是在这种偏向的安排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矩的圆形和卵形这种偏向似乎毫失落臂及本相只以简练为准.5.简述陈鹤琴师长教师的“刺激—反响”说.陈鹤琴师长教师认为“小孩子爱好绘图其实不是心坎有一种禀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筋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绘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师长教师的不雅点根本上说是准确的.因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应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根源.6.阿恩海姆是若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动身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来由:早期儿童因为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随儿童的成长其知觉才能不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庞杂.在早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示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小我体.随儿童的成长会根据成人的请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但儿童绘画的样式仍屈服于其知觉分化的程度用圆和最简略的图形表示人体的各个部位.7.学前儿童美术教导总目标是什么?学前儿童美术教导总目标学前儿童美术教导总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美术教导目标最归纳综合的陈述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导其他层次目标的根据和基本:1.引诱儿童初步进修感知四周情况和美术作品中情势美和内容美造就他们对美的迟钝性.2.引诱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进修自由表达本身感触感染造就其对美术的兴致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才能促进其人格的完美.3.引诱儿童初步进修多种对象和材料操纵及应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说话表示自我和事物的活动变更造就其审美表示和创造才能.8.学前儿童美术教授教养原则是什么?学前儿童美术教授教养原则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授教养目标|美术本身的特点及学前儿童身心成长特点和教授教养纪律制订的是全部学前儿童美术教授教养进程中必须遵守的根本要乞降指点道理.重要有:1.审美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9.命题画的三个根本前提是什么?命题画的三个根本前提:1.要有直接或间接的生涯阅历.2.丹青形象根本上是画过的.3.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10.儿童须要控制的绘画根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儿童须要控制的绘画根本技能方面:1.手的动作.手眼调和才能.手的控制才能.2.对对象和材料的懂得与应用.3.对外界信息的控制及对色彩.外形和空间的熟习与应用.11.幼儿园美术教导评价重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存眷如何的评价办法?幼儿园美术教导评价重要针对方面应存眷的评价办法: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但包含对儿童美术成果和儿童美术成长状态的测量和评估还包含对美术教导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点和活动后果的评估.在评价办法上我们应存眷一种进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价不雅念.承认和存眷幼儿的个别差别防止用整齐的尺度评价不合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成长的眼力对待幼儿既要懂得现有程度更要存眷其成长的速度特点和偏向等.强调幼儿教导评价应以介入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成长为本尽可能地使他们的本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成长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存眷他们变更与成长的过程.12.对学前儿童介入美术进修成果的评价中有哪些身分是值得存眷的?对学前儿童介入美术进修成果的评价中值得存眷的身分对学前儿童介入美术进修成果的评价特别要存眷的是:幼儿美术作品的表示要相符幼儿身心的成长的年纪特点;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达出心坎心像情情感绪.幼儿美术作品要能施展幼儿的共性要有自我的表示;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示出活用绘画材料的特点;幼儿的绘画作品要和画纸的大小相当令人感到舒适.13.在日常教授教养中若何应用色彩的根本特点?重要从色彩所特有特别情感和象征意味.色彩有了一种特别的象征内涵.色彩对人所产生的心理及情感上的影响,谈谈本身应用色彩的领会或熟习.14.教师引诱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留意哪些?第一.教师本身要懂得泥塑活动中所应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点.第二.彩塑是具有平易近族特点的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诱儿童对本身制造的彩塑作品进行着色描写以美化作品.第三.泥塑材料的特点决议了泥塑作品寻求的是其朴素.淳厚的美感,而学前儿童瘦的动作不灵巧,手眼调和才能较差,是以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该把重点放在寻求作品的准确与过细上,而应留意儿童泥塑操纵的进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第四,妥当处理儿童的泥塑作品.教师应留意将儿童的泥塑作品保管在通风阴凉处,若需从新应用泥料,则应与儿童磋商或不当着儿童的面处理失落,防止挫伤他们的积极性.15.对学前儿童介入美术活动的行动的评价应根据哪几种不合的角度来掌控?(一)学前儿童与自我(二)学前儿童与集团(三)学前儿童与尺度16.成就感方面是不雅察和评价幼儿对本身美术成果的意见若何的尺度,幼儿在这方面的行动表示可认为哪几种类型?(一)本身认为很成功,自动请他人看本身的作品,并讲授作品的寄义,能大方地将作品赠人.(二)对本身的作品感到满足,但不自动展现,听到他人的赞扬觉得高兴,愿望保存作品.(三)认为不太成功,接收他人的意见,愿望将作品交给师长教师.(四)觉得兴奋,对他人的反响无动于衷或抵触,对作品去向不关怀或毁失落作品.17.美术教导的寄义表现为哪两方面?美术教导的寄义可以经由过程美术和教导两方面表现出来.根据两者的倚重不合,我们可以响应地将美术教导分成美术取向的美术教导和教导取向的美术教导.美术取向的美术教导着眼点是美术本身,即由美术本位动身,以教导为手腕,成长和延续美术文化,也就是借助必定的教导方法和手腕,横向和纵向传播美术常识和技能,促进文化的成长.教导取向的美术教导着眼点是教导,即从教导价值的角度对待美术教导,以美术作为教导的序言,寻求一般教导学意义的功能,也就是经由过程美术教导有目标地造就人的道德感.审美情趣.意志.智力和创造性等根本本质和才能,以及进行心理劝导和艺术治疗等.这一不雅点为不合层面的美术教导的实行供给了较了了的导向.18.美术与其他各类艺术的不合之处重要表示在哪些方面?。
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Happy First, written on the morning of August 16, 2022试卷代号:2506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2015年7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 C 的画线活动..A.有意识 B.表达思想 C.没有表现意图2.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 ..A.弗兰兹.西泽克 B.福禄倍尔 C.皮亚杰3.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 B ..A.完形性 B.主动性 C.情感性4.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 C ”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A.废物利用 B;物尽其用 C.因意选材5;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A ..A;对话 B.讲述 C.临摹6.C 需要进行制版、印制后才能最后完成作品;所以兼有绘画、设计和制作的特点..A.油画 B.水彩 C.版画7.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C ..A.油画棒 B.铅笔 C.毛笔8. A 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A.鲁迅 B.陶行知 C.蔡元培9.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B 两个方面..A.教师的教学效果 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C.天赋10.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C 、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 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 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12.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14.卢梭将感觉经验看做是对儿童进行智育的前提..15.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三、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6.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答: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第二;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第三;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17.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答:一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韵对象..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二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科学活动中感知的目的在于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真”..三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艺术知觉主要是完形知觉和超完形知觉;对部分的感知是为艺术整体服务的..四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18.陈鹤琴先生的“刺激一反应”说的内容是什么答: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投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1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有哪几个方面的注意点答:第一;活动目标要关注幼儿的发展..一方面;活动目标应适应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他们美术学习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活动目标应把他们在他人的帮助下能达到的水平;即把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落脚点;为幼儿创造最近发展区..第二;活动目标要注意整合性..这种整合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活动目标要考虑幼儿的认知、情感、技能等多方面的整合;二是活动目标要考虑美术与其他教育领域的整合..四、论述题共30分20.试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创设有效的环境物质与心理环境答: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这时的儿童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时;要注意欣赏环境的作用:第一;走进自然;激发、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教师可让儿童走进自然;接触身边的美的事物开始;如欣赏柳树的婀娜多姿;感受松树的沧桑挺拔观赏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花朵;在各种随机的或专门的美术欣赏活动中;培养儿童对欣赏活动的兴趣..第二;布置多样而优美的环境..在儿童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为儿童刨设优美的环境;可以对儿童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使其经常感受环境中的美..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室内环境的设计;除了让儿童具有足够的恬动空间以外;应在室内可利用的空间中作多种装饰;展示各种图片和儿童作品..在教学楼的过道、楼梯边的墙上可陈列幼儿的创作作品和名画复制品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专设一间幼儿美术活动室..环境布置在色彩和形式上要有儿童的特点;应做到整洁、温馨、活泼及儿童化;使之成为花园和乐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儿童的情绪..环境设备力求实用、美观、整洁、有序..儿童在多样而美观的环境中;能随时观察各种事物;或动手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其对美的欣赏力和审美能力..教师也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如对自然景物、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性描绘;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试卷代号:2506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 2015年1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A ..A.手的控制能力 B.作画灵感 C.绘画能力2.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造型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是摹仿采纳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 B 为主的教学模式..A.绘画欣赏 B.手工制作 C.雕塑雕刻3.1923年幼儿教育家 B 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4.C 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中需要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 A.2—3岁 B.3—4岁 C.4—5岁5.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 C ;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A.外显性 B.直觉性 C.弥漫性6.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 A 、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A.装饰阶段 B.兴趣阶段 C.游戏阶段7. B 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目标是在折叠、粘贴的基础上.;开始接触工具..A.2—3岁 B.3—4岁 C.4—5岁8.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鸦”期、“象征”期、 A ..A.“概念画”期 B.成熟期 C.形象期9. B 是给生活中的某些日用品、工艺品的表面装饰上图案纹样;使它更加美丽、引人喜爱..A.写生画 B.装饰画 C.临摹画10.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 B 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A.兴趣 B.年龄 C.能力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生活现象 ..12.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解释学循环”的方法..13.写生画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14.阿恩海姆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15.陶行知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 ;反对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6.开展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需要作哪些准备答:第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确定绘画的种类、内容..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毛笔..第二;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计划;目标要明确;考虑要周密..第三;准备必要的工具、材料..要根据教案准备相应的工具和材料..第四;如有必要;准备相应的范画、写生实物等..17.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有哪些答: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能较熟练地使用合适的工具;具有一定的立体造型的想象力和制作能力..●引导儿童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技法将纸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整体物象..●引导儿童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拼贴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体的物象..●引导儿童学习用拉伸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其主要特征和简单细节..18.在对话法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哪几点答:一是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儿童有自己的探索..二是教师自己要首先学会与文本进行对话;并做好儿童与文本之间的“审美期待”的中介..三是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欣赏机会;扩大他们的视界..四是教师要为儿童创设利用多通道感受、体验的条件和充分的时间..五是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会提问;并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19.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注意哪些答:第一;教师自己要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第二;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第三;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第四;妥善处理儿童的泥塑作品..四、论述题共30分20.简述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的特点..答: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元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幼儿用画笔描绘事物的初期;不大考虑画笔的色彩;用什么都行;这时的画一般都是单色的;经常能得到什么颜色的画笔;画中就更多地出现什么颜色..渐渐地;幼儿对一两种色彩产生喜爱或讨厌的情感;于是开始更多地选用自己有好感的色彩;而拒绝用他们不喜欢的颜色..经过一个阶段的玩色和较单调地运用色彩之后;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于是;进入色彩运用的第二个阶段..这时;他们对色彩产生极大热情;喜欢的色彩多起来..此时;幼儿对色彩的运用;没有再现或表现的意图;主要是满足个人美感的需要;有明显的装饰性..幼儿对色彩的美感主要取决于各种色彩的知觉特征与个人性格气质特征之间的关联..约幼儿期末;第三个阶段开始了..有些幼儿会前发出表现事物的客观颜色的愿望;也就是说;一些幼儿有了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但在那些大量的不用固有色;并不影响表现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幼儿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施色..有大量的事物可供幼儿装饰和美化;满足他们的美感需要..幼儿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式虽然简单和原始;但并不错误;相反;它产生的独特的美感是值得欣赏的..艺术旨在表现人的情感;按物体固有色赋色并不是美术的目标..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和热忱;启发他们体验色彩的美感;鼓励他们大胆地运用色彩去“说话”..。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平面或立体)”。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
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6、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
7、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11、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
一、填空题:(每空1分)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
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6、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
7、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11、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状况、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
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16、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后发展的目标。
17、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
18、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黄色。
二、选择题:(每题2分)1、美术也称 C 、 D 或 F 。
A、形体艺术B、影像艺术C、造型艺术D、视觉艺术E、民间艺术F、空间艺术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 C 、 D 和 F 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 素描、B 设计、C 绘画、D 手工、E 色彩、F 欣赏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 :A.弗兰兹·西泽克B.福禄倍尔C.皮亚杰D.冈仓觉4、1923年幼儿教育家 B 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D.蔡元培5、《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 B 。
A.加登纳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C.里德D.阿恩海姆6、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 A 三个阶段。
A.“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B.“概念画”期、“象征”期和“涂鸦”期C.“象征”期、“涂鸦”期和“概念画”期7、 A 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B.零乱式C.并列式D.多层并列式8、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 。
A、对话B、讲述C、临摹9、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 C 、命题画、意愿画。
A、素描B、设计C、临摹10、命题画可分为 A 和 D 。
A.物体画B.写生画C.情节画D.临摹画11、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B 。
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12、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点?( B、D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D、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4、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__A、B__。
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
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
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彩。
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
还有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画报等都能作为美术教育的特殊媒体起到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个性。
并且可以自然的与艺术环境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了解艺术并爱上艺术。
3、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是以存在重“艺”和重“技”两种倾向为特色的。
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
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
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4、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
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形的倾向。
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
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5、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反应”说。
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
”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
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
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6、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
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
在早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
随着儿童的成长,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但是,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
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最概括的陈述,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8、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目的、美术本身的特性以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是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主要有:(1)审美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
9、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①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②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③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10、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①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②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③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11、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估,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估。
在评价方法上,我们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价观念。
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强调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12、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有哪些因素是值得关注的?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特别要关注的是:幼儿美术作品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达出内心心像、情感、情绪。
幼儿美术作品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现出活用绘画材料的特性;幼儿的绘画作品,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令人感觉舒适。
13、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色彩的基本特点?答:色彩都有其色相、明度、纯度这三个特性。
色相就是色彩的名称,如黄色、红色等;明度是指色彩的相对亮度;纯度是指色彩的相对纯净度。
这种色彩的基本特性也就是涂料色彩的基本特性。
像是幼儿首先是识别色彩喽,但是要求画面好看、色彩丰富就一定离不开对比色的运用,必须要控制好纯度。
1、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极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能在这种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使幼儿人格的“种子”通过美术游戏这一自然生长的土壤得以发芽,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