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变形静力学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3.96 MB
- 文档页数:72
第四章静力学和刚度分析(部分)4.1 引言本章研究并联机器的静力学和刚度。
机器工作时,末端执行器必然要对外界施加一定的力和力矩,而这些均由关节来提供。
对于串联机器,驱动力通过一个开环运动链传递;对于并联机器,驱动力通过几个并联路径传递到末端执行器。
它们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不同。
机器的静力学是在假设机器不发生运动时,研究各关节和末端执行器所承受的力和力矩之间的关系,包括大小和方向。
静力学分析对确定机器各构件和轴承的尺寸,以及确定合适的驱动器是必需的,是机器人柔顺控制(compliance control)的基础。
本章中,为简化描述,我们使用关节力和操作力这样的术语来表示关节和终端上的力和力矩。
机器静力学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矢量法、虚功原理、螺旋代数和四元数等。
矢量法又称为Chace方法,针对机器的每个构件,建立隔离体图和静力平衡方程,然后统一求解。
虚功原理是基于能量转换的方法,在并联机器的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
本章重点介绍基于矢量法和虚功原理的静力学分析。
另外,在探讨操作力与关节力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各构件受力和变形的关系,因为如果构件变形过大将导致机器性能变坏。
终端和关节的受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属于机器的刚度分析范畴,这也是本章重要内容之一。
本章首先介绍机器人静力学分析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构件隔离体图和静力平衡方程,基于不同坐标系下的构件静力平衡方程,基于虚功原理的静力学分析方法,刚度矩阵和柔度矩阵。
在随后的并联机器静力学分析部分,应用矢量法和虚功原理对两种不同构型的机器进行了静力学分析。
在刚度分析部分,我们首先介绍只考虑系统驱动误差的刚度矩阵的求解;然后重点介绍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用于刚度分析的有限元方法,并且针对几台实际的并联机器,给出了具体的建模和求解过程,并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分析结论,这些数据对设计和建造该类并联机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4.2 静力学和刚度分析基础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机器人静力学和刚度分析的一些基础方法和概念,包括,机构的隔离体图,静力平衡方程,基于不同坐标系的构件静力平衡方程,虚功原理,刚度和柔度矩阵。
79第四章 变形体静力学基础从本章开始,讨论的研究对象是变形体,属于固体力学的范畴。
在前面各章中,我们将物体视为不发生变形的刚体,讨论其平衡问题。
事实上,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但或多或少总有变形发生,而且还可能破坏。
因此,不仅要研究物体的受力,还要研究物体受力后的变形和破坏,以保证我们设计制造的产品或结构能实现预期的设计功能和正常工作。
要研究固体的变形和破坏,就不再能接受刚体假设,而必须将物体视为变形体。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矢量可以认为是滑移矢,力偶矩矢是自由矢,是因为没有考虑物体的变形。
对于变形体,力矢量不再能沿其作用线滑移,力偶矩矢也不再能自由平移,因为它们的作用位置将影响物体的变形。
变形体静力学研究的是平衡状态下,变形体的受力和变形问题。
§4.1 变形体静力学的一般分析方法在第一章中,已经简要地介绍了以变形体为对象的静力学基本研究方法。
即需要进行下述三个方面的研究:1)力和平衡条件的研究。
2)变形几何协调条件的研究。
3)力与变形之关系的研究。
在开始讨论变形体静力学问题之前,先以一个例子进一步说明变形体静力学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
例4.1 长2L 的木板由二个弹性常数为k 的弹簧支承,如图4.1所示。
弹簧的自由长度为h ,既能受压,也能受拉。
若有一人从板中央图4.1 例4-1图向一端缓慢行走,试求板与地面刚刚接触时,人所走过的距离x。
解:设人重为W,板重与人重相比较小,忽略不计。
讨论板与地面刚刚接触的临界状态,此时F=0;弹簧B受压缩短,弹簧A受拉伸长,板受力如图所示。
1) 力的平衡条件:由平衡方程有:∑F y=F B-F A-W=0 --(1)∑M A(F )=2aF B-(x+a)W=0 --(2)如果x已知,弹簧反力F A、F B即可求得。
现在x未知,只考虑力的平衡不能解决问题,需考虑变形。
板与弹簧相比刚硬得多,可作刚体处理,只考虑弹簧的变形。
2) 变形几何协调条件:弹簧变形如图所示,刚性板要保持为直板,则二弹簧变形后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是:h B/h A=(L-a)/(L+a) (x>0) --(3)弹簧A、B的变形为δA=h A-h (图中假定为受拉伸长);--(4)及δB=h-h B(图中假定为受压缩短)。
.1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绪论 思 考 题1) 现代力学有哪些重要的特征?2)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按其是否直接接触如何分类?试举例说明。
3) 工程静力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主线是什么? 4) 试述工程力学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第二章 刚体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理论习 题2-1 求图中作用在托架上的合力F R 。
2-2 已知F 1=7kN ,F 2=5kN, 求图中作用在耳环上的合力F R 。
习题12030200N.22-3 求图中汇交力系的合力F R 。
2-4 求图中力F 2的大小和其方向角。
使 a )合力F R =1.5kN, 方向沿x 轴。
b)合力为零。
2-5 二力作用如图,F 1=500N 。
为提起木桩,欲使垂直向上的合力为F R =750N ,且F 2力尽量小,试求力F 2的大小和角。
F4560F1习题b)xy453F 1=30N F 2F 3=40N A xy456F 1=600NF 2=700N F 3=5A习题a )x 70F2F 1=1.25kNA习题3F 1=500NAF 2习题.32-6 画出图中各物体的受力图。
C(b)(a)C(c)C(d)FBEqDA CCD EBCAB DD.42-7 画出图中各物体的受力图。
2-8 试计算图中各种情况下F 力对o 点之矩。
习题b)Bc)d)习题B(a )a )ABCBABC.52-9 求图中力系的合力F R 及其作用位置。
习题P(d) c)Fb)(5kNM =6kN mxx.62-10 求图中作用在梁上的分布载荷的合力F R 及其作用位置。
(Bq 1=600N/m Bq=4kN(q A =3k q C =1C (习题2-(6kNx1=x.72-11 图示悬臂梁AB 上作用着分布载荷,q 1=400N/m ,q 2=900N/m, 若欲使作用在梁上的合力为零,求尺寸a 、b 的大小。
第三章 静力平衡问题 习 题3-1 图示液压夹紧装置中,油缸活塞直径D=120mm ,压力p =6N/mm 2,若3-2 图中为利用绳索拔桩的简易方法。
工程力学习题及最终答案(总6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 绪论思 考 题1) 现代力学有哪些重要的特征2)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按其是否直接接触如何分类试举例说明。
3) 工程静力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主线是什么 4) 试述工程力学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第二章 刚体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理论习 题2-1 求图中作用在托架上的合力F R 。
2-2 已知F 1=7kN ,F 2=5kN, 求图中作用在耳环上的合力F R 。
习题2-1图NN22-3 求图中汇交力系的合力F R 。
2-4 求图中力F 2的大小和其方向角?。
使 a )合力F R =, 方向沿x 轴。
b)合力为零。
2-5 二力作用如图,F 1=500N 。
为提起木桩,欲使垂直向上的合力为F R =750N ,且F 2力尽量小,试求力F 2的大小和?角。
2习题2-2图(b )F 1F 1F 2习题2-3图(a )F 1习题2-4图2-6 画出图中各物体的受力图。
F12习题2-5图(b) B(a)A(c)(d)(eA42-7 画出图中各物体的受力图。
) 习题2-6图(b ))(d(a ) A BC DB ABCB52-8 试计算图中各种情况下F 力对o 点之矩。
2-9 求图中力系的合力F R 及其作用位置。
习题2-7图习题2-8图P(d )(c ))) 1F 362-10 求图中作用在梁上的分布载荷的合力F R 及其作用位置。
q 1=600N/m2习题2-9图F 3F 2( c1F 4F 372-11 图示悬臂梁AB 上作用着分布载荷,q 1=400N/m ,q 2=900N/m, 若欲使作用在梁上的合力为零,求尺寸a 、b 的大小。
第三章 静力平衡问题q=4kN/m( b )q( c )习题2-10图B习题2-11图8习 题3-1 图示液压夹紧装置中,油缸活塞直径D=120mm ,压力p =6N/mm 2,若?=30?, 求工件D 所受到的夹紧力F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