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试题(6)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5
一、名词解释1、植物生物学:是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类群、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阐述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分类、分布、遗传变异和进化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课程。
2、纹孔: 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
3、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
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
4、完全叶: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为完全叶.5、不完全叶:缺少叶片、叶柄和托叶中任一部分或两部分的称为不完全叶。
6、单叶:在一个叶柄上生有一个叶片的叶7、复叶:在一个总叶柄上生有多个小叶片的叶8、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一般有3种基本类型:互生、对生和轮生。
9、等面叶:叶肉中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10、异面叶: 叶肉中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11、细胞型胚乳:从初生胚乳核分裂开始,即伴随细胞壁的形成,以后各次分裂都是如此。
12、核型胚乳:是被子植物普遍的胚乳发育形式。
初生胚乳核在最初一段发育时期进行细胞核的分裂而细胞质不分裂,不形成细胞壁,直至胚乳发育后期才发生细胞质分裂,产生细胞壁,形成胚乳细胞。
13、初生生长: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产生各种成熟组织的过程。
14、初生结构:植物茎端或根端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和生长形成的结构。
15、次生结构:由根和茎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产生的结构16、无限花序:其开花的顺序是花轴下部的花先开,渐及上部,或由边缘开向中心,如油菜的总状花序17、有限花序:花序中最顶点或最中心的花先开,渐及下边或周围,如番茄的聚伞花序。
18、传粉: 指花粉粒由花粉囊中散出,经媒介的作用而传送到柱头上的过程。
19、双受精:花粉管到达胚囊后,其末端破裂,释放出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成为二倍体的受精卵(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
植物⽣物学期中考试题(包括答案)植物⽣物学2011级期中考试题(⼀班)1.⽣命体在细胞⽔平上具有(),⼀般以⾃养、固着⽅式⽣活的⽣物谓植物。
A细胞膜质体液泡B细胞壁质体液泡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D细胞核质体液泡2.()是植物的关键特征。
A细胞质B质体C细胞壁D液泡3.下列对植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在细胞⽔平上有细胞壁,⽆液泡,有质体B在细胞⽔平上有细胞壁,有液泡,⽆质体C应激性、感应性较强D在⽣活中⽆明显世代交替现象4.植物的特征有A具有细胞壁,⽣长发育上为开放系统,全能性不易激活B⽣活中常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质体C相对不动,环境变化的应对反映相对明显D为第⼀⽣产者,应激性⽐较明显5.植物学和植物⽣物学的区别是?A植物学在植物⽣物学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还研究⽣理、⽣化、发育、进化、环境等全⾯植物⽣物学现象。
B植物⽣物学在植物学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还研究植物的形态、解剖、系统、分类。
C植物⽣物学在植物学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还研究⽣理、⽣化、发育、进化、环境等全⾯植物⽣物学现象。
D⼆者没有什么区别6.下列关于植物学与植物⽣物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物学⽐植物学淡化了植物科学基础知识的综合性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B植物学⽐植物⽣物学加强了植物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联系,加强了植物与环境的联系C植物⽣物学⽐植物学加强了植物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联系,加强了植物与环境的联系D植物⽣物学⽐植物学减少了拓展与深化7.原⽣质体包括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C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D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8.组成原⽣质体的物质称为A原⽣质B原⽣质层C细胞质D质体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分为原⽣质体和质膜两部分B植物细胞由细胞质、细胞核、质膜、细胞壁构成C植物细胞分为胞间层和细胞质两部分D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和细胞质构成10.关于细胞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包括叶绿体、有⾊体和⽩⾊体B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叶绿体和⾼尔基体C液泡是由双层膜构成的D线粒体上不含遗传基因11.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膜是由单层膜构成B⼆倍体植物不⼀定具有两套染⾊体组C真核细胞的染⾊体的主要成分为DNA和蛋⽩质,也含少量RNA D染⾊质和染⾊体从本质上来讲不是同⼀种物质12.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A⽔⽆机盐B蛋⽩质糖类C脂质蛋⽩质D脂质糖类13.液泡膜是A单层膜B双层膜C三层膜D⽆膜结构14.关于细胞质膜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质膜主要由蛋⽩质和多糖构成B质膜的⾻架是单层磷脂分⼦层C膜上的糖蛋⽩与细胞的识别现象有关D膜上的蛋⽩全部只是嵌⼊脂质并暴露在膜外15.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A液泡细胞核⾼尔基体B溶菌酶内质⽹C液泡线粒体D液泡核糖16.下列关于质膜的描述正确的是A质膜是包围在细胞周围的膜,也即是细胞膜B膜的结构以脂质和蛋⽩质为主,这⾥的脂质指的是固醇类物质,构成的脂双分⼦疏⽔层有屏蔽作⽤,在内部可以保证内环境稳态C其成分包括膜蛋⽩、膜糖、纤维素D其主要功能为控制物质进出和物质交换,膜上受体可以接受环境激素信号,脂质可以识别物质17.质体包括A线粒体⾼尔基体B叶绿体⽩⾊体有⾊体C线粒体溶酶体D叶绿体有⾊体溶酶体18.有⾊体是由()转化⽽来的A叶绿体⽩⾊体B叶绿体C叶绿体前质体D⽩⾊体前质体19.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并参与蛋⽩质的糖基化的细胞器是A内质⽹B核糖体C⾼尔基体D溶酶体20.⽩⾊体的主要功能是A⽣产、分泌⾊素B⽣产、分泌⽩⾊汁液C积累淀粉、蛋⽩质、脂肪D合成有⾊体21.⾼等植物和绿藻等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A蛋⽩质B多糖C脂质D维⽣素22.细胞壁的层次有A胞间连丝初⽣壁次⽣壁B纹孔初⽣壁次⽣壁C胞间层初⽣壁次⽣壁D⽊质素纤维素果胶层23.下列关于细胞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等植物和绿藻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蛋⽩质B细胞壁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C胞间层、出⽣壁和次⽣壁的化学成分完全相同D胞间连丝没有进⾏信息传递的功能24.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称为胞间连丝。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细胞壁B. 叶绿体C. 细胞核D. 液泡2.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哪个部位?A. 根B. 茎C. 叶D. 花3. 下列哪个不是植物激素?A. 赤霉素B. 乙烯C. 胰岛素D. 脱落酸4. 植物的光周期反应是指什么?A. 植物对光照时间的生理反应B. 植物对温度变化的生理反应C. 植物对水分的生理反应D. 植物对土壤养分的生理反应5. 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在哪个部位?A. 根B. 茎C. 叶D. 花6. 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被转化成什么形式的能量?A. 热能B. 电能C. 化学能D. 机械能7. 植物的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哪个部位?A. 根B. 茎C. 叶D. 所有活细胞8. 植物的向光性是指什么?A. 植物向光源生长的特性B. 植物向水源生长的特性C. 植物向土壤养分生长的特性D. 植物向重力方向生长的特性9. 植物的光敏色素主要包括哪两种?A.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B. 叶绿素和血红素C. 光敏色素A和光敏色素BD. 叶绿素和血红蛋白10. 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哪两种?A.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B. 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C.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D. 有性繁殖和克隆繁殖答案:1-5 DCBAC 6-10 CDAC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______,其场所是______。
2. 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属于______,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3. 植物的根、茎、叶属于______,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4. 植物的光周期反应对植物的______有重要影响。
5. 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在叶片的______,通过这一过程,植物可以调节自身的水分平衡。
答案:1. 叶绿体叶绿体2. 生殖器官3. 营养器官4. 开花和结果5. 气孔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1. 植物生物学概述1.1 植物生物学定义1.2 植物的特点1.3 植物分类2. 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2.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2 植物细胞器官的功能2.3 植物细胞的生物合成过程3. 植物营养与代谢3.1 光合作用3.2 呼吸作用3.3 植物的营养元素需求4. 植物生长与发育4.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4.2 植物发育调控机制4.3 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5. 植物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 5.1 植物对光照的适应5.2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5.3 植物对温度的适应5.4 植物对土壤的适应6. 植物生殖与繁殖6.1 植物的有性生殖6.2 植物的无性生殖6.3 植物的传粉与结实机制7. 植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7.1 植物对环境的响应7.2 植物与其他生物的互动7.3 植物与人类的互动8. 植物的遗传与进化8.1 植物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8.2 植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8.3 植物的种质资源与保护试题部分:1. 植物生物学概述1.1 植物生物学是研究植物生命现象及其相关原理的学科,它涉及植物的结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遗传演变等方面的知识。
1.2 植物的特点包括多细胞体构造、细胞壁与质壁、蓟丛植物、光合作用和植物细胞间质的存在。
1.3 植物分类主要根据植物形态、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和进化关系进行分类,目前已知的植物种类约为30万种。
2. 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2.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壁、细胞核、叶绿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等。
2.2 植物细胞器官的功能分工明确,例如细胞壁提供机械支持和保护、细胞膜调控物质进出、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等。
2.3 植物细胞的生物合成过程涉及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和有机物合成等,这些过程在细胞器官内进行。
3. 植物营养与代谢3.1 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它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3.2 呼吸作用是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过程,它通过氧化有机物产生能量、释放二氧化碳和水。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一、名词解释1.营养器官2.定根和不定根3.直根系须根系4.凯氏带5.通道细胞6.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7.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8.外始式和内始式9.芽鳞痕 10.叶痕 11.叶迹叶隙 12.离层13.早材和晚材 14.春材和秋材 15.年轮和假年轮 16.束中形成层 17.叶镶嵌 18.叶序 19.叶脉序 20.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 21.合轴分枝 22.射线和维管射线 23.总苞和苞片 24.变态 25.同源器官 26.同功器官 27.顶端优势二、填空1. 根的主要生理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此外,根还有______、______等功能。
2. 主根是由 ______发育而来。
侧根起源于______,属于______起源。
3. 根尖可以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区域。
4. 双子叶植物根的内皮层有 ______加厚。
初生木质发育的方式为______,在根的中柱内______和______相间排列。
5. 根中木栓形成层起源于 ______,向外分裂的细胞分化为______,向内分裂的细胞分化为______,这三者合称为______。
老的木栓形成层在______中产生。
6.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由内向外依次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按照芽的生理状态可以分为 ______、______,以芽鳞的有无可以分为______、______,按照芽的性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8. 主干显著侧枝不发达的分枝方式称为 ______。
顶芽生长缓慢或者死亡,其下的一个叶芽长成的新枝继续生长成为主干,这种分枝方式叫做______。
9.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中形成层由 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前者来源于______,后者则来源于______。
《植物生理学》模拟题(三)一、单项选择题(20分)1.一般说来,生物膜功能越复杂,膜中的()种类也相应增多。
A.蛋白质B.脂类C.糖类D.核酸2.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
A.导管形成B.花粉败育C.冻死D.形成病斑3.植物分生组织的吸水依靠()。
A.吸胀吸水B.代谢性吸水C.渗透性吸水D.降压吸水4.水分在根或叶的活细胞间传导的方向决定于()。
A.细胞液的浓度B.相邻活细胞的渗透势梯度C.相邻活细胞的水势梯度D.活细胞水势的高低5.盐碱土中主要盐类是()。
A.Na2CO3,Na2SO4 B.NaCl,Na2CO3C.NaHCO3,NaCl D.NaCO3,Na2SO4,NaCl6.以下哪种蛋白质不是逆境蛋白?()A.热击蛋白B.冷响应蛋白C.盐逆境蛋白D.叶绿蛋白7.通过生理或代谢过程来适应细胞内的高盐环境的抗盐方式称。
A.避盐B.排盐C.稀盐D.耐盐8.能引起菜豆幼苗第二节间显著伸长弯曲,细胞分裂加快,节间膨大甚至开裂等反应的生长物质是()。
A.IAA B.GA C.CTK D.BR9.所有植物种子的萌发都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光、温度和水B.水、温度和O2C.光、温度和O2 D.光、水和O210.()是植物生长季节周期性的体现。
A.CAM植物的气孔开闭B.菜豆叶片的就眠运动C.树木年轮D.种子萌发11.植物根系吸水最有效的区域是()A. 根冠B. 分生区C. 根毛区D. 伸长区12.感性运动方向与外界刺激方向()。
A.有关B.无关C.关系不大 D.无法判断13.玉米的PEPCase固定CO 2是在()中进行的。
A.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间质B.叶肉细胞的细胞质C.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间质D.维管束鞘细胞的的细胞质14.下列生理活动中,不产生ATP的是()。
A.光反应B.暗反应C.有氧呼吸D.无氧呼吸15.抗氰呼吸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化合物不能抑制呼吸。
A.N3- B.CO C.CO2 D.CN-16.将植物幼苗从蒸馏水中转移到稀盐溶液中时,其根系的呼吸速率增加,这种呼吸被称为()。
植物细胞一、名词解释(比较下列二者的区别)1.纹孔和胞间连丝在细胞壁的形成过程中,次生壁在初生壁上不均匀加厚,局部不进行次生增厚,从而形成薄壁的凹陷区域,此区域称为纹孔。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
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
2.初生壁与次生壁初生壁(primary wall):在细胞停止生长之前形成的,常较薄而柔软,有韧性,适合细胞生长。
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多糖和蛋白质。
次生壁(secondary wall):细胞停止生长时形成,位于初生壁之内,均匀加厚或部分加厚。
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还含有木质素、栓质等成分,常呈现不同层次,质地坚硬,具抗张强度。
二、选择1.光镜下可看到的细胞器是。
A.微丝B.核糖体C.叶绿体D.内质网2.光学显微镜下呈现出的细胞结构称。
A.显微结构B.亚显微结构C.超显微结构D.亚细胞结构3.下列细胞结构中,具单层膜结构的有。
A.叶绿体B.线粒体C.溶酶体D.核膜E.液泡4.下列细胞结构中,具双层膜结构的有,A.叶绿体B.线粒体C.溶酶体G.微管I.高尔基体J.内质网K.核膜5.植物细胞初生壁的主要成分是。
A.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B.木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C.果胶D.角质和纤维素6.初生纹孔场存在于。
A.次生壁B.初生壁C.胞间层D.角质层7.糊粉粒贮藏的养分是。
A.淀粉B.脂肪C.蛋白质D.核酸8.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A.线粒体B.叶绿体C.核糖体D.高尔基体9.与细胞分泌功能有关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B.高尔基体C.溶酶体D.白色体10.细胞内有细胞活动的“控制中心”之称的是。
A.细胞器B.细胞核C.细胞质D.叶绿体11.胞间层的主要成份是。
A.纤维素B.果胶质C.蛋白质D.淀粉12.下列哪种细胞器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A.高尔基体B.线粒体C.肉质网D.核糖体三、问答题1.植物细胞壁由哪几层构成?各有何特点?答:植物细胞壁由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三层构成。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A. 细胞壁B. 叶绿体C. 线粒体D. 液泡答案:C2.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哪个细胞器中?A. 线粒体B. 细胞核C. 叶绿体D. 内质网答案:C3. 植物的根、茎、叶属于哪种组织?A. 保护组织B. 分生组织C. 营养组织D. 输导组织答案:C4. 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属于哪种器官?A. 营养器官B. 生殖器官C. 保护器官D. 分生器官答案:B5. 植物的光敏色素主要负责哪种类型的光合作用?A. 光合作用IB. 光合作用IIC. 光合作用IIID. 光合作用IV答案:A6. 植物的气孔是由以下哪种细胞构成的?A. 表皮细胞B. 保卫细胞C. 叶肉细胞D. 纤维细胞答案:B7. 植物的木质部主要负责哪种物质的运输?A. 水分和无机盐B. 有机物质C. 气体D. 废物答案:A8. 植物的韧皮部主要负责哪种物质的运输?A. 水分和无机盐B. 有机物质C. 气体D. 废物答案:B9.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是由哪种激素调节的?A. 赤霉素B. 乙烯C. 脱落酸D. 植物生长素答案:A10. 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说明了哪种生长素的作用?A. 促进生长B. 抑制生长C. 促进分化D. 促进开花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植物的根、茎、叶是植物的________。
答案:营养器官2. 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的________。
答案:生殖器官3.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中。
答案:叶绿体4. 植物的气孔是由________细胞构成的。
答案:保卫5. 植物的木质部主要负责________和无机盐的运输。
答案:水分6. 植物的韧皮部主要负责________的运输。
答案:有机物质7. 植物的光敏色素主要负责________光合作用。
答案:光合作用I8. 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说明了生长素的________作用。
2018~2019学年第1学期考试试题(A)卷课程名称:植物生物学任课教师签名:出题学生签名:审题教师签名:考试(闭)卷适用专业: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30分)1、复合组织2、根瘤3、集流4、光呼吸5、花序6、双受精7、感震运动8、生态系统多样性9、复大孢子10、球花11、花程式12、趋同进化13、两性花14、变态15、细胞器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部分。
()2、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或不同、行使相同生理功能的细胞群为植物的器官。
()3、来源相同、而在形态上和功能上有显著区别的器官互称为同源器官。
()4、胡罗卜是根的变态,马铃薯是茎的变态。
()5、植物的生命元素是N、P、K。
()6、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基质上进行的。
()7、被子植物胚乳的发育有核型胚乳、细胞型胚乳、沼生目型胚乳三种方式。
()8、长日照植物是指一天中日常等于或长于临界日长条件下开花或促进开花的植物。
()9、蓝藻细胞均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10、所有真核藻类均有鞭毛。
大多数真核藻类有鞭毛,红藻无鞭毛。
()11、衣藻、石莼、水绵都属于绿藻门。
()12、真核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13、蕨类植物是唯一孢子体和配子体均可独立生活的植物。
()14、苔藓植物出现于泥盆纪早期,距今约3.45-3.75亿年。
()15、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外面没有种皮的包被。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有丝分裂中 DNA 复制在期进行。
A.G1B.SC.G2D.M()2、下列植物细胞类型中哪一种已失去脱分化的能力。
A.厚角细胞 B.导管细胞 C.叶肉细胞 D.皮层细胞()3、栅栏组织属于。
A.基本组织 B.分生组织 C.保护组织 D.机械组织()4、在双子叶植物初生根的发育过程中,初生木质部的分化方向是。
A.由内向外 B.由外向内 C.由四周向中心 D.由中心向四周扩散()5、桔子的果实属于。
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25分)
1.细胞的超微结构 2 . 光合链
3. 叶迹
4. 基粒片层
5. 后含物
6. 细胞周期
7. 同源染色体8. 细胞凋亡
9. 叶舌10. 光补偿点
二、填空题(每空0.5分, 共15分)
1.分化成熟的质体可根据其颜色和功能不同,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2. 根系是吸水的主要器官,根系吸水的动力来源于和。
3.细胞壁中最重要的化学成分是、。
4. 根尖的纵切面从顶端起可依次分
为:、、、四
个区。
5. 溶酶体可分解蛋白质、核酸和多糖,植物细胞中具有溶酶体功能的其它细胞器有:、、。
6. 双子叶植物根的成熟区中,中柱是皮层以内的中轴部分,可分为:、、、四个部分。
7. 植物细胞中微体分为和两类。
8.植物体中由分生组织分裂、分化产生的成熟组织有:、、、。
9. 根的初生木质部主要由和组成,而根的初生韧皮部主要由与组成。
10.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主要是由和次生分生组织进行的生长。
三、是非题(15分。
正确则标记为“√”,错误则标记为“×”)
1.背腹型叶的叶肉细胞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栅栏组织的光合作用能力弱于海绵组织………………………………………… ( )
2.质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暗-明-暗”三条平行带,暗带由蛋白质分子组成,明带由脂类物质组成…………………………………… ( )
3.叶片和花瓣的衰老属于植物细胞的坏死性死亡…………………………( )
4.植物的根系吸水是一种被动过程,而根系矿质元素的吸收则以主动吸收为主,
需要载体的参与………………………………………… ( )
5.G0期细胞为不可逆的脱离细胞周期的细胞,已丧失分化能力…………( )
6.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虎克(Hooke)创制了第一架有研究价值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 )
7. 光滑型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有关………………………………( ) 8.1737年瑞典生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在发表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中将生物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 )
9.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染色体片段的互相交换发生在前期Ⅰ的偶线期……………………………………………… ( )
10.1838-1839年,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Schleiden)和动物学家施旺(Schwann)
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 )
四、问答题(45分)
1. 试述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6分)
2. 简述质膜(plasma membrane)的主要功能。
(7分)
3.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有何异同?
(比较分裂细胞类型、细胞分裂次数、染色体数目变化、同源染色体行为、可能发生的变异以及生物学意义等)(10分)
4. 外界条件如何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8分)
5. 试述光合作用的机理。
(14分)
《植物生物学》试题(六)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在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的细胞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或超微结构。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由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这两个光系统启动的,两个光系统由电子传
递链连接起来。
连接两个光反应的排列紧密而互相衔接的电子传递物质称为光合链。
3.叶痕中的点状突起是枝条与叶柄间的维管束断离后留下的痕迹,称为叶迹。
4.构成基粒的类囊体部分,称为基粒片层。
5.植物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不仅为生长分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同时还能产生代谢中间
产物、贮藏物质和废物等,这些统称为后含物。
6.持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整个过程,称为细胞周期。
7.同一物种中来自父本和母本的形状、大小、基因序列相同的染色体。
8.细胞在一定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主动结束其生命的过程。
属于正常的生理性死亡,是基因程序性活动的结果。
9.在叶片与叶鞘相接处的腹面,有膜状的突出物,叫做叶舌,它可防止水分、昆虫和病菌孢子落入叶鞘内。
10.光照减弱时,光合速率随之降低,当光照减弱到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时,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二、填空题
1.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
2.根压、蒸腾拉力
3.多糖、蛋白质
4.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成熟区)
5.液泡,糊粉粒,圆球体
6.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
7.过氧化物酶体、乙醛酸循环体
8.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
9.导管、管胞;筛管、伴胞
10.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
三、是非题
1.×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问答题
1. (1)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矿化作用
A.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过程与条件:CO2+H2O CH2O+ O2
宇宙作用:有机物合成;光能转化成化学能;释放O2
B. 矿化作用
过程与条件:
死的有机物细菌、真菌等无机物
作用:无机物为绿色植物利用;使自然界物质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2) 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3) 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植物地面上的枝叶和地下的根系,改变局部生境。
植物的光合作用向周围环境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水分蒸腾可调节大气中的湿度和温度;根系的分泌物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和土壤的理化性质。
(4) 植物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在土壤中生长的根系有利于水土保持。
森林作用: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防止水、旱、风、沙灾害,有利于人类生活和农业生
产。
2. (1) 物质交换;
(2) 细胞识别;
(3) 信号传递;
(4) 纤维素的合成和微纤丝的组装等。
4. (1)土壤温度一定范围内,根系吸收矿质元素随土壤温度的增高而增加。
温度主要影响根系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主动吸收;温度也影响酶的活性、膜的透性和原生质的胶体状况,进而影响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
(2)通气状况土壤通气状况与呼吸作用有关,而根系吸收矿质元素与呼吸作用密切相关,因此,通常情况下,O2增加,CO2降低,有利于根系吸收矿质元素。
(3)介质的酸碱度由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当介质pH值低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带正电荷,根系易于从外界溶液中吸收阴离子;反之,易于吸收阳离子。
另外,土壤溶液pH值能影响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可利用性,如Fe3+在偏碱土壤条件下容易形成不溶性化合物。
(4)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由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一种离子的存在可能会促进或降低另一种离子的吸收。
5. 光合作用包括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碳同化三个相互联系的步骤,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光化学反应,通过它把光能转变为电能。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则指电能转变为ATP和NADPH(合称同化力)这两种活跃的化学能。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是通过碳同化过程完成的。
碳同化有三条途径:C3途径、C4途径和CAM途径。
根据碳
同化途径的不同,把植物分为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
但C3途径是所有的植物所共有的、碳同化的主要形式,其固定CO2的酶是RuBPCase,既可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也可通过叶绿体被膜上的运转器,以丙糖磷酸形式运出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合成蔗糖。
C4途径和CAM 途径都不过是CO2固定方式不同,最后都要在植物体内再次把CO2释放出来,参与C3途径合成淀粉等。
C4途径和CAM途径固定CO2的酶都是PEPCase,其对CO2的亲和力大于RuBPCase,C4途径起着CO2泵的作用;CAM途径的特点是夜间气孔开放,吸收并固定CO2形成苹果酸,昼间气孔关闭,利用夜间形成的苹果酸脱羧所释放的CO2,通过C3途径形成糖。
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