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06.56 KB
- 文档页数:6
第3课土地改革一选择题1.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农民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是()A.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C.参加“大跃进”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幅历史图片。
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为巩固新中国政权而斗争C.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建国初期,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权利是对土地有()A.使用权B.管理权C.经营权D.所有权4.歌剧《白毛女》(如图)讲述了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后企图霸占其女儿喜儿。
喜儿不堪凌辱,逃入深山,头发变成了白色的故事。
我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制度的标志是()A.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B.1949年《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5.下列有关对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正确的是()①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③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
”材料表明土地改革()①使农民获得了解放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④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农村发生的变化是()A.全体农民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B.农民的土地都属于人民公社所有C.农村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8.“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产资料依法收归国有,均由乡农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也分给地主同样一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题(解析版)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一、选择题1.欣赏下列“话剧”。
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
”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
”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
”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
”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A. 1937—1945年B. 1946—1949年C. 1950—1952年D. 1953—l957年2.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 土地改革的背景B. 土地改革的内容C. 土地改革的性质D. 土地改革的影响3.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人民政府颁布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
”材料表明土地改革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全国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加44.8%,这主要得益于土地改革()A.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B. 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6.解放战争时期,揭开土地改革运动序幕的文件是1 / 12A. 《中国土地法大纲》B. 《五四指示》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7.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搞好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其内容包括①依靠贫雇农②团结中农③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④发展农业生产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8.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历史上的1950年,你能看到的情景是()①街道上有“庆祝西藏和平解放的标语”②到处可见人们欢送志愿军去抗美援朝的热烈场面③政府正在推举民主人士准备进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④农民正在田地丈量土地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④9.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第3课土地改革同步训练1.“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是组织和心理上的。
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
”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C.人民公社的成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2.1952年6月6日,苏南松江县一互助组完成稻田插秧工作,比往年提前了十天到半个月时间…而且还向全国发起了爱国增产竞赛……县、区领导组织各区农民到这一互助组来学习,推广他们的插秧经验。
这反映出当时A.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创新意识B.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C.抗美援朝胜利鼓舞着国人团结奋斗D.为保卫革命果实农民努力发展生产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指出:“国民政府不理解农民,看不到解决农民困苦的紧迫性,对农民的疾苦也漠不关心……恰恰就是在这个被忽视的区域,毛泽东的天才得到了最高度、最成功的发挥。
”下列史料能够佐证作者观点的是A.①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件B.①《西北文化报》报道西安事变的文字C.①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合影D.①北平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图影4.下图反映的是农民在土地确权工作中取得的新的权利,它开启了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闸门”。
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权发生的变化是()A.地主所有变为农民所有B.土地国有变为农民所有C.农民所有变为国家所有D.土地国有变为地主所有5.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世代贫农的小王的爷爷分到了土地和劳动工具,生活发生了巨A.农民按“包产到户”分到了土地,很快解决了温饱问题B.各地农民积极加入农业合作社,走上了集体化道路C.村里的地主消失了,贫农成为光荣的令人羡慕的身份D.各地广泛建立人民公社,准备跑步进入共产主义6.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这样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存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进一步彰显显著优越性,‘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3课土地改革)一、选择题1.(2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消灭了地主阶级B.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C.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2.(3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反映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如表反映了1950-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变化。
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抗美援朝的胜利B.土地改革的进行C.西藏和平解放D.“一五”计划的实施4.建国之后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5.小北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如图是该书的目录节选,其中符合第一章的内容是()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港澳回归6.欣赏下列“话剧”。
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
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A.1937-1945年B.1946-1949年C.1950-1952年D.1953-1957年7.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C.农村停产闹革命D.农村实行“大包干”8.下图《九州无事乐耕耘》是徐悲鸿1951年以农民耕种为题材的作品。
整幅画作巧妙的将西画中的造型方法和中国画的笔墨相结合,乃为一幅结合中西画法精髓的写实主义巅峰之作。
该漫画反映了()A.土地改革后农民的劳动喜悦B.农业合作化后农民积极耕耘C.农民在人民公社中集体生产D.农民在包干到户后辛勤劳动9.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
第3课土地改革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新中国成立后,广大的农民仍然没有获得土地,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在全国展开。
3.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4.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二、选择题5.“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也实行了惠农政策,它是( B )A. 三大改造B. 土地改革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免除农业税6.1949年9月29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二十七条:“必须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实现耕者有其田。
”为完成这个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立即着手( C )A.清除国民党残余势力B.剿灭各地土匪C.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D.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准备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土地改的原因是( B )A.地主阶级被打倒了B.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C.农村出现了大量无地或少地的农民D.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8.1951年,某地农民领取了“土地居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据是( B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9.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的文件是( B )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10.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
”这件大事应是( B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C.抗美援朝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1.新中国成立朝初期,土地改革主要集中在( D )A. 西北地区B. 西藏地区C. 东北地区D. 新解放区12.1950-1952年人民政府在农村中开展的重要改革是为了解决农民的( D ) A.工资问题 B.住房问题C.负担问题 D.土地问题13.假如你是生活在1952年的农民,在土地改革的过程中你可以分到( D )①土地②农具③牲畜④房屋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14.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1、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彻底摧毁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西藏和平解放C. 土地改革完成D. 三大改造完成3、1952年底,我国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他们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4、下表为1950年、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
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A.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B.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C. 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D. 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5、上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历史事件,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A. 土地改革运动B. 农业合作化运动C. 对手工业的改造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6、新中国实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B.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C. 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D. 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标志着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历史事件是()A. 新中国的成立B. 祖国大陆基本解放C. 抗美援朝运动D. 全国土改基本完成8、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 消灭了地主阶级B. 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C.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9、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A. 地主土地所有制B. 封建剥削土地制度C. 农民土地所有制D. 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10、下列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A. 土地改革的法令是《中国土地法大纲》B.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C. 到1952年底,我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1、下列有关我国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A. 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B. 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C. 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D. 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2、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
同步练习:土地改革一、选择题:1.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如下图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1950-1952年土地改革C.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土地改革”可知,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
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贫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这一局面出现于()A. 1931年B. 1941年C. 1947年D. 1952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实施策略。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即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
在这次土地改革中,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这样,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故选D。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3.1950-1954年中国农村小同阶层人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A. 土地改革B. 一五计划完成C. 三大改造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到1954年贫民和中农所占土地比重大幅增长,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土地改革。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
第3课土地改革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为“1950--1953年我国耕地分配图”。
下列对其反映历史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消灭了地主阶级B.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C.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D. 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2、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1952年,我国粮食产量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A. 西藏和平解放B.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土地改革的完成3、1950年,国家决定在下列哪些地区实行土地改革?()A.新解放区B. 西藏自治区C. 东北地区D. 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4、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被摧毁是在哪一事件后?()A. 新中国的成立B. 抗美援朝的胜利C.土地改革的完成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5、右图反映了建国初期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的情景,中央人民政府之所以实行这一土地政策是由于( )①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②新政权的巩固需要得到农民的支持③要实现土地公有制④农业发展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A.①②④B. ①②③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抗美援朝战争胜利③土地改革完成A. ③①②B. ①③②C. ①②③D. ③②①7、歌曲“正月梅花树上开,自从解放到现在;人民政府命令来,各乡各村要土改。
”最有可能流行的年代是()A. 19世纪50年代B. 19世纪70年代C. 20世纪50年代D. 20世纪70年代8、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A.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B. 废除了土地私有制C. 土地归乡镇所有D.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9、下图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 新中国政权的成立B.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C.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D.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10、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 的地主富农手中……1950年,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这次改革实质是()A. 消除了土地私有制,建立土地公有制B. 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C. 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D.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1、在土地改革运动中,我国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拥有权最重要的权力是()A. 所有权B. 使用权C. 经营权D. 管理权12、与下列年代尺最符合的一项的是()A.巩固新生政权B.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3、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为新中国建国初期两件重大历史事件,对这两件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描述准确的是()A.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 农民翻身解放成了土地的主人C.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D. 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环境14、“斗地主”已经成为现在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扑克游戏,据传在万恶的旧社会,地主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第3课土地改革一、选择题1.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是()A.老解放区 B.新解放区C.国统区 D.少数民族地区2.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C.实行包产到户D.人民公社化运动3.下面这幅图片的内容是土地改革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下列关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这次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B.改革中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C.地主也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己耕种,自食其力D.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4.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A.农民土地所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C.集体土地所有制 D.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5.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
材料表明土地改革()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③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④使农民获得了土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6.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B.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C.它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人口和占有土地的比例图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1949—1952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图(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图片表明旧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土地制度?(2)材料二选自1950年我国颁布的哪一文件?根据材料指出实行这一土地政策的目的。
土地改革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是在()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2.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个土地改革是在()A.1950年B.1951年C.1952年底D.1953年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请回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何时颁布的?是什么政府颁布的?(2)当时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3)全国土改在哪一年基本完成?(4)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三、识图题仔细观察下图,请你为图片写出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一、1.B 2.C 3.D二、(1)1950年,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2)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3)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4)土地改革的完成,使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地主阶级也消灭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三、图片说明:干部正在向农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农民听了以后,高兴地举起手来,表示拥护和赞扬。
美文欣赏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
第3课土地改革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
这反映出()A.新中国已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B.土地改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2.下面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反映了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获得大幅度增长。
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类别粮食棉花油料8.748.822.41951年比1950年增长(%)14.126.512.51952年比1951年增长(%)A.抗美援朝的胜利B.土地改革的进行C.大陆统一的影响D.“一五”计划的实施3.下列关于1952年土地改革后确立的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实质上是一种土地私有制B.它彻底消灭了我国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C.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实现了土地公有制4.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56年)》中写道,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这次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
材料中的“这次改革”指的是()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一五”计划D.人民公社化运动5.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从1949年到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增长了10.3%,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2.6%,棉花年产量年均增长43.1%。
材料说明土地改革()A.有力打击外来侵略势力B.彻底改变了农村的面貌C.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D.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6.到1952年底,这项经济改革把43%的耕地重新分配给60%的农村人口,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项改革是()A.土地改革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7.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运动是()A.镇压反革命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土地改革运动D.抗美援朝运动8.据《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记载:“贵州解放后,中共贵州省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广大农村开展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大变革。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同步试卷一、选择题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重要文件,进行土地改革,这一文件是( )A. 《中国人民土地改革法》B. 《中国土地法大纲》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大纲》2.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权利是对土地的( )A. 使用权B. 管理权C. 经营权D. 所有权3.1950—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产量出现连年增长,1950年增长率达到16.73%,1952年增长率为14.08%。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走集体化道路的优势B.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C. 采用农业技术革新的成果D.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4.歌曲《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中唱道:“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留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这首歌曲反映的情况在全国大陆基本结束是在( )A. 1948年底B. 1950年底C. 1952年底D. 1956年底5.土地改革之前,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
上述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A. 背景B. 内容C. 性质D. 影响6.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一书中写道:“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
……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
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
”作者旨在说明土地改革( )A. 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 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C. 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D. 推动了工业化的顺利进行7.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分到土地后,欢欣鼓舞。
他们纷纷表示:“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整个倒了过来,地是我们的了,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一、选择题1、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
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A.进行了土地改革B.粉碎了“四人帮”C.实行了改革开放D.镇压了反革命2、“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的是()A.抗美援朝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镇压反革命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施的主要区域是()A.老解放区B.国统区C.新解放区D.少数民族地区4、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C.土地改革使3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5、想像土地改革后,你去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B.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C.原来一无所有的农民也住上了房屋D.农民各有自己的私有土地6、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A.得到土地B.反腐败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工业化7、建国初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法令是()A.《共同纲领》B.中央人民政府公告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新中国实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B.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C.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
()A.资产阶级B.地主阶级C.中农D.富农10、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土地所有制取代。
()A.国家B.集体C.农民D.国家和集体11、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运动是()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农业合作化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12、1950年凤阳花鼓词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绝密★启用前第3课土地改革班级:姓名:一、单选题1.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A.农业合作化B.人民公社化C.“大跃进”运动D.土地改革2.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的是()A.集体所有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 C.农民土地所有制 D.地主土地所有制3.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是()A.国家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所有 D.公社土地所有制4.1950年,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的省份是()A.安徽 B.浙江 C.甘肃 D.西藏5.以下是某情景剧的片断:新中国土改完成后,某记者去农村采访,见到如下现象,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B.原来一无所有的农民也住上房屋C.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D.农民都有了自己的私有土地6.1950年,盐城某县经过土地改革后,通过当地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了庄稼。
该现象主要说明土地改革()A.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B.消灭了农村的贫穷落后C.有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D.粮食生产获得了巨大丰收7.下图,分析从1949年到195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土地改革完成②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③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④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A.①③ B.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8.解放初的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
”材料表明土地改革()①不适合少数民族②得到了农民拥护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农村社会调查,就l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增加40%以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新中国的建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10.下面不属于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的是()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C.农民翻身做了主人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11.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3 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与这一事件直接相关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共同纲领》的制定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完成12.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的根本原因是()A.建立了新中国,开始进行新的改革B.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C.农民没有土地,生产力落后D.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二、材料分析题13.读下图后回答问题。
第3课土地改革课后作业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2.新中国成立前,下列关于我国土地制度的说法不正确是()A.土地制度极不合理B.只有老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C.占农村人口极少数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绝大部分土地D.占农村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占有大量土地3.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西藏的和平解放②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③土地改革的完成;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④①③4.我国建国初期开展的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运动是()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农业合作化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5.在土改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土地拥有最重要的权利是( )A.所有权B.使用权C.经营权D.管理权6.“贫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这一局面出现于( )A.1931年B.1941年C.1947年D.1952年7.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②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③地占有者缺乏生产积极性④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在下列对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B.人民政权更加巩固C.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彻底废除了土地的私有制9.有关土地改革错误的一项是( )A.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B.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C.还免除了农民每年向地主缴纳的三百五十亿公斤粮食的地租D.没收地主的土地,不分配给地主土地,消灭地主阶级10.认真阅读下面材料,讨论回答问题: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第3课土地改革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A.新解放区B.全国农村地区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2.小明的爷爷曾经参加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宣传工作。
当时小明的爷爷向农民宣传的土地改革的重要文献最有可能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这项工作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是在()A.1950年B.1951年C.1952年底D.1953年4.1950年,辽宁金县经过土地改革,三十里堡梅家村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了花生和棉花。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土地改革()A.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变B.消灭了农村的贫穷落后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粮食生产获得了巨大丰收5.下面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
这些变化说明() 类别粮食棉花油料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抗美援朝战争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6.土地改革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上述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A.背景B.内容C.性质D.影响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农村社会调查,就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以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8.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
第3课土地改革
11. (·云南)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 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
D. 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答案】C
9、(·泉州)1951年1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祛》
15.(·广东)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
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B.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答案】B
36.(·娄底)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土地改革B.抗美援朝C.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A
11.(·泉州)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农业合作化的实行
D.人民公社的实施
【答案】B。
同步练习:土地改革一、选择题:1.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如下图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1950-1952年土地改革C.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土地改革”可知,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
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贫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这一局面出现于()A. 1931年B. 1941年C. 1947年D. 1952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实施策略。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即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
在这次土地改革中,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这样,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故选D。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3.1950-1954年中国农村小同阶层人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A. 土地改革B. 一五计划完成C. 三大改造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到1954年贫民和中农所占土地比重大幅增长,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土地改革。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图表信息“1950---1954年、贫民和中农所占土地比重大幅增长”是解题的关键,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4.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的结论应是()A.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B.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C. 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D.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
分析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地主在1953年已经消失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ACD 和地主消灭无关,所以答案选择B5.彻底废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是()A. 全国解放B. 镇压反革命C. 土地改革D. 抗美援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故选C。
6.一副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与对联中“当年分田”直接相关的是()A. 开国大典B. 土地改革C. 抗美援朝D. 三大改造【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结合所学可知,与对联中“当年分田”直接相关的是土地改革。
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7.下列选项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建立土地公有制②解放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④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土地改革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建立农民土地私有制,①排除;仔细审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8.新中国土地改革后,某地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百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这一现象充分地说明了()A. 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B.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C. 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土地改革后,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百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充分说明了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选C。
9.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张贴的一幅宣传画,根据它宣传的内容,可以判定它出现的时间应该是()A. 1950年B. 1952年C. 1956年D. 1966年【答案】B10.在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中,我国农民最直接受益的是()A. 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B. 承包到了土地C. 走上了共同富裕道路D. 增强了生产能力【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在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中,我国农民最直接受益的是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二、探究与分析题:11.开展社会调研,可以增强对历史的感悟。
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国庆节长假期间,走访调查“土地改革”的历史情况。
请你为他们参谋,就下列问题提出你的意见。
(1)走访的对象应该在城市还是农村?为什么?(2)采取调查形式有“人物访谈”和“问卷调查”,哪一种形式更适合访谈对象?(3)查阅历史资料时,一定要查看哪部历史文献?(4)通过此次调查,你对土地改革有哪些感悟?【答案】(1)农村。
因为土地改革是在农村进行的。
(2)“人物访谈”形式。
因为采访的对象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便;而且因为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水平大都不高。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土改的影响: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走访调查“土地改革”的历史情况走访的对象应该在农村;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因为土地改革是在农村进行的;(2)依据所学可知,“人物访谈”形式调查。
因为采访的对象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便;而且因为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水平大都不高;(3)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作为土地的法律依据;(4)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土改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
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裳,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的歌词材料二“贫雇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
”材料三敬爱的毛主席:……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归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选自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请回答:(1)致使材料一中“妈妈”生活如此残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析出现材料二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3)联系材料二、三的内容,简述中央人民政府采取措施的重要意义。
【答案】(1)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这次土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使全国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这次土改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有利于减少土改的阻力,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
(3)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可知,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妈妈没有土地;(2)依据材料信息:贫雇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可知,1950年土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使全国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这次土改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有利于减少土改的阻力,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
(3)依据所学可知,土改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