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走进物理 第三节《像科学家一样探究》课件2 鲁教版五四制.pptx
- 格式:pptx
- 大小:91.83 KB
- 文档页数:4
走进物理【学习重难点】1.认识生活中的物理,引起对物理的兴趣;2.知道国际单位制,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以及仪器的测量;3.认识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4.知道科学探究的步骤,了解实验过程。
【新知点击】一、有趣有用的物理1.物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实验,它研究力、声、光、热、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机器蕴含的规律。
2.有趣的物理现象:(1)吹不走的乒乓球(2)会跳舞的小人(3)冷水“烧开水”(4)二、走进实验室1.注意实验室中的注意事项和守则,认识各种实验器材。
2.国际单位制(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量(2)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度量单位。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也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
3.长度的测量(1)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1km=10 3m;1m=10m;1dm=10cm;1m=103m;1mm=103 m;1μm=103n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还有其他工具: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刻度尺的使用: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④读数时,先读出准确数字,然后再读出分度值后一位的估计数字;⑤读数之后,一定要写上单位。
注意:厚刻度尺要横贴!(3)常见的长度数值:中学生的身高——160cm教室门高——2m教室门宽——1.5m每层楼高——3m铅笔的长度——18cm4.时间的测量(1)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单位换算:1h=60min 1min=60s(2)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秒表。
还有其他工具:石英表、机械停表。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学习目标】1.会用机械停表测量时间,可以正确读数。
2.知道误差,能区分误差和错误,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了解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2.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学习过程】一、新知学习1.度的测量A.使用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读数时视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记录结果时要写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D.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一般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偶然发现的问题,伽利略是如何想的?4.伽利略的实验证据说明了什么?5.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二、达标检测1.关于科学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行科学探究不必讲究什么方法和步骤B.进行科学探究必须严格按照固定的步骤,每一步的程序都不能少C.进行科学探究时,既要讲究方法和步骤,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化D.进行科学探究时,不必进行交流讨论2.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在测量中我们至少应该测几次?3.在某次测量长度中测了三次数据分别为15.32cm、15.34cm、15.31cm,那么我们最后记录的物体长应为多少?4.在某次测量长度中,小明同学进行了两次测量分别为14.32cm、14.34cm,小明最后记录的数据是14.33cm,小明最后记录的数据正确吗?为什么?5.你知道哪些物理学家的事迹?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查阅资料后整理好课上进行交流,看谁说得好,能感动人?。
《第三节向科学家一样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观摩物理现象,初步了解、掌握观察的科学方法。
2、经历摆的奥秘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对科学的热爱。
2、增强探究科学的欲望,乐于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
3、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与他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等。
六、教学方法学生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
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有没有见过摆钟,摆钟是否一直都走的很准确呢?那么钟摆的快慢究竟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新课讲解: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
展示摆钟实物,让学生观察+观察摆钟的外部构造。
最近,小慧家的摆钟走快了,请邻居张师傅帮忙,只见张师傅将摆钟下面的螺母拧几下,摆钟走时就准了。
1、提出问题对这个现象,你想知道些什么?张师傅拧摆钟下面的螺母究竟调节了摆钟的什么?改变了摆钟走时的准确性?钟摆来回摆动的时间是由什么决定的?……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平日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对于以上问题,你们的猜想是什么?(想想看,问题的真正答案可能是什么?)摆动的快慢(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摆锤的轻重有关。
摆动的快慢可能与偏离的角度大小有关。
摆锤下面的螺母位置估计会影响摆的长度,看来,摆动的快慢跟摆的长短有关。
好,前面几位同学分别提出了他们的猜想,是否还有同学有不同的猜想和假设?如果没有,那么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其中是只有一位同学说对了,还是有若干同学正确?切忌从老师的表情上揣度答案,这不是一种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