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会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绩效是不一样的。本文选择江苏省1978-2009年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的数据计算了不同时期moore结构变化值,通过衡量产业结构变动的速度来考察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的进程。另外,利用adf单位根检验、e-g协整分析等计量经济理论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关键词:江苏省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关系

一、相关理论

1.moore结构变动指标

表征产业结构变动的指标有四种:产业结构变动值k、产业结构熵数指标、moore结构变化值指标和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本文从数据可获得性与研究方法的适用性考虑,采用moore结构变化值分析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

我们运用空间向量测定法,以空间向量中夹角为基础,将产业共分为n个部门,构成一组n维向量,把两个时期间两组向量间的夹角,作为象征产业结构变化程度的指标,该指标就是moore结构变化值。其计算公式为:

mt=mi,t/(mi,t2)1/2??mi,t+12)1/2

其中: mt表示moore结构变化值; mi,t表示t期第i产业所占比重; mi,t+1表示t+1期第i产业所占比重。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经济活动正以高新技术为动力推动着一场世界性新的产业革命并极大地推进着产业结构发展的进程当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更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问题。其中克拉克在《经济发展条件》年中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将发生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产业继而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进入新世纪后罗默年通过对经济增长的计算后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含经济制度的变迁贡献的而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所贡献的。然而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生产。我国“十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方针之一就是“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我国已经进入了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最主要的方面之一也是经济结构调整中要处理的首要问题。调整产业结构一是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二是要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这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省之一的江苏省其产业结构随着科技进步正逐步地由技术水平低的传统技术产业向现代技术产业以至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演进从初加工工业向高加工工业演进主导产业先由消费资料部门向生产资料部门再向消费资料部门和服务部门转换从与国际市场联系较少向与国际市场相适应建立完善的内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转变。这些转变都标志着江苏省产业结构正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尽管如此从总体上来看江苏省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诸多不协调如产业结构整体层次较低、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对资源能源过度依赖城乡二元结构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问题严重苏南苏北区域差异加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仍旧存在有的问题还处于日益加剧的状况。江苏省如何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从省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正确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关系到全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江苏省“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全面优化升级。调强第一产业发展能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优第二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调高第三产业比重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专业化和深加工不断提高增加值率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高效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嘲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国外研究现状美国学者的相关研究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早在世纪年代就着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的均衡问题他的《美国经济结构》、‘投入产出经济学是这个领域的经典之作。投入产出技术应用于以下几个专门问题①美国对外贸易②地区经济平衡和裁军③环境污染问题④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目前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已经在世界各国进行产业结构分析中运用得最普通的工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研究他的代表作《现代经济增长》和‘各国经济增长》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内研究的经济变化的一般趋势并得到他称之为的“世界性进程”的现代经济增长的六大特征初步讨论了国际相互依赖的若干机制。嘲发展经济学创始人之一、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在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另一位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的“不平衡增长”的模型即发展中国家必须按照一个平衡增长路线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是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理论的学者将经济成长划分为六个阶段将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其经济增长阶段论和非总量部门分析法在当代经济学中影响很深第一章绪论钱纳里将开放的产业结构理论规范化提出了“发展型式”理论将研究领域

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 题目: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姓名: 学号: 专业: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授课教师: 完成时间: 2016年12月20日

摘要: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1、模型设定 通过对数据观察,根据搜集的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模型。其模型表达式为:

Y t=α+β1X1+β2X2+β3X3+μi (i=1,2,3) 其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X1、X2、X3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年增长率,α表示在不变情况下,经济固有增长率。可近似认为,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加权和,而βi分别表示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权数;βi X i则表示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μi表示随机误差项。 通过上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GDP)会如何变化。从而进行经济预测,为产业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与参考。 2、数据说明 以下数据来自财新网,见表1 表1单位:%

2018年江苏省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2018年江苏省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2018年,江苏省实现生产总值9259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41.7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41248.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7205.2亿元,增长7.9%。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总产保持增长 全年粮食总产量3660.3万吨,比上年增长1.4%。粮食亩产445.6公斤,比上年增加10.1公斤,增长2.3%。全年蔬菜播种面积2136.7万亩,比上年增长1.2%;蔬菜总产量5625.1万吨,增长1.5%。累计出栏生猪2680.9万头,下降4.4%;猪肉产量205.5万吨,下降4.1%。全年共出栏家禽64201万只,下降2.9%;禽肉、禽蛋产量105.8万吨、178万吨,分别下降4%和3%。农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比达19.6%,高标准农田占比达61%,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8%。 二、工业运行总体稳定,中高端行业增势较快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5.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5%,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4.1%,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3.5%。分行业看,列统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有所增长,增长面达75%。其中电子、医药、汽车、专用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3%、10.4%、7.2%、12.5%。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2.5%,低于规模以上工业2.6个百分点。全年高技术行业、装备制 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6个和2.9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3.4%和74.2%,比上年提高13.3个和16.6个百分点。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8.8%和1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2%和43.8%。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3D打印设备、智能电视、服务器等新产品产量比上年分别增 长139.9%、107.1%、51.4%、36.4%和26.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8.8%。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提升,2018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4%;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6.41%、6.69%,同比提高0.03个、0.04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较快增长,新兴服务业发展良好 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9%。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349.9亿元,增长7.4%;金融业增加值7461.9亿元,增长7%;房地产业增加值5269.8亿元,增长1.8%。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2018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不含批零住餐、金融及房地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2599亿元,同比增长7.1%,调查的31个行业大类和4个中类中,有27个行业营业收入保持正增长,增长面达77.1%。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7%、10.9%和41.6%。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高新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2%、13.3%和13.6%。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高出规模以上服务业6.9个百分点。全年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6.7%,铁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5.6%,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增长16.2%、4.5%。2018 年1—11月,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1079.1亿元,同比增长4.6%。 四、投资增长保持稳定,内部结构继续优化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5%。民间投资增长10.8%,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 达71%,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7%。第二产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1.2%,制造业投资占项目投资比重为59%,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9.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7%,比

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升级包括几个方面: (1)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要经济结构上升到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2)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的经济结构; (3)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此外,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看,产业结构升级还包括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的升级。 中国 第二三产业比例逐年增大,第三产业增长最快,第一产业比例下降

现代制造业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芝加哥自1837 年设市以来,芝加哥作为五大湖的中心、国家

铁路干线枢纽,处于盛产钢铁、牲畜和农产品的中西部,其 北美大陆的核心地理位置成就了城市长达一个多世纪的 繁荣。但是自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作为“锈带”之都,芝加哥也没能逃脱席卷整个中西部的经济危机。 为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从60 年代开始,芝加哥就研 究新一轮的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问题,80 年代最 终确定并贯彻执行了“以制造业为依托、服务业为主导的 多元化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了由制造业基地向全球 化城市的转型。这一成功转型带来了明显的成效,2003 年 城市人口回升到290 万人,市区面积591 平方公里,成为 国际航空运输中心、国际(美洲)光缆通讯的中心,被称为美 国的制造之都、金贸之都、会展之都、文化教育和工业中 心,基本形成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中心的多元化 经济发展。2003 年芝加哥生产总值1100 亿美元,人均4.1 万美元。 在全球经济中处于战略位置的城市往往倾向于脱离 其所在的地区,在广泛的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但芝加哥 是个例外,它同地区经济的联系极其紧密。大芝加哥地区 的内地贸易要多于世界贸易,其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有 赖于制造、仓储和交通业的发展。中西部的很多小型工业 城市仍然是机械、机床、汽车配件和其他产品的强有力的 出口方。芝加哥正是依靠综合、密集和多样化的中西部经 济,完成了其全球化城市的转型。 与美国其他特大城市相比,芝加哥是一个非常巨大的 制造商。中西部的资本货物(如农用机械、重型卡车、建设 机械等)以及耐用消费品(汽车等)产业的就业和总产出仍 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中西部制造业的密集对芝加哥有直 接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芝加哥都市地区仍保留了制造 业,其产量和海外出口仍很可观;间接影响是芝加哥很多 商业服务来源于或关联于地区制造业甚至是农业。芝加哥 与中西部各州之间相互依存度高,这也是城市得以保持活 力的一个原因。中西部制造业产品贸易极度繁荣,促使高 度专业化的生产部门必须实行跨越各州的密切协作,这就 进一步推动了陆地交通的兴盛。而芝加哥是全美交通改革 速度和力度最大的城市,它作为中西部货物运输、配给的 枢纽地位一直就未曾动摇过。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江苏经济发展分析

王萍 (淮阴师范学院) 摘要: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多年来,多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然而江苏的经济发展却极不平衡。区域发展差异比较大,尤其是苏北与苏南的差距更大。本文从经济总量、均量、外向程度、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等方面, 首先定量分析了1995年以来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轨迹; 进而阐释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最后立足于欠发达的苏北, 提出了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战略对策。 Jiangsu is an economic province. For years, many economic index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in the whole country, Bu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but is extremely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 is big, Especially with the gap between the northern south bigger. This article from the economic output, finally, extroverted degre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eople life and so on, First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since 1995, the south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middle thre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volvement track; And then illustrates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difference formation; Finally based in less developed northern jiangshu province, Put forward the narrowing jiangsu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ifference. 关键词:江苏;经济发展;区域经济;苏南;苏北 前言:江苏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但由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诸因素叠加的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梯特征。目前,苏南工业化程度比较高,已经形成了从到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苏中地区总体处于工业化初期,也基本形成了沿江工业化集聚带。但苏北仍处于工业化初期。 正文: 一(1)差异体现 经济总量 1990 年代中期以来,苏北与苏南的综合经济实力都在迅速增强。至 2005 年末,苏北与苏南的 GDP 分别达到亿元、亿元,占全省份额依次为%,%。从 GDP 增长率看,1995 年至 2005 年,苏北与苏南 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苏南增速明显快于苏北。就总体看,90 年代中期以来,苏北与与苏南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经济均量 1995年,苏北与苏南的人均GDP分别为3859元、13657元,比值为1:。到2005年,苏北与苏南的人均GDP 分别为9971元、42710元,比值变为1:。苏北与苏南的差距明显扩大。从增长速度看,苏北与苏南人均GDP的年均增速分别为%、%。苏北比苏南慢个百分点。 (2)差异成因 1.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基础设施的不健全,投资环境差,是造成长期以来苏北地区落后于苏南地区的一个主要客观因素。 2地理位置苏北地处苏鲁豫皖四省边界,与江苏经济核心区相距甚远,受其辐射较弱。加上与之相邻的地区也多为各省边远且贫困地区,广大区域范围内缺乏实力雄厚的增长极,而且实际上各自长期处于分散发展状态,唯一的沿海港口城市连云港也发展滞后,缺乏对腹地的带动能力。苏中地处江苏中部,依靠便捷的长江通道,实现了与全省政治、文化中心南京及苏南发达城市的广泛联系,获得了经济核心区发展所带来的各种辐射带动力。苏南地处长三角这一全国主要的经济核心区和城市密集带,紧邻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基本上属于上海 1 小时辐射圈内,故发展极为迅速。 3人文环境在现代经济中,基于文化底蕴的人文环境越来越成为主导城市与区域形象的窗口和标志。深厚的文化积淀往往是城市与区域的魅力所在,成为吸纳投资的磁力源。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区域经济实力,而且还有利于满足区域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合理的产业结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持续发展的保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如何正确分析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了不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关键词:合理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江苏;经济发展 Abstract: The 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health. It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full use of regional resources to play a regional advantage, improve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economic efficiency, enhancing the regional economy, but also to meet the region's growing popul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Have a 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als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ffec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tors, how to correctly analyze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ies in China,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Jiangsu Province reasons for differences in industry structure, regional structure made of different Adjustment. Key words: 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economy; Jiangsu; economicdevelopment

2018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一、综合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595.4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41.7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41248.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7205.2亿元,增长7.9%。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5168元,比上年增长6.3%。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平均每位从业人员创造的增加值达194759元,比上年增加14247元。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全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4.5∶44.5∶5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经济活力增强,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8057.6亿元,占GDP比重达73.5%,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9.9%,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6%。2018年末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286.79万户;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48.95万户,注册资本25838.02亿元。年末个体户590.10万户,全年新登记109.54万户。区域协调发展有力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1.4%;沿海经济带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6.6%。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城镇化率达69.61%,比上年提高0.85个百分点。 新兴动能不断壮大。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1.0%,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3.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8.8%,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5%;住宿和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比上年增长49.4%。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8%、15.2%和39%。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年末全省就业人口4750.9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口764.9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口2033.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1952.6万人。城镇就业人口3227.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53万人。失业保持较低水平,年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2.97%,比上年下降0.01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5万人,转移率达75.2%,比上年末提高0.9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9.5万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31.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0%和26.6%。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其中城市上涨2.3%,农村上涨2.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2.3%,衣着类上涨2.2%,居住类上涨2.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4%,医疗保健类上涨1.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2%。食品中,粮食上涨1.2%,食用油上涨0.2%,鲜菜上涨8.0%,水产品上涨0.2%,蛋类上涨12.5%,畜肉类下跌3.0%。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8%,涨幅比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6%,涨幅回落5.1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的实证分析 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的实证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0802班王玉娟 2008324030924) 摘要: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th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Abstract: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premis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adopts from 1981 to 2010 by establish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using the least squares, research to our country economy three industry growth contribution to the growth of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us draws for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importance. Key word: economic growth; Three industries; Least squares; Industrial structure 一、引言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江苏经济发展分析

江苏经济发展分析 王萍 (淮阴师范学院) 摘要: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多年来,多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然而江苏的经济发展却极不平衡。区域发展差异比较大,尤其是苏北与苏南的差距更大。本文从经济总量、均量、外向程度、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等方面, 首先定量分析了1995年以来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轨迹; 进而阐释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最后立足于欠发达的苏北, 提出了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战略对策。 Jiangsu is an economic province. For years, many economic index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in the whole country, Bu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but is extremely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 is big, Especially with the gap between the northern south bigger. This article from the economic output, finally, extroverted degre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eople life and so on, First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since 1995, the south of jiangsu province, the middle thre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volvement track; And then illustrates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difference formation; Finally based in less developed northern jiangshu province, Put forward the narrowing jiangsu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ifference. 关键词:江苏;经济发展;区域经济;苏南;苏北 前言:江苏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但由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诸因素叠加的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阶梯特征。目前,苏南工业化程度比较高,已经形成了从到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苏中地区总体处于工业化初期,也基本形成了沿江工业化集聚带。但苏北仍处于工业化初期。 正文: 一(1)差异体现 经济总量 1990 年代中期以来,苏北与苏南的综合经济实力都在迅速增强。至 2005 年末,苏北与苏南的 GDP 分别达到 3220.08 亿元、9591.77 亿元,占全省份额依次为 20.7%,61.8%。从 GDP 增长率看,1995 年至 2005 年,苏北与苏南 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1.9%,14.2%。苏南增速明显快于苏北。就总体看,90 年代中期以来,苏北与与苏南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经济均量 1995年,苏北与苏南的人均GDP分别为3859元、13657元,比值为1:3.54。 到2005年,苏北与苏南的人均GDP 分别为9971元、42710元,比值变为1:4.28。苏北与苏南的差距明显扩大。从增长速度看,苏北与苏南人均GDP的年均增速分别为11.1%、 13.5%。苏北比苏南慢 2.4 个百分点。 (2)差异成因 1.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基础设施的不健全,投资环境差,是造成长期以来苏北地区落后于苏南地区的一个主要客观因素。 2地理位置苏北地处苏鲁豫皖四省边界,与江苏经济核心区相距甚远,受其辐射较弱。加上与之相邻的地区也多为各省边远且贫困地区,广大区域范围内缺乏实力雄厚的增长极,而且实际上各自长期处于分散发展状态,唯一的沿海港口城市连云港也发展滞后,缺乏对腹地的带动能力。苏中地处江苏中部,依靠便捷的长江通道,实现了与全省政治、文化中心南京及苏南发达城市的广泛联系,获得了经济核心区发展所带来的各种辐射带动力。苏南地处长三角这一全国主要的经济核心区和城市密集带,紧邻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基本上属于上海 1 小时辐射圈内,故发展极为迅速。

产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试题 专业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产业经济学是一种() A、微观经济理论 B、中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古典经济理论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3、有效竞争理论是由()提出 A、克拉克 B、马克思 C、贝恩 D、霍夫曼 4、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5、产业组织是指()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6、广告的作用() A、有利 B、有弊 C、有利有弊 D、无利 7、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 A、定价一般长期性的 B、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价格一般定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 8、以下哪种联系方式不属于按照产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联系分类的方式() A、前向联系 B、后向联系 C、环向联系 D、价格联系 9、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 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10、下列不属于SCP分析框架内容的是()

A、市场行为 B、市场绩效 C、市场结构 D、市场竞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属于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第一产业的有() A、农业 B、渔业 C、畜牧业 D、林 业 2、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 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贸易保护政策 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A、企业规模 B、进入壁垒 C、市场容量 D、产品差别化 4、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包括() A、供给结构的优化 B、需求结构的优化 C、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D、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5、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寡头垄断 D、垄断竞争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者部门经济活动。() 2、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符合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需求。() 3、煤炭产业部门和电力产业部门是一种单向联系方式。() 4、产业组织考察的是组织之间的关系。() 5、产品差别化是一种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 6、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7、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产业转移只具有促进作用。() 8、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比完全垄断更有利于技术进步。() 9、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马歇尔冲突”。()

论产业结构对GDP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论产业结构对我国GDP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09统计一班李榕邹哲渝王力维【摘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互相依赖,相互促进。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强调产业结构的转变也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本文采用1992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 软件,研究三大产业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经济增长、三大产业、产业结构、GDP、回归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认为经济的增长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果,总产出函数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以及技术变化的长期作用结果。而结构主义非均衡增长理论则认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关于竞争均衡的假设在实际中并不成立,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实际中这种竞争均衡的假设是不可能存在的,由于各个部门的生产技术、产品需求、要素供给等都是各不相同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部门其报酬率必然也就不相同,这样一来,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会使得总产出增加,因而产业结构变动会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在不同部门间也是不完全均衡的,经济的增长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经济理论陈述 (一)三大产业的划分 世界各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通常的三大产业是联合国使用的分类方法: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气、卫生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业、运输、通讯业、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 (二)西方经济理论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经济通过专业化和社会分工会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又决定了经济的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度量的 早在1949 年库兹尼茨(Kuznets)论述国民收入的度量问题时就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关系分析(一)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关系分析(一) 摘要]基于生态效率指标分析江苏省1991年~2006年环境指标生态效率的发展趋势,应用人类环境影响方程的衍生公式,根据生态效率的历史趋势预测2015年江苏省可能的污染排放量,发现如果维持目前经济增长模式,到2015年江苏省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同期废水、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固废产出量也都将超过一倍。 关键词]生态效率环境负荷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其经济发展模式总体上仍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实现“高增长”为目的的。在这种发展模式下,由于环境容量和资源供给有限,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量又过大,导致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污染加剧、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对江苏省未来经济持续发展形成了越来越强的压力和制约。因此,江苏省必须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和污染物排放的生产率,以降低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否则,将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直接影响江苏省经济竞争力。本文将从环境影响方程和目标情景法来分析,江苏省在现有的基础上,环境效率提高到什么程度,才能满足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且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一、生态效率的定义 “生产态效率(eco-efficiency)”概念在1992年由“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WBCSD)首次提出,是“生态资源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经济指标与资源或环境指标的投入产出比.,强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生态效率是将资源、经济和环境三个指标连接起来的,在最优秀的经济目标和最优秀的环境目标之间建立一种最佳的链接。 (1) 根据⑴式,可以进一步给出生态效率相关指标。在本文中,生态效率被作为生产率的一种测度。经济指标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变价)。环境指标使用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物(固废)产生量。由于废气排放量和固废产生量的数据缺乏,所以这里用排放量和工业固废产生量近似替代。废水排放量、排放量和工业固废产生量都是指未考虑末端处理的产生量。环境与经济指标时间序列数据选择能够反映江苏省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1990年~2006年,数据来自江苏省统计年鉴、江苏省环境质量公报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二、人类环境影响公式 人类环境影响公式即IPAT方程式: I=P×A×T(2) 这里,I指环境负荷,可以具体指污染排放量;P指人口数量;A指人均GDP;T指单位GDP的环境负荷。 GDP=P×A(3) 如果以E表示生产率,由于E与T是倒数关系,G表示GDP。那么IPAT方程式可以表示为:I=G/E(4) 这样根据式子(4)就可以进行污染排放方面的预测。 如果基准年的环境负荷为I0,GDP为G0,生产率为E0,过去一段时间的GDP年均增长率为g,生态效率率的年均增长率为e,假设未来一段时间GDP和生态效率年均增长率维持不变,那么要预测的第n年的GDP、生态效率和环境负荷分别为: (5) (6) (7) 三、江苏省经济发展和环境负荷分析 1.经济发展目标分析 对江苏省1991年~2006年GDP进行指数拟合,R2=0.957拟合程度高。获得的指数趋势预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答案

1. S-C-P三者间的关系?答: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内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 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2.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政策主张?答:内容: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衡量可竞争市场的一个方法是看该市场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低,企业退岀就越容易,从而企业进入决策不会太小心谨慎,在位企业面临的进入压力越大,市场就越接近于可竞争。政策主张:潜在的竞争完全可以替代政府的规制。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的存在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 3. 试述市场结构的度量指标?答:市场的集中度;产品的差异化;进入和退岀壁垒;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市场需求的增长率;短期成本结构。 4?试述主导产业的作用。?答: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2)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 率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5.试述古典企业模型?主要从技术角度岀发,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个产业最佳产岀水平和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企业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问题。 6?试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 答: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的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他只有通过 调整可变要素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从整个行业来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原因是由于时间较短,现有厂商来不及调整其厂房设备等资产,而其他厂商也无法建造岀新的厂房设备从而进入到该行业中来。 长期:所谓的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的准 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需的总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 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 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岀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 7?试分析企业的价格歧视策略?答:1厂商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价格歧视通常发生在垄断市场或寡 头垄断市场2价格歧视要求厂商能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划分顾客。厂商可以从地域、年龄、收入、消费习惯等多方面来划分顾客3厂商必须能够阻止消费者通过转售套利8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答:高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1)三次产业之间以及各次产业内部的比例要相互适应。(2)各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