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简易上肢功能评价上肢功能评价是指对人体上肢活动的能力进行客观、系统的测量和评估。
通过上肢功能评价,可以了解患者上肢的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和功能状况,为临床上的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种常用的简易上肢功能评价方法。
首先是上肢活动范围的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上肢主动活动范围和被动活动范围两种。
主动活动范围是指患者自己完成的上肢活动范围,可以使用量角器等工具进行测量。
被动活动范围是指治疗师或评估员通过施加外力使患者的上肢进行活动,以评估其关节的可动度。
通过测量上肢活动范围,可以了解患者上肢关节的活动度,判断是否存在关节僵硬或关节功能障碍。
其次是力量的评价,上肢力量评价主要包括手握力和肌肉力量。
手握力是指患者握持物品的力量,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手力计和挠指测力仪。
肌肉力量评价是通过评估患者上肢肌肉的主动收缩力量来进行的,可以使用手推力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力量评价可以了解患者上肢肌肉的力量水平,判断是否存在肌力减退或肌无力等问题。
再次是协调性的评价,上肢协调性主要包括手眼协调和手指协调。
手眼协调是指患者上肢活动和视觉感知的协调能力,可以通过要求患者进行手部操作或球类运动等活动进行评价。
手指协调是指患者手指运动的协调能力,可以通过要求患者进行精细动作或手指灵活度测试进行评价。
协调性评价可以了解患者上肢运动的协调程度,判断是否存在运动协调障碍或运动失调等问题。
最后是功能状况的评价,上肢功能状况是指患者上肢的日常功能表现,包括抓握物品、用餐、穿衣、洗澡等日常生活活动。
评价方法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日常活动、询问患者的生活能力和采用功能测评工具进行评估。
功能状况评价可以了解患者上肢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表现,判断是否存在日常生活功能障碍或自理能力下降等问题。
通过上述简易上肢功能评价方法,可以全面了解患者上肢的活动范围、力量、协调性和功能状况,为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的上肢功能评价方法可以相互补充,综合评估患者的上肢功能,为康复治疗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关节活动度测量图解(数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为准) 一、颈部活动度中立位:面向前,眼平视,下颌内收。
颈部活动度为:前屈35°—45°;后伸35°—45°;左右侧屈各45°:左右旋转各60°—80°。
二、腰部活动度腰椎中立位不易确定。
前屈:测量数值不易准确,患者直立,向前弯腰,正常时中指尖可达足面,腰椎呈弧形,一般称之为90°。
后伸:30°。
侧屈:左右各30°.侧旋:固定骨盆后脊柱左右旋转的程度,应依据旋转后两肩连线与骨盆横径所成角度计算。
正常为30°。
三、肩关节活动度屈曲:开始位置:仰卧位;臂位于躯干侧方用手心朝下。
测量方法:矢状面。
避免连带动作:弓背。
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肩峰下方。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腋中线.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伸展:开始位置:俯卧位;臂位于躯干两侧且手心朝下。
测量方法:矢状面.避免连带动作:肩抬离台面.转动躯干.量角器:轴心位于关节侧方肩峰下方.固定臂平行于躯干腋中线.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外展:开始位置:仰卧位,上肢放在身体两侧。
测量方法:前面观(必须向外侧最大限度地旋转肩关节.避免连带动作:躯干向侧方运动.转动躯干。
量角器:轴心位于肩关节前面,并与肩峰成一直线。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中线.活动臂平行于肱骨中线。
内旋:开始位置:仰卧位;臂外展至90°;肘关节屈曲90°且手心向下:前臂垂直于地面。
测量方法:横断面.避免连带动作:伸展肩关节。
旋转躯干。
改变肩肘关节初始角度。
量角器:轴心通过肱骨的垂直轴。
固定臂垂直于地面。
活动臂平行于前臂中心。
外旋:开始位置:仰卧位;臂外展至90°;肘关节屈曲90°且手心向下,前臂垂直于地面. 测量方法:横断面。
避免连带动作:弓臂,旋转躯干,改变肩、肘关节角度.量角器:轴心通过肱骨的垂直轴。
康复治疗手册】上肢功能评定表康复治疗手册】上肢功能评定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表概述上肢功能评定表是用于评估患者上肢功能的工具,旨在帮助康复医师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能力,并制定相应康复治疗计划。
本评定表包括上肢动作、力量、协调性等多个方面的评估指标,从而全面了解患者的上肢功能水平。
使用指南1.评定表包含的各项指标在每一指标后面用阿拉伯数字标注,代表该指标的分值。
2.康复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能力,将相应的分值标注在对应指标下方的方框内。
3.根据患者的总分,可以判断出患者的上肢功能水平。
评定项目及分值1.关节活动范围(20分)使用测量工具(例如测量尺或角度仪)测量以下关节的活动范围,根据患者的实际活动范围给出相应分值。
肩部活动范围(5分)肘部活动范围(5分)腕部活动范围(5分)指关节活动范围(5分)2.功能性动作评定(30分)根据患者完成以下功能性动作的能力,给予相应分值。
每个动作的难度递增,难度越大的动作分值越高。
抓取纸张(3分)拧开瓶盖(4分)给自己系鞋带(5分)吃饭时使用餐具(6分)按键输入(7分)用剪刀剪纸(5分)3.力量评定(20分)使用手持力量计等工具,评定患者的上肢力量。
根据实际测试结果给出相应分值。
肩部屈曲力量(5分)肘部屈曲力量(5分)腕部伸展力量(5分)握力(5分)4.协调性评定(30分)通过让患者进行协调性训练项目的表现,评定患者的上肢协调能力。
根据实际表现给出相应分值。
模拟画圆(5分)模拟写字(8分)模拟叠纸(5分)模拟点按键(7分)模拟抓取动作(5分)请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评定项目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计划。
使用本评定表有助于准确评估患者上肢功能水平,有效指导康复治疗。
评定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舒适程度,确保评定过程的安全和准确性。
评定结果可用于跟踪患者康复进展,并进行康复方案的调整。
以上是【康复治疗手册】上肢功能评定表的内容。
希望本评定表能够为康复医师提供有益的工具,帮助患者恢复上肢功能。
试述测量关节活动范围的注意事项
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关节的运动范围和功能状态。
以下是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应注意的事项:
1.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量角器、角度计和电子测量仪等。
应根据不同的关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 选择合适的体位: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应选择患者舒适、自然的体位。
对于某些关节,如肘关节和腕关节,可以让患者坐在椅子上,手臂放在桌子上,这样可以减少疼痛和不适。
3. 注意测量的角度: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应注意测量的角度。
对于某些关节,如膝关节和踝关节,应测量最大伸展角度和最大屈曲角度。
对于其他关节,如肩关节和髋关节,应测量最大外展角度和最大内收角度。
4. 避免过度用力: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应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引起疼痛和损伤。
如果患者感到疼痛或不适,应停止测量,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
5. 重复测量: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应多次测量同一关节的活动范围,并取平均值。
此外,还应在不同时间段内测量关节活动范围,以便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
总之,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操作,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只有遵循上述注意事项,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持。
上肢活动角度参考标准
首先,上肢活动角度参考标准与人体解剖学有关。
人体上肢包
括肩部、肘部、腕部和手部,每个关节都有其正常活动范围。
例如,肩关节的外展和内收角度约为0-180度,肘关节的屈曲和伸直角度
约为0-145度,腕关节的背屈和掌屈角度约为0-90度。
这些数值可
以作为医学检查和评估的参考,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上肢活动功能
是否正常。
其次,上肢活动角度参考标准与康复医学有关。
对于因疾病、
创伤或手术而导致上肢功能受损的患者,康复医学专业人员可以根
据活动角度参考标准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通过逐步增加运
动幅度和角度,患者可以逐渐恢复上肢的活动功能,提高关节的灵
活性和稳定性。
此外,上肢活动角度参考标准还与辅助性设备的设计和适配有关。
比如,义肢、矫形器和辅助性工具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体上肢
的正常活动范围和角度,以确保设备的舒适性和有效性。
制造商可
以根据活动角度参考标准来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辅助性设备,从
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总的来说,上肢活动角度参考标准在医学、康复和工程领域都
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医学专业人员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制定康复计划,还可以指导辅助性设备的设计和适配。
因此,这些
标准对于促进人体上肢健康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上肢功能评估一、基本上肢功能评估:1.握力测试:评估患者手部肌肉力量。
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握力计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握拳或握住物体进行观察评估。
2. 半月弧运动(Semi-Circle Movement):评估患者上肢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协调性。
患者需要将手臂抬起到前方,然后进行半月弧形的运动,观察患者是否能够完成流畅的运动。
3. 上肢功能评估问卷(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 Questionnaire,DASH):这是一种常用的自我评估问卷,用于评估患者上肢功能的程度。
问卷包括30个问题,涵盖了疼痛、肌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
4. 小物体操作(Peg Board Test):评估患者手指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患者需要将小物体插入指定的孔中,观察患者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率。
5. 上肢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the Upper Extremity):这是一种常用的上肢功能评估工具,用于评估中风等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上肢功能状态。
量表包括33个项目,涵盖了肌力、协调、灵活性和手部功能等方面。
二、特定上肢功能评估:1. 医院获利(Function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这是一种常用的康复评估工具,用于评估患者的功能状态和康复需求。
FIM评估涵盖了上肢功能、转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交交往等方面。
2. 手部功能测量(Jebsen-Taylor手部功能测试):这是一种常用的手部功能评估工具,用于评估患者的手部协调和操作能力。
测试项目包括握笔、翻卡片、搬移物体等。
3. 卡泼拉评定量表(Chedoke McMaster Stroke Assessment):这是一种用于评估中风患者上肢功能的评估工具。
评估项目包括肌力、关节移动范围、手部功能和协调能力等。
4. 洛波茨基手部功能评估(Lobotsky Hand Function Test):这是一种评估手部功能的常用工具,适用于各种手部病症患者。
上肢关节活动度范围一、上肢关节活动度范围二、关节运动形式有哪些三、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有哪些上肢关节活动度范围1、上肢关节活动度范围肩关节包括由肩胛骨、锁骨和肱骨通过韧带、关节囊和肌肉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四个关节:肩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
肩部关节的运动比较复杂。
各关节即有单独运动,又有相互之间的协同运动。
而肩肱关节是人体中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
肩关节上臂下垂为中立位。
关节活动度:a 前屈:70°-90°;b 后伸:40°-45°;c 前屈上举:150°-170°;d 上举:160°-180°;e 外展:80°-90°;f 内收:20°-40°;g 内旋:70°-90°;h 外旋:40°-50。
2、关节活动度的简介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 又称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活动时可达到的运最大弧度。
关节活动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关节活动范围分为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
主动的关节活动范围是指作用于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被动的关节活动范围是指由外力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3、关节活动度的测定方法关节活动范围的测定是评定肌肉、骨骼、神经病损病人的基本步骤,是评定关节运动功能损害的范围与程度的指标之一。
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有关节活动受限,发现影响关节活动的原因;确定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确定适宜的治疗目标,判定可能康复的程度;为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方法提供客观依据;客观测量关节活动范围的进展情况,以评价康复治疗、。
【康复康复计划】上肢功能评定表---评定项目:1. 手指握力测试2. 手臂屈伸活动范围测试3. 手腕屈伸活动范围测试4. 手肘屈伸活动范围测试5. 肩关节活动范围测试6. 手指精细动作能力测试评定指标:1. 手指握力测试指标:- 使用握力计量工具进行测试。
- 记录患者最大握力数值。
2. 手臂屈伸活动范围测试指标:- 让患者坐位或站位,上肢放松自然垂直。
- 让患者尽可能地完成前屈和伸展动作,记录两个动作的最大范围。
3. 手腕屈伸活动范围测试指标:- 让患者坐位或站位,上臂靠近身体,手掌朝下。
- 让患者尽可能地完成手腕屈曲和伸展动作,记录两个动作的最大范围。
4. 手肘屈伸活动范围测试指标:- 让患者坐位或站位,上臂放松自然垂直。
- 让患者尽可能地完成手肘屈曲和伸展动作,记录两个动作的最大范围。
5. 肩关节活动范围测试指标:- 让患者坐位或站位,上臂放松自然垂直。
- 让患者尽可能地完成肩关节的前抬和后伸动作,记录两个动作的最大范围。
6. 手指精细动作能力测试指标:- 使用钥匙插孔操作、拧瓶盖等常见手指精细动作进行测试。
- 记录患者的操作能力及困难程度。
评定结果及分级:根据每项测试的结果,按以下标准进行评定及分级:1. 手指握力测试:- 优秀:握力大于男性成年标准的75%;- 良好:握力达到男性成年标准的50%-74%;- 中等:握力达到男性成年标准的25%-49%;- 不及格:握力低于男性成年标准的25%。
2. 手臂屈伸活动范围测试:- 优秀:活动范围大于男性成年标准的75%;- 良好:活动范围达到男性成年标准的50%-74%;- 中等:活动范围达到男性成年标准的25%-49%;- 不及格:活动范围低于男性成年标准的25%。
3. 手腕屈伸活动范围测试:- 优秀:活动范围大于男性成年标准的75%;- 良好:活动范围达到男性成年标准的50%-74%;- 中等:活动范围达到男性成年标准的25%-49%;- 不及格:活动范围低于男性成年标准的25%。
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及测量方法一、肩关节1.屈曲、伸展(附图1—1)体位:坐位、立位、侧卧位、仰卧位(屈曲)、俯卧位(伸展)。
肘伸展,置于体侧,手掌向内。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垂直轴线(坐位、立位)。
移动臂:与肱骨纵轴一致。
轴心:肩峰。
运动:屈曲是在矢状面上向前上方运动,也称前屈。
伸展是在矢状面上向后上方运动,也称后伸。
正常值:屈曲0°~180°,伸展0°~50°。
2.外展、内收(附图1—2)体位:坐位、立位、仰卧位。
肘伸展,置于体侧,手掌向内。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垂直轴线(坐位、立位)。
移动臂:肱骨纵轴。
轴心:肩峰。
运动:外展是在冠状面上向外上方运动。
内收是在冠状面上由外展位向内返回的运动。
检查时注意身体不得向侧方倾斜;外展90°以上时上臂出现旋外,前臂出现旋后,因此,移动臂要以内上髁为45°。
正常值:外展0°~180°,内收180°~0°。
3.外旋、内旋(附图1-3)体位:坐位、立位或仰卧位。
肩关节90°外展,肘关节90°屈曲,前臂中立位,掌心向内。
固定臂:通过尺骨鹰嘴的垂直轴线。
移动臂:与尺骨纵轴一致。
轴心:肩峰鹰嘴。
运动:外旋是前臂在矢状面向上方的运动。
内旋是前臂在矢状面向下方的运动。
正常值:外旋0°~90°,内旋0°~90°。
4.水平屈曲、水平伸展(附图1-4)体位:坐们,肩关节90°外展,肘伸展,掌心向下。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冠状轴线。
移动臂:通过肩峰的冠状轴线。
轴心:肩峰。
运动:水平屈曲是在水平面向前方运动。
水平伸展是在水平面向后方运动。
正常值:水平屈曲0°~135°,水平伸展0°~30°二、肘关节屈曲、伸展(附图1-5)体位:坐位或立位,上肢置于体侧,掌心向前。
固定臂:肱骨纵轴。
移动臂:桡骨纵轴。
⾻科基础⼈体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汇总临床上,进⾏关节活动范围的测定是评定肌⾁、⾻骼、神经病损病⼈的基本步骤,是评定关节运动功能损害的范围与程度的指标之⼀。
其主要⽬的是确定是否有关节活动受限,发现影响关节活动的原因;确定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确定适宜的治疗⽬标,判定可能康复的程度;为选择适当的治疗⽅式、⽅法提供客观依据;客观测量关节活动范围的进展情况,以评价康复治疗、训练的效果;为病⼈及治疗师提供动⼒,为科研提供客观资料等。
现将临床常⽤的相关数据作以下整理,如有不正之处,欢迎指正。
上肢关节活动范围⼀、肩关节1.肩关节中⽴位为: 上臂⾃然下垂紧靠胸壁,屈肘90°且前臂指向前。
2.肩关节功能位为: 上臂外展60°-90°,前屈30°-45°,外旋15°-20°。
3.正常活动范围:前屈 70°-90°前屈上举 150°-170°后伸 40°外展 80°-90°外展上举 180°内收 20°-40°内旋 45°-70°外旋 45°-60°⽔平位内旋 70°⽔平位外旋 70°⽔平位前屈 135°⽔平位后伸 40°-50°上举160°-180°《研究⽣教材》170°-180°《实⽤⾻科学》A.前屈后伸位;B.外展内收位;C.旋转位;D.上举位;E⽔平旋转位;F.⽔平屈伸位⼆、肘关节1.肘关节中⽴位为: 伸直0°。
2.肘关节功能位为: 肘关节屈曲80°-90°⽽前臂在旋前与旋后的中⽴位(左侧略旋后⽽右侧略旋,如两侧同时强直则应使⼀侧半屈曲约50°)。
3.正常活动范围:屈曲 135°-150°伸直 0°后伸或过伸 5°-10°三、尺桡关节尺桡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旋前、旋后皆80°-90°。
常用上肢功能评估上肢功能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估工具,用于评估和测量一个人上肢的功能能力,包括手臂、手和手指的协调性、力量、灵活性和感觉。
它可用于评估许多不同的病症和疾病,如中风、创伤性脑损伤、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上肢功能评估工具。
1.检查手和手指的力量和灵活性:-手握力测试:通过让被评估者握住一个特定的仪器,如手握力计,来评估手的力量。
测试结果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力量恢复情况。
-指关节活动度测试:通过评估手指的关节活动度来评估手指的灵活性。
常见的测试包括手指屈曲和伸展测试,以测量手指关节的活动范围。
2.评估手和手指的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九孔格试验:通过要求被评估者将一个小球或钉控制并放入一个装有九个孔的板上,来评估手和手指的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
-拇指对剪试验:通过要求被评估者用拇指和一个指头夹住一块纸,然后撕开它,来评估手和手指的协调性和力量。
-三个杯子试验:通过要求被评估者将一个杯子从一只手移动到另一只手,并将它放在位置上,来评估手和手指的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
3.评估上肢的活动范围:-肩关节活动范围测试:通过评估肩关节的外旋、内旋、屈曲和伸展活动范围来评估上肢活动范围。
-肘关节活动范围测试:通过评估肘关节的屈曲和伸展活动范围来评估上肢活动范围。
-腕关节活动范围测试:通过评估腕关节的伸展、屈曲、尺侧偏和桡侧偏活动范围来评估上肢活动范围。
4.评估感觉功能:-轻触测试:通过用指尖轻轻触碰被评估者的皮肤来评估其触觉功能。
-针尖刺激测试:通过使用一根针尖来刺激被评估者的皮肤来评估其疼痛感觉和触觉功能。
-物体辨识测试:通过要求被评估者在闭目的情况下触摸和辨识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来评估其触觉和空间意识能力。
上述仅是一些常用的上肢功能评估工具,实际上,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评估需求,还有许多其他的评估工具可供选择。
通过对上肢功能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和治疗师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制定更有效的治疗计划,并指导康复训练的方向。
简述关节活动度测量步骤关节活动度测量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评估方法,用于评估关节的功能和活动范围。
这项测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关节的健康状况,以及指导康复治疗和康复计划。
下面将介绍关节活动度测量的一般步骤。
1. 准备工作在进行关节活动度测量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测量环境安全和舒适,以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伤害。
其次,准备好测量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测量尺、角度测量器等。
最后,与被测者进行沟通,解释测量过程和目的,以获得其合作和理解。
2. 定位被测部位根据需要测量的关节,将被测者的身体部位定位到适当的位置。
这可以通过标记关键解剖结构,如骨头、肌肉或软组织来实现。
确保被测者处于舒适和稳定的位置,并使被测部位暴露出来,便于测量操作。
3. 测量关节的起始位置确定关节的起始位置是关节活动度测量的关键步骤。
这可以通过将测量尺或角度测量器放置在关节的起始点上来实现。
起始点是关节活动的起点,通常是关节的骨性结构或关节表面。
通过准确定位起始点,可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测量关节的终止位置确定关节的终止位置是关节活动度测量的另一个关键步骤。
这可以通过将测量尺或角度测量器放置在关节的终止点上来实现。
终止点是关节活动的终点,通常是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通过准确确定终止点,可以评估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5. 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关节活动度后,需要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可以使用纸笔或电子记录设备进行记录。
记录时,需要包括被测部位、测量的起始点、终止点和测量结果。
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便后续的评估和分析。
6. 分析和解读测量结果对于测量结果的分析和解读是关节活动度测量的最后一步。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评估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如果测量结果显示关节活动度受限,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
根据测量结果,医生可以制定康复治疗和康复计划,以恢复和改善关节的功能。
总结起来,关节活动度测量包括准备工作、定位被测部位、测量关节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记录测量结果以及分析和解读测量结果。
关节活动度测量原则
一、患者体位
在进行关节活动度测量时,患者的体位应当舒适、放松,以便进行准确的测量。
根据需要测量的关节不同,患者可以选择仰卧位、侧卧位、坐位或站立位等。
二、固定关节端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固定关节的近端和远端,以防止关节在测量过程中发生移动。
可以使用固定带、夹板等工具来固定关节。
三、测量工具
测量关节活动度的工具包括量角器、测角仪等。
这些工具能够准确测量关节的活动角度,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四、主动与被动测量
关节活动度可以主动或被动地进行测量。
主动测量是指患者主动活动关节来达到最大活动范围;被动测量则是指医生或其他操作者被动地活动患者的关节来达到最大活动范围。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结合主动和被动测量来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五、重复测量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重复进行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可以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六、比较正常值
将测量的结果与正常值进行比较,以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是否正常。
正常值可以根据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进行确定。
七、记录与报告
在测量结束后,应当将所有的结果记录下来,并编写报告。
报告中应当包括测量的时间、测量的方法、测量的结果、正常值比较等。
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量角器放置方法
关节运动体位
轴心固定臂移动臂屈、伸
坐或立位,臂置于
体侧,肘伸直
肩峰与腋中线平行
与肱骨纵轴平
行
外展
坐和站位,臂置于
体侧,肘伸直
肩峰
于身体中线平
行
肩同上
内旋、外旋
仰卧,肩外展90°,
肘屈90°
鹰嘴与腋中线垂直
与前臂纵轴平
行
肘屈、伸
仰卧或坐或立位,
臂取解剖位
肱骨外
上髁
与肱骨纵轴平
行
与桡骨纵轴平
行
桡尺旋前、旋后
坐位,上臂置于体
侧,
肘屈90°,前臂中
立位
尺骨
茎突
与地面垂直
腕关节背面(测
旋前)或掌面
(测旋后)
屈、伸
坐或站位,前臂完
全旋前
尺骨
茎突
与前臂纵轴平
行
与第二掌骨纵
轴平行
腕
尺、桡侧偏
移或外展
坐位,屈肘,前臂
旋前,腕中立位
腕背侧
中点
前臂背侧中线第三掌骨纵轴
掌指屈伸
坐位,
腕中立位
近节指
骨近端
与掌骨平行与近指骨平行
指间屈伸同上
远侧指
骨近端
与近侧指骨平
行
与远指骨平行
拇指
腕掌
内收、外展同上腕掌关节与食指平行与拇指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