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_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2
中考历史复习重点专题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即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一、阶段特征1、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3、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4、进程阶段:(1)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
洋务运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核心内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进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
在它的诱导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再上升到“观念”层面。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
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进行了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3)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中国近代化步履维艰。
在官僚资本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在战争的破坏下,民族工业纷纷破产。
但在同时,中共根据地、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出现了近现代化进程的新曙光。
(4)新中国的现代化:(1949年至今)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
专题4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导图❆专题梳理1.阶段特征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侧重在经济上学习西方的技术,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侧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如新文化运动。
从整体上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趁热打铁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开始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艰难迈进的历史画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材料二《公车上书记》书影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材料四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问题一:请分别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
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共同影响: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问题二:上述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的什么特点?答:曲折、艰难;都向西方学习;层层深入,由表及里等(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三:请你全面的评价第三个历史事件。
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问题四:请你根据上面提供的历史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
答:近代化的探索、近代化的起步、探索救国之路等。
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中国近代化探索:(学习西方三步走)
①学习西方技术:封建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中央:奕 ;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自救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戊戌变法(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维护清朝统治。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孙中山;主张: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
③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新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南陈北李);民主和科学。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由学习西方科技到效仿政治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近代化探索(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鸦片战争而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1949年开国大典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洋务运动---------由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目的是为了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因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
),其中,戊戌变法是政治民主化的开始。
(3)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的继续。
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及对近代化的作用1.思想主张:洋务运动——“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维新运动——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或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2.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道路。
维新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但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中国近代化起步的特点和启示1.特点: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中国近代化的步伐:经济变革(洋务运动)—政治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世界近代化的步伐:思想领域(文艺复兴)—政治领域(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经济领域(三次工业革命)2.启示:①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②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步伐;④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⑤科教兴国是现代化的关键;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科学决策。
为代表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比较
1、回首中国近代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⑴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⑵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⑶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
通。
2、概括中国近代探索历程的特点。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近代化道路失败的原因。
⑴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根本原因)⑵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⑶反动势力干涉。
⑷中国封建势力强大。
4、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⑴腐朽的封建制度。
⑵列强的侵略。
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5、近代化过程中体现出那些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追求进步和民主的精神。
6、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⑴落后就要挨打,国家的强大是平安的保证。
⑵中国人民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勇于探索。
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