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3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多彩的民间艺术▏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培养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形状、线条等美术语言,创作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民间艺术的种类,如剪纸、泥塑、年画等。
3. 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4. 创作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创作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形状、线条等美术语言,创作出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民间艺术作品图片、示范作品。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种类,讲解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创作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讲解创作过程和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运用色彩、形状、线条等美术语言,创作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1. 板书多彩的民间艺术2. 板书内容: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种类,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创作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的步骤。
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如剪纸、泥塑、年画等。
2. 写一篇关于民间艺术的短文,介绍民间艺术的种类、特点和表现手法。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学效果是否满意。
2. 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否对民间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是否掌握了创作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的技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多彩的民间美术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传统表现方式和技艺。
•接触和了解民间艺术中的绘画、雕刻、剪纸等形式。
2. 技能目标•学会基本的绘画、雕刻和剪纸技巧。
•发挥创造力,创作出自己的民间艺术品,体验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文化特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接触和了解民间艺术中的绘画、雕刻、剪纸等形式。
•学会基本的绘画、雕刻和剪纸技巧。
2. 难点•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传统表现方式和技艺。
•发挥创造力,创作出自己的民间艺术品。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民间艺术中的绘画、雕刻、剪纸等形式。
•基本的绘画、雕刻和剪纸技巧。
•设计和创作民间艺术品。
2. 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民间艺术吗?民间艺术有哪些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2)学习•介绍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讲解民间艺术中的绘画、雕刻、剪纸等形式,并举例说明。
•向学生展示和教授基本的绘画、雕刻和剪纸技巧。
•引导学生多看多想,积极发挥创造力,创作出自己的民间艺术品。
(3)巩固与拓展•对学生创作的民间艺术品进行评价和展示。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加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对与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回顾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和教授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特点,民间艺术中的绘画、雕刻、剪纸等形式,基本的绘画、雕刻和剪纸技巧。
2. 指导实践法通过向学生示范和指导,让学生亲身体验绘画、雕刻和剪纸的技巧。
3. 讨论互动法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第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分类,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民间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2. 民间美术的特点与分类3. 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4. 欣赏与创作民间美术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民间美术的特点、分类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2. 难点: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民间美术作品图片、教材、课件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间美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特点、分类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学习创作方法和技巧。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民间美术作品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间美术的价值和意义。
六、板书设计1. 第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民间美术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技巧。
2. 搜集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以上为第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民间美术,为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堂课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民间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第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初步了解民间美术的不同形式,并能简单评述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色彩、图案、寓意、用途等方面的特点。
2 、利用搜集资料、游戏探究、分组讨论、对比分析等多种形式,分析民间美术作品在图案、色彩、寓意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关注、认识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涵养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的吉祥寓意和多元的造型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不同地域民间美术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图片展示法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播放中国民间美术简介视频,导入本课。
2、初步了解图案的吉祥寓意。
(1)认图案:考考你的学问!不同的图案,你能想到什么?(课件出示——蝙蝠-福;鸡-吉祥;鱼-有余;花瓶-平安;猫-?蝴蝶-?)(2)把图案自合起来,你又想到了什么?将图案组合起来思考,鸡与鱼结合:吉庆有余;猫、蝴蝶与牡丹结合:耄耋,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富贵。
(3)利用图案的吉祥寓意表达美好愿望,就是民间美术的魅力。
出示课题——多彩的民间美术3、讲授新课(1)积极地“思”——找吉祥图案请学生在自己带来的民间美术作品中找吉祥图案。
(学生之间拿出民间美术作品,相互欣赏。
请1-2名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作品。
)总结:这些和谐取意的吉祥图案,就是为了讨得“口彩”,使一件作品表达出吉祥如意的象征意义。
(2)民间美术除了传达吉祥的寓意,还有些什么独特之处吗?我们从民间美术的“活化石”上挖掘一下。
4、分析作品(1)专注地“听”——讲解剪纸的特点。
剪纸的表达手法。
抢答:在剪纸的造型中指出那些是吉祥图案,说说它们有什么寓意。
(学生快速抢答,并指出寓意——牡丹和蝴蝶-爱情甜蜜、婚姻美满之意;鱼和莲花-连年有余;鸡-大吉大利……)总结:完整的外形有时也可表达不同的含义。
第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孩子在老师引导下,初步了解民间美术的不同形式,并能简单评述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色彩、图案、寓意、用途等方面的特点。
2 、利用搜集资料、游戏探究、分组讨论、对比分析等多种形式,分析民间美术作品在图案、色彩、寓意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引发孩子对民间美术的关注、认识和兴趣,激发孩子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培养孩子热爱民间艺术,涵养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的吉祥寓意和多元的造型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不同地域民间美术的特点。
三教学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图片展示法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播放中国民间美术简介视频,导入本课。
2、初步了解图案的吉祥寓意。
(1)认图案:考考你的学问!不同的图案,你能想到什么?(PPT出示——蝙蝠-福;鸡-吉祥;鱼-有余;花瓶-平安;猫-?蝴蝶-?)(2)把图案自合起来,你又想到了什么?将图案组合起来思考,鸡与鱼结合:吉庆有余;猫、蝴蝶与牡丹结合:耄耋,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富贵。
(3)利用图案的吉祥寓意表达美好愿望,就是民间美术的魅力。
出示课题——多彩的民间美术3、讲授新课(1)积极地“思”——找吉祥图案请孩子在自己带来的民间美术作品中找吉祥图案。
(孩子之间拿出民间美术作品,相互欣赏。
请1-2名孩子说说自己带来的作品。
)小结:这些和谐取意的吉祥图案,就是为了讨得“口彩”,使一件作品表达出吉祥如意的象征意义。
(2)民间美术除了传达吉祥的寓意,还有些什么独特之处吗?咱们从民间美术的“活化石”上挖掘一下。
4、分析作品(1)专注地“听”——讲解剪纸的特点。
剪纸的表达手法。
抢答:在剪纸的造型中指出那些是吉祥图案,说说它们有什么寓意。
(孩子快速抢答,并指出寓意——牡丹和蝴蝶-爱情甜蜜、婚姻美满之意;鱼和莲花-连年有余;鸡-大吉大利……)小结:完整的外形有时也可表达不同的含义。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7课多彩的民间艺术一、教学背景本课是三年级美术课的第17节课,属于美术常识与技能的方面,本节课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风貌,并学习一些简单的民间艺术技艺,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发展历史、地域特点和表现形式。
2.了解不同民间艺术形式的制作工艺和材料。
3.学习一些基础的民间艺术技艺,如剪纸、皮影戏、泥塑、木雕等。
2.思维与情感1.通过学习与实践,体会民间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
2.通过欣赏民间艺术作品,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历史和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和创造力,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2.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民间艺术技艺,通过实践操作,感受手工艺的美好和快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以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现和创造。
四、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包括民间艺术制作材料和展示板块等。
五、教学流程1.引入以幻灯片、图片和短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初步认识民间艺术的魅力与多彩,了解民间艺术发展历程以及其特点和表现形式等。
2.学习1.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手工制作民间艺术品2.讲解民间艺术制作工艺和材料以及使用方法3.教学示范:基础民间艺术技巧操作展示3.总结检查学生课堂完成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进行交流。
六、教学评估在每次课堂结束时进行总结和评估。
评估重点在于评价学生是否掌握课程中的知识技能,以及在实践操作中是否有所提高。
七、教学拓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增强手工制作能力,学会更多民间艺术手艺,了解更多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化。
可以到具有相关背景的博物馆或者民间艺术制作机构进行相关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7课多彩的民间艺术 | 人美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能够运用颜色、线条等多种技法描绘民间艺术作品;
3.能够创作出一幅民间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
1.民间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多种技法描绘民间艺术作品。
三、教学准备
1.多份民间艺术作品图片;
2.色彩、线条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将多份民间艺术作品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民间艺术作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呈现范例(10分钟)
教师以《百鸟朝凤》为例,详细介绍民间艺术作品的构图和形式,以及如何运用颜色、线条等技法描绘出作品的特点。
3. 实践操作(30分钟)
1.学生们根据老师的要求和层次,选择不同的材料来绘画、拼贴和创作民间艺术作品。
2.学生们可以灵活运用色彩和线条等多种技法,表现出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思考。
3.老师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和表现作出指导和引导。
4. 经验分享(10分钟)
在实践操作结束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共享自己创作的经验和作品。
学生们可以通过分享和交流,相互学习和启发。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堂的教学,学生们对民间艺术的认识更加深入,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技法来描绘、创作民间艺术作品。
同时,通过经验分享,学生们更加了解民间艺术的价值与意义,增强了自己的创作兴趣与能力。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多彩的民间艺术(剪纸蝴蝶)人美版教学目标•了解剪纸蝴蝶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学习剪纸蝴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绘制一幅剪纸蝴蝶作品,表现出个人的想象和创意。
教学重点•剪纸蝴蝶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学习剪纸蝴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绘制一幅剪纸蝴蝶作品,表现出个人的想象和创意。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先让同学们看一些剪纸蝴蝶的图片,了解一下这种民间艺术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同时,也可以了解一下各地的剪纸艺术有哪些不同之处。
2.讲解剪纸蝴蝶的方法和技巧(25分钟)这一环节,老师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一些剪纸的基础知识,例如:如何折叠纸张来剪出不同形状的花和蝴蝶等。
然后可以演示一下基本的剪纸方法,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创意。
3.演示剪纸蝴蝶的具体步骤(25分钟)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幅蝴蝶的剪纸示意图,让学生们自己剪出不同形状的蝴蝶,并自由联想剪纸作品的色彩、图案和构图等。
4.自由剪纸创作(35分钟)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去剪纸。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一些剪纸技巧上的难点,以及防止同学们受伤。
5.展示和评价(10分钟)最后,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剪纸作品贴在展板上,一起欣赏和交流。
老师可以结合这些作品,对同学们的创作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发扬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业要求同学们写一份关于剪纸蝴蝶的学习笔记,总结剪纸蝴蝶的历史背景、技巧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以便巩固所学知识和思考。
也可以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剪纸作品带回家,和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课的教学,同学们全面了解了剪纸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学会了一些耐心和专注的技巧,有利于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
新人美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和教学反思第
17课多彩的民间美术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材质的特性,感受材质的美感,培养关注材料的意识。
2、能初步理解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与表达主题、表达情感具有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对材质特性的认识。
教学难点:
材质与表现主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你所见过的装饰画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
二、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有它自身的美感,如玻璃的透明之美、麻质品的粗犷之美,木材的质朴之美......在你运用这些材料,精心制作一幅装饰画悬挂在家里时,你将会是何等满足,何等惬意!
三、讲授新课
1、观看教材图片,对三种以上不同材料进行比较、分
析,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并分析其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现象。
A、可以自己动手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
B、讨论不同材料各有什么特性,如软与硬、轻与重、粗与细、韧与坚、粗糙与光滑等等。
C、这些材料各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形象。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适当归纳,并展示自己制作的装饰画,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作品是怎样利用材质之美表现主题与情感的。
3、教师演示不同材料的制作方法。
四、课堂小结。
不同的材料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五、布置作业
将一幅绘画作品改为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板书设计:
第十八课美丽的装饰
作品展示:
教学反思:
本课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兴趣很高,能设计出美丽的装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