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室检测分析前质量控制(丛玉隆教授讲座)
- 格式:ppt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66
浅谈临床检验医师必须掌握的几种检验技能摘要】检验医师在临床检验中是不能马虎大意的,对临床医学检验进行质量控制,是把握好治疗成败的关键。
对检验质量的控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分析前、中、后,而整个分析过程中,检验医师的检验操作的正确与否,对检验报告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那么作为检验医师,在临床检验中应该做好哪些,应该掌握哪些技能呢?笔者将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临床检验检验医师检验技能【中图分类号】R4 46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9-13 22-021分析前需要做的准备分析前这一阶段是严格的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进行的,一般是从临床医生的医嘱开始,一直到开始进行分析为止,其内容包括检验的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和运送以及实验室内传输。
这些准备工作在检验质量管理中影响结果的比值是最大的,而这些因素检验人员不能完全控制,需要护士医生和患者的参与。
(1)检验项目一定要正确。
现在的临床检验项目特别多,不同的项目其临床意义也不一样,所以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来选择正确的检验项目,这是质量保证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临床检验医师一定要对被选择的检验项目有充分的了解,这样就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检验项目选择,降低患者的费用,并使所选的所有检验项目的结果都能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时有实际的作用。
一般选择检验项目原则上药遵循有效性,针对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2)告诉患者需要做的准备。
检验结果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作用,所以检验医师在检验前应该告诉患者需要做哪些准备。
比如说有些检验项目在采集标本之前需要患者空腹,采集标本的时间,以及患者的用药情况是否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这样可以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便于检验的准备。
(3)标本采集中的注意问题1.采集血样注意事项:采集血样标本最好采用真空采血系统,采集人员一定要有无菌操作的概念,对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注意,避免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保证【摘要】随着人类医学的进步,临床上许多病情的诊断越来越需要实验室检查,这就需要一个好的检验质量体系。
近年来大型仪器的普及和室内质控体系的健全,方法学的改进,大大提高了检验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而测定结果准确性往往来自于分析前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所以对之引起重视。
【关键词】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后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65-011 临床资料2013年1—5月对临床10000例标本随机进行调查表明如下:溶血的有38例,脂血的有432例,一边输液一边采血的有187例,口服用药后采血的有164例,临床医师申请检验报告单不规范的有120例,留取采血标本时间放置过长的有20例,临床医师和病员投诉的有2例,血清未完全成功分离而阻塞有4例,这些因素大大的影响检验质量。
1.1 一般资料分析前质量控制它包括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等主要因素,据国外文献统计,临床检验中分析前误差占实验室误差的5%-8%。
1.1.1 患者的准备:1.1.2 原则上患者应在平静、休息状态下采集标本,有研究比较过,立位采血与卧位采血中17个项目检验结果,发现其中12个项目立位高于卧位,以tp、alb、alt、alp增高为明显。
1.1.3 患者的饮食:进食后一定时间内可使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有人研究指出,一顿标准餐后,可使血中tg增高50%,血糖增高15%,进食高蛋白时,可引起血中尿素氮、尿酸增高,饮酒后可使尿酸、乳酸等增加,因此除特殊急诊项目外,一律早晨空腹采血。
1.2 标本的采集:不规范的标本采集是导致检验结果误差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它能使标本溶血和凝血。
1.2.1 标本溶血:主要原因是采集的量不足,管内剩余真空的存在造成红细胞破裂,或摇匀抗凝剂时,摇匀方式错误或幅度太大使红细胞破裂造成溶血。
溶血对检验项目有很大的影响使结果偏高。
《血液检验及技术》课程思政案例目录《血液检验及技术》课程思政建设设计方案 (1)案例一:善于思考敢创新....................................................... .. (2)案例二:点燃生命献爱心....................................................... .. (3)案例三:爱岗敬业担使命....................................................... .. (5)案例四:践行初心尽职责....................................................... .. (7)案例五:传统文化立自信....................................................... .. (8)案例六:诺奖得主树榜样....................................................... (10)案例七:保护环境为健康....................................................... (12)案例八:德技并修勤于业....................................................... (13)案例九:医保政策惠民生....................................................... (15)案例十:仁心仁术为患者....................................................... (17)案例十一:临床工作守规矩....................................................... .. (19)《血液检验及技术》课程思政建设设计方案案例一:善于思考敢创新导入:关于血液的记载最早出现在祖国医学《黄帝内经》中,国外于公元前3~4世纪也有人提及,但对血液的起源、组成和功能认识长期以来是唯心的和不全面的。
重视分析前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摘要】医学检验整个过程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过程。
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过程中的第一道关口,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环节。
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核心部分,而此环节就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难以控制。
它涉及到检验人员、医生、护士、患者、标本转运人员,只有各方人员共同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特别是检验人员要高度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关键词】医学检验;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重要性【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87—01要想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必须严格按照《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iso15189)建立一套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该文件实验室的服务内容,将全程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分析后质量控制。
有的学者对发生在不同阶段误差发生率进行调查,发现分析前因素导致误差占总误差46.0-68.2%[1]。
由此可见,加强分析前管理对于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提高医疗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指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开始,到检验分析过程开始前阶段,它包括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涉及到医生、护士、检验科人员、运送标本的工作人员,是整个质量控制的第一道关口。
检验人员不能只考虑分析中质量保证,应重视和参与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取得高质量的检验标本,是减少实验误差重要保证,因此,这一阶段的质量保证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重视医生开出的检验申请单临床医生应该熟练掌握不同检验项目的敏感性、特异性、临床意义和应用指征。
在选择检验项目时应根据就诊者的病情,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如月经、妊娠、饮食及心理等影响检验结果相关因素,才能选择出最佳检验项目,减少和杜绝盲目的开出检验单,达到最佳诊疗效果。
同时在申请单上应注明检验所需的详尽病人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或门诊号等及开单时间、开单医生姓名。
影响生化检测结果质量因素的分析作者:唐玉秀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33期唐玉秀(全州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全州 541500)【摘要】随着临床检验的不断发展更新,检验质量是影响医学诊断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化检验分析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际中一份有参考意见及价值的生化检验报告,可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服务。
【关键词】生化检验质量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11(c)-0186-01实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最容易被忽视,而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有文献报道:分析前阶段的大多数工作由临床医务人员完成,这正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占检验过程所有时间的70%,而且在可分析出检验误差原因的病例中,出自于分析前阶段占60%以上[1]。
为了总结出影响生化检验的质量因素,笔者对生化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三个阶段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与总结。
1 标本采集前的影响因素常见的有生理因素、药物因素、饮食等都有可能引起结果异常的因素。
1.1 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理因素很多,主要是患者的年龄、性别、运动、情绪、工作性质等原则上患者应在平静、休息的状态下采集标本,特别是血液标本。
如新生儿的血浆中总胆红素(T-BL)和间接胆红素(D-BL)增加。
1.2 药物因素的影响患者如在抽样送检前曾经服用过某些药物,则会导致对实际值造成较大的影响。
例如有报道称10%的葡萄糖溶液即可影响磷、血糖、肌酐等的测定结果。
而生理盐水溶液则会对氮、总胆固醇等测定结果造成影响。
有些药物对造血功能,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引起有关指标的变化[2]。
1.3 食物除了引起血液混浊形成乳糜血外,还导致多项指标异常,尤其对血糖、血脂、转氨酶等指标的影响更为明显做好标本采集工作是控制检验结果质量的第一步。
据统计分析,因患者或标本采集因素引起的不正确检验结果在检验误差中占相当大的比例[3]。
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摘要】检验医学中的质量控制涉及很多的内容,因为该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医学检验包含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内容,是比较复杂的。
【关键词】质量控制医学检验【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046-02检验医学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但是其关联内容复杂,涉及学科很多,因此实际的应用会有很多的问题产生,对医学检验进行质量控制也是希望能够让检验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目前的医疗技术发展比较快速,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相继使用让现代医学检验工作脱离了传统的手工操作的方式,更多的是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检测方式[1]。
医学检验过程融入质量控制,是为了让患者获得比较可靠的检验服务,对其检验结果负责。
检验的时候,需要对检验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改善,让检验变得更加的完善,提升检验效果。
1 重视检验流程的质量1.1质量控制的重要性①检验质量控制是对检验过程进行监控管理的主要途径,涉及到了实验室操作的准确性,通过检验质量控制来对一些失控的项目进行分析,对其进行总结,有助于日后对相同的情况进行预防和避免。
②检验室之间质量监控是对室内质量监控所无法涉及的内容和细节进行管理的方法,是对实验室检验之间进行质量监控覆盖的途径,能够对各实验室检验的结果进行评价。
因此在医疗纠纷产生的时候,能够进行举证,能够对检验室的质量进行评价分析。
1.2检验仪器及试剂质量的重要性①建立操作规定手册,仪器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仪器保养维护且记录在案。
同→个项目有多台仪器的情况下,应该互相对比结果,保证实验室报告结果的一致有效。
②选用质量过关的试剂确保结果的准确度,同时庄意不要使用过期的试剂,避免造成检查不正确。
只有试剂质量过关才能取得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提高检测的质量。
2检验方法标准化。
检验的时候使用的化学成分不同,就算是同一种方法,其具体的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结果也会受到影响,临床中检验人员、患者、医护人员都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加强分析前标本采集运送保存质量控制的必要性【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264-01【摘要】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在各级临床检验中心、医院管理层和检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广泛开展了室内和室间质评,近年来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是,要使检测数据能反映被检人员的实际情况,必须基于高质量的标本。
这需要病人、医生、护士和检验人员的共同配合和把关,任何一环的疏忽都会影响着标本的质量。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标本的质量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在分析前就已经存在着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易对疾病诊断带来错误的判断,或片面地责备检验数据不准确。
目前实验室开展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并不能反映来自被检样本自身的误差。
为了提高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正确评价检验结果,作者从生物就标本采集方式到运输时间、贮存过程等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作一些论述。
【关键词】分析前标本;运送保存;必要性标本采集方式和送检过程的影响采集血液标本时,自始至终要把“防止溶血”作为前题。
溶血可经过下列途径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①血细胞内外浓度的不同,使相应指标的检测结果升高或降低;②血细胞成份进入血清(或血浆)中因化学反应而引起的浓度改变。
如红细胞的磷脂被血清中的磷酸酯酶水解,使血清中无机磷的浓度显著增高。
又如血红蛋白(hb)能将胆红素氧化成胆绿素使血清胆红素降低;③血细胞成份参与血清成份的检测反应而引起的化学干扰。
如hb中的fe2+可被某些试剂中的氧化剂氧化为fe3+,生成黄色的正铁血红素既可引起光学干扰,又因对氧化剂的消耗而对血清成份的检测造成负干扰;④hb本身颜色对检测的光学干扰,hb的颜色在431和555nm波长附近能使比色、比浊法检测的吸光度增高。
所以防止溶血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除此之外,下列因素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 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抽血时不束扎止血带,因扎带可造成局部淤血、缺氧、水肿、溶血等而影响检验结果。
临床生化检验应重视分析后质量控制发表时间:2015-10-26T16:44:16.4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5期供稿作者:黄青平张文梅李娟[导读] 青海省海南州人民医院分析后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控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检验工作服务于临床的延伸,是检验质量控制和重要环节[1]。
黄青平张文梅李娟(青海省海南州人民医院 813000)【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效果。
方法: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数据结果的处理,检验结果的审核、检验报告单的发出、检测报告的临床评估及实验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
从以下几方面对临床生化检验进行质量控制分析。
结果:通过不同的方面对生化检验质量进行分析,可以保证结果的准确程度,提升有效性。
结论:在临床上,对生化检验进行质量控制分析,能够帮助临床更好进行诊断,可行性大,因此需要推广到临床。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分析质量【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164-01在完成样本检验后,为使检验数据准确、真实、无误并转化为临床能直接采用的疾病诊疗信息而确定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称分析后质量保证。
分析后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控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检验工作服务于临床的延伸,是检验质量控制和重要环节[1]。
多年来,实验室比较重视分析前、分析中的质量控制,而淡化了分析后的质量保证。
有学者发现,分析后产生的误差占总误差的18.5%~47%。
本次研究主要对生化检验中的各种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
1.数据结果的处理近十年来使用的自动生化分析仪集自动化控制、光学、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与临床生化分析技术、数据记录、计算、输出功能于一体,可实施传输分析结果到计算机接收端口,随着实验室信息系统的改进,软件的升级,数据传递的正确性和流畅性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2.检验结果的审核认真审核检验结果是分析后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
生化体检前的质量控制发表时间:2014-08-06T10:05:55.7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3期供稿作者:黄金花[导读] 因而实验前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结果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
黄金花(四川省西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15000)【摘要】体检前的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至关重要。
在工作中,许多体检者对体检前的准备不足,采血人员对实验前的质控认识不够,严重影响了检验结果。
本文从项目申请、体检者准备、标本采集、运输、处理等方面入手,做好体检前的质量控制,使检验结果准确的反映受检者的身体状况。
【关键词】生化体检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383-01生化检验的质控包括实验前、中、后3个阶段。
按ISO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的定义,实验前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为:检验项目申请的科学性、合理性,原始标本的正确采集及运送。
文献报道,在实验误差中,实验前误差占70%[1]。
因而实验前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结果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
本文主要从生化体检前项目的申请、体检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分离和运输等几方面,探讨生化体检前的质量控制。
1.项目申请体检项目选择的原则是:针对性、有效性、时效性、经济性。
医师有针对性的根据体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危害因素、健康档案及健康状况等综合信息来确定检验项目的申请。
1.1实验室向医师提供本室开展检验项目的清单:必须保证清单上所列的检验项目均为卫生部规定的检验项目。
已停止、淘汰、处于研究阶段、技术尚不成熟的项目不应开展。
1.2医师正确填写申请单上的性别、年龄等信息,它与检验结果的生物参考区间相关,是保证体检报告准确结果的关键环节。
2.体检者准备保证送检标本质量的核心。
2.1运动剧烈运动可引起血清中多种酶升高,升高的程度和运动量及持续时间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