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可靠性技术大作业解答
- 格式:doc
- 大小:139.50 KB
- 文档页数:7
汽车可靠性技术复习题一填空题1可靠性工程是研究如何评价《汽车可靠性技术》复习题一填空题(''30103=?)1 可靠性工程是研究如何评价、分析、提高的工程技术。
2 衡量产品可靠性的四个主要指标包括:可靠度R (t )、、、故障率λ(t )。
3 产品发生故障或失效是指其不能完成。
4 1983年到1984年,我国汽车行业开展了,试验车辆53台,里程36万km 。
5 汽车产品的质量从是指的汽车的使用价值,从是满足用户要求所应具备的质量特性。
6 概率加法定理表达式是P(A ∪B)= 。
7 概率乘法定理表达式是P(AB)= P(AB)= = 。
8 n 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居于中央位置的数,称为。
9 在一批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叫。
10 在一批数据中,最大与最小数值之差为。
11 失效概率也称为不可靠度F (t ),通常用来表示。
12 失效概率密度函数的定义式是:。
13 当产品寿命服从指数分布时,平均故障前时间与故障率的关系表达式为:。
14 基本可靠性反映了产品对维修人力费用和后勤保障资源的需求。
确定基本可靠性指标时应统计产品的。
15 任务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中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确定任务可靠性指标时仅考虑在任务期间。
16 汽车可靠性研究中常用的分布有:、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对数分布等。
17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二是,三是。
18 可靠性模型主要有以下类型:串联系统、、,此外还有、复杂系统。
19 串联系统的数学模型表达式:。
20 并联系统的数学模型表达式:。
21 可靠性预测的流程是,自下而上。
22 可靠性分配的流程是,自上而下。
23 回归预测法中,常用的预测方法是方法。
24 常用的预测方法有:、时间序列预测法、、马尔科夫预测法、。
25 常见的可靠度分配方法有、、。
26 等分法是将系统中的所有单元分配以的可靠度,是一种最简单的分配方法。
27 可靠度分配应在即开始进行,同时应该反复多次进行。
汽车维修工程试题A(答案)考试形式:闭卷答题时间: 90 分钟本卷面成绩占课程成绩 100%(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标清题号)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汽车可靠性包含四个要素,汽车产品、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
2、汽车因各种原因失效,失效率随时间变化分三个周期,早期失效期、偶然失效期、消耗失效期。
3、按失效模式分类,汽车失效可分为磨损、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及老化等五类。
4、汽车维护目前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还有季节性(换季)维护、走合维护。
5、汽车修理的作业范围可分为,汽车大修、总成大修、车辆小修、零件小修。
6、金属喷涂修理法有,金属电喷涂、金属气喷涂、等离子点喷涂。
7、汽车零件的焊修方法有,钎焊修理法、气焊修理法、电焊修理法。
8、机械加工修理法有,修理尺寸法、附加零件法、局部更换法、翻转修理法、栽钉补钉法。
9、汽车零件按清洗原理可分为,机械清洗、化学清洗、超声波清洗、激光清洗、等离子清洗。
10、国内外常用的探伤方法有,射线探伤法、超声波探伤法、磁粉探伤法、涡流探伤法、渗透探伤法。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汽车可靠性分配的目的和作用(1)确定汽车系统的可靠性指标(2)确定各子系统(总成、零部件)的可靠性指标(3)有利于加强设计部门间的联络和配合(4)有利于增强设计者的全局观念2、简述故障树分析法一般的步骤(1)建立故障树(2)建立故障树的数学模型(3)进行系统可靠性的定性分析(4)进行系统可靠性的定量分析23、简述气缸体与汽缸盖修理的检验步骤(1)气缸体基准面的检验(2)气缸体与汽缸盖变形的检验(3)气缸体主轴承座孔、凸轮轴座孔的检验(4)气缸体与汽缸盖裂纹的检验4、简述影响部件和总成装配精度的因素(1)部件或零件材料性质的变化(2)零部件几何尺寸的变化(3)部件相互位置公差的变化(4)部件或总成装配系统中装配尺寸链各环公差带分配关系的变化5、简述离合器打滑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1)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过小——调整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2)摩擦衬片表面油污——修磨或更换摩擦衬片(3)膜片弹簧变形或压紧力不足——更换衬片弹簧(4)飞轮或压盘变形——更换飞轮或压盘三、绘图说明题(每题6分,共30分)1、绘图说明典型的寿命曲线(汽车故障函数曲线)2、绘图说明疲劳裂纹扩展的两个阶段Ⅰ-第一阶段扩展Ⅱ-第二阶段扩展Ⅲ-最终断裂3、绘图说明钢在电解液膜下的电化学腐蚀过程4、绘制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思路分类图第 3 页(共5 页)5、绘图说明汽车维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论述气缸体与汽缸盖裂纹检验的过程(1)检验气缸体与气缸盖的裂纹,主要用水压试验或气压试验方法进行(2)对于新镶气缸套、气门座圈的气缸体、或焊修过的气缸体,均应进行水压试验。
1、在进行汽车制动性能测试时,以下哪个参数不是主要关注的?
A. 制动距离
B. 制动时间
C. 制动减速度
D. 车载音响音质(答案:D)
2、汽车排放测试中,常用来衡量尾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的单位是?
A. ppm(百万分之一)
B. dB(分贝)
C. km/h(千米每小时)
D. MPa(兆帕)(答案:A)
3、在进行汽车耐久性试验中,哪种类型的试验是用来模拟车辆在实际使用中的长期磨损和疲劳的?
A. 加速耐久性试验
B. 制动性能试验
C. 燃油经济性试验
D. 噪声测试(答案:A)
4、汽车风洞试验中,主要目的是评估车辆的哪项性能?
A. 动力性能
B. 制动性能
C. 空气动力学性能
D. 悬挂系统性能(答案:C)
5、下列哪项不是汽车NVH(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测试关注的方面?
A. 车内噪声水平
B. 车辆振动情况
C. 驾驶平顺性
D. 车辆外观设计(答案:D)
6、在进行汽车碰撞试验中,侧面碰撞测试主要评估车辆的哪个方面的安全性?
A. 正面防撞能力
B. 侧面结构强度及乘员保护
C. 追尾保护能力
D. 底盘耐撞击性(答案:B)
7、汽车动力性能测试中,0-100km/h加速时间主要反映了车辆的什么性能?
A. 最高车速
B. 加速性能
C. 制动性能
D. 燃油经济性(答案:B)
8、在进行汽车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时,主要目的是确保车辆在什么方面的性能?
A. 电子设备间的相互干扰最小
B. 燃油效率最高
C. 制动距离最短
D. 车身材料强度最大(答案:A)。
《汽车靠得住性技术》温习题答案一 填空题1 产品靠得住性;2 故障概率(或称失效概率、不靠得住度)F (t ) 故障概率密度函数(或称失效概率密度函数) f (t );3 规定的功能;4 汽车靠得住性实验;5 经济学观点 治理学观点;6 P(A)+P(B)-P(AB);7 P(A)P(B|A) P(B) P(A|B);8 中位数;9 众数;10 样本极差;11 积存故障概率的散布函数;12 dt t dF t f )()(=;13 λλ10==⎰∞-dt e T t TF ;14 所有寿命单位和所有的故障;15 影响任务完成的故障(即致命性故障);16指数散布、威布尔散布、正态散布;17靠得住性预测 靠得住性分派 靠得住性实验;18并联系统 混联系统 备用冗余系统;19 ∏==n i i s t R t R 1)()(,式中R s (t )——系统的靠得住度,R i (t )——第i 个单元的靠得住度; 20∏==n i i s t F t F 1)()(,式中F s (t )——系统的不靠得住度,F i (t )——第i 个单元的不靠得住度;21系统分系统零件→→;22 零件分系统系统→→;23 一元线性回归预测;24 回归预测法 灰色理论预测法 蒙特卡洛模拟;25 等分法 加权分派法 相对故障率分派法;26 相同;27 研制时期初期;28 设计目标 限制条件;29 靠得住性预测 靠得住性分派 靠得住性实验;30 设计工作;31 靠得住性 维修性 耐久性;32系统工程方式 概率统计学方式 人机工程方式;33设计是不是达到预期的目标;34 强度高于应力;35强度概率计算法;36 样本;37整群随机抽样 分段随机抽样;38 小于;39 总容量 样本容量;40 改换或修复;41不合格批;42高概率 高概率;43 OC 曲线;44 检查水平;45 产品的生产鉴定 在线的质量检查;46 实验产品数;47 靠得住性鉴定实验 靠得住性验收实验;48 规按时刻;49 规定数量;50 存储寿命实验 工作寿命实验;51 加速寿命实验;52积存损伤理论;53提出改良和预防方法 提高汽车靠得住性和利用寿命;54 失效 故障;55 不可修复产品 可修复产品;56 材料 工作环境;57疲劳断裂 侵蚀;58 对象状态 失效结果;59按失效查验项目进行分析 按系统工程分析方式;60 割集;61 最小割集;62 粘着磨损;63 表面疲劳磨损;64 侵蚀磨损;65 疲劳断裂。
汽车可靠性理论课后题答案一、填空题1.可靠性工程是研究如何评价、分析、提高产品可靠的工程技术。
2.产品发生故障或失效是指其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
3.汽车产品的质量从经济学观点是指的汽车的使用价值,从管理学观点是满足用户要求所应具备的质量特性。
4.n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居于中央位置的数称为中位数,在一批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叫众数,在一批数据中最大与最小数值之差为样本极差。
7.可靠性可以分为固有可靠性、使用可靠性、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
8.基本可靠性反映了产品对维修人力费用和后勤保障资源的需求。
确定基本可靠性指标时应统计产品的所有寿命单位和所有的故障。
9.可靠性寿命指标包括中位寿命、特征寿命和额定寿命。
10.汽车可靠性研究中常用的分布有:指数分布、威布尔分布、正态分布、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对数分布等。
11.可靠性模型主要有以下类型:串联系统、并联系统混联系统,此外还有备用冗长余系统复杂系统。
12.抽样检查中,判断能力用检查水平表示,即判断能力强,检查水平高。
二、名词解释1.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2.可靠性工程:为达到产品可靠性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设计、研制、生产、试验和管理工作。
3.基本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时间或概率。
4.任务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5.失效概率分布函数:通常用累积故障概率的分布函数来表示产品失效概率或不可靠度,这种函数,称不可靠度函数或累积失效概率分布函数,简称失效概率分布函数。
6.故障率:工作到某时刻尚未发生故障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
7.可靠寿命:指给定的可靠度所对应的产品工作时间。
8.使用寿命: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具有可接受的故障率的工作时间区间。
9.可靠性模型:指的是系统可靠性逻辑框图(也称可靠性方框图)及其数学模型。
10.可靠性分配:把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合理的分配到组成此系统的每个单元。
第一章 1.什么是可靠性?它的四要素内容是什么?P1 指汽车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四要素即指汽车产品,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
(规定条件包括工作条件,运用条件,维修条件,管理条件) 、 2.可靠性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如何评价可靠性?P3 评价指标有 1)可靠度汽车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用R 表示。
2)不可靠度也成为失效度,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概 率或发生故障的概率,记为F(t)。
3)故障概率密度表示产品出现故障的概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反映了单位时间的失效概率,由故障概率密度函数求导可得,f(t)。
4)故障率指工作到某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记为λ(t )=f(t)/R(t)。
5)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指汽车故障的平均间隔时间,记为MTBF ,是汽车产品最常用的可 靠性指标,也成为平均寿命。
6)平均首次故障时间 指汽车产品首次故障时间的平均值,体现了产品给一次可能发生故障的早晚。
7)平均维修时间8)可靠寿命9)维修度10)有效度 可靠度越大,可靠性越好;不可靠度越小,可靠性越好;故障概率密度越小,可靠性能好;故障率越小,可靠性越好;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越长,可靠性越好;平均维修时间越短,可靠性越好;可靠寿命越大,可靠性越好;维修度越大,可靠性越好;有效度越大,可靠性越好 3.系统可靠性是指什么?如何确定系统的可靠性?P7 系统可靠性是指工作系统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要求的工作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串联系统的工作寿命等于系统中最短的一个零件的寿命;并联系统的可靠度为系统中最长的一个零件的寿命。
5.汽车可靠性常用故障分布有哪些?P11 指数分布,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威布尔分布 7.汽车可靠性综合评定方法有哪些?P23~P24 打分法:按QCn29008.4-1991标准,用单项指标加权平分的方法评定汽车,发动机可靠性 水平。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汽车可靠性定义四因素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答案:汽车可靠性由四大要素构成,即可靠性、维修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可靠性:指产品固有的质量属性,汽车能够不中断地按照驾驶员的控制而运动的性质。
维修性: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维修的能力。
耐久性:汽车经过长时间工作后,不丧失其正确的技术状态而继续工作的能力;可以用汽车第一次大修里程的长短以及汽车从启用至报废的寿命长短来度量。
安全性:汽车在行驶中不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
2、简述可靠性预测的步骤。
答案:任何预测都有两个过程:归纳和推论过程。
可靠性预测的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预测目的、预测对象及预测类型;(2)搜集整理资料;(3)选择预测技术;(4)建立预测模型,包括数学模型或概率模型;(5)评价模型。
对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检验;(6)利用模型进行预测,与实测结果比较,修正预测模型。
3、简述检验的一般工作程序。
答案:检验的一般工作程序包括以下阶段:(1)准备阶段在这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决定检查单位,决定检查项目,决定试验方法,决定质量判定标准,决定在生产过程那个阶段检查,决定全检、抽检还是无试验检查,决定质量指标,选择抽样表(计数、计量和抽样类型)。
(2)实施阶段在这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决定批的构成,决定抽样方法,决定批处理方法。
(3)整理阶段在这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决定检查结果的记录方法,决定检查结果的处理方法。
二、论述题(25分)请阐述频数直方图、频率直方图、频率密度直方图和频率密度曲线及区别和联系。
答案:频数直方图是以样本数据表征的质量特性值为横坐标,以频数为纵坐标作出的描述数据分布规律的图形。
频率直方图是将频数直方图的纵坐标改为频率做出的频率直方图,其形状与频数直方图应完全一样。
频率密度直方图是将频率直方图纵坐标改为频率密度、横坐标不变后获得的直方图,形状也不变。
频率密度曲线是当样本数据的大小n→∞,组距h→0时,直方的数量将趋于∞;随机变量(即质量特征)在某区间h的频率密度将趋于概率密度;直方顶端联成的折线将形成一条光滑的曲线--概率密度曲线。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汽车安全技术》大作业学生姓名专业层次年级学号学习中心成绩年月日作业完成要求:大作业要求学生手写,提供手写文档的清晰扫描图片,并将图片添加到word 文档内,最终wod文档上传平台,不允许学生提交其他格式文件(如JPG,RAR等非word 文档格式),如有雷同、抄袭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2、机动车事故是指参与道路交通活动的各种机动车因违反道路交通规则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3、非机动车事故答:主要是指自行车事故,是指骑自行车人过失或违反交通规则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包括自行车单独、自行车与机动车、自行车与自行车、自行车与其它非机动车、自行车与行人以及自行车或其它非机动车与火车等七种情况。
4、行人和乘车人事故答:是指参与道路交通活动的行人和乘车人因违反道路交通规则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5、一般事故答: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6、重大事故答: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7、特大事故答: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8、汽车通过性答:是指他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即各种障碍的能力9、汽车制动效能答:指汽车迅速减速直至停车的能力。
10、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答:是指汽车在制动时,按指定轨迹行驶的能力,即不发生跑偏、侧滑或甩尾而失去转向能力。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汽车转向系的功能主要有哪些?通过驾驶员转动转向盘,根据需要保持或改变汽车行驶方向,并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
汽车转向系统分为两大类: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
第一章1、汽车试验的类型有哪些。
答:(1)按试验目的的分类a质量检查试验b产品定型试验c研究性试验(2)按试验对象分类a整车试验b机构及总成试验c零部件试验(3)按试验场所分类a室内试验b室外道路试验c试验场试验2、如何进行汽车试验。
答:(1)试验准备阶段a制定试验大纲b准备仪器设备c人员配备和试验记录表格的准备(2)试验实施阶段(3)试验结束(总结)阶段3、试述误差的定义和来源。
答:误差是测量值与被测量之间的差。
主要有:a装置误差b方法误差c环境误差d人员误差4、系统误差的分类和消除方法有哪些。
答:(1)根据系统误差变化与否分类a恒值系统误差b变值系统误差(2)按误差产生的原因分类a工具误差b装置误差c 环境误差d方法误差e人员误差(3)根据误差的变化规律分类常值性的,累进性的、周期性的以及按复杂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消除(1)固定不变的系统误差消除方法a代替法b交换法(2)线性系统误差消除方法对称测量法(3)周期性变换的系统误差消除方法每隔半个周期进行一次测量,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则可消除周期性误差。
5、试述随机误差的分布和消除方法。
答:a分布:呈正态分布b消除方法:消除趋势项c算术平均值,无限接近被测量的真值6、试述粗大误差的来源和消除方法。
答:①来源:a测量人员:由于测量者错误的读数和错误的记录造成的。
b客观外界条件:由于测量意外的改变(如外界振动)②引起仪器示值或被测对象位置的改变而产生粗大误差。
a消除方法:对于出大误差,除了设法从测量结果中发现和鉴别而加以剔除外;b此外,可采用不等精度测量和互相之间进行校核的方法3ð准则(莱以特准则)、罗曼诺夫斯基准则7、介绍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
答:a一元线性回归b一元非线性回归c多元线性回归8、试述动态试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1)数据分析2)数据准备3)数据性质检验4)数据分析类型9、试述试验数据修约的规则。
答:确定修约位数的表达方式a进舍规则b不许连续修约8、汽车道路试验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在汽车的道路试验中如何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性、重复性、可比性?试述试验前试验车辆应进行准备工作的内容答:⑪汽车道路试验的最大特点是接近实际使用情况。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什么是故障率函数?答:故障率函数是指工作到某一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
一般记为λ,它也是时间t的函数,故也记为λ(t),称为失效率函数,有时也称为风险函数。
2.磨料磨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制定汽车维护制度必须考虑哪些原则?答:答:(1)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是一个随机过程,而影响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汽车维修制度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必须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可靠性理论,对大量统计数进行科学分析,获得符合客观规律的结果(2) 制定汽车维修制度时,必须采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不仅要考虑汽车的完好率,而且必须考虑维修费用对运输成本的影响合理的维修制度应保证汽车的寿命周期内的单位费用最低,使用汽车在规定的运行和维修条件下,具有最佳的经济效果(3) 在制定汽车维修制度时,应充分考虑汽车的使用条件和使用强度,并进行必要的分级(4) 制定汽车维修制度时,主要应依据下列三方面资料:汽车制造厂的建议、科学研究部门的试验资料、使用部门根据有关数据分析拟订的条例4.零件检验分类技术条件包括哪些内容?答:零件检验分类是通过技术鉴定,根据零件的技术状况,分为可用零件、需维修零件和不可用零件。
汽车零件检验分类的技术条件:1);零件的主要特征,包括零件的材料、热处理性能及零件的的尺寸等2)零件可能产生的缺陷和检验方法,并用简图标明缺陷的部位。
3)缺陷的特征4)零件的极限磨损尺寸、容许磨损尺寸和容许变形量或相对位置误差5)零件的报废条件6)零件的修理方法5.叙述制定维护制度的步骤?答: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论述焊条电弧焊的工艺要点。
答:2.论述汽车修理的经济效益。
答:(1)汽车修理是保证汽车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主要手段;(2)汽车修理可节约人力和物质资源,创造社会财富;(3)适度的进行汽车修理是降低汽车的寿命周期费用的有效手段。
1 汽车可靠性设计应考虑的因素有时限性功能性商业性生产性标准答案:2 汽车常规可靠性试验时,需要做的记录包括接车行车故障维修预防维修标准答案:3 汽车性能测试内容有动力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噪声标准答案:4 常用计数法有峰值法穿级法幅值法雨流法标准答案:5 行驶情况统计包括实际行驶里程变速机各拍档使用次数平均技术车速制动次数标准答案:6 故障按危害度可分为致命故障严重故障一般故障随机故障标准答案:7 故障树分析的步骤包括进行系统可靠性定量分析进行系统可靠性定性分析建立故障树建立故障树的数学模型标准答案:8 按表面破坏机理和特征,磨损可分为磨料磨损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腐蚀磨损标准答案:9 失效现场记录内容包括故障部位大小形状颜色变化物理变化标准答案:10 可靠度分配方法包括等分配法再分配法比例分配法综合评分分配法标准答案:11 防止金属腐蚀的主要措施有添加缓蚀剂隔离有害介质电化学保护法去除介质中有害成分标准答案:12 制动性包括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稳定性驻车制动标准答案:13 汽车典型工况的确定包括车辆工作状态车感受载荷大小速度快慢发动机状况标准答案:14 维修性指标MTTR维修时间率维修费有效度标准答案:15 复现等价条件包括振动幅值振动峰值离散度总能量两个主要的谱峰值标准答案:二、判断题(共30 道试题,共60 分。
)1 接收概率是指试验批被判定合格予以接收的概率错误正确标准答案:2 四峰值计数法是峰值计数法的特例错误正确标准答案:3 M是失效模式危害的分析的缩写错误正确标准答案:4 故障树分析中,系统顶事件是唯一的错误正确标准答案:5 系统有效性是指当需用时,系统该时刻处于可工作状态的可能性大小错误正确标准答案:6 汽车可靠性试验可分为常规可靠性试验和快速可靠性试验错误正确标准答案:7 可靠度为5时产品的寿命成为中位寿命错误正确标准答案:8 断裂面金属材料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失效形式错误正确标准答案:9 MTT是平均首次故障里程的缩写错误正确标准答案:10 失效模式具有可变性错误标准答案:11 MUT是平均不可工作时间的缩写错误正确标准答案:12 故障树分析一般用于定性分析错误正确标准答案:13 不可靠度是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或发生故障的概率错误正确标准答案:14 MT是平均可工作时间的缩写错误正确标准答案:15 预测零部件的疲劳寿命时,必须具备有载荷谱合适的累积损伤理论和材料疲劳性数据错误正确标准答案:16 为判定汽车或零部件产品的可靠性而进行试验的批量成为试验批错误正确标准答案:17 MT是平均故障间隔里程的缩写错误正确标准答案:18 统计故障数包括所有故障的总次数错误正确标准答案:19 汽车零件的疲劳寿命属于对称型分布错误正确标准答案:20 常规可靠性试验下坡行驶时不能采用辅助制动器错误正确标准答案:21 LTP是批允许不合格率的缩写正确标准答案:22 常规可靠性试验时,城市道路每5km制动一次错误正确标准答案:23 拆检的检验时间需计入维修时间错误正确标准答案:24 常规可靠性试验不得脱档滑行错误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正确标准答案:25 常规可靠性试验不用在沙漠地段做试验错误正确标准答案:26 所有产品中不合格品的比率错误正确标准答案:27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错误正确标准答案:28 把随机载荷的试验从室外搬到实验室里加以复现称为复现试验错误正确标准答案:29 对并联系统可靠度分配, 是一个从预计到分配的过程错误正确标准答案:30 缺陷是指不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错误正确标准答案:三、单选题(共2 道试题,共10 分。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汽车可靠性技术》大作业
学生姓名专业
层次年级学号
学习中心成绩
年月日
作业完成要求:大作业要求学生手写,提供手写文档的清晰扫描图片,并将图片添加到word 文档内,最终wod文档上传平台,不允许学生提交其他格式文件(如JPG,RAR等非word 文档格式),如有雷同、抄袭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2、可靠性工程:为达到产品可靠性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设计、研制、生产、试验和管理工作。
3、基本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时间或概率。
4、任务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5、固有可靠性: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材料和元件的选择、设计、制造、组装,环境实验等。
由这一过程所决定的可靠性是系统的内在可靠性,称为系统的固有可靠性。
系统的固有可靠性决定于生产厂家。
6、使用可靠性:使用可靠性,是指产品在实际的环境中使用时所呈现的可靠性,它反映产品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7、汽车可靠性:车辆的可靠性是指车辆投入使用后维持无故障工作的能力,它不同于车辆质量的概念。
8、汽车的硬故障:使汽车停驶的完全性故障。
《汽车可靠性技术》考试题及答案1. 多选题1. 按表面破坏机理和特征,磨损可分为A. 磨料磨损B. 粘着磨损C. 表面疲劳磨损D. 腐蚀磨损正确答案:ABCD2. 制动性包括A. 制动距离B. 制动减速度C. 制动稳定性D. 驻车制动正确答案:ABCD3. 行驶情况统计包括A. 实际行驶里程B. 变速机各拍档使用次数C. 平均技术车速D. 制动次数正确答案:ABCD4. 失效分析要素有A. 对象状态#失效原因B. 失效结果C. 失效度正确答案:ABC5. 在进行可靠度分配时,为了使问题简化,一般做以下假设A. 组成系统的各零件,部件,接分系统故障相互独立B. 失效率是常数C. 失效率寿命服从指数分布D. 满足串联或并联关系正确答案:ABC6. 按照抽样程序不同,汽车可靠性抽样试验的方式可以分为A. 一次抽样B. 二次抽样C. 三次抽样D. 序贯抽样正确答案:ABD7. 进行汽车可靠性分配的目的是:A. 落实系统的可靠性指标B. 明确各单元的合理可靠性要求C. 目前各系统的合理可靠性要求D. 暴露系统薄弱环节正确答案:ABCD8. 耐久性指标有A. 大修里程B. 平均寿命C. 可靠寿命D. 报废里程正确答案:AD9. 载荷谱能够真实反映机构零部件所承受的载荷大小与循环次数的关系,取决因素包括A. 典型使用工况的确定B. 随机数据的采集C. 无效幅值的取舍D. 子样大小正确答案:ABCD10. 常规可靠性试验的测仪器设备包括A. 气象仪B. 坡度计C. 秒表D. 半导体温度计正确答案:ABCD11. 国内外目前应用的系统工程失效分析方法有A. 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发现B. 故障树分析C. 特性要素分析D. 摩擦学系统分析正确答案:ABCD12. 常用计数法有A. 峰值法B. 穿级法C. 幅值法D. 雨流法正确答案:ABCD13. 汽车可靠性设计应考虑的因素有A. 时限性B. 功能性C. 商业性D. 生产性正确答案:ABCD14. 可靠性理论中常用数学分布有A. 正态分布B. 泊松分布C. 指数分布D. 威布尔分布正确答案:ACD15. 预防维修包括()A. 紧固B. 调整C. 润滑D. 清洗正确答案:ABCD2. 判断题16. 四峰值计数法是峰值计数法的特例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17. 拆检中发现潜在故障也需要计入指标统计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18. 缺陷是指不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19. 故障树形式上是倒立的树状图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0. 维修度是指心态或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进行维修时,在规定时间内,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概率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1. FMEACA是失效模式危害的分析的缩写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22. LTPD是批允许不合格率的缩写.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3. 抽样试验是指从一整批产品中抽出一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试验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4. 为判定汽车或零部件产品的可靠性而进行试验的批量成为试验批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5. 对并联系统可靠度分配, 是一个从预计到分配的过程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26. 常规可靠性试验不得脱档滑行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7. 可靠性设计是以赋予产品可靠性为目的地设计技术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8. 预测零部件的疲劳寿命时,必须具备有载荷谱合适的累积损伤理论和材料疲劳性数据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9. 工作到某时刻未实效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成为该产品在t时刻的故障率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30. 穿级计数法记录载荷的级数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31. 常规可靠性试验时,城市道路每5km制动一次.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32. AQL是可接收质量水平的缩写.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33. 对不可修复产品, 其寿命是指两故障间的平均工作时间, 也称无故障工作时间.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34. 常规可靠性试验在一种最常见气候条件下试验即可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35. 功率谱法不能表示出循环次数B. 正确正确答案:B36. MTTBF是平均首次故障里程的缩写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37. 汽车可靠性可用来评价设计和制造质量.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38. 可靠性概念中,汽车的维修专指故障后的维修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39. 失效更多用于可修复产品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40. 不可靠度是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或发生故障的概率.A. 错误正确答案:B41. 单位产品是指构成产品总体的最小单位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42. 零件在交变应力下,经过较长时间工作而发生的断裂现象称为疲劳断裂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43. 雨流计数法记录载荷谱变化的数值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44. 故障树分析中,系统顶事件是唯一的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45. 常规可靠性试验不用在沙漠地段做试验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3. 单选题46. 常规可靠性试验城市路面平整度为()级以上A. DB. CC. BD. A正确答案:B47. 对串联系统可靠度分配时, 把系统允许的()合理地分配给单元或分系统A. 可靠度B. 不可靠度C. 故障率D. 使用寿命正确答案:B11/ 11。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汽车可靠性技术》大作业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30分)1、消费者冒险率生产者产品的质量相当恶劣,已达拒收水准,理应判为不合格,但由于抽样的关系,样本中不良品甚少而误判为允收,其机率称为消费者冒险率,因为此种错误使消费者蒙受损失而命名。
此时冒险率又称为第二型误差,用β表之,通常于LTPD时,订β=10%2、批量批量,英文可译为a batch,指成批的数量。
比如商品的批量生产。
3、试验批检验批(inspection lot)是指按同一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是建筑学术语,属性是工程质量验收的基本单元,应用在建筑、桥梁工程。
二、简答题(70分)1、简述可靠性预测的步骤。
(10分)答:任何预测都有两个过程:归纳和推论过程。
可靠性预测的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预测目的、预测对象及预测类型(短期、中期、长期);(2)搜集整理资料(有关发展资料、历史资料);(3)选择预测技术;(4)建立预测模型,包括数学模型(表达式、参数)或概率模型(各种可能结果的概率分布);(5)评价模型。
对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检验;(6)利用模型进行预测,与实测结果比较,修正预测模型。
2、简述可靠性分配原则。
(20分)答:通常可靠度分配应考虑下列原则:(1)技术水平对技术成熟的单元,能够保证实现较高的可靠性,或预期投入使用时可靠性可有把握地增长到较高水平,则可分配给较高的可靠度。
(2)复杂程度对较简单的单元,组成该单元的零部件数量少,组装容易保证质量或故障后易于修复,则可分配给较高的可靠度。
(3)重要程度对重要的单元,该单元失效将产生严重的后果,或该单元失效常会导致全系统失效,则应分配给较高的可靠度。
(4)任务情况对单元的工作周期及其工作环境等给予考虑,如对整个任务时间内均需连续工作及工作条件严酷,难以保证很高可靠性的单元,则应分配给较低的可靠度。
可靠性技术与测试流程试题一、选择题(单项选择)1、可靠性试验是定量评估产品的可靠性,即产品在的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概率。
2、环境试验考察的是产品对环境的;确定产品的是符合合同要求,为接收,拒收提供决策依据。
3、温度变化对产品在:;;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4、湿热对产品在:;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5、MTBF也称为:,是指相邻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工作时间。
二、选择题(不定项选择)1、哪些试验项目对产品有影响?()A、高低温试验B、湿热试验C、太阳辐射试验D、大气腐蚀试验2、振动试验的类型主要有:()A、正弦扫频振动B、正弦定频振动C、随机振动D、定频随机振动3、冲击试验的波型主要有:()A、半正弦波B、后峰锯齿波C、梯形波D、方波4、以下标准号中,哪个是指“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 ab:恒定湿热试验”()A、GB/T2423.1 2001B、GB/T2423.2 2001C、GB/T2423.3 2006D、GB/T2423.4 19935、客户要求产品的MTBF值≥20000h;已知生产风险α= 0.2;客户接收风险β=0.2。
鉴别比:Dm=4.3;产品的MTBF θ1≥20000h 失效数r≤1;品数量:n=80台;温度加速因子AF;工作最大上限温度为40℃的产品在45℃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实验,根据温度加速因子的计算公式得AF=1.477,请计算出80台产品在45℃条件下,当失效次数≤1次时,产品的MTBF≥20000h;需要多少时间:()A、600hB、700hC、616hD、717h6、可靠性预计常用的试验方法为:()A、元器件计数法B、应力分析法C、高温老化应力法D、器件温升测试法7、以下哪些测试项目是在HALT试验中必须确定的()A、低温破坏极限B、低温工作极限C、高温破坏极限D、高温工作极限8、已知加速度频谱密度值为:0.5(m/s²)²/Hz,则对应的功率频谱密度值为: ( )A、0.005B、0.01C、0.05D、0.0019、在IPD流程中,可靠性测试介入的阶段点为()。
《汽车可靠性技术》大作业解答注:第一页为题目,第二页起为题目解答一、名词解释1、可靠性2、可靠性工程3、基本可靠性4、任务可靠性5、固有可靠性6、使用可靠性7、汽车可靠性8、汽车的硬故障9、汽车的软故障10、 随机现象二、简答题1、请简述召回制度实施前后日本可靠性研究特点。
2、汽车可靠性定义四因素的具体内涵是什么?3、简述可靠性设计原则。
4、PDCA 循环有什么特点?5、请阐述失效概率分布函数的含义。
6、请写出)(t R 、)(t F 与)(t f 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并用图示表示。
7、请写出故障率的数学表达式,并推导故障率与可靠度、故障密度函数的关系。
8、请解释首次翻修期、翻修间隔期、总寿命,并在坐标图上表示它们关系。
9、简述可靠性预测的定义及汽车产品可靠性预测的目的。
10、简述可靠性预测的步骤。
三、论述题1、请阐述频数直方图、频率直方图、频率密度直方图和频率密度曲线及区别和联系。
2、请阐述可靠性工程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事件。
一、名词解释1、可靠性答: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2、可靠性工程答::为达到产品可靠性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设计、研制、生产、试验和管理工作3、基本可靠性答::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时间或概率4、任务可靠性答::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5、固有可靠性答::产品在设计、制造过程中赋予的固有属性6、使用可靠性答: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可靠性7、汽车可靠性答:是指汽车产品(总成或零部件)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8、汽车的硬故障答:使汽车停驶的完全性故障9、汽车的软故障答:性能逐渐下降到最低规定限度而不能正常使用的衰退性故障,如制动性能、动力性能等10、随机现象答:在一定条件下,并不总出现相同结果的现象二、简答题1、请简述召回制度实施前后日本可靠性研究特点。
答:1969年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之前可靠性研究重点:确保强度方面的安全性;延长车辆使用期限;延长维修期。
召回制度实施后可靠性研究具有如下特点:可靠性技术与管理高度结合;采用可靠性新技术,加强设计检评工作;重视试验和故障分析;数据交换和反馈;实行全数检验和在线自动检验;建立外协件的可靠性保证体系;加强可靠性学术活动,进行技术培训。
2、汽车可靠性定义四因素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答:汽车可靠性由四大要素构成,即可靠性、维修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可靠性:指产品固有的质量属性,汽车能够不中断地按照驾驶员的控制而运动的性质。
维修性: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维修的能力。
耐久性:汽车经过长时间工作后,不丧失其正确的技术状态而继续工作的能力;可以用汽车第一次大修里程的长短以及汽车从启用至报废的寿命长短来度量。
安全性:汽车在行驶中不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
3、简述可靠性设计原则。
答:(1)确保可靠性原则任何设计都必须确保达到预定的可靠件目标。
采用任何新的结构、选用新的外购件,都必须以保证可靠性为前提。
当性能改善(不包括标准、法规内容)与可靠性冲突时,首先要保证可靠性。
(2)一切通过试验原则任何新结构的采用或老结构的改进,都必须通过严格的试验。
这些试验必须有足够的有效性,即试验的标准合理,试验的方法正确,确保产品投放市场后的可靠性要求。
(3)简单化、标准化、通用化原则在性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简单的结构,不要盲目追求局部的新颖与复杂。
最大限度地采用标准化的零件、组件,采用市场上通用、可互换的并经使用证明可靠的零部件。
(4)可靠性增长原则尽可能采用成熟的具有良好可靠性的结构,消除老结构不可靠的部分,使新结构的可靠性较老结构有所增长,而不是下降。
在新产品研制过程与工艺设计过程中,采取边设计、边试验、边改近的“滚动”办法,不断消除可靠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系统的可靠性不断增长。
避免在改进过程中轻易推翻设计方案,使可靠性从“零”开始的现象发生。
(5)充分考虑维修性原则在设计中要把维修性作为重要因素,必须满足基本的维修性要求,不断改善产品的维修性。
4、PDCA循环有什么特点?答::PDCA循环有以下三特点:1)PDCA循环按照循环顺序不停地旋转只要产品一直生产,这种循环就不会停止。
2)PDCA是一个综合性的循环,在企业总体PDCA循环指导下,各级、各部门以及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小循环,形成大循环套小循环。
3)PDCA循环在循环中前进和提高。
5、请阐述失效概率分布函数的含义。
答:设有N件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工作到规定的时间T,发生故障(失效)的件数为n(t),仍有(N-n)个产品继续工作,如果产品总数N足够大时,则可靠度近似为:则失效概率近似为:即以下关系成立:6、请写出)(tR、)(tF与)(tf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并用图示表示。
7、请写出故障率的数学表达式,并推导故障率与可靠度、故障密度函数的关系。
8、请解释首次翻修期、翻修间隔期、总寿命,并在坐标图上表示它们关系。
答:首次翻修期限(首翻期):指在规定条件下,产品从开始使用到首次翻修的工作时间和(或)日历持续时间。
翻修是指把产品分解成零部件,清洗、检查,并通过修复或替换故障零部件,恢复产品寿命等于或接近其首翻期的修理。
翻修间隔期限:指在规定条件下,产品两次相继翻修间的工作时间、循环次数和(或)日历持续时间。
总寿命:指在规定条件下,产品从开始使用到规定报废的工作时间、循环次数和(或)日历持续时间。
9、简述可靠性预测的定义及汽车产品可靠性预测的目的。
答:可靠性预测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到产品投入使用前,对其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估的过程。
汽车产品可靠性预测的目的是:(1)了解任务所提出的可靠性指标是否合理;(2)对所设计的新车型的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估,寻找问题和原因,改进和提高;(3)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确定可靠性指标;(4)优化设计方案,选择最佳的汽车系统;(5)探索进一步提高汽车可靠性的途径及其方法;(6)为新车型的开发收集和积累经验、数据及资料。
10、简述可靠性预测的步骤。
答::任何预测都有两个过程:归纳和推论过程。
可靠性预测的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预测目的、预测对象及预测类型(短期、中期、长期);(2)搜集整理资料(有关发展资料、历史资料);(3)选择预测技术;(4)建立预测模型,包括数学模型(表达式、参数)或概率模型(各种可能结果的概率分布);(5)评价模型。
对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检验;(6)利用模型进行预测,与实测结果比较,修正预测模型。
三、论述题1、请阐述频数直方图、频率直方图、频率密度直方图和频率密度曲线及区别和联系。
答::频数直方图是以样本数据表征的质量特性值为横坐标,以频数为纵坐标作出的描述数据分布规律的图形。
频率直方图是将频数直方图的纵坐标改为频率做出的频率直方图,其形状与频数直方图应完全一样。
频率密度直方图是将频率直方图纵坐标改为频率密度、横坐标不变后获得的直方图,形状也不变。
频率密度曲线是当样本数据的大小n→∞,组距h→0时,直方的数量将趋于∞;随机变量(即质量特征)在某区间h的频率密度将趋于概率密度;直方顶端联成的折线将形成一条光滑的曲线——概率密度曲线。
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如下:频数直方图、频率直方图、频率密度直方图与概率密度曲线,虽然它们的坐标不同,描述分布状态的方式有的是折线、有的是曲线,但其大致形状是相似的。
概率密度曲线表明了总体的分布状态;而频数直方图等是对总体分布状态的描述。
2、请阐述可靠性工程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事件。
答:1)萌芽期二战期间(或20世纪40年代)二战期间,作战飞机以及雷达上所用的电子设备,由于可靠性水平较低而屡屡出现故障。
美国60%航空电子装置和70%的海军用电子装置发生故障。
1939年,英国航空委员会首次提出飞机故障率应低于0.00001次/h,这是最早提出飞机安全性、可靠性的定量指标。
德国火箭专家R.Lussen首次对火箭诱导装置可靠度进行计算,这是首次对复杂系统进行可靠度计算。
1943年,美国成立专门机构开始可靠性研究工作,工作重点在解决真空管质量问题。
2)奠基期(创建阶段)1950年代(或20世纪50年代)在朝鲜战场上,美国电子产品雷达、陆军用的电子设备等)的故障愈来愈多,严重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促使系统可靠性的研究开展。
1952年,国防部联合工业部及相关学术部门,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AGREE(AdvisoryGrouponReliabilityofElctronic))”,在1957年发表了著名的“军用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报告,为可靠性的发展奠定了基性。
同时,日本、德国、英国也开展相关研究。
从此,可靠性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3)普及期(全面发展阶段)1960年代(或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可靠性设计和实验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许多国家成立了可靠性研究机构,开展各种相关活动,制定可靠性标准。
4)成熟期(深入发展阶段)1970年代后(或20世纪70年代)从单纯重视可靠性发展到对产品的要求达到一定的可靠性维修性指标,即从重视性能发展到重视效能。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软件可靠性的理论获得很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