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森林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829.00 KB
- 文档页数:25
上海市绿化系统规划——简介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绿化管理局上海市农林局根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规划上海城乡一体、各种绿化平方米。
平方米,至少有中心城的绿地系统将由环、楔、廊、园为基本框架。
1、环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中心城范围拓展至外环线,外环绿带在中心城外围形成一道绿色屏障,限制城市化地区无序地向扩展,保证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过渡。
同时外环绿带中大量的公共绿地可明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向市民提供节假日休闲游憩场所。
外环线全长98.9千米,其中浦东长50.7千米,浦西长48.2千米。
外环绿带以500米宽为基础(其中沿外环线100米为纯林带),采取“长藤结瓜”的形式,局部地段扩大规模,形成大面积成片绿地。
外环绿带总用地面积62平方千米,其中近期实施部分约10平方千米。
2、楔占30%3、廊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网络骨架,它不仅可使城市的绿色空间延续不断,形成丰富的城市景观,为城市注入生气和活力,还能有效地改善和保护城市地区小生态,减少噪声、汽车尾气、灰尘等污染,缓解交通繁忙地区的热岛效应。
上海是滨江城市,典浦江、苏州河及其它支流河道贯穿全市,是中心城难得的自然开敞空间。
然而这些河道作为景观资源却远未足够利用。
生活岸线少、绿化少、水质差,极大地影响了城市面貌。
依托中心城主要河道、轴线道路、入城干道,规划确定8条主要绿色走廊,沿线充分挖掘潜力,加强绿化力度。
8条绿色走廊分别为:黄浦江(南浦大桥-杨浦大桥)4、园。
园为患,难觅清静,有些地区更是无公园绿地可寻。
因此利用城市改造和产业调整的契机,大力进行集中公共绿地的建设显然已是当务之急,也是绿地实施规划的重点。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集中公共绿地的规划。
三、创新与特色统一考虑绿化规划建设与林业发展规划,把中心城和郊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绿化规划。
根据绿地系统规划,专项进行了公共绿地实施规划,并将其落实到分区规划及有关地区规划,还初步估算了动拆迁、建设资金等。
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前言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的象征。
绿化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使城市贴近自然,融入自然,日益成为未来城市绿化发展的主旋律。
一、总则第一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1/5/11批准)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1、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2、体现大都市圈发展的思想,规划城乡一体、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绿化体系。
3、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市民居住、生活、休憩功能。
第三条规划原则1、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化生态功能。
2、系统性原则:增强绿化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
3、多样性原则:体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种类。
4、地带性原则:强化地域特点,品种选择、栽植因地制宜。
第四条规划期限远期到2020年,近期到2005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为市域6340平方公里二、现状分析第六条对城市绿化发展的总体认识和分析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上海的绿化建设经历了由慢到快,由小到大、由量变逐步到质变的发展阶段,形成今天的格局和特点。
1、1949~1978年,缓慢发展阶段。
解放前,上海的绿化建设缓慢、无序,分布不均。
1949年前的百年间,全市平均每年仅开辟绿地0.6公顷,各种公园绿地约为89ha.这些绿地绝大部分集中于租界和上层人士聚居的住宅区,市民群众居住集中的南市、普陀、杨浦等地区没有一块公共绿地。
解放以后,上海的绿地建设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展开。
特别是结合旧城改造,相继建成第一条外滩滨江绿带、肇嘉浜林荫道、人民公园、杨浦公园、长风公园、西郊公园等。
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绿化林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公布日期】2007.03.13•【字号】沪绿[2007]0081号•【施行日期】2007.03.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绿化林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沪绿[2007]0081号)各区县绿化林业管理部门、局各直属单位、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为加强本市绿化林业建设项目的管理,保证绿化林业建设项目的质量,现将《上海市绿化林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七年三月十三日上海市绿化林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加强本市绿化林业建设项目的管理,保证绿化林业建设项目的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有序推进《上海市绿化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绿化林业行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指绿化林业建设项目是指由国家及政府财政公共资金投入(补贴)建设的绿化和林业项目。
绿化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新建、改(扩)建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建设项目等。
林业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列入上海市林业建设计划的沿海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建设项目。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申请使用中央和市级财力、城建资金、区县项目配套资金等专项资金实施新建、改建、扩建等绿化林业建设项目。
第四条(管理原则)绿化林业建设项目管理的原则是:统一要求,分级管理;规范程序,目标管理;按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
第五条(实行制度)绿化林业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实施项目招投标、监理、施工全过程管理和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反馈等。
第六条(管理部门和职责)市绿化局计划建设处负责项目的立项审批和报批、编制年度投资计划、核定资金补贴标准、规范建设程序管理、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市绿化局总工室负责项目的前期规划、方案审定,对绿化林业建设项目的建设标准和建设质量等主要控制性指标提出审核意见。
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2003年修正)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二十六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的决定》已由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3年10月1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3年10月10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的决定(2003年10月10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决定对《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一、第九条第一款修改为:“城市规划中的绿(林)地,不得任意改变;确需改变的,规划管理部门在审核新的规划时,应当征求市绿化管理局或者市农林局的意见,并落实新的规划绿(林)地后,按照规划审批程序一并报批。
改变规划不得减少本地段内规划绿(林)地的总量。
”第二款修改为:“规划管理部门在审批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公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将绿化配套方案征求绿化、林业管理部门的意见。
”二、第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本市有关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的计划、设计,以及规划管理部门在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的标准严格执行。
确需建设而绿(林)地面积达不到前款规定标准的项目,规划管理部门在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征求绿化或者林业管理部门的意见。
建设单位应按所缺的绿(林)地面积向绿化或者林业管理部门交纳绿地补偿费,由绿化或者林业管理部门在本地段内安排绿化建设。
”三、第十七条第五款修改为:“绿化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工程管理机构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
”四、第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规划管理部门在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将建设工程绿化配套方案征求绿化或者林业管理部门的意见。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7.04•【字号】沪奉府〔2023〕56号•【施行日期】2023.07.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函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林业局):奉贤区位于上海市南部,东与浦东新区接壤,西与金山区和松江区毗邻,南临杭州湾,北与闵行区相隔黄浦江,土地总面积704.64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3个街道,175个村民委员会,149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114.09万人。
其中奉贤新城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重点推进的五大新城之一,是上海“十四五”规划中上海南部滨江沿海发展走廊上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和独特生态禀赋的节点城市。
全区拥有13.7千米长的江岸线、31.6千米的海岸线和40.7千米一线海塘,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
2021年6月,获评“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成为上海首个获此殊荣的区。
2021年全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0.09亿元,财政收入670.82亿元,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4086元和39298元。
多年来,奉贤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高度重视全区林业发展建设,全力做好造林增绿、护林保绿、城绿相融工作,让城市处处有公园,让森林“看得见走得进”,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
近三年,奉贤区累计投入园林绿化建设维护资金30亿元,“上海之鱼”碧波荡漾,绿林环绕,年丰公园、雕塑公园、青年艺术公园、泡泡公园相继开园,全区11街镇、1个开发区实现“一镇一园”全覆盖和“15分钟公园生态圈”。
“上海海湾森林公园休闲一日游”及“上海奉贤吴房村万亩桃园一日游”2条线路入选国家文旅部“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300条线路之列。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四化”
森林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公布日期】2020.04.14
•【字号】
•【施行日期】2020.04.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
正文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四化”森林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的通知
浦东、闵行、宝山、嘉定、奉贤、金山、青浦、松江、崇明区绿化市容局:为科学指导本市“四化”森林建设,丰富全市重点区域的森林景观,实现城市林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绿化市容局关于落实“四化”工作提升本市绿化品质指导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18〕60号)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上海市“四化”森林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单位结合实际,将重点建设工程、树种选择、技术要求等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实施区域和具体的年度计划,突出彩化、珍贵化和效益化,确保完成规划任务,实现规划目标。
特此通知。
2020年4月14日。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概述城市的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公园、花园、广场、道路绿化带、河岸绿化等各种绿地类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休闲、文化和生态环境,同时还具有美化城市形象、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和降低噪音等诸多功能。
本文将介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性、目标、原则和步骤,并提供一些实际案例作为参考。
重要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几个重要方面: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持、空气质量改善、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绿地系统还能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绿地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提供清新的空气环境,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同时,绿地还能吸收噪音、降低城市的噪音污染。
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城市绿地系统可以起到自然滞洪、雨水收集和处理的功能,减少城市的雨洪灾害。
绿地还可以吸收和净化雨水,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
社会和文化价值城市绿地不仅提供了休闲和娱乐场所,还具有社会和文化价值。
公园、花园和广场等绿地空间可以成为居民交流和社交的场所,举办各种文化和艺术活动,增加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社会凝聚力。
目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统一、连贯的绿地网络,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几个主要目标:提供优质的绿地空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要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绿地空间,满足居民不同需求和利益的同时,考虑地区特点和历史文化遗产。
优化城市形象和景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形象和景观的提升,通过艺术设计和景观规划,增加城市的美感和吸引力。
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要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注:本篇法规已被《上海市绿化条例》(发布日期:2007年1月17日实施日期:2007年5月1日)废止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1987年1月8日上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1年12月19日上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1995年9月28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1997年5月27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2000年9月22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根据2003年10月10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的决定》第四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本市的植树造林绿化工作,加强树(林)木、绿(林)地建设和管理,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指的绿(林)地包括:(一)公园、植物园、动物园、陵园以及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道路、广场等处的公共绿地;(二)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以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和居住区内的专用绿地;(三)铁路、公路、海塘、江堤、河道沿线以及水闸管理区和农田中用于防护目的的绿(林)地;(四)林场、苗圃、花圃、草圃以及用于绿化、林业科研等生产用地;(五)城镇和乡村的其他绿(林)地。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市植树造林绿化工作,制定绿化分解责任指标和年度实施计划,实行植树造林绿化任期目标责任制。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绿化分解责任指标,制定年度实施计划,负责本辖区内植树造林绿化建设的实施,实行植树造林绿化任期目标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