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操作系统逻辑结构
- 格式:pdf
- 大小:250.53 KB
- 文档页数:7
操作系统存储的逻辑结构
通常,操作系统会将内存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定用途和管理方式。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逻辑结构:
1. 内核区:这是操作系统内核所占用的区域,用于管理系统资源和运行系统服务。
该区域通常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受保护的区域之一。
2. 用户区:这是给用户程序使用的区域,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数据和堆栈。
用户程序只能访问该区域,而不能访问内核区和其他用户区。
3. 缓存区:这是操作系统用来提高磁盘读写效率的一种内存区域。
当操作系统读取磁盘数据时,会把数据缓存到该区域中,以便下次访问时能够更快地获取数据。
4. 设备区:这是用于管理设备驱动程序的区域,用于控制和管理I/O设备的访问。
5. 共享区:这是用于多个进程之间共享数据的区域,允许不同进程之间交换信息和通信。
以上是操作系统存储的常见逻辑结构,不同操作系统会采用不同的结构来管理内存。
了解这些逻辑结构有助于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内存管理方式。
- 1 -。
操作系统文件的逻辑结构操作系统文件的逻辑结构文件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资源之一,它是指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可以被命名并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中。
在计算机科学中,文件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是数据持久化存储和共享的主要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操作系统文件的逻辑结构。
一、概述操作系统文件的逻辑结构指的是文件在应用程序和用户角度上看到的结构。
与物理结构不同,逻辑结构通常由应用程序员和用户来定义和使用。
一个好的逻辑结构能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提高数据管理能力以及减少出错率。
二、顺序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是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一种逻辑文件结构。
这种存储方式将数据按照其出现顺序依次排列,并且每个记录都有一个唯一标识符来区分不同记录。
这种方式对于大量批量处理数据非常有效。
三、索引顺序存储结构索引顺序存储结构是在顺序存储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索引表来提高检索速度。
索引表包含了所有记录位置和关键字信息,并且按照关键字排序。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数据扫描的时间,提高检索效率。
四、链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数据结构,它使用指针将记录链接在一起。
每个记录包含了指向下一个记录的指针,这样就可以通过遍历指针来访问整个文件。
链式存储结构适合于随机访问,但是由于需要维护指针关系,所以在插入和删除操作时效率较低。
五、散列存储结构散列存储结构也称为哈希表,它是一种基于关键字的快速检索方法。
这种方法将所有记录散布到不同的桶中,并且每个桶都有一个唯一标识符。
当需要查找某个记录时,只需要计算其哈希值并且在相应的桶中查找即可。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查找效率。
六、树形存储结构树形存储结构是一种基于二叉树或多叉树的数据结构,它使用节点来表示文件中的每个记录,并且通过节点之间的父子关系来描述记录之间的逻辑关系。
树形存储结构适合于有序数据和随机访问,并且在插入和删除操作时效率较高。
七、总结操作系统文件的逻辑结构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
操作系统-第二章-操作系统结构操作系统第二章操作系统结构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操作系统就像是一位幕后的大管家,默默地协调着各种资源,确保计算机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而操作系统的结构,则是决定其管理方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操作系统的结构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就像不同的建筑有着各自独特的架构一样。
常见的操作系统结构有单体结构、分层结构、微内核结构和客户/服务器结构等。
单体结构是操作系统发展早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操作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程序。
这就好比一个大杂烩,所有的东西都混在一块儿。
虽然这种结构实现起来相对简单,但是它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却比较差。
一旦某个功能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要添加新的功能也并非易事,因为需要对整个庞大的程序进行修改和调试。
分层结构则像是一座分层的大楼。
操作系统被分成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功能和职责。
底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上层则依赖于底层的支持。
这种结构使得系统的逻辑更加清晰,也便于对不同层次进行单独的开发和维护。
就好比大楼的每一层都有特定的用途,比如底层是基础设施,上层是各种功能房间。
当需要对某一层进行修改或优化时,不会对其他层产生太大的影响。
微内核结构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理念。
在这种结构中,内核只保留了最核心的功能,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而将其他的功能模块作为服务进程运行在用户空间。
这就好比一个精简的核心团队,只负责最重要的决策和协调,而具体的业务则由外部的团队来完成。
微内核结构的优点是内核小巧灵活,稳定性高,而且便于扩充新的功能。
但它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由于功能模块之间的通信需要通过内核进行,可能会导致性能上的一些损失。
客户/服务器结构则是将操作系统的功能划分为服务器和客户两个部分。
服务器提供各种服务,客户则向服务器请求服务。
这种结构在分布式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分配。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选择不同的结构,或者是对多种结构进行融合和改进。
计算机系统的逻辑组成结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
其中,硬件是指计算机的物理设备,而软件是指运行在计算机上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系统的逻辑组成结构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功能划分。
一、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和进行数据处理。
它由控制器和运算器两部分组成。
控制器负责指令的解析和执行,运算器负责数据的运算和处理。
中央处理器通过控制总线、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与其他硬件设备进行通信。
二、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
根据存取方式的不同,存储器可以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和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
RAM用于存储临时数据和程序,而ROM用于存储固定的程序和数据。
三、输入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或指令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摄像头等。
输入设备将输入的数据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形式,并通过输入接口传输给计算机系统。
四、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系统处理后的数据或结果输出到外部环境中。
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等。
输出设备将计算机系统的输出信号转化为人类可以理解的形式,并通过输出接口传输给外部环境。
五、外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用于扩展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容量,可以独立于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常见的外部存储器有硬盘、光盘、U盘等。
外部存储器通过接口与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六、总线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各个硬件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和信号的通道。
根据功能和传输速率的不同,总线可以分为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和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地址总线用于传输设备地址。
七、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硬件和软件资源。
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在操作系统中,逻辑结构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等几个方面。
首先,进程管理是操作系统的核心之一,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
进程是计算机中正在执行或等待执行的程序实例,操作系统通过进程管理来控制进程的创建、运行、调度、终止等操作。
进程管理的主要任务有:分配资源、为进程分配CPU、控制进程的同步和互斥、进行进程之间的通信等。
进程管理是实现多任务并发执行的基础,通过合理的进程调度算法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其次,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资源。
内存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地方,操作系统通过内存管理来控制内存的分配、回收、保护等操作。
内存管理的主要任务有:内存分配与回收、内存保护和共享、虚拟内存管理等。
内存管理的核心概念包括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通过合理的内存管理策略可以确保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性能优化。
另外,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存储设备上文件和目录的系统软件。
文件系统提供了对文件的访问、读写、管理等功能,使用户可以方便地存储、访问和共享文件。
文件系统的主要任务有:文件分配和管理、文件权限控制、文件IO和缓存管理等。
文件系统通过组织文件和目录的层次结构来管理文件,常见的文件系统有FAT、NTFS、EXT等。
最后,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件。
计算机系统中的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操作系统通过设备管理来控制设备的分配、调度和访问等操作。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有:设备分配和释放、设备驱动程序管理、设备中断处理等。
设备管理是实现输入输出功能的保证,通过合理的设备管理策略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
总之,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等几个方面。
操作系统文件的逻辑组织结构操作系统文件的逻辑组织结构概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并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文件是操作系统管理的重要资源之一,它们存储着用户数据和程序代码。
操作系统将文件组织成逻辑结构,以便用户方便地访问和管理。
一、文件的概念和分类1. 文件的概念文件是指一组有序的数据或信息,它们按照一定规则存储在存储介质上。
在计算机中,文件通常是由若干个扇区组成,每个扇区包含固定数量的字节。
2. 文件的分类根据文件内容和用途,可以将文件分为以下几类:(1)文本文件:由字符组成的文件,如文本文档、代码等。
(2)二进制文件:由二进制数据组成的文件,如可执行程序、图像、音频等。
(3)目录:用于组织其他文件的特殊类型的文件。
二、操作系统对文件进行逻辑组织1. 文件系统为了方便用户访问和管理文件,操作系统引入了“文件系统”的概念。
一个完整的“文件系统”包括三个部分:目录结构、磁盘空间管理和访问控制。
2. 目录结构目录结构是指操作系统对文件进行逻辑组织的一种方式,它将所有文件组织成一个树形结构。
在一个目录下可以包含多个子目录和文件,每个文件或子目录都有唯一的名称和路径。
3. 磁盘空间管理磁盘空间管理是指操作系统如何管理存储介质上的空间,以便有效地存储和访问文件。
常用的磁盘空间管理方式有以下几种:(1)连续分配:将存储介质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区域,每个区域只能分配给一个文件使用。
(2)链式分配:将存储介质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块,每个块包含一个指向下一个块的指针。
(3)索引分配:为每个文件建立一个索引表,记录文件所占用的所有块号。
4.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操作系统对文件进行权限控制,以保护用户数据和程序代码不被非法访问或修改。
常用的访问控制方式有以下几种:(1)基于用户身份验证:要求用户在访问系统资源之前进行身份验证,并根据用户身份确定其权限范围。
(2)基于文件属性:为每个文件设置访问权限,包括读、写、执行等。
操作系统文件的逻辑组织结构介绍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文件是操作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数据组织形式,通过文件系统的管理,我们能够方便地存储、访问和管理各种数据。
在操作系统中,文件的逻辑组织结构是指文件在存储介质上的组织方式和数据结构。
本文将深入探讨操作系统文件的逻辑组织结构。
一、顺序文件顺序文件是最简单的文件组织形式,它将数据记录按照其出现的顺序依次存储在存储介质上。
顺序文件的特点是记录的顺序和物理存储的顺序相同,可以通过记录的位置来快速定位。
顺序文件常用于需要顺序访问数据的场景,如批处理任务。
顺序文件的逻辑组织结构包括文件头、记录和文件尾。
文件头包含了文件的属性信息,如记录长度、记录数量等。
记录是文件中存储的实际数据,每个记录可以包含多个字段。
文件尾包含了结束标志和文件的其他辅助信息。
优点: - 顺序访问数据效率高,适合大批量数据的处理。
- 存储紧密,文件尾部不需要占用额外的存储空间。
缺点: - 不支持随机访问,需要从头开始顺序读取。
- 不便于插入和删除操作。
二、索引文件索引文件是在顺序文件的基础上加入了索引结构,通过索引可以快速定位和访问数据记录。
索引文件的逻辑组织结构包括索引区和数据区。
索引区包含了索引记录,每个索引记录指向数据区中对应记录的位置。
数据区存储了实际的数据记录。
索引文件的优点是可以支持快速的随机访问,适用于需要频繁查找和修改数据的场景。
常见的索引结构有B+树、哈希表等。
优点: - 支持随机访问,可以快速定位和访问数据记录。
- 适用于频繁的查找和修改操作。
缺点: - 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来保存索引结构。
- 插入和删除操作可能导致索引结构的维护成本较高。
三、哈希文件哈希文件是一种基于哈希表的文件组织形式,通过哈希函数将记录的关键字映射到不同的桶中。
哈希文件的逻辑组织结构包括哈希索引和数据桶。
哈希索引包含了哈希表和指向数据桶的指针,哈希表中的每个槽对应一个数据桶,不同的记录会根据哈希函数的计算结果存储在不同的数据桶中。
操作系统原理
z 本章主要学习内容
1 操作系统虚拟机的概念
z 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一台虚拟计算机
虚拟机的概念
z 面对用户,操作系统称为虚拟计算机
苏曙光.软件学院.华中科技大学
2 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
z 操作系统的三种逻辑结构
客户/服务器结构
1. 整体式结构
z 整体式结构
苏曙光.软件学院.华中科技大学z 整体式结构
z 特点
2. 层次结构
z 层次结构
苏曙光.软件学院.华中科技大学
分层原则
硬件相关——最底层外部特性——最外层
中间层——调用次序或消息传递顺序共性的服务——较低层活跃功能——较低层
调用跨越的层次
相邻层(最严格)所有下层部分下层
苏曙光.软件学院.华中科技大学
第11页共50页
操作系统的分层逻辑结构
z 分层逻辑结构的实例:“洋葱头”结构
下层可以看作上一层的“虚拟机”
操作系统的分层逻辑结构
z 分层逻辑结构
3. 客户/服务器结构
z 客户/服务器结构(微内核结构)
典型操作系统的结构
z MS DOS
整体式结构
典型操作系统的结构
z Windows NT
微内核结构
典型操作系统的结构
z Windows 2000
分层和微内核结构
苏曙光.软件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第17页共50页
典型操作系统的结构
z Mach[卡内基梅隆大学]
微内核结构
典型操作系统的结构
z UNIX(现代)
a.out
elf
coff
2 支持操作系统的最基本硬件结构z支持操作系统的最基本硬件结构处理机
z处理机的态
处理机的态
z硬件和OS对CPU的观察
处理机的态z DOS系统RING 3
处理机的态
z特权指令集
用户态和核态之间的转换
z用户态向核态转换的情形
Windows中核态和用户态间的通信z WDM驱动程序存储器
z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z存储体系z分级存储系统的工作原理实时时钟
z以固定的时间间隔产生中断信号
中断
z中断定义中断的一些概念
z中断源
中断的类型
z按中断方式区分
中断的类型
z按中断来源分类80X86的中断结构中断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z中断屏蔽和开放
中断处理过程
z 1.中断申请【自学】
第38页共50页z 2.中断响应
地址内存
N 为中断号
z 3.中断服务(程序)
z 4.中断返回【自学】
z 中断响应的实质
z 编程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