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辨识表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1
部门:物资储存场所辨识人:辨识期间:序号作业/活动/部位危险源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现状可能导致的风险(危害结果)时态(过去、现在、将来)状态(正常、异常、紧急)活动类别√风险评价危险等级(一般/重大)常规非常规定性定量L(发生可能性)E(暴露频繁)C(造成的后果)D(总分)1原辅材料和成品库(生产现场分区)1.1机械伤人行车吊物时料桶摆动见《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识别与评价表》⑴要求员工注意遵守交通规定人员撞伤现在正常√36354吊钩过低撞伤头现在正常√1133箍环弹开伤手现在正常√163181.2机械设备故障无见《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识别与评价表》⑵强调了操作要求已有相关规定无将来异常无无无无无1.3火灾受外力撞击、碰撞原料起火见《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识别与评价表》⑶设置了严禁烟火标牌火灾将来紧急√3615270重大1.4电气故障线路连接点松脱,拉弧短路;绝缘子绝缘降低见《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识别与评价表》⑷已有接地措施大面积停电、设备损坏将来异常√333271.5电击伤人线路连接点松脱落地造成跨步触电见《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识别与评价表》⑸同上人员伤亡将来异常√167421.6爆炸料桶受外力撞击见《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识别与评价表》⑹设备已接地爆炸将来紧急√1615901.7电磁辐射无见《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识别与评价表》⑺未超标窒息现在正常√1615901.8中毒/窒息伤亡氩气泄漏见《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识别与评价表》⑻无无将来紧急√1615901.9职业病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1.10水灾/淹溺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1.11高温灼伤/低温冻伤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1.12高空坠落/物吊具脱钩2、钢丝绳、吊具断裂3、操作不规范晃动过大4、抱闸失灵,造成吊物撞人5、突然断电,失控造成吊物伤人见《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识别与评价表》⑿加防护装置人员伤亡/财产损坏将来紧急√363541.13坍塌房屋/地面垮塌见《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识别与评价表》⒀无人员伤亡将来紧急√0.20.5100101.14其他(跌/滑倒、伤人或抢劫财物等)跌/滑倒、见《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识别与评价表》⒁未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将来紧急√1236伤人或抢劫财物等保持干燥,稳步慢行将来紧急√1236注1)定量判断:D>100分为重大危险源。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报告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报告一、评价目的为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贯彻,通过公司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条款的搜集、整理和学习,对各条款进行识别、评审,查找日常作业和管理过程中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进一步规范作业行为,消除违规现象。
从而满足法律法规相关条款的要求,达到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实现合法依规安全生产的目的。
二、评价范围及依据本次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范围包括公司安全部、行政部、生产部、销售部、设备部、质检部等所有部门,对各部门生产运行情况进行评价。
本次评价依据为公司方针目标、管理文件、更新后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三、评价小组组成为了能够达到评价的最终目的,保证符合性评价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公司成立了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小组。
小组人员组成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
四、符合性法律法规辨识和获取为确保依法进行安全生产活动,公司定期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进1行收集和辨识,建立了法律法规清单,并及时予以更新。
2021年11月,公司新辨识更新后的数据库中收集166条适用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其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泡沫灭火系统技术标准》进行了更新,补充了《关于规范全市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连卫监督〕8号)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定级办法》(应急〔2021〕83号)。
五、评价过程通过评价组辨识,有21项法律、15项法规、53项部门规章、53项标准、24项地方要求与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活动相关,并对其中条款进行逐一评价。
本次评价出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文件全部都是现行有效的,其涉及的内容,基本覆盖到公司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
通过评价,公司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遵守执行情况如下:1、安全生产资质方面适用的法律法规有《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等,公司已成立安全管理机构,按比例要求配备了14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3人,所有安全管理人员全部经过安全管理培训,取得了安全管理人员证书。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辨识标准(202x年2月22日)》第一篇: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辨识标准(202x年2月22日)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2x修正)法规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16-20)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卫生规章高毒物品目录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作废)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安监规章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90令)(新)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47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48令)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49令)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50令)50号令征求意见稿(新)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51令)(作废)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59令)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68令)(作废)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69令)(作废)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73令)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76令)(作废)废止和修改十部规章的决定(80令)《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规范性文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目录(12-73)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12-89)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13-171)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14-39)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14-111)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15-16)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15-124)做好防暑降温工作(15-63)汽车加油站建设项目(15-59)《档案管理规范、实验室布局与管理规范》(15-93)《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主要内容及检查方法》(13-002)修订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备案)申请书(13-003)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要求(14-00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14-00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要求(13-004)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16-9)职业卫生标准gbz1-202x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202x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202x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3-157诊断标准gbz158-202x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t160.1-85查询系统gbz188-202x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189.1超高频辐射gbz/t189.2高频辐射gbz/t189.3工频电场gbz/t189.4激光辐射gbz/t189.5微波辐射gbz/t189.6紫外辐射gbz/t189.7高温gbz/t189.8噪声gbz/t189.9手传振动gbz/t189.10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189.11体力劳动强度时心率gbz/t192.1总粉尘gbz/t192.2呼吸性粉尘gbz/t192.3游离二氧化硅gbz/t192.4石棉纤维浓度gbz/t193-202x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t194-202x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5-202x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196-202x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7-202x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203-202x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4-202x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信息指南gbz/t205-202x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6-202x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gbz/t211-202x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gbz/t222-202x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gbz/t223-202x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4-202x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5-202x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9.1-202x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2-202x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3-202x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4-202x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230-202x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t231-202x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规范gbz/t251-202x汽车铸造作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252-202x 中小箱包加工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253-202x造纸业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259-202x硫化氢职业危害防护导则gb2626-202x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50019-202x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33-202x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4-202x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187-202x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t4754-202x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11651-202x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6758-202x排风罩分类及技术条件gb/t18664-202x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50087-202x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aq标准aq/t4208-202x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aq4209-202x城镇污水处理厂防毒技术规范aq4210-202x革类加工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11-202x家具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t4212-202x氧化铝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aq4213-202x煤层气开采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14-202x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15-202x制革职业安全卫生规程aq/t4216-202x钢铁冶炼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aq4217-202x粉尘采样器技术条件aq/t4218-202x铝加工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aq/t4219-202x焦化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20-202x石材加工工艺防尘技术规范aq4221-202x粮食加工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22-202x酒类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aq4223-202x自来水生产供应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aq4224-202x仓储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25-202x印刷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26-202x城镇燃气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t4227-202x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危害防护技术规程aq/t3048-202x化工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及配备aq/t8008-202x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aq/t8009-202x预评价aq/t8010-202x控制效果评价aq/t4223-202x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aq4238-202x日用化学产品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aq/t4239-202x轧钢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aq/t4240-202x铁矿采选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aq5217-202x木器涂装职业安全健康要求aq4241-202x纺织工业除尘设备防爆技术规范aq4242-202x纺织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43-202x石棉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程aq/t4244-202x造纸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45-202x卷烟制造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46-202x建材物流业防尘技术规范aq/t4247-202x水泥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t4248-202x钢铁企业烧结球团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t4249-202x制鞋企业防毒防尘技术规范aq4250-202x电镀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t4251-202x木材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aq/t4252-202x黄金开采企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aq/t4253-202x箱包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aq4254-202x涂料生产企业职业健康技术规范aq/t4255-202x制药企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aq/t4256-202x建筑施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aq/t4257-202x宝石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aq/t4258-202x玻璃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aq/t4259-202x石棉矿山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细则aq/t4260-202x石棉矿山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aq/t4261-202x石棉矿山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细则aq/t4262-202x石棉制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aq/t4263-202x石棉制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细则aq/t4264-202x石棉制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细则aq/t4265-202x木制家具制造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细则aq/t4268-202x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快速检测方法aq/t4269-202x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aq/t4270-202x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4271-202x通风除尘系统运行监测与评估技术规范第二篇: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培训考试试卷单位:姓名:得分:考试时间: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培训考试试卷一、填空题:44分1、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电场强度时5kv/m。
法律法规及标准符合性评价报告xxxxxxx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三月法律法规及标准符合性评价报告一、目的确保本公司生产经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相关文件规定,合法经营、依法生产。
1、坚持落实的原则保证将适应的法律法规条款转变成本企业应遵照执行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2、坚持知法守法原则对发现的不符合条款进行整改,保证公司无违法、违规现象。
三、评价人员公司办公室组织各相关部门对所辨识出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进行符合性评价,评价组长由专职安全管理员担任。
评价人员构成四、评价时间自2013年3月5日开始到2013年4月30日。
五、评价程序1、专职安全员通过互联网,在国家安监总局、山西省安监局、市安监局等相关网站上下载与本公司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建立了清单。
2、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安全科将所获得的法律法规及标准文本,发放给相关管理人员。
3、各管理人员指定专人,针对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辨识公司相应遵照执行的条款。
4、对照应遵照执行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标准条款,逐一进行符合性评价,查找本公司与法律法规及标准的不符合项,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限时责任部门进行整改。
5、对不符合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确认。
六、评价结果1、辨识结果辨识出与本单位相适应的5个法律、24个法规、47个标准、8个相关文件,并逐一识别到条款。
2、符合性评价管理人员对所辨识的法律、法规、标准进行了符合性评价,经评价,不符合项共2项,各主管进行不符合原因分析,制定了相关的整改措施2项,通过整改措施的实施及整改效果验证,不符合项全部得到了整改。
整改情况见下表:表法律法规及标准不符合项整改情况3、结果应急总经理组织管理人员,将所辨识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作为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完善的依据,把辨识的条款转化为安全管理制度中的工作要求。
2013年3月30 日。
1.目的为确保公司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能持续的识别和确定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全过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建立并保持获取和传递的渠道,以确保公司管理体系方针对遵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的实现。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管理。
3.职责和权限3.1公司办公室负责本程序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3.2公司生产部、质保部负责与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活动及产品实现过程中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更新和传递。
3.3公司办公室负责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尤其是涉及到已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危险源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的识别、获取、更新和传递。
3.4公司所属各部门有义务将本部门获得的关于公司管理体系的信息向上述信息综合部门传递,并积极按照本程序和其他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的要求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处理。
3.5公司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管理体系手册》与体系文件中所识别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4.工作程序4.1公司各主责科室应按下述过程进行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管理:4.1.1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建立时,将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相关职能部门初始识别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写入文件(或在文件中引用),制定并公布《公司管理体系适用法律法规要求清单》,4.1.2编制适用法律法规要求清单后,应及时传达贯彻,并确定这些法律法规要求如何应用于相关的环境因素,各职能部门要实时监控、跟踪和识别清单中法律法规要求的更新、修订、新建或废止。
4.1.3各法律法规主管职能部门在识别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变化时,如发现其可能对公司所从事的活动、产品或服务造成影响,应召集有关部门对变化进行评价,评价可能涉及的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辨识、管理体系和管理方针和目标、指标、及有关合同。
法律法规辨识表法律法规辨识表一、概述本文档旨在帮助用户辨识和理解各类法律法规,并提供详细的信息和参考资料,以便用户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以下为本文档所包含的章节内容:二、行政法规2.1 行政法规的定义与特点2.2 行政法规的分类2.3 行政法规的颁布与修订程序2.4 行政法规的效力和适用范围2.5 常见行政法规范例解析2.5.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5.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5.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三、法律法规的解释和规范文件3.1 法律的解释与规范文件的定义与特点3.2 法律的解释和规范文件的分类3.3 法律的解释和规范文件的效力和适用范围3.4 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的解释和规范文件 3.4.1 最高法院解释3.4.2 最高检察院解释3.5 司法解释和规范文件3.5.1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3.5.2 最高人民检察院规范文件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4.1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概念与特点4.2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效力和适用范围4.3 省级行政区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4.4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审查与审批程序4.5 市级行政区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五、企业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5.1 企业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定义与特点5.2 企业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修改程序5.3 企业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效力和适用范围5.4 企业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示范性样本5.4.1 企业章程范本5.4.2 企业制度文件范本5.4.3 绩效考核制度范本六、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全文附件二:最高法院解释范本附件三:省级行政区地方性法规案例分析附件四:企业制度文件范本七、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或其授权的部门制定的对行政事务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2. 规范性文件:对行政法规、法律解释以及地方性法规提供具体实施和解释的文件。
3. 地方性法规: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由国务院核准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法规辨识表法律法规辨识表1. 引言法律法规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秩序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其专业性和复杂性,常常使人难以理解和辨识。
本文将介绍一种辨识和理解法律法规的方法,即法律法规辨识表。
2. 法律法规辨识表的定义和用途法律法规辨识表是一种记录和整理法律法规信息的表格,通过关键信息和要点,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识别各种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辨识表的主要用途包括:辅助法律工作者进行法律研究和分析;帮助企业和个人识别适用于自身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法律咨询和解答。
3. 法律法规辨识表的基本结构法律法规辨识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部分:3.1 标题法律法规辨识表的标题应明确表达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的主题或领域,方便用户快速定位所需信息。
3.2 条款法律法规辨识表应以条款为单位,每个条款对应一个具体的法律法规内容。
3.3 关键要点每个条款下面应列出该条款的关键要点,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概括条款的主要内容。
3.4 引用和解释在每个条款的关键要点后面,可以添加对该条款的引用和解释,以进一步帮助用户理解和应用该条款。
3.5 例证对于一些复杂的或具有争议的条款,可以提供例证或案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4. 编写法律法规辨识表的方法编写法律法规辨识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4.1 研究和阅读法律法规首先,需要对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研究和阅读,深入理解其内容和要点。
4.2 提取关键要点对于每个条款,需要提取并概括其关键要点,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
4.3 添加引用和解释在每个关键要点后面,可以添加对该条款的引用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该条款。
4.4 提供例证对于复杂的或有争议的条款,可以提供案例或例证,加深读者对该条款的理解和应用。
4.5 整理和排版最后,按照规定的格式整理和排版法律法规辨识表,确保呈现的信息准确且易读。
5. 总结法律法规辨识表是一种辅助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法规。
通过合理编写和使用法律法规辨识表,可以提高法律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帮助企业和个人识别和遵守适用于自身情况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