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班级:七(一)班

教师:王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生词,积累文言词语;了解《木兰诗》及写作背景。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感知木兰的形象。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基本结构。

4.学习本文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5.学习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勤劳朴实、勇敢机智的性格和善良淳朴、顾全大局、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通过多种朗读完成)

教学难点

把握木兰这一英雄形象。(突破方法:小组比赛总结木兰人物特征)

教法、学法

多媒体辅助法,以读促教法;以读促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由巾帼引入巾帼英雄,学生举出实例,引出花木兰,幻灯片出示安徽亳bó州木

兰像、河南虞城花木兰祠。

二、走进《木兰诗》

学生结合预习介绍自己了解的《木兰诗》,教师给予适当补充,出示幻灯片。

三、检查预习,正音正字

幻灯片出示本课生字生词,抽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生词。

四、初读,走进文本

1.齐读,感知文章

2.抽读,概括木兰的故事。

3.听读课文、正确朗读(注意朗读的速度、语气、停顿、情感)

五、研读,字斟句酌

(逐段进行,师强调重难点,生完成文意疏通,图文结合加强理解)

幻灯片出示各段重点词,通过学生提问、抽答,教师补充、强调完成

第一段:

唧唧:织布机的声音惟:只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机抒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出示木兰忙碌画面)

第二段:

何所思:想什么忆:思念

军帖:tiě, 名词,军中的文告。

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军书十二卷:指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市:买

(出示木兰决定从军的画面)

第三段:

鞯:马鞍下的垫子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或缰绳

旦:早晨黑山:和下文的燕山,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

啾啾:马叫的声音

(出示战前紧张准备及拜别父母的画面)

第四段: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出示征战生活画面)

第五段:

天子:

指上文的“可汗”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策勋:记功

强:有余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不用:不愿做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出示荣归故里图片)

第六段:

郭:外城扶将:扶持

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霍霍:模拟磨刀的声音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帖花黄:帖,tiē通“贴”,粘贴,动词。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同伙”

(出示木兰与家人团聚的画面)

第七段:

雄兔脚朴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引导学生分析所用修辞:比喻、反问、对偶,引导学生分析此段的用意。)六、粗读,脉络梳理(交流讨论)

这首诗讲述了花木兰哪些故事或场景?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主要情节

(一)木兰叹息

(二)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三)奔赴前线,十年征战

(四)还朝辞官,亲人团聚

(五)比喻赞美,讴歌英雄

(师生共同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

七、走进木兰(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幻灯片出示图文,引导学生完成)

八、写作借鉴

1.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言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找一找文中有哪些修辞?(学生找出来后,教师重点讲解对偶、互文两种修辞,引导学生翻译互文句翻译方法)

3.小结本文写作特色:

(1)叙述详略得当。如文章只是概括的

写十年征战生活;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情景写得比较详细。

(2)具有传奇色彩的情节塑造人物。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本诗运用了对偶、排比、互文、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

九、拓展迁移

1.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吗?她们有哪些英雄事迹?

2.有句话叫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联系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谈谈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