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操作——去骨瓣减压
- 格式:ppt
- 大小:7.06 MB
- 文档页数:30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及术后护理措施【摘要】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从手术效果和术后护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手术效果方面,改良去骨瓣减压术能够有效减轻颅内压,改善脑灌注和脑组织氧合,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而在术后护理措施方面,重点在于监测患者的神经状态和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结论部分将强调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中的重要性,以及术后护理的关键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并应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效果、术后护理、重要性、关键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危急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由于脑部受损严重,常常会出现意识障碍、运动障碍等严重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常规的药物治疗对于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有限,因此需要通过手术干预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减轻颅内压力,保护患者的脑组织,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这种手术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使患者尽快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在手术后进行及时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
在本文中,将介绍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及术后护理措施,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1.2 手术介绍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方法。
该手术通过开颅取下颅骨一部分,将大脑推向受损的一侧,以减少脑组织的压力,增加脑血流,并帮助脑组织恢复正常功能。
在手术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程确定手术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使用先进的影像技术来引导手术操作,确保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颅脑损伤后去骨瓣减压术的并发症及预防【关键词】颅脑损伤;专骨瓣减压;并发症严重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脑外伤,这类损伤病情重,变化快,继发性损伤(如脑内出血、脑水肿)也很严重,其颅内压增高是当前颅脑损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临床治疗困难,预后差。
现在常用去骨瓣减压作为治疗不能控制的颅内压增高及术中突然发生的脑肿胀及脑膨出。
尽管其减压效果满意,但也有一定的并发症,本研究就其并发症及其预防进行总结。
1 临床资料在1999年11月至2005年6月间,本院共行去骨瓣减压术31例,由外院转入本院行颅骨修补术7例。
所有病例临床资料齐全。
所有手术后患者及颅骨修补术患者都常规行颅脑CT检查。
本组研究的38例患者中,男30例,女8例。
年龄21~65岁,平均35.2岁。
在32例因重型颅脑损伤接受急症手术的患者中,27例同时行去骨瓣减压,5例在接受传统开颅术后再次手术行去骨瓣减压。
6例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因神经状况恶化后实行去骨瓣减压术。
所有在本院接受手术的患者,硬脑膜均以颞肌筋膜修补。
转入本院的7例患者均未行硬脑膜修补,而单纯行硬脑膜与骨窗缘悬吊。
2 结果38例患者中,23例(本院/外院:20/3)治疗过程中出现过颅骨缺损侧脑室扩大;21例患者(本院/外院:17/4)存在骨缺损部不同程度的皮瓣内陷;8例患者(本院/外院:4/4)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进展性脑积水;11例(本院/外院:8/3)出现硬膜下积液,多出现于骨缺损对侧的额颞顶部;6例(本院/外院:4/2)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6例患者(本院/外院:3/3)出现颅骨缺损区下脑软化灶;3例(本院/外院:0/3)出现切口脑脊液漏;5例(本院/外院:3/2)出现外伤后癫痫;1例(本院/外院:1/0)出现迟发性脑内出血。
为分析以上情况的发生率,据手术医院分为两组。
在其他医院进行手术的患者中,有两项并发症明显增高(P<0.05):分流依赖性脑积水、脑脊液漏。
其他几项如脑室扩大、皮瓣内陷、硬膜下积液、脑萎缩、脑软化灶、术后癫痫、迟发性脑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一、引言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等严重颅脑疾病的重要手术方法。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去骨瓣术后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术后护理措施1. 保持呼吸道通畅(1)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预防呼吸道感染。
(2)给予患者吸氧,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
(3)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如有呼吸困难,立即通知医生。
2. 观察病情变化(1)密切观察患者瞳孔、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定期复查CT,了解病情变化。
3. 术处护理(1)保持术处敷料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2)观察渗血、渗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更换敷料。
(3)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减轻患者疼痛。
4. 饮食护理(1)根据营养师调配,给予鼻饲饮食。
(2)鼻饲温度为38-40℃,灌注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食管反流。
(3)鼻饲前后分别予30ml温开水冲洗鼻饲管,确保鼻饲管通畅。
(4)注意观察胃液回抽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调整鼻饲及间隔时间。
(5)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时,应静脉补充营养。
5. 皮肤护理(1)保持床单位整洁,预防压疮。
(2)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3)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6. 心理护理(1)关心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负担。
(2)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3)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7. 康复护理(1)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2)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
(3)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三、总结去骨瓣术后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护理规范,全面、细致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指南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颅脑损伤、脑出血等疾病的手术方法。
以下是标准去骨瓣减压术的详细指南:
一、手术适应症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如颅脑损伤、脑出血等。
在急性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下,该手术可以快速降低颅内压,减轻对脑组织的压迫,从而保护脑功能。
二、手术步骤
1. 切口:在额部上方,沿颧弓上缘切开皮肤,向两侧弧形拐弯至耳廓上后方。
2. 颅骨切除:在骨膜下分离颅骨,切除额部和顶部的一块大小约
12cm×15cm的颅骨。
3. 硬脑膜切开:将硬脑膜呈放射状切开,并向下翻转。
4. 颅内减压:通过扩大硬脑膜切口和剪除部分硬脑膜,进一步降低颅内压。
5. 缝合:将硬脑膜和头皮分别缝合。
三、注意事项
1. 手术前应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评估手术风险。
2. 手术后应密切监测颅内压和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
3. 手术后应定期复查,评估手术效果。
4. 在恢复过程中,应注意营养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总之,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颅内高压的方法,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果您需要接受该手术,请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国医药论坛2005年8月第3卷第8期(总第30期)ChineseMedicineForum 6运动指南糖尿病人运动时应先检查心率和脉搏,以估计运动的强度.有条件者最好在运动前,中,后自我监测血糖,无条件监测尿糖者,特别在运动开始阶段,运动时间最好选择餐后1小时左右.避免空腹及口服降糖药物作用高峰时发生低血糖.运动的方式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游泳等.运动携带2~3片饼干,以防低血糖发作时服用,同时,应佩带能表明糖尿病身份的卡片.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护理乔秀妹山东侨联医院(山东淄博255031)【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我科收治去骨瓣减压患者31例.对开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诱发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血压持续升高,情绪激动,体位变动,排便用力等为主要诱发因素.开颅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积极控制血压.加强体位及身心护理,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病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1例.其中外伤患者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21~45岁.平均33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88岁.平均66岁.术后并发再出血6例,其中术后24h内确诊再出血2例,2~10天3例,>10天1例.出血部位均位于原手术区.出血量20~80ml.2诱发因素分析开颅术后并发再出血的诱发因素可能与下列原因有关:2.1血压持续升高:术后持续高血压,加上病人凝血机制障碍,致手术残腔创面广泛渗血而形成血肿.本文6例中,3例因血压控制不佳致再出血.2.2体位变动:出血量较大的病人.血肿清除后留有较大残腔,当大幅度翻动,躁动不安(如猛烈摇头,咳嗽-).造成脑组织移位,过度牵拉,血管撕裂致出血.本组1例拔除气管插管时出现猛烈摇头致再出血.2.3情绪激动:病人常伴有失语,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容易出现情绪激动,致血压升高而再出血.本组3例术后再出血与此有关.2.4排便用力:本组1例排便时用力过猛致血压突然升高,导致再出血.3临床观察3.1意识观察:术后并发再出血病人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意识【文章编号]1812--786X{2005)8—0089—02障碍,通过回答问题,肢体运动和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来观察有无意识障碍及障碍程度,常用格拉斯哥(GCS)计分来评定.对术后麻醉已消失但仍未清醒者应提高警惕;麻醉清醒后又出现躁动,嗜唾,甚至昏迷者更应注意.本组6例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CT检查示手术区有出血,量20~30ml,即行血肿清除术,预后良好.3.2瞳孔观察:瞳孔的变化是颅内再出血观察的主要指标之一.当发现术野区同侧瞳孔先缩小后进行性扩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同时伴有意识障碍,应警惕手术同侧再出血的可能. 本组有5例出现瞳孔扩大.同时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CT证实颅内再出血.3.3生命体征观察:术后病人均监测生命体征.每30~60min1次.如术后出现难以控制的血压升高,应结合其它观察指标分析有无再出血.术后再出现颅内血肿,颅内压升高的病人.可表现为血压升高,脉搏缓慢且洪大,呼吸慢而浅(二慢一高),应及时处理,积极治疗.如未能及时治疗并解除脑受压.则进入晚期失代偿期,出现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呼吸异常或突然停止.3.4肢体活动观察:注意与原发症状相比较,如原有一侧肢体运动障碍而术后未能改善甚至加重,应高度怀疑颅内再出血的存在.4护理措施4.1身体护理.4.1.1积极控制血压.防止术后再出血:对去骨瓣减压术后病人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变化尤为重要.血压过高者按医嘱给予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20~21.3/12~13.3kPa,同一89—中国医药论坛2005年8月第3卷第8期(总第30期lChineseMe~cineForum 时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及速度,血压下降不能过快,以免引起心脏供血不足.4.1.2保持正确卧位:开颅术后2~3天应保持头部平卧位,对颅内血肿较大,术后留有较大腔隙的病人,尽量采取平卧或健侧卧位,头部保持中位,避免前屈,过伸.翻身时动作轻柔缓慢,翻身以30~50为宜,同时尽量避免过度刺激和连续护理操作,以免大幅度翻动造成血压升高,脑组织移位,过度牵拉血管撕裂而出血.4.1.3保持呼吸道通畅:舌根后坠者应用口咽通气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行气管切开者,在气管切开前30min给予20%甘露醇250m1静脉快速输入.头部置水平位稍后仰.不超过10..术中防止压迫气管两旁的颈部血管.气管套管放置成功后立即将头部调整为最佳位置.在气管拔管前.应使收缩压低于平时血压的4~8kPa,充分吸痰后拔管,防止病人因拔管刺激而躁动不安,使血压升高.4.1.4保持排便通畅:教会病人在排便用力时呼气.以防止血压升高.便秘者给予蕃泻叶冲服或口服篦麻油,必要时用开塞露通便.对尿潴留者应给予导尿.4.2心理护理:去骨瓣减压术后病人常面临强烈而突然的身心打击和容貌上的变化,常伴有失语,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对疾病缺乏认识,使身心功能及社会活动突然发生障碍或崩溃,因而很容易产生急躁,焦虑和恐惧心理.因此.在此过程中,我们针对患者心理变化的不同阶段,一方面给病人以精神安慰,对病人的顾虑给予解释和指导,及时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工作,使其顺利度过心身调节过程.建立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向家属说明本病容易再出血.并详细介绍再出血的诱因和预防方法,以提高其认识能力,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合作.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以后,其心理变化大致经过以下几个过程:①震惊期;②否定期;③抑郁期;④逆反期;⑤适应期…1.护理对策分述如下:4.2.1震惊期:入院初始及术后一段时间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当其清醒以后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如身体上的残疾和容貌上的变化毫无思想准备,不能清醒,理智地思考,表现出颅骨缺损综合征的诸多症状如头痛,头晕,颅骨缺损部位的不适感及无比的恐惧和无所适从.此时,护理人员要热情,操作娴熟,沉着冷静,有条不紊,以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使患者有安全感及信任感.4.2.2否定期:当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时,尚未准备好去接受一90一自己疾病的严重程度,表现出否认的态度,或怀着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检查,诊断不准确,治疗不及时,常迁怒于医护人员.这时,护士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与患者争辩,可采用渗透的方法逐步把病情真相告诉患者,应用沟通中的倾听,移情, 沉默,触摸等技巧.对患者给予关心与支持【引.4.2.3抑郁期:患者逐渐认识到自己所患的疾病,明白了自己身体遗留的残疾和容貌变化,思想活动在疾病一工作一家庭之间徘徊,表现出抑郁,焦虑的情绪,主要有以下3种表现:①以考虑疾病能否治愈为主,疾病一工作一家庭;②以考虑家庭生活为主,家庭一疾病一工作;③以考虑工作问题为主,工作一家庭一疾病【引.患者均表现出悲观,失望,甚至绝望轻生.此阶段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及感知能力,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及时的安慰,劝解,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让患者从焦虑,抑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4.2.4逆反期:患者在经过复杂的心理变化以后,会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甚至表现出行为倒退现象.认为自己事事需要别人的照顾,依赖性增强.此时要开导患者,残疾并不等同于残废.并指导患者利用残存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饭,洗脸,擦澡,穿衣等.为防止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强直,我们帮助患者做好肢体的功能锻炼.在此过程中,对患者的一些成绩.应多给予表扬,鼓励,对出现的一些笨拙动作,不要嘲笑,要耐心指导,尽量使其达到最大限度的自理,恢复患者的自尊,自信,自我控制感,价值观.4.2.5适应期:通过对患者不同心理过程的心理疏导,心理支持,我们发现大部分病人对疾病的认识都能发生变化,能够由正常人角色转变为患者角色,内心趋于平衡,主动配合治疗,护理,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建立新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此阶段,我们主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其能够尽快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2l.帮助他们学习有关疾病的现代知识,鼓励其学习一些生存,生活技能,不断提高患者的意志力,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为尽快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和以后的生存,生活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谢德利.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42--743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4 ~117[3]江忆芳.现代护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52。
脑室引流护理常规脑室引流主要是针对一些出血性疾病或严重的颅脑创伤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包括颅内占位性病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各种原因,导致出现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造成进行性颅内压增高,脑室系统内压力逐渐增大,导致进行性脑室扩张的情况发生。
对这类患者而言,要尽快给予患者实施脑室引流,帮助有效的降低颅内压,否则过高颅内压会诱发脑疝,严重的威胁患者生命。
当发生急性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下疝时,会导致患者突发的呼吸心跳停止,甚至构成患者死亡。
【病因】颅内占位性的病变一般是脑出血、颅内肿瘤、颅内寄生虫等原因引起的。
【临床表现】1.头痛:颅内出现占位性病变后,颅内压会有所上升,可能会刺激脑神经,让脑神经兴奋性上升,比较容易出现头痛症状。
2.视盘水肿:颅内占位性病变会引发颅内压升高,眼压可能会低于颅内压,使视盘处于充血隆起的状态,这时还可能会引发视力改变、复视等情况。
3.癫痫发作:出现颅内占位性病变后,可能会压迫颅脑,比较容易让脑神经有异常放电的情况,从而导致癫痫发作。
【辅助检查】1.头颅CT:颅内占位性病变常可通过影象学检查获得确诊。
头颅CT可明确显示颅内肿瘤的数目、部位、大小、轮廓、密度,瘤内出血、钙化以及扩散程度。
头颅CT对颅脑损伤可分辨血肿的大小、形态、范围、数目及其邻近脑组织压迫情况。
2.头颅MRI:头颅MRI用于观察脑部有无病变,能明确该患者是否由脑结构改变所致,颅内肿瘤常引起癫痫,MRI对脑内低度星形胶质细胞瘤、神经节、神经胶质瘤、动静脉畸形和血肿等的诊断确诊率极高。
3.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是根据血管的部位、形态的改变、循环时间的改变以及病理血管的出现等,间接了解病变的位置、大致形态、含血管是否丰富等。
4.腰部穿刺:医生会从腰部进入穿刺针,抽取脑脊液。
通过化验脑脊液,确定颅脑是否有感染、肿瘤以及出血性病变,对于本病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
5.头颅X线摄片:可能发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如颅缝分裂,脑回压迹增深增多,鞍背及前后床实吸收;颅骨的局部破坏或增生;钙化松果体的移位或病理性钙化;蝶鞍、视神经孔和内耳孔扩大等。
最新脑栓塞去骨瓣减压术护理查房讲学课件一、引言脑栓塞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引发脑供血不足。
对于患有脑栓塞的患者,脑栓塞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本次讲学课件将介绍最新的脑栓塞去骨瓣减压术的护理查房内容。
二、脑栓塞去骨瓣减压术简介脑栓塞去骨瓣减压术是通过切除颅骨的一部分,降低颅内压力,促进脑组织血液循环,达到治疗脑栓塞的目的。
手术过程中,护士在手术室内负责患者的监护和术后的护理。
三、护理查房内容1. 术后观察术后的第一天,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生命体征以及手术部位的情况。
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情况、皮肤及黏膜颜色、手术切口是否出血或渗液等。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给医生。
2. 头部护理患者在手术后需要保持半卧位,头部放低。
为了保护手术切口,护士要确保患者不会按压手术部位,避免发生感染或创口裂开。
同时,护士需帮助患者清洁头部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3. 洗浴护理在恢复期,护士要协助患者进行洗浴护理,保持身体清洁,并注意防止手术切口处湿润。
同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洗浴环境,确保安全性。
4.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术后情况和医嘱,护士负责监控和调控患者的饮食。
初始阶段,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液体饮食,逐渐过渡到软食和正常饮食。
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和消化道排空。
5. 压疮预防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护士需要注意预防压疮的发生。
通过定期更换体位、使用减压垫等措施,保护患者的皮肤,减少压疮的风险。
6. 患者及家属教育护士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和教育,包括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提供合理的护理建议和生活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
四、结语脑栓塞去骨瓣减压术是一项需要多学科合作的治疗方式。
护理查房在术后的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护士而言,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