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 岩 气 地 质 特 征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
页岩气藏分布地质规律与特征聂海宽;张金川【摘要】对不同类型盆地内页岩气藏的页岩特征、深度、压力、天然气成因、裂缝、含气饱和度及气藏模式等气藏特征进行分析,对我国相似构造演化、相似类型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类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南-雪峰隆起北缘、鄂西及塔里木南缘等早古生代前陆盆地,准噶尔盆地周缘、"钦防海槽"和"十万大山"等晚古生代前陆盆地,扬子板块南北两条前陆盆地带等中生代前陆盆地以及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等克拉通盆地都具备页岩气藏发育的地质条件.【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41)002【总页数】9页(P700-708)【关键词】页岩气;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作者】聂海宽;张金川【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育部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育部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P618.13页岩气是一种新型的非常规天然气,不同学者对其概念、成藏机理及成藏条件等进行了研究[1-8]。
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
在页岩气藏中,天然气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甚至砂岩地层中。
页岩气为天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就近聚集的结果,表现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4-7]。
本文旨在对产页岩气盆地发育的区域构造背景和分布大地构造位置进行研究,进而得出页岩气藏分布地质规律与特征。
本文作者在分析美国页岩气盆地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其分布的大地构造位置及盆地类型进行分类,认为产页岩气盆地主要位于阿巴拉契亚早古生代逆冲褶皱带、马拉松—沃希托晚古生代逆冲褶皱带和科迪勒拉中生代逆冲褶皱带前缘的前陆盆地及其相邻地台之上的克拉通盆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盆地类型中页岩气藏的特征及气藏模式,并对我国主要前陆盆地和克拉通盆地的页岩气藏发育情况进行研究。
页岩气的成藏过程及特征页岩系统的地层组成:多为暗色泥页岩夹浅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页岩的薄互层。
在页岩系统中,天然气的赋存状态多种多样。
除极少量的溶解状态天然气以外,大部分均以吸附状态赋存于岩石颗粒和有机质表面,或以游离状态赋存于孔隙和裂缝之中。
吸附状天然气与游离状天然气含量之间呈彼此消长关系,其中吸附状态天然气的含量变化于20 %~85 % 之间。
因此从赋存状态观察页岩气介于煤层吸附气(吸附气含量在85 % 以上)和常规圈闭气(吸附气含量通常忽略为零)之间(张金川等,2004)。
页岩气成藏体现出了非常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除天然气在孔隙水、干酪根有机质以及液态烃类中的溶解作用机理以外,天然气从生烃初期时的吸附聚集到大量生烃时期的活塞式运聚,再到生烃高峰的置换式运聚,体现出了页岩气自身所构成的完整性天然气成藏机理序列。
一、页岩气的成藏过程页岩气成藏作用过程的发生使页岩中的天然气赋存相态本身也构成了从典型吸附到常规游离之间的序列过渡,因而页岩气成藏机理研究具有自身的独特意义,它至少将煤层气(典型吸附气成藏过程) 、根缘气(活塞式气水排驱过程) 和常规气(典型的置换式运聚过程) 的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联结在一起。
由于页岩气在主体上表现为吸附状态与游离状态天然气之间的递变过渡,体现为成藏过程中的无运移或极短距离的有限运移,因此页岩气藏具有典型煤层气、典型根缘气和典型常规圈闭气成藏的多重机理意义,在表现特征上具有典型的过渡意义。
页岩气的成藏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成藏阶段。
1.第一阶段(页岩气成藏阶段)该阶段是天然气在页岩中的生成、吸附与溶解逃离(图1-6 ①),具有与煤层气成藏大致相同的机理过程。
在天然气的最初生成阶段,主要由生物作用所产生的天然气首先满足岩石中有机质和粘土矿物颗粒表面吸附的需要,当吸附气量与溶解的逃逸气量达到饱和时,富裕出来的天然气则以游离相或溶解相进行运移逃散,条件适宜时可为水溶气藏的形成提供丰富气源。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页岩气是一种以页岩为主要储层,通过先进的水平钻井和压裂技术开发出来的天然气,其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储层、控矿构造和含气性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评价页岩气的开发潜力,需要对其选区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储层特征是评价一块页岩气选区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分为物性、成分和孔隙结构三个方面。
物性指储层的密度、孔隙度、渗透率、压缩系数等物理特性;成分指储层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类型、排泄类型等化学特性;孔隙结构指储层孔隙的大小、形态和连通性等。
页岩气储层的物性特征通常表现为低渗透率、低孔隙度、低渗透性和高岩石压缩系数等,需要通过水平井和压裂技术进行有效地刺激和提高产能。
在早期选区评价中,通过钻井获取的储层岩心、测井资料和岩相描述等信息,可以较为全面地识别储层特征,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勘探、微地震监测和地下水力学等新技术也被应用于储层特征评价,提高了评价的可靠性。
控矿构造是指影响页岩气储层形成、聚集和保存的因素,主要包括构造、沉积环境和地质历史等方面。
选区评价中要全面分析控矿构造的特点,了解地质构造对页岩气聚集和分布的影响,进而确定开发策略和方案。
页岩气储层的聚集规律一般与构造沉降相对稳定、受构造变形较小、沉积相相对一致的地层区域有较好的相关性。
因此,通过对构造形态、沉积相和断裂发育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最有利于开发的区域。
含气性是指含气岩石在压力释放时所释放的气体,也是评价选区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含气性受储层岩石物性和构造背景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含气压力、含气饱和度和气体组成等方面。
页岩气开发中,矿区内不同井的含气性差异较大,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针对不同地层与井段开展智能化优化生产。
综上所述,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开展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才能更好地确立合适的开发方案和科学的管理策略。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摘要:页岩气是以自生自储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是油气资源中的新型矿种。
由于页岩气储层低孔低渗,要实现大规模开采必须克服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难题。
本文分析中国页岩气基本特征、形成机理与富集条件、面临的难题等, 对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预测, 以期为中国页岩气的研究和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 ;页岩气;源岩油气页岩气是一种潜在资源量非常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具有含气面积广、资源量大、开采技术要求高、生产寿命长、稳产周期长等特点。
近年来,严峻的能源紧张形势使页岩气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油气工业的发展主要历经构造油气藏、岩性地层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三个阶段。
油气藏分布方式分别有单体型、集群型、连续型三种类型。
从构造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转变是第一次理论技术创新,以寻找油气圈闭为核心;从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向非常规连续型油气藏转变是第二次理论技术创新或革命,以寻找有利油气储集体为核心,致密化“减孔成藏”机理新论点突破了常规储集层物性下限与传统圈闭找油的理念。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不断进步,占有80%左右资源的非常规油气,如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致密油、页岩油等已引起广泛关注,并得到有效开发, 在油气储产量中所占比例也逐年提高。
传统观点仅认识到页岩可生油、生气,未认识到页岩亦可储油、储气,更未认识到还能聚集工业性页岩油、页岩气。
近年来,典型页岩气的发展尤为迅速,地质认识不断进步,优选核心区方法、实验分析技术、测井评价技术、资源评价技术、页岩储集层水平井钻完井、同步多级并重复压裂等先进技术获得应用, 形成“人造气”是页岩气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页岩气突破的意义在于:突破资源禁区,增加资源类型与资源量。
2、挑战储集层极限,实现油气理论技术升级换代,水平井多级压裂等核心技术,应用于其他致密油气等非常规和常规油气储集层中更加经济有效,可大幅度提高油气采收率。
页岩气系列资料总结藏南日喀则地区白垩纪泥岩、页岩有机质丰度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一、页岩气的定义页岩气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亦可存在于泥页岩层系中的粉、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或砂岩夹层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也包括溶解气)的连续式富集(连续型油气藏是指低孔低渗储集体系中油气运聚条件相似、含流体饱和度不均的非圈闭油气藏,具有巨大的储集空间和模糊的油气藏边界,其存在几乎不依赖于水柱压力,主要指非常规气藏,包括致密砂岩气、页岩、深盆气、煤层气、浅层微生物气、天然气水合物6种主要类型/为不间断充注、连续聚集/连续分布成藏)的天然气聚集。
从某种意义来说,页岩气藏的形成是天然气在烃源岩中大规模滞留的结果。
Curtis认为页岩气系统基本上是生物成因、热成因或者生物—热成因的连续型天然气聚集,页岩气可以是储存在天然裂隙和粒间孔隙内的游离气,也可以是干酪根和页岩颗粒表面的吸附气或是干酪根和沥青中的溶解气。
张金川等认为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为天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就近聚集的结果,表现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
二、页岩气的类型1、按气源成因分类:是最常采用的分类方式。
北美地区目前发现的页岩气藏存在3种气源,即生物成因、热成因以及两者的混合成因,其中以热成因为主,生物成因及混合成因仅存在于美国东部的个别盆地中。
盆地斜坡/中心,倾油有机质经历充分热降解或热裂解,热成因页岩气较发育;有机质成熟度较低、水动力条件优越的盆地边缘,生物成因气发育。
热成因型页岩气又可分为3个亚类:①高热成熟度型,如美国Fort Worth盆地的Barnett 页岩气藏;②低热成熟度型,如Illinois盆地的New Albany页岩气藏;③混合岩性型,即大套页岩与砂岩和粉砂岩夹层共同储气,如East Texas盆地的Bossier页岩气藏。
热成因气的形成有干酪根成气、原油裂解成气和沥青裂解成气3种途径: 原油及沥青二次裂解生成的天然气量大小主要取决于烃源岩中有机质丰度、类型以及液态烃残留量,和储层的吸附作用。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页岩气是指将天然气储存在页岩中,通过水力压裂等方式释放并开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资源。
由于具有储量丰富、开采难度大、环保压力较高等特点,在国内外都备受关注。
本文主要从地质特征和选区评价两方面介绍页岩气开采的基础知识。
页岩气的留存和释放主要取决于页岩岩性、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厚度、有机质含量、成熟度和构造地质条件等因素。
(一)岩性页岩是一种沉积岩石,其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
页岩具有致密的结构,孔隙度很低,很少有自然裂缝或洞穴,所以传统的储层类型分类带不适用于页岩。
(二)孔隙度页岩的孔隙度很低,一般在1%以下,而且孔隙主要是纳米级孔隙和微孔隙,这些孔隙含量很低,无法利用传统石油勘探工具检测。
(三)孔隙连通性孔隙连通性是指岩层中各种孔隙之间的联通情况。
对于页岩来说,孔隙连通性很差,很难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储层。
(四)厚度页岩的厚度一般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厚层页岩有更好的存储和释放条件。
(五)有机质含量页岩的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页岩气形成和释放的重要因素。
有机质主要来自沉积物中的有机残骸和有机质合成。
页岩中的有机质主要为干酪根,它随着页岩成熟程度的提高,逐渐分解释放出天然气。
在评价页岩气开采潜力时,需要注意评估其有机质含量和成熟度。
(六)成熟度成熟度是指有机质经过热压作用后产生的热解气的数量,也就是岩石中腐殖质的热解程度。
成熟度一般通过反射率、有机质类型和含量等指标来判断。
在成熟度较高的页岩中,可以形成较多的烃类物质,从而产生较高的页岩气含量。
(七)构造地质条件构造地质条件包括构造类型、断裂和褶皱等因素。
底部比较平坦的凸起或构造陷落情况比较复杂的地区容易形成较好的页岩气储层。
页岩气选区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面观测数据以及开采技术等因素。
通过评价岩性、厚度、有机质含量和成熟度等因素,确定页岩气形成和储存的基本条件。
同时,通过地质构造分析确定适合开采的地质构造类型。
3本文受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8B 20502)的资助。
作者简介:李新景,女,博士;现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页岩气资源评价与选区工作。
地址:(100083)北京市学院路20号910信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资源规划所。
电话:(010)62098666。
E 2mail :xinjingli @北美页岩气资源形成的地质条件3李新景1 吕宗刚2 董大忠1 程克明1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 李新景等.北美页岩气资源形成的地质条件.天然气工业,2009,29(5):27232. 摘 要 Fort Worth 盆地Barnett 页岩气藏的成功开发,极大地推动了全球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
分析北美地区已开发页岩气聚集区带油气地质特征,了解区域地质背景,有助于建立页岩气富集模式、寻找有效页岩气储层、确定“甜点”边界、提高采收率等。
研究表明,北美克拉通盆地、前陆盆地侏罗系、泥盆系—密西西比系富集多种成因、多种成熟度页岩气资源,页岩产层通常是含油气系统中主力烃源岩,尤以受上升洋流影响、具有低能还原环境的海进体系域黑色页岩(腐泥型—混合型干酪根)为佳。
沉积环境和热成熟度是页岩气富集区带主要控制因素,裂缝网络发育程度决定能否获取丰厚的商业价值。
因此,古气候、古地理条件以及沉积环境、构造作用等因素的综合,使得北美页岩气资源形成并不断得到有效开发。
关键词 北美 页岩气 地质特征 储集层 有机质丰度 烃源岩 富集区 DOI :10.3787/j.issn.100020976.2009.05.006 统计表明,高产且经济效益好的页岩气储层往往分布面积广、埋深适中、厚度大(大于30m )、有机质丰度高(TOC >2%)、成熟程度适中(R o 介于1.1%~2.5%)、含气量较高(3~10m 3/t )、产水量较少、黏土含量中等(小于40%)和脆性较高(即低泊松比、高杨氏弹性模量)以及围岩条件有利于水力压裂控制。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的相关内容。
在首先分析了页岩气的形成机理,然后详细描述了页岩气地质特征和选区评价方法,接着介绍了页岩气勘探技术和案例分析。
在总结了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的重要意义,同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页岩气的地质特征及评价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页岩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工作。
【关键词】页岩气地质特征、页岩气选区评价、形成机理、勘探技术、案例分析、意义、发展趋势。
1. 引言1.1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概述页岩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它主要存在于页岩层中。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是对页岩气资源进行有效评估和开发的关键步骤。
在进行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孔隙结构、含气量、气源、气水联系等多个因素。
通过对页岩气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确定适合开发的页岩气资源区块,并为后续的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还可以帮助减少开发风险,提高勘探效率,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对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未来的勘探开发工作中,将会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方法,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2. 正文2.1 页岩气的形成机理页岩气的形成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有机质的富集、成熟和气体的生成。
有机质的富集是指在古生代海相碳质页岩中富含有机质,这些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生物的遗体和有机质沉积。
随着地质作用的影响,这些有机质逐渐埋藏深处,形成了有机质丰富的页岩层。
成熟是指有机质在高温、高压的地质条件下发生热解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油、气和烃类物质。
页岩气的生成主要是在有机质成熟的在页岩中释放出来,并在页岩内部形成气体储层。
气体的生成是指在页岩岩石微孔隙中形成了气体,并通过透水性差的页岩层储存和运移。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页岩气是一种在页岩储层中存在的天然气资源,因其在储层中富含有机质,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
为了评价页岩气的潜力和寻找优质的选区,需要对其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
以下是对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的讨论。
页岩气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储层特征、有机质特征和构造特征三个方面。
储层特征是评价页岩气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页岩气储层常常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性和高含气量的特点。
由于页岩的细粒度和高含水量,其孔隙度相对较低,常在0.1%以下。
而渗透性则通常小于0.001 mD,即十分之一亿数量级。
虽然储层孔隙度和渗透性较低,但由于页岩储层庞大的储量,其整体储量仍然可观。
有机质特征是确定页岩气潜力的关键。
页岩气主要是由含气有机质产生的,因此有机质的类型、含量和成熟度对于页岩气潜力具有重要影响。
有机质类型常分为藻类源、微生物源和木材源等,其中藻类源和微生物源是页岩气主要的有机质来源。
有机质的含量通常以有机碳含量为指标进行衡量,通常在1%以上。
而有机质的成熟度则用干酪根类型和成熟度指标如岩相学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来进行评价。
构造特征对于页岩气的存储和运移也具有重要影响。
构造特征主要包括构造类型、构造背景、构造应力场等。
不同构造特征下的页岩气储层存储和运移方式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构造复杂的地区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和页岩气的形成,同时也容易形成裂缝网络有利于气体的运移和收集。
对于选择合适的页岩气选区,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地质特征。
需选择储层性质较好、孔隙度和渗透率适中的区域,有利于气体的储存和移动。
需要选择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区域,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地区通常潜力更大。
需要考虑构造特征,选择构造相对简单、构造扰动较小的地区。
这样才能确保页岩气的富集和运移条件较好。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涉及储层特征、有机质特征和构造特征三个方面。
综合考虑这些特征,可以较好地评价页岩气潜力和选择优质的选区。
这对于合理开发页岩气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页岩气藏特征z页岩气藏的基本概念页岩气及页岩气藏z页岩气:产自极低渗透率、富有机质的页岩中的天然气z页岩气藏:以富有机质页岩为气源岩、储层以及盖层,不间断供气、持续聚集而形成的一种连续型天然气藏。
¾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在一系列地质作用下,生成的大量烃类(石油、天然气等),部分被排出、运移到渗透性岩层(如砂岩、碳酸盐岩等)中,聚集形成了构造、岩性等油气藏,其余部分仍滞留在页岩中,富集形成页岩气藏。
¾页岩气藏就是大规模滞留在源岩系统中的天然气富集形成的气藏。
¾页岩气藏具有独特特征,是典型的非常规天然气藏。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页岩气藏与其他天然气藏的主要特征对比气藏类型常规天然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煤层气圈闭类型构造、岩性或地层岩性、地层或构造岩性岩性封闭条件顶面、底面、侧面顶面、底面、侧面储集层储集层储层岩性砂岩、碳酸盐岩等砂岩、碳酸盐岩等页岩煤层储层物性孔隙度(%)>10~30<10<61~2渗透率(10-3μm2)>50~1000<0.1<0.0011~50气源特征外部外部内部内部运移特征近距离运移-长距离运移近距离运移-长距离运移不需要不需要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页岩气藏与其他类型气藏关系示意图(据Pollastro,2001)常规岩性地层气藏常规构造气藏水生油窗生气窗油气水地表过渡带常规构造油气藏水溶气油页岩煤层气连续型页岩油藏油气页岩气藏浅层生物气>n×100km ~n×1000km重油致密砂岩气(深盆气)藏海平面天然气水合物(低温高压)(据Pollastro2001,修改)油砂水溶气煤炭致密砂岩油藏致密砂岩油藏页岩油、页岩气、致密砂岩油、致密砂岩气一、页岩气藏主要地质特征1. 连续气藏2. 圈闭条件3. 储层特征4. 气体赋存状态5. 保存状况6. 与常规油气关系7. 成藏条件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探讨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摘要】页岩气藏不同于常规气藏,页岩既是源岩也是储层,烃类气体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在干酪根和粘土颗粒的表面。
一般情况下,页岩气藏需要人工压裂才能进行工业生产。
大多数产气页岩具有分布范围广、层厚、普遍含气等特点,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
【关键词】页岩气非常规气藏成藏地质条件1国内外研究现状页岩气勘探生产和开发研究最早开始于美国,1821年第一口页岩气井钻于纽约chautauga县泥盆系dunkirk页岩,虽然只有8.2m 深,但也产出了能够用于照明的天然气[1]。
目前,美国已经拥有超过39500口页岩气井,到2005年年底页岩气总产量大约是6 000×108ft。
/年,占美国总天然气产量的8%,而美国页岩气总资源量估计在(500~600)×1012ft3范围内。
全球有许多盆地都具有生产页岩气的潜力,但除了美国以外还没有见到有关页岩气商业化开采的报道,目前人们对于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的了解仅限于美国几大页岩气井的成功开采经验。
但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量的猛增和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页岩气潜在的巨大资源已引起了许多国家地质学者的普遍重视。
我国在许多地区有巨厚的泥页岩沉积并有良好的生油条件,是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条件的,因此在泥页岩中寻找油气资源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主要以美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资料为依据,探讨了页岩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
2页岩气的成藏特征2.1盖层。
页岩超低的孔渗性使得页岩气对于盖层的要求不像常规气藏那么苛刻,由于页岩的颗粒比较致密,它本身就可以作为页岩气的盖层。
在盆地发育过程中,页岩盖层的质量极不稳定。
页岩在中一高成熟阶段显示为渗漏的,并且有石油和热成因气生成,排驱到周围地层中遇到其它合适的盖层重新聚集。
所以,页岩气的盖层多变,既包含页岩本身(阿巴拉契亚盆地和福特沃斯盆地),也包括页岩周围的细粒致密岩层。
2.2页岩气的储集特征与常规气藏的成藏规律不同,页岩既可以是源岩也可以是储层,甚至可以充当圈闭和盖层。
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一、本文概述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传统天然气资源,近年来在全球能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由于其储层特征的复杂性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对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包括地质特征、物理特征、化学特征以及工程特征等方面,并探讨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
通过对页岩气储层特征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介绍了页岩气储层的地质背景,包括地层分布、构造特征以及沉积环境等。
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页岩气储层的物理特征,如孔隙结构、渗透率、含气饱和度等,这些特征直接影响了页岩气的赋存状态和开采难易程度。
同时,本文还关注了页岩气储层的化学特征,如有机质含量、矿物杂质成分等,这些特征对于评估页岩气储层的品质和开采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评价方法方面,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分析、岩石力学测试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手段在页岩气储层评价中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勘探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本文还将介绍一些新兴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如页岩气储层数值模拟、微观孔隙结构表征等,这些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页岩气储层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方法,以期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页岩气储层的特征和评价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页岩气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开发潜力,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物理性质:页岩储层一般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这与其主要由粘土矿物、石英等细粒沉积物构成有关。
尽管孔隙度低,但页岩的裂缝发育丰富,这些裂缝为页岩气提供了有效的运移和储集空间。
页岩的层理结构明显,这种层状结构对页岩气的分布和运移有重要影响。
化学性质:页岩的化学性质多样,主要取决于其含有的矿物成分。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页岩气是一种储存在页岩中的天然气,由于其在地质构造中的特殊位置,其地质特征以及选区评价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页岩气的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页岩气地质特征页岩气是指以页岩为储层、以干酪根为生物质来源和成气过程的天然气。
一般来说,页岩气的地质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岩石类型:页岩气主要富集在页岩中,而页岩是一种致密的沉积岩石,其孔隙度较低,储集性能差。
页岩气的储集特征主要依赖于页岩的孔隙结构和裂缝系统。
在评价页岩气选区时,需要重点关注页岩的岩性特征和储集性能。
2.干酪根特征:页岩气的生物质来源主要是干酪根,即有机质丰富的页岩中的有机质。
干酪根的类型和丰度对页岩气的生成和富集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页岩气选区评价中需要对干酪根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3.构造特征:页岩气富集区的构造特征对页岩气的储集条件和富集规律具有重要影响。
构造系统和构造变形对页岩气的成藏和运移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在页岩气选区评价中需要充分考虑构造特征。
4.成藏特征:页岩气的成藏特征主要表现在储集形式、储集规模和富集规律等方面。
由于页岩气富集在致密页岩中,其成藏特征与常规气田有较大不同,需要对页岩气的成藏机理和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二、页岩气选区评价页岩气的选区评价是指对页岩气资源潜力和开发价值进行评估和判定的过程。
一般来说,页岩气的选区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条件评价:地质条件评价是页岩气选区评价的基础,主要包括对页岩地质特征、干酪根类型和丰度、构造特征和成藏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页岩气资源的丰度和分布规律。
2.地球化学评价:地球化学评价是对页岩气资源的生成和富集规律进行研究和判断的过程,主要包括对页岩气的有机质类型、生烃和排烃过程进行分析,以确定页岩气的形成机理和富集规律。
3.工程地质评价:工程地质评价是指对页岩气储层的物理性质、孔隙结构和裂缝系统等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页岩气的储层特征和储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