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移舟泊烟渚.(zhǔ zhě),日暮客愁新。
(2)卷.(juàn juǎn)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高望重B.鹊桥C.鸣蝉D.金蚕脱壳3.给下面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移舟泊.烟渚() A.漂泊 B.停船靠岸 C.吹(2)白雨跳珠..乱入船()A.跳动的水珠 B.跳动的珍珠 C.跑进船里的水珠(3)旧时..茅店社林边()A.往日 B.陈旧的时间 C.很久4.下列句子中“见”字的意思与其他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5.按要求完成练习。
(1)给上边的图片配一首诗。
,。
,。
(2)“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这样的情景,可以用两句词来形容,应该是“,。
”6.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西江月”是词的题目,“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号稼轩,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7.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①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
②下面关于这四句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及答案1.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盛夏,农忙时节,大人们都在干活,小孩子们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但他们也都不闲着。
你看,在一个茂盛的桑树下,几个孩子正在学着大人的样子:刨坑,插苗,掩土,浇水。
别看他们年纪很小,却学得有模有样。
虽然在树阴下,但忙活的大半天,额头上全是汗珠,有几个孩子干脆脱下上衣,光着膀子在忙活。
再看他们的小脸和身上,全都是泥巴,就像一只只脏兮兮的小花猫一样,让人忍俊不禁。
②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早晨起来,虽然天气寒冷,但仍然阻挡不了孩子们玩耍的兴致。
他们来到院子里一看,铜盆里的水早已结成厚厚的冰。
他们把铜盆翻过来,扣在地上,再朝着盆地使劲敲击,哈哈!一块完整的冰块出来了!这时,一个小男孩找来一根麦管,对着冰块用力吹。
你看,他的腮帮子鼓得高高的,就像一只吹起的青蛙。
其他的小孩子一起喊:“加油!加油!加油!”哈哈!冰上终于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穴。
于是,他们又找来一束彩丝,从空穴中穿过,再打上活结,提在手上。
一个晶莹透亮的冰制打击乐器就完成了!一个孩子提着,其他的孩子围在四周,不时地用小手在冰上打击着,就像立春时节大人们在迎春仪式上“打春牛”一样。
虽然他们的小手都冻得红红的,可是再冷的冬天也冻不住孩童们的快乐!③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傍晚,夕阳西下。
大人们都收工回家,家家户户都升起了炊烟。
放牛的孩子们也都陆陆续续骑着牛儿往家赶。
晚风轻轻地吹着,吹走了白天的炎热。
你看,走在最前面的这位小牧童,他侧身坐在牛背上,身子随着老牛的步伐轻轻晃荡,就连那一双小脚也不安分,一前一后仿佛在打着节拍。
他的手上拿着用脱空的树皮做成的笛子,使劲地吹着。
虽然听不出他吹奏的曲调,但清亮的笛声中,那份轻松和快乐也怎么也掩饰不住。
2.选做题: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3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A.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B.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做了准备;第二句“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
C.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当逼真。
D.此诗前两句借景抒情,后两句为触景抒情。
第二课时一、翻译诗句。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二、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词题是。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它的意思与“”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德行喜鹊蝉鸣稻子二、1.作者为思乡而忧思不堪2.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3.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4.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5.离开6.同“现”三、D第二课时一、1.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2.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3.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二、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清风半夜鸣蝉3.xiàn 现4.月鹊蝉蛙星雨店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朝诗人,因此他们处于相同时期。
B.孟浩然是唐朝大诗人,有“诗圣”之称。
C.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诗人,我们学过他的《题西林壁》。
D.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字幼安,号东坡。
2.下面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别的)B.移舟泊烟渚(把东西放在水里,用火把水烧开)C.路转溪桥忽见(同“现”)D.胜日寻芳泗水滨(胜利)3.下列诗句运用互文手法写景的一项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下列加点字读音、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路转溪桥忽见.风吹草低见.牛羊B.还.来就菊花明月何时照我还.C.明月别.枝惊鹊萋萋满别.情D.日暮客愁新.客舍青青柳色新.5.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高望重B.鹊桥C.鸣蝉D.金蚕脱壳6.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陈丹青的老师木心当年在纽约讲课________欢迎,所讲内容本属私人性质,不涉功利,没指望付梓。
若不是一帮读者爱屋及乌,央求当年听课的陈丹青掏出笔记,这些文字怕也见不了面,更不会洛阳纸贵。
老人家有耽佳句的________,又不会以辞害意,多有通透漂亮的妙论,使你醍醐灌顶;常常在了结一学术公案之后________,略近周作人笔下喝茶之意,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A.备受癖好谈笑风生B.倍受爱好谈笑风生C.备受癖好谈笑自若D.倍受爱好谈笑自若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二、填空题8.查字典。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附答案)练习一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hái )还(hái huán)来就菊花但是龙城飞将在(jiànɡ jiānɡ)将(jiānɡ jiànɡ)军不教胡马度阴山(jiào jiāo)教(jiāo jiào )课二、填空。
1.龙城飞将指的是(),他是()代名将,被世人成为()2.“阴山”指今天的()境内,古代中国的边疆要塞。
3.这首诗中的()是千古名句,前半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
4.《出塞》作者王昌龄是()代诗人。
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图。
诗中融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选择。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句中“飞将”指的是()。
A.李广B.岳飞C.文天祥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句中“度”的意思是( )A.度步B.度过C.越过四、说说你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诗的理解。
——————————————————————————————————————————————————————————五、填空。
1.“欲饮琵琶”中的“欲”意思是(),“夜光杯”是指()。
2.《夏日绝句》主旨是哪句?,。
3. 李清照,代女词人。
号,齐州章丘人。
六、判断对错。
1.王翰和王之涣都是唐代诗人,他们写的《凉州词》都是边塞诗。
()2.最后一句是反问句,是千古名句,令人深思。
()3.这首诗描写了战士们出征后的场面。
()七、回答问题。
1.《夏日绝句》这首诗怀念项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价值观?2.“醉卧沙场君莫笑”,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样的精神面貌?一、按要求做题。
1.给下面的字组词。
杰()鬼()雄()项()亦()2. 给下列字加部首组成新字,并用新字组一个词。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后练习及答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题西林壁》。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三首诗都是七言绝句,朗读时都是二二三的节奏。
三首诗分别描写了江畔秋色、庐山奇峰、梅雪争春的景色,朗读时要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喜爱之情。
朗读第一首诗,可以抓住描写景物的词语,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读出画面美;第二、三首诗从描写景物到感悟道理,可以先读好诗人对景物的观察,理解诗意,再通过学习朗读体会诗中的道理,读出自己的感悟。
(2)背诵课文。
本课三首古诗都要求背诵。
第一首可边看图片边回忆诗句;第二首可抓住表示角度的关键词,体会先景后理的特点,以帮助记忆;第三首可通过对比体会梅、雪的特点,加强对诗意的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也可以用接龙的形式激发背诵兴趣。
(3)默写《题西林壁》。
这首诗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如:“题”不要写成“提”;“低”下面有一点,不能丢掉;“真”里面是三横;“此”不要写成“些”。
还要注意“壁、侧、峰、缘”这几个字的写法。
2.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残阳贴着江面照射过来,好像“铺”在江上一样,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地方,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青绿色。
江面上两种颜色相映成趣,美妙绝伦。
3.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段香。
(1)诗意:我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
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诗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21一、积累与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wáng sūn tíng bó fā chóu hé pànyú shù sì yuàn guī huàn nǚ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秋暝(míng)浣女(huàn)那畔(bàn)B.榆关(yú)聒碎(kuò)一更(gēng)C.姑苏(gū)竹喧(xuān)山寺(shì)D.帐灯(zhàng)随意(suí)泊船(bó)3.下列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B.“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态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C.《枫桥夜泊》透过“愁”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孤寂、忧愁的羁旅之情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6.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边塞情景的是(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B.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8.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10课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网络烟山风古岁深坚径粉韶千锤万凿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___(阳)持(久)函(谷)河(流)三、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又)经过烈火焚身,(更要)粉骨碎身,(才能)要把清白留在人间。
四、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何当”的意思是(A)何时将要。
2)这两句诗中的“金络脑”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
“快走”象征受到了重用,“踏清秋”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2.千磨万击还坚劲,___东西南北风。
1)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锲而不舍”。
2)诗句的意思是:经过千锤万凿的磨练,竹子仍然坚韧不拔,无论是东风、西风、___还是北风都无法动摇它的坚定信念。
3)诗句赞美竹子坚韧顽强的精神品格。
五、默写___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___东西南北风。
六、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___在《马诗》中描写环境的诗句是“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描写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诗句是“大漠沙如雪,___似钩。
”2.《石灰吟》是明代诗人___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身”,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化尽”、“消魂”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爱国的思想感情。
名句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3.《竹石》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
诗人在赞美竹的坚韧顽强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高傲风骨。
七、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___。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浑:浑浊。
3.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及答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枫桥夜泊》。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两句诗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
“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描写,“清泉石上流”是动态描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中笑声阵阵,洗衣女子们归来,莲叶向两边散去,是渔舟划破了荷塘的宁静。
这两句都是动态描写。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诗写了六种意象,“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船上一夜未眠的人。
“月落乌啼”是动态描写,“江枫渔火”是静态描写。
3.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1)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
这首词的大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词人从睡梦中醒来,不禁思念起故乡,再也睡不着了,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2)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略。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含答案朗读课文1.我已经读了遍诗词,我能把课文读得(达标请打“√”)正确()流利()有感情()2.我能背诵这三首诗(),我还能默写这三首诗。
()(达标请打“√”)生字新词1.给下列生字注音。
渚()轼()遮()2.描一描,写一写,并口头组词。
3.我认识了多音字,能注音,还会组词。
宿()泊()()()()()散()转()卷()()()()4.在古诗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日暮稻花茅店社林蛙声别枝鸣蝉惊鹊西江月建德江德蝉鹊预习完,我(有没有)地方不明白。
有的话请写在横线上。
1.搜集有关描写月夜的古诗词,并尝试分享给大家。
2.搜集孟浩然、苏轼、辛弃疾的资料及这三首诗的写作背景。
参考答案朗读课文1.我已经读了略遍诗词,我能把课文读得(达标请打“√”)正确()流利()有感情()2.我能背诵这三首诗(),我还能默写这三首诗。
()(达标请打“√”)生字新词1.给下列生字注音。
渚(zhū)轼(shì)遮(zhē)2.描一描,写一写,并口头组词。
3.我认识了多音字,能注音,还会组词。
宿xiǔ(一宿)泊bó(停泊)行xíng(行人)sù(宿舍)pō(水泊)háng(银行)散sǎn(散文)转zhuǎn(旋转)卷juǎn(一卷)sàn(散步)zhuàn(转动)juàn(试卷)4.在古诗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日暮稻花茅店社林蛙声别枝鸣蝉惊鹊西江月建德江德蝉鹊《宿建德江》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通过在夏天夜行乡间所见到的情景,流露出自己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预习完,我(有没有)地方不明白。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辨字组词。
(提示:最后两列,先写出形近字,再组词)泊()愁()眠()榆()帐()伯()恕()抿()()()二、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秋暝.(mín míng)浣.(huàn wán)衣聒.(guō guā)噪湖畔.(b àn pàn)三更.(gēng gèng)更.(gēng gèng)加乌啼.(dì tí)寒山寺.(sì shì)泊.(bó pō)船血泊.(bó pō)三、查字典填空。
1.“歇”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画。
“歇”的意思有:①休息;②很短的一段时间;③尽。
在“随意春芳歇”中“歇”的意思是,在“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中“歇”的意思是。
(填序号)2.如果你不认识“暝”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来查字典,先查部,再查画,在“山居秋暝”中“暝”的意思是。
四、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孙”指,诗句的意思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这四句诗描绘的是山间(季节)(时间)的景色。
其中“”一句描绘的是静态的景物,“”“,”三句描绘的是动态的景物。
(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写出这四句诗描绘的景象。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山一程,水一程”点明了,“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
五、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练习。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 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我还知道一些词牌名:、。
2.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那畔:聒: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众多的营帐里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因思念家乡久久不能入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后练习及答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山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首古诗感情真挚,朗读时要想象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并读出古诗的味道来。
山行赠刘景文远上/寒山/石径斜,荷尽/已无/擎雨盖,白云/生处/有人家。
菊残/犹有/傲霜枝。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年/好景/君须记,霜叶/红于/二月花。
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背诵课文。
背诵时,可以抓住关键词语,结合文中的插图,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这样能更好地背诵古诗。
(3)默写《山行》。
默写时,注意古诗的格式,每句居中写,标点不要遗漏。
“斜”的右边是“斗”,不要写成“十”;“停”不要写成“亭”;“坐”不要写成“座”。
2.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这三首诗写的都是秋季的景色。
从《山行》一诗中的“寒山(深秋时节的山)”“霜叶(秋霜打过的枫叶)”可以看出是秋天。
从《赠刘景文》中的“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傲霜(傲霜斗寒)”“橙黄橘绿(橙子、橘子成熟)”可以看出是秋天。
从《夜书所见》第二句中的“秋风”可以知道是秋天。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我)停下车子不走了,因为太喜欢这明称的城体,经状富打过的概叶,比二月里的外花还要红艳。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部编版四下《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色无关的一项是()A.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
B.《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写初春时节江南的田园景色。
C.《清平乐.村居》这首词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江南农村的田园景色。
D.《四时田园杂兴》最后一句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3.关于本课的三首古诗词,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篱落疏疏一径深”的“疏”和“麦花雪白菜花稀”的“稀”,意思都是“稀疏、稀少”。
B.《宿新市徐公店》从景到人,由静到动,描写了农村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C.《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直接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况,田地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D.三首古诗词都和乡村生活有关,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稀疏(sū)杂兴(zá)锄(chú)豆B.卧剥(bāo)亡赖(wú)蛱蝶(jiā)C.翁媪(ǎo)相媚好(mèi)徐公店(qú)D.篱笆(lí ba)茅檐(yán)老翁(wēng)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清平乐快乐B.最喜小儿亡赖逃亡C.四时田园杂兴兴奋D.溪头卧剥莲蓬剥削二、填空题6.乡村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让我们在古诗中体会一下吧!(1)放学放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下学种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耐心学垂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课时一、一字多音我会选。
xiǔsù1.昨天晚上,我在同学家住了一宿()。
2.下了晚自习,同学们都要回宿()舍。
二、读拼音,写汉字。
黄昏时分,一只蜻蜓xúxú()落在xīshū()的líbɑ()上,准备要在这儿借sù()一晚。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宿()未()径()菜()宜()味()经()彩()四、读读古诗,说说自己的理解。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
诗中描写了________种景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诗人之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答案】一、徐徐篱笆生疏二、住宿适宜未来品味小径经过白菜彩色三、1.xiǔ 2.sù四、1.宋杨万里 6 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第二课时一、拼一拼,写一写。
傍晚时分,夕阳照在xī()疏的篱笆上,几只qīnɡtínɡ()正落在上面休息。
二、形近字组词。
梅()麦()唯()蛱()海()青()惟()峡()三、一字多音,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今天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高兴(xīng)。
()2.刚才听到爸爸说要给我买台电脑,我听后兴(xīng)奋极了。
()3.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
()四、读读诗句,理解词语和句子。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篱落:蛱蝶:惟有:2.说说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答案】一、稀蜻蜓二、梅子小麦唯一蛱蝶大海青草唯有山峡三、1.× 2.√3.√四、1.篱笆蝴蝶的一种只有 2.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rì mù() mò shuǐ() xǐ què()chán míng() wā shēng() máo diàn()pǐn dé() zhù sù()二、先解释加点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三、把古诗和所描写的季节连一连。
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夏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冬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根据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选一选。
1.辛弃疾和孟浩然,分别是哪个朝代的人?()A.北宋、明B.南唐、南宋C.南宋、唐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两处对偶句,它们是()(多选)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望湖楼”在()。
A.浙江金华B.扬州瘦西湖边C.杭州西湖边五、根据所学古诗内容填空。
1.《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的景色,但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2.《宿建德江》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边时写的一首小诗,描写了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所见到的_ 的景象,抒发了作者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之情。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我国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的词。
该词分别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的美丽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之情。
“西江月”是词牌名,我知道的词牌名还有、、等。
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
(一)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江畔.(pàn)B.聒.噪(kuō)C.寺.庙(sì)D.榆.树(yú)2.结合诗词句判断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1)随意春芳歇.(休息),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自可留。
()(2)姑苏..(苏州的别称)城外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夜半钟声到客船。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边,指关外)行。
..(山海关)那畔()3.下列关于《山居秋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的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B.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C.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前一句写静景,后一句写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山间的静谧感D.这首诗通过写山水田园的清新宜人,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4.根据古诗文填空。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代的,《山居秋暝》的作者是代的,两首诗写的都是季的景色。
《枫桥夜泊》中写景的诗句是“,”;《山居秋暝》中写景的诗句是“,”。
《枫桥夜泊》通过一个“”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5.补全词句,完成练习。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
(1)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程:聒:(2)《长相思》的作者是代的。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的情景,下阕描写了将士们的情景。
(3)“故园无此声”中“故园”指,“此声”指词中的,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参考答案1.B2.(2)√(3)√3.D4.唐张继唐王维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愁孤寂忧愁5.身向榆关那畔行聒碎乡心梦不成(1)路程。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带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huǎn màn yè tǐnì ài zī yǎng zhào yàoqì fèn yě shòu jiān dìng zào fúxuán yá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重荷.(hèhé)杜鹃.(juān jüān)一刹.那(shà chà)浙.江(zhè zè)大殿.(diàn dàn)琉.璃瓦(liú liū)蜿蜒.(yán yān)镶.嵌(xiāng xāng)三、比一比,组词语。
抢(_________)曾(_________)玻(_________)愉(_________)枪(_________)增(_________)波(_________)输(_________)四、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屏息(______)(______)扬长(______)(______)从容(______)(______)左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腔(______)(______)不安(______)(______)多端如怨(______)(______)1.这个小朋友不停地__________,对于儿童乐园的一切都感到十分新鲜。
2.天上的云形态多样,__________。
3.他上课跟同桌说悄悄话被老师发现了,面对老师严厉的眼神,他显得有些________。
五、选词填空。
继续连续陆续(1)雌燕子在窝里产下了蛋,它们的邻居(______)飞到窝边送去祝贺。
(2)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______)工作。
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课后作业《古诗词三首》(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o déxǐquèchán mínɡ
二、填空。
1.“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同“______”,读音是______。
2.“卷地风来忽吹散”中的“散”读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_。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_。
三、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移舟泊烟渚.。
()
A.陆地上的小面积水域
B.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2.黑云翻墨
..未遮山。
()
A.翻动的墨水
B.打翻的墨水
四、下面的每行诗都是一幅画,仔细读一读,把你眼中的画面写下来。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模块
五、(一)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_____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___(词牌名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景象。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6.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1)凉月
..如眉挂柳湾。
()
A.圆圆的月亮。
B.新月。
(2)越中
..山色镜中看。
()
A.越过中间。
B.周代诸侯国名。
(3)兰溪三日桃花
..雨.。
()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2.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1)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对的画“√”,错的画“×”。
(1)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
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
(2)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
()
(3)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
()
(4)“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
()
4.我们还学过很多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请你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想一想,写出相关诗句。
1.读一读《宿建德江》,写出两句你知道的描写秋天愁思的其他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是描写夏雨的。
请你回忆平时读过的关于春雨、夏雨、秋雨的诗句,各写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词句“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的特点,写出你联想到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道德喜鹊蝉鸣
二、1.现xiàn 2.sàn散步sǎn 散文
三、1.B 2.B
四、1.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树还低沉。
江水清清,明月和人相亲相近。
2.乌云翻滚,就如墨汁泼下,天边却露出一片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五、(一)1.词牌名词题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3.稻花的香气丰收 4.从前熟悉的茅草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里,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又呈现在眼前。
5.A 6.《宿建德江》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忧愁,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表达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1.(1)B (2)B (3)B 2.(1)凉月如眉挂柳湾。
(2)半夜鲤鱼来上滩。
3.(1)√(2)×(3)√(4)√ 4.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六、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答案不唯一) 2.【示例】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3.七八个星外天,两三点雨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