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香港证券市场限制股票卖空浅析

美国、香港证券市场限制股票卖空浅析

美国、香港证券市场限制股票卖空浅析
美国、香港证券市场限制股票卖空浅析

美国、香港证券市场限制股票卖空浅析

夏峰吴松青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518031)

摘要: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强证券卖空监管,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又采取了包括临时限制金融股卖空以挽救危难中的金融机构,修订证券卖空规则以全面禁止裸卖空,颁布SH表格指令以加强卖空信息披露等限制卖空措施,短期内对市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其下跌趋势。香港一直严禁裸卖空,只允许对规定的证券进行“有担保”卖空,本次危机中只进行了调整允许卖空股票名单、提高延误交付证券失责罚金等技术性调节,卖空交易亦未发生异常波动。禁止或限制裸卖空已成为证券市场发展的趋势,有交收保障的卖空则是证券市场有效运作的必要工具,建立健全的卖空机制可以丰富市场调控手段,完善交易机制。

关键词:证券卖空;卖空规则;美国卖空规则修正案;香港做空机制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US securities regulatory body has been continuously tightening its administration on short-selling activities.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 SEC released emergency orders temporarily banning short selling of financial stocks and later ultimately halted naked short-selling for all publicly traded securities. SEC also promulgated short selling reporting forms requiring the disclosure of short sales and related position. All these actions are aimed to restore the falling market in a short tern, nevertheless, the effects are negligible.Naked short selling is prohibited in Hong Kong market. Only “covered short-selling” for certain designated securities is permitted.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crisis, HKex adjusted its “List of designated securities for short-selling”and raised its default fee of failed transactions. There is no irregularity of short-selling activities in Hong Kong market.Either limited short-selling permitted or banned short-selling is the trend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development. Short-selling with guaranteed settlement i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for an effective and orderly market. Therefore, to set up a short-selling system may well support present trading mechanism in the aim of providing various measures on market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

作者简介:夏峰,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客户服务部总监。吴松青,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研发部高级经理。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化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主要证券市场均出现大幅下跌。为稳定市场,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证券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陆续采取了包括限制股票卖空在内的一系列措施。2008年11月12日,国际证监会组织向20国集团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发表公开信,呼吁各国提高对股票卖空的信息披露要求,加强对滥用卖空行为的查处,并完善监管的合作和信息共享机制。了解美国、香港等境外有代表性市场限制股票卖空的情况,或许对我国拟推出的融资融券试点业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美国证券市场限制卖空情况

股票卖空历史悠久,当股票在17世纪初的荷兰出现并开始交易的时候,就出现了股票卖空。一般来说,卖空是指投资者卖出自己并不拥有的证券的行为。一项调查研究显示(Anchada & Hazem,2003),早在20 世纪90年代,有64%的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允许卖空,而仅有10%的新兴市场国家证券市场允许卖空;至2002 年,允许卖空的发达国家占到95%,允许卖空的新兴市场国家增加至31%。

根据卖空方是否对证券交收作出安排,卖空可分为有交收保障的卖空(covered short sale)和无交收保障的卖空(即裸卖空)(naked short sale)。事先已借入证券、已达成借入证券协议、或可以通过期权等合同权利获得证券等确定在交收日前能够收到供交付的证券的情形视为“有交收保障”的卖空;没有安排借入证券或没有确定的途径获得证券则视为“无交收保障”的裸卖空。由于裸卖空虚增了证券数量,对股价的冲击较大,加之往往导致交收失败,扰乱证券交收秩序,所以在不少国家和地区都被禁止或加以严格限制。

一、美国市场背景

1.基本卖空机制

(1)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

1934年,美国通过了《证券交易法》,正式引入了卖空交易机制,并对卖空交易实施了严格的管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的稳定,防止由卖空交易引起的市场滥用和市场操纵。法案中的10a-1专设卖空交易一节,明确规定了卖空交易必须符合“差价标准”,即:(1)卖空的价格高于前一次成交的交易价格,即存在正的价差(plus tick);(2)卖空的价格可以等于上一笔成交交易的价格,但这个价格必须高于再上一笔成交交易的价格,即零的正差价(zero-plus tick)。

(2)2004年的《证券卖空规则》

随着美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卖空交易规则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2004年美国证监会制定了《证券卖空规则》(SHO规则),对卖空交易行为作了明确的规定,将SHO规则取代原有的《证券交易法》的3b-3,10a-1以及10a-2条款。SHO规则规定了一系列有关卖空者借券和交付证券的要求,并对那些交付失败持续时间较长的证券施加了更多限制,避免持续大量未能交付证券对市场产生冲击,加大对裸卖空的打击力度。

SHO规则201条款规定,对卖空交易实行统一的价格检验,并且纳斯达克全国市场的证券卖空交易价格必须在最优报价之上。规则203条款规定了卖空交易的证券定位和交付要求。证券定位要求规定:在交易商没有事先借入证券或未做好借入证券安排,或未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卖空的证券可通过借入证券进行交付的情形下,禁止进行卖空交易。证券交付要求规定:交易商必须在交易日后3天(美国为T+3日交收)内完成卖空交易的证券交割;在正常结算日后的10天内,结算参与人必须对未成功交割的门槛证券1进行平仓,且不能继续进行涉及上述门槛证券的卖空,除非已平仓或者有关证券已经借入。但也规定了例外情形:不溯及既往条款和期权做市商豁免条款。不溯及既往条款规定,在一只证券成为门槛证券之前产生的未能交付头寸不需要遵照SHO规则的要求在13个连续交易日内了结。期权做市商豁免条款则允许期权做市商因为已有的期权头寸避险需要,而在了结未交付证券前新增卖空交易。

美国证券交易系统不进行前端监控,卖空前的证券定位要求很难监管,SHO 规则的关键在于能否严格执行证券交付规定。美国对于证券交收失败主要有两种处理办法:一是通过证券借贷系统借券解决,二是“收取失败”的会员有权要求

强制补购。美国证券存管清算公司(DTCC)在有关报告中指出,证券借贷系统一般可以解决约20%的“证券收取失败”。至于强制补购,则需由“收取失败”的会员通知全美证券清算公司(NSCC,DTCC的子公司)要求补购。由于强制补购程序相当复杂、延迟收取证券的影响又很小(客户完全可以卖出未收到的证券)、以及避免背上强制他人补购的“恶名”等诸多原因,会员实际上提出强制补购的情形很少,约占交付失败笔数的0.1%。因此,美国约有80%的证券交收失败需要通过延迟交付解决,有时延迟交付甚至长达数月。

SHO规则旨在解决持续大量未能交付的证券对市场产生的冲击,但因对证券交付失败没有有力的惩罚措施,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相关统计结果表明,SHO规则实施后,日均证券交付失败的证券只数下降了6.5%,证券交付失败头寸数量下降了15.3%,但2006年2月以后出现了反弹,2006年9月份又恢复到规则实施前的水平。

2007年6月美国证监会通过了SHO规则修正案,取消了规则中的不溯及既往条款。但因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期权做市商豁免条款未能取消,只是缩窄了期权做市商豁免范围,即只豁免期权做市商在证券变成门槛证券之前卖空形成的未能交付头寸,不再豁免成为门槛证券之后卖空形成的未能交付头寸。

SHO规则主要是在价格、借券以及交付方面对卖空交易作了规定,但限制并不严格,遇到市场状况发生急剧变化时,对利用利空消息卖空操纵市场的行为难以起到较好的约束作用。

2.市场情况恶化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2008年美国证券市场遭遇了有史以来最惨烈的下跌。截止2008年9月17日,美国标准普尔金融行业指数为244.54,银行业指数为180.32,分别同比下跌204.27点和179.05点,跌幅分别为45.5%和49.8%。金融行业指数和银行业指数的持续下跌,加剧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令投资者对金融市场前景的预期愈加悲观,此时,卖空交易行为频频出现导致市场价格加剧下跌,原有的卖空机制在市场动荡的时候使得状况恶化,维护市场的稳定急需临时限制卖空交易措施的出台。

二、推出限制卖空措施

在原有的卖空交易制度的基础上,美国证监会通过颁布“卖空禁令”、修改SHO规则及加强卖空交易信息披露三个主要措施对卖空交易加以管制。具体措施如下:

1.颁布“卖空禁令”,限制对金融机构股票的卖空交易

随着市场负面消息的不断涌现,如贝尔斯登公司和雷曼兄弟公司相继破产、交易员卖空联合数据系统公司股票加剧股价下跌以及金融、银行业指数下跌等,美国监管层认为卖空交易可能会加剧市场恶化,对投资者信心造成更加负面的影响,不利于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市场迫切需要加强对卖空交易的管制。2008年7月1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宣布采取紧急行动,限制对政府担保企业如房利美和房贷美股票裸卖空,以减小金融股的市场波动,不久又宣布此限制对做市商除外,这一紧急行动于2008年8月12日结束。2008年9月18日,美国证监会颁布了“卖空禁令”,禁止对列明的799只2金融机构股票进行卖空交易,并且授权证券交易所可对列明禁止卖空的股票名单进行扩充,后增加到950只。其后,为了避免潜在的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可能会给市场带来持续的负面影响,10月2日,美国证监会将“卖空禁令”的有效期延长至10月17日11点59分。同时,考虑到卖空交易具有增强市场流动性的作用,因此,“卖空禁令”在限制卖空交易行为时也列明了可豁免的情形,主要有:

(1)允许因正当做市而进行的卖空,确保市场的流动性良好;

(2)在卖空禁令生效前持有的股票期权,在禁令期间自动到期行权或被执行而发生的卖空;

(3)如果做市商知道客户或对手方的交易会给客户或对手方建立或增加卖空禁令所列明公司已发行股本的净卖空头寸时,做市商不应对禁令范围内的股票进行卖空;但是,当卖空交易作为直接关联衍生品正当做市和套期交易的一部分时,由期权做市商执行的卖空交易可豁免;

(4)在禁令生效前持有的期货合约到期而产生的卖空;

(5)允许因看涨期权的买方行权导致看涨期权的卖方对禁令所列明股票的卖空;

(6)允许按美国1933年《证券法》第144条的规定进行股票卖空。

随着救助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方案——《2008年经济稳定法案》的推出,对金融公司股票的“卖空禁令”在10月8日提前结束。

2.修改SHO规则,加强卖空交易管制,严厉打击裸卖空

根据《证券交易法》第12(k)(2)部分,美国证监会可以根据市场具体情况颁布紧急法令,但是“卖空禁令”只对列明的金融股票的卖空进行临时性的限制,并且已限定了禁令的期限到10月17日,对于其他股票卖空交易的限制则需要通过SHO规则约束。为加强卖空交易管制,严厉打击裸卖空,美国证监会对SHO规则进行了修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实行204T规则,严格所有证券T+3交收,禁止无交收保障的卖空(裸卖空)

2008年10月14日,美国证监会基于过渡期最终的临时规则,通过了在SHO 规则下实行204T规则,有效期至2009年7月31日。美国证监会在到期前会征求各方面对该条款的建议,并在后续的规则中有所体现。

根据204T规则,所有注册清算机构的参与者都必须在不迟于结算日后的下一交易日正常交易开盘之初,主动通过借入或买入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立即了结未能交付的头寸。规则204T适用于所有公开上市交易的股票。事先未借入证券或未做好借入相关证券安排而不能按照上述规则进行平仓的参与者,将受以下处罚:①禁止接受来自他人卖空权益证券的指令;②禁止为自身账户卖空权益证券。如果在结算日经纪人或交易员及时声明其并未发生未成功交付数量的,可不受处罚;如果注册清算机构参与者能合理地把未成功交付头寸分配给经纪人或交易员,则204T规则只适用于被分配了未能交付头寸的经纪人或交易员。

规则204T不适用于以下情形:①注册做市商、期权做市商或其他做市商在场外履行报价义务进行正当做市而导致参与者未能交付头寸,或参与者能通过账目和记录证明未交付的头寸是由实头寸卖出产生的,则必须最迟在结算日后第3个连续交易日证券交易开盘之初,买入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立即了结未能交付头寸。②依据《证券法》第144条规定卖空而未成功交付的头寸,参与者必须最迟在结算日后第36个连续交易日正常交易开盘之初买入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立即了结未能交付头寸。

204T规则旨在通过加强对所有权益类证券按时交付的要求,最大程度地约束潜在的滥用裸卖空行为。原SHO规则只是要求门槛证券在T+13日内了结,204T 规则将了结规定扩大到全部证券,并严格执行T+3交收制度。美国证监会在实行204T规则的修正案说明中强调,证券未能交付以及潜在的滥用裸卖空可能对持股者、证券发行人、市场和更广的经济层面造成负面影响。尤其在金融危机中,可能会削弱公众对市场的信心,信心的动摇会引致恐慌性抛售,并在裸卖空的推动

下进一步加剧,信心危机还会伴随着潜在的、广泛的市场反应削弱发行人的流动性和成长能力。卖空者可能利用有关发行人稳定性的毫无根据的谣言,操纵其股价,并通过裸卖空增加收益。卖方有时还故意不交付证券,将其作为操纵证券价格计划的一部分,并规避借入证券的成本。将未能交付所涉及的证券范围扩充到所有权益类证券,而不仅是“门槛证券”,主要是考虑到金融市场不稳定及投资者信心缺乏的状况,同时减少门槛证券及非门槛证券的未能交付可以更好地控制滥用裸卖空行为。SHO规则允许证券未能交付头寸持续13个连续交易日太长,易被用于对证券价格的操纵,严格执行T+3交付证券,会对以前那些可能滥用裸卖空交易的人起到有效的阻止作用。美国证监会还表示所有证券卖出交易都应该在结算日前完成交付,参与人应该考虑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流程,为在结算日前完成证券交付进行监控,美国证监会也打算对与此进行核查。

抓住证券交付这一关键环节,严格按时T+3交收,大大提高了裸卖空成本,增加了滥用裸卖空操纵股价的风险。因为无论如何T+4一早必须借入或买入证券了结未能交付的头寸,要在3日之内操纵股价显然远比在13日内操纵的风险大得多。实行204T规则后,市场未成功交付的证券数量明显减少。

(2)取消期权做市商豁免条款

美国经济分析委员会办公室(OEA)的统计数据表明,自2007年6月美国证监会取消不溯及既往条款后,未能交付头寸的总数量出现了轻微的下降,但发生在可进行期权交易的门槛证券上的未能交付头寸的数量反而大大地增加了,如可作为期权标的证券的门槛证券的日均数量增加了25%,该类证券未能交付头寸超过17天的日均数量增加了40.9%,说明SHO规则期权做市商豁免条款被“广泛应用”从而导致未能交付的头寸大增。正如OEA所指出的,“因为期权做市商仍然得到了结头寸条款的豁免,并且他们倾向于在证券市场建立对冲头寸,因此现在的未能交付头寸应该是来自期权做市商而非证券投资者自身”。

2008年美国股市大幅下跌,为了应对市场指责,美国证监会实施了关于取消期权做市商豁免条款的SHO规则修正案,旨在进一步降低某些权益类证券持续未能交付头寸的数量,保护和加强市场运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潜在的滥用“裸卖空”行为。

美国证监会说明的修订理由包括:一是大量的门槛证券未能交付头寸持续存在,而且统计数据表明这些头寸中的大部分是由期权做市商豁免条款所导致的。期权市场上交易门槛证券的参与者会比那些在证券市场交易这些证券的参与者具有某种优势,影响市场整体公平。二是证券未能按时交付对股东和市场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未能交付可能剥夺股东因股东身份而享有的权益,像投票权和出借权;事先不借入股票的卖方可以省下借入证券的成本;有权不按时交付证券的卖方可以利用这额外的自由,精心设计针对某只证券价格的不恰当打压,损害投资者的信心,伤及证券发行人,造成恶性循环,从而达到操纵市场的目的。三是修正案对市场总体的影响很小,因为受该修正案影响的证券数量相对来说很小。2008年7月在3326只至少被一个期权作为标的的证券中,只有451只(占13.6%)在门槛证券清单上出现过。

在金融危机深化的非常时期,美国证监会果断地在9月紧急令中,通过并立即生效了取消SHO规则中豁免期权做市商了结头寸的条款,并在10月通过修正案将其永久化。美国证监会认为该修正案能使未交付证券头寸减少,进而减少门槛证券数量,有效增强投资者信心,有利于稳定市场和维护市场公平。

3、颁布《SH表格指令》,加强卖空信息披露

除了颁发短期“卖空禁令”、修改SHO规则加强卖空交易管制外,2008年9月18日美国证监会颁布了《SH表格指令》3,并在10月15日采用临时SH表格作为过渡期最终的临时规则,以加强对卖空交易的监督,该指令有效期至2009年8月1日。《SH表格指令》具体规定包括:

(1)机构投资管理者在执行关于账户持有“13(f)证券”4卖空头寸的投资决议时,其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总额的公允价值在1亿美元或以上的,需填写SH 表格向美国证监会报送;

(2)SH表格报送时间必须在管理者执行卖空交易后的下一周开始,每周最后一个工作日以电子形式提交给美国证监会;

(3)对于前一周卖出去的“13(f)证券”,须在SH表格上反映其交易日期、机构投资经理的EDGAR中心索引代码、相关证券的发行者名称和CUSIP代码、做空交易开始的日期、当日开始时的卖空头寸以及当日结束时的卖空头寸5;

(4)不需要填报SH表格的情形有:①自上一次填报SH表格以来,没有进行卖空交易的,不需要进行披露;②当日开盘时的卖空数量,当天卖空总数和当日收盘时的卖空数量分别少于发行人近年或近季或现有报告中显示的已发行和已在外流通的13(f)证券数量的0.25%,除非管理者知道或者有理由相信这些信息是错误的;③当日开盘时头寸、当日卖空总数和当日收盘时做空头寸的公允价值分别少于1千万美元;④经纪人或交易员寻求通过低风险本金交易全部或部分执行客户指令,以及执行由持有“13(f)证券”净多头的客户发出的卖出指令产生的卖空交易。

三、市场反应

1.短期反应

纳斯达克相关研究表明,“卖空禁令”颁布实施后一个星期,市场对金融机构股票卖空占市场卖出比例从颁布前的44%下降到16%,同样一些非金融机构股票的卖空交易也明显减少。另一方面,交易的价格发生了上涨,在限制卖空措施实施后一天,标准普尔金融行业指数和银行业指数分别单日上涨28.68和21.55,涨幅分别为11.72%和12%,短期内对金融行业和银行业股票价格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另外,修改SHO规则加强对未成功交付证券行为的处罚后,市场未成功交付以及每日新增的未成功交付数量明显减少,未成功交付数量日均总额为46.92亿美元,比SHO规则修改前减少39.7%(详见下表)。SHO规则的修改,改善了证券未成功交付的情形,减少了因卖空交易导致的证券交付风险。

SHO规则修改前后未成功交付股票数量变化情况6

比较项目修改前修改后减少比率

未成功交付天数183 28 84.70% 日均未成功交付总额(亿)77.75 46.92 39.65% 日均未成功交付总股数(亿)10.23 6.69 34.60% 日均未成功交付股票数量(只)10,227 8,104 20.76% 日均未成功交付股票头寸笔数28,912 14,969 48.23% 日均新增未成功交付总额(亿)29.53 21.38 27.60% 日均新增未成功交付总股数(亿) 2.86 2.08 27.27% 日均新增未成功交付股票头寸笔数13,275 8,154 38.58%

2、后期影响

“卖空禁令”已于2008年10月8日终止,而《SH表格指令》和SHO规则及相关修正案仍在继续执行。截止2009年2月27日,标准普尔金融行业和银行业指数分别为101.15和67.84,相比限制卖空交易措施颁布日期2008年9月18日的数据,分别下跌了63%和66%。“卖空禁令”、《SH表格指令》以及修改SHO 规则三项措施的实施,在短期内能够使金融行业和银行业股票价格下跌获得缓解,对市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从长期看,由于卖空交易并不是导致金融行业和银行业股票急剧下跌的根本原因,因此三项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金融行业和银行业下跌的趋势。由于卖空交易的存在仍然可能会给敏感的市场带来负面影响,美国证监会表示将继续关注市场变化的动向,及时修改和调整关于卖空交易的相关法令法规,引导卖空交易在市场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香港证券市场限制卖空情况

香港证券市场严格禁止裸卖空,违反则属刑事犯罪,对于证券交付失败,也有及时的强制补购机制,并处罚金,因此裸卖空极少发生,即使遇到金融危机也不需要对卖空政策作大的调整,只需进行技术性调节,很值得借鉴。

一、市场背景

1.基本卖空机制

香港联交所于1994年1月推出受监管卖空试验计划。按照该计划,可作卖空交易的证券共有17只,并且卖空交易必须遵从“卖空提价规则”,即卖空交易不能以低于当时最佳沽盘价的价格进行。1996年3月,香港联交所对该项计划作出修订,增加了可作卖空交易的指定证券数目,并取消了卖空提价规则。后由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卖空提价规则于1998年9月7日被再度实施。

除证券做市商卖空,结构化产品流通性提供者卖空,指定指数套利卖空,股票期货对冲卖空,结构化产品对冲卖空和期权对冲卖空外,香港联交所参与者进行卖空活动需遵从的主要要求有:

(1)必须在进行卖空前拥有一项即时可行使而不附有条件的权利,以将有关证券转归于其购买人名下;

(2)只能对交易所指定的可卖空证券进行卖空,且卖空只能在持续交易时段内通过香港联交所的交易系统进行,不能进行场外交易;

(3)卖空盘输入自动对盘系统时,必须按香港联交所指定的形式标示为卖空;

(4)卖空指定证券时不能以低于当时最佳沽盘价的价格进行(即“卖空提价规则”);

(5)卖空参与者在任何时候均必须遵守不时修订的交易所条例及交易规则附表十一中的卖空规例。

香港的卖空规定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不久即予收紧,只准就符合若干资格规定的证券(香港联交所定期调整允许卖空证券名单)进行“有担保”卖空,比最近采取临时措施限制卖空的多个境外市场更为严格。香港的卖空规则还要求保留有担保卖空的全部审计线索,即客户落盘卖空时,须向经纪行或代理人提供文件,确认交易属有担保卖空。尽管目前并无规定就卖空持仓量作出披露,但却规定必须就卖空交易向香港联交所汇报,香港联交所每日两次公布各证券的卖空成交额。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禁止进行“无抵押”或“无担保”卖空,任何人如在香港联交所或透过联交所出售证券,除非在他出售证券的时间,他具有一项即时可行使而不附有条件的权利,以将该等证券转归其购买人的名下,或者他合理并诚实地相信他具有这样的权利,否则即属刑事罪行,这对违反规则者产生强有力的阻吓作用。另外,香港结算公司(香港联交所子公司)对于延误交付证

券的参与人处以失责罚金,并在T+2日晚通知授权经纪人于T+3日进行强制补购,相关费用和损失由延误交付的结算参与人承担。授权经纪人会严格按照香港结算公司的补购说明书进行补购,虽然在形式上香港结算公司要求授权经纪人以其认为最佳的市价买入,但由于股价本身的不可预测性,授权经纪人一般都是在T+3日一开市便以市价买入。如此严格的规定,使得裸卖空在香港极少出现。

2.金融危机下的香港证券市场表现

受金融危机影响,香港恒生指数及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在2008年前三季度分别下跌53%及59%。香港证监会在相关报告中指出,香港的卖空活动仍然与金融危机之前所记录的水平相当,并未发现集中于个别股票或个别经纪行等不寻常的卖空活动。2008年上半年卖空活动的每日平均成交额为64.84亿港元,占市场总成交额的7.4%,而下半年则为76.35亿港元,占市场总成交额的6.6%。2008年首8个月,卖空交易成交总额占同期香港市场总成交额7.6%,比2007年全年的6%增加了约27%,但远低于美国市场25%至30%的水平。香港证监会估计,截至2008年8月底,香港卖空持仓额约为1600亿港元,约占总市值的1%,远低于纽约市场的4.7%。香港卖空活动并不活跃,报告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严格的卖空规定制约了卖空活动。

二、香港证券市场限制股票卖空的措施

1.香港证监会发布新闻稿,强调卖空规定

由于香港在海外市场纷纷临时加强限制卖空之前就已对卖空执行了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只允许对某些符合资格规定的证券进行有担保卖空,禁止裸卖空交易,因此并没有在金融危机下颁发任何临时卖空禁令,也未对卖空交易相关事宜作出重大的改变。然而,作为香港证券和期货市场的监管机构,香港证监会在金融危机期间发布了几篇关于卖空交易的新闻稿,强调了对卖空行为所作出的要求:

(1)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170节,裸卖空交易在香港一直是被禁止的;

(2)只允许对香港联交所指定的特定证券进行有担保卖空交易。卖空交易受“交易条例中的交易所规则附表十一”管制;

(3)卖空交易只能在香港联交所以等于或高于最佳沽盘价(卖空提价规则)的价格进行。2008年早期有一些建议意在废除卖空提价规则,但如今这些建议已经根据市场情况而被撤回;

(4)卖空交易须保存一份完整的审计跟踪记录(例如当客户发出卖空交易委托时,必须向其经纪人或代理商提供可证明证券被融出以及卖空所产生的债务被担保的书面证明);

(5)依照《证券及期货条例》第172节,当所有市场参与者进行香港联交所允许的卖空交易时,都要求其在香港联交所交易系统中把交易委托标记为卖空交易。

为加强卖空监管,香港证监会还在新闻稿中提醒中介人严格遵守卖空规则,防患于未然,并表示将加强卖空活动的日常监察,对任何滥用卖空的活动采取严厉措施。

2.香港联交所调整可允许卖空股票名单

香港联交所公布的资料显示,其分别在2008年5月5日、7月31日和11月7日对可以卖空的证券进行了调整,分别调入22只、10只、6只,调出47只、51只、114只,使得可卖空的证券从538只减少到364只。

3.香港结算公司提高延误交付证券失责罚金

香港结算公司对于延误交付证券的参与人处以失责罚金,罚金于T+2日(到期交收日)直接记扣。2008年10月2日起,将罚金金额由原为待交付股份市值的0.25%调整为0.50%,每一相关待交付股份的最高罚金仍为10万港元。

三、市场反应

由于全球主要证券市场已自2008年9月22日起限制或禁止卖空活动,因此令人关注到香港证券市场可能会被利用作卖空交易。香港证监会就卖空交易活动是否出现任何重大变动进行了分析,认为在2008年9月22日至10月22日期间,香港证券市场的卖空交易成交额,与较早前第三季及整个第二季所录得的水平相当:

(1)9月22日至10月22日的平均每日卖空交易成交额为48亿港元(占市场总成交额7.6%),而第二季则录得57亿港元(占市场总成交额7.4%),截至9月19日为止的第三季则为54亿港元(占8.5%);

(2)至于恒指成分股,平均每日卖空交易成交额为36亿港元(占成分股本身成交额10.4%),而第二季则录得37亿港元(占11%),截至9月19日为止的第三季则为38亿港元(占12%);

(3)至于在9月22日至10月22日期间的十大卖空股票,平均每日卖空交易成交额为22亿港元(占卖空股票本身成交额10.5%),而第二季录得的数字为20亿港元(占10.9%),截至9月19日为止的第三季则为22亿港元(占11.7%)。

香港证监会的相关分析报告还指出,自美英两国9月22日起收紧卖空规例以来,两国市场波幅仍持续扩大,而香港股市的引伸波幅不及两国大。卖空活动与市场波幅之间看来并无明显关系。

香港因为此前已经实施较为严格的卖空制度,所以这次金融危机中卖空活动仍然与之前所录得的水平相当,也未发现任何不寻常的卖空活动。香港证监会表示,将继续密切观察全球市场在卖空方面的发展,积极配合香港市场的特别需要进行制度调整,若发现市场上有任何滥用卖空的情况,将实施更进取的监管措施。

几点启示

一、禁止或限制裸卖空是市场发展的大趋势

原来允许裸卖空的美国近年来不断收紧裸卖空规定,本次金融危机发生后,更是全面长期禁止裸卖空,日本、澳大利亚等也全面禁止裸卖空。美国限制裸卖空的发展历程显示,滥用裸卖空对于市场和投资者、发行人等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并可能被市场操纵者利用,但因既得利益者的反对,由允许裸卖空到禁止裸卖空是一项十分困难的改革。另外,禁止裸卖空的规定必须和证券交付结合在一起考虑,要么事前监控、要么严惩延迟交付,否则就存在制度设计上的漏洞。境外市场大多实行二级登记和托管制度,客户账户无须预存证券即可进行交易,交易所没有集中的对卖出证券的前端检查,只能依靠各经纪商自行检查控制,增大了卖空交易的监管难度,事后查处也增加了市场成本。

与美国、香港地区实施的卖空监管措施相比,我国将推出的融券业务方案已杜绝了可能出现的裸卖空。一是我国在融券业务制度设计上仍实行与普通交易相同的现货交易方式,客户须将资金和证券全额托管于证券公司才能进行交易,裸卖空不会出现;二是我国实行股票的一级登记体系,为融券业务设计了专用的交易指令,证券公司只能通过专用交易单元进行融券交易,各股票的融券交易信息和投资者融券业务信息可以实时在证券交易所生成,为监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集中的交易、监察、信息披露系统使融券业务的信息披露更为准确和及时,监管效率较高,这些在相当长时间内是境外证券市场望尘莫及的。

二、有交收保障的卖空是证券市场有效运作的必要工具

实践证明,有交收保障的卖空是形成完整交易机制的必要工具,是证券市场基本职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没有一个境外主要证券市场长期禁止有交收保障的卖空。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在短期内禁止了金融股有交收保障的卖空,但美国证监会也表示,此举是暂时性的救市措施,旨在恢复市场的平衡,实行一段时间后即予解除。

我国由于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缺少卖空机制。没有卖空机制,难以形成合理有效的股价,不利于投资者制订科学的风险控制策略,而且限定了市场的盈利模式只能是“单边市”,使得股价大多数时间都较境外市场偏高,股价下跌则持股者个个受损,推出有交收保障的正常卖空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随着2005年10月《证券法》的修订,融券的法律障碍已经消除。2006年8月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拟分步推出融资融券业务,完善交易机制。长期以来人们对融券交易较为陌生。应该说,管理层对推行融资融券试点业务是很慎重的,试点阶段,试点券商只能用自有资金和证券进行融资融券,规模有限。特别是融券,由于券商融出自有证券给客户存在利益冲突,因此实际融券的规模会相当小,但卖空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将对我国证券市场长远发展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三、建立卖空机制可丰富市场调控手段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境外主要证券市场使用的直接调控工具之一就是对正常卖空的调整,如美国短期内禁止金融股的卖空,提高对卖空交易的交收要求和加强对卖空的信息披露;香港则调整可卖空股票名单,提高对延误交付证券的处罚力度。加强卖空调控打击了滥用卖空的投机力量,引起空头回补,在非常时期具有一定的效果。我国因未建立卖空机制,所以也就缺失这一市场调控工具。

注释

1 根据SHO 规则,证券交易所将检查证券交付失败是否超过流通量的0.5%或10000股,并且是否连续5天出现交付失败。如果出现这一情况,该证券就进入清单,成为“门槛证券(Threshold Securities)”。

2具体被限制卖空的股票名单详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官方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407670958.html,/rules/other/2008/34- 58592.pdf。

3具体SH表格形式详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官方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407670958.html,/about/forms/formsh.pdf。

413(f)证券为法案13(d)(1)条所描述的一系列权益证券,该证券在全国证券交易所中进行交易或在注册证券协会的自动报价系统中进行报价。“13(f)证券”名单详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407670958.html,/divisions/investment/13flists.htm。

5卖空头寸为卖空“13(f)证券”的总数量(不含期权)减去为结清卖空头寸而买入同类证券的数量。

6详情参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官方网,

https://www.doczj.com/doc/407670958.html,/comments/s7-30-08/s73008-37.pdf。

参考文献:

[1]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2008, Amendments to Regulation SHO,Release No. 34-58773.

[2]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2008, Amendments to Regulation SHO,Release No. 34-58775.

[3] 香港证监会.香港股市的卖空活动。香港证监会研究论文42,2008.

[4] 申兵,陈加赞.美国股票市场交付失败问题初探.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工作研究第22期,2007.

对股票指数与宏观经济关系分析

对股票指数与宏观经济关系分析 1、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股票指数走势与宏观经济变化间的变化关系,建立理论模型,来探讨国内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从而为未来经济决策、以及对股票市场走势的判断和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2、背景介绍 自1992年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无论从股票市值总值、流通市值,还是从成交金额等指标来看,中国股票市场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至2006年3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价总值达到亿元,流通市值7321亿元,成交金额亿元;与此同时,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市价总值、流通市值和成交金额分别达到亿元、亿元和亿元。中国股票市场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得到空前提高。但是,自2006年6月起后的一段时间内,无论是上证指数还是深证指数,都发生了与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相背离的局面。沪、深两市综合指数分别从2001年6月2218点和658点降至2006年1月的1258点和307点。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却保持高速增长。2001年至2005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分别是%、%、%、%和%。根据宏观经济的一般规律,股票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总量的上升将导致更多的资金为了追逐良好的经济收益,进入股票市场,支持股票市场不断走强,从而出现股票指数不断攀升的情况。然而,中国市场的股票指数走势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相同的变化方向,反而出现了相背离现象。那么,中国股票指数与宏观经济之间是否存在关系成了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如果股票指数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关系,那么这种关系是什么,是否遵循宏观经济的一般规律----股票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还是“晴雨表”已经失效。这就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3、指标设计 在指标设计方面,根据实际需要经行选择。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中的总量关系,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总价值,因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总量的指标,所以选

香港股票交易规则

我是香港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规则。香港股票的交易可以是t + 0逆转交易,可以在当天买进,当天卖出。2。实际交货时间为交易日后第二个工作日(t + 2) ,在t + 2前,客户不能提取现金、实物股票和已购股票的过户托管。香港股票不受每日价格限制。3。香港股票可以卖空。不过,根据香港交易所的规定,投资者只有在被列为“指定可卖空证券”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卖空操作。认股权证及债券不包括在卖空名单内。 第二,香港股票市场交易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五(公众假期除外) ,交易时间如下:。开放前时段: 上午9时至9时30分上午9时至9时15分(竞投买卖时段)上午9时15分至9时20分(市场前时段)上午9时20分(柜台时段)上午9时20分至9时30分(暂停时段)2。持续交易时段: 早盘: 上午9:30。中午市场: 下午13:00至下午16:08-16:10(随机关闭)圣诞节前夕、除夕或农历新年前夕,下午交易将不会进行。香港联合交易所每年编制一份封闭日历,该日历可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的网站上找到。香港股市早上10点开市,每个交易日中午12:30休市,下午14:30开市。16点关门。这明显不同于a 股的交易时间。 此外,股指期货的交易时间比股票市场的交易时间长30分钟,股指期货早上9:45开始,下午16:15结束。一般指香港证券交易所。香港有四个证券交易所,分别是远东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金

银证券交易所及九龙证券交易所。1986年,四家证券交易所合并成为香港证券交易所,亦称香港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是证券监管办公室,这是根据1973年《证券条例》成立的法定监管机构。 1973年《证券法》还规定设立证券事务委员会,负责证券相关决策工作。香港是举世闻名的自由贸易港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银行业、房地产业和加工业十分发达,股票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重要指数恒志服务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恒生指数服务有限公司)是恒生银行的全资附属公司,负责编制及管理恒生指数及一系列其他股票市场指数: 选择类别: 成分股是首次从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中选出。在香港以(h 股)形式上市的中国企业,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将有资格被纳入恒生指数。 (h 股)公司的股本以全部(h 股)形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h 股)公司已完成整个股票交易改革并没有未上市股本; 或新上市的(h 股)公司没有未上市股本。 选股准则: 恒生指数的成分股是经过广泛的外界咨询,以及严谨和透彻的程序选出的。任何公司必须符合下列基本准则,才可获选为成分

股票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一、股票的基本概念和投资程序 1、什么是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所入股份的一种有价证券,它可以作为买卖对象和抵押品,是资金市场主要的长期信用工具之一; 2、股票的种类 A 股: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A股中的股票分类: 绩优股:绩优股就是业绩优良公司的股票; 垃圾股:与绩优股相对应,垃圾股指的是业绩较差的公司的股票; 蓝筹股:指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 B 股:也称为人民币特种股票。是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中国大陆上市的特种股票。以人民币标明面值,只能以外币认购和交易;部分股票也开放港元交易; H 股:也称为国企股,是指国有企业在香港 (Hong Kong) 上市的股票; N 股:是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纽约(New York)上市的外资股; S 股:是指那些主要生产或者经营等核心业务在中国大陆、而企业的注册地在新加坡(Singapore)或者其他国家和地区,但是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挂牌的企业股票; 日本:日经指数 香港:恒生指数 台湾:台湾海峡指数 美国:道琼斯指数

3、如何开户? A、到证券公司分别建立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方可进行证券买卖,缺一不可;投资者买卖证券,都会在证券账户中如实地反映出来。开户步骤如下: (1)在当地证券登记公司或其代理处购买开户申请表并按表要求填写; (2)将填写好的开户申请、有效证件及开户费交与工作人员; (3)经确认无误后,即可领取A股证券账户。 B、证券营业部可为投资者代办沪深两市的证券帐户,凭已办理的证券账户开设资金帐户。投资者可同时把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储蓄卡与营业部的资金帐户联通,通过银证转帐可实现全市范围内的资金存取; C、证券帐户开好后,然后办理网上交易、电话交易开通手续,以后就可以通过网上交易、电话远程交易。如果采用网上交易,可以在家里自己在证券公司的网站免费下载正版的股票行情分析软件和交易软件; D、开户手续办好后,当天或次日就可以开始买卖股票。 4、开户后领取的证件 沪深股东卡各一张 证券资金账户卡 所属证券客户资料 记住交易密码和资金密码 5、股票开户需要的费用和资金 沪市A股帐户开户费为40元,深市A股帐户开户费为50元,合计90元;一般开资金帐户是免费的。目前资金帐户中的资金量是没有限定的。 6、交易规则 A、成交时,价格优先的原则:较高价买进的申报,优先于较低价买进的申报;较低价卖出的申报,优先于较高价卖出的申报; B、股票交易单位为股,每100股为一手,委托买卖必须以100股或其整倍数进行; C、涨跌幅限制: 交易所对股票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涨跌幅比例为10%, 其中ST股、*ST股和S股价格涨跌幅比例为5%; 股票上市首曰不受涨跌幅限制; D、 T+1:T即交易曰,T+1即交易曰后的第二天。所谓的T+1即当天买入的股票不能在当天卖出,需待第二个交易曰方可卖出;不过当天卖出股票可在成交返还后再买进股票,即资金的T+0回转,但提取现金还是要等到第二曰; E、 T+0:指的是当天买入股票可以当天卖出,当天卖出股票又可以当天买入;这是炒股的一种技巧,即当投资者手上持有部分股票和部分现金时,完全可以在手中现有的股票冲高时卖出,并在其向下回落时将卖出的股票在低位买回来,收市时,持股数不变,但资金帐户上的现金增加了,反之亦然,可以先低价买入,当日冲高时卖出。

应用文-中国股市指数的投资收益分析

中国股市指数的投资收益分析 '中国股市指数的投资收益分析 一、投资理论概述 (一)资产组合理论 资产组合理论是以一系列资产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作为组合选择的依据,提出了均值—方差资产组合选择的基本方法,即保持一定的方差的资产组合,使期望收益率最大化,或者保持一定的期望收益率的资产组合,使方差最小化;意味着资产选择不能依据资产本身的某一特征,还必须考虑该资产与其他资产的相互作用。该理论不仅描述了资产及其组合的收益与风险关系,而且解决了最优资产组合的选择问题,使得资产组合分析和 科学化、程序化,从而奠定了其在金融投资理论中的地位。 (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在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资产定价理论认为,一项投资所要求的收益率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1)无风险收益率,即将国债投资(或银行存款)视为无风险投资;(2)市场平均收益率,即整个市场的平均收益率,如果一项投资所承担的风险与市场平均风险程度相同,该项收益率与整个市场平均收益率相同;(3)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是某一投资组合的风险程度与市场证券组合的风险程度之比。而期望的收益率由无风险收益和该组合的风险系数与市场平均收益和无风险收益差额之乘积决定。 (三)有效市场假说 根据市场对信息反应的有效性,将市场分为弱势有效、半强势有效、强势有效市场。而反应程度分为反应不足以及反应过度两种情况,描述了信息对市场的影响。 (四)行为金融理论 将金融学与 学及 学等人 科相结合,从另一个假设的层面出发,认为人的一些社会性特征及自身人性影响引导自己的投资行为,诸如羊群效应、过度自信等。 (五)其他 在投资中,还有其他很多效应,由于诸多因素导致的,诸如IPO抑价效应,小公司效应,效应,整数效应,股利理论,盈余公布效应等。 从诺贝尔 学奖的颁奖时间看,前两个理论是一组,第三及第四是另外一组,两组进行比较。第一组是从数理的角度出发,基于期望均值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和方差,将收益和风险进行量化,由这两个变量来主导投资,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均衡选择,得出结论。而后一组中有很大程度的数量分析,但主要思想是从外部和内部相结合的理论,外部的信息以及人的行为对进行投资的影响。 二、指数介绍 (一)上证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是最早发布的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从1991年7月15日起编制并公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它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设基期指数为100点,以全部上市股票为样本,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按加权平均法计算,遇新股上市、退市或上市公司增资扩股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保持指数的连续性。然后于2006年1月4日发布了新上证综合指数,新综指选择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沪市上市公司组成样本,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股票在方案实施后的第2个交易日纳入指数,新综指是一个全市场指

香港股票市场术语

港股观自在版主发表于:2009-10-09 15:29只看该作者 发帖900 精华:1 注册时间:2009-9-24 发短消息 大中小 1楼该帖被浏览148,311次,回复23次 手/球(Lot Size / Million Share) 手”及“球”,均是買賣股數的單位術語。“手”即每次買賣的最起碼股數,而各股票的每手單位並非一致;“球”即一百萬股。 向經紀落盤,一般以每手股數作計算。例如:投資者若有意買入1,000股恆生銀行(0011),以該股每手為100股計,等於買入十手。至於匯豐銀行(0005),每手為400股,買入十手,則等於買入4,000股匯豐銀行。 投資者買賣股票,股數切記要以每手作計算,因為如果股數不足一手,均被視為碎股,而碎股一般是需以低於沽出叫價沽出;換句話說,投資者所收的金額將會減少。因此,每次買賣應以足“手”股數進行,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至於以“球”為單位向經紀落盤,應切記每“球”是指一百萬股,而非一百萬元的投資金額。例如買入價值一百萬元的匯豐銀行,所需購入的匯豐銀行股數大約是10,000股(假設匯豐每股現價為100元),但若錯謂購入一“球”匯豐銀行,則估計需動用的金額會數以億計。 高水/低水(Premium / Discount) 高水,又稱升水,通常是指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以期指(即恆指期貨)為例,如果期指高於恆指(即恆生指數),便稱為期指高水。如果期指出現高水,一般會認為是後市向好的指標,因為期貨市場的投資者願意以較現貨市場為高的價格去購買期指,表示投資者對後市有信心。 低水,又稱貼水,是指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以恆指期貨為例,假如恆指高於期指,這種情況就可稱為期指低水或貼水。需知道,期指是一種特別產品,它是現在決定價格,而在將來合約到期之日(即每月月底結算日)才作結算。在結算日當天,期貨價格應該等於現貨價格,即期指應等於恆指,因此期指的現價根本是對未來到期日恆指收市價的一個估算值。所以,若遇上期指低水的情況,即代表投資者估計未來恆指會下跌,後市向淡。 拋空(沽空) (Short Sale) 拋空與沽空,通常應用於股市投資,很少用在期貨或期權等衍生工具。例如投資者看淡後市,可以沽出期指合約,等待恆指下跌時獲利。我們稱之為「沽期指」,很少說成「拋空期指」或「沽空期指」;若看淡後市,除了沽期指外,還可拋空(或沽空)股票。 拋空股票的運作,是以較高的市場價格沽出股票,而投資者本身是沒有股票的;如果他有股票

香港股票交易规则

深圳证券交易所投资者教育中心 港股通(以下简称“港股通”)已进入交易阶段。香港股票市场与内地投资者熟悉的市场环境之间存在许多规则差异。首次进入复杂的海外证券市场时,有必要让投资者熟悉“战场”,事先了解规则并预测风险,以便有明确的目标并合理安排投资决策。 1,港股基本交易规则要点 [帐户] 深港通和沪港通采取“双通道”独立运作机制。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证券账户中的股票和沪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不能交叉卖出,但卖出的资金在上海深港通账户中港股通可以交叉使用。 [货币] 港股通交易以港元报价结束,并以人民币结算。 [订单类型]

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通股票买卖时,只能使用两种指令:在投标期内,应采用“竞价限制令”委托;在连续交易期间,应采用“增强限价令”委托。 [委托声明] 投资者需要输入证券代码,交易价格,交易数量和其他参数,才能参与香港股票关联交易的委托声明。投资者申报的价格应遵守香港当地的报价规则。在香港股票市场,开盘报价规则与连续交易期间的报价规则不同。但是,投资者在这两个期间输入的买入和卖出价格不得高于前一天的收盘价或买入价或少于九分之一或更少,每笔定单不得超过3000股。有关特定报价规则的详细信息,投资者可以访问联交所网站并在“规则和规定”列下的“交易规则”选项中参考交易规则。 此外,港股通的投资者只能在相应时间取消订单,不能修改订单。取消时间为9:00-9:15;9:30-12:00; 12:30-16:00; 16:01-16:06。 [流通股数量]

投资者证券帐户中的香港股票余额分为可交易数量,当日末持有的余额和未完成的结算数量。如果冻结,则还包括冻结数量。港股通投资者可交易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可交易数量=日末持有余额+未完成结算数量-冻结数量 当投资者购买香港股票净额时,未完成的结算金额为正;当投资者出售香港股票时,未完成的结算金额为负。 [碎片交易] 少于一只“碎股”的内地投资者需要通过联交所交易系统的“碎股/特殊交易单位市场”进行交易。港股通的投资者只能在零散股票市场上出售零碎股票,而不能购买它们。 2,深港两地交易制度的差异 深圳和香港之间的股票交易系统有很多差异。为了精通香港股票投资,投资者有必要提前做好功课并区分差异。为了方便投资者理解,我们整理了深港两地的一些主要差异,供您参考

美国、香港证券市场限制股票卖空浅析

美国、香港证券市场限制股票卖空浅析 夏峰吴松青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518031) 摘要: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强证券卖空监管,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又采取了包括临时限制金融股卖空以挽救危难中的金融机构,修订证券卖空规则以全面禁止裸卖空,颁布SH表格指令以加强卖空信息披露等限制卖空措施,短期内对市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其下跌趋势。香港一直严禁裸卖空,只允许对规定的证券进行“有担保”卖空,本次危机中只进行了调整允许卖空股票名单、提高延误交付证券失责罚金等技术性调节,卖空交易亦未发生异常波动。禁止或限制裸卖空已成为证券市场发展的趋势,有交收保障的卖空则是证券市场有效运作的必要工具,建立健全的卖空机制可以丰富市场调控手段,完善交易机制。 关键词:证券卖空;卖空规则;美国卖空规则修正案;香港做空机制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US securities regulatory body has been continuously tightening its administration on short-selling activities.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 SEC released emergency orders temporarily banning short selling of financial stocks and later ultimately halted naked short-selling for all publicly traded securities. SEC also promulgated short selling reporting forms requiring the disclosure of short sales and related position. All these actions are aimed to restore the falling market in a short tern, nevertheless, the effects are negligible.Naked short selling is prohibited in Hong Kong market. Only “covered short-selling” for certain designated securities is permitted.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crisis, HKex adjusted its “List of designated securities for short-selling”and raised its default fee of failed transactions. There is no irregularity of short-selling activities in Hong Kong market.Either limited short-selling permitted or banned short-selling is the trend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development. Short-selling with guaranteed settlement i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for an effective and orderly market. Therefore, to set up a short-selling system may well support present trading mechanism in the aim of providing various measures on market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 作者简介:夏峰,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客户服务部总监。吴松青,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研发部高级经理。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化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主要证券市场均出现大幅下跌。为稳定市场,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证券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陆续采取了包括限制股票卖空在内的一系列措施。2008年11月12日,国际证监会组织向20国集团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发表公开信,呼吁各国提高对股票卖空的信息披露要求,加强对滥用卖空行为的查处,并完善监管的合作和信息共享机制。了解美国、香港等境外有代表性市场限制股票卖空的情况,或许对我国拟推出的融资融券试点业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一) 分类:股票基础知识 1、什么叫大盘指数? 大盘指数就是从股市中固定抽取某些有代表性的股票编制的指数。 举例说明:假设股市只有两只股票,第一天收盘,股票甲是10元,股票乙是20元,平均价位是15元,如果从今天开始编制指数的话,就用平均价15元来对应一个点数,例如基数是1000点,那么第二天,这两个股票一个涨到15元,一个涨到25元,则平均价是20元。2天的平均价从15元涨到20元那么就涨了33.33%,对应股指就是1333点了。 2、什么是内盘与外盘? 内盘:以买入价成交的交易,买入成交数量统计加入内盘。 外盘:以卖出价成交的交易。卖出量统计加入外盘。 说明:内盘,外盘这两个数据大体可以用来判断买卖力量的强弱。若外盘数量大于内盘,则表现买方力量较强,若内盘数量大于外盘则说明卖方力量较强。 3、什么是量比? 量比是衡量相对成交量的指标。它是开市后每分钟的平均成交量与过去5个交易日每分钟平均成交量之比。其计算公式为:量比=现成交总手/{(过去5个交易日平均每分钟成交量)×当日累计开市时间(分)} 说明:当量比大于1时,说明当日每分钟的平均成交量要大于过去5日的平均数值,交易比过去5日火爆;而当量比小于1时,说明现在的成交比不上过去5日的平均水平。 4、什么是换手率? 换手率就是当天的成交股数与流通股总数的比值。 周转率(换手率)=(某一段时期内的成交量)/(发行总股数)x100%

说明:换手率较高的股票,往往也是短线资金追逐的对象,投机性较强,股价起伏较大,风险也相对较大。 5、什么是股权登记日? 股权登记日:是由上市公司所指定的,凡是这天登记在股东名册上,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将享有该公司所给予的分红派息或增资配股权利,有权出席股东会。 说明:只要是股权登记日停盘前一天买入股票的股民都是股东,在登记之列。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二) 分类:股票基础知识 6、什么是集合竞价和连续竞价? 集合竞价:是在每个交易日上午9:25,交易所撮合主机对9:15至9:25 接受的全部有效委托进行一次集中撮合处理的过程。连续竞价:在集合竞价之后,撮合主机对投资者申报的委托进行逐笔连续撮合处理的过程。交易规则:价格优先、时间优先。 7、买卖A股的全部费用都是那些? 印花税:一律为千分之一(国家税收,不容浮动)。 过户费:深圳不收,上海收(每1千股收1元,起点1元)。 交易佣金:国家规定最高为千分之三,不得超过,可以下浮,起点5元。具体标准需咨询各家券商。 注:买与卖双向都要付出 8、什么是“T+0”制度,什么是“T+1”制度? 所谓的T+0的T,是指股票成交的当天日期。凡在股票成交当天办理好股票和价款清算交割手续的交易制度,就称为T+0交易。通俗地说,就是当天买入的可以当天卖出,即一天交易无数次,T+1就是要第一天买入的第二天才能卖出。 注:我国现在的A股买卖实行的T+1制度,权证买卖实行的T+0制度,B股实行“T+3”制度。

【港股小知识】港股市场术语详解(一)

【港股小知识】港股市场术语详解(一)手/球(Lot Size / Million Share) 手”及“球”,均是买卖股数的单位术语。“手”即每次买卖的最起码股数,而各股票的每手单位并非一致;“球”即一百万股。 向经纪落盘,一般以每手股数作计算。例如:投资者若有意买入1,000股恆生银行(0011),以该股每手为100股计,等于买入十手。至于汇丰银行(0005),每手为400股,买入十手,则等于买入4,000股汇丰银行。 投资者买卖股票,股数切记要以每手作计算,因为如果股数不足一手,均被视为碎股,而碎股一般是需以低于沽出叫价沽出;换句话说,投资者所收的金额将会减少。因此,每次买卖应以足“手”股数进行,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至于以“球”为单位向经纪落盘,应切记每“球”是指一百万股,而非一百万元的投资金额。例如买入价值一百万元的汇丰银行,所需购入的汇丰银行股数大约是10,000股(假设汇丰每股现价为100元),但若错谓购入一“球”汇丰银行,则估计需动用的金额会数以亿计。

高水/低水(Premium / Discount) 高水,又称升水,通常是指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以期指(即恆指期货)为例,如果期指高于恆指(即恆生指数),便称为期指高水。如果期指出现高水,一般会认为是后市向好的指标,因为期货市场的投资者愿意以较现货市场为高的价格去购买期指,表示投资者对后市有信心。 低水,又称贴水,是指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以恆指期货为例,假如恆指高于期指,这种情况就可称为期指低水或贴水。需知道,期指是一种特别产品,它是现在决定价格,而在将来合约到期之日(即每月月底结算日)才作结算。在结算日当天,期货价格应该等于现货价格,即期指应等于恆指,因此期指的现价根本是对未来到期日恆指收市价的一个估算值。所以,若遇上期指低水的情况,即代表投资者估计未来恆指会下跌,后市向淡。 抛空(沽空)(Short Sale) 抛空与沽空,通常应用于股市投资,很少用在期货或期权等衍生工具。例如投资者看淡后市,可以沽出期指合约,等待恆指下跌时获利。我们称之为“沽期指”,很少说成“抛空期指”或“沽空期指”;若看淡后市,除了沽期指外,还可抛空(或沽空)股票。 抛空股票的运作,是以较高的市场价格沽出股票,而投资者本身是没有股票的;如果他有股票在手而沽出股票,就不叫抛空。在抛空股票之后,股价若下跌,他便可以较低价买回股票平仓获利;反之,便要以较高价钱买货平仓。

香港股票术语

(HK版本,可能与国内股票术语有所出入) 上市股票 [Listed stocks]:在交易所上买卖的股票。 分析员 [Analyst]:证券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的雇员,主要负责对不同的公司进行分析研究,并对该公司的股票作买入/卖出的建议。他们大多数专注个别行业。 内幕消息 [Insider information]:指公司内部未作公开的消息。如消息持有人将消息作贩卖用途,均属违法。 止蚀盘 [Stop-loss order]:客户指令,表示当股价下跌至某价位时将股票出售。 止蚀盘 /止赚盘;止蚀/止赚 [Stop order/ stop]:一项指令,表明当股价到达指定价位时将股票买入或卖出。 平价/等价 [At-the-money]:如期权的协议价格相等于其相关证券的市场价格,该期权属于平价。 主要经办人 [Lead manager]:商业或投资银行主要负责按排组织银团贷款或发行债券。他们同时会联合其它借贷或包销银行与发行商磋商有关细则,及分析市场情况。 未完成指令/ 开放指令 [Open order]:以行使价买入/ 卖出证券的指令,此指令于行使、撤销或价格转变前一直有效。 未平仓合约 [Open interest]:某期权未执行的合约数量-可以显示该期权的流动性。 市场 [Market]:一般指股票市场,可以分为两类:第一及第二市场,各市场分别买卖不同的股票。 市价盘 [Market order]:以当时证券交易的市价立即买卖某种证券。 市价盘 [Market order]:指证券市价,卖出证券的最后市价。在该价位上买方愿意购入而卖方愿意出售。 市值 [Market value]:证券在市场上的价格。 市盈率 [Price-Earnings Ratio, PE Ratio]:股票的市价除以当时或预测未来的每股盈利。市盈率是投资分析常用的指标Of一。一般而言,市盈率应是越低越好,因比率低显示市价偏低或者是盈利偏高。 回购 [Buy-back]:与[回购协议]定义相同。

什么是股票指数 有哪些种类

什么是股票指数有哪些种类 1.股票指数定义 股票指数即股价指数。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指示数字。由于股价起伏无常,投资者必然面临市场价格风险。对于具体某一种股票的价格变化,投资者容易了解,而对于多种股票的价格变化,要逐一了解,既不容易,也不胜其烦。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和需要,一些金融服务机构就利用自己的业务知识和熟悉市场的优势,编制出股价指数,公开发布,作为市场价格变动的指标。投资者据此就可以检验自己投资的效果,并用以预测股票市场的动向。同时,新闻界、公司老板乃至政界领导人等也以此为参考指标,来观察、预测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形势。 2.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 1. 股价平均数的计算(1)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2)修正的股份平均数(3)加权股价平均数 2.股票指数的计算(1)相对法(2)综合法(3)加权法 3.几种著名的股票指数 1.道·琼斯股票指数2.标准·普尔股价指数3.纽约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4.日经道·琼斯股票指数(日经平均股价)5.金融时报股价指数6.香港恒生指数 4.我国的股票指数 1.上证指数 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1990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发布。该股票指数的样本为所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挂牌的第二天纳入股票指数的计算范围。该股票指数的权数为上市公司的总股本。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与总股本并不一致,所以总股本较大的股票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就较大,上证指数常常就成为机构大户造市的工具,使股票指数的走势与大部分股票的涨跌相背离。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的发布几乎是和股票行情的变化相同步的,它是我国股民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股价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2.深圳综合股票指数 系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股票指数,1991年4月3日为基期。该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与上证指数相同,其样本为所有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权数为股票的总股本。由于以所有挂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其代表代表性非常广泛,且它与深圳股市的行情同步发布,它是股民和证券从业人员研判深圳股市股价变化趋势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在前些年,由于深圳证券所的股票交投不如上海证交所那么活跃,深圳证券交易所现已改变了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采用成份股指数,其中只有40只股票入选并于1995年5月开始发布。现深圳证券交易所并存着两个股票指数,一个是老指数深圳综合指数,一个是现在的成份股指数,但从最近三年来的运行势态来看,两个指数间的区别并不是特别明显。 上证180指数

香港资本市场概况

P2 香港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香港证券市场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香港在经历了19世纪40年代的地产买卖交易狂潮后,其经济在60年代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随着英国创设股份有限公司这一企业组织形成并大力推广,在1866年香港开始股票交易,香港证券市场形成。但到1889年由于盛行卖空交易,导致香港股市首次大股灾。 第二阶段:1891年2月,“香港经纪协会”成立,这是香港第一个正式的证券交易所。1911年后,大陆政局剧烈动荡,引起香港股市崩溃。1921年,香港第二间交易所---香港股份商会注册成立。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黑色星期一”的大股灾,开始了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这时以贸易为主的香港经济遭到了重大打击,香港股市同样陷入困境。1941年日本入侵香港,股票交易被迫停止,直到二战结束才重新恢复。1947年,两间交易所合并,成立香港证券交易所。 第三阶段:香港政府奉行自由市场政策,使证券市场迅速发展,1969年至1972年间,香港设立了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加上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形成了四间交易所鼎足而立的局面。在1972年至1973年短短的2年间,香港有119家公司上市,1973年底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96家。 70年代未期,香港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四间交易所发展不均衡,同时由于1974年的股灾,使政府意识到需要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颁布了一系列法例,并于1980年7月7日将四间交易所合并而成香港联合交易所。四间交易所于1986年3月27日收市后全部停业,全部业务转移至联交所。 第四阶段:1986年-2000年的香港市场开始了其崭新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阶段。香港市场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交易品种多元化,市场参与者日益国际化,交易手段不断完善,证券市场进入了长期繁荣的牛市。 第五阶段:2000年4月香港联交所和香港期交所合并成立香港证券与期货交易所,实行公司制并在港上市。此后的香港证券市场正逐步成长为一个全球化的证券市场。 香港市场分为主板和创业板。创业板市场于1999年第四季推出。创业板市场对上市公司没有行业类别及公司规模的限制,且不设盈利要求。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也不须像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那样必须具备三年业务记录,只须显示公司有两年的活跃记录,因此不少具有发展潜力但发展历史较短的公司会通过创业板申请上市交易。 香港创业板也由香港联交所负责营运,但毕竟是创业板,交投不活跃。

我国主要的股票价格指数

我国主要的股票价格指数包括: 1.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及其指数。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25日,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出资发起设立的一家专业从事证券指数及指数衍生产品开发服务的公司。 (1)沪深300指数。沪深300指数是沪、深证券交易所于2005年4月8日联合发布的反映A股市场整体趋势的指数。沪深300指数的编制目标是反映中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变动的概貌和运行状况,并能够作为投资业绩的评价标准,为指数化投资和指数衍生产品创新提供基础条件。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成立后,沪、深证券交易所将沪深300指数的经营管理及相关权益转移至中证指数有限公司。 沪深300指数简称“沪深300”,成分股数量为300只,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点。 (2)中证规模指数。中证规模指数包括中证100指数、中证20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700指数、中证800指数和中证流通指数。这些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共同构成中证规模指数体系。其中,中证100指数定位于大盘指数,中证200指数为中盘指数,沪深300指数为大中盘指数,中证500指数为小盘指数,中证700指数为中小盘指数,中证800指数则由大中小盘指数构成。中证规模指数的计算方法、修正方法、调整方法与沪深300指数相同。

2.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份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并发布的上证指数系列是一个包括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上证综合指数、A 股指数、B 股指数、分类指数、债券指数、基金指数等指数系列,其中最早编制的为上证综合指数。 (1)成分指数类。 ①上证成分股指数。上证成分股指数简称上证180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原上证30指数进行调整和更名产生的指数。 上证成分股指数的样本股共有180只股票,选择样本的标准是遵行规模(总市值、流通市值),流动性(成交金额、换手率)和行业三项指标,即选取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且具有行业的股票作为样本,建立一个反映上海证券市场的概貌的运行状况、能够作为投资评价尺度及金融衍生产品基础的基准指数。上证成分股指数依据样本稳定性和动态跟踪的原则,每年调整一次成分股,每次调整比例一般不超过10%,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对样本股进行临时调整。 ②上证50指数。2004圻q í 1月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证50指数。上证50指数根据流通市值、成交金额对股票进行综合排名,从上证180指数样本中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的

香港股票市场

1、市场概览 2、市场规模及组成 3、基准指数 4、甚受外围影响的市场 5、资本自由流通及联系汇率制度 6、高度外向型经济体系及上市公司 7、大量海外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参与 8、市场监管及投资者保障 9、投资风险 市场概览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是香港证券交易及结算系统的市场营运机构。香港交易所设有主板及创业板,供投资者进行股票买卖。除股票外,香港交易所的现货市场亦供投资者买卖衍生权证、交易所买卖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简称ETF)、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简称REIT)、股票挂钩投资工具、牛熊证(Callable Bull/Bear Contract,简称CBBC)

及债务证券。香港交易所运作的衍生市场交投非常活跃,当中包括指数期货、股票期货、指数期权及股票期权的交易。香港交易所受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监管。 市场规模及组成 截至2008年底为止,共有1,261家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联交所)上市(1,087家主板公司及174家创业板公司),市值达102,980亿港元,位列全球第七、亚洲第三位(仅次于东京及上海)。香港交易所在2008年的总成交额达176,530 亿港元,平均每日成交额为721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内地公司是香港股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由H 股及红筹股组成。以市值计算,内地上市公司占市场总市值的55%。以成交额计算,内地上市公司占市场总成交额的48%。 根据香港交易所采纳的定义,H股公司指在中国注册成立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其股份以人民币标明面值,并以港元或其他货币认购及买卖。红筹公司指在中国境外注册成立且由中国内地实体控制的公司。 自从首家H股公司于1993年7月在香港上市以来,H股市场录得显著增长。截至2008年底为止,共有150家H股公司在香港上市,总市值达27,320亿港元,占香港股市总市值的27%。以2008年成交额计算,H股占市场总成交额的35%。 红筹股的上市则始于1980年代。截至2008年底为止,共有93家红筹公司在香港上市,总市值达28,760亿港元,占香港股市总市值的28%。以2008年成交额计算,红筹股占市场总成交额的13%。 另一重要股份类别为蓝筹股,通常界定为基准指数即恒生指数(简称为恒指,详见下文)的成分股。蓝筹股或恒指成分股包括部分内地上市公司。若撇除内地股,本地恒指成分股目前占香港股市总市值约26%。以2008年成交额计算,本地恒指成分股占市场总成交额的16%。

香港股票上市制度

香港股票上市制度 成熟股市发行新股是承销商视情况上市,行情好就涨,赚了是它的,行情不好硬要上,赔的也是它的,风险自负。包括交易所,都是市场行为。 中国是要管理层审批,不管行情好坏,公司好坏,当官的说你上市你才能上市,这样就有猫腻的空间了。再好的公司想上市,再多的人巴巴的想买,你都得先过证监会这一关,你说奇怪不奇怪,你上菜市场买菜,用得着再过一道审批才能买吗?你爱买,有人爱卖,多简单我用腾飞股票模拟训练软件,练出一身抄底逃顶的本领。https://www.doczj.com/doc/407670958.html,有下载。 上市流程 1)H股上市的主要流程: 第1步:前期可行性研究 第2步:聘请中介机构(内地中小企业改组/改制并上市涉及的主要中介机构包括保荐人、主承销商和全球协调人、境内外会计师、评估师和律师、公关公司和收款银行等) 第3步:拟定重组股份制改制方案 第4步:向中国证监会递交股票发行及上市申请(仅限H股) 第5步:向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证监会申报转为社会募集公司(仅限H股) 第6步: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受理公司境外上市申请的函,并向境外证券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仅限H股) 第7步:获得中国证监会对企业境外上市的正式批准并通过境外上市聆讯(仅限H股) 第8步:国际推介和新股配售 第9步:公开发行和挂牌交 大陆公民目前还没有合法渠道购买香港上市公司股票。明确一点:非“我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认购和交易的股票”,大陆公民目前是不能购买的。 为了在外汇管制下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以允许在资本账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国内投资者往海外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由香港政府部门最早提出了国内机构投资者赴海外投资资格认定制度制度(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QDII)。 在QDII没有正式施行之前,只可以通过某些特殊机构,购买H股(在香港联交所 公司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现象.公司对外发放的股数必须达到公司总股本的25% 在香港的条件 中国公司到香港上市的条件 主板上市的要求 ·主场的目的:目的众多,包括为较大型、基础较佳以及具有盈利纪录的公司筹集资金。·主线业务:并无有关具体规定,但实际上,主线业务的盈利必须符合最低盈利的要求。

香港股市基本概念-蓝筹股、红筹股

蓝筹股(Blue Chip) 蓝筹股(blue chip):在某一行业中处于重要支配地位,业绩优良,交投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的股票,又称为"绩优股"。但蓝筹股并不等于具有很高投资价值的股票。 “蓝筹”一词源于西方赌场。在西方赌场中,有三种颜色的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为值钱,红色筹码次之,白色筹码最差。投资者把这些行话套用到股票上,引申为最大规模或市值的上市公司。一般人将蓝筹股等同股票成份股,但事实上成份股不一定是最大或最佳的上市公司。 在香港股市尚有“红筹”及“紫筹”之名,前者指由中国资金在香港注册登记的股票,后者指同时具有“蓝筹”及“红筹股”身份的股票,例如中银香港。香港的蓝筹股包括有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等。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和杜邦化学公司等股票,也都属于“蓝筹股”。 蓝筹股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公司经营状况的改变及经济地位的升降,蓝筹股的排名也会变更。据美国著名的《福布斯杂志统计,1917年的100家最大公司中,目前只有43家公司的股票仍然在蓝筹股之列,而当初“最蓝”、行业最兴旺的铁路股票,如今完全丧失了入选蓝筹股的资格和实力。在香港股市中,最有名的蓝筹股当属全球最大商业银行之一的“汇丰控股”。在华资背景的“长江实业”和中资背景的“中信泰富”,也属于蓝筹股之列。中国大陆的股票市场虽然历史较短,但发展比较迅速,也逐渐出现了一些蓝筹股 红筹股(red Chip) 红筹股的概述 红筹股这一概念诞生于90年代初期的香港股票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有时被称为红色中国,相应地,香港和国际投资者把在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那些带有中国大陆概念的股票称为红筹股。 具体如何定义红筹股,尚存在着一些争议。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应该按照业务范围来区分。如果某个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在中国大陆,其盈利中的大部分也来自该业务,那么,这家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就是红筹股。国际信息公司彭博资讯所编的红筹股指数就是按照这一标准来遴选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按照权益多寡来划分。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大部分直接来自中国大陆,或具有大陆背景,也就是为中资所控股,那么,这家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才属于红筹股之列。1997年4月,恒生指数服务公司着手编制恒生红筹股指数时,就是按这一标准来划定红筹股的。通常,这两类公司的股票都被投资者视为红筹股。 红筹股和H股的区别 红筹股和H股同在香港上市,其根本区别是:红筹股在境外注册、管理,属于香港公司或者海外公司;H股在内地注册、管理,属于中国大陆公司。 红筹股和H股与投资决策密切相关的主要区别还有: 红筹股股份可全部上市流通,国有H股股份则有部分不能上市流通;日后增发新股时, 红筹股可能拥有更大的弹性和空间,而H股增发的风险可能较高,时间也可能相对较长。 红筹股管理层持有的认股权可能与海外公司一样,管理层可享受全部认股权的所有权益;但H股则不同,管理层并未真正拥有上市公司认股权,即使拥有的也是模拟的认股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