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20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9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本事,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本事、写作本事和口语交际本事,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本事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本事,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为高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情景分析:1、教材教学: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难度较高一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还新增了诗词、小说等阅读单元。
写作上则要求学生较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和应对话题作文的本事。
2、学生分析:学生在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欠佳。
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本事还有待加强。
三、工作重点:1、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本事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
3、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名言诗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成语等。
4、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本事,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学期语文教学,除了常规性的教学要求外,要异常注意选修课的教学安排,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本事是高中语文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
我们不能因为过去有过分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偏颇,就否定或削弱语文课的工具性,就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审美与情感的感悟和熏陶上。
教学中,要加强积累,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名句名篇的积累、阅读鉴赏方法的积累上、表达交流本事的积累等,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本事和语感。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教学目标】1.掌握“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
2.掌握使“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
3.掌握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试题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1.【教学重点】仿写中的联想、想象、创新。
【教学重点】理解“简明连贯得体”的内容与掌握“简明连贯得体”的方法【教学设想】讲解六课时,训练四课时【课时安排】六课时第三课时第三课时:第二节连贯【考点要求】所谓“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这类题型有两种排列句序和复位填充。
主要是考查检测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是最近十年来考查的重点,并且题目形式年年有创新,特别是连贯,考得比较多,着重考查内部结构的一致,逻辑的有机联系,上下语言环境的协调等。
对语言运用连贯的考查主要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且年年必考,1995年、1998年分别考了两道题。
命题角度是句子的衔接与句子排序,衔接与排序的目的在于确保贯通,表意明晰,词句通顺。
预计今后仍将以单项客观选择为主,兼及非选择题的形式。
【方法技巧】词序正误是重要测试项目,这是因为恰当安排词序,是保证语言清晰、连贯的基本要求。
词序排列注意:一:是具有承递性的词序排列要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如:观察、分析、判断;二:是并列词语有的有尊卑之分用.列时要按照先尊后卑的顺序排列,如:校长、老师、学生;三:是并列关系词语有的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排列时要先主动后被动,如:个人和集体。
四:是音节由少到多,做到音节和谐。
句子成分排列是否合乎规定是重要测试项目。
句子成分排列是否合乎规定主要是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的排列是否合乎规定。
多层定语的排列应依照以下原则(从离中心词最远的算起):a.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表示“谁的”)b.指示代词、数量短语;(表示“多少”)c.动词、动词性短语;(表示“怎样的”)d.形容词、形容词短语;(表示“什么样的”)e.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什么”)如;我们学校a两位b有三十年教龄c的优秀d的语文e教师也当上了代表。
精细筛选,精准提炼,答好非连续性实用文本主观题任务情境非连续性实用文本阅读的主观题主要考查对多则材料信息的概括与比较的能力,考生答此类题的主要问题是:①概括的要点不全;②对筛选出来的文字不会“精加工”。
因此,二轮复习的任务就是围绕常考的两类主观题,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为核心,不断提高准确把握文章层次、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货币存在的形式更加虚拟化,出现了摆脱任何实体形态,只以虚拟形式存在的虚拟货币,它是一种计算机运算产生或者网络社区发行管理的网络虚拟货币,可以用来购买一些虚拟的物品,比如网络游戏当中的商品、装备等。
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虚拟货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
目前流行的电子虚拟货币主要有腾讯的Q币、新浪U 币、网易POPO币、盛大元宝以及部分网络游戏的充值点卡,或者在线游戏的金币等。
但并不是只有在线游戏和网络交易中使用的数字货币才是虚拟货币,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虚拟货币的概念。
例如,小孩子玩游戏时可能用小石子当货币,用小石子在游戏中充当一般等价物;飞行常客里程数、积分兑换绿邮票以及客户回馈积分;买满10杯咖啡,第11杯就可以免费。
这些都属于虚拟货币的概念,它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摘编自李天阳著《一本书读懂互联网金融》) 材料二: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区别货币形式电子货币虚拟货币计价单位法定货币(美元、欧元、人民币等) 无法定地位的发明出的货币可接受性被发行人以外的机构接受一般限于特定的虚拟社区,伴随使用范围的扩大和被公众了解,可接受性可能显著提高发行人依法设立的电子货币发行机构非金融私人公司货币供给量固定逐渐增加,但总量设定上限赎回可能性提供以面值赎回保证不提供保证是否接受监管是否主要风险类别操作风险(存储电子货币系统的潜在干扰)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欺诈风险)注电子货币是法定货币的电子表现形式。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系统复习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巩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2. 深入理解语文知识的运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课文复习:选取高考中常出现的经典课文进行复习,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古文阅读等。
(2)篇章复习:通过对不同文体的篇章进行复习,提高学生的篇章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3)文言文复习:对高考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式和词语进行复习,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技巧。
(4)修辞手法复习:通过选取经典的修辞手法进行复习,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2)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3)阅读分析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练习巩固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步骤与重点难点:1. 教学步骤:(1)课前导入:通过问答、图片或音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准备进入复习状态。
(2)知识点讲解:根据复习内容,逐个讲解重点知识点,解释说明相关概念和技巧。
(3)例题分析:选择一些经典例题进行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4)训练练习:提供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或集体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学生互动:学生之间分享和讨论答案和解题方法,通过互动激发学习动力和思考能力。
(6)小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重点难点:(1)重点:课文理解和分析、篇章阅读与写作、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修辞手法的鉴赏和应用。
(2)难点:文言文的翻译和解析,篇章的整体理解和写作技巧。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的积极性,对问题的回答和解决能力。
最新整理高三语文教案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阅读考点教案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阅读考点教案第一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备考攻略知识储备一、科学类文章的设题规律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来说:1.选材内容自然科学类文章中,能体现新知识、新概念、新信息,反映人类社会中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与当今我国社会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章更受命题者的青睐。
社会科学类文章中,能体现时代性、人文性、传统文化特色等的文章,反映当今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或当今中国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如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等)的文章,反映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或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等内容的文章,更容易成为命题者选择的对象。
2.设题技巧纵观近几年高考科学类文章的命题,对于“错误”选项的设置,命题者常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无中生有。
命题者在选项中硬加进去一些原文中没有的直观信息或暗示信息,目的是考查考生阅读文章的细心度。
这是近年来最常见的设题方式,应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2)曲解原文。
命题者将原文中的词语、语句等信息故意作出错误的表述,设置为选项,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文中相关信息的理解。
(3)偷换概念。
命题者有意将原文中的词语(概念)用具有一定干扰作用的非等值词语(概念)替换下来,设置为选项,目的是考查考生对词语(概念)的理解。
(4)时态、模态错乱。
命题者在选项中将原文中的有关信息,已然表述为未然,未然表述为已然;或然表述为必然,必然表述为或然。
命题者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对原文信息时态的把握。
(5)答非所问。
命题者摘取原文信息设置选项,但选项与题干毫不相干,目的是考查考生审题的认真、细心程度及正确理解题目的能力。
(6)张冠李戴。
命题者将原文中的对象A,与对象B的属性对接,造成对象与属性的错位。
(7)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以片面的、局部的、特殊的认识来表述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普遍性的内容,目的是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翻译总体教学构想教学目标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教学设想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二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时数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一、复习巩固(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1、标准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5篇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1教学目的一、诵读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重点一、课文的思想内容二、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教学难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教学设想一、诵读的准备指导二、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三、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设计说明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视诵读”。
依据以上两点,特确定两个教学目标--诵读和领悟。
为了便于研习课文,课前必须作好充分的预习,所以布置了明确的预习目标,其中包括诵读指导、疏通课文。
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诵读和领悟互为推进,同时在感悟课文某一点内容的时候,适当地引用陶潜的其他诗句,以达到以此篇带动对陶潜整个诗文的感知,反过来,对陶潜整个诗文的感知又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领悟。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和讲解法。
让学生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法中,群策群力,归纳提炼;通过老师的必要讲解,巩固和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
辅助手段幻灯片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预习准备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3、参照课__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语顿的特点--三字句2、1顿;四字句2、2顿;五字句2、3顿;六字句3、3顿或1、2、1、2顿。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难点文中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
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
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鸛鹊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二、关于文体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
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关于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
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
2020届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第二单元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中) (四)、成语—熟语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些食品是交给姐姐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34567891011132020-02-05第二单元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中) (四)、成语—熟语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新沂市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示范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
3.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高考作文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内容1.古诗文阅读2.现代文阅读3.作文写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写作2.教学难点:古诗文阅读中的鉴赏题、现代文阅读中的分析综合题、作文写作中的立意和构思四、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即将进入高三第二轮复习,这一阶段我们要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今天,我们就从古诗文阅读开始。
2.古诗文阅读(1)回顾古诗文的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
(2)讲解古诗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3)举例分析古诗文中常见的鉴赏题、分析综合题。
(4)课堂练习:选取一篇古诗文,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然后进行讲解和讨论。
3.现代文阅读(1)回顾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
(2)讲解现代文阅读中的分析综合题、推理判断题、归纳概括题等。
(3)举例分析现代文阅读中的重点文章,如议论文、说明文等。
(4)课堂练习:选取一篇现代文,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然后进行讲解和讨论。
4.作文写作(1)回顾作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如立意、构思、选材、表达等。
(2)讲解作文写作中的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3)分析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和评分标准。
(4)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题目或材料,进行作文写作。
(2)让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完成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的练习题。
2.根据课堂讲解,整理作文写作的笔记。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复习准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和练习,让学生对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写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获奖教案20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获奖教案20进入高三,同学们实际上已进入高考的临战状态。
首先,应该根据《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试内容以及各项具体的能力要求,对自己作一番对照分析,判定自己的强项是哪些,弱项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这一学年的语文学习和语文复习。
要重视第五、六两册课本的学习,充分利用这两册课本,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读写能力.有不少高三同学忽视课本的学习,误以为高考不会考课本而将课本放在一边,这是不恰当的。
在高中语文学习的三年中,如果高三这一年不读课本,不用好课本,实际上就是三分之一的时间不接触新的语文材料,不吸取新的语文营养,其弊病是显而易见的。
再就课本本身而言,其中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以及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高考的内容直接相关;其中的古文司马迁的《史记》、《孟子》这两个专题的文章,是典范的“浅易〞古文,与高考的古文阅读密切相关;其中的古代诗歌单元,与高考的古代诗歌鉴血脉相通。
至于课本安排的多数写作训练,与高考作文也血肉相连.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学好它、用好它.这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前提.下面再来谈高考。
一、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高考语文试卷,从考查的内容来看,分为四大块.下面按照这四大块逐一加以说明。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占30分〕这一部分的总要求是:“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概括起来说,一是“识记〞知识。
所谓识记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是字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含义。
二是“掌握〞技能.所谓“一定〞,是指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所谓“技能〞就是实际的语言操作能力。
在这个总要求下,有下列8个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4.辨析并修改病句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6.选用、仿用、变换句式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8.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8个考点,在高考试卷中形成两个题群:第一题群,语言基础题.6道试题,18分。
课堂讲效率训练抓重点——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建议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高三语文学科已陆续进入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是语文科目各考点知识、能力、技巧熟练掌握、形成和运用的关键时期。
为使二轮复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我校以及个人多年的高三教学的经验,对二轮复习备课提出粗浅的建议。
1、落实课堂有效教学注意四点①程序知识尽量不讲②方法性知识尽量少讲③阅读类文本尽量精炼④知识类考点尽量多看2、查漏补缺,明确目标一轮复习侧重在梳理和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它突出了一个“全”字,各考点全面铺开,无一遗漏。
而二轮复习则要突出一个“专”字,不宜面面俱到。
二轮要多做提纲挈领式的复习,善于瞻前顾后,完善知识系统,增强“一个题就是一个类型”的意识,做好知识的查漏补缺,切实弄清问题出在哪里,为何出错,是知识的漏洞,还是能力的欠缺。
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指导考生重点查看前段做过的试卷,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摸排盘点哪些题做得最顺当,哪些题最头痛,哪些题经常失分,然后要学生明白题目要求,清楚做题要领,集中精力,及时归纳,找出良策,章法不乱地进行大量的实际训练。
要把“会做”、“做透”作为二轮复习的原则,力求在难度低的试题中少失分,在难度高的试题中多得分,以期全面提高得分率。
3、精心选题,质量求上我们手上的各种复习资料不可能全都讲透讲到,教师要学会有选择地利用其中有典型意义的题,不做简单费时的机械重复,因为,题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备考的质量,题不在多而在精。
所以,要充分利用好历年的高考试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用高考真题,可以体验高考、解读高考和熟悉高考,实现与高考零距离接触,可以研读命题角度,从而把握过去考过什么以及未来考试的思路。
也可借鉴各地市模拟题中的新题,譬如语言运用这块试验田里的新题型,多见些新面孔。
当然,也可利用已练过的旧题中的典型试题,可以收到温故知新的特殊效果。
4、偏科学生学生,强化训练有不少学生数理化、英语等科成绩都不错,而语文却是薄弱科目,临近高考,学科“补短”刻不容缓。
精细筛选,精准提炼,答好非连续性实用文本主观题I 核心知识导图重温I广班住吗黑坨也和亶幸【任务情境】非连续性实用文本阅读的主观题主要考查对多则材料信息的概括与比较的能力, 考生答此类题的主要问题是:①概括的要点不全;②对筛选出来的文字不会“精加工”。
因 此,二轮复习的任务就是围绕常考的两类主观题,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为核心,不断提高准 确把握文章层次、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货币存在的形式更加虚拟化,出现了摆脱任何实体形态,只以虚拟 形式存在的虚拟货币,它是一种计算机运算产生或者网络社区发行管理的网络虚拟货币,可 以用来购买一些虚拟的物品,比如网络游戏当中的商品、装备等。
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 用虚拟货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
目前流行的电子虚拟货币主要有腾讯的Q 币、新浪U 币、网易POPO5、盛大元宝以及部分网络游戏的充值点卡, 或者在线游戏的金币等。
但并不是只有在线游戏和网络交易中使用的数字货币才是虚拟货币,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虚 拟货币的概念。
例如,小孩子玩游戏时可能用小石子当货币,用小石子在游戏中充当一般等 价物;飞行常客里程数、积分兑换绿邮票以及客户回馈积分;买满 10杯咖啡,第11杯就可 以免费。
这些都属于虚拟货币的概念,它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摘编自李天阳著《一本书读懂互联网金融》)材料二: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区别 货币形式 电子货币 虚拟货币 肥捱则u 料的申心话.更凰0钿遇词.概括材制大© —―恢忡中心语四探加图2角般」 ------ 主观愿杵典策略 等奉求 甲M 翟 「幡油审题一杷棚Fi'网片亢曲定题型 . 棉川幽F )0医同施也和箱区间 津用试题推易桂宜而定里走的步梵 t I I I「生舞——薛选情戢一重整维令一提舶席号一介理推粒 -摘雁琴也一 「曲抖栖成式容想勿慌 L 提述__分晟鹏播;间缝梢免白并.舁勇培电分茶 L 迫不一桌备累小J 句抬0朴的句式 教 ।-厩括要点5S W 选 一僵布--厚介一腾蓬 K型演 两题尊机r 将案」H 卷定外、眩述以 ih.'f^iJil「揖出a 推文字一。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一、课堂导入文本的意蕴一般指隐含在文本表层意义之中的含义,即通常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而深层意蕴则既包含文本的深层含义,更指向哲学、美学、文化等方面的意义,以及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等。
要挖掘出这些纵深层次的东西,除了具备较深厚的语文素养外,“由表及里”也是一条重要途径。
所谓“表”,是指探究题涉及的文本中的基本内容,如《淡红深碧挂长竿》中的探究题,涉及文本所写的丰子恺画风与染坊、染缸的关系,这是向文本纵深开掘的依据与基础,以此为立足点,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意蕴开掘。
这深处挖掘该怎么“挖”呢?二、复习预习1.深层次挖。
“深层次”一般有两个方向。
第一,文本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有:①精忠报国;②崇尚自然;③主静,中庸,稳重;④追求大一统;⑤安土重迁,叶落归根;⑥爱好和平,厌恶战争;⑦知足常乐,吃亏是福。
“人文精神”,主要指人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责任、个人尊严、人生理想等方面,核心是人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指人性的关怀,如对生命的关怀,众生平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苦难的悲悯情怀等,核心是人的关怀。
文本深层意蕴最终会指向这些内涵,至于指向哪个具体内涵,可据“表”向这些内涵上靠。
第二,学科理论与认识,这里主要指哲学道理(哲理)、美学文学原理、文化历史规律等。
如《淡红深碧挂长竿》中的探究题,最深层次的意蕴就是阐明了艺术家创作、成长与故乡的关系,它最终归结到这一条文学基本原理:创作离不开生活。
因此,有的文本深层意蕴最终指向这些学科理论与认识。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可引李白诗:“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体会人生苦短,韶光易逝的叹息;再引南唐李煜的诗:“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理解他的无奈,消沉;后引华罗庚的“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诗句,感受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人生进取精神。
由上述诗句,自然转入对“人是什么”的主题。
(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非常重要,而我们有些老师注意不够,总认为这一环节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其实大不然。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全面复习高中语文知识,巩固基础,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2. 强化学生对语文考试的策略和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重点复习高中语文各个模块的知识点,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古文等。
2. 重点训练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 高中语文教材、辅助教材、习题集等。
2. 多媒体设备: 电脑、投影仪等。
3. 复习资料: 复习提纲、总结笔记等。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复习诗歌和散文1. 导入: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诗歌和散文,回顾重要知识点。
2. 梳理重点:根据教材和复习提纲,总结诗歌和散文的重点知识点,包括鉴赏技巧、文学常识等。
3. 练习巩固: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答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第二课时: 复习小说和古文1. 导入: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小说和古文,回顾重要知识点。
2. 梳理重点:根据教材和复习提纲,总结小说和古文的重点知识点,包括阅读技巧、文学常识等。
3. 练习巩固: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答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第三课时: 语文考试策略和技巧1. 导入:介绍语文考试的特点和要求,引导学生了解考试的目标和评分标准。
2. 策略分享:分享应对语文考试的策略和技巧,包括时间管理、题型解题技巧等。
3. 模拟演练:进行一次模拟考试,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试卷,并进行答案讲解和评分。
第四课时: 文学鉴赏与批判思维1. 导入:介绍文学鉴赏和批判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分析讨论:选择一篇经典文学作品,分析其主题、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作品鉴赏:选择一篇文学作品,给学生一定时间阅读,然后进行作品鉴赏和讨论。
教学评价:1. 在每节课结束时,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作文指导教学案在第二轮复习作文备考中,我们应在全面备考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晰近些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特点,洞悉高考阅卷场的评分原则,针对性地科学备考,确保作文能力有新的提升。
一、明晰命题特点(一)时代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新的高考评价体系也明确指出,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的命制,紧扣时代脉搏,捕捉时代热点,落实顶层设计的意图,凸显“立德树人”这一时代导向。
从2017年高考全国卷的“中国关键词”、全国卷的“我看高考”,到2018年高考全国卷的“世纪宝宝中国梦”、全国卷“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标语口号”,再到2019年高考全国卷的“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全国卷的“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在选材方面,无不立足当下,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个人成长与时代、国家、民族的关系,培育考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担当。
作文命题鲜明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突出强调了考生的“爱国情怀”,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二)情境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指出,考试、测试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
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高考考查内容及要求,是通过情境与情境活动两类载体来实现的,即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是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考生在真实的背景下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全面综合展现学科核心素养。
近些年的全国卷的作文命题,凸显出这个特征及要求。
例如:2017年全国卷,选取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2018年全国卷,就新时代的中国梦写一篇文章,装进“时光瓶”给2035年的18岁青年阅读;2019年全国卷,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主题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等等。
高三语文第二轮总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备课组 )1.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解析2.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3.古代诗歌的规范答题4.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表达技巧汇总5.姜冰徐广之王常婷黄雅雅杨金兰第一讲: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解析教学目标:回顾并巩固第一轮复习过的诗歌鉴赏内容通过题型解析让学生了解掌握我省诗歌近几年的考法教学重点:诗歌考试题型细致分析并作分类处理教学设计:以课堂训练加讲解归纳为教学主要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功能进行授课;印发学案。
课时安排:约一周,共5课时左右。
-------------------------------------------------------------------------------------------------------(一)把握作者的感情诗歌一般借助于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
我们读诗、赏诗,首先要领悟作者在诗中的情感,这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也是读诗的根本。
今年高考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情感所谓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情感,即抽取诗歌中某一句,要求考生分析这句诗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根据所选句子的特点,又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设题(1)借景抒情。
抽取诗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要求考生分析出作者借以抒发的情感。
如200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这里作者写了“极目远望,水天相接,树木迢迢,一片带雨的乌云飘来,遮住了大半个山”之景,其特征辽阔、低沉,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路途艰险、对朋友前途的关切之情。
同时以“雨云埋山”显示了前途迷茫的郁闷。
第十三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知识梳理】理解句子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
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
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
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
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
例如:⑴(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禄"、"当"、"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
"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
可见"差"应读chāi,为当差之意,即任职。
"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
"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
于是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奉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
"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
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意遇到麻烦,这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
例如:⑵(胡)威受之,辞归。
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读cuàn),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质(胡威之父)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其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在这段文字中,"先其将归,请假还家"一句,字词上没有一点疑难,但"先其将归"是什么意思?是"早就要带他回去"吗?自然不是。
原来这是一个省略句,在"先"之后省略了一个介词"于",其,指代胡威。
这样看来,全句的意思是:在他将要回去之先,(都督)便请假回家。
用这个意思去替代原句,正好与下文意思一致,因为"阴资装"等句意思是: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接他,就与他结伴同行,每次遇到什么事情,就帮助他处理。
从分析句式入手,是理解句子的重要方法,如"至于公事,何由济乎?"句中"何由"是"由何"的倒置,"何由济乎?"就是"凭什么才能成功?"而不是"有什么理有才能成功?"又如"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一句中,破,使动用法,降,也是使动用法,使……降。
据此全句是说: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部投降。
3.烛照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有些文句,仅靠分析句子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跳出文句,综观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上下文。
例如:⑶裴晋公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报恩奖引不暂忘。
大臣中有重德寡言者,忽曰:"某与一二人皆受知裴公。
白衣时,约他日显达,彼此引重。
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
"晋公闻之,笑曰:"实负初心。
"这段文字中,"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是什么意思呢?句中的"异"是"异心",还是"不同"之意?上文说,裴晋公在未做官时,曾与他人相约,一旦"显重"就"彼此引重",而现在裴已为相,却不肯答应某人担当辅弼之臣的请求。
从这里可以看出,裴晋公的做法似与当初相约有所"不同",而看不出"异心"----对国家有叛逆之心。
因此本句的意思是:裴晋公与当初不同,不肯答应让我任辅弼之臣。
("相许",许之,答应我)翻译句子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多年来,文言文翻译都是用四选一的选择题来考查的,从2002年起改用考查考生自己动手翻译的能力。
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高考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
其主要之点分述如下:1.字字落实"字字落实",是一个原则的要求,应区别以下不同情况:(1)留。
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原样保留,不必翻译。
(2)删。
对那些起语法作用原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者是表敬称、谦称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在译文中可以删去。
(3)换。
对那些古今意义上有差别或多义词,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兵"应换成"兵器","利"应换成"锋利","弊"应换成"弊病"、"毛病",等。
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指这一类"字"的落实。
2.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用词的特点,主要是指活用的词类。
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即译文要正确表述出活用的情况。
如《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一句中,"外",名词作状语,应译为"对外";"连衡"这里用作动词,应译为"用连衡的策略";"斗",用作使动词,应译为"使……争斗"。
全句译为:(秦国)对外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这便译出了全句用词的特点。
3.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所谓原文造句的特点,指原文所使用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特点。
译出这种造句的特点,要分两种情况:一是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要译成现代汉语相应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二是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倒装句要顺过来。
例如:⑷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②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下天笑。
(《屈原列传》)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①"是以"是"以是"的倒置,"臣未之闻也"是"臣未闻之也"的倒置,翻译时的都要顺过来。
全句可译为:仲尼的门徒没有说过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因此后代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
句②"兵挫地削"、"为天下笑"都是被动句。
全句可译为:(楚怀王)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割削,失去了楚国的六个郡,他自己也死在秦国,被天下人嘲笑。
句③"求人可使报秦者"是"求可使报秦之人"的倒置(定语后置),全句可译为:主意拿定,寻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回复秦国的人,没有寻找到。
上列三点是就句子本身翻译说的。
在动手翻译之前还得顾及语境。
【知识链接】翻译文言文语句,牢记翻译的原则、方法是基础,翻译时结合具体语境更为重要。
翻译文言文常见的错误有:(一)专有名词,强行翻译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文中的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以及一些称号等专有名词可不作翻译,把它保留下来。
因为这些名词不好用现代词语准确表达,也不用翻译,但偏有的同学要"画蛇添足"强行翻译。
如:⑴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2004年高考全国卷)译成: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珠宝,同越南接界,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⑵其李将军之谓也。
(2002年高考全国卷)译成: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
在⑴、⑵句中就犯了固有名词强行翻译的毛病,⑴中"交阯郡"是地点名词不用翻译;⑵中的"李将军"其实指的就是李广将军,也应保留下来不用翻译,且翻译的也不准确。
(二)、该译不译,文白掺杂有的同学,在翻译句子时往往有个别的词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如:⑶今之朝臣无以易薛永昶者。
(2004年高考湖北卷)译成:如今的朝臣当中,无以替代薛永昶的。
⑷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2004年高考天津卷)译成:服从命令而放纵敌人,非良将也。
⑶⑷两句的译文犯了翻译不彻底的毛病,⑶中的"无以"应译为"没有谁可用来" ;⑷中的后半句没有翻译,应译为"不是好的将领"。
这两句都因为翻译不彻底而造成译文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三)、今义古义,不当替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词语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已扩大,有的已缩小,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改变,有的词义已经转移,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应根据其语境确定词义,切忌盲目替代。
如:⑸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译成:带领妻子和乡里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⑹处分适兄意,哪得自由专。
《孔雀东南飞》译成:怎么处罚顺从你的意思,哪能我自做主张。
⑺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2004年高考天津卷)译成: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向北追赶。
⑸⑹⑺三句的译文都犯了盲目的以今义替代古义的毛病,⑸句中,"妻子"在古汉语中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⑹句中的"处分"在古汉语中是"处理安排"的意思,⑺句中的"北"并非指"北方"而是指"败兵"。
(四)、脱离语境,误译词语在古汉语中,有很多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应有不同的解释,因此在翻译时一定要结合语境,而不应脱离语境,以免误译词语。
如:⑻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成:稍微的看一下公子,公子的表情更加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