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县锦屏镇稻田免耕种植秋大豆高产栽培及增产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180.95 KB
- 文档页数:2
第10@第26期 V01.10 No.26 南方农业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2016年9月 Sep.2016
景东县锦屏镇稻田免耕种植秋大豆高产栽培及增产意义
朱锦成
(云南省景东县锦屏镇农业服务中心,676200)
摘要:根据《云南省农业厅2015年科技增粮措施实施方案》《普洱市财政局、农业局科技增粮计划的通知》
等文件要求,锦屏镇参与县农科局组织实施万亩秋大豆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服务,通过大豆高产创建,加大资金
投入,实施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升品质,以高产创建典型示范带动全镇大豆生
产,从而增加全镇粮豆总产的措施。
关键词稻田免耕;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志码:B DOI:1O.19415/j.cnki.1673—890x.2016.26.025
1锦屏镇概况 锦屏镇位于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中部,是全县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位置在北纬24。27 ~24。33 ,
东经100。49 ~100。52 ,属南亚热带气候,雨热同季,
干凉同步。年平均气温18.3℃,8月平均气温22.8℃、
9月平均气温21.9℃、10月平均气温19℃、11月平均气温 14.9 oC、12月平均气温11.4℃、1月平均气温10.9℃,有
效积温较高,能保证大豆顺利开花结实。是一个集山区、 半山区、高寒山区和坝区为一体的大镇 ]。辖15个村委会 和4个居委会。全镇面积530 km2,耕地面积2 368.47 hm2,
其中水田784.07 hm ,人均耕地626.27 m ,农业人口
38 174人。2014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9 726万元,
人均纯收入10 719元。锦屏镇种植秋大豆已经有20多年
的历史,近几年来年均种植面积稳定在666.67 hmz左右。 因相对投入少、不争节令、产值较高,广大群众喜欢种
植,锦屏镇有14个村多年来一直广泛栽培。 2 目标任务
为提高秋大豆产量,促进锦屏镇秋大豆产业的进
一步发展,按照县农科局的增粮计划要求,实施秋大豆 良种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等技
术,计划创建1个百亩核心区667 m 产量170 kg;1个千亩
连片示范区,667 m 产量130 kg;建设万亩示范推广, 667 m 产量120 kg。带动秋大豆667 m2增产5%以上。
3技术措施
3.1 整地施肥 于水稻收割前7~10 d排除稻田积水,锦屏镇70% 的水稻收割在8月上旬完成,8月15日收割基本结束。水 稻收割后开沟分墒:墒面宽度为2~3 m、沙壤土可放宽
至4 m。胶泥土壤2 2.5 m。田块四周理排水沟,沟深
30 cm,宽30 cm,墒沟深25 cm,宽25 cm.亩施钙镁磷肥 25 、氯化钾5 kg混合后撒施于墒面作底肥。
3.2选用良种 滇沧2号(A.121),为云南省农科院选育,品质优
良,青豆可作蔬菜上市,老豆是制作豆腐、豆浆好食材。
收稿日期:2016—06—17 作者简介:朱锦成(1969一),男,云南普洱人,中级农艺师,从事农 技推广工作。 3.3播种期选择 于水稻收割后,118月1—15日进行播种最佳。 3.4播种
种子处理: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于播种前晒种1~2 d。
播种前每667 rfl 种子用56%钼酸铵5 g对温热水约 1 50 mL充分溶化冷却后拌豆种,再用500 g生物钾肥对 冷水化开后拌种即可播种。接种根瘤菌:对没有种过大
豆的田块,每667 m 用100 g粉红色的大豆根瘤菌捣烂对 少许冷水拌种,接种后即可播种。播种量:景选1号每 667 m2用种量7~8 。滇沧2号每667 m 用种量6 kg。播
种方式:单行条播或小墒撒播。播种后用每667 1TI 收割 的稻草(约600 kg)均匀覆盖于豆种上面。
3.5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苗出齐后至3叶期定苗、间苗、除草,间 除掉过密的小弱苗,滇沧2号留苗38~45株/m2,此品种株 型紧凑分枝少,留基本苗2.5万~3万株/667 m2。景选1号分
枝较多,豆蔓较长不宜密植,留苗27~33 ̄tUm2,留基本苗 1.8万~2.2万株/667 m2。水分管理:播种后的秋大豆,田
块墒面要求湿润不渍水,可以提高出苗率并培育壮苗。渍
水则易烂种烂苗。当地个别年份8月下旬、9月雨水较多,
播种后常检查田间墒面、有渍水及时排除。苗期追肥:间 苗除草后4叶期(播种后20 d)每667 rn2施粉状硫酸钾5 kg力Ⅱ尿
素5~10 kg,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撒施于墒面。每667 m2用56%
钼酸髓 0 g,热水溶化后XCJk48 kg喷雾。也可用50 l 草木灰
代替硫酸钾撒施于墒面。花期、结荚期肥水管理:大豆进
入盛花期需肥量大,枝叶生长茂盛,但根部土壤施肥的方 法不再使用,只用叶面喷雾的方法施肥。每667 m 用90%
磷酸二氢钾50~60 g)J156%钼酸胺20 g ̄J190%硼砂60 g对水
48 kg于晴天16:O0后喷雾,对促进大豆授粉结实和籽粒饱 满效果非常好,10~15 d后再喷施1次磷酸二氢钾肥水,
60~100g/667 对水48 k譬喷施。 3.6病虫害防治 病害:锦屏镇秋大豆常见病害是锈病、霜霉病、根 腐病、猝倒病和立枯病等真菌病害,以锈病、霜霉病较
重,干燥热则锈病严重,湿润则霜霉病严重,防治锈病
常在开花前用15%三唑酮50~75 gX ̄水1 000~1 50O倍液喷 雾,也用40%、75%百菌清8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80o倍 数液、或25%苯醚甲环唑10 mLX ̄TJ ̄喷雾,—般间隔10—15
d 朱锦成:景东县锦屏镇稻田免耕种植秋大豆高产栽培及增产意义
再喷雾1次。霜霉病多在中后期发病,用58%甲霜灵・猛 锌、25%甲霜灵、40%、75%百菌清对水喷雾1次,病害较
重的田块再喷雾1次,结合理深沟排水即可达到较好的防
治效果。虫害:常见虫害是豆荚螟、大豆卷叶螟、豆秆黑 潜蝇、大豆蚜虫号大豆斜纹夜蛾等。常用农药有:敌杀
死、功夫、敌百虫、来福灵等,常常在始花期喷雾1次, 在盛花期后喷雾1次。豆秆黑潜蝇是极其顽固的害虫,幼
虫潜入叶片后啃食叶肉细胞,造成叶子功能性坏死,幼 虫接触农药后会停止活动,出现短暂的“休眠”,药性
过后再食叶肉细胞,农药只对成虫和虫卵起灭杀作用。 鼠害:进人结荚期、鼓粒期,常用敌鼠纳盐配制毒饵诱
杀。方法:取敌鼠纳盐粉末1 g放人20 g酒精或食用高度
酒(约50。)20~30 g内溶解,再投入700~800 mL热 开水搅拌溶化,用干麦粒2 kg投入药液中搅拌,再加入 味精少许搅拌均匀,待麦粒充分吸收膨胀后取出晾干待
用。投放:每667 m 在田埂上投放5~8个点,每个点投
放50~100 g,此方法灭鼠效果好,操作简单适用。
3_7收获测产 锦屏镇秋大豆成熟期在11月下旬,进入“小雪”
节令后,大部分大豆叶片变黄脱落,少许豆荚变褐 色,豆粒变硬,即可收获,收获后晒干,做好保质贮
藏。2015年11月下旬,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和局推
广中心技术人员进行了45个点5.74 hm 的田间测产, 测产结果:百亩核心示范区面积11.46 hm ,平均单产 1 86.4 kg;千亩连片示范区面积67.47 hm ,平均单产 139.2 kg;万亩推广示范区面积589.34 hm ,推广区平
均单产121.6 kg,比全县同等地块秋大豆667 m 增产
9.1 kg。全镇668.27 hm 秋大豆总产1 247 868.72 kg,平均 单产124.49 kg。 4推广秋大豆增粮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讲: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
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充分挖 掘地方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增加粮食,确保粮食安全。 4.1 经济效益
通过落实技术措施,大豆平均667 m 增产9.1 kg,增 幅达8.1%,总产增91 218.4 kg,按市场价7.0元/kg计,增
加产值63.8万元。 4.2生态效益
通过大豆高产技术推广,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培 肥了地力,减少了农民的不合理用肥,提高了肥料利用 率。对控制农田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有指导意义。
4.3社会效益 通过高产技术推广落实,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的科技
意识和科学种植水平。增加粮食总量,保证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付永文.秋大豆栽培地斜纹夜蛾卵块分布型研究及卵量 调查 .长江蔬菜,2015(10):64—67. (责任编辑:赵中正)
(上接第39页) 现象;同时,降水通过集水面聚集在垄沟中,为玉米补
充所需水分。在玉米拔秆前,全膜双垄沟播在土壤贮水 量比全沙覆盖和裸地的土壤贮水量高很多,达到了非常
显著的水平。在玉米拔秆之后玉米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
快速生长,水分蒸发和蒸腾的现象增加,玉米的根系对 土壤水分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全膜双垄沟播和全沙覆盖
土层的贮水量明显降低,裸地土层的贮水量比全膜双垄 沟播和全沙覆盖高。在7月和8月是降雨的多发时间,降
水量明显增多,但全膜双垄沟播和全沙覆盖土层的贮水 量仍然比播种前低很多,这种情况说明土壤水分的补给 量小于土壤水分消耗量,裸地种植方式玉米生长速度比
较慢,消耗土壤水分的量比较少,在此期间,土壤贮水 量有所增加。在玉米灌浆后,全膜双垄沟播、全沙覆盖
和裸地的土壤贮水量不断减少,裸地的地面没有采取任
何覆盖措施,玉米的冠层比较小,没有良好的遮阴效 果,在此期间裸地的土壤贮水量下降程度比全膜双垄沟 播、全沙覆盖较大。
2.2半干旱区早地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玉米的耗水量 和产量
全膜双垄沟播、全沙覆盖和裸地的玉米耗水量和产
量的差异比较明显。试验结果显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 耗水量比裸地的耗水量高10.10%,全沙覆盖玉米的耗水
量比裸地高1.5%,三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全膜双垄沟 播和全沙覆盖玉米生长旺盛、灌浆比较充分产量明显高
于裸地产量。详见表2。
表2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玉米的耗水量和产量
3结语 本文对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玉米田的土壤
水分和产量进行了探讨,设计了相关的试验,试验结果表
明:使用全膜双垄沟播覆盖的种植方式玉米在生长期间的
水分比较充足,且玉米产量比全沙覆盖和裸地高。
41 参考文献
[1】夏芳琴,姜小凤,董博,等.不同覆盖时期和方式对旱
地马铃薯土壤水热条件和产量的影响[J】.核农学
报,2014,28(7):1327—1333.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