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文学常识
- 格式:docx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5
常考文学常识常考文学常识大全在云纹考试中,文学常识是常考点,那么大家积累了哪些文学常识知识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常考文学常识大全,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常考文学常识【1】一、诗词中的文学常识1. 《咏鹅》作者唐朝骆宾王,和卢照邻、王勃、杨炯合称“初唐四杰”。
2. 《咏柳》作者唐朝贺知章,描摹的是春天美好的景象。
3. 《凉州词》(唐王之涣)一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提及到的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入海口是山东东营。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4.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中提及的“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与长江流域的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被称为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
其故地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岸畔。
5. 《出塞》(唐王昌龄)一诗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中的“龙城”指的是卫青,“飞将”指的是李广。
统指汉朝抗击匈奴的英雄。
6.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中“芙蓉楼”在现在的江苏镇江。
7.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中的“故人”指的是王维,而“君”指的是元二。
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有饮菊酒、吃花糕、插茱萸的习俗,历代相沿,亦称此日为“茱萸节”、“菊花节”。
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的“一人”指的是王维。
9.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中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是“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三山”分别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岳分别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10. 《赠汪伦》(唐李白)中“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我”是指李白。
1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黄鹤楼”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南三大名楼(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和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之一,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
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
“广陵”指的是现在的江苏扬州,古人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说法。
词的文学常识
在文学创作中,词作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基本单位,其地位举足轻重。
词语的
使用不仅关乎作品的表达方式,更涉及到作品的品质和深度。
下面将从词语的选择、搭配、运用等方面探讨词的文学常识。
词语的选择
创作中的词语选择直接影响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优秀的作家通常能够准确
把握词语的力量,选用恰当的词语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词语应该具有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等特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词语的搭配
词语的搭配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词语之间的搭配能够产生不同
的语境和情感。
优秀的作家常常能够通过词语的精准搭配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加精炼和有力。
词语的运用
词语的运用是作家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词语的巧妙运用,
作家可以创造出生动的形象和饱满的情感,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词语的运用还可以帮助作家构建起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氛围,引导读者进入到作品的世界之中。
综上所述,词语在文学创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传达作者思想
和情感的工具,更是作品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关键所在。
只有充分理解词语的文学常识,作家才能够创作出更加优秀和有深度的文学作品。
关于词的文学常识!1、词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
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词也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3、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和长调(91以上)。
词的特征:1、每首词都存有一个则表示音乐性的词调。
一般来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就可以把它当做词谱对待。
至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说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分隔,或者还写下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
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3、通常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就是紧固的,存有一定的格式(通常上下阕(片)像是对联一样相对)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长短句也是词的别称。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苛,用字必须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6、词有时会不符合上述规律,因为早期是和着曲子写的,因此它最注重的还是与曲的配合。
7、通常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久的词超过字。
8、字声配合更严密。
词的字声组织基本上和近体诗相近似,但变化很多,而且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
在音乐吃紧的地方更须严辨字声,以求协律和美听。
20篇古诗词文学常识
1《观沧海》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望岳》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3《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词《______________》
4《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词《________________》
5《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课文《_______________》
6《水仙子咏江南》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7《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8《天净沙秋》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9《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10《黄鹤楼》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11《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12《送友人》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13《蝶恋花》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14《四块玉别情》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15《卖炭翁》是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1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17《如梦令》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18《诉衷情》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19《丑奴儿》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
20《破阵子》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有关词的文学常识(共3篇)有关词的文学常识臃肿: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攒:凑在一块儿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敛:收拢鉴赏:鉴定和欣赏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骊歌:告别的歌挪窝儿:这里指起床炽痛:热烈而深切谰语:没有根据的话铤:疾走锲而不舍:镂刻不停。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兀兀,劳苦的样子。
穷年,终年。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迥,差得远。
迭:屡次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冲上云霄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踌躇:犹豫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怒乐土:安乐的地方絮叨:翻来覆去地说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委实:实在依稀:隐约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弥散:弥漫消散旺相:茂盛棹:划楫:桨晦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蓦然:突然冗杂:繁杂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戛然而止:声音突然终止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颦蹙:形容忧愁的样子粲然:笑容灿烂的样子嗔视:生气地看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充分地显示出来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毋宁:不如语无伦次:话讲地很乱,没有条理砭骨:形容刺入人的骨髓,形容使人感到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阴霾:这里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斑斑驳驳:形容颜色深浅不一生意葱茏: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悲怆:非常悲伤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抽搐:这里指心灵因痛苦而颤抖石破天惊: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大得惊人剽悍:勇猛,强健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往前阔绰:豪华奢侈,排场大观瞻:具体的形象给人的印象遒劲:雄健有力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文学常识1、《从百草圆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散文集、回忆录)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城南旧事》林-海音不是文中的英子,文章的题目一语双关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诗人,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4、《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由王安石所作,他字介埔,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5、《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6、《最后一课》都得,法国作家。
古诗词及文学常识以及检测雷凤兰日积月累一(一)古诗: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二)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分为风雅颂。
2.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天问》《离骚》《九歌》《九章》。
3.赋是两汉400余年中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期间涌现了大批著名的作家和作品。
贾谊和枚乘是西汉的辞赋代表作家。
检测:一古诗词及文学常识(一)补充完整1、《诗经》是我国______诗歌总集,共有______篇,分为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赋是两汉400余年中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期间涌现了大批著名的作家和作品。
_______和枚乘是西汉的辞赋代表作家。
(二)默写古诗《小儿垂钓》日积月累二(一)、古诗: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二)文学常识: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对《史记》有很高的评价,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3. 在《鲁宾逊漂流记》中,鲁滨逊认识了野人星期五。
(三)背诵: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检测:二古诗词及文学常识(一)补充诗句1.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二)我知道1.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对《史记》有很高的评价,被称为“史家之绝唱,___________”。
2.“建安七子”:______、陈琳、王粲、______、阮瑀、应玚、刘桢。
3. 在《鲁宾逊漂流记》中,鲁滨逊认识了野人________。
(三)默写古诗《小儿垂钓》日积月累三(一)古诗: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
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
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
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元曲原本是民间流传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始于宋代,鼎盛于元。
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
但也有相同之处。
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
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
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
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1、采薇《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悲歌《汉乐府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3、七步诗【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4、赠范晔诗【魏】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5、西江夜行【唐】张九龄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6、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唐】孟浩然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8、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9、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0、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2、少年行【唐】王维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13 从军行唐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14凉州词(唐)王翰蒲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5山中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6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7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8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诗词文学常识01、陶渊明(365-427年),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02、王维(701-761年),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字摩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至塞上》03、李白(701—762年),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与杜甫并称“李杜”。
后世人称其为“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04、杜甫(712--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后世人称其为“诗圣”。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望岳》、《杜工部集》、《春望》05、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世称白傅、白文公,谥号“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宋词的文学常识关于宋词的文学常识1.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字子安,有《王子安集》。
杨炯,世称杨盈川,自称“耻在王后,愧在卢前”。
2.陈子昂,字伯玉,世称陈拾遗,在文学方面针对初唐的浮艳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
3.杜审言,字必简。
4.“吴中四士”是张若虚和贺知章,包融,张旭。
5.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6.高适、岑参的边塞诗,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7.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
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8.孟浩然,世称孟襄阳,与王维齐名。
9.《水经注》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10.高适: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11.岑参与高适齐名,并称“ 高岑”。
,世称岑嘉州。
12.《唐诗别裁》:唐诗选集,清代沈德潜编选。
因杜甫《戏为六绝句》中有“别裁伪体亲风雅”语,故名“别裁”。
13.《而庵说唐诗》明代徐增著。
14.元稹:《元氏长庆集》15.韦应物,世称韦苏州,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16.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谥号文,世称韩文公,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
17.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并称“韩柳”,与韦应物并称“韦柳”。
18.刘禹锡,字梦得,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称“刘柳”。
19.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与好友元稹齐名,并称“元白”。
20.《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
中国古诗词文学常识中国古诗词文学常识【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沈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四大名著】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汉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诗词名句】〖《节妇吟》唐·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戢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赠婢》唐·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词的文学常识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
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
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的特点它在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
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阕(片)像对联一样相对)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
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段的在词上的学术语为“片”或“阕”。
“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
“阕”原是乐终的意思。
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词虽分片,仍属一首。
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
词的分类⑴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⑴中调: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⑴长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词牌词有词牌。
例如满江红,西江月等等。
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调子的名称,清代万树的《词规》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
词牌的来历,大约有下面四种:一、本来是乐曲名称。
词的前身是配曲的歌,如菩萨蛮,相传是唐代宣宗时,女蛮国进贡,她们高髻金冠,一身璎珞(;身上佩带的珠宝),形如菩萨,于是,时人有作菩萨蛮一曲咏之的,以后就成为词牌。
西江月、沁园春等也是如此。
二、取词中几个字做词牌的。
如忆江南,即因白居易的“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而来。
而念奴娇亦名大江东去,即因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句而来。
三、原来是词的题目。
如渔歌子是咏渔家生活的,浪淘沙是咏大浪淘沙的,更漏子是咏夜的。
凡是词牌下注明“本意”的,那词牌也就是题目了。
词人自度曲。
如姜夔的《扬州慢》、《惜红衣》;柳永《乐章集》里用调达一百二十个,仅有七个同于敦煌旧曲。
大多数词牌不是词的本意,而只是一种词谱的代号,词题和词牌不发生关系。
一般人填词要另立题目或在下面注引小字以言其所咏之志。
四、一些民间俗语、方言一些词牌是由一些民歌、俗语和方言等演化而来的,不过这类词牌已经不过见了。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词牌及其来历渔歌子: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潇湘神:又名《潇湘曲》。
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
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相见欢:原唐教坊曲名,又名乌夜啼,详见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此外还有浣溪沙、清平乐、渔家傲、凤栖梧等关于词学的名词【领字】:在词意转折处,使上下句结合,起过渡或联系作用的字。
【词题】:宋以后,词的内容、意境和题材都繁复了。
有时光看词的文句,还不知道为何而作。
于是作者有必要给加一个题目。
与词作内容相关。
(重要点)【词序】:用一段比较长的文字来说明作词缘起,并略为说明词意,这就称为词序。
【填词】:先有乐曲,然后依这个乐曲的声调,配上歌词。
宋元以来一般人则通称“填词”。
词派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并称“温韦”),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宋词在风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流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词风雄浑开阔奔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和柳永,词风缠绵细腻,多写儿女风情,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狭窄。
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词风:豪放、粗犷。
典型意象:名胜古迹、金戈铁马、英雄豪杰、高山大江等题材:多样,国家大计、民族兴衰、人民疾苦、个人抱负等。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秦观、李清照词风:婉约、柔美。
典型意象: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梧桐芭蕉、杨柳细雨。
题材:单一,多写相思、离愁。
鉴赏知识一、象、意象、境、意境:(一)象、意、意象:“意”指人的思想;“象”是指物象或者事象。
表述这两者的物质媒介是“言”,即语言。
把握意象的时间、空间关系。
诗人选取意象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关系,多个意象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关系排列起来,其内涵往往大于单个意象之和,换言之,时空关系创造了新的意象。
如时间关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空间关系“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把握意象的动静关系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
如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词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婉约风格1、描写女子曼妙的身姿,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画面交相应。
新贴绣落襦,双双金鹧鸪。
”就描写了一个女子晨起梳妆的情景。
2、描写空闺的幽怨:李清照著名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对远方丈夫的思念。
欧阳修的《诉衷情》:“清晨帘幕卷清霜,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一个风尘女子压抑着“离恨”,在人前咽泪装欢。
3、描写对佳人的爱慕想念,或者惜别之情:柳永的《雨霖铃》。
范仲淹的《苏慕遮》,一些人认为是思念远方的妻子。
4、其他的一些伤春悲秋的闲情愁绪:这类作品很多,如晏殊的《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李清照的《声声慢》,欧阳修的《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盛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感慨时光荏苒,有一种无可奈何的迁逝的伤感。
豪放风格5、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但往往受到现实的束缚,壮志难酬,出现了悲壮慷慨的情绪。
如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苏轼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等。
6、凭吊怀古之作,感慨朝代的更迭,时代的变迁。
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
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当然很多时候婉约和豪放风格的词很难区分,如李煜后期的词既有婉约词的哀婉动人,又有豪放风格的悲壮,这就要结合这两方面的思想内容特点来看一首词的意思。
还有一些词含有耐人寻味的哲理,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句子都值得人细细品味,体会它的深意。
另外有一些咏物词,就要求我们先弄清所咏事物的特征,它的意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作者想借这个“物”来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如张炎的《解连环?孤雁》咏的就是孤雁,因为写得太好了,人称“张孤雁”。
雁本来就是羁旅客的意象,而张炎把雁之孤和自己之孤巧妙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表层意思和深层思想的统一。
诗有“起承转合”,词也有。
一些双调或三叠四叠的词,每一层内容的侧重点都会不同,都会比前一阕的思想更深一层或者有所转变。
如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上阕写景,下阕就转而书写“人生长恨”了。
这种内容的转变,在欣赏时要注意。
有些词前有作者小序,一般都会写明填词的目的、原因、时间地点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词的内容。
如姜夔的《扬州慢》前有一段小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诗?风?黍离》:“彼黍离离”)了解一些常用的典故也有助我们理解。
比如辛弃疾的词就喜欢用典,而且很多我们现在都不是很熟悉,所以读他的词常常会有一些障碍。
平时要注意典故的积累(西洲老师空间那里有每日一典,大家可以去看看)。
像一些常用的典,如灞桥折柳、锦书回文、远山梅妆等等,如果能掌握对于理解词义有很大的帮助。
把握词的境界,体会境界的美.对于境界的解释,我就简单理解为情与景的统一,情景交融。
这种情景的交融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不能无病呻吟,否则读起来就味同嚼蜡。
所写的景物,要让人感觉似乎就在眼前,而不能让人感觉总是隔了一层,不容易产生共鸣。
比如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