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保护
- 格式:pptx
- 大小:273.64 KB
- 文档页数:61
世界保护环境的措施引言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问题日益严重。
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的重点。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世界范围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世界保护环境的措施。
控制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人类活动带来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通过限制工业排放、改善交通运输和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世界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大气污染。
首先,限制工业排放是降低大气污染的关键措施。
各国制定了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对工业企业进行监管和审核,以保证其排放在规定范围内。
同时,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企业采用低碳、环保的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改善交通运输也是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
各国投资发展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市民乘坐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减少个人汽车的使用。
此外,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广绿色交通方式,减少尾气排放,也是降低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
最后,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对控制大气污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开发,例如太阳能、风能和水力能等,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
清洁能源的使用不仅降低了大气污染的程度,还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保护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水资源,世界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世界范围内加强了污水治理和处理工作。
各国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设施,对城市、工业和农村的污水进行处理。
在处理过程中,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保证污水处理后的水质符合相应的标准,可以重新利用或者直接排放进河流和海洋。
其次,世界各国积极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
建立了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强调对水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制定了相关的水资源法律法规,规范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掌握水资源的状况。
国际环境保护法一、国际环境问题和国际环境保护国际环境问题也称全球环境问题或地球问题,是指超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的、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二战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环境作用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产生了大规模地球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由一国内的严重污染发展到区域性的大范围污染和生态破坏,甚至演化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益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
20世纪国际环境保护掀起过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主要发生在60至70年代的工业化国家,以“一个地球”为口号,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其顶峰标志。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并导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设立,大大推动了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
为纪念这次会议,联合国大会决定以每年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第二次高潮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其顶峰标志是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的海滨城市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有183个国家派代表团参加大会,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与会,故此次会议又被称为“地球高峰会议”。
会议宗旨是回顾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后20年来全球环境保护的历程,敦促各国政府和公众采取积极措施,协调合作,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而共同努力。
此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又称“地球宪章”)、《21世纪议程》、《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重要文件,发出了建立起一种“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的口号,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成为国际环境保护的新开端。
当前,国际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并非指气候的自然变异。
国际上保护环境成功的案例
1.挪威禁止捕猎海豹:挪威在1973年禁止了捕猎海豹。
在此之前,每年有数千只海豹被捕杀,以用于食品和皮毛贸易。
这项禁令保护了海豹免受过度捕杀和灭绝的威胁。
2. 南极洲的保护: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原始和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
1979年签署的“南极条约”规定,禁止任何开采和破坏活动,为南极洲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此外,南极洲的保护区也在不断扩大,以保护这一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 德国的“绿色革命”:德国在20世纪80年代实施了“绿色革命”,推行环保政策,减少污染和资源消耗。
通过限制排放、鼓励再生能源使用和提高能源效率,德国成功地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机会。
4. 瑞士的废物管理:瑞士是世界上废物回收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通过鼓励和强制实施废物分类、回收和再利用政策,瑞士成功地减少了废物量,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利益。
5. 印度的森林保护: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覆盖国之一。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森林面临破坏和采伐。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印度实施了多项政策,包括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采伐等。
这些措施成功地保护了印度的森林资源,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 1 -。
四、国际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一)海洋环境保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第12部分中对海洋上各种污染的防止作了详细的规定,国际社会还制定了许多有关防止海洋污染的条约或公约。
如1974年《防止陆源海洋污染公约》、1992年《保护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公约》。
1、防止陆源污染:(1)经由入海河流排污管道;(2)经沿海工矿企业;(3)经沿海农田、生活设施和海港;(4)陆上排放的有害废气经大气层降水进入海洋;由于陆源污染是属于有关沿海国主权管辖下的事情,《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多边公约很难作出具体规定。
《海洋法公约》只是要求各国制定法律和规章以防止、减少和控制陆地来源的污染,并防止、减少和控制通过大气层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第207、213条)。
1974年《防止陆源海洋污染公约》是国际社会第一部关于防止陆源海洋污染的公约。
该公约规定了缔约国的义务、各缔约国应共同或单独实施各种方案和措施,以及设立一个由缔约国代表组成的委员会,监督公约的实施。
1992年《保护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公约》生效后,将取代1974年的《防止陆源海洋污染公约》。
该公约对陆源污染的控制更为严格。
要求缔约国控制陆源污染的计划和措施要对点源要求应用最佳可得技术,对点源和散源要求应用最佳环境惯例。
所有的污染物质的排放必须事先得到许可。
2、防止船舶污染:在海上航行和进行运输的船舶故意或疏忽而直接向海洋排放油类或其他有害物质造成的污染。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船舶在操作过程中因排油或排放而造成的污染;二是船舶在航行中发生事故所造成的污染。
1967.3在美国附近公海的“托雷.卡尼翁号”油轮触礁造成11.7万吨原油泄漏、使英、法等国蒙受巨大损失。
后经调查委员会对事故进行调查、船主、租赁人赔偿英、法两国各150万英磅。
1967.5.4英把沿海国干预海洋污染事故和污染引起的民事责任两个问题向国际海洋咨询组织(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的特别会议上提出,该组织就此通过二公约,即1969.11.29《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件公约》和《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国际环保标准
国际环保标准是指由国际组织或国际社会共同制定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与准则。
这些标准通常为各国制定环境政策、法规和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旨在推动全球环境保护的合作和发展。
国际环保标准的制定通常涉及对环境质量、资源利用、能源效率、废物管理、污染物释放、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和指示。
这些标准的内容可以涉及到各个行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等。
一些国际环保标准的具体例子包括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ISO 14064温室气体管理
与报告标准、国际劳工组织的绿色工作准则等。
国际环保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可以促进全球环境保护的共同努力,提高不同国家之间环境保护政策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降低企业和组织的环境风险,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同时,国际环保标准的执行也需要各国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共识。
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重大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和跨国界的特点。
比如,大气污染不会因为国界而停止扩散,河流的污染会顺着水流影响下游的多个国家,森林的砍伐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也会对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产生影响。
因此,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这些复杂而广泛的环境问题。
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中带来了诸多好处。
首先,它能够整合各国的资源和技术。
不同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拥有不同的优势和专长。
有的国家在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有的国家在生态保护和恢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国际合作,可以让这些资源和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其次,国际合作有助于制定统一的环境标准和政策。
如果各国各自为政,执行不同的环境标准,那么跨国企业可能会钻空子,将高污染产业转移到环境标准较低的国家,从而导致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通过共同制定和遵守统一的标准,能够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再者,国际合作能够增强全球应对环境危机的能力。
当面临突发的环境灾难,如大规模的石油泄漏、核泄漏等,单个国家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
而通过国际间的协同合作,可以迅速调动各方力量,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
在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历程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例如,《巴黎协定》的签署,各国共同承诺控制全球气温上升幅度,采取积极的减排措施。
这一协定体现了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共识和决心。
然而,国际环境保护合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各国之间的利益分歧。
一些发达国家可能更关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更关注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和积极性相对较低。
这种利益的不平衡可能导致合作的困难。
其次,部分国家在国际合作中缺乏足够的诚意和执行力。
有些国家虽然在国际舞台上承诺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未能履行承诺,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
国际环境与环境保护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国际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重要性。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务,而是需要全球合作与协调来应对。
本文将就国际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的挑战与措施展开讨论。
一、国际环境问题的现状在当今世界,各种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不断增多,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工业化进程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能源消耗和大规模生产有关。
然而,环境问题的发展并不受国界限制,一国的环境问题终将影响到其他国家,因此,国际合作变得至关重要。
二、国际环境保护的挑战1. 跨国污染问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国企业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它们所产生的污染也跨越了国界。
这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因为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国家,跨国污染责任的确权难度很高。
2. 发展问题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是每个国家的首要任务,然而,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保护也不能忽视。
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达到平衡,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3. 国际合作难题由于国家间的利益分歧以及发展水平的不同,达成一致的国际环境协议非常困难。
例如,国际间在减排目标、转型能源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分歧,难以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有效合作。
三、国际环境保护的措施1. 国际协议与政策制定和实施国际环境协议与政策是应对国际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例如《巴黎协定》对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承诺和行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只有依靠科技的进步,才能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重点发展清洁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推动绿色发展。
3. 知识与教育的推广加强环保意识的普及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识,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4. 国际合作与共赢国际合作是推动环境保护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合作与协调,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结语:国际环境问题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
世界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及国际合作1. 引言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生态退化、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世界主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及国际合作,以供参考。
2. 世界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政策2.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UNFCCC是最重要的国际生态环境保护协议之一,于1992年通过。
该公约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以防止全球气候变暖。
各国通过定期会议和谈判,商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策略。
其中,最为知名的是《巴黎协定》,于2015年达成,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升温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2.2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2年通过,旨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和公平分享遗传资源所带来的利益。
该公约通过各项国际行动计划和战略,推动各国保护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
2.3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全球各国在2015年至2030年期间追求的目标,旨在解决贫困、不平等、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
其中,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目标包括:确保可持续发展,改善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确保公平、公正、包容性的社会和经济增长,以及加强全球 partnership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4 各国国内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不同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因国情而异,但都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主要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美国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负责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包括大气、水和土壤污染控制等。
此外,美国还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燃油经济性标准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
国际环境保护合作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自然资源的消耗、气候变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已经对全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了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各国需要积极开展合作,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本文将讨论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重要性、发展趋势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重要性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对于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首先,由于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需要各国共同行动。
单一国家或地区的努力是不够的。
其次,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和法规支持,这需要国际组织、政府和民间团体共同参与。
此外,环境问题对全球社会和经济稳定性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包括资源短缺、食品安全问题、自然灾害等。
因此,全球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共同解决环境问题。
二、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发展趋势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国际环境保护合作也逐渐得到了全球关注。
以下是未来几年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一些发展趋势。
1、环境问题将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点关注领域。
各国政府将加速推进环境立法和政策的制定,以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企业也将遵守环境法规和标准,并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2、国际组织将加强环境治理。
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组织将加强环境治理,促进各国间的环境合作和技术交流。
此外,一些企业、NGO和民间组织将成为推进环境保护的重要主体。
3、新技术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
例如,清洁能源、可循环材料和智能城市等将成为未来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
三、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挑战尽管国际环境保护合作有着很多积极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挑战。
1、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调难度大。
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问题的不同,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调难度很大。
特别是加大强制力度,监管难度愈加困难。
2、国际环境保护合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关乎我们地球家园的未来,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国际环境保护。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所处的地球。
我们的地球,这个蓝色星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它拥有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清新的空气和纯净的水源。
然而,在人类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事实: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环境问题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
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给地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也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因此,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就是要呼吁全球各国共同行动,携手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以下是我今天演讲的主要内容: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 生态平衡: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衡,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甚至引发连锁反应。
2. 人类健康:环境污染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3. 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国际形象:环境保护是全球性议题,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国际形象。
积极履行国际环境保护责任,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二、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与挑战1. 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
在空气质量、水环境、土壤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挑战:尽管我国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三、国际环境保护的合作与共赢1. 增强全球环境治理意识:各国应共同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全球环境治理意识,携手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引言国际环境保护合作是各国为了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而进行的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国际合作已成为解决环境挑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合作的途径。
重要性共同利益环境问题超越国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环境恶化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因此各国应当携手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挑战。
例如,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不仅对沿海国家造成威胁,还会引发全球性的环境影响。
通过合作,各国可以共同制定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风险。
资源共享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
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资源不足的困境,国际合作可以为这些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
发达国家可以提供资金和先进技术,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资源共享,各国可以共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不仅对人类生存和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环境破坏会导致资源浪费、生态退化和能源危机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各国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合作,各国可以共同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从而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存在的问题利益冲突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环境问题存在差异,各国在环境保护合作中可能产生利益冲突。
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会担心环境保护措施对其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存在一定的合作难度。
在国际合作中,解决利益冲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技术转让一些发展中国家缺乏环境保护所需的先进技术。
然而,发达国家并不总是愿意将这些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这可能会影响国际合作的顺利进行。
促进技术转让,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是加强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关键之一。
执行力问题环境保护合作的执行力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国际合作中,各国需要遵守共同的规则和承诺,采取行动来实施合作协议。
然而,由于缺乏监督和制裁机制,一些国家可能不履行承诺,导致合作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全球环境保护组织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全球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
由于工厂、车辆、燃气等的排放,大气中的污染物越来越多,使得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受到威胁。
同时,在人类的过度开采和施肥等活动中,土地、森林等受到了破坏。
为了保护环境,全球各地诞生了大量环保组织,其中一些组织具有全球性。
一、WWF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WWF)成立于1961年,是一个独立的国际环保组织。
该组织致力于保护全球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态多样性,并帮助野生动物和稀有植物种群的生存。
其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目前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办事处。
WWF主要通过资助研究、提供咨询、制定环保政策、宣传教育、开展环保活动等方式,推动世界各地的环保工作。
该组织非常注重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作,与广大社会力量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力图在全球环保问题上寻找最好的解答。
二、绿色和平绿色和平(Greenpeace)创立于1971年,是一个以环保活动为主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该组织秉持着“直接行动、和平抗争”的理念,以街头发声、采取非暴力抗议方式,推动政府、企业和公众对环保问题的重视。
绿色和平的行动颇为具有代表性,比如在北极地区争取企业和政府采取更加可持续的方式开展捕鱼和石油开发活动。
同时,该组织也对塑料垃圾、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等环保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反对和提出相关建议。
三、保护国际保护国际(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CI)创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美国。
该组织致力于保护全球生态平衡,并且通过科学研究、生态旅游等方式推广生态意识。
保护国际的主要工作包括通过建立保护生态系统的区域,以及推广生态旅游等方式,推动人类在自然环境保护上的意识和行动。
该组织还在全球各地支持科学研究,协助政府或相关机构控制环境破坏,并提供相关政策咨询等工作。
四、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NRDC)成立于1970年,是一个总部设在美国的环保组织。
2021年司考国际法第三章知识点:国际环境保护法一、国际环境法的原则1.国家环境主权和不损害其管辖范围以外环境的原则。
这项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各国享有按照自主的环境政策和本国的环境法律开发本国资源的权利,同时又有义务保证在其管辖和控制下的活动,不损坏别国或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环境。
(2)各国为保护世界环境实行的一切国际合作活动,都必须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
2.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该原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的普遍参加与合作,而不能仅由少数国家决定;二是作为国际社会成员的所有国家都应该并且有权参与保护与改善国际环境的行动。
合作包括诸如防止跨界污染,预防突发环境事件、增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水平等各个方面。
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所谓责任的共同性是指环境作为全人类共同利益所在,保护环境需要所有国家的合作与努力。
因为环境本身的整体性,各国对保护世界环境应承担共同的责任,包括:保护和改善其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并防止损害其管辖范围外的环境;各国应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在环境方面相互合作和支持。
所谓责任的区别性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同,及其历对环境恶化成因中所起作用不同,所以,承担的责任理应有所区别。
发达国家理应对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给予更多的协助,承担更大的责任。
4.可持续发展原则。
这个原则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以能够持续的方式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对于可再生的资源应在保持其再生水平下利用;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应在保存和不以其耗尽的前提下利用。
(2)应将保护环境与经济及其他方面的发展结合起来,不能以环境否定发展,也不能以发展牺牲环境。
(3)对自然环境及资源的拥有和利用,不但是当代人类不分种族、民族平等享有的权利,还应该是后代人类同样享有的权利。
二、国际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一)大气环境保护1.防止气候变化。
主要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