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平时作业四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平时作业四参考答案

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

1、民事法律事务文书从制作的主体划分,可以分为司法机关民事法律诉讼文书、当事人制作和使用的民事法律诉讼文书、律师代书和自用的民事法律诉讼文书。

2、民事起诉状通常是由首部、正文、尾部三个部分组成。

3、民事起诉状的正文主要包括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三个方面的内容,民事上诉状的正文主要包括上诉请求、上诉理由两个方面的内容。

4、民事答辩状的首部一般包括标题、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案由等项目。

5、刑事自诉状的案由和诉讼请求应写明控告的罪名和要求人民法院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请求。

6、法律文书的副本数量应当按被告人数提供。

二、名词解释:

1、文摘: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规定: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

论和补充注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2、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民事权举国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

发生争议时,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据事实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时制作并使用的法律文书。

3、行政起诉状:是指行政诉讼的原告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

行下行为的侵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处理垢法律文书。

4、学位论文:是指“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

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主要包括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三个级别的论文。

三、简答题:

1、组织学术论文的段落,主要应当依循哪些要求?

答:组织学术论文的段落,主要应当依循:

一是段意要明确,每个段落要说明一个意思;

二是段意要统一,一个段落应当集中表达一个意思;

三是段意要完整能围绕着一个段旨,采用必要而又充分的材料展开论述;

四是段的长度要适中,要根据文章的长短、段的性质,特别是表意的需要来确定段的长短。

2、如何才能写好民事起诉状的事实和理由?

答:民事起诉状的事实和理由是民事起诉状的核心内容,一般要分开叙写。叙写事实应当写明原告、被告民事法律关系存在的事实,以及双方发生民事权益争议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情节和结果。叙写事实要注意:一是必须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二是应当围绕诉讼请求叙写;三是既要反映案件的全貌,又要突出重点。阐明理由应当依事论理,写明被告实施的侵权行为或双方发生争议的权益的性质、已经造成的后果以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然后依法论理,写明原告提起诉讼所依据的法律条款。

3、选取论文写作材料的原则和标准主要有哪些?

答:选取论文写作材料,应当遵循“厚积而薄发”、“博收而约取”的原则,要在全部可用的相关资料中,选取最有价值的资料表达观点,构成文章。选取材料要考虑两条原则:一是要有利于支撑观点,二是要有利于吸引读者。选取材料的标准主要有四条:

(1)要选取确实的材料;

(2)要选取有力的材料;

(3)要选取富有新意的材料;

(4)要选取易于理解的材料。

四、对下面的一篇学术论文进行分析。

要求:1、运用学过的知识,结合文章实际,围绕文章展开分析;

2、分析条理要清楚并能自圆其说。

浅议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问题

秦旭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我国的劳动纠纷日益增多,也日趋复杂。1980年代确立起来的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同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也突现出来,其改革问题也成为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

一、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简述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是指由劳动争议处理的各种机构和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的各自地位和相互关系所构成的有机整体。1(参见阮秀: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探讨,北大法律信息网:/research/academy/details.asp?lid=1805)

一般认为,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为“一调一裁两审”制,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三种。依劳动法第19条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6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前为劳动部)的相关解释,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未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的案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种体制实际上是确立了“仲裁前置”的原则,既劳动仲裁为劳动审判的前置程序。

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调解机构是企业的内部机构,是否申请调解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而劳动争议仲裁具有特殊性,仲裁机构属半官方性质,依法定原则由政府、工会和用人单位三方共同组建。另外,劳动仲裁申请可以由任何一方当事人提起,无须双方当事人合意;仲裁裁决也不具有终局效力,当事人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诉。就法律性质而言,我国的劳动仲裁不同于司法裁判和一般的民商事仲裁,,它兼有行政性和准司法性:一方面,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在仲裁机构组成中居于首席地位,仲裁机构的办事机构设在劳动行政部门,仲裁机构要向本级政府负责,仲裁行为中还有行政仲裁的因素;另一方面,仲裁机构的设立、职责、权限组织活动原则和方式等与司法机构有许多共同或相似之处,它是国家依法设立的处理劳动争议的专门机构,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仲裁的程序和机制和诉讼差不多。2(参见王全兴:劳动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P491)在劳动审判机构方面,我国现行体制是在人民法院内,由民事审判庭裁判劳动争议案件,而没有设立独立的劳动法院或专门的劳动法庭。

二、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几点反思

(一)对“仲裁前置”的质疑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形成于1980年代,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位社会”的社会机构和秩序决定了劳动者对单位的高度依附程度,劳动关系上的利益分歧很小,劳动纠纷数量少,关系也相对简单,大部分可以经调解或仲裁解决。3(参见赵文骅: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需要改革,新民晚报,2002年1月6日)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方面改革的深入,社会变迁,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独立利益日益明显区分,矛盾也增多,加之在“走向权利的时代”的浪潮涤荡下,民众的权利意识勃发,争讼的冲动也突现。近年来劳动纠纷大幅增长,劳动争议的调解结案率却逐年下降,仲裁率逐年增加,而不服仲裁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