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
- 格式:doc
- 大小:13.05 KB
- 文档页数:2
与《庄子》有关的小知识一、《庄子》简介《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内篇:《内篇·逍遥游》《内篇·齐物论》《内篇·养生主》《内篇·人间世》《内篇·德充符》《内篇·大宗师》《内篇·应帝王》外篇:《外篇·骈拇》《外篇·马蹄》《外篇·脍箧》《外篇·在宥》《外篇·天地》《外篇·天道》《外篇·天运》《外篇·刻意》《外篇·缮性》《外篇·秋水》《外篇·至乐》《外篇·达生》《外篇·山木》《外篇·田子方》《外篇·知北游》杂篇:《杂篇·庚桑楚》《杂篇·徐无鬼》《杂篇·则阳》《杂篇·外物》《杂篇·寓言》《杂篇·让王》《杂篇·盗跖》《杂篇·说剑》《杂篇·渔父》《杂篇·列御寇》《杂篇·天下》1.《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大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ju àn)”,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庄子》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庄子》教案(优秀7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
举例说明《庄子》的文学特色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所著的一部名篇,其文学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幽默的语言风格:《庄子》常常以幽默的方式来讲述哲学思想,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将抽象的道理转化成形象的故事。
比如《齐物论》中的"鱼世之乐,乃在于水"和"吾丧我,汝将焉得之?"一语双关,用幽默的语言呈现深刻的哲理。
2. 生动的寓言故事:《庄子》中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寓言故事,如"背城借一力"、"蝴蝶梦"、"黄粱梦"等。
这些故事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富有情感的描写,直观地阐述哲学思想,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3. 独特的修辞手法:《庄子》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反问、夸张、排比、对偶等。
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庄子使文辞更富有韵味,引发读者的思维共振。
4. 精妙的字词运用:《庄子》中运用了大量精妙的字词来准确表达思想,如"泮林"、"心如明镜"、"以己度人"等。
这些独特的词汇不仅词意丰富,还给文本增添了一种特殊的文学美感。
5. 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庄子》充满了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内容,通过庄子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将哲学思考与诗意描写相结合。
这种奇幻的想象力为《庄子》赋予了独特的文学魅力。
以上是《庄子》的一些文学特色,这部作品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并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寓言故事导读: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他的文笔飘逸出尘,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构思巧妙,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1望洋兴叹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庄子·秋水》译文: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
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
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
’我就是这样的人啦!”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2鹏程万里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译文:远古的时候,有一种鸟,名字叫作鹏。
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彩。
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
庄子与《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一带)人,生于约公元前369年,卒于约公元前286年。
庄子一生的思想学说主要收录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最早的著录见于《汉书·艺文志》:“《庄子》五十二篇。
”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庄子》共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也就是说《庄子》未能完整地流传下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庄子》主要讲了什么提到《庄子》,很多人认为它如同“逍遥游”一般漫无畛际、宏大辽阔,却不大“接地气”。
其实不然,《庄子》中蕴含的政治、哲学思想,都是与现实社会紧密相关的。
先说政治思想。
前面说到,庄子生活的时代充满了战争和尔虞我诈,对于这种无道社会,庄子是非常厌恶的。
他向往一种“至德社会”,这种社会没有等级差别,一切都是自然质朴,不仅人与人之间是平等和谐的,就连人与禽兽之间也能和平共处。
然而,受到时代局限,庄子眼中的“至德社会”就是质朴宁静的原始社会,这实际是对原始社会的美化,当然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除了政治理想外,庄子还提出具体的政治措施。
一是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这就是要人们依照事物或事件的发展规律行事,不要以个人的主观成见看问题。
二是反对独裁。
庄子认为如果一切法度都出自君主个人意愿,那么要想把国家治理好是十分困难的。
三是正己、用人。
庄子提出统治者要想正人必先正己,还要选拔“能其事者”担任各级官员,这与儒家思想有相通之处。
再说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秉承老子而有所发展,特别体现在对“道”的认识上,因此被后人称为“老庄哲学”。
在老子的基础上,庄子把“道”推广到社会生活及人性人格上,主张万物平等、物我平等,提倡摒除成见,顺应自然。
此外,在老子有关无与有、小与大、短与长、柔与刚、弱与强等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基础上,庄子突出了事物之间的共同性以及相异性的相互转化,创建了“相对论”的认识论。
这种认识论,推动了中国人认识世界的进程。
对《庄子》的评价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界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哲学宝库中
的瑰宝之一。
首先,从思想内涵上看,《庄子》讲究的是心灵自由,追求真正
的自我。
书中常常用“无为而无不为”、“大道至简”等句子来表达
这种理念,强调爱惜自己,追求内心的宁静,反对压抑和奴役。
同时,《庄子》也主张认清世界的表象和本质的差异,警醒人们不要盲从,
要用独立的思考去寻求真正的智慧。
其次,从文学特色上看,《庄子》具有独特的幽默感和浪漫主义
色彩。
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如“齐物论”中的“鱼举水而跃”、“鸟飞高而落”等,用简洁、幽默、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人们生
活中的许多经典场景。
同时,书中还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谣等文艺
元素,给人以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
最后,从对人类社会的指导意义上看,《庄子》为人们提供了一
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
它教导我们要摆脱功利主义和形式主
义的束缚,追求真正的自我和内心的平静;同时,也提醒了我们不要
陷入过分的物质追求和利益争夺中,要通过心灵的升华去达到人生的
真正意义。
综上所述,《庄子》作为中国文化和哲学的瑰宝,不仅在思想、
文学和指导意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于当今社会的人们
仍然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我们快节奏、压力巨大的生活
中,适当地阅读《庄子》,或许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追求幸福和内心的宁静。
《庄子》赏析《庄子》一书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是道家经典之一。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这段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
从开头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断,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
至“约分之至也”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
至“小大之家”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
至“夫固将自化”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出发,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
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什么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秋水》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
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作家作品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第21课《庄子》二则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3.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本文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代表作有《逍遥游》、《庖丁解牛》等。
写作背景《北冥有鱼》出自《庄子》。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惠、庄二人友善,交游甚密。
他们一位是道家的一代宗师,一位是名家的著名人物;一位穷得叮当响,一位贵为相国;一位视名利如敝屣,一位却汲汲于富贵;一位喜欢深居简出,一位则不甘寂寞。
两人的出身与个性如此的不同,却偏偏结交成了朋友。
在《庄子》这本书里,多次提到惠子与庄子辩论,而且每一次,惠子都站在庄子的对立面。
然而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友谊,惠子死后,庄子十分伤心,他亲自为惠子送葬,还在众人面前感慨:“惠子走了,以后再也没有可以争论的人了。
"课文主题《北冥有鱼》一文中庄子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的,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与惠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论辩,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读读写写【诵读节奏】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的文学常识《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的瑰宝,其文学常识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修辞手法和文学风格。
以下是关于《庄子》文学常识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哲学思想:《庄子》主要聚焦于道家思想,强调了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理性思考。
庄子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是生命的本源和终极目标,通过返璞归真、无为而治的方式来达到和谐与自由。
庄子还强调了宇宙的变化和多样性,提出了相对主义的思想,认为世界没有绝对的标准,一切都是相对的。
2. 修辞手法:《庄子》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思想以及激发读者的思考。
其中最常见的手法是比喻、夸张、对偶和对话。
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庄子能够将抽象的哲学思想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对偶和对话则经常出现在庄子的对联式的叙述中,这种对偶性的叙述方式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对立的对比。
3. 文学风格:《庄子》的文学风格多样而富于变化,既有大气磅礴的宏大叙事,又有精致细腻的描写。
庄子的叙述方式独具特色,常以幽默诙谐、讽刺调侃的口吻表达观点,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
庄子的文风秀丽变幻,几乎每一章节都有独创的写作风格,时而耐人寻味、时而妙趣横生,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4. 主题与情感:《庄子》的主题涉及人生观、伦理道德、社会秩序、政治哲学等多个方面,同时也与自然、宇宙和人类关系密切相关。
在主题上,《庄子》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人生的目的,强调心性的修养和自由解脱。
在情感上,《庄子》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对人生的深思熟虑,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冷峻嘲讽。
5. 影响与意义:《庄子》作为一部杰出的哲学著作,对后世思想家和文化领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也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庄子》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追求个体自由和心灵解脱的重要性,对后世的文学作品、艺术创作乃至哲学思考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以上是关于《庄子》的文学常识的相关参考内容。
庄子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艺术1. 引言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名人之一,被誉为道家思想的奠基者之一。
他的作品《庄子》对于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庄子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贡献。
2. 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主张万物皆虚幻,强调人应当放下欲望和执着,追求自由无为的境界。
以下是庄子思想的几个核心要点:2.1 大道与自然庄子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个超越个体意识的宇宙大道,即“道”。
他强调人应当追随这个大道,靠近自然、融入自然,达到心灵解脱和人生境界升华。
2.2 自由无为庄子主张人要放下功利心和期望,并不追求功名利禄和社会地位。
他认为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沉静、顺应天理,以及放空心智所获得的自由状态。
2.3 获得自由的途径庄子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寓言,从不同角度阐述如何获得自由。
其中包括“庖丁解牛”、“蝴蝶梦”等经典寓言故事,用以启示人们如何超越个体意识,达到自由无为的境界。
3. 庄子的文学艺术庄子对于古代文学艺术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贡献:3.1 文风独特庄子的文章以浓厚的哲学氛围和独特幽默风格而著称。
他善于运用比喻、寓言、对偶等修辞手法,让读者在快乐中思考人生和宇宙之道。
3.2 文章主题广泛庄子的作品涵盖了伦理学、政治学、宇宙论等多个领域,既表现出了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也展示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观察。
3.3 对后世影响巨大庄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之一,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被广泛传播并被其他文化领域吸纳,成为古代文化瑰宝之一。
4. 结论庄子的哲学思想以及在文学艺术方面的贡献无疑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通过自由无为、顺应自然等思想理念,以及独特幽默风格的文章,使人们能够反思人生、探索宇宙真谛,并对后世产生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庄子的作品仍然是今天读者们不断探究和欣赏的经典之一。
以上内容涵盖了庄子哲学思想与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内容,并展示了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产生的重要影响。
[《庄子》简介]《庄子》《庄子》一:《庄子》的寓言故事大全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他的文笔飘逸出尘,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构思巧妙,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1望洋兴叹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庄子·秋水》译文: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
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
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
’我就是这样的人啦!”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2鹏程万里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译文:远古的时候,有一种鸟,名字叫作鹏。
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彩。
《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文学风格,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作者为庄子,名周,字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
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创立了道家学派的重要分支——庄学。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集,共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
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子本人的作品,外篇和杂篇则是庄子后学的著作。
《庄子》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包括齐物论、逍遥游、养生主等方面。
齐物论主张万物平等,逍遥游强调精神自由,养生主则探讨如何顺应自然以养生。
这些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极强的颠覆性和革命性,对中国古代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庄子》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概念,如“道”、“德”、“自然”等,这些概念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从文学角度来看,《庄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它以寓言、故事、对话等形式表达思想,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庄子》还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其思想更加含蓄而深刻。
《庄子》的文学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此外,《庄子》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所倡导的自然主义、个性主义和反传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为中国古代文化带来了多元化的元素。
同时,《庄子》的思想也被广泛运用于中国古代的艺术、医学、政治等领域。
概述《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庄子和《庄子》一书,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形象恢诡的论辩富有诗意的语言。
一、体制。
先秦说理文中《庄子》最具文学价值。
(一)《庄子》33篇,分内、外、杂三部分。
内篇庄子所作,外、杂篇庄子后学。
(二)思想。
1、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保持独立人格,追求精神自由。
2、源于又发展了老子思想。
“道”是其哲学基础和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
3、庄子人生就是体认“道”的人生。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精神上冲出个体,生命融入宇宙万物,翱翔于“无何有之乡”(《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大宗师》)。
4、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二、创作方法。
“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重长者名人言语,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
大都用“三言”形式说理,有时融为一体。
“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二)结构线索模糊隐秘,思想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纽带,把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融为有机体。
内篇多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用寓言从不同角度层面,加以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寓言作结,是哲理抒情散文。
三、想象和虚构。
这些寓言具超常想象力,构成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刘熙载《艺概·文概》)。
(一)哲学思想精深玄奥,具神秘色彩,适合用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暗示。
(二)从“道”的立场看,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时空无限,宇宙无穷,站在宇宙高度看待万物,因而,其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局限和物我分别,恢诡谲怪,变化万千。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三)想象诡奇是为表达其哲学思想。
初中八年级语文《庄子二则》精品教学教案《庄子》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善用故事说理,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八年级语文《庄子二则》精品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八年级语文《庄子二则》精品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把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3.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
教学重难点重点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特点。
难点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
一、导入新课播放【影音资源】《庄子(人物)》。
有人说:“在诸子百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就是庄子。
读《庄子》一书,不仅因为他的文学价值,更多的是因为先生的大智与幽默,书中一个个风趣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先生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许多的启迪”,今天我们学习《庄子》故事两则以“一斑窥豹”来感受庄子的大智与幽默。
二、整体感知1.作者作品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他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弟子和后世学者所著。
《庄子》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善用故事说理,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它“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郭沫若也评价它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
”《庄子》因而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可参考【影音资源】《庄子》2.读课文,初步感知。
【精品课件】(1)先自读再播放【音频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
①《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
内篇:《内篇·逍遥游》《内篇·齐物论》《内篇·养生主》《内篇·人间世》《内篇·德充符》《内篇·大宗师》《内篇·应帝王》外篇:《外篇·骈拇》《外篇·马蹄》
《外篇·脍箧》《外篇·在宥》《外篇·天地》《外篇·天道》《外篇·天运》《外篇·刻意》《外篇·缮性》《外篇·秋水》《外篇·至乐》《外篇·达生》《外篇·山木》《外篇·田子方》《外篇·知北游》杂篇:《杂篇·庚桑楚》《杂篇·徐无鬼》《杂篇·则阳》《杂篇·外物》《杂篇·寓言》《杂篇·让王》《杂篇·盗跖》《杂篇·说剑》《杂
篇·渔父》《杂篇·列御寇》《杂篇·天下》②《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③《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大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juàn)”,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在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