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共6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8.34 MB
- 文档页数:68
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创新和关键技术张玉泉【期刊名称】《科技中国》【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4页(P65-68)【作者】张玉泉【作者单位】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正文语种】中文2015年我国服务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开始从工业经济走进服务经济时代。
加快服务业结构调整,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服务经济中的比重,保持现代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我国服务经济尽快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进一步深入研究现代服务业模式创新和关键技术,找准模式创新和关键技术共性特征,对于支撑和引领现代服务业和服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06年科技部召开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会议,率先提出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并发布了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纲要。
相关部门和地方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制定了规划。
国务院发布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两个指导意见。
在中央和国务院的大力推动下,各部门和地方都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2017年,我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一、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现代服务业的定义与内涵现代服务业是我国提出的一个新的产业概念,没有现成的定义和范畴界定。
普遍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主要包括传统服务业技术升级改造和经营模式的更新,以及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
(二)机遇与挑战当前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以下几方面机遇与挑战:一是现代服务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1978年至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905亿元增长到427032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0.5%,比GDP年均实际增速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24.6%上升至51.6%;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8.4%上升至58.8%。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科技成果研究报告范文篇一: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报告及技术报告内容说明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报告及技术报告内容说明科研工作报告:应提供课题的来源渠道、项目编号和经费数额;简要概述立项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说明课题的起止时间,每个科研阶段工作的进展情况;参加课题人员和经费开支情况。
科研技术报告:应说明课题涉及学术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课题的研究概况;要特别强调课题的创新点是什么,先进性在何处;简述研究内容和结果,凡涉及诊断标准或疗效判定的,应写出明确的出处、依据和指标;研究成果对临床实际工作的指导价值及推广应用情况、论文发表情况等。
篇二:(201X版)院科研项目成果报告编写格式规范地研院科研项目成果报告编写格式规范(201X版)1 总述1.1 为了统一科研项目成果的撰写和编排格式,便利存档、加工、检索和交流。
参照《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 7713-87)和《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成果报告编制要求》(Q/SH 0166-201X),根据中石化科技开发部新的要求,以及《江苏油田商业秘密保护规定》(苏油密〔201X〕3号)要求,结合地研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格式规范。
1.2 凡列入地研院科技进步计划的项目,以及提交鉴定(评定)和奖励的科技成果,在申请验收、鉴定(评定)和奖励时,均按照本格式规范提交报告。
未通过报告形式审查的项目或成果,不得进入后期程序。
1.3 本格式规范包括报告的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附录,以及附件和审批文件的编制要求。
2 前置部分2.1 封面2.1.12.1.2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a. 题名语意未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中的特定内容。
b. 报告分册印刷,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2.1.3 对副题名的字体、字号和位置等要求等同于报告题名。
大国重器观后感13篇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大国重器观后感(精选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大国重器观后感篇1俗话说的好:“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
”大国重器,以其先进的创新实例,呈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成就,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民族工业创新的实力,也更加坚决了振兴中国工业的使命。
该片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进展的历史,将镜头对准了一般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才智、生活和幻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情节,鲜活地叙述了布满中国才智的机械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呈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将来前景。
首先这肯定是个带给人正能量的记录片,它让我们众多的工科生热血沸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让我们真正了解中国的机械制造业。
以前说到制造业,我脑海里的印象是笨重的大机器,是落后的人口密集型产业,是大车间里一排排的工人。
这是我第一次获得对中国的制造业这么具体的了解。
制造业包含大器件更注意小细节,虽然这些话在平日里也总听到,但通过这部片子的确让我体会更多,感受更深。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虽然起步晚,落后先进国家一大截。
但经过几十年的快速追逐,我们已经有了不少能和先进国家比肩的技术和产品,有些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这些在我国北部进展起来的企业经受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引进技术、购买专利到自主研发的进展过程。
这些大型装备制造业对一个国家的竞争实力贡献很大,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竞争力。
这种把握核心工业技术的力量才能让国家在国际对话中挺直腰板,不受制与别国。
落后时期,我们总是处于学习、仿照的阶段,在外出沟通学习或者引进技术的过程中受到了许多轻视或者排挤。
中国数学史(68页)一、远古至先秦时期的数学成就1. 结绳记事与原始数学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先民们就已经开始运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来处理简单的计数问题。
这种原始的计数方式,为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民们逐渐掌握了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如分数、乘除法等。
2. 夏商周时期的数学夏商周时期,我国的数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专门从事数学研究的官员,如《周髀算经》中记载的“数为官”制度。
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中,也发现了大量的数学符号和计算方法。
3. 先秦诸子与数学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数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都有涉及数学的研究。
其中,墨子及其弟子对数学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们在《墨经》中记载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理论。
4. 《九章算术》的问世二、秦汉时期的数学繁荣1. 秦朝的数学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度量衡进行了统一,这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统一的度量衡制度为数学的传播和应用提供了便利,使得数学知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应用。
2. 汉代数学家的贡献汉代,我国数学家层出不穷,如张苍、耿寿昌等,他们在继承和发展《九章算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其中,张苍的《算术经》和耿寿昌的《算术》都是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数学著作。
3. 《周髀算经》与古代天文学汉代,另一部数学名著《周髀算经》问世。
这部著作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还与古代天文学密切相关。
它通过数学方法解释了天文现象,为后世数学在天文学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4. 刘徽与极限思想东汉时期,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割圆术”,用以计算圆周率。
他的方法体现了极限思想,为后世数学家探索圆周率及其他数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发展1. 数学家群体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数学家群体日益壮大,如王弼、郭象等,他们在数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一时期的数学研究,更加注重理论探索和抽象思考。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得分: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
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
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领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指引。
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
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
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也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
诸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
“人无信不少”,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规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全球问题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以工业为主导的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令人棘手的社会问题。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能过份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几十年来,世界人口的过快增长,粮食供应短缺,生态环境的明显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等问题难以控制地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全球问题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当终止,人类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一、全球问题的概念“全球问题”这个概念是由欧美学术界、企业界、政界人士组成的一个未来学研究机构——罗马俱乐部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
罗马俱乐部把全球问题的研究又称作“人类困境研究”,这也就是全球问题研究的本义,即专指那些可能导致现在和未来“人类困境”的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
关于全球问题的具体内容,罗马俱乐部的发起者和首任主席,意大利著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A·佩切伊曾经开列了一个相当详细的单子,这就是:“失去控制的人口增长,社会的沟壑和分层,社会的不公平、饥饿和营养不良,广泛的贫困和失业,对增长的狂热,通货膨胀,能源危机,现实的和潜在的资源匮乏,国际贸易和货币瓦解,保护主义,文盲和不合乎时代的教育,青年的反叛,异化,难以控制的城市扩张和城市衰退,犯罪和吸毒,暴行的爆发和新式的警察残酷,拷打和恐怖主义,对法律和秩序的藐视,愚蠢的核行动,制度的无效和不建全,政治腐败,官僚主义,环境恶化,道德价值的下降,信念丧失,不稳定感……——还有对这一切问题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认识不足,等等”。
他指出:“这一堆令人困或、令人棘手的困难,正是罗马俱乐部所说的总问题”。
(王兴成《全球学研究与展望》第四页)佩切伊在其后期的著作中,又把全球问题概括为“衰退的十点表现”,即:军备竞赛和战争威胁;人口爆炸;全球近四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赤贫和绝望之中;生物圈的破坏;世界性经济危机;被忽视的深刻的社会弊病;发展科技无计划;制度僵硬老化;东西方对峙;思想和政治领导层的失职。
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并“完善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在现代化的实现方式方面,一方面,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让一部分人通过合法劳动先富起来,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从而在理论上提出了防止两极分化的政策主张。
另一方面,逐步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注意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努力限制和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弊病,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这一举措既可以看作是现代化的必须经历的环节,也是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方式的具体努力。
在现代化的目标方面,在坚持不断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努力推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79页)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既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般要求,又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
这一特色是针对我国作为不发达、不够格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而体现的。
尽管经过建国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有了长足的进步,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对于我国而言,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
邓小平立足于这一具体实际,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北宋科技的发展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显赫的朝代。
自西周到明清,历史上长达二千多年,但是到底哪一个朝代最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无疑是北宋了。
特别是在科技方面,北宋可谓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为中国科技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北宋科技发展的历史,看看那个辉煌的时代到底有多么了不起。
一、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四大发明之一。
自公元前220年后,这一技术就已经传承了几百年,但是在唐代和五代十国时代,这一技术还只是在相当小的领域内被应用。
到了北宋时期,这个科技终于有了腾飞的机会。
北宋的造纸术开始真正地大面积应用,并且不断地进行改进。
其最显著的成果便体现在纸的种类多样化以及质量的提高上面。
此外,北宋的造纸术还推动了书籍印刷业的发展,让书籍更加便民易读。
二、火药火药,是世界上又一重要的发明,而北宋在这方面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合理利用火药方面,北宋推出了不少创新性的方法。
南宋时期出现了“连环炮” 能够连续发射炮弹、便于围攻用途。
当时的宋武斗是仅次于古代战役中著名的战役、而且激战场面被记入了史册。
三、农业技术北宋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文明社会,自然科学技术是与农业生产密不可分的。
北宋当时有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致力于农业技术的研究,他们的付出和努力让农业生产产生了轮回性的变革。
当时广泛的水利工程建设,在重建堤坝防洪和灌溉技术等方面获得了不少突破。
在粮食栽培上,北宋对选种技术、种植管理、农业机械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并推广了新的种植技术。
四、天文学与地理学北宋时期的科学家们注重天文学和地理学的研究工作,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
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成果莫过于是《太玄经》的编纂。
该书是天文地理学领域中的经典之作,自北宋以来一直广为传颂,直到今天,该书所提出的独特学术理论仍然在学术研究中得到了支持。
此外,宋朝天文学工作者对日月星辰等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推出了星历、阳历等许多新的成果,大大推进了中国天文学的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