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全球最著名十大病毒》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病毒》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世界》的第四章《生命奥秘》,详细内容为病毒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及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知道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病毒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病毒的概念、分类及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病毒模型、图片、PPT、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病毒模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及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病毒的相关图片,结合实例讲解病毒的特征和分类。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绘制自己喜欢的病毒,并分享绘制过程。
5. 知识巩固(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病毒知识问答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
2.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 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画出自己喜欢的病毒,并简要介绍其特征。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请你列举三种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病毒的相关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病毒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巩固。
同时,可组织幼儿参观医院、实验室等场所,进一步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易懂性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参与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使用动画或图解展示病毒如何侵入宿主细胞、复制和传播的过程。
幼儿园大班科学《病毒》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命的奥秘》,详细内容为病毒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知道病毒是一种微小且结构简单的生命体。
2. 掌握病毒的传播途径,增强幼儿的卫生防护意识。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特点及其传播途径。
教学重点:病毒的概念、分类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病毒模型、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察病毒模型,激发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长什么样子?2. 讲解病毒的概念与特征(10分钟)(1)通过PPT展示病毒的结构特点,让幼儿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
(2)讲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引导幼儿关注生活卫生。
3. 病毒分类及影响(5分钟)(1)展示不同类型的病毒图片,让幼儿进行分类。
(2)讨论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幼儿的防护意识。
4.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病毒的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彩泥制作病毒模型,加深对病毒结构的理解。
(2)画一画病毒传播的情景,提高幼儿的绘画表达能力。
(1)邀请幼儿分享学习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2)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幼儿继续探索病毒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病毒2. 板书内容:(1)病毒的概念与特征(2)病毒的分类(3)病毒的传播途径(4)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幅病毒的结构图。
(2)写一篇关于病毒对生活影响的日记。
2. 答案:(1)病毒结构图:画出病毒的外壳、遗传物质等结构。
(2)病毒影响日记:描述病毒对生活的影响,如感冒病毒让幼儿生病、流感病毒让家人担忧等。
顶尖教案病毒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标题:顶尖教案病毒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病毒的定义、结构和分类。
2. 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3. 常见病毒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方法。
4. 病毒实验设计与实施。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病毒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病毒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病毒的疑问。
1. 概念讲解:a. 介绍病毒的定义、结构和分类,帮助学生建立对病毒的基本认识。
b. 引导学生讨论病毒与细菌的区别,并解释为什么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2. 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a.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思考并分享病毒的传播途径。
b. 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了解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c. 引导学生思考病毒感染的预防方法,并进行讨论。
3. 病毒引起的疾病及预防方法:a. 分组研究,让学生选择一种常见疾病,调查该疾病的病毒原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b. 学生小组展示研究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4. 病毒实验设计与实施:a.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于研究病毒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b. 学生个体或小组自主设计一个简单的病毒实验,并进行实施。
c.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进行反思和讨论。
反思与评估:1. 学生个人反思:要求学生写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 教师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和实验中的表现,并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关于病毒的展示材料。
2. 病毒相关的教科书或参考资料。
3. 研究疾病的资料和案例。
4.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根据实验设计而定)。
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或医生来校进行病毒相关的讲座或座谈会。
2. 组织学生参观医学实验室或病毒研究机构,加深对病毒研究的了解。
3.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某种病毒,并撰写科普文章或制作宣传海报。
2024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病毒》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大班科学教材《探索生命的奥秘》第四章《微生物的世界》第二节《病毒》。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病毒的概念、结构、分类、生命周期、传播途径以及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生命周期,掌握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病毒的生命周期、病毒的传播途径。
2. 教学重点:病毒的基本概念、结构和预防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病毒模型、PPT、实验器材。
2. 学具:显微镜、载玻片、病毒科普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病毒模型,引发学生对病毒的好奇心,进而引入课题。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病毒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分类。
(2)通过PPT展示病毒的生命周期,让学生了解病毒的繁殖过程。
(3)讲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引导学生关注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
3.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让学生观察病毒模型,了解病毒的外观特征。
(2)小组讨论,分析病毒生命周期中的关键环节。
4. 例题讲解:(1)教师给出例题,讲解病毒传播途径的判断方法。
(2)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病毒的基本概念、结构2. 病毒的分类、生命周期3. 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列举三种病毒的生命周期,并分析其繁殖特点。
(3)分析病毒传播途径,提出预防措施。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查阅病毒科普书籍,了解更多病毒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世界十大恐怖病毒排名最恐怖的是什么文/李男世界十大恐怖病毒分别是: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狂犬病病毒、非典病毒、HIV病毒、马尔堡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汉坦病毒、肝炎病毒、登革热病毒。
天花病毒虽然天花早在1977就已经彻底被消灭,当时在16世纪是天花病毒在美洲大陆上的“肆虐”注定无法在医学史中被忘却。
天花病毒是由欧洲殖民者带到美洲大陆的,传染性非常强,感染后会出现严重的严重毒血症状,全身出现皮疹,还会伴随着脑膜炎、肺炎、失明等并发症,感染后15~20死亡率高达30%,但在当时的医学条件下,无疑是绝症。
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堪称当代“天花”,它的发病时间比天花更短、死亡率更高,而且目前还没有可以广泛推行的治愈方法和预防疫苗,位居世界十大恐怖病毒第二。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死亡率最高达90%,病毒潜伏期通常只有5天至10天,而有些患者仅在感染后48小时就死亡。
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大家都很熟悉,通常被小猫小狗咬伤后都会去注射疫苗,但很有人知道狂犬病病毒的威力有多大。
狂犬病病毒并不仅限于狗或者是猫科动物,任何动物都有可能感染,人一旦被这些感染病毒的动物咬伤,就会引发恐水、怕风、咽喉肌痉挛、呼吸困难等。
感染后不迅速治疗,死亡率可达百分之百,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病。
非典病毒(Sars)2002年到2003年间席卷全球的非典,大家一定都印象深刻,由于极强的传染性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恐慌,不少医护人员也因感染死亡。
非典病毒为呼吸道传染,潜伏期在3-5天,主要症状为发烧、头疼、肌肉酸痛无力、咳血、呼吸困难等。
HIV病毒(艾滋病)HIV病毒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艾滋病,1981年人类首次在美国发现,这种病毒能摧毁人的免疫系统,侵蚀人体免疫细胞,让人的身体变得不堪一击,感染上各种传染病,还可能诱发癌变,最终死亡,位列世界十大恐怖病毒第五。
马尔堡病毒马尔堡病毒的恐怖程度丝毫不亚于HIV,是一种致命性病毒,可导致马尔堡出血热,与埃博拉病毒类似。
病毒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基本知识,包括病毒的定义、传播方式、预防措施等。
2. 增强学生的病毒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疫情,保持积极心态,共同维护班级和学校的卫生安全。
二、教学准备1. 搜集关于病毒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 准备病毒传播和预防措施的讲解PPT。
3. 准备互动环节所需的道具或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常见的病毒,引发学生兴趣。
并简要介绍病毒的定义,使学生了解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生物体,可以感染生物细胞并引起疾病。
2. 知识讲解(15分钟)(1)病毒传播方式:教师讲解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并通过图片或动画演示这些传播过程。
(2)预防措施:教师详细介绍病毒的预防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并强调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教师结合近期发生的疫情案例,分析病毒传播的特点和危害,引导学生认识到病毒防范的紧迫性。
3. 互动环节(15分钟)(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病毒防范工作,并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想法。
(2)角色扮演:教师设计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患者、社区工作者等),模拟疫情发生时的应对措施,提高应对能力。
(3)知识竞答:教师设计一系列与病毒相关的问题,通过竞答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课堂趣味性。
4. 总结提升(5分钟)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强调病毒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维护班级和学校的卫生安全。
四、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3. 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病毒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提高班级的应对能力。
病毒的优秀教案中班教案标题:探索病毒的优秀教案(中班)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病毒的认知,并提醒他们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3. 通过互动和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课时安排:共计3-4课时(每课时30分钟)教材与资源:1. 幼儿绘本《关于病毒的故事》2. PPT展示关于病毒的基本信息、图片和动画3. 海报、图片和卡片等展示材料4. 简单的实验工具和材料(如手指涂抹法、洗手试剂等)教案内容:第一课时:认识病毒1. 教师用PPT展示关于病毒的基本信息,包括病毒的定义、形状、构造等。
2. 教师向学生朗读幼儿绘本《关于病毒的故事》,引导学生聆听并讨论书中介绍的病毒知识。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材料互动活动,观察和比较病毒的形状和大小。
第二课时:病毒传播与预防1. 教师通过PPT展示病毒传播的常见途径,如空气、食物、接触等,并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洗手试剂实验,通过观察结果,引导他们理解洗手对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3.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作海报,宣传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探索病毒防护装备1. 教师介绍病毒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消毒液等,并展示图片或实物。
2.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创作并展示关于病毒防护装备的图片卡片,鼓励他们描述、解释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如何正确佩戴口罩、怎样正确洗手等问题,鼓励学生分享意见和经验。
第四课时:复习与评估1. 教师进行病毒相关知识的复习,如通过问答形式回顾病毒的定义、形状和传播途径等。
2. 教师设计简单的综合性项目,如绘画、手工制作或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展示他们对病毒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估与反思:1. 通过教学中的观察,记录学生对病毒的认知程度和参与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2. 教师可利用小组讨论、问答和项目展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评估他们对病毒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病毒》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病毒是什么,会通过简单的形象化表达来描绘病毒;
2.了解病毒对人类的影响,知道如何预防;
3.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拓展观察力,锻炼思维逻辑。
二、教学准备
1.幼儿园教室;
2.《病毒》相关的图片、视频;
3.纸、笔、彩色笔和贴纸。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可以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图片导入病毒知识的学习,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出病毒的相关话题。
2. 病毒的概念(10分钟)
学生通过图示、视频等形式认识病毒的基本概念并加以阐释,比如病毒的大小、形状、结构等等。
3. 病毒的分类(15分钟)
在讲解病毒的分类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病毒的种类,并在分类的过程中依据不同病毒的基本特性和形态特点介绍各类病毒。
4. 病毒的传播方式(15分钟)
在介绍病毒传播的同时,教师要重点向幼儿介绍常见的感染途径,比如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饮食、性接触等途径感染病毒。
5. 预防病毒传播(15分钟)
针对病毒传播的危害,教师要向幼儿介绍预防措施,包括个人的防护、自我卫生习惯等方面,告知幼儿不同病毒所引发的疾病,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 结束(5分钟)
介绍本节课的总结和下一步学习的计划安排,可进行一些简单的评价。
四、教学后记
通过本次兴趣科普知识的学习,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开启了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强化了孩子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同时让幼儿养成了更好的自我卫生习惯。
此外,对于幼儿的思维逻辑、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病毒》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科学教育指导纲要》的相关要求,结合大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选取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五册第18章“神秘的病毒”作为教学内容。
本章详细介绍了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类,认识常见病毒及其传播途径。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关爱健康、预防疾病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和预防措施。
难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病毒模型、洗手液、肥皂、毛巾。
2. 学具:彩笔、画纸、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病毒动画短片,引导幼儿观察病毒的特征。
2. 病毒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传播途径及危害。
结合病毒模型,讲解病毒的结构和繁殖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PPT,展示病毒分类的例题。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说出答案。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病毒分类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每组派代表分享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 洗手操作实践(5分钟)讲解正确的洗手方法,强调预防病毒的重要性。
组织幼儿进行洗手实践,教师示范并指导。
提问环节,激发幼儿思考,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1. 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和预防措施。
2. 病毒的结构和繁殖过程图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认识的病毒,并注明其名称和传播途径。
2. 答案:要求幼儿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描绘病毒并注明相关信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他们对病毒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查阅更多关于病毒的科学资料,开展家庭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幼儿对病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病毒》精品教案辩证认识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病毒制造新一代病毒所需的物质来自( )A.上一代病毒B.寄主细胞C.病毒本身D.外界环境2.下列有关禽流感病毒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个体微小B.有遗传物质C.营寄生生活D.有细胞结构3.病毒在寄主的细胞内进行增殖,对寄主的影响是( )A.没有影响B.有害C.有益D.既有益又有害4.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禽流感的病原体之一,判断该病原体是病毒的依据是( )A.该病原体无遗传物质B.该病原体有遗传物质,无细胞结构C.该病原体个体微小D.该病原体能致病5.下列不属于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的是( )A.将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B.给发热病人注射青霉素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6.下列疾病由病毒引起的是( )A.痢疾B.猩红热C.流行性感冒D.脚癣7.下列属于病毒特征的是( )①不能独立生活②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③有细胞结构④无细胞结构⑤进行分裂生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④⑤8.微生物结构简单,但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内B.②通过形成芽孢繁殖后代C.人们制作酸奶、泡菜离不开③D.②③都属于真核生物★9.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感染烟草叶片能使叶片出现斑点。
某同学想探究使烟草得病的是病毒结构的哪一部分,做了如下实验。
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烟草花叶病毒结构非常简单,无结构,它是由外壳和内部的组成的。
(2)把有病斑的烟叶榨汁,用病菌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用过滤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烟草,烟草会得病吗?。
原因是。
(3)此实验说明使烟草得病的是烟草花叶病毒的。
知能演练·提升1.B2.D 病毒个体微小,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特征。
第五章病毒备课日期:年月日授课日期:年月日总第节课题病毒学科生物年级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和描述病毒的结构特征和生命活动特点,认识病毒的类型及与人类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教材资源,分析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又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进行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教学重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设计意图课前讲演2003年初,我国广东省首先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
随后,广西、山西、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发生非典疫情。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灾害,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往来。
同学们知道引起非典的元凶是什么吗?(SARS病毒)你还知道哪些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呢?(感冒,疯牛病,2009年在全球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看来很多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了解病毒,并且学会预防病毒感染的一些方法。
想要认识病毒,我们首先要从人类发现病毒的历史开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问题牵引(一)病毒的发现伊万洛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因ppt展示图片:比较正常烟草叶子和烟草花叶病的病叶在形态上的区别。
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病因时,推想这种病是有细菌引起的。
观看动画: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将汁液通过一种过滤器,这种过滤器能将细菌滤去,也就是说细菌不能透过这种过滤器。
然后将过滤器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
学生思考:要是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那么这片正常的烟叶会不会患病。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患病。
讲解:滤过性病毒。
科学家莱夫勒和弗罗施在研究动物口蹄疫时,也发现了滤过性病毒。
引出问题是细菌大还是滤过性病毒大。
(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
下面我们看看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病毒图片。
幼儿园精品教案大班科学教案《病毒》一、教案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病毒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在近年来新冠病毒的影响下,病毒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话题。
因此,对幼儿进行病毒知识的普及,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增强他们的防疫意识。
本教案针对大班幼儿,以病毒为主题,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幼儿了解病毒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二、教案目标1.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知道病毒的结构和传播途径。
2.学会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4.增进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内容1.病毒的概念: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生物体,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无法独立生存,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繁殖。
2.病毒的结构:病毒由遗传物质(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有的病毒还有包膜。
3.病毒的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4.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加强锻炼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顾已知的病毒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结合图片和模型,向幼儿介绍病毒的概念、结构和传播途径,让他们对病毒有更直观的认识。
3.实践:组织幼儿进行洗手比赛,让他们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游戏:设计“病毒传播”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5.创作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病毒模型,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预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病毒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评估幼儿在洗手比赛和病毒传播游戏中的表现,检验他们是否学会了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
3.检查幼儿制作的病毒模型,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4.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传播病毒知识的情况,以及家长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满意度。
盘点四十年来史上著名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危害惊人:硬盘数据被清空,网络连接被掐断,好好的机器变成了毒源,开始传染其他计算机。
有报告显示,仅2021年,计算机病毒在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85亿美元。
计算机病毒现身江湖已多年,可以追溯到计算机科学刚刚起步之时,那时已经有人想出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根本原理。
1949年,科学家约翰·冯·诺依曼声称,可以自我复制的程序并非天方夜谭。
不过几十年后,黑客们才开始真正编制病毒。
直到计算机开始普及,计算机病毒才引起人们的注意。
下面我们盘点一下近四十年来比拟著名的计算机病毒。
1971年
最早的计算机病毒Cree,,a32目录外其它目录下的所有可执行文件。
并且会感染RAR压缩包内的文件。
病毒造成的危害及损失10倍于“熊猫烧香〞。
17机器狗病毒2021年
机器狗病毒因最初的版本采用电子狗的照片做图标而被网民命名为“机器狗〞,该病毒的主要危害是充当病毒木马下载器,与AV终结者病毒相似,病毒通过修改注册表,让大多数流行的平安软件失效,然后疯狂下载各种盗号工具或黑客工具,给用户计算机带来严重的威胁。
机器狗病毒直接操作磁盘以绕过系统文件完整性的检验,通过感染系统文件比方,,等到达隐蔽启动;通过复原系统软件导致大量网吧用户感染病毒,无法通过复原来保证系统的平安。
18震网Stunet,2021-2021
震网是一种Window平台上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蠕虫,它是首个旨在破坏真实世界,而非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病毒,利用西门子公司控制系统SIMATIC WinCC/Ste7存在的漏洞感染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写入代码并将代码隐藏。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包含PLC Rootit的计算机蠕虫,也是的第一个以关键工业根底设施为目标的蠕虫。
据报道,该蠕虫病毒可能已感染并破坏了伊朗纳坦兹的核设施,并最终使伊朗的布什尔核电站推迟启动。
不过西门子公司表示,该蠕虫事实上并没有造成任何损害。
病毒2021年
Conficer病毒是一种出现于2021年的计算机蠕虫病毒,针对微软的Window操作系统。
这种病毒利用了Window 2021、Window XP、Window Vita、Window Server 2021、Window Server 2021和Window 7Beta等版本操作系统所使用的Server效劳中的一个漏洞。
系列盗号木马
这是一类盗号木马系列的统称,这类木马的特点就是通过进程注入盗取流行的各大网络游戏魔兽,梦幻西游等的帐号从而通过装备获得利益。
这类病毒本身一般不会对抗杀毒软件,但经常伴随着AV终结者、机器狗等病毒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