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优质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古文《荷》
- 格式:docx
- 大小:17.14 KB
- 文档页数:3
《荷》专题教案教学设计《荷》专题教案教学设计《荷》专题一、活动目的:1、学习关于“荷”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丰富学生对“荷”的内涵的理解。
4、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写作能力。
二、活动重点:1、通过对“托物言志”写作方法的学习,理解荷的精神内涵。
2、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写作能力。
二、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进入荷的世界(竞猜、抢答)她从远古走来,有活化石之称--最早起源的被子植物,与银杏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
她为历代文人钟爱,有关的佳句名篇层出不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她是佛教圣物,取其桔祥清净之意--菩萨坐的莲花台;观音手中的莲花她是澳门的象征--区花,印度、斯里兰卡、突尼斯逢其为国花。
她被喻为花中君子。
--《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2、带着学生欣赏五首咏荷诗歌荷、荷香,香得有些古典主义,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太多笔墨。
今天,我们就着书本上的'五首诗歌来感受荷。
学生自由诵读,向同学推荐一首或一两句自己喜爱的诗歌。
3、引导学生领悟荷花的精神内涵刚刚几首诗描写对象各不相同,但无论是荷花、荷叶,还是果实,都能勾起诗人的遐想,触发他们写作的灵感,接下来,再向大家推荐几首写荷花的诗文。
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李乔(唐)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
--温庭筠(唐)莫笑出青泥,心净还如许。
--吴绡(清)凡花色之娇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居者多不结实。
甚矣,全才之难了。
兼之者,其惟莲乎。
--张潮《幽梦影》这几句都是从荷花的内在精神来写荷,欣赏《爱莲说》。
学生听读《爱莲说》,找出其中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并齐读,讨论:出淤泥而不染:不因环境恶劣而随波逐流。
濯清涟而不妖:不因环境顺利而张扬炫耀。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公正,没有歪的、邪的。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越远越香,凛然不可侵犯的人格力量。
君子:洁身自好端庄严肃德声远播4、确实,身外的风景总是与心内的风景遥相照应,欣赏自然景物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你是否知道一些爱荷之人?屈原:集芰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李白:青莲居士曹雪芹:黛玉最爱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鲁迅: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朱自清以及当代的一些名画家:黄永玉、齐白石从古至今,没有一种植物像荷花这样在精神上被赋予圣洁的光环,在文化上被赋予深刻的内涵。
小古文《荷》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荷》详细内容:本课主要学习唐代诗人李清照所作《荷》一诗,诗中描绘了荷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以及诗人在荷花丛中流连忘返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荷》这首诗;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诗歌风格;3.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描绘出自己心中的荷花景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荷》这首诗;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诗歌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荷花盛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美丽景象。
2. 诗歌朗诵: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诵《荷》这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句解析:教师逐句讲解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诗歌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李清照的诗歌风格,欣赏其写作技巧。
5.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与《荷》相关的练习题目,学生现场作答,教师点评并指导。
6. 描绘心中的荷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心中的荷花景象,分享给大家。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荷》板书设计:荷花盛开美丽景象流连忘返诗人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背诵《荷》这首诗,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荷花盛开的景象。
答案:荷花盛开,美丽景象。
2. 作业题目:请学生分析李清照的诗歌风格,并尝试仿写一首以荷花为主题的诗歌。
答案:李清照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以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荷花盛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荷花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诗歌朗诵、诗句解析和诗歌欣赏环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荷》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欣赏李清照的诗歌风格。
通过随堂练习和描绘心中的荷花,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荷花》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情势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换思想等的工具。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荷花》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荷花》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爱好的植物之一,描写歌颂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
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同学们见过荷花吗?还记得它长什么样呢?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I(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精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观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1、老师发觉,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
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精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
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观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知道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形。
(1)出示词语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饱胀翩翩起舞舞蹈蜻蜓昨夜好梦破裂一幅衣裳(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荷优秀教学设计《荷》专题主题学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及策略】1、阅读有关描写荷花的诗词、文章,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2、品味语言,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鉴赏能力。
3、体会并感悟荷的观赏价值和人文价值【课前准备】1、查阅资料,了解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对荷的好奇心、求知欲;收集有关“荷”的诗词、文章并初步感知。
2、自学《采莲曲》、《莲叶》、《赠荷花》、《白莲》、《爱莲说》并初步赏析。
学习过程:一、荷香初嗅----赏荷同学们,你见过荷花吗?领略过荷花的翩跹舞姿吗?那么,让一起走近荷,走进荷专题,首先来欣赏一段视频。
(引入学习内容,观看视频,让学生得到美的感受,获取感官想象)二、接天莲叶----咏荷1、学生展示搜集的与“荷”有关的诗词、俗语、成语等,在班内分享。
2、学生朗读课本内的《采莲曲》、《莲叶》、《赠荷花》、《白莲》,做到读得正确,有感情,把握好诗的节奏和诗韵。
3、即兴朗读课外搜集的咏荷古诗词。
如曹植的《芙蓉赋》、李白的《折荷有赠》、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李璟的《浣溪沙》、李清照的《一剪梅》、周邦彦的《苏幕遮》等。
4、学生朗诵余光中的《永远,我等》、席慕蓉的《莲的心事》、宁静之叶的《荷花九章》(通过大量朗诵荷花的诗词,了解荷给予人的美感体验及人们对其寄予的深厚感情。
)三、莲之花语----读荷1、欣赏任志宏朗诵的《爱莲说》,学生试读。
2、学生自由展示朗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3、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其它关于荷花的文章(通过阅读荷花文章,了解作者因身世处境、生活经验、艺术修养等所引发对荷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各有不同。
)四、诗意荷塘----品荷同学们,通过今天的阅读、感悟,相信大家对荷的认识更深一步,请各小组自选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去赏析。
(学生大量朗诵了诗词、朗读了文章,让他们谈印象最深的读荷感受,一切都水到渠成。
)五、回眸望莲----议莲1、读了关于“莲”的诗文,你发现荷的名称还有什么?请结合诗文来说明。
小学二年级语文《荷花》优质教案范文《荷花》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荷花》优质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二年级语文《荷花》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1.理解描写荷花开放的词句,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荷花的美。
2.理解“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那一段文字。
教学过程: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1.出示挂图。
在蔚蓝的天空下面,池水清清。
近看,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大圆盘。
雪白的荷花,就从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
蜻蜓不时地飞来飞去。
偶尔,一条小鱼在水面顽皮地吐个泡泡。
远看,有青山、小桥、游船。
多美的一幅画呀!2.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幅画。
请同学们按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画,分清主要景物和次要景物,把主要景物说具体。
这样一幅幽美的荷花图,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荷花》。
(板书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读音,出示字词卡片。
挨(āi)挨挤挤翩(piān)翩起舞饱胀(zhànɡ) 荷(hé)花莲(lián)蓬(penɡ) 仿(fǎnɡ) 佛(fú) 衣裳(shɑnɡ) 舞蹈(dǎo) 蜻(qīnɡ) 蜓(tínɡ)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示投影片。
荷花也叫( ),荷花开过以后的花托叫( ),里面的果实叫( )。
刚开的白荷花( )。
全开的白荷花( )。
将要开的花骨朵儿( )。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 )。
5.朗读感悟。
同学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荷》专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种类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欣赏荷花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 通过学习荷花的相关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荷花的生长过程、种类及特点。
2. 荷花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3. 荷花相关的诗词鉴赏。
4. 荷花的绘画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荷花的生长过程、种类及特点;荷花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荷花的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荷花相关诗词的鉴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荷花的生长过程、种类及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荷花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3. 采用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荷花之美。
4. 采用实践教学法,教授荷花的绘画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荷花的美。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荷花的生长过程、种类及特点。
3. 分析:讲解荷花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分享荷花相关的诗词。
4. 欣赏:组织学生欣赏荷花之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5. 实践:教授荷花的绘画技巧,让学生动手实践。
7.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荷花生长过程、种类及特点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荷花在文学作品中的理解及欣赏能力。
3. 评价学生对荷花绘画技巧的应用能力。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荷花图片及视频资料。
2. 荷花相关文学作品。
3. 绘画材料及参考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荷花的生长过程、种类及特点。
2. 第3-4课时:荷花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3. 第5-6课时:荷花相关诗词鉴赏。
4. 第7-8课时:荷花的绘画技巧。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荷花展览或实地考察荷花生长环境。
2. 开展荷花绘画比赛,展示学生的作品。
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荷花的认识。
5、课文荷教案一等奖设计一、“荷”专题1、欣赏荷花的美,了解荷花的相关知识。
2、学习咏荷诗,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的理解能力。
3、培养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理解文化内涵的能力。
2、以“荷”为主题,引导学生创作文学作品。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五、教学步骤:(一)导入:(屏幕)展示谜语:坐在水中央的小女孩。
穿着粉色衬衫,坐在绿色船上。
(玩植物)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荷的内容。
(屏幕)题目:专题“荷”(二)说荷:下面请根据刚才出现的谜语口头描述荷花(1-2名学生),结合自己对荷花的印象。
刚才学生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描述,下面,请根据他们收集的信息,谈谈他们对莲花的理解。
(提示:您可以从莲花的别名、组成部分、类型、成语诗歌等角度开始)明确:(1)莲花,又称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
它是睡莲科多年的水生草本花。
地下茎又长又厚,有长节和圆叶盾。
花期为6月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部,大部分花瓣嵌入花托穴,有红色、粉色、白色、紫色等颜色,或彩色文字和边缘。
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
(2)荷花有很多种,分为观赏和食用两类。
它起源于亚洲热带地区和温带地区。
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录。
它喜欢温暖和潮湿。
荷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叶子美丽,香味浓郁,污泥不染。
(3)荷花全身都是宝,藕和莲子可以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和种子的胚芽都可以入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4)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关系非常密切。
可以说,“莲花”是“佛”的象征。
走进寺庙,到处都可以看到莲花的形象。
大雄殿里的佛迦牟尼坐在莲花座上,善良;阿弥陀佛和大慈悲观音菩萨,被称为“西方三圣”之首,也坐在莲花上,其余的菩萨,一些。
手持莲花,一些脚踏莲花,或向世界扔莲花(如天女)。
《荷》专题教学方案《荷》专题教学方案(精选5篇)《荷》专题教学方案篇1一、教学目标:1、欣赏荷花的美,了解荷的有关知识。
2、学习咏荷诗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的领悟能力。
3、培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
2、指导学生创作以“荷”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三、教学难点: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五、教学步骤:(一)导入:(屏幕)出示谜语: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有关荷的内容。
(屏幕)课题:专题《荷》(二)说荷: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出示的谜语,并结合自己对荷花的印象,口头描述一下荷花(1—2名学生)刚刚同学们作了简单的描述,下面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荷花的了解。
(提示:可从荷花的别名、组成部分、种类、成语诗文等角度入手)明确:(1)荷花,又名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
属睡莲科多年水生草本花卉。
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
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
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
(2)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
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
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
(3)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以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4)荷花和佛教的关系: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
走进寺庙,随处可见莲花形象。
大雄宝殿中的佛祖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上,慈眉善目;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向人间抛撒莲花(如天女)。
《荷》专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荷》的基本内容,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学生能够运用荷花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深入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学生运用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学生培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荷花的生长过程:介绍荷花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
2. 荷花的特点:讲解荷花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环境等特点。
3. 荷花的观赏价值:介绍荷花的观赏价值,包括花色、花香、绿叶等。
4. 荷花的应用:讲解荷花在园林、农业、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5. 荷花的文化内涵:介绍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诗词歌赋中的表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荷花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荷花的观赏价值和应用。
(3)荷花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荷花生长过程中的生物学原理。
(2)荷花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荷花的实物或图片,深入了解荷花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提问、讨论等方式,探究荷花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3. 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共同完成荷花相关任务。
4. 讲授法:教师讲解荷花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荷花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荷花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荷花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4. 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等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荷花实物或图片、课件、教材、作业本等。
2. 教学场地:教室、实验室、荷花池等。
3. 教学时间:共4课时。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荷花实物或图片,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兴趣。
荷教案小古文
1.老师板书《荷》并齐读。
2.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感受荷花的美丽。
3.老师让学生用拼音朗读小古文,读好的学生坐端正。
询问学生小古文有几句话,让学生逐句朗读。
评价学生的读音标准和有感情。
1.研究第一句。
老师让学生配画,指名学生读第一句,并询问荷花开放的时间。
老师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丽。
2.研究第二句。
老师让学生感受荷梗和荷叶的形状,指名学生读第二句。
3.研究第三句。
老师让学生感受荷花的茎和藕,指名学生读第三句。
4.研究第四句。
老师让学生感受藕的结构,指名学生读第四句。
5.老师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丽,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
2024年语文《荷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荷花》一文。
文章描述了作者夏日赏荷的所见所感,细致描绘了荷花的美丽景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课文,理解荷花的特点;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会用词语描述荷花的美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用词语描绘荷花的美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它有什么特点?”2. 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精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段朗读,分析荷花的特点。
(2)学生讨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指导书写。
5.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用词语描绘荷花的美丽。
(2)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荷花的知识?”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荷花》2. 主要内容:荷花的美丽景象生字词学习作者的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用词语描绘荷花的美丽。
2. 答案:(1)略(2)示例:荷花的美丽犹如一位仙子,碧绿的荷叶是她美丽的裙摆,粉嫩的花瓣是她娇羞的面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加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3. 拓展延伸:课后可让学生收集关于荷花的诗句、故事等,进一步了解荷花的文化内涵。
课文《荷》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荷》。
(2)理解课文《荷》的内容,把握荷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荷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运用多媒体展示荷的生长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荷》。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荷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所涉及的荷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荷》的课件或黑板。
(2)荷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荷》。
(2)收集有关荷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荷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收集到的有关荷的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荷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荷的课文。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荷》。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荷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应用拓展:(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和珍惜生命。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荷》。
(2)背诵课文《荷》。
(3)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荷的特点。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字词练习。
(2)完成关于保护环境和珍惜生命的手抄报。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在课堂学习中,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荷》专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荷花的生长环境、特点和功能。
2.了解荷花在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3.培养学生欣赏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荷花的生长环境与特点- 荷花的生长环境:池塘、湖泊、河流等水域。
- 荷花的特点:荷叶大而浮于水面,荷花呈莲瓣状,花朵色彩丰富,花香四溢。
2.荷花在文化艺术中的地位- 古代诗词中的荷花:通过介绍相关的古代诗词,学生了解荷花在文学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 绘画中的荷花:学习著名画家的荷花画作,了解荷花在绘画中的表现形式。
- 传统手工艺品中的荷花:观赏荷花相关的传统手工艺品,感受荷花文化在手工艺品中的表现。
三、教学策略1.情景教学法:带领学生参观荷花的生长环境,观察荷花的特点。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荷花在文化艺术中的理解。
3.观摩教学法:让学生观摩并欣赏著名画家的荷花画作,培养审美能力。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荷叶绘画、荷花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讲述荷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呈现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兴趣。
2.主体教学(40分钟)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a.诗词欣赏:介绍古代诗词中的荷花形象,让学生感受荷花在文学艺术中的美。
b.绘画观摩:展示著名画家的荷花画作,引导学生欣赏并品味不同风格的作品。
c.手工制作:指导学生使用纸张、颜料等材料进行荷叶绘画或荷花手工制作活动。
3.小结(10分钟)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收获。
4.拓展活动(20分钟)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内的池塘或花坛,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感受真实的荷花。
五、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通过对学生在观摩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评价,如学生对荷花画作的欣赏程度、荷叶绘画的技巧等。
2.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荷叶绘画和荷花手工制作作品,看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和美感。
3.口头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口头评价。
课文《荷》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荷》。
(2)理解课文《荷》的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荷花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运用图片、实物等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利用写作、绘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学习课文《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荷》。
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了解荷花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 运用想象力,描绘荷花的美丽景象。
3. 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荷》的文本。
2. 荷花的相关图片、实物等资源。
3. 写作、绘画等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美丽景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荷花的了解和印象。
(3)简介课文《荷》的作者和背景知识。
2. 朗读课文(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荷》。
(2)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3. 理解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欣赏荷花(1)展示荷花的相关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运用想象力,让学生描绘荷花的美丽景象。
(3)分享学生的写作和绘画作品,共同欣赏荷花的魅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荷》的内容和特点。
(2)强调荷花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的阅读和研究,拓展知识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观察和描绘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课文《荷》的内容和特点。
小学语文教育:《荷花》课文朗读教案教案名称:《荷花》课文朗读教案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 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和寓意;2. 提高课文朗读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3. 学会用正确的语调、语速和语音读出文章的情感、氛围和语境。
教学重点:1. 熟悉荷花的生长过程和寓意;2. 掌握正确的语调、语速和语音,美化课文朗读。
教学难点:1. 通过生花描写描绘出荷花的美丽;2. 读出文章中的情感和氛围。
教学步骤:一、引入(5分钟)1. 教师可以与学生们分享一些关于荷花的知识,比如荷花的颜色、形态、生长地等。
引起学生们对荷花的好奇心。
2. 老师播放荷花美图,同时请学生们描述荷花的美丽之处。
3. 老师展示课文《荷花》,请学生们跟读标题,并且进行简短的探究——是否与之前学习的有联系?二、学习课文内容(10分钟)1. 教师将《荷花》课文在课前进行语音播放,请学生主要关注朗读的语调、语速和语音。
2. 教师讲解生花描写并指出与选择的描述词、句成分的关系。
3. 教师将课文分段展示,并逐段进行讲解,包括生字、生词的讲解。
4. 让学生们跟随教师的朗读,朗读三遍后,由学生其中一个进行朗读。
三、朗读第一遍(15分钟)1. 学生学习《荷花》课文。
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一遍,重点培养学生表达的语调和语音。
四、朗读第二遍(1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第二遍朗读。
2.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朗读中吸取文章的情感和氛围,物理框架和心理框架构建起来。
五、默读并理解、口头表述(20分钟)1. 教师让学生们默读课文一遍,帮助学生增强理解荷花的内容。
2. 让学生们口头表述荷花课文,着重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朗读第三遍(20分钟)1. 学生自主进行读,提高自信心。
2. 教师逐一点评每一个学生的朗读过程,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七、总结(5分钟)1. 回顾课上所学的内容,给学生一个简单而又明确的概括。
2. 让学生自主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读画相融,妙趣横生
——小古文《荷》教学设计片段一、教学背景
二年级的孩子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在朦胧中慢慢学会想象与说话,用板画的方式无疑是契合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
再之,二年级的孩子刚接触小古文但并不陌生,但在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的基础上了解小古文,对孩子们来说连读带猜也大致理解意思。
所以随图背诵效果甚好。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合作板画,学生在形象中理解小古文《荷》的句意。
2、通过引导想象创写,感受小古文的简洁,背诵小古文《荷》。
三、教学方法
师生板画、吟诵。
四、教学过程:板画荷花、吟诵。
(一)展示国画《出水芙蓉》。
绘画荷花的人不少,而最著名的要数南宋吴炳的这一副《出水芙蓉》,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大家仔细看看这画,画了荷的哪些部位呢?(荷花、荷叶、荷梗)。
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衬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
全图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
2、默读,圈出文中描写荷的哪些部位?
(二)小组合作找“荷”的特点
1、师生合作板画。
(1)齐读文中描写荷花的句子,理解“或红或白”。
教师相机板画两朵荷花。
我们常把粉嫩粉嫩的花儿比作什么?引导自创小古文:美若女子。
(2)各小组成员齐声朗读一篇小古文,找出对应的句子说出荷梗、荷叶、茎的特点。
(指名说,上台板画)
①梗:直立。
感觉这荷花的腰挺得特别直。
请一位小朋友来画“荷梗直立”。
②叶:形圆。
引导想象荷叶像什么呢?
预设:盘玉盘、绿伞......那我们给它加一句:形如绿伞、形如玉盘......相机评价:我们都是古文家。
(3)茎:横:平躺。
(师画)
(4)曰:长的很像“日”。
曰常见的两个意思:说与叫做。
(举例:子曰:温故而知新)
讲解小知识:茎在秋季时候膨胀形成果实莲藕。
2、有感情地朗读。
3、总结:小古文《荷》描写时候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描写。
并且抓住了各部分特点:荷花的颜色、荷梗的姿态、荷叶的形状等等。
确实别有用心。
4、看图吟诵。
(背诵)
五、教学总结
读画相融,将语言、观察、思维融为一体。
巧妙给予小古文以生命力。
让学生学会想而后思、思而后通。
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古文,并在过程渗透想象与诵读,无疑是为孩子们增强不少学习背诵小古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