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及矿床规模分类表
- 格式:doc
- 大小:398.00 KB
- 文档页数:9
饰面石材矿山规模分类标准《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对花岗石类饰面石材的地质勘探要求如下。
一、一般工业指标饰面石材矿包括对矿石的一般要求、矿石装饰性能和荒料率的要求。
1.饰面石材矿荒料率的一般要求饰面石材荒料是指具有一定块度的直角六面体。
对于年产3000m3以上饰面石材荒料的矿山的荒料块度一般可划分为三类,即Ⅰ类荒料块度大于等于3m3,Ⅱ类荒料块度大于等于1m3,Ⅲ类荒料块度大于等于0.5m3。
一般要求荒料的边长不小于0.5m,中档和一般档次饰面石材的荒料块度大于1m3。
饰面石材矿的荒料率是指从开采的总体积与所获得的荒料体积的百分比,一般要求中档饰面石材的荒料率不小于20%,在其他技术经济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对于高档饰面石材矿的荒料率要求可相应降低,对一般的饰面石材的荒料率要求可相应提高。
非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评价2.饰面石材板材率的一般要求饰面石材矿板材率是指荒料经加工后所获得的具有一定尺寸规格的抛光的板材面积,通常以m2/m3表示。
一般要求中档饰面石材的板材率不小于18m2/m3;在其他技术经济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对于高档饰面石材矿的板材率要求可相应降低,对一般档次的饰面石材矿的板材率可相应提高。
非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评价3.饰面石材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一般要求(见表19-5)表19-5 饰面石材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一般要求二、勘探类型的划分及划分依据1.勘查类型划分的原则矿床勘查类型根据矿体规模、主矿体形态和内部结构、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矿石质量稳定程度及矿床构造对矿体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五个方面划分为三个类型,即①地质条件简单型;②地质条件中等型;③地质条件复杂型。
由于地质因素变化的复杂性,也可允许有过渡类型的存在。
2.勘查类型划分的依据(1)矿体规模大型矿床主矿体的延展长度,一般大于1000m。
中型矿床主矿体的延展长度,一般为1000~500m。
一、有关矿床的基本概念〔一〕矿产的种类矿产的分类有多种方式,如按产出状态可分为气体矿产、液体矿产、固体矿产三种;按矿产的性质及其主要工业用途,又可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可燃有机矿产和地下水资源四类。
1、金属矿产是从中可提取金属元素的矿物资源,按工业用途又分为:〔1〕黑色金属:铁、锰、铬、钒、钛等。
〔2〕有色金属:铜、铅、锌、镍、钴、钨、锡、钼、铋、锑、汞等。
〔3〕轻金属:铝、镁等。
〔4〕贵金属:金、银、铂、钯、锇、铱、钌、铑等。
〔5〕放射性金属:铀、钍、镭等。
〔6〕稀有、稀士和分散金属,可分为三类。
①稀有金属:钽、铌、锂、铍、锆、铯、铷、锶等。
②稀土金属:包括原子序数39和57-71的16个元数。
根据地球化学性质又分为:ⅰ轻稀土金属〔铈族元素〕:包括镧、铈、钕、钷、钐、铕等。
ⅱ重稀土金属〔钇族元素〕:包括钇、钆、铽、镝、钬、铒、铥、镱、镥等。
③分散金属:如锗、镓、铟、铊、铪、铼、镉、钪、硒、碲等。
2、非金属矿产是从中可提取非金属元素或可直接利用的矿物资源。
按工业用途又可分为:〔1〕宝玉石及工业美术材料矿产:如钻石、翡翠、红宝石、蓝宝石等。
〔2〕建筑及水泥材料:如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珍珠岩、松脂岩等。
〔3〕陶瓷及玻璃工业原料:如长石、石英砂、高岭土、和粘土等。
〔4〕压电及光学原料:如压电石英、光学石英、冰洲石、和粘土等。
〔5〕工业制造业原料:如石墨、金刚石,云母、石棉、重晶石、刚玉等。
〔6〕化学工业原料:如磷灰石、磷块岩、黄铁矿、钾盐、岩盐、明矾石等。
〔7〕冶金辅助原料:如萤石、菱镁矿、耐火粘土等。
3、可燃有机矿产是指可为工业或民用提供能源的地下资源。
按产出状态可分为三类:〔1〕固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如煤、油页岩、地蜡、地沥青等。
〔2〕液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如石油。
〔3〕气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如天然气等。
4、地下水资源包括地下饮用水、技术用水、矿泉水、地下热水和卤水等。
〔二〕同生矿床和后生矿床1、同生矿床是指矿体与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矿床。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储量reserves矿产储量(mineral reserves)的简称。
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其表示方式有矿石储量(简称矿石量)、金属储量(简称金属量)或有用组分储量、有用矿物储量等,多数以质量(吨、千克、克拉)计,少数以体积(立方米)计。
它不扣除未来开采和加工时的贫化与损失。
储量是矿产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成果,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的重要依据。
中国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储量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的当时,经过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和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中国对储量所下定义与以前的概念有较大变动,特别是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等,与以往有明显的变化,但与国际上的表述更为相近。
如与国际矿冶协会理事会(CMMI)的《矿产资源储量国际分类建议》、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国际分类框架》的定义相似,但后两者将储量分为证实储量和概略储量两类。
[1](旧称可采储量或称开采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3个类型: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
矿产资源储量级别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资源总量:可开发的资源总量,包括二级边界品位;保有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的总量;基础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和一级边界品位;资源量:包括矿区外围附近的边界品位。
海、宁夏、新疆为9万吨/年;云南、贵州、四川为6万吨/年;湖北、湖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南方缺煤地区为3万吨/年。
国土资源综合利用
矿区矿产资源划分标准-储量规模
说明:
1.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依据的单元:
(1)石油:油田天然气、二氧化碳气:气田
(2)地热:地热田
(3)固体矿产(煤除外):矿床
(4)地下水、矿泉水:水源地
2.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依据的矿产资源储量:
(1)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气:地质储量
(2)地热:地热能。
(3)固体矿产:基础储量+资源量(仅限331、332、333),相当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13908-92)中的A+B+C+D+E(表内)储量。
(4)地下水、矿泉水:允许开采量
3.存在共生矿产的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以矿产资源储量规模最大的矿种确定。
4.中型及小型规模不含其上限数字。
1.顶板—矿体上面的岩层底板—矿体下面的岩层2.矿物—是由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天然产物。
3.矿产—指埋藏在地壳内能为人类所利用的有用矿物资源或矿物集合体。
4.矿床—地壳内部或表面富集的,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符合开采和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的聚集体。
5.矿床分类○1按矿床形状分:层状脉状块状○2按矿床的倾斜角度分:1.水平与微倾斜矿床<5。
2.缓倾斜矿床5-303.倾斜矿床30-554.急倾斜矿床>55○3按矿体厚度分:1.极薄矿体<0.82.薄矿体 0.8-53.中厚矿体 5-154.厚矿体 15-505.极厚矿体 >50m6.构造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由于受地球内部动力的作用,各个部分都在进行着长期的缓慢的运动,促使地壳的结构变化和发展,引起这种变化的运动称之为构造运动。
7.地质构造—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地壳岩层发生倾斜、弯曲和断裂,这些岩层在地壳中的存在状态就是地质构造。
8.主要的地质构造有(一)褶皱构造:具有连续完整性。
(二)断裂构造:无连续完整性(1)断层—位移(2)节理---无位移9.矿床开采顺序在开采矿体时,一般要将整个矿床划分为阶段,再把阶段划分为采区或矿块。
采区(或矿块)是开采矿床的基本单元。
在开采缓倾斜、倾斜和急倾斜矿体时。
每隔一定的垂直距离,掘进与矿体走向一致的主要运输平巷,将矿体沿垂直或倾向方向划分为阶段。
在一个阶段沿矿体走向每隔一定的距离掘进天井,左右两个天井和上下两个运输平巷包围的矿体称为采区,也叫矿块。
10.矿床中阶段的开采顺序有(1)下行式开采:由上向下逐个阶段开采(2)上行式开采:由下向上逐个阶段开采。
使用于缓倾斜矿体11.阶段中矿块的开采开采顺序有前进式、后退式和混合式三种。
(1)前进式---是从靠近主井的矿块向矿床边界依次回采。
(2)后退式—与前进式相反。
阶段平巷掘进到矿床边界后,从矿床边界向主井方向依次进行回采。
(3)混合式—指在矿井开采初期,先用前进式回采,待阶段平巷掘至矿床边界后,再从矿床边界的矿块向主井方向依次回采。
我国稀土矿床分布、分类及特征分析傅太宇;李葆华;董晓燕;许龙【摘要】本文对国内外稀土矿产进行概述,归纳了我国稀土矿床的分布、分类情况,对我国稀土矿床的特点进行总结。
结果表明:我国稀土矿床分布具有地质区域、地质空间、地质时间上的一定关系;我国稀土矿床具有储量大、类型多、矿种全、综合利用价值高以及“北轻南重”的特点。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formation of rare earth deposits in China, there lacks of unifiedclassifica⁃tion method. On the basis of collecting and sorting out the previous dat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are earth deposits, summarizes the distribution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are earth deposits in Chi⁃na.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rare earth deposits in China are related to the geological area, geological space and geological time; Rare earth deposits in China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of large reserves, various and full types, high value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North light South heavy".【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年(卷),期】2015(000)014【总页数】3页(P124-126)【关键词】稀土矿床;分布及分类;典型稀土矿床【作者】傅太宇;李葆华;董晓燕;许龙【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1;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1;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1;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 稀土矿床相关概念、发现历程稀土元素是指化学元素周期表中57~71号元素以及21号钇(Sc)元素、39号钪(Y)元素的总称。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DZ/T0033-199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
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4.1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
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
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
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铜矿地质勘查规范铜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一九八一年五月绪言铜是建设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有色金属原料,需要量很大。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加速铜矿资源的地质普查勘探工作。
铜矿地质勘探是矿山建设的先行工作,必须按照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地质条件的可能,合理地选择勘探矿区和部署地质勘探工作。
根据铜矿床常有多种组份伴(共)生的特点,在勘探工作中要切实执行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的方针,为充分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创造条件;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尽量缩短勘探周期;加强地质工作的管理,认真取全取准各项资料,加强综合研究,不断提高对地质规律的认识,按时提交地质勘探报告,以适应矿山建设设计的需要。
我国于一九六三年颁发的《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第三辑铜》,对铜矿地质勘探工作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本规范是由地质部和冶金工业部共同组成的铜矿规范编写组,根据我国生产实践的经验和原国家地质总局一九七七年颁发试行的《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的基本原则,广泛征求地质、矿山设计和生产部门的意见,以及收集我国主要铜矿区采、探对比资料,在原铜矿规范的基础上修编而成,作为审查验收铜矿详细地质勘探报告的技术要求。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的地质、地理等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既要坚持规范的原则要求,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地运用。
同时,希望在试行中注意总结经验,对本规范提出修改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研究和修订。
第一章铜矿的工业要求为了适应铜矿矿山建设的需要,合理地安排铜矿地质勘探工作,必须了解工业对铜矿资源的要求。
并根据这些要求去研究所要勘探的铜矿床,在当前采、选、冶等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否被充分与合理利用,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
为此,在本章中除介绍铜的特性及其主要含铜矿物外,还提出了工业加工技术对铜矿石的质量要求和确定铜矿床工业指标的一般原则。
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摘要:一、引言二、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概述1.分类依据2.分类方法三、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详述1.斑岩型铜矿2.砂页岩型铜矿3.火山岩型铜矿4.铜镍硫化物型铜矿5.碳酸岩型铜矿6.交代型铜矿7.热液脉型铜矿四、中国铜矿资源分布特点五、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国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中国铜矿的类型分类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本文将对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进行详细阐述。
二、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概述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主要根据矿床的成因、矿石类型和含矿建造进行分类。
通过这种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铜矿的性质、特征以及分布规律。
三、中国铜矿类型分类表详述1.斑岩型铜矿: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如江西、福建等地。
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中酸性火山岩与碳酸岩的接触带,矿石类型以黄铜矿为主。
2.砂页岩型铜矿: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等地。
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古近纪至新近纪的陆相沉积盆地,矿石类型以辉铜矿、斑铜矿为主。
3.火山岩型铜矿: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等地。
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火山岩,矿石类型以黄铜矿、辉钼矿为主。
4.铜镍硫化物型铜矿: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等地。
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中酸性火山岩中的镍硫化物矿床,矿石类型以磁黄铁矿、镍黄铁矿为主。
5.碳酸岩型铜矿: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如云南、贵州等地。
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古生代至中生代的碳酸岩,矿石类型以孔雀石、蓝铜矿为主。
6.交代型铜矿: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南地区,如广东、广西等地。
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中新生代的交代作用,矿石类型以黄铜矿、辉铜矿为主。
7.热液脉型铜矿:主要分布在中国全国各地,包括斑岩型、火山岩型、砂页岩型等矿床中。
这类矿床主要形成于中酸性火山岩、碳酸岩和砂页岩中的热液脉,矿石类型多样。
四、中国铜矿资源分布特点中国铜矿资源分布广泛,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总体而言,南方地区的铜矿资源较为丰富,而北方地区相对较少。
江苏矿产资源2008-2-2一.矿产资源概况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长江、淮河及古黄河的下游。
矿产资源种类较为齐全,分布相对集中,优势矿产和特色矿产明显,重要的工业原料矿产仍显不足。
具有矿产种类多,人均占有少;小型矿床多、大型矿床少;非金属矿产多,支柱性矿产少以及资源二次综合利用潜力大的特点。
1949年至2005年间,江苏已发现的矿产资源133种,各类矿床、矿点1400处。
经探明有一定规模资源储量的矿产有81种,大、小矿床615处,其中:大型矿床94处,中型矿床151处,小型矿床370处。
主要有煤、石油、铁、铜、铅锌、钛(金红石)、银、锶、铌钽、石灰岩、白云岩、磷、硫铁矿、岩盐、芒硝、石膏、含钾岩石、蛇纹岩、高岭土、陶土、膨润土、凹凸棒石粘土、水泥粘土、大理岩、方解石、水晶及二氧化碳气等数10种。
按照矿产种类可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及其它矿产三大类,其中:能源矿产155处,金属矿产138处,非金属及其它矿产322处。
此外,还发现和开发利用的新能源矿产――地热水资源20余处。
江苏探明的固体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总值近9000亿元,列在前10位的矿产有煤、岩盐、芒硝、石膏、水泥用灰岩、铁、鉓面用大理岩、熔剂用灰岩,制碱用灰岩、硫铁矿,合计潜在值占总值的92.40%。
保有储量名列全国前5位的矿产有28种,其中凹凸棒石粘土、玻璃用大理岩、二氧化碳气等6种矿产居于全国首位。
江苏矿产资源在分布上,地域性特征明显。
苏北以煤、铁、钛(金红石)、磷、岩盐、芒硝及建筑材料矿产为主;苏中以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气及凹凸棒石粘土矿产为主;苏南则以冶金辅助原料及建筑材料非金属、铁、铅锌银、岩盐矿产为主。
主要矿产地大都分布在中心城市及城镇周边,临近交通线,社会经济基础好,开发条件优越。
江苏优势矿产主要有熔剂用灰岩、熔剂用蛇纹岩、岩盐、芒硝、水泥用灰岩、石膏、膨润土,凹凸棒石粘土、高岭土、陶土、水晶、二氧化碳气和铅锌银矿等。
引言概述:采矿学是研究从地下或海底获取矿物或其他地球资源的科学。
它涵盖了从矿物勘探到开采和处理的全过程。
本文是采矿学知识点整理的第二部分,旨在进一步深入探讨采矿学的核心知识点,并为读者提供详细且专业的内容。
正文内容:一、矿物勘探1.地质特征分析a.地质地貌特征及其指示意义b.区域地质特征的解读方法c.矿床构造特征的分析与解释2.物探技术应用a.地震勘探在矿床勘探中的应用b.地电勘探的原理与方法c.重力与磁法勘探的特点与应用二、矿床调查与评价1.矿床类型分类a.岩浆型矿床的特征与分类b.沉积型矿床的特征与分类c.变质与变质岩型矿床的特征与分类2.矿床调查方法a.地震露头勘查方法b.地质测量与剖面分析c.矿物学与矿石学的应用三、矿山设计与开发1.矿山规模与布局a.矿山规模确定的指标和方法b.矿山布局设计的原则与方法c.地表开挖与地下开采的区别与选择2.开采方法与技术a.露天开采的工作面开设与设计b.地下采矿方法的选择与应用c.支护与瓦斯防治技术的应用四、矿石处理与选矿1.矿石破碎与磨矿a.破碎机械的分类与工作原理b.磨矿机械的分类与运行方式c.矿石破碎与磨矿过程中的参数优化与控制2.选矿理论与技术a.选矿流程与工艺的设计b.矿石分级与筛选的方法与装置c.浮选与磁选的原理与应用五、环境保护与矿山闭坑1.矿山环境影响评价a.矿山活动对土地、水体和大气的影响b.环评方法与指标体系c.环境保护对策与技术2.矿山闭坑与修复a.矿山闭坑的标准与程序b.闭坑后的地质环境修复与生态恢复c.矿山遗址的综合利用与再开发总结:采矿学是一个涉及广泛且复杂的学科,本文从矿物勘探、矿床调查与评价、矿山设计与开发、矿石处理与选矿以及环境保护与矿山闭坑等五个大点对其核心知识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矿物勘探和矿床调查是开展采矿活动的前提,矿山设计与开发是确保矿山正常运营的关键,矿石处理与选矿是提取矿石中有用矿物的重要环节,而环境保护与矿山闭坑则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
注1:富煤地区山西、内蒙古、陕西为15万吨/年;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安徽、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为9万吨/年;云南、贵州、四川为6万吨/年;湖北、湖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南方缺煤地区为3万吨/年。
来源: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208号文《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
国土资源综合利用
矿区矿产资源划分标准-储量规模
说明:
1.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依据的单元:
(1)石油:油田天然气、二氧化碳气:气田
(2)地热:地热田
(3)固体矿产(煤除外):矿床
(4)地下水、矿泉水:水源地
2.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依据的矿产资源储量:
(1)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气:地质储量
(2)地热:地热能。
(3)固体矿产:基础储量+资源量(仅限331、332、333),相当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13908-92)中的A+B+C+D+E(表内)储量。
(4)地下水、矿泉水:允许开采量
3.存在共生矿产的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以矿产资源储量规模最大的矿种确定。
4.中型及小型规模不含其上限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