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音乐《铁匠波尔卡》教案2.doc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铁匠波尔卡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铁匠波尔卡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材,第三章“动听的小节奏”,具体内容为《铁匠波尔卡》歌曲的学习与欣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铁匠波尔卡》的歌词和旋律,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了解简单的音乐节奏。
3. 增进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识,了解铁匠波尔卡的相关背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旋律的跳跃。
教学重点:歌词的记忆和旋律的演唱,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铁锤模型、节奏卡片。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铁锤模型,模拟铁匠打铁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铁匠波尔卡的节奏。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唱歌词,让学生跟唱。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分析旋律的跳跃。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歌曲中的一段节奏,进行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让学生相互纠错,提高对音乐节奏的感知。
5. 歌曲演唱与欣赏(10分钟)(1)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进行指导。
(2)欣赏铁匠波尔卡的音乐会表演视频,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铁匠波尔卡》2. 歌词:按照歌曲段落进行板书3. 节奏:用节奏卡片展示歌曲中的重点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铁匠波尔卡》的歌词,并标注节奏。
2. 答案:歌词和节奏正确无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民间音乐,如波兰的波尔卡、奥地利的圆舞曲等,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节奏感知的培养。
2. 歌曲学习中对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3.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互动性。
4. 歌曲演唱与欣赏中学生对音乐表现力的提升。
5. 作业设计中学生对歌词和节奏的抄写与理解。
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
《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管弦乐曲《铁匠波尔卡》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创作。
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破作为节奏乐器乐曲采用D大调,复三部曲式,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人们欢快的心情,其中在每个乐句末尾,小节强调后一拍,并突出打铁的节奏,使人联想到铁匠们劳动时的快乐心情。
中间转为G 大调,乐曲轻松跳跃,形成舞蹈气氛,再现第一部分后在简短的结尾中铁站叮当叮当的造型性音乐效果和活跃欢快的气氛结束全曲。
音乐活泼有趣,突出一种乐观勤劳向上的精神,使学生在快乐的音乐节奏中感受欢快喜悦与欣赏劳动成果的自豪心情,并为自己有一双能干的手感到骄傲,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受到爱劳动的教育。
二、教学评价:
在前六个单元的积累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并能对乐曲进行简单分析。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分析,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根据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应采用音乐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能听辨、听记、听唱乐曲的主题旋律。
2.能建立速度、音色、音区与音乐形象的联系。
3.对乐曲进行乐器伴奏,并总结波尔卡音乐特点。
五、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选择合适的乐器,对乐曲的主题旋律进行伴奏;
2.能够通过聆听,总结出“波尔卡”这一体裁的特点。
六、教学过程:。
《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聆听音乐,通过各种身体的律动加强学生对音乐主题的记忆。
2. 根据歌曲节奏特点进行简单的打节奏、唱节奏训练。
3.了解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学习波尔卡舞蹈律动,增加学生学习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节奏训练、身体律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音乐课堂,在上课前,请小朋友们准备好一个杯子和一根筷子,准备好了么?今天杨老师带大家去参加优秀铁匠师的选拔赛,只有会敲击下面这条节奏,才能成功入选优秀铁匠师,给国王打造美丽的保险箱。
X X X X X X X X X O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的地方,我们用筷子敲击玻璃杯,模仿打铁的声音,其它节奏轻轻拍桌子,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视频)能跟上的小朋友,可以去皇宫打造保险箱啦,咋们赶紧出发吧!2、欣赏A段师:来到了皇宫,这里有很多小铁匠,他们正在打铁呢!他的打铁声充满了美妙的节奏,还创造了动听的旋律,下面请跟着图形谱一起动起来,感受打铁时美妙的音乐律动吧。
说说小铁匠的心情是怎样的。
(聆听音乐,用手画图形谱)没错,这段音乐的情绪轻快活泼,表现了小铁匠们对打造小保险箱充满信心,请你拿出手指画笔跟着音乐画一画,并思考打铁的音乐一共出现了几次?力度上有变化么?从图形谱中我们发现一共出现了3次打铁的音乐,而且第三遍的打铁音乐与前两遍的音乐相比较,力度变强了,因为小铁匠们更卖力了。
我们可以把打铁音乐用小a来表示,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一段音乐是和小a不一样的,你听这是在干嘛呢?原来是小铁匠们在铁路旁拉风箱呢,我们把拉风箱的音乐用b来表示,这就是乐曲的第一乐段,我们用大A来表示,一共有四个乐句组成,跟着音乐一起来体验小铁匠的生活吧!3、B段欣赏师:小铁匠们可开心了,在完成了打铁,他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视频)这捷克的民间舞蹈,叫波尔卡。
4、A’段欣赏师:小铁匠们跳完舞,又继续干活儿了,听一听这一段音乐和哪一段音乐相似呢?最后敲了几下小铁锤呢?小耳朵真灵,这段音乐和第一乐段打铁音乐相似,多了一个尾声,最后尾声小铁匠敲击了6次小铁锤来表示成功的喜悦。
铁匠波尔卡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案:铁匠波尔卡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材,具体章节为第八章第三节《铁匠波尔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铁匠波尔卡》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铁匠波尔卡》,使学生了解并感受波尔卡这种音乐形式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地演唱《铁匠波尔卡》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把握,以及波尔卡这种音乐形式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教学课件学具:乐谱、歌词卡片、打击乐器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波尔卡音乐的典范作品,引导学生进入波尔卡音乐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波尔卡音乐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跟唱《铁匠波尔卡》歌曲,边唱边体会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2)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和音高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
(3)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曲接龙比赛,提高学生的演唱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歌曲演练(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演练,要求学生注意节奏和音高的准确性。
(2)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唱,检查学习效果。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铁匠波尔卡节奏: X | X |音高: Do Re Mi Fa Sol La Si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五线谱和简谱两种方式,准确地书写出《铁匠波尔卡》的歌曲旋律。
2. 请学生谈谈对波尔卡音乐的认识,以及在课后是如何进行练习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案中,歌曲学习环节中的难点节奏和音高的讲解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铁匠波尔卡》教案设计教学内容:铁匠波尔卡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波尔卡是一种两拍子的舞蹈,帮助学生记忆主题音乐,体验波尔卡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随音乐模仿出打铁的动作和情境,表现2/4拍的强弱特点。
3、体验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现乐曲,培养学生古典音乐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现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主动探究法,讲解练习法教学思路:管弦乐《铁匠波尔卡》是一首表现铁匠打铁情景的乐曲,我在设计教学从整体感受入手,从总体上去感受,即听音乐是怎样开始的,如何进行,什么旋律先出现,有几个主题音调,并将其中的主题音乐以唱游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就十分感兴趣,也能很自然地投入到主题音乐的表演演唱中,加深了对主题音乐的印象,加强了对主题音乐的记忆,解决了教学难点。
分段欣赏的任务,则是引导学生从每段不同的情绪入手,这样就可以把儿童引进特定的意境中去,似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使儿童从中感受到喜怒哀乐,感受到音乐内在的美,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此外,在教学中运用设置悬疑,提出的问题言简意明、形象生动,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流程:一、导入——波尔卡舞蹈律动。
(背景音乐《微笑波尔卡》主题)师:同学们,拿出你的小手和老师招招手!让我们随着轻快地音乐,动听的旋律从手的舞蹈开始今天的音乐课。
师:孩子们跳得真不错,现在小朋友告诉我你在跳舞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学生谈感受)2、介绍波尔卡舞蹈:师:刚才我们跳的这段轻快活泼的二拍子的舞蹈叫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19世纪,波尔卡舞蹈在欧洲特别流行的一种舞蹈。
二、创设情境、初听全曲1、听A段主题,选择音乐主角——铁匠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一幅铁匠一幅理发师,请同学们看图片中的两个勤劳的人,有一位是今天音乐课上主角,他是谁呢?(学生听音乐选择)生:铁匠——打铁匠师:大家的感觉没有错,音乐表现的是图中勤劳能干的小铁匠。
铁匠波尔卡-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中的节奏元素,例如:拍子、节拍、节奏型。
2.能够辨别简单音符和休止符的时值,例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3.掌握简单的合唱技巧与方法,例如:齐唱、分声部唱、反复唱。
4.了解铁匠波尔卡这首经典的管弦乐曲,以及其中的乐器演奏形式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2.1 音乐元素1.拍子:介绍四分之三拍子,与二分之四拍子的区别。
2.节奏型:介绍波尔卡的节奏型,了解波尔卡舞曲的起源和特点。
3.音符与休止符:介绍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以及休止符。
2.2 合唱技巧1.齐唱:学生音乐老师教唱课文中的铁匠波尔卡。
2.分声部唱:指导学生分成两组,各自演唱课文中的两个声部,通过听觉训练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唱唱技巧。
3.反复唱:反复演唱,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音乐拍子的节奏感。
2.3 音乐鉴赏1.导入铁匠波尔卡的基本知识,并聆听人音版的演奏。
2.学生分析曲子的音调变化、情感表达、节奏等元素。
3.学生甚至可以根据教师的琴声和打击乐器声,自己学习演奏歌曲。
三、教学过程3.1 音乐元素的学习•采用带有关键词的教学方法,以便学生记忆。
1.拍子:引导学生从自身感受出发,找出引导他们进入音乐节奏感的指标。
强化乐曲中4分之3拍子的特点。
2.节奏型:–介绍管弦乐团中常用的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等,并了解波尔卡的起源和特点。
让学生熟悉舞曲节奏。
3.音符与休止符:–对学生介绍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和休止符的意义。
3.2 合唱技巧•引导学生唱出节奏。
1.齐唱:–教师演示唱,然后让学生跟唱,齐心协力形成自己的部队。
2.分声部唱:将学生分成两组,教师先教唱片段,然后由学生以两个声部唱出铁匠波尔卡的两个声部。
3.反复唱:–引导学生多唱几遍以加深理解。
也可以在学生的发音错误时即时纠正。
3.3 音乐鉴赏1.导入铁匠波尔卡的基本知识,并聆听人音版的演奏。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7 《铁匠波尔卡》人音版(五线谱)(2)一. 教材分析《铁匠波尔卡》是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这首歌曲以轻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展现出铁匠工作时敲打铁砧的场景。
歌曲采用4/4拍子,共有16小节。
整首歌曲充满了活力和趣味性,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波尔卡这种音乐形式的特点,同时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心,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准和节奏知识,能够简单识谱。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波尔卡这种音乐形式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波尔卡这种音乐形式的特点和魅力。
2.学会演唱《铁匠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波尔卡音乐形式的特点2.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把握3.音准的准确性4.合唱部分的协调性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铁匠工作场景,感受波尔卡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节奏、音准的练习。
4.合唱练习法:培养学生之间的协调性,提高合唱效果。
5.音乐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介绍、图片、视频等资料。
2.乐器:钢琴、鼓等打击乐器。
3.音乐谱子:五线谱和简谱。
4.合唱架:用于合唱练习。
5.录音机、音响等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铁匠工作场景,引导学生了解波尔卡音乐的特点。
同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奏《铁匠波尔卡》,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风格。
随后,展示歌曲的五线谱和简谱,引导学生认识乐谱。
铁匠波尔卡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材,具体章节为《铁匠波尔卡》。
该章节内容详细介绍了波尔卡舞曲的特点,通过歌曲《铁匠波尔卡》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舞曲的韵律感。
教学内容包括歌曲学唱、舞蹈动作练习以及音乐欣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铁匠波尔卡》的歌词和旋律,能熟练演唱歌曲。
2. 培养学生对波尔卡舞曲的韵律感,学会基本的舞蹈动作。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铁匠波尔卡》的学唱和舞蹈动作练习。
难点:波尔卡舞曲韵律感的把握,以及舞蹈动作的协调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舞蹈视频、卡片等。
学具:歌词卡片、舞蹈道具(如小铁锤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波尔卡舞曲,让学生感受舞曲的韵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铁匠波尔卡》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学唱歌曲。
3. 舞蹈动作练习:观看舞蹈视频,学习基本的波尔卡舞蹈动作,教师现场指导并纠正动作。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动作练习,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现力。
5. 音乐欣赏:欣赏其他波尔卡舞曲,让学生了解舞曲的多样性。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铁匠波尔卡》2. 歌词:歌词卡片贴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学唱。
3. 舞蹈动作图解:用卡片展示舞蹈动作,便于学生模仿学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铁匠波尔卡》并录制视频,要求声音洪亮、音准准确。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舞蹈动作协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舞蹈动作的协调性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其他波尔卡舞曲,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班级波尔卡舞蹈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中的舞蹈动作图解。
铁匠波尔卡
教学目标:
1、感受和表演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理解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学会区分乐句,并用动作正确表现弱起的乐句。
2、学习按音乐的段落和句子做动作和变换动作。
3、学习协调地合作表演,并在表演中愉快地进行表情交流。
教学内容:
1、教师帮助学生了解铁制品的制作过程,了解铁匠的劳动方式和劳动工具。
2、音乐律动:《铁匠波尔卡》
教学过程:
1、播放音乐进室,练声,复习歌曲。
2、组织学生安静倾听全曲,体验乐曲的愉快情绪,要求听出:乐曲开头的音乐和结尾的音乐是相同的,中间的音乐与前后的音乐是不相同的。
3、欣赏音乐并创编表演动作。
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自由结伴表演,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动作建议如下:
引子:扎围裙、卷袖子、点炉子。
A段第一、二乐句:一人拉风箱,一人当炉子里的火。
“火”自己表现燃烧的样子,并使动作由小变大,表示火越烧越旺。
A段第三、四乐句:一人当铁块,一人当铁匠。
“铁块”摆好造型站好,“铁匠”左手放在“铁块”头上,两手拍一下做出敲自己的左手的样子,“铁块”一点一点地往下缩。
B段一人当铁块,一人当铁匠,每句前两小节,铁匠用双手摆弄“铁块”,使“铁块”被动造型。
每句后两小节,铁匠
右手做持锤状并作敲打动作。
铁匠敲到哪个部位,“铁块”就收缩到哪个部位。
A’段与A段相同。
尾声:铁匠用XX XX 的节奏连续向下敲铁块的头,“铁块”一直向下蹲。
在全曲最后一拍,铁块大声喊:“嗨!”并站起造型(想象自己是某种铁制品),铁匠累的一屁股坐在地上,并惊喜地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4、完整、连贯地跟随音乐分角色表演。
教师应始终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和表现铁匠劳动时的愉快心情,并鼓励有独特的造型设计和能建立同伴间良好关系的小朋友。
5、完整欣赏音乐一遍,进一步了解乐曲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