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03
- 格式:doc
- 大小:478.50 KB
- 文档页数:7
计算题类型第三章相关弹性的计算例题一: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1.5,当它降价8%时,需求量会增加多少?(18年1月考过,数据有变)已知Ed=1.5,,求根据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则有:,即需求量会增加12%。
例题二: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0.15,现价格为1.2元,试问该商品的价格上涨多少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已知E d=0.15,P=1.2,,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将已知数据代入上式:。
(元),该商品的价格上涨0.8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
例题三:某种商品在价格由10元下降为6元时,需求量由20单位增加为40单位。
用中点法计算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并说明属于哪一种需求弹性。
(考到时数据可能有变化)(1)已知P1=10,P2=6,Q1=20,Q2=40,求。
根据中点法公式:。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则有:(2)该商品需求富有弹性。
例题四:如果一种商品价格上升10%,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了15%,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是多少?这两种商品是什么关系?(19年1月考过)答:(1)已知。
根据交叉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则有:(2)由于交叉弹性为正值,故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
例题五:当人们的平均收入增加20%时,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30%,计算需求收入弹性,并说明这种商品是正常物品还是低档商品,是奢侈品还是生活必需品。
(1)根据计算收入弹性系数的公式:Em=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30%/20%=1.5 (2)从其收入弹性为正值来看,该商品是正常商品;由于其收入弹性大于一,故该商品为奢侈品。
例题六:某种化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3,如果其价格下降25%,需求量会增加多少?假设当价格为2元时,需求量为2000瓶,降价后需求量应该为多少?总收益有何变化?(考到时数据可能有变化)答:已知。
(1)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则有:,即需求量会增加75%。
《学科代码及名称对照表》
门类代码及名称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二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
01 哲学0101 哲学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2 中国哲学010103 外国哲学010104 逻辑学010105 伦理学010106 美学
010107 宗教学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2 经济学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
020204 金融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03 法学0301 法学030101 法学理论030102 法律史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 刑法学
030105 民商法学030106 诉讼法学030107 经济法学。
03运输经济学第三章运输成本与运输价格运输经济学是运输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运输的经济性以及与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运输经济学的研究中,运输成本与运输价格是两个核心概念,对于我们理解运输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运输市场的运作机制至关重要。
一、运输成本的概念与组成运输成本是指在运输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费用和消耗的资源,可以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运输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无论运量的多少,运输企业必须支付的成本,如车辆购置费、租金、人员工资等。
这些成本与运输量大小无关,主要是为了保证运输企业的正常运营。
2. 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随着运输量的增加而变动的成本,与运输的距离、运输方式、货物性质等相关。
典型的变动成本包括燃料费、维修费、人员运营成本等。
3. 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与运输过程相关的辅助费用,不直接与具体运输活动挂钩。
例如,管理费用、保险费用以及公路建设费用等都属于间接成本。
二、运输价格的决定因素运输价格是指运输企业向用户收取的货物或服务的价格。
在运输经济学中,运输价格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是运输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
运输企业需要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来覆盖其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以保证正常的运营。
2.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指用户对于运输服务的需求量。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运输企业可以提高价格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3. 运输市场竞争:运输市场的竞争程度也会对运输价格产生影响。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运输企业可能会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更多的用户。
4. 政府政策:政府相关政策的变化也会对运输价格产生影响。
例如,政府对于燃料税的调整、运输路线的规划等都会对运输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运输成本与运输价格的关系在运输市场中,运输成本与运输价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当运输成本增加时,运输价格也会有所上涨,以维持运输企业的正常运营。
然而,并非所有情况下,运输价格都与成本成正比。
03 第三节常用经济函数常用经济函数是经济学中用来描述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这些函数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发展、预测经济趋势、制定经济政策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经济函数及其含义。
一、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消费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通常表示为C=f(Y),其中C表示消费,Y表示收入。
消费函数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在达到一定收入后,消费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二、投资函数投资函数是指企业在某一时期内进行的投资数量与资本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通常表示为I=f(K),其中I表示投资,K表示资本存量。
投资函数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投资也会增加。
但在达到一定资本存量后,投资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三、总供给函数总供给函数是指某一时期内,企业愿意且有能力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
通常表示为Y=f(P),其中Y表示总供给,P表示价格水平。
总供给函数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供给会减少。
但在达到一定价格水平后,总供给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四、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是指某一时期内,消费者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
通常表示为Y=f(P),其中Y表示总需求,P表示价格水平。
总需求函数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需求会减少。
但在达到一定价格水平后,总需求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五、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通常表示为π=f(u),其中π表示通货膨胀率,u表示失业率。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随着失业率的降低,通货膨胀率会上升。
但在达到一定失业率后,通货膨胀率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总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时( )。
A.边际效用为正B.边际效用为负C.边际效用为零D.边际效用达到最大2、某消费者消费一个单位的某商品获得的效用为40,消费两单位该商品的效用为90,消费三单位的效用为125,则该消费者消费第三单位的该商品获得的效用边际效用为()。
A 80B 40C 35D 613、预算线的斜率决定于()。
A 消费者的偏好 B消费者的收入C 消费者的收入与商品的价格D 商品的相对价格4、对于低档商品,价格下降()。
A替代效应使消费变少 B收入效应使消费变少C收入效应使消费变多 D价格效应使消费变少5、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处的边际替代率取决于两种商品()。
A 价格之比B 数量之比C 边际效用之比D 边际成本之比6、如果商品X、Y的价格分别为PX、PY是既定的,当MRSXY>PX/PY时,消费者要实现其均衡,应该()。
A 增加消费X,减少消费YB 同时增加消费X和YC 减少消费X,增加消费Y D同时减少消费X和Y7、对于吉芬商品,价格下降()。
A替代效应使消费变少 B替代效应使消费变少C 收入效应使消费变多 D价格效应使消费变少8、消费者消费X,Y两种商品,当X的价格下降,Y的价格不变,预算约束线怎样变化()。
A 向外平移B Y的截距不变,向外旋转C X的截距不变,向外旋转D 向内平移9、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 )。
A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B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C 预算线斜率小于零D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10、需求曲线上每一价格所对应的需求量都能给消费者带来( )效用。
A 最小B 可能最大C 最大D 与效用无关二、名词解释1、消费者剩余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边际替代率4、效用5、预算线6、消费者均衡7、 替代效应8、收入效应三、简答题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征。
2、两种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MRSXY )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它是递减的?3、简述基数效用论。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章经济增长理论第三节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重点,08硕已讲,08/12/12精细订正)发达国家的历史经济资料显示:资本存量的增长大于劳动力的增加,人均资本LY/以及实际工资稳步提高。
K/和人均产出L历史资料还显示:资本—产出比YK/在长期内大致保持不变,利润率在每一经济周期内上下波动,但没有强烈的上升或下降的长期趋势。
然而,按照资本边际生产力决定利润率的理论可知,随着资本的增加,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应该逐步下降,因而资本—产出比YK/应该逐渐上升。
理论为什么不符合实际事实呢?原来,这里所使用的理论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对总产出增长的影响。
实际上,统计资料显示的事实是:总产出的增长除了生产要素投入增加以外,还有技术进步的作用。
正如第二节所指出的那样,技术进步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导致人均产出的增长;另一方面,抵消了随着资本深化而引起的资本边际生产力下降的影响,导致资本—产出比和利润率基本稳定不变。
经济学家把技术进步看成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因而对技术进步做了一系列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具体体现在他们提出的经济增长理论中。
本节主要介绍经济增长理论对于技术进步的含义以及技术进步、生产函数的类型以及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的关系的研究工作。
一、技术进步的含义什么是技术进步?要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必须首先搞清楚技术进步的含义。
所谓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改进,导致劳动和资本的效率得到提高。
也就是说,技术进步使得在同样多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下生产出了较前更多的产品;或者说,技术进步使得生产同样多的产品所需投入的要素数量较前减少。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包括技术进步的总量生产函数一般可写成如下形式),,(),(t L K F L K F Y t ==其中,Y 表示总产量,K 表示投入的资本量,L 表示投入的劳动数量,t 表示时间因素。
在生产函数中引入时间变量,就表示生产函数所代表的技术水平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进步,从而任一给定的资本与劳动的组合下的产量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
1.房地产市场按市场运行层次可分为房地产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
房地产一级市场指的是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又称土地批租市场,由国家垄断,是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的市场。
房地产二级市场包括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新开发商品房的初次交易市场。
房地产三级市场是房地产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市场,包括商品房市场,经济适用住房或已购公有住房等的再交易。
有时候将房地产二级市场中的新开发商品房的初次交易市场称为房地产增量市场,将房地产三级市场称为房地产存量市场。
2.房地产市场的特征:(1)房地产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怎么理解在市场上交易双方的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的努力就是市场竞争,在经济学里根据竞争程度的不同,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四种类型。
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而言的,除完全竞争市场以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带有定垄断因素的市场都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2)房地产市场是区域性市场(3)房地产市场既是消费性市场,又是投资性和投机性相结合的市场。
3.房地产使用市场和房地产资产市场两者关系
房地产既是一种消费品,又具有投资品的特性,因此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研究有必要区分其使用市场(又称为物业市场或空间市场)和资产市场(又称为投资市场或资本市场)
房地产使用市场决定房地产的租金水平,房地产资产市场则决定房地产的价格和开发建设水平。
这两个市场存在两个方面的联系;第一,物业市场的租金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第二,物业市场的供给由资产市场决定。
4.1房地产的供给弹性(房地产的供给弹性主要包括供给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要素成本弹性。
)房地产供给的价格弹性=房地产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房地产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房地产供给的要素成本弹性=房地产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要素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2房地产的需求弹性(房地产的需求弹性主要包括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入口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房地产需求的价格弹性=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房地产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房地产需求的收入弹性=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消费者收入量变化的百分比
房地产需求的人口弹性=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人口数量变化的百分比
房地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一种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另一种房地产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3房地产供求的弹性数值(弹性数值大于1称为富有弹性;小于1缺乏弹性;等于1单一弹性;无穷大完全弹性;等于零完全无弹性)
5.马克思主义地租分析
级差地租1是投入不同地块上的等量资本,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或土地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有差额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2是由于对同一地块连续增加投资从而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区别:1、投入在是否同一块土地上。
不同地块,是1;同一地块是2。
2、投入是否是一次性,且等量。
一次性,等量是1;连续,增加是2。
3、差额利润的来源不同。
不同地块肥沃或地理位置不同,利润不同是1,由于增加的投入从而增加的差额利润是2,
5对土地价格的实质是地租的资本化观点的认识:
如何理解“土地价格的实质就是土地收益的资本化”
比较马克思主义的地租和地价的形成原因,可以发现地租和地价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都是由于土地所有权存在而为土地所有者带来的经济收入,只不过地租按年支付,地价是一次性全部支付,因此地租和地价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一定的货币收入都可以资本化,所谓资本化就是将一定的货币收入看作是一定资本的利息。
西方经济学认为土地的收益决定土地价格,土地的收益是确定它价值的基础,另一观点认为土地价格取决于土地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6.房地产企业有哪些渠道、融资考虑哪些因素?
融资方式:1.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3.权益融资与债务融资
房地产企业股票融资;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房地产信托融资;房地产基金融资
应考虑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
7.什么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是银行等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将其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债券转让给证券机构,该机构以其收购的抵押贷款为基础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或其他有价证券的行为。
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不成熟;商业银行对推行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动力不足;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缺乏法律方面的保障
8.房价收入比指标考察什么?
房价收入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平均房价与每户居民的平均年收入之比。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的住房销售水平,作为制定住房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9房地产周期的阶段及表现?
10 房地产周期性指标
先行指标:固定资产,资金来源,投资实际完成额,土地购置面积,完成土地开发面积,商品房新开面积
同步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预售面积,出租面积,商品房实际销售额,商品房销售均价
滞后指标:商品房竣工面积,竣工房屋价值,商品房空置面积,租金
11(大题论述)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计划手段、行政手段等
12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利率政策:当信贷规模过大,资金供应紧张时,提高贷款利率,紧缩贷款,同时提高存款利率,增加储蓄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国民经济衰退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使社会范围内货币增加
再贴现机制:经济衰退时就降低贴现率,进而扩大信贷规模
公开市场业务:当经济衰退时,央行可以再公开市场买进有价证券,增加货币流量,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复苏
13与房地产紧密相关的税种。
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涉及的税种有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一)营业税:计税依据:为纳税人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应税劳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转让土地使用权,应按“转让无形资产”税目中的“转让土地使用权”子目征税;
2、销售不动产,税率为5%;
3、土地使用权出租以及房地产建成后出租的,按“服务业―租赁业”征税。
计算公式=营业额×适用税率
(二)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以营业税为计税依据,依所在地区分别适用7%、5%、1%征城市建设维护税,依3%计征教育费附加。
(三)印花税:是对在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印花税暂行条例所列举的各种凭证所征收的一种兼有行为性质的凭证税。
分为从价计税和从量计税两种。
应纳税额=计税金额×税率,应纳税额=凭证数量×单位税额。
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书立的凭证(合同)暂不征收印花税,但在土地开发建设,房产出售、出租活动中所书立的合同、书据等,应缴纳印花税。
凡进行房屋买卖的,签定的购房合同应按产权转移书据所载金额0.05%缴纳印花税,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在办理买卖过户手续时,应监督买卖双方在转让合同或协议上贴花注销完税后,再办理立契过户手续。
在办理房地产权属证件时,应按权利许可证照,按件交纳印花税五元,房地产权属管理部门应监督领受人在房地产权属证上按件贴花注销完税后,再办理发证手续。
(四)企业所得税、外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期间内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应纳税额=(全部应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适用税率。
(五)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的劳务和非劳务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房地产业所涉及最多的是“工资、薪金”所得。
其适用5%-45%的超额累进税率。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物业税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是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都要缴纳一定税款,而应缴纳的税值会随着不动产市场价值的升高而提高。
比如说公路、地铁等开通后,沿线的房产价格就会随之提高,相应地,物业税也要提高。
从理论上说,物业税是一种财产税,是针对国民的财产所征收的一种税收。
因此,首先政府必须尊重国民的财产,并为之提供保护;然后,作为一种对应,国民必须缴纳一定的税收,以保证政府相应的支出。
物业税是政府以政权强制力,对使用或者占有不动产的业主征收的补偿政府提供公共品的费用。
14什么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借鉴农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可以表述为通过挖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来提高城市土地的收益。
一是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潜力,即通过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力度,以获得更高效益,可以用人口密度,地均产值等指标表达,只有投入不超过土地资源的承载力,就可以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是城市土地利用的结构潜力,即通
过调整土地用途,来实现城市土地经济供给的挖潜,可以用城市土地用途结构等指标表达;三是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潜力,通过加大对地上及地下垂直空间的利用强度来实现城市土地经济供给的挖潜,可以用建筑层数,建筑容积率和地下空间开发状况等指标表达。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本质是对城市土地经济供给的挖潜。
由于城市功能的多样性,城市土地利用的相互关联性,城市土地利用的价值或者收益很难通过简单的投入产出来进行衡量,因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从直观上可以理解为土地投入强度以及土地的深度利用与精细利用,但这种利用必须以合理的城市布局、优化的城市结构为前提,此外,集约利用的土地收益包含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的内涵:以合理的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依据,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不断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15最佳容积率确定
容积率是指某一地块上的房屋总建筑面积与占用该地块的土地面积的比值,是最直接反映地区或宗地土地开发强度的指标。